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口港工程控制网的建立与分析-南通测绘院有限公司

合集下载

控制网的建立

控制网的建立

控制控制网的建立所谓控制网是由一定等级(满足一定精度要求)的控制点所组成的相邻点互相通视并构成一定图形的测量网。

建立平面控制测量网的主要方法有:三角测量、导线测量和GPS测量。

通常导线测量是建立平面控制网常用的方法。

一.布网原则与设计1)控制测量网应根据测区实际需要和布网状况进行设计。

控制控制网之点应有二点以上之点相互通视,有利于常规测量施测时之应用。

2)在布网设计中应顾及原有之测绘成果以及各种大比例尺地形图之沿用。

3)为求定控制测量点在地面坐标系之坐标,应与附近之国家高级控制点联测,联测点数不应少于2个。

4)控制测量网应由一个或若干个独立观测环构成,也可采用附合线路形式构成。

各等级测量控制网中每个闭合环或附合线路中之边数应符合下表规定:二.选点与标石埋设1) 选点前应收集与工程相关之各项资料:测区1:1万地形图;原有控制测量资料,包括点之平面坐标、高程、坐标系统、技术总结等有关资料,以及其他测绘部门所布设之控制测量成果资料。

2) 控制测量点位之选择应符合技术要求,有利于使用其他测量方法进行联测;点位之基础应坚定稳固,易于长期保存,并有利于安全作业; 点位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

3) 各等级测量控制点均需埋设永久性标石,标石埋设采用混凝土预制桩埋设,也可采用现场灌制标石。

三、选点要求:1.相邻点要通视,放边测角和量边。

2.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的地方,以便于保存点的标志和安置仪器。

3.导线点应选在周围地势开阔的地方,已便充分的发挥控制点的作用。

4.导线点边长要大致相等,以使测角的精度均匀。

5.导线点的数量要足够,密度要均匀,以便控制整个区域。

南通港洋口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后教学教材

南通港洋口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后教学教材

前言一、规划编制的背景(一)洋口港区开发建设的意义南通港位于长江左岸长江口以北的江苏省南通市境内。

南通港是长江三角洲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和沿海主要港口之一,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集装箱运输支线港,是长江沿线能源、原材料等战略物资海运进江运输的主要中转港之一,是长江中上游地区内外贸物资江海转运的重要港口,是南通市发展临海工业、临港产业和现代物流的重要依托。

南通市域岸线由沿江和沿海两部分组成。

沿江部分由南通、狼山、江海、通海、如皋、天生、任港和富民八个港区组成,港区岸线总长48.4Km,目前已开发利用岸线17.0Km。

沿海部分由洋口和吕四两个港区组成,港区岸线总长49.8公里,尚未完全开发利用。

南通港目前得以开发利用的港区全部集中在沿江港区,由于受到长江口航道水深的限制,难以接卸10万吨级以上大型船舶,不利于南通港服务等级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同时由于受到沿江陆域纵深狭窄的影响,限制了临港工业的大规模开发建设和港口功能的进一步延伸。

洋口港区是江苏省亟待开发的沿海深水港址之一,作为南通港唯一具备建设20万吨级以上大型深水泊位前景的港区,同时拥有宽阔的潮滩和丰富的土地资源,其开发建设在巩固南通港国家主要港口地位、完善港口功能、提升港口服务等级、应对船舶大型化趋势、提高港口市场竞争力、增加港口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均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007年4月,江苏省召开了关于沿海开发的工作会议。

江苏省的有关领导表示江苏沿海开发正迎来新一轮战略机遇期,沿海开发将成为江苏经济新的增长极。

会议上,有关领导表示加快沿海港口的开发,要把洋口港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

随着江苏省沿海开发和南通市“江海联动”战略的实施,以及国家对江苏LNG项目的核准,洋口港区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洋口港区的开发建设对如东县当地经济,以及南通市和江苏省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洋口港区开发建设的历程上世纪80年代初,在进行全国海岸普查时发现,江苏省射阳河口南至长江口一带近20000km2的海域中发育了滩槽相间、形似指状、以弶港为顶点向四周辐射的沙洲群。

测绘技术中的控制网布设原则与方法

测绘技术中的控制网布设原则与方法

测绘技术中的控制网布设原则与方法引言:测绘技术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基础工作,它能够提供准确和可靠的地理空间信息,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提供支持。

而控制网作为测绘技术的基础,其布设的原则和方法在保证测绘数据准确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测绘技术中控制网布设的原则与方法,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控制网布设的原则1.1 布设密度原则控制网的布设密度是影响测绘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布设密度过低会导致测量误差较大,无法满足精度要求,而布设密度过高则会费时费力,增加成本。

因此,根据具体的测绘任务和要求,合理确定布设密度是保证控制网精度的关键。

一般而言,控制网在平坦地区的布设密度应控制在每平方千米十个左右,而在复杂地形和多层地形区域,布设密度宜适当增加。

1.2 布设方式原则控制网的布设方式包括三角形、菱形、矩形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布设方式可以提高布设效果。

三角形布设方式适用于较复杂地形,可以减少测量的观测角度,提高布设效率。

菱形和矩形布设方式适用于较平坦地区,可以减少网络闭合差。

1.3 控制网形状原则控制网的形状对测绘精度具有一定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圆形控制网具有均等的布设密度和均匀的控制网质量分布,适用于大范围的测绘任务。

而近似矩形形状的控制网在布设过程中可以更方便地划分为若干相等的子块,便于管理和布设。

二、控制网布设的方法2.1 GPS技术在控制网布设中的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是测绘领域的重要发展,它通过卫星定位和导航系统,可以提供准确的经纬度和高程信息。

在控制网布设中,可以利用GPS技术获取控制点的坐标信息,并通过差分GPS技术对控制点进行精确测量,提高布设的精度和效率。

2.2 基于无人机的控制网布设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无人机的控制网布设越来越受到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关注。

通过无人机搭载的高精度摄影测量设备,可以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密集的控制点测量,获取控制点的坐标信息。

