东山县基础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汇编目录
一、城市概况 (1)
(一)自然条件 (1)
(二)经济及社会条件 (2)
(三)环境破坏与保护 (3)
(四)城市定位与发展 (3)
二、城市绿地现状及问题 (4)
(一)绿地指标统计数据 (4)
(二)城市分类绿地现状 (4)
(三)园林绿化树种现状 (7)
(四)城市绿地主要问题 (11)
三、古树名木情况 (11)
(一)古树名木的种类及分级 (11)
(二)古树名木分布 (14)
四、文物古迹情况 (14)
(一)概况 (14)
(二)文物点简介 (17)
五、城市园林绿化植物名录 (21)
(一)裸子植物 (21)
(二)被子植物 (22)
一、城市概况
(一)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
东山县位于福建省南部沿诲。地理坐标为北纬23°33′-23°47′,东经117°17′-117°35′。东山县简称陵岛,因主岛形似蝴蝶亦称“蝶岛”,是福建省第二大岛。介于厦门市和汕头之间,隶属于福建省漳州市,位于厦、漳、泉闽南三角经济区的南端,东濒台湾海峡,西临诏安湾与诏安一水之隔;东南是著名的闽南渔场和粤东渔场交汇处;北经八尺门海堤,同云霄县接壤,其地理位置可谓得天独厚。全县由东山主岛和周围33个小岛组成,陆地面积为247.24km2,其中,东山主岛194km2。
东山县交通便捷,水路南可达穗、港、澳、东南亚等地,北可通榕、沪、津、青岛、日本等地。海堤连接陆路,直通内地。目前已拥有两条出岛通道,分别为大产跨海大桥和八尺门大桥,且均直连324国道和沈海高速公路;正在规划中的厦深铁路支线、武平至东山高速公路延伸线直达东山港区。城区内部道路系统主要由西铜路、疏港路和滨海游览路联系西铺、铜陵-康美两大城区的路网所组成。
2、地形地貌
东山县四面环海,东西窄,北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依序为低丘—台地—滨海小平原(海拔15m以下),其中,西北多低丘,东南属滨海小平原。全县有山丘413座,其中县内最高峰为苏峰山,海拔为274.3m,位于西铺镇岩雅境内。
3、气候
县境属典型的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春日煦暖,夏无酷暑,秋爽偏燥,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为20.9℃,极端最高气温38.2℃(2004年7月),极端最低气温3.8℃(1957年4月),气候非常宜人。光照充足,太阳辐射总量居全省首位。降雨少,属省内少雨区。据多年气象资料,全年无霜期330d,年降雨量为1226mm,平均相对湿度80%,秋冬旱季较明显。平均年干旱4次,台风影响4个。
4、土壤动植物
全县山地土壤面积大,类型多,条件优越,是热带、亚热带植物适生之地。其中砖红壤性红壤为东山的地带性土壤。
东山海域面积广阔,岸线外2海里的海域面积约317.5km2。因此,海洋生物种类非常繁盛,在东山岛周边海域已记录到的海洋生物种类达1352种,盛产鱼虾蟹贝等海珍品。
东山岛植被系属于闽粤沿海丘陵平原亚热带雨林区、闽南博平岭东南湿热带雨林小区,区内有高等植物352种,岛内植被主要以常绿阔叶树及南亚热带植物为主。2006年森林覆盖率为32.7%,誉称“东海绿洲”。由于森林覆盖率较高,保护措施得当,因此沿海水质受污染较少,为我国沿海水质较好的海区之一。
5、水文
县域境内主要河流有西铺溪、湖尾溪、东赤港溪等。主要人工湖有红旗水库等。水库情况调查统计表见表1.1。
表1.1 东山县水库情况简表
6、物产资源
东山物产资源丰富,地层蕴藏着大量的硅砂、辉绿岩、高岭土、花岗岩、砖土等。硅砂以量大、质优闻名全国。
东山海域是中国海和西太平洋最典型的亚热带海域,海洋初级生产力高,生物资源丰富。拥有省级珊瑚自然保护区,还有全球环境基金资助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实施的“中国南部沿海生物多样性管理”等项目,作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试点县,先后被授予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福建省环境最佳县。
