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地震动观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强震仪中临时记忆2-5s
数字强震仪的优点
• 一般不会丢头。 • 振幅可以变化很大而精度仍高。 • 周期范围宽,长周期振动精度高。 • 预处理大为简化,可以迅速回放或用于计算机
处理。
二、强地震动观测的现状
• 震源机制台阵 • 传播效应台阵 • 局部效应台阵 • 结构反应台阵 • 地震动密集台阵 • 地下地震动台阵 • 区域性地震动台阵 • 特殊地震动台阵
150 100
50 0
-50 -100 -150
0
5
10
15
20
时间(s)
南北向天津波 地点:天津医院。时间:1976.11.25 21:53 。 时间间隔:0.01s。峰值:145.8在7.64秒。持续时间:19.19秒。 震级6.9级,震中距:65Km。适用于3类和4类场地
• 地震动密集台阵(差动台阵):目的在于了解几 十米—几百米范围内地震动的相关性。
–白噪声随机过程。 –限带白噪声过程。 –60年代提出振型组合的平方和开方方法。
(3)为研究地震动特性提供定量数据。
– 工程设计中定性的认识极其重要,但如果缺 少量的概念,就很粗糙。只有在定性和定量 两方面均有一定认识后,才构成一个完整的 认识,才能从经验性的认识进入科学的了解。 强震观测提供了定性和定量的认识。
存在相互作用。
• 有限元处理方法:主要是边界处理 • 刘晶波,李彬,三维黏弹性静-动力统--人工边界 ,
中国科学,2005,35(9):966-980 • 廖振鹏,工程波动理论导论(第二版),科学出版
社(透射边界)。
• 具体可参考: • 廖振鹏,近场波动的数值模拟,力学进展,1997,
27(2):193-216
强地震动观测
地震动:由地震波传播所引发的地面振动,其中,在 震中区附近的地震动称为近场地震动。
强地震动:能够引起震害的地震动。
强震动观测意义:
(1)强震观测可为震后快速评估震害和抗震救灾服 务。利用数字强震观测网的准实时性,在地震发生后 可迅速给出各台站的强震观测结果,进而定量地给出 监视地区的地震活动强度,为及时地和有效地组织抗 震救灾,乃至建立大震应急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强震仪的类型:
• 第一类是直接光记录式的。 • 第二类是日本发展的机械式仪器。 • 第三类是电流计记录式的。 • 第四类是模拟磁带式的。 • 第五类是数字强震仪。
强震仪特点:
• 使用对象:抗震工作者和地震工程人员。 • 确定测点处地震动特性和结构震动反应。 • 确定结构物的地震动输入,确定结构反应,以
观测仪器工作原理:
设 y Y sin t (激励), x (质量位移), z x y (相对位移), mz cz kz my m 2Y sin t
z r 2Y sin(t ) (1 r 2 )2 (2 r)2
其中, r n
土颗粒处于悬浮状态 形成液化现象
2004年10月23日本日新泻地震动中因地基液化倒塌楼房
• 砂土液化参考书: • 陈国兴,岩土地震工程学,科学出版社,2007 • 胡聿贤,地震工程学(第二版),地震出版社,
2006 • 刘颖,谢君斐,砂土震动液化,地震出版社,1984
• 土—结构相互作用: • 土体与结构实际上是一整体,它们之间相互影响,
(2)强震观测直接为抗震设防服务。强震记录是重 大工程、构筑物抗震设防的依据。强震数据是确定地 震动衰减规律、研究场地的土层反应、进行地震危险 性分析和地震区划、震害预测的基础,设置于工程结 构中的强震仪取得的强震记录数据可用于分析结构的 抗震性能,为工程抗震加固和为同类新构筑物抗震设 计提供科学依据。
便对结构进行经济安全的设计。 • 记录地震动加速度。 • 需要被触发才能工作。
地震仪和强震仪的比较
仪器 使用者 地震强弱 运转 记录纸速 放大倍数 记录参数 特性
设置地点 频带
地震仪 地震学 弱 连续不停 慢 高 位移 各种波型的到时 基岩 窄、低频
强震仪 工程 强 自动触发 快 低 加速度 全过程 场地/结构物 宽、高低频
*第一台精确的地震仪,于1880年由英国地理学家约翰·米尔 恩在日本发明 。
*1906年俄国王子鲍里斯·格里芩发明了第一台电磁地震仪 。
*现在比较先进的是数字地震仪。
近代地震仪组成:拾震器、放大器和记录装置。 拾震器是一个单摆(可选择摆的自振周期和阻尼),一 般可记录一个竖向和两个水平方向位移。现在已有六分量 地震仪。 放大器:可利用机械方法,光学方法和电子方法等。