谈谈工程测量控制网的建设

谈谈工程测量控制网的建设

谈谈工程测量控制网的建设作者:易正飞来源:《管理观察》2010年第21期摘要:结合实际工程测量项目,谈谈工程测量中控制网的建设思路。

关键词:GPS 控制网测量某工程项目测量区属丘陵地带,杂草丛生,荆棘遍布,测区面积约12km2 ,测区附近有简易公路,交通欠发达。

由于滥采乱挖,测区内个别地段地形十分破碎。

该矿地质工程测量控制网建网任务包括四等控制测量点10个;一级小三角(或一级导线)测量点20个;l:2000地形测量2km2;基线测量6km;工程点测量40个;剖面测量6km。

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和1956年黄海高程系,测区及其附近有四等三角点3个,该网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为士0.04m,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为1/l6000,验前测角中误差为士0.56”,验后测角中误差为±1.0”,达到了四等控制点精度要求。

1980年,某单位曾在该区域内施测过5”小三角和图根点,但由于无人看管和破坏等原因,几乎无法找到。

测区已有的1:l0000地形图是2000年的航测图,现实性差,但可作为工作底图使用。

1.控制测量控制测量包括一级导线测量和图根导线测量。

为了保持成果资料的一致和完整,坐标高程系统仍然沿袭原采用的l954北京坐标系和1956黄海高程系。

1.1布网方案(1) 控制网质量指标要求。

精度、可靠性、灵敏度、经济指标构成了测量控制网的质量指标体系。

控制网设计好坏亦由这4项指标来衡量。

NASE对控制网的精度、可靠性、灵敏度要素分析提供了方便的手段,给出设计网的点、点间误差椭圆,每个观测值的内可靠性、外可靠性值,每个观测值对提高控制网平均方差、灵敏度的作用量。

(2)NASE中的实现方法。

精度、可靠性、灵敏度是控制网优化设计的基本参考集,零、一、二、三类设计问题是优化的目标。

1.2技术标准GPS点的选埋以便于观测使用、能长期保存为一般原则,上下盘标志中心最大偏差不超过3mm。

点间尽量通视,点位远离高压输电线(距离不得小于200m),避开大面积水域,点位周围不宜有高于10°的障碍物,点名按GPS1,GPS2……编号。

工程控制网方案设计

工程控制网方案设计

工程控制网方案设计一、引言工程控制网是指建设工程的测量控制网,用于实施工程测量和监控施工质量的一种控制系统。

它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方案旨在设计一套完善的工程控制网方案,确保工程测量和施工过程中的精确度和准确性。

二、工程控制网的作用1. 定位作用:工程控制网能够为工程中的所有测量提供坐标系和高程基准,为地面点位、建筑物、地下设施的位置提供准确的坐标和高程信息。

2. 监控作用:工程控制网能够监控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和位移情况,对于地基沉降、桥梁结构变形等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

3. 测量作用:工程控制网为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测量提供准确的基准,包括水准测量、导线测量、全站仪测量等,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精确度和准确性。

三、工程控制网设计原则1. 稳定性原则:工程控制网应该建立在稳定的地质基础上,避免建立在易发生变形的地质区域。

2. 合理性原则:工程控制网应该根据工程实际需要进行布设,合理确定控制点位置和分布密度。

3. 可扩展性原则:工程控制网应该具有一定的可扩展性,能够适应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需求变化。

四、工程控制网的布设方案1. 控制点选址: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控制点的选址,包括主控制点、次控制点和辅助控制点,以确保工程测量和监控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2. 分布密度:根据工程范围和复杂程度确定控制点的分布密度,一般主控制点的间距不应超过200米,次控制点的间距不应超过50米。

3. 布设方式:控制点的布设应尽量采用地面固定方式,并进行加固处理,以确保控制点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五、工程控制网的建设过程1. 控制点的建立:根据布设方案,对控制点进行测量、标志和建立,确保控制点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数据采集:根据建设过程中的实际需要,对控制点进行定期的数据采集和监测,保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系统建设:建立工程控制网的信息管理系统,包括控制点的坐标、高程和测量数据等信息的采集和管理。

工程控制网的设计方案

工程控制网的设计方案

工程控制网的设计方案一、前言工程控制是现代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通过对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和数据进行监测、分析和控制,以确保工程的质量、进度和安全。

而工程控制网作为工程控制的基础设施,承担着连接各种监测仪器、传感器,并传输数据的功能。

因此,设计一套完善的工程控制网方案对于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二、工程控制网的基本概念和要求1. 工程控制网的定义工程控制网是由一系列监测点构成的网络,通过这些监测点采集工程施工中所需的各项数据,并将数据传输至后端服务器,以便对工程施工过程进行监测和控制。

工程控制网通常包括监测点、传感器、通信设备、数据采集系统和数据传输系统等组成部分。

2. 工程控制网的基本要求(1)稳定可靠性:工程控制网对于施工的监测和控制具有重要性,因此必须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2)实时性:工程控制网需要实时监测工程施工的各项参数和数据,并及时传输至后端服务器,以便实时监控和调控工程进度和质量。

(3)数据一致性:工程控制网需要确保不同监测点采集到的数据具有一致性,以保证工程施工的各项参数和数据的准确性。

(4)易维护性:工程控制网需要易于维护和管理,能够及时发现和排除故障,以保证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

3. 工程控制网的布点原则(1)合理布点:工程控制网的监测点需要合理布置在工程施工的重要部位,以确保监测到工程施工的各项数据。

(2)密集布点:在重要部位需要密集布点,以提高监测的精度和准确性。

(3)平衡布点:监测点的布置需要考虑整体平衡,不能出现局部监测点过密而其他部位监测点过少的情况。

三、工程控制网的设计方案1. 基础设施建设(1)传感器: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环境监测传感器和结构监测传感器,用于监测工程的各项参数和数据。

(2)通信设备:采用现代化的通信设备,包括无线通信设备、有线通信设备,确保数据的快速、稳定传输。

(3)数据采集系统:选用先进的数据采集设备,用于对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转换,以便传输至后端服务器。

工程建设中常用的测量控制网设计与建立方法

工程建设中常用的测量控制网设计与建立方法

工程建设中常用的测量控制网设计与建立方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程建设项目越来越多,对测量控制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测量控制网是工程建设中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它可以用于确定建筑物的位置、坐标以及地面高程等数据。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测量控制网设计与建立方法。

