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0课《观沧海》教案 语文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并能熟练的背诵课文
2.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文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3.体会文中所描绘的壮丽景色。
4.理解本诗的写景和抒情方法
2学情分析
学生为初一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学习诗歌的基础,对一些诗歌的赏析方法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一些基本概念如“意象”也已基本掌握,本课可据此让学生多自我探究多锻炼他们学习和欣赏诗歌的能力。
3重点难点
领悟诗人寄寓的豪迈情感。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正式上课之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曹操何许人也?”请大家凭你的第一印象简单说一说。
生:奸雄、奸诈……
师:大家对曹操的印象普遍不是太好,但是毛主席却对曹操推崇备至,在他的诗词中有很多赞颂曹操或其作品的句子,接下来咱们就来看一首他写的《浪淘沙·北戴河》
(展示ppt 读)
浪淘沙·北戴河
毛泽东1954年夏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师:大家看红色字体部分,从中我们知道毛主席所要歌颂的曹操的作品是?
生:《观沧海》
师:为什么?
生:东临碣石
师:这是观沧海的……
师:很好,那么魏武是?
生:……
师:魏武就是魏武帝曹操,他生前是魏王死后被其子曹丕追谥为“魏武帝”。接下来大家就把自己想象成魏武帝,站在碣石山上向东而望,一起来《观沧海》。(板书观沧海曹操)活动2【讲授】学习目标
二、学习目标
首先一起来看一下本课的学习目标(展示ppt 读)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并能熟练的背诵课文
2.体会文中所描绘的壮丽景色。
3.理解本诗的写景和抒情方法
4.领悟诗人寄寓的豪迈情感
活动3【讲授】作者简介
三、作者简介
下面让我们看一下曹操其人(展示PPT)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曹操好作乐府歌辞,他的诗歌散文清峻整洁,气魄雄伟,慷慨悲凉,篇中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了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等。下面介绍一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该诗写于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统一了北方。诗人登临碣石山,登高望海,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名篇。
活动4【讲授】四、读其情
同学朗诵,师点评,朗诵,学生齐朗诵。
师:那么曹操,也就是你此时站在碣石山看到大海会有怎样的心情,或者说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感情来读这首诗呢?
生:豪迈,激昂……
师:回答的很好,那么你可不可以上讲台来给大家读出这种感情呢?
师:那么谁可以替他读一下呢,大家不要害羞,要抓住每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你的每一次转身都会让更多人认识你。
生1:无感情
生2:稍微有感情,
师:两位同学朗诵的都不错,但是朗诵需要读出山的气势,水的灵动,还要带有作者这种气概。
师:好,同学们再朗诵一遍,来体味一下作者蕴含的感情。
活动5【讲授】五、品其意
<一>解释重点词,让学生翻译诗句。
师:要真正读懂诗除了要读其情外,还必须知道诗的意思,进而才能分析其志向,下面咱们就看一下这首诗的几个重点字词(出示ppt)检测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学生读)
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以观沧海:以,连词表目的。
何:副词,多么澹澹:水波摇荡的样子
竦峙:高耸突兀的样子。萧瑟:形容风吹过树木的声音
以:介词,用。
师:重点字词咱们已经看过了,最后一句课下注释上有,这首诗出自其组诗《步出夏门行》,在这首组诗中,每一章末都是这句话,与全文意思无关
活动6【活动】讨论
接下来大家一块看一下大屏幕上的三个问题(出示ppt)
1.全诗围绕着哪个字来写?
2.作者看到、听到和想到了什么?
3. 那些是动态描写?哪些是静态描写?哪些景物是实写、哪些句子是虚写?
师:请同学们前后四个人为一组进行讨论,看哪一组同学得出的结论又快又准。
师:首先第一个问题,哪一小组来回答一下。
生:“观”
师:为什么?
生:……
师:我们前面所学的《望岳》也是如此,全诗没有一个望,却句句是由“望”引发的。本篇的“观”也是如此,诗中出现的景物都是观的结果。我们找出他观的景才能从景中分析作者的思
想感情,因为一切景语皆……
生:情语。
师:那么作者都观到了那些景呢?
生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师:这位同学很积极,同学们要向他学习。
生2:水何澹澹……
师:是的,第一句其实就是交代作者观沧海的地点,可以说是叙事。所写之景是(展示ppt),最后一句是附文,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师:从“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中作者描写了那些景物,找一组同学来说一下。
生:水波摇荡、山岛高耸
师:这是看到的还是听到的?那些是动态的?那些是静态的?
生:看到的,山岛高耸是静态描写。水何澹澹是动态描写
师:从诗中那些词可以判断出来?
师:好,那么“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又描写了什么景呢?
生:丛生的树丰茂的草
师:仿照第一句分析的方法你来分析一下这一句。
生: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是作者看到的,都是静态描写。
师:大家回答的很好,那么“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呢?
生:秋风萧瑟是作者听到的(若回答洪波,可说从事实上来说洪涌起确实会有声音,但是从文中只能看到“涌”这个画面),洪波涌起是作者看到的。都是动态描写
师:那么前面三句的景色谁能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
首先第一句。
生:……无顺序
师:我们在讲作文的时候,讲过写景要有一定的顺序,字里行间要有逻辑性,那用一些顺序词或者加上地点词在来说一下。比如第一句,我可以这样描绘作者,站在碣石山上远望到水波摇荡,从整体上看到了沧海的样子,将视线拉到近处看到碣石山耸立在海边。接下来,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谁来说一下?
生:……
师:老师想问一下,树木和百草长在哪里呢?(生:碣石山上,那么作者站在碣石山上需要怎样才能看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