Ⅶ Ⅷ
• 结构反应台阵:目的在于取得结构在强地震,特 别是在破坏性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振动反应和输入 地震动记录,建立结构物在强地震作用下动力反 应(弹性和弹塑性)的数学物理模型。
• 建筑结构台阵、大型桥梁台阵、大型水坝台阵、 核反应堆台阵。
• 唐山大地震,北京饭店和天津医院台阵有记录。
加速度(cm/s/s)
• 边界元:难点在动力格林函数 • 边界元能自动满足无穷元辐射条件和降低维数,有
时也称为格林函数方法。
• Beskos, D. E. (1987) Boundary element methods in dynamic analysis. Appl. Mech. Rev., 40, 1-23.
• Beskos, D. E. (1997) Boundary element methods in dynamic analysis: Part II: 1986-1996. Appl. Mech. Rev., 50(3), 149-197.
美国加洲工程师协会:性能设计应该是选择一 定的设计标准,恰当的结构形式,合理的规划。 保证建筑物的结构与非结构的细部构造设计, 控制建造质量和长期维护水平,使得建筑物在 遭受一定水平地震作用下,结构的破坏不超过 一个特定的极限状态。
(2)推动了地震动随机理论的发展。
–1948年豪斯纳首先提出将地震动看作一种随 机振动。
场地效应 烈度异常区
12
u / AP 0.5
csR / csL H / a 2.0 h 900 8 R 0.02 L 0.05
v 50 v 300 v 600 v 900
4
0 -4 -3 -2 -1 0 1 2 3 4
x/a
摘自:梁建文,巴振宁,第十四届国际地震工程会议(北京)
地震影响系数谱曲线
3动力理论阶段(20世纪70-80年代) 1971年美国圣费而南多地震的震害使人们认识到 “持时”的重要性 计算结构的时程反应(时程分析)
4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20世纪90年代) 在经历了1994年美国(Northridge)和1995年日本 (阪神)地震后,巨大的财产损失使得社会和学者 们看到了性能设计的重要性。
二、测量仪器
• 地震仪 • 强震仪 • 观测仪器工作原理 • 数字强震仪
*地震仪:科学家们用来测量地震的仪器。地震仪的 目的是精确记录地震期间的地面运动情况。
地震仪的发展:
*世界上最早“地震仪”—地动 仪,由我国汉朝科学家张衡在 公元132年发明。
*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地震仪由 意大利科学家卢伊吉·帕尔米里 于1855年发明。
Biblioteka Baidu
地震仪特点:
• 使用对象:地震工作者。 • 主要记录弱震动。 • 记录微小地震动位移。 • 确定震源地点和力学特性、发震时间和地震大
小,从而了解震源机制、地震波所经过的路线 中的地球介质及地震波的传播特性和传播规律。 • 始终处于运行状态。 • 地震仪不同于地震监测仪器。不能预报地震。
强震仪:
强震观测始于1932年,在其后40多年的模拟纪录时 代,传感器为动圈式加速度传感器,采用光杠杆或机械 杠杆放大,记录方式为自触发式模拟光纪录或机械纪录, 时间为相对时标。20世纪70年代末,数字磁带记录式强 震动仪开始投入使用。随着飞速发展的数字技术逐步应 用于强震观测,数字强震仪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在短 短的几年时间内,就从数字磁带记录式强震仪发展到固 态存储式数字强震仪,第一台固态存储数字强震仪A-700 诞生于1983年,由美国研制生产。
当 r , Z 1 , 或 r 2.5 , Z Y ;
n
Y
n