首先,工程测量常用的测量控制网设计与建立方法之一是三角定位法。

三角定位法是通过测量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来确定位置和方向的一种方法。

它的原理是利用三角形的几何关系来推算出其他未知点的坐标。

在建立测量控制网时,可以选择几个已知坐标点,然后通过测量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来计算其他未知点的坐标。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测量简便、计算精度高,适用于小范围的工程建设。

其次,还可以使用基线法进行测量控制网的设计与建立。

基线法是通过测量基准线的长度和方向,来确定其他点的位置和坐标的一种方法。

在建立测量控制网时,可以先选择一个已知点作为基准点,然后通过测量基线的长度和方向来计算其他点的坐标。

基线法的优点是测量精度高、适用于大范围的工程建设。

但是,由于测量基线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大的工程量,所以适用于长期施工的工程项目。

另外,还可以运用全站仪来进行测量控制网的设计与建立。

全站仪是一种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它可以同时测量水平角、垂直角和斜距等数据。

在建立测量控制网时,可以将全站仪放置在一个已知点上,然后通过测量其他点的水平角、垂直角和斜距来计算它们的坐标。

全站仪的优点是测量速度快、精度高、适用范围广,可以满足不同类型工程项目的需求。

在建立测量控制网时,还需要考虑一些因素,例如测量精度、设备选型、数据处理等。

测量精度是衡量测量数据准确程度的重要指标,应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来确定。

设备选型是选择适合工程建设要求和测量精度的测量仪器,应综合考虑设备的精度、稳定性、使用方便程度等因素。

数据处理是指将测量所得的原始数据进行计算和处理,以得到最终的测量结果。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使用专业的测量软件和计算方法,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测绘技术中的工程控制网设计与布置

测绘技术中的工程控制网设计与布置

测绘技术中的工程控制网设计与布置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变得尤为重要。

而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测绘技术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而工程控制网作为测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与布置显得尤为重要。

1. 工程控制网的定义工程控制网是在实际工程测量中,为了实现精确定位及保证测量数据的可靠性,设置的一系列固定点以及在其上进行的一系列测量记录与分析的网络。

它通常包括三角形、四边形或多边形等形状的控制点,通过测量和计算来确定它们的空间位置和相互关系。

2. 工程控制网的设计在工程控制网的设计中,需要考虑一系列因素。

首先是整体布局的设计,即网络的形状以及控制点之间的空间位置。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地理环境来确定控制网的形状和密度。

其次是控制点的选取,控制点应该满足一定的精度和密度要求。

一般情况下,选点应尽量在重要的地理位置上、地形高低变化较大的地方以及其他测量点的附近。

同时,还要考虑控制点的互相可见性,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最后,还需要考虑测量方法和仪器设备的选择。

在工程控制网的测量中,常用的方法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全站仪等。

不同的工程和测绘要求会有不同的仪器选择,因此在设计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3. 工程控制网的布置工程控制网的布置是指将设计好的控制点按照一定的规则或布局要求进行实际安装。

在布置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控制点的数量和位置。

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和规模,确定控制点的数量,然后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布置。

在布置过程中,要尽量满足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要求。

其次是布置方法的选择。

常见的布置方法包括三角测量法、多边形闭合法、辅助测量法等。

根据实际情况和测量要求选择合适的布置方法,以提高测量的效率和准确性。

最后是控制点的标志和保护。

布置好的控制点需要进行标志和保护,以免被人为破坏或遗失。

一般情况下,可以在控制点周围设置标志牌或围栏,以便于人们辨认和维护。

总之,工程控制网是测绘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与布置直接影响到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测绘技术中的控制网建设方法解析

测绘技术中的控制网建设方法解析

测绘技术中的控制网建设方法解析近年来,测绘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等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这一领域中,控制网建设方法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本文将对控制网建设方法进行深入解析,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挑战。

1. 控制网建设的定义和目的控制网是指通过一定的测量手段和技术手段,在地球空间上建立的一系列空间控制点,以提供精确的空间坐标和方位信息。

控制网的建设旨在为地理信息系统和测绘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基准,并提供一致性和可重复性的测量结果。

2. 控制网建设的步骤和方法控制网建设的步骤通常包括:确定控制网的目标和范围、选择控制点的位置和数量、进行控制测量和数据处理、建立控制网模型和坐标系统,以及验证和调整控制网结果。

在选择控制点的位置和数量时,需要考虑地形地貌、地理条件和工程要求等因素。

通常会选择具有明显特征和容易观测的地物作为控制点,如山顶、建筑物角点等。

控制测量包括测量控制点的位置和高程。

常用的测量方法有全站仪、GPS和激光测距仪等。

在进行控制测量时,需要采取合适的纠正措施,如大地水准面的转换和坐标系的转化等。

数据处理是控制网建设中至关重要的步骤。

通过对测量数据的精确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到准确的控制点坐标和高程。

数据处理的方法包括数据平差、数据过滤和异常值检测等。

建立控制网模型和坐标系统是将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统一表示的过程。

常用的模型包括平面直角坐标系、大地坐标系和高斯-克吕格投影等。

3. 控制网建设的重要性控制网建设对于测绘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通过控制网建设,可以提高地理信息系统的精度和准确性,为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等工作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其次,控制网建设有助于统一不同测绘数据的坐标系统,实现数据的共享和整合。

这对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来说非常关键。

此外,控制网建设还对于测绘成果的质量控制和精度评定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与控制网进行对比和验证,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测绘结果中的偏差和误差。

测绘技术中的控制网建立技巧

测绘技术中的控制网建立技巧

测绘技术中的控制网建立技巧测绘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科学和技术,广泛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土地利用规划、市政工程等领域。

在测绘工作中,控制网的建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控制网是通过在实地测量所能观测到的各个控制点之间建立空间位置和形状关系的网状框架。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方面,来介绍控制网的建立技巧。

