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贸流通服务业战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场现代化》2012年12月(下旬刊)总第705期
按: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向重视商贸流通服务业的战略问题研究,特别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即现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的专业研究团队,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今,始终跟踪商贸流通服务业的前沿战略和基础理论,产生了较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并以宏观战略的独到视角保持了自己国家学术型智库的特色。面对新形势,本报告将按照问题导向,在跟踪积累的基础上,避开面面俱到一般性描述的套路和迄今已谈论较多的问题,针对新情况和新动向,从国家战略高度对我国商品流通和商贸流通服务业的若干问题进行重新审视和分析,澄清误解,提出前瞻性的对策建议。
———作者
我国商贸流通服务业战略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财经战略研究院课题组
执笔人:宋
则
新发现: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的新趋势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我国经济增长、
稳定物价、促进就业和平衡对外贸易都存在一系列突出的问题,种种结构性矛盾也很难再久拖不决,经济增长动力已别无选择,只能更多依赖国内、依赖消费。但是,要在如此复杂的局势下加快我国经济转型,还面临许多深层障碍的困扰。在这种大格局下,
将目光转向金融、商贸等服务业,寻求宏观经济层面新的解决方案,应该是合理的选择之一。其中,从商品流通领域入手,能否解决或促进解决国民经济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呢?这是值得探讨的重要思路。
商品流通存在于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涉及的范围不仅限于批发、零售、物流业,更同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都存在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按照产品类别,
可分解为农产品流通、工业品生产资料流通和工业消费品流通。本报告所说的商贸流通服务业是指实体经济中商品交换活动所形成的相互关联的商流、
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流通服务业的总称。众所周知,按照现行统计框架和口径,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商贸流通服务业是专门从事商品流通活动的行业。但公众不了解的是,在现行国家统计口径之外,第一、第二产业还存在众多生产企业、
经济组织自行设置的同样专业化的采购、分销和物流机构,拥有巨额的人财物资源,究其社会分工的性质,也应视为商贸流通服务业,但目前还大都疏于识别、统计与核算,并致使大量商品流通活动难以进入现行政策设计的视野。
商品流通与商贸流通服务业很难分开理解。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商品不会自己“流通”,总得需要某些人做这些事,于是
“做”商品流通这些事的人们,便自然形成了“行业”。也正因为如此,出于统计和管理的需要,现实中常常把商品流通问题当做某种“行业”看待,如“商贸流通服务业”,并对应着一个主要的政府机构。但实质上,商品流通和商贸流通服务业属于国民经济全局性问题,而并非只属于某些人和某个主管机构的“事”。可以说,商贸流通服务业效能高低,直接关系到全社会商品流通和整个国民经济运行是否高效顺畅。按照现行的管理体制,商品流通和商贸流通服务业绝不仅仅是国家商务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更与几乎所有政府机构都有关系。深化改革,剔除不合理因素,理顺管理机构,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能是多年来改革与探索的重要目标。
我国商品流通已具有庞大规模。最新统计显示,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已达47.2万亿元。与此相对应,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8.4万亿元,生产资料销售总额超过40万亿元,全年社会物流总额达到160万亿元,在商品流通领域的从业人员达1.2亿人之多。这些数据还将以10%以上的年增长率不断刷新。探寻这些天文数字背后的含义和趋势,从国民经济全局的战略高度审视理论、体制和政策,提高效能,降低成本,促进商贸流通服务业健康发展和商品顺畅流通,从而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供销流程,增进城乡居民消费,是我国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也是本报告的主攻方向。
一、商贸流通服务业影响力日益增强的新趋势
商贸流通服务业影响力是指商贸流通服务业支撑或改变国民经济、
社会生产、商品流通和居民生活原有状态的能力。或者表述为:国民经济、社会生产、商品流通和居民生活对商贸流通服务业的依赖程度。包括商贸流通服务业直接影响力和间接影响力(又称“溢出效应”或“外部性”)。直接影响力表现在对GDP的贡献额和贡献率、就业量和就业比重等等直接作用上;间接影响力表现在优化空间产业结构、优化时间经济流程间接作用上。这种影响能力或依赖程度的大小、强弱,取决于相关的管理体制、
运行机制、产业政策和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企业状况等等。商贸流通服务业影响力具有多向性特征,与国民经济整体的时间流程、空间结构、发展方式、城乡关系、扩大就业、增进消费、节能降耗等重大时代主题都有着十分紧密的逻辑关系。
本报告的前期成果曾运用菲德模型的分析框架,对商贸流通服务业多向性影响力进行过初步分析。我们发现,长期以来对商贸流通服务业影响力的评价不够完整准确,主要表现是偏重于直接影响力(因为比较直观),
而低估了其间接影响力(因为比较隐蔽)。以前的研究和实践中注重测算商贸流通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如增加值、直接就业、提供利税
94
《商场现代化》2012年12月(下旬刊)总第705期
等等,其间接贡献(外溢效应)却没有真实完整体现在统计数字之中,从而大大低估了商贸流通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间接贡献和总体贡献。越来越明显的新趋势是,
包括商贸业在内的服务业正在各个国家后来居上、