r 0, n
z

2Y

2 n

ym ax
n2
,
例如,
0.7 ,
0 0.4 n
数字强震仪
• 模拟式强震仪的缺点 • 对新型强震仪的要求 • 数字强震仪的优点
模拟式强震仪的缺点
• 丢头现象 • 记录长周期和极大加速度的能力不足
• 过去满足于0.1-2.0s的周期和0.05-0.5g加速度范围之 内的地震动。
• 长达6.0s的记录很重要(反应谱)。 • 1985年加拿大记录到地震加速度峰值超过2.0g。
• 数据处理时间长
对新型强震仪的要求
• 周期范围:0.05-20s • 振幅范围:0.0001-2.0 g • 精度精确到1/100s • 记录时间延迟。为争取到记录初动,一般要求
中国数字强震动台网分项目由固定强震动台网、 大城市地震动强度(烈度)速报台网、强震动专用 台阵、强震动流动观测台网、国家强震动台网中心 及区域强震动台网部组成,共建设1154个固定强震 动观测台站、310个烈度速报台站和5个速报中心、 10个专用台阵、5个存放台阵、1个国家强震动中心 和3个区域强震动台网部。
中国数字强震动台网在北京、天津、兰州、乌 鲁木齐、昆明五个大城市建设的烈度速报台网,能 够在台网覆盖范围内发生4级以上地震后10分钟内 确定地震动强度的分布。
摘自中国地震局台网中心网站 http://www.csndmc.ac.cn/newweb/index.jsp
(3)强震观测资料也可为地震学基础研究服务。如 它可用于震源模式、震源参数、发展机理、地震波传 播规律等等的研究,特别是近场强地面地震动和震源 破裂过程细节的研究。
强地震动观测
一、强地震动观测对抗震理论的贡献 二、测量仪器 五、数字强震仪 三、强地震动观测台阵 四、现有数据
一、强地震动观测对抗震理论的贡献
(1)为抗震理论进入反应谱阶段提供了必要 的数据。
–从反应谱概念的产生、反应谱理论的建立,强 地震动记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1静力理论阶段(20世纪10-40年代) 刚柔之争(刚性还是柔性结构有利于抗震) 刚性理论代表:左野利器和武腾清 柔性理论代表:真岛建三郎
2反应谱理论阶段(20世纪40-60年代) 1933年美国Long Beach取得第一条地震动记录 1941年Biot等提出反应谱概念 1953年Housner建立反应谱理论(小震、弹性) 60年代纽马克非线形反应谱
– 认识地震动的幅值、频谱和持时。
(4)有助于了解结构物在地震中表现
– 在没有强震记录之前,主要通过震害来认识结构 物的地震反应。但是,震害只是综合的结果,定 性而不定量。许多情况下,从震害反推地震动, 可以得到完全不同的解释。
– 可为地震实验提供参考。 – 烟囱水平裂缝是因竖向振动还是水平振动? – 打桩断头现象?
• 震源机制台阵(断层影响台阵):皆在研究震源 机制与地震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布设在震源或发 震断层附近。
• 传播效应台阵(地震动率减台阵):皆在研究地 震波的传播和衰减规律。
• 局部效应台阵(场地影响台阵,地形影响台阵): 主要研究局部场地范围内地震动的总体特征以及 各种特殊的场地因素对地震动的影响。
• 特殊地震动台阵:主要是指研究沙土液化和土— 结构相互作用现象的两种台阵,分别称为沙土液 化台阵和土--结构相互作用台阵。
砂土液化机理:
地震
饱和砂土、粉土颗粒在强烈振动下发生相 对位移
颗粒结构趋于压密
颗粒间孔隙水来不及排泄而受 到挤压孔隙水压力急剧增加
孔隙水压力=土颗粒所受到的总的正压应力 土粒之间因摩擦产生的抗剪能力消失
• 台湾Smart-1差动台阵;1979El-centrol台阵
• 地下地震动台阵或三维台阵:目的在于了解在几 十米至200米左右的近地表区强震动加速度随地 下深度变化的情况,以便更好的了解土结构相互 作用和设计地下构筑物(地铁以及对上部影响)。
• 区域性地震动台阵:目的在于获得一个较大地区 范围内的地震动资料,了解场地条件对地震动的 影响。这类台阵分布较广,线性长度有时可达几 百千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