首先,有效选择控制点位置是控制网建立的基础。

控制点的位置应尽可能分布均匀,并覆盖待测区域的每个角落。

在实际测量中,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需要增加控制点密度,以提高测量精度。

此外,还要注意在控制点选取时,要考虑到是否易于实施测量和布点的因素。

其次,控制点的测量精度和准确性直接决定了控制网的建立质量。

当进行测量时,需要使用合适的测量仪器和方法。

在测量仪器方面,应选择高精度的全站仪或者电子经纬仪。

而在测量方法方面,可以采用接触测量或者非接触测量。

非接触测量方法如全站仪测量,不会对地面进行损伤,同时测量结果也更为准确。

对于临近控制点的测量,应尽量减小控制点之间的测量距离,以提高精度。

另外,数据处理是控制网建立中的关键环节。

在对测量结果进行数据处理时,需要进行数据的编辑、拟合和校正。

根据测量仪器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

在编辑数据时,应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数据,并剔除异常值。

在拟合数据时,可以采用最小二乘法或者精度地理配准方法。

此外,还需要对测量结果进行误差的校正,以保证建立的控制网的精度和准确性。

最后,为了保证控制网的长期使用,还需要进行控制点的维护和监测。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控制点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发生位移或者损坏。

因此,定期对控制点进行监测和维护,以及随时进行调整和修正,是确保控制网持续可靠性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建立控制网的过程中,上述几个方面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选择合适的控制点位置,确保测量精度和准确性,进行数据处理和校正,并进行长期的监测和维护,都是控制网建立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步骤。

只有在严格按照这些技巧进行操作,才能够建立出精度高、准确性好的控制网,为后续的测绘工作提供可靠的基础。

测绘技术中的控制网建立流程解析

测绘技术中的控制网建立流程解析

测绘技术中的控制网建立流程解析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测绘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发广泛。

而在测绘技术中,控制网的建立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本文将从测绘技术的背景出发,系统地解析控制网建立的流程。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控制网。

控制网是指在测量过程中提供精确控制点的一系列点的集合。

它的作用是连接整个测制任务的各个部分,提供坐标系统和测量基准,为后续的测量工作提供准确的依据。

因此,控制网的建立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测绘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那么,控制网的建立流程是怎样的呢?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测区。

根据工程需要,确定需要测绘的区域范围,包括面积、形状等因素。

然后,确定控制网的布设密度。

根据测绘任务的要求,结合地形地貌等因素,确定控制网的布设密度,包括控制点的数量和位置等。

接下来,我们需要选择控制点的类型。

根据测绘的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控制点类型,包括已知点、传统控制点、全球定位系统(GPS)控制点等。

已知点是指已经知道其坐标值的点,通常是一些政府或测绘机构提供的基准点;传统控制点是通过传统测量方法测得其坐标值的点;而GPS控制点则是通过全球定位系统进行测量得到的点。

确定了控制点类型后,我们需要进行控制点的布设和测量。

控制点的布设需要符合工程测量的需求,并满足精度和可靠性要求。

在布设过程中,需要根据控制网的布设密度合理分配控制点,并确定其坐标值。

测量过程中,可以使用各种测量仪器,如全站仪、经纬仪等,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如交会测量法、三角测量法等,对控制点进行测量。

测量完成后,我们需要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

数据处理的目的是消除误差和提高测量数据的可靠性。

处理方法可以使用平差方法、差分方法等,将测量数据修正为最终的控制点坐标值。

同时,还需要对控制点的精度进行评定,判断其是否满足测绘任务的要求。

最后,我们需要对建立的控制网进行验证和调整。

验证的目的是检验控制网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可以使用独立检测点或重测法进行验证。

测绘技术中的控制网形成步骤解析

测绘技术中的控制网形成步骤解析

测绘技术中的控制网形成步骤解析测绘技术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术,它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控制网作为测绘技术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其形成过程则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测绘技术中的控制网形成步骤进行解析,以加深对该过程的理解。

首先,控制网形成的第一步是确定控制网的范围和目的。

在进行任何测绘工作之前,确定好控制网的范围和目的非常重要。

控制网的范围将决定着后续的测量工作,而目的则是为了满足具体测绘任务的要求。

例如,如果是进行一次地形测量,那么控制网的范围可能会较大;而如果是进行一次建筑物的精细测量,那么控制网的范围可能会相对较小。

接下来,控制网形成的第二步是确定控制网的控制点。

控制点是控制网的核心,它们是测绘过程中的基准点。

在确定控制点时,需要综合考虑测绘任务的要求和实际工作的可行性。

一般来说,控制点需要满足稳定性强、位置准确、易于定位等特点。

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使用全站仪、GPS定位等现代化设备来进行控制点的测量,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效率。

控制网形成的第三步是进行控制点的观测和测量。

在观测和测量时,需要根据具体任务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方法和工具。

例如,在进行大面积地形测量时,可以采用三角测量法或者全站仪测量法;而在进行建筑物表面测量时,可以采用全站仪或者激光扫描仪等现代测量设备。

观测和测量的目的是获取控制点的准确坐标和其他属性信息,以便后续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控制网形成的第四步是进行控制点的数据处理和计算。

在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时,需要根据具体任务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方法和软件。

例如,在进行大地测量时,可以使用大地坐标系下的平差方法进行数据处理;而在进行建筑物测量时,可以使用三维坐标系下的变换和配准方法进行数据计算。

数据处理和计算的目的是生成控制点的准确坐标和其他属性信息,以及控制点之间的联系和相对位置关系。

最后,控制网形成的最后一步是进行控制点的验证和调整。

在进行验证和调整时,需要使用独立于之前测量过程的方法和工具。

建立适应测绘要求的控制点网络的方法与技巧

建立适应测绘要求的控制点网络的方法与技巧

建立适应测绘要求的控制点网络的方法与技巧测绘是一门重要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等领域。

测绘工作的关键在于建立准确可靠的控制点网络,以保证测绘数据的精度和可用性。

本文将介绍建立适应测绘要求的控制点网络的方法与技巧。

第一部分:控制点网络的建立目标与原则控制点网络的建立目标是提高测绘数据的精度和准确性。

在建立控制点网络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可行性原则:控制点的选取应符合实际工作条件和测绘要求,确保测量的可行性。

