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考试焦虑的对策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考试焦虑的对策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背景

1、随着时代的发展,焦虑已经侵袭到人类发展的各个领域当今的时代,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加剧,人际关系的冷漠,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感到担忧、害怕和焦虑。有关研究表明,20世纪90年代的焦虑水平要远远高于50年代人的焦虑水平。由此可见焦虑情绪在人群中的泛化呈上升趋势。焦虑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类普遍存在的情绪,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中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所感受到的焦虑主要来自于考试焦虑,它给中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坏的影响,对此,研究如何预防和减轻考试焦虑是时代的迫切要求。

2、社会对人的素质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21世纪是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知识信息社会,她的不断发展是以人的素质整体性的高度发展作为支撑的。因此,面对全新的21世纪,人的全面发展、人的潜能开发、人的健全人格的培养和个性的充分发展将作为社会对教育的突出要求。21世纪是充满挑战的世纪,从容面对各种考试已经成为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心理素质。因此,教育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应试心理素质,克服考试焦虑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使中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潜能,为创造健康、成功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3、适应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

中学生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能动的人,他们思维敏捷,眼界开阔,知识面宽广,个性活跃,追求成功,渴望卓越,但是由于他们在认知能力、人格特点和社会经验、以及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等方面还没有达到成熟,看待事物的观点有时过于绝对化,对自我的认识也存在片面性。考试是他们生活中的重大生活应激事件,考试情境下学生们普遍存在着焦虑心理,有的学生的焦虑程度很高,这不仅影响了学生们的学习水平的正常发挥,而且也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中学生由于自身发展的不成熟性面对考试焦虑常常是束手无策,倍感困惑,因此,他们极需得到心理帮助以摆脱考试焦虑的阴影。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1、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是60年代崛起于美国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派别。人本主义认为,人类具有趋向完美、谋求自身发展的基本动机,只要有适当的机会和环境,个体必将致力于自我发展,使其身心各方面的潜能得以表现。个体有一种内在的机体智慧,能对那些有利于和不利于自身潜能的经验进行分辨,这是由机体的内部构成引导并以复杂的反馈系统为基础的。

2、行为学习理论:行为学习理论从人类行为获得的角度来研究个体行为的形成问题,这不仅对认识正常人的行为习惯有重要意义,而且也有助于对异常行为、神经症和其他心理障碍形成原因的了解。

3、特质理论:特质理论是流行于美国和英国的一种人格理论。特质论认为,特质乃是一个人稳定的、能够反映其人格特点的行为倾向,是人格最有效的“分析单元”,是能引发

人的行为和思想的神经“心理结构”,特质具有动力性,也就是具有决定人的行为的能力。

4、交互抑制理论:交互抑制理论认为一种行为或情绪状态的出现会抑制另一种行为及情绪状态的出现,他们相互抑制,相互影响,所以为了抑制一种不良情绪可以通过另一种行为或心理状态的产生来达到。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假说

如果我们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及手段对学生在考试情境下的焦虑心理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及主要来源,并认识考试焦虑形成过程中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途径和手段来对学生进行训练,就会减轻学生的考试焦虑水平,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身心愉快地积极面对各类考试。

认知评价在考试焦虑的形成过程中居于主导性的调空地位,当外界刺激作用于个体并引起个体一定的身心反应时,如果主体确实把外界刺激看作是他的一种无法适应的威胁时,应试者才会形成较强的焦虑反应。假如外界刺激虽然达到一定高度,但个体具有良好的认知评价能力,能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他就能运用理性思维恰当分析所处情势,有效地驾御个人的情绪,以求完成应试的任务。因此,在减轻或治疗考试焦虑的程序中,中心的环节就是培养应试者良好的认知评价能力,这主要是通过“自信训练”来完成,我们力图通过自信训练改变学生不正确认知,树立应试信心,从而减轻或消除考试焦虑。

二、实验设计

(一)变量的设计

1、自变量

本项研究的目的是探索积极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与减轻、消除考试焦虑的因果关系,因此,积极有效防治考试焦虑的途径和方法就是本项实验的自变量,其中“自信训练”、“放松训练”等手段是自变量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下面我们对这两个因素加以界定,“自信训练”、“放松训练”主要是运用交互抑制原理,通过使考试焦虑患者自我表达正常的情感和自信心,使得那些消极的自我意识得到扭转,借以减弱或消除其考试焦虑。

自信训练设计直接针对着考试焦虑的担忧成分,自信训练分两大步骤:

(1)学会觉察个人的消极自我意识

一般来说,当个体获得不久将参加一场重要的考试的消息以后,假如具有神经性倒胃或面部肌肉紧张等生理变化,通常便意味着大脑出现了消极的潜意识,即对即将到来的考试已经朦朦胧胧地浮现出某些担忧的念头,针对这些潜意识或朦胧的念头,把它清晰地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也就是在一张白纸上把这些担忧的想法逐条记下,这种做法可以把个体朦胧的潜意识提高到意识水平。从而可以使个体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当前消极的自我意识究竟有哪些。

这是自信训练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实验操作中,教师要把理论阐述清楚,然后可以举例,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消极的自我意识。

(2)向消极的自我意识挑战

当学生逐条记述下个人消极的自我意识以后,下一步就要训练自己向消极的自我意识挑战,这是自信训练的决定步骤。

所谓挑战,是指向消极的自我意识中的不合理成分进行自我质辩,其中包括指出这种消极的自我意识的不现实性和不必要性,阐明由此对个人所造成的危害,并明确今后应采取的态度。

通过这种向消极的自我意识挑战的训练,就可以帮助考试焦虑这者树立正确的自我意向,增强参加考试的信心和自知力,减缓或克服考试焦虑的担忧成分,以一种新的姿态,新的面貌,出现在应试环境中。

实验中对自变量的操作要注意两点:

(1)、实验教师要在训练实施前向学生阐明考试焦虑心理产生的认知原因,让学生清楚“自信训练”的理论基础,为掌握“自信训练”奠定基础。

(2)、教师要为学生举出实例,这样才可以使学生有章可循,不致只知原理,不知如何操作。

2、因变量

因变量是学生考试焦虑的程度。我们都知道适度的焦虑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但高度焦虑则给人带来消极的情绪体验,甚至无法正常学习、工作。我们通过心理辅导、心理训练、开展活动、优化课题氛围等方式使学生的高度焦虑降低到中度水平。因变量的测量可以通过考试焦虑量表测量。我们采用《考试焦虑诊断问卷》,该问卷选自郑日昌主编的《中学生心理诊断》,共33个问题,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学生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选择。根据计分标准和常模,统一算出总分,49分以下者为正常,50-74分为中度焦虑,75-99分为重度焦虑。

3、无关变量的控制

(1)实验对象是随机抽取的,避免了学生在智力、心理素质方面的差异,这样,可以使实验班与对照班的状况保持基本一致。

(2)心理测验要保持同样的情境条件,即如果实验前的考试焦虑心理测量是在大型考试之前的情境下进行的,那么实验实施后,相应的考试焦虑心理测量也要在大型考试之前的情境下进行,这样,实验前后的测量数据才具有同比性。

4、被试的选择:

我们采取随机抽样法,在初三年组随机抽取两个班级作为实验班级。

5、我们的组织形式

我们采取等组实验。随机选取的两个班为实验班,进行实验训练,其他初三各班为对照班,不使用实验训练。

6、资料的收集与处理方法

实验过程中要采用的量表及问卷要在进行中及时回收、整理、分析、记录,对个别焦虑程度高的个案要进行跟踪调查,有必要进行心理咨询。要对咨询过程及效果进行记录,及时分析、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