蓬勃发展,不太直观的服务业正在改变世界,也在改变原来“很表面、很直观、很物质”的传统农业和工业。所以,大力发展包括商贸流通服务业在内的服务业,将会得到更好、更有效率的现代农业和工业,得到更好的生活质量和社会总福利。这个研究思路和新的发现,对重新认识现代服务业可能具有普遍意义。
同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已经建立起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不一样,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的转轨阶段。在这个阶段,商贸流通业影响力,特别是间接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节约社会成本及吸收转移劳动力乘数效应等方面。
第一,商贸流通服务业在现代经济系统中的传导作用。随着当前全球经济分工的逐步深入,生产链的迂回程度逐渐加深,产业链的信息传递效率变得更加重要。需求能否更好地引导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游产业环节的信息敏感度。专门从事交易活动的商贸流通服务业在识别和形成消费者偏好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无论是从长期还是短期来看,商贸流通服务业对于形成正确的价格信息、引导上游的投资与生产都具有关键的意义。只有流通业富有效率的运行,才能使得终端消费市场的信息在产业链上得到有效的传递,最终降低投资的盲目性和资源的错误配置,减缓无效率产出带来的经济波动。因此,
在这个意义上,流通产业的有效运行是一个国家长期经济增长与稳定的基础。
在一个开放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商品流通通常会受两个规律支配。一是市场供需匹配的差距,
只要存在着商品生产和消费的不一致,以及产地和销地的差别,就会出现商品流通;二是市场价格的差距,只要存在着商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价差,就存在流通套利的空间,就为从业者进行商品交换提供了内在的动力和外在的条件。同理,
市场的活力取决于流通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流通的规模和结构,取决于供求差异所带来的利润空间。商贸流通业在时间上具有减少耽搁迟滞和断档脱销、优化经济流程、降低交易成本的天然功能;在空间上具有克服商品和要素集散矛盾,优化资源配置和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商品流通的范围和规模的天然功能。因此,
市场经济不论是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还是作为一切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都是通过流通部门和流通环节实现的。没有交换、没有流通,也就不存在着市场,也就无所谓市场经济。
简而言之,在市场经济中现代流通业具有天然带动和调整其他产业实现自我调整的能力。通过传导市场信号、提高市场运行效率、
整合优化产业链,现代流通业可以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基础性影响力。目前,我国的工业化发展已经到了相当程度,绝大多数商品已从过去的“卖方市场”转变
为现在的“买方市场”,经济由生产约束型转变为市场约束型、由供给约束型转变为需求约束型。此时,流通业就成为启动市场、满足需求、带动生产的重要枢纽,
第二,商贸流通业还充当了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中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职能。就业是民生之本,
我国就业压力名列前茅。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2011年底中国城镇人口达6.9亿,首次超过6.5亿农村人口。我国2012年预计城市需要就业的劳动力将达到上年实际就业人数的两倍,为2500万人,这一数字比
“十一五”期间多100多万人。2012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将达到680万人,这个数字10年间增长了5倍。而按照就业促进计划,我国到2015年要在城镇创造4500万人的就业机会,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下。
在这种背景下,商贸流通服务业将发挥更大作用。商贸流通业的劳动力份额居第三产业之首,说明和其他产业相比,有极大的就业吸纳空间。并且,
由于商贸流通业还拉动着相关产业生产的扩大,引起相关产业大量的就业需求增加,从而对整个就业产生巨大的乘数效应。这种极大的就业吸收空间,再加上较强的就业吸收能力,将促使其他产业需要转移的劳动力顺利进入商贸流通业,从而将直接推动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最新统计显示,商贸流通服务业既是以往的就业主渠道,也是最具后续潜质的主要就业领域。目前,国内贸易行业从业人员超过9000万人
(按照国家统计局口径,主要包含批发、零售和餐饮业从业人员),仅次于制造业。从增量看,农村转移的劳动力中有40%被流通服务业吸纳,仅餐饮业每年新增就业岗位200多万个,
成为安置年龄偏高、文化程度和就业技能偏低等弱势群体就业的重要领域。此外,物流业从业人员约2000万人,物流业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可以新增10万个就业岗位。也就是说,商贸流通服务业实际直接就业人口已超过1.2亿人,而由产业关联拉动的间接就业效应还没有计算在内。因此,着力保护事关民生、就业容量巨大的大中小型商贸服务企业和个体户,将极大缓解我国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
第三,商贸流通服务业对促进消费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力,能够直接实现即期消费,创造未来消费,开发潜在消费。商贸流通服务业可通过强大的服务功能,营造、改善消费环境,增加城乡居民的福利,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最终实现从货币名义收入到实际消费的转化,达到促进、催化、开发消费的目的。而消费数量、质量、方式、结构、服务则是流通服务业时空效能在消费领域的具体表现。批发和零售业总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超过80%,
是满足消费的绝对主力。可以说,社会各阶日常消费开支的每一分钱,都是通过商贸业“花出去的”,商贸流通业与居民消费关系最直接、最密切,国家各项大政方针能否圆满有效落实,最终还是要看商贸服务业这“最后一公里”
的真功夫。在新时期,建立竞争性、高效能、低成本、诚实可信、服务周到、便捷安全的商贸流通畅销体系是促进需求结构转型、扩大居民消费、满足消费意愿的最直接、最现实、最有效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