2. 系统性原则:控制点应具备系统性,以适应测绘工作的整体需求。

3. 稳定性原则:选取稳定的控制点,避免控制点的移动或损坏对测绘数据造成影响。

4. 相似性原则:选取与待测区域相似的控制点,以提高测绘数据的精度。

第二部分:控制点网络的选取与布设1. 控制点的选取:需要根据测绘要求和工程实际进行合理选择。

可以根据图像特征、地形地貌、地物分布等因素选取适当的控制点。

2. 控制点的布设:控制点应均匀分布在整个测绘区域,并与图像重叠区域相匹配。

同时,应避免控制点过于密集或过于稀疏,以保证测绘数据的精度和准确性。

第三部分:控制点网络的观测与调整1. 控制点的观测:对选定的控制点进行精确的测量和观测。

常用的观测方法包括全站仪观测、GPS观测等。

观测数据应记录准确,并与实际情况进行比对。

2. 控制点网络的调整: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对控制点网络进行调整和修正。

常用的调整方法包括最小二乘法、平差法等。

调整后的控制点网络应满足测绘要求,并能够提供测绘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第四部分:控制点网络的管理与维护1. 控制点数据的管理:建立完整的控制点数据库,包括控制点的坐标、观测数据、调整结果等信息。

同时,还需要定期更新和维护数据库,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 控制点的维护:对已建立的控制点进行定期巡查和维护工作,避免控制点的移动或损坏对测绘数据造成影响。

同时,还需对新的控制点进行追加和调整,以适应测绘工作的需要。

使用测绘技术进行测量控制网的建立和精度评定

使用测绘技术进行测量控制网的建立和精度评定

使用测绘技术进行测量控制网的建立和精度评定测绘技术在现代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测量控制网的建立和精度评定方面。

本文将探讨测绘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并分析其重要性和挑战。

一、测绘技术在测量控制网建立中的应用测量控制网是地理空间数据的基础,它提供了详细的地理参照系统,为测量和定位工作提供了基础框架。

测绘技术在建立测量控制网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首先,测绘技术可以通过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进行高精度测量。

GPS是一种利用卫星信号进行导航和测量的技术,它能够提供高度准确的位置信息。

通过使用GPS测量,测绘人员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地理数据,并且这些数据具有高精度和高可靠性。

其次,测绘技术还可以利用激光测距仪进行三维测量。

激光测距仪可以通过测量反射激光的时间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通过使用激光测距仪,测绘人员可以快速且准确地获取地理空间的三维坐标信息。

这对于建立测量控制网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能够提供准确的参考坐标,保证了整个系统的精度和一致性。

最后,测绘技术还可以利用航空摄影测量进行地面控制点的获取。

航空摄影测量是一种通过飞机或无人机进行空中摄影,并通过图像处理技术获取地理空间信息的方法。

通过使用航空摄影测量,测绘人员可以获取大范围地理空间数据,并且可以利用地面控制点对图像进行校正,提高数据的精确性和一致性。

二、测绘技术在测量控制网精度评定中的应用建立测量控制网只是测绘工作的第一步,评定其精度和可靠性同样重要。

测绘技术在测量控制网精度评定中也扮演着关键角色。

首先,测绘技术可以通过重复测量来评定控制网的精度。

重复测量是在不同时间或不同观测条件下对同一地点进行测量的过程。

通过对测量结果的对比,可以评定测量控制网的精度和稳定性。

测绘人员可以使用全站仪或其他精密测量设备进行重复测量,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测绘技术可以利用误差分析方法对控制网的精度进行评定。

误差分析是通过统计方法对测量过程中的误差进行评估和分析的过程。

测绘技术控制网建立原则

测绘技术控制网建立原则

测绘技术控制网建立原则概述测绘技术控制网是现代测绘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是测绘数据质量保证的基础,对于确保测绘成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一致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一些测绘技术控制网建立的原则,以便在实际工作中指导和规范测绘人员的操作。

一、基准点的选择与设置测绘技术控制网的基准点是整个控制网的起点,它对于整个测绘工作的精度控制和成果的可靠性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在建立测绘技术控制网时,应选取稳定可靠、且具备可追溯性的基准点。

这些基准点可以是国家一级基准点、地方一级基准点,或者其他经过严格考核和评定的基准点。

1.1 稳定可靠所选取的基准点应具有长期稳定性和精度可靠性。

它们应位于地质结构稳定、无地貌活动或人类工程活动干扰的区域。

这样,才能确保基准点的位置不会因为外界的影响而发生较大变化。

1.2 可追溯性测绘技术控制网的基准点应具备可追溯性,即可以通过一些已知的标准进行验证和评价。

例如,基准点的坐标可以通过与国家或地方一级基准点的测量来确定,以确保其位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二、测量方法和准确性评定建立测绘技术控制网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评定准确性的标准。

在选择测量方法时,应综合考虑测量对象、地形条件、测量精度要求和经济性等因素,使用适合的测量设备和技术手段进行测量。

准确性评定是对控制网成果的精度进行评估,可以采用平差法、误差传播法等方式进行。

2.1 测量方法选择根据具体的测量任务,可以选择全站仪、GPS测量仪、激光测距仪等现代测量设备进行测量。

同时,还可以利用地面控制点和空中控制点相结合的方法,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2 准确性评定准确性评定是对测量结果进行精度评价的过程。

通过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得出控制网各点的坐标值和其不确定度。

通过与实际情况相比较,进一步评定测量的准确性。

同时,还可以通过误差传播法,将各个测量环节的误差传递到控制网中,评估控制网的总体精度。

三、控制网布设原则测绘技术控制网的布设是建立控制网的重要环节,它决定了测绘成果的精度和一致性。

测绘技术中的控制网形成原则解析

测绘技术中的控制网形成原则解析

测绘技术中的控制网形成原则解析在现代测绘技术中,控制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

控制网是指由各种测量点组成的网络,并通过这些点来确定地理和空间位置的一种方法。

在测绘中,控制网的建立是进行更准确和可靠的测量的关键。

控制网的形成原则是指建立控制网的基本规则和准则。

下面我将对测绘技术中的控制网形成原则进行解析。

1. 三角法原则三角法原则是建立控制网的基础。

在测绘中,三角法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方法,利用三角形的几何性质来进行测量。

通过在地面上选择三个测量点,然后通过测量三个点之间的角度和边长来确定这些点的位置。

在建立控制网时,可以利用三角法原则来确定网络中各个测量点之间的相对位置。

2. 基准原则基准是建立控制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准是一种参考框架,通过测量确定地理和空间位置。

