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察陈独秀的一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陈独秀的早期革命中的评价问题

班级:经济类N124姓名:郑子龙学号:201245669440

摘要:陈独秀研究是为响应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号召而兴,至今近三十年,前人的研究可谓是硕果累累。但陈独秀研究如同涉洋探海,至今仍在逐步深入探索。各种意见争鸣是正常的,是接近历史真实,挖掘遗产宝藏,有利于推动当前思想解放、是改革开放、历史前进的有效途径。我认为开展陈独秀研究,发掘他的文化、思想、理论精华,接受他的教训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历史课题。

关键字:陈独秀研究、实事求是、共产国际、全面评价

陈独秀(1879-1942)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出生地安徽怀宁现属安庆市,1879年10月9日(清光绪五年),陈独秀出生在安徽省安庆市城北的一间小平房里。1897年入杭州来到求是学院(浙江大学前身)学习,开始接受近代西方思想文化。1899年因有反清言论被书院开除,1903年7月在上海协助章士钊主编《国民日报》,1904年初在安庆创办《安徽俗话报》后随编辑部迁至芜湖。开始宣传革命思想,后因参加反清秘密组织而前往日本早稻田大学进行学习。接着陈独秀开始了五四运动的酝酿,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并组织《青年杂志》,1916年9月1日改名《新青年》,1916年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1918年和李大钊创办了《每周评论》,提倡新文化运动。宣传马克思主义,他与李大钊俗称“南陈北李”。1919年五四运动后期,他开始接受和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八七会议后是他人生的一大转折点。大革命失败后,他成为共产国际的替罪羊。1927年他离开了中央领导岗位,1929年11月,被开除党籍。同年在上海组织托派小组织无产社。1932年10月,在上海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判刑后囚禁于南京,(未叛变)。1937年抗战爆发后,他于八月出狱,先后住在武汉、重庆,最后长期居住于四川江津。1942年5月27日在贫病交加中去世,享年63岁。

现在对于陈独秀的研究已经取得很大进展其历史地位逐渐得到恢复。很多人呼吁恢复陈独秀的真实面目和应有的历史地位:陈独秀应是与孙中山、毛泽东具有同等重要历史地位的杰出人物!

陈独秀作为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共党史上争议最大的历史人物,因此对他的评价依然分歧很大,还是有一部分人老是在盯住其所犯错误发表言论喋喋不休。陈独秀的历史地位还远远没有得到应有的肯定。我们应充分客观地认识和评价

陈独秀。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陈独秀至少有六大历史贡献、两大杰出成就,并为我们做出了一个杰出的表率。他是新文化运动发起者、五四运动总司令、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中国共产党最主要的创始人、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最主要的领导人、第一个深刻总结、反思苏联和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经验教训的人。陈独秀还有两大杰出成就,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杰出的政论家政论文章汪洋恣肆、尖锐犀利。《敬告青年》等很多篇章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少有的、杰出的代表作。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杰出的大专家、大学者。陈独秀晚年进行的文字学研究,是极其重要的学术成果。陈独秀还有着高尚的人格魅力,一生一心为公,光明磊落,丝毫不搞阴谋诡计,不以权谋私,即使在艰苦困顿的晚年,他不接受敌人的馈赠,表现出一个革命者的刚强骨气和高尚人格。关于陈独秀评价的历史回顾:1919年—1949年:毁誉相参的30年。1949年—1979年:批判为主的30年。1979

年至今:逐步还原真实面目的30年。陈独秀是一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着重大影响而又十分特殊的领袖人物,一直以来引得诸多学者、历史学家的关注和剖析,而对其评价却褒贬不一,以致很长时间内“盖棺”却难以“论定”。对于陈独秀的评价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时期。1919年—1949年:毁誉相参的30年创办《新青年》:为众多知识青年所仰慕,但为顽固旧势力所忌恨,其言论被视为异端。

五四运动:陈独秀在北京散发反帝爱国传单时被捕入狱,一时成为社会焦点。诸多进步人士为营救他而奔走呐喊。毛泽东称他为“思想界的明星”。出狱后,陈独秀很快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他带动了包括毛泽东在内的众多青年走上马克思主义道路。

不久,“南陈”和“北李”相约创建中国共产党,他被选为首任总书记并连任五届。可见,革命阵营对其评价很高。大革命后期,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内对陈独秀的批评日益激烈,把大革命的失败归咎于他。王明10月27日,以“慕石”的笔名在《红旗》发表《论陈独秀》一文,称陈独秀是“无产阶级的叛徒”、“自始至终是个自由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蔡和森1931年,在《论陈独秀主义》中也称陈独秀为“可耻的投降者,顽固的叛徒”。

1949年—1979年:批判为主的3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学术界对陈独秀的评价都是以《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毛泽东选集》中关于陈独秀的评论为依据的,基本内容就是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和右倾机会主义导致了大

革命的失败,托陈取消派是反革命,是叛徒,是汉奸。

编辑出版忽略:1954年,三联书店、人民出版社等单位在编辑出版中都遇到了如何对待陈独秀的问题。写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一般都不提陈独秀,而只提李大钊,或再加一个“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讲建党前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只讲李大钊和毛泽东,也不提陈独秀。当写到中共一大不得不提到陈独秀被选为中央局书记时,要强调陈独秀不是一个好的马克思主义者,并说他实质上是小资产阶级革命家。文化大革命时期,“四人帮” 为了给他们所谓“儒法斗争贯穿到今天”、“党内有大儒”的谬论寻找根据,竟把陈独秀说成是“尊孔派”。政治工具总的来说,这个时期陈独秀研究成为一门“险学”。1979年至今:逐步还原真实面目的30年。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1979年—1989年:开始全面研究的春天。1979年是陈独秀诞辰100周年,又恰逢五四运动60周年,可谓陈独秀研究难得的契机。有关陈独秀研究的讨论会如火如荼。集中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和建党时期,其观点也多是恢复性质。1989年以来:进入研究的新境界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晚期陈独秀研究开始有了大的突破。

1989年9月上海出版社出版《陈独秀传》。1991年,胡绳玉《学术月刊》发表《中共党史人物传不能没有陈独秀》。对后者的扶助,对陈独秀故居与墓地的修复。2009年10月9日,是陈独秀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日,推出六卷本的《陈独秀著作选编》。

而我认为过去对陈独秀的评价都有失偏驳。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不断认识事物和深化认识,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对于大革命的失败,将其缘由完全归结于陈独秀个人未免过于牵强。

对于大革命的错误责任,到底是共产国际还是陈独秀多一点,暂且不予争论。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伟人亦不例外,陈独秀当然也是如此。他之所以长期受到不公正待遇,也是因为他曾经犯过的错误。但任何一个伟人都是在不断的摸爬滚打中成长起来的。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袖有几个没有犯过严重错误?就拿功劳最大的毛泽东来说,同样也犯过严重的错误。所以,对于陈独秀的错误揪住不放而忽略了其在建党历史过程中的伟大功绩是错误的。对于陈独秀在早期革命中所起的作用和影响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荣誉。拿陈独秀和毛泽东相比,他们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