另外,东山海岸弯曲,海岸线总长141km,滩涂也非常广阔平坦,海水含盐度较高,是很好的晒盐基地。
(二)经济及社会条件
1、城市发展历史
东山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686年(唐垂拱二年),唐将陈元光开发闽南,置漳浦县,东山属漳浦县。宋时为漳浦县安仁乡思政里。明初,为漳浦县五都。1387年(明洪武二十年),为防倭寇,江夏候周德兴在东山铜钵以东置城垣,建水寨,因连铜钵、东坑,取名为铜山。设置铜山守御千户所,隶属镇海卫管辖,行政划分为漳浦县六都五图铜山保。铜山城外仍属漳浦五都。1530年(明嘉靖九年),诏安建县,以五都属诏安,铜山属漳浦,以东坑石桥为界。从清康熙三十五年至雍正十三年(1696年1735年),这段时间铜山归云霄所管辖。1755年(清雍正十三年),铜山属诏安县。公元1916年5月1日,东山正式建县,管辖本岛及古雷半岛(现属漳浦管辖)。因铜山和江苏省的铜山县同名,县名仍称东山。1934年,开始建保甲制度,保甲制度至解放时,才被废除。1950年5月12日,东山解放,县址在城关(现铜陵镇);1953年县址由城关迁到西铺。1956年3月,全县划为1镇2区。1957年,撤区并乡。全县划为1个镇(镇以下设街道)、9个大乡(大乡以下设小乡)。1958年9月16日,成立东山县人民公社。随后撤销大乡(镇)、小乡建制,全县划为城关、西铺、康美、杏陈、陈城5个人民公社;县人民公社改称县人民公社联合社。12月,5个人民公社调整为9个生产团。1959年春,撤销东山县人民公社联合社及生产团建制,恢复城关、西铺、康美、杏陈、陈城5个人民公社。1961年4月,析西铺、康美两个公社的部分生产大队增置樟塘、前楼2个公社。至此,全县共有7个人民公社。1975年,撤销城关公社,改置城关镇和铜山公社。1980年,铜山公社并入城关镇,全县共辖1个镇、6个公社。1984年10月,撤销人民公社,实行乡(镇)、村建制。全县划为西铺、城关2个镇及康美、樟塘、杏陈、前楼、陈城5个乡。次年,城关镇改为铜陵镇。1989年12月29日,杏陈、陈城2乡改为镇。1990年,东山县共辖4镇(西铺、铜陵、杏陈、陈城)、3乡(康美、樟塘、前楼),共有14个街道居委会、60个村。2000年,东山县辖6个镇。2013年,东山县辖7个镇:西铺镇、杏陈镇、陈城镇、康美镇、樟塘镇、铜陵镇、前楼镇。
表1.2 东山县历史沿革简表
2、城市文化
东山是“东山陆桥”的“桥头堡”、“南岛语族”起源之一和中原文化向台湾海外传播的“中转站”,是明代著名书画家、儒学大师、武英殿大学士黄道周、清代马兆麟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的故乡。东山与台湾的关帝文化也同根同源。自明代起,关帝信仰以东山为中转站,从中原向沿海,从沿海向台湾及东南亚地区传播。
今日东山岛依然人文蔚盛,文化底蕴深厚,国家级、省级书画名家辈出,成为远近闻名的“书画之乡”,是海内外书画名流交流、切磋的文化胜地。东山曾举办过国际和全国沙滩排球赛、帆船帆板赛等活动,国家帆船帆板训练基地也在此修建,东山体育文化的规格和品位得到了提升。
3、经济发展
东山县的国民经济运行呈现“发展提速、质量提升”的良好态势。近5年来,全县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率均保持在10.0%以上。经初步核算,2012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13.85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03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51.91亿元,增长21.0%;第三产业增加值34.90亿元,增长6.4%。人均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