建立控制网时,必须选择适当的基准。

在选择基准时,需要考虑基准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通过基准原则,可以确保控制网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精度控制原则精度控制是建立控制网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建立控制网时,必须对测量结果进行精度控制。

精度控制是通过控制测量仪器和技术的误差来实现的。

通过精度控制原则,可以确保控制网的测量结果具有足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网络结构原则网络结构是建立控制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结构是指测量点之间的连通关系和布局方式。

在建立控制网时,需要选择适当的网络结构。

网络结构的选择应根据测量任务的需求和地理环境的特点来确定。

通过网络结构原则,可以确保控制网的连通性和布局合理性。

5. 数据管理原则数据管理是建立控制网的关键环节。

在建立控制网时,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存储。

数据管理原则涉及到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和传输等方面。

通过数据管理原则,可以确保控制网的数据质量和数据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测绘技术中的控制网形成原则包括三角法原则、基准原则、精度控制原则、网络结构原则和数据管理原则。

这些原则是建立控制网的基本规则和准则,对于保证控制网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应用性具有重要意义。

测绘技术中的控制网设计与优化方法

测绘技术中的控制网设计与优化方法

测绘技术中的控制网设计与优化方法测绘技术是一门旨在获取和处理地理空间信息的学科,被广泛应用于土地测量、地理信息系统、建筑工程等领域。

在测绘技术中,控制网是一个关键的概念,它是由一系列准确测量的点构成的框架,用来支撑整个测量过程。

本文将探讨控制网的设计与优化方法。

在进行测绘任务时,精确的控制网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好的控制网能够提供可靠的测量结果,减小误差和不确定性。

控制网设计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增加控制点的观测精度,并确保控制点的分布均匀。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测绘工程师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首先,控制网设计需要考虑地区的地形和地貌特征。

不同地形条件下的控制点布设方式会有所不同。

例如,在平坦的地区,可以采用较大的基线距离,而在山区或复杂地形的地区,则需要更多的控制点,以更好地应对地形变化造成的误差。

其次,控制网设计需要根据任务的要求和测量设备的精确度来确定控制点的数量和位置。

控制点的数量应根据测量任务的精度要求进行合理规划。

对于要求高精度测量的任务,应适当增加控制点的密度,以提高测量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此外,在控制网设计中,还需要考虑测量任务的难易程度和与其他现有控制点的关系。

在复杂的测绘项目中,可能需要在控制网中增加一些固定点,以提供更高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

同时,需要确保新的控制点与已有控制点的连贯性,以减小整个测绘系统的整体误差。

一旦控制网设计完成,测绘工程师需要对其进行优化,以提高整个测量系统的效率和准确性。

优化的关键是分析控制点的观测数据并评估其观测精度。

根据观测数据,可以使用统计方法来评估每个控制点的观测精度,并标记出可能存在的异常点。

通过剔除异常点和调整控制点的权重,可以进一步提高整个控制网的精度和可靠性。

除了对控制点的观测数据进行优化外,控制网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各种误差来源的影响,如大地形变、大气延迟等。

这些误差来源可能会导致控制点的位置变化,进而影响整个测量系统的准确性。

因此,测绘工程师应合理设置控制点的位置和数量,以最小化这些误差的影响。

测绘技术中的控制网设计方法讲解

测绘技术中的控制网设计方法讲解

测绘技术中的控制网设计方法讲解作为一种衡量和记录地理现象和地理空间关系的科学方法,测绘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在测绘的过程中,控制网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就控制网设计方法进行讲解,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测绘技术。

控制网是测绘过程中的基础框架,它由一系列的控制点组成,通过这些控制点可以确定要测量的区域的空间位置和形状。

控制网的设计方法涉及到测点的选择、布设和测量等多个环节。

首先,在控制网的设计中,合理的测点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测点的选择应该综合考虑测量的需求、地形特点和精度要求等因素。

通常,在大范围的测绘项目中,需要选取一定数量的控制点作为整个测绘网络的基础。

而在细部的测绘中,则需要更密集地选择测点,以保证精度的要求。

其次,在测点选择之后,测点的布设也是关键的一步。

为了保证控制网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测点的布设需要均匀地覆盖整个测绘区域,尽量避免出现盲区。

此外,合理地设置辅助点和连接线,可以提高整个控制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测量过程是控制网设计的核心环节。

在测量中,不同的仪器和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测量误差,因此,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和方法是确保控制点测量精度的关键。

通常情况下,全站仪是较为常见的测量工具。

此外,为了提高测量的精确性,还可以采用大地基准点测量和卫星定位等先进技术手段。

在设计控制网时,还需要考虑控制点的坐标计算和调整。

坐标计算是指根据测量数据和数学模型,利用相应的计算方法来计算控制点的空间坐标。

而调整则是指通过运用最小二乘法等数学手段,对不同观测值之间的误差进行合理分配,从而提高整个控制网的精度。

除了上述核心环节外,控制网设计还需要考虑一些相关的技术问题。

例如,为了保证控制网的稳定性,可以通过增加控制点的数量和密度来提高控制网的精度。

此外,为了适应不同的测绘需求,还可以根据控制点的性质和用途,将控制网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和等级。

总结起来,测绘技术中的控制网设计方法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它影响着整个测绘项目的质量和效果。

工程测量中控制网的建立和应用

工程测量中控制网的建立和应用

工程测量中控制网的建立和应用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筑工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好,许多建筑施工时都要用到工程测量,应用测量控制网能够有效提高工程测量的精度和准确度。

本篇文章阐明了测量控制网的概念、类型和作用,详细介绍了测量控制网和施工控制网的建立,简述了控制网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为建筑工程测量工作的进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测量控制网,建立和应用,分析一、测量控制网1.概念测量控制网是按一定的技术要求由许多测量控制点构成的,即点构成线,线构成面,这个网用来获取点的平面坐标或者高程的网。

国家规定的测量控制网以一等水准点为起算数据,采用了固定数据水平差和国家高程基准。

2.类型测量控制网大体上可以分为平面控制网、重力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三类。

平控制网:是以平面为基础,那么在遇到一些不是平面的物体时会以一定形式的图形将大地控制点构成网状,然后再测定所在地点坐标,同时也可测量角度和长度来确定准确位置,前提是要及时选定一个参考物作为坐标系,将在此地控制网中测量的所有数据都在坐标系中表现出来,经过计算和数据处理,算出控制网点的坐标;重力控制网:国家重力的基准是由绝对重力点和相对重力点构成的网,重力控制网是三个中很重要的测控类型,因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都要用到重力,因此它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高程控制网:它是由连接各高程控制点的水准测量路线组成的,为了求得相邻水准之间的高差,要进行水准测量。

3.作用(1)水平控制网是为了建立大地测量控制网,然后以精确的地面坐标、高程重力值来实现大地测量,这三种控制网为地形的探测提供精密的控制,测量控制网是按国家规定的高程基准,它是地形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和工程测量中一切低精度控制的基础,比如测绘航空摄影时建立的重力控制网,就是以测量点为基础进一步加密而成的,可见在测绘各种物体时测量控制网是必不可少的。

(2)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想要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更有甚者还想研究除地球以外其它星球的大小和体积,要确定和地球形态相似的椭球的长半径和短半径,为了确定这两个数据就要用到天文测量、重力测量和卫星测量等,而这些资料的提供者就是测量控制网。

工程控制网精度匹配方案

工程控制网精度匹配方案

工程控制网精度匹配方案一、引言工程控制网精度匹配是一个重要的工程测量环节,它直接影响到后续的测量工作的精度和可靠性。

在工程测量中,通常需要建立控制网来进行定位和测量。

为了保证测量的精度和准确性,控制网中的各个测点之间需要具有一定的精度匹配。

本文将从工程控制网的建立、精度匹配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实际操作等方面进行论述。

二、工程控制网建立1. 控制网的意义工程控制网是指在工程测量中用于定位和测量的一组基准点。

这些基准点通过几何、物理和空间位置上的关系相互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测量框架,用来确定其他点的位置和坐标。

控制网通常由控制点、转角点和细部点组成,其数量和布设方式会根据测量的需要和工程的特点而有所不同。

2. 建立控制网的步骤建立控制网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测量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控制网的设计在建立控制网之前,需要根据工程的特点和测量的要求,对控制网进行设计,确定控制点、转角点和细部点的数量和位置,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和布设方式。

(2)控制网的测量控制网的测量是指对已确定的控制点、转角点和细部点进行测量,获取它们的位置和坐标数据。

测量方法可以包括全站仪测量、GPS测量、平面测量等,具体方法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3)数据处理和计算在完成控制网的测量之后,需要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包括数据的筛选、误差的检查和修正、坐标的计算和调整等,得到最终的控制网数据。

(4)控制网的精度评定最后需要对建立的控制网进行精度评定,确定控制网的精度水平,以便后续的测量工作能够在一定的精度范围内进行。

三、精度匹配的原理和方法1. 精度匹配的概念精度匹配是指对控制网中的各个测点进行精度评定和调整,使得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精度匹配和一致性。

精度匹配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控制网的整体精度和准确性,以及后续测量工作的可靠性。

2. 精度匹配的原理精度匹配的原理是基于误差理论和最小二乘法,在已知控制点和测量点的基础上,通过误差分析和调整计算,对控制网中的各个测点进行精度评定和调整,使得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匹配精度和一致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洋口港工程控制网的建立与分析
刘占林倪尧
(南通市测绘院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建立洋口港工程控制网的技术思路和方案,以及第一期控制网测量的平差结果,并对测量精度进行了分析,得出一些有益的体会。

【关键词】控制网 GPS 二等水准高程拟合
1前言
江苏南通港洋口港区位于江苏省如东县东北侧的江苏省洋口港经济开发区,主要包括:面积约30km2的临港工业区、约12.6km长的黄海大桥、人工岛和码头。

测区地势平坦,平均海拔高程约为5m。

区域交通较为便利,水准线路经过的路段多为海堤,其平均高程约8m。

测区气候温和,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洋口港区作为南通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南通港从江港时代走向海港时代的重要标志,已列入省市重点开发项目。

由于港口建设的紧迫需要,必须布设覆盖整个港区的工程控制网。

由于黄海大桥、人工岛等远离陆地,需要分期实施,工程控制网也必须分期布设;且该工程对观测精度要求非常高,其中首级平面控制网测量精度:最弱点坐标中误差mx、my分别不大于±8mm;最弱边长相对中误差不低于1/25万;首级高程控制网测量精度:最弱点高程中误差mh不大于±3mm;每公里水准测量高差中数的偶然中误差不大于±1mm。

次级网最弱点坐标中误差mx、my分别不大于±15mm;最弱边长相对中误差不低于1/10万。

因此该工程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

本文主要通过对洋口港工程控制网的建立方案及实施情况进行探讨和分析,介绍了GPS技术在工程控制测量中的应用,希望与各位同仁互相交流,共同探讨,以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2
域部分不同的施工工期和施工特点;
同时还需做好既从现实的微观上去
考虑正在施工的部分,为其做好技
术服务,又要从整体的宏观上去考
虑远期需要建设的部分。

因此根据
本工程的特点,可以采用统一布网、
分批布设、分期实施的方案:即首
先建立陆域部分的首级(6个点)
和次级平面控制网(4个点),并以
布设的陆域控制点为待定点布设首
级高程控制网;黄海大桥桥墩施工时,图一洋口港首级GPS网布设示意图
即与人工岛间布设二期控制网(加密首级点4个,次级点8个),并利用首级高程观测成果对海域控制点进行高程拟合,然后采用跨河水准测量技术分段进行长距离精密高程引测,同时加密次级高程控制网。

制采用GPS
等级为B级,次级网为C
算点间尽量直接连接,以减少推算边数,
提高观测点的定位精度。

GPS 观测基本技术要求如表一:
图二洋口港次级GPS网布设示意图
表一
首级高程控制网以二等水准精度施测,次级高程控制网以三等水准精度施测,作业方法及要求详见规范。

首级高程控制网需联测测区附近两个国家二等水准点,以其中一个点作为起算点,另一点作为检核,即布设成独立水准网,以提高二等水准网内精度。

水准路线构成结点网。

为消除或削弱地面沉降过程中对水准点之间的不均匀沉降所产生的影响,用精密水准仪按区段进行往返观测。

黄海大桥施工前,先根据首级高程观测成果求解转换参数,对二期平面控制点进行高程拟合,然后再采用跨河水准测量技术分段进行长距离精密高程引测,并加密次级高程控制网。

3第一期工程控制网实施结果分析
设计方案经业主批准后,本公司即组织第一期控制网施测。

平面控制使用三台Trimble 5700 双频GPS接收机,高程控制使用蔡司Ni004 DS05型精密水准仪一套。

施测前对各种仪器设备均进行检视、检验和校正,选派精干工程技术人员,并对其进行作业前的培训和技术交底。

第一期平面控制网共布设B级GPS点6个、C级GPS点4个。

B级GPS网观测基线网形为边连式,由9个同步环构成,有27条基线,平均基线长度为6.8km,重复设站率为3.0(技术方案要求≥2.0)。

基线解算及网平差采用美国天宝导航技术公司提供的GPS数据处理软件“Trimble Geomatics Office (V1.6)”。

解算基线时,卫星高度角设置为≥15度,有效卫星数≥4颗。

采用单基线模式解算基线,采用符合要求的双差固定解作为最终成果。

计算结果显示,10条复测基线最大较差为0.5cm(限差为±2.8cm);9个同步环中全长相对闭合差最大为0.5ppm(限差为3ppm);10个异步环中,水平坐标分量最大为+0.9cm(限差为±7.8cm),垂直坐标分量最大为+1.6cm(限差为±5.2cm);异步环中全长闭合差最大为±1.6cm(限差为±9.0cm)。

基线解算质量检验符合要求后,由若干异步环组合成平差计算网图,以一个点的WGS-84系坐标为起算数据,进行WGS-84坐标系下GPS网无约束平差。

求得其余各点在WGS-84系下的三维坐标,各基线向量三个分量的改正数,基线边长以及点位和边长的精度信息。

无约束平差后,点位误差最大为±0.3cm;各基线向量分量的改正数最大为+0.8cm(限差为±2.9cm);最弱边长相对中误差为1/112万。

约束平差和无约束平差同名基线向量分量相应改正数的较差最大为0.3cm(限差为±3.5cm)。

约束平差后的最弱边长相对中误差为1/108万(限差为1/25万),最弱点坐标中误差 Mx、My最大为±0.5cm(限
差为±0.8cm);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为±0.6cm。

C级GPS网观测基线网形为边点混连式,构成7个同步环,21条基线,平均基线长度为2.9km,重复设站率为2.6(技术方案规定为≥2.0)。

采用符合要求的双差固定解作为最终成果。

计算结果显示,4条复测基线最大较差为0.3cm(限差为±4.3cm);7个同步环中全长相对闭合差最大为1.5ppm(限差为5ppm);6个异步环中,水平坐标分量最大为+0.8cm,垂直坐标分量最大为+1.3cm,均小于技术方案规定的±5.1cm的限差要求;异步环中全长闭合差最大为±1.5cm(限差为±9.0cm)。

基线解算质量检验符合要求后,即进行WGS-84坐标系下GPS网无约束平差。

无约束平差后,点位误差最大为±0.7cm;各基线向量分量的改正数最大为+2.7cm,小于技术方案规定的±9.2cm的限差要求;最弱边长相对中误差为1/40万。

约束平差和无约束平差同名基线向量分量相应改正数的较差最大为1.3cm(限差±2.9cm)。

约束平差后,最弱边长相对中误差为1/23万(限差为≤1/10万),最弱点坐标中误差分量( mx、my)最大为±0.6cm(限差为≤±1.5cm);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为±0.8cm。

首级高程控制网观测采用电子手簿作为野外数据的采集工具。

观测过程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认真维护机内存贮数据,每天将数据通讯至微机一次,以防数据丢失。

根据往返测高差不符值(测段数共13个)计算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为±0.99mm(限差为≤±1mm)。

由于温度改正值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计,故对观测高差进行了尺长改正和水准面不平行性两项改正,然后计算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并根据环线闭合差计算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为±0.47mm(《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规定限差为≤±2mm)。

平差软件采用北京清华山维研制的“测量控制网平差处理系统”,平差模型为间接平差。

平差后,最弱点高程中误差为±1.7mm(限差为≤±3mm);每公里水准测量高差中数的全中误差为±0.52mm(限差为≤±2mm)。

以上施测结果显示,第一期平面和高程控制网平差成果满足设计要求。

4高程拟合实验
利用首级高程控制网测量成果,对次级网(即C级点)进行了高程拟合实验。

以B02、B04、B05三个点为高程起算点,进行GPS网平差。

平差后,与二等水准成果比较,较差最大为-6mm,见下表:
表二
5结论
由于洋口港施工正在进行,部分项目还未开展,该工程控制网仍未完全建立,但从目前第一期施测结果来看,测量精度完全达到了业主的要求。

高程拟合的结果也为今后海域部分控制网的施测提供了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 徐绍铨张华海杨志强王泽民 GPS测量原理及应用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年
[2] 《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 建设部颁布 1999年
[3] 江苏南通港洋口港区工程控制网第一期B、C级GPS控制网及二等水准测量技术总结南通
市测绘院有限公司 2006年
[4] 江苏南通港洋口港区工程控制网首级控制网布设方案及技术要求南通市测绘院有限公司
2006年
[5] 江苏南通港洋口港区工程控制网临港工业区次级控制网布设方案及技术要求南通市测绘
院有限公司 2006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