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三大基本结构相互间的关系
马哲知识点详解: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马哲从《⼈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章开始系统阐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这⼀章的基本内容包括: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类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本质;社会的经济结构;社会的政治结构;社会的⽂化结构。
历史唯物论揭⽰⼈类社会的本质和产⽣、发展的⼀般规律,⾸先要阐明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本质,⼜必须揭⽰社会的基本结构,包括其经济、政治和⽂化结构;由于经济归根到底决定政治和⽂化,社会的三个层次的基本结构的先后顺序,也是据此⽽进⾏安排和先后阐明的。
这⼀章的重点和难点包括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类社会和⾃然界的和谐发展;社会⽣产实践和⽣产⽅式在⼈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科学技术是第⼀⽣产⼒;⽣产关系的本质;国家的本质和职能;意识形态的相对独⽴性及其社会功能;⽂化的本质和功能;社会物质⽂明、政治⽂明、精神⽂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
这⼀章和下⾯两章(即第五、六、七章)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和本质性内容——历史唯物主义部分,亦称唯物史观或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
其任务是揭⽰⼈类社会的本质和产⽣、发展的⼀般规律及趋势。
本部分命题的内容现实性最为突出,联系实际的直接性最为明显,要注意紧密联系我国改⾰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重⼤实际问题、思想认识问题以及全球化问题,提到唯物史观的相关原理的⾼度加以分析。
本章在历届考研应试中出过⼤量选择题,也出过不少分析题,是考研的重点。
从历年考题看,⼈和⾃然的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的⾃觉活动的关系,近⼏年围绕上述问题出了相关考题。
由于这些问题是本章的重点,仍存在继续出考题的可能性。
社会⽣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科学技术是第⼀⽣产⼒,社会三⼤⽂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具有重⼤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也是本章的重点,近⼏年长期未考,应引起注意。
人类社会的组织形式和社会结构
人类社会的组织形式和社会结构人类社会的组织形式和社会结构是中学生需要了解的重要知识点。
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经历了不同的组织形式和社会结构。
一、原始社会1.群居生活: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最初阶段,以群居生活为基础,人们共同劳动、共同生活。
2.母系氏族:原始社会初期,以母系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组织形式,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3.父系氏族:原始社会晚期,以父系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组织形式,男子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二、奴隶社会1.奴隶主和奴隶:奴隶社会的基本阶级划分,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剥削奴隶的劳动,奴隶处于被剥削的地位。
2.奴隶制国家:奴隶主阶级为维护其统治地位而建立的国家形式,具有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性质。
三、封建社会1.地主和农民:封建社会的基本阶级划分,地主占有土地并剥削农民的劳动,农民处于被剥削的地位。
2.封建等级制度:封建社会中的等级划分,如贵族、骑士、平民等。
四、资本主义社会1.资本家和工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阶级划分,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并剥削工人的劳动,工人处于被剥削的地位。
2.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经济制度,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五、社会主义社会1.工人阶级领导:社会主义社会的领导阶级,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制度,包括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六、社会组织形式1.家庭:社会的基本单位,承担着生育、教育、照顾等功能。
2.团体:由具有共同兴趣、目标的人群组成的社会组织,如学校、企业等。
3.政府: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政策,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七、社会结构1.经济结构: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基础,包括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等。
2.政治结构:国家政治制度和政治组织形式,如民主、专政等。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教案马克思主义哲学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教案马克思主义哲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认识到社会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部分组成的统一体。
2. 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人类社会的本质(1)社会的定义:人类社会是自然界发展的最高阶段,是自然界与人类意识的统一体。
(2)社会的本质:社会是由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的,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全体社会成员的有机整体。
2. 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1)经济基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2)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道德、宗教、艺术、哲学等意识形态,是对经济基础的反映。
3. 社会发展的规律(1)社会发展的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2)社会发展的规律: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人类社会的本质、基本结构及其发展规律。
2. 教学难点: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社会本质、基本结构和规律的相关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社会现象,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分析。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社会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社会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2. 讲解社会本质:阐述社会的定义和本质,让学生理解社会是由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的。
3. 讲解社会基本结构:介绍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概念,分析它们在社会中的作用。
4. 讲解社会发展规律:阐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以及社会发展的规律。
5. 案例分析:选取具体社会现象,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分析。
6.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社会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社会学中的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
社会学中的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现象的学科,通过分析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关系,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的运作方式。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是社会学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个社会的基本面貌。
本文将探讨社会学中的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并探索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社会结构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互动方式。
它包括人们所属的各种社会组织、社会机构和社会角色等。
社会结构反映了社会成员之间的地位、职责和权力关系,以及社会组织的层次和组成。
1. 社会组织社会组织是指由人们在特定目的下建立的各种组织形式。
例如政府、学校、企业、教会等都是具有明确组织结构和职能的社会组织。
这些组织通过规定人们的角色和职责,协调人们之间的行动,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2. 社会机构社会机构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为实现特定功能而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组织形式。
家庭、婚姻、教育、经济等都是典型的社会机构。
这些机构通过规定人们的行为规范,调节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3. 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指人们根据自己在社会机构中扮演的位置和地位而具有的一种行为规范。
例如父母、教师、员工等都是人们在社会机构中所扮演的角色。
社会角色决定了人们的责任和义务,以及与他人之间的互动方式。
二、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指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包括亲属关系、友谊关系、经济关系等。
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结构中相互联系的桥梁,它反映了人们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
1. 亲属关系亲属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由血缘和婚姻关系所构成的。
亲属关系包括父子关系、兄弟关系、夫妻关系等。
亲属关系是人们最早建立的社会关系,对人们的身份认同和情感支持具有重要意义。
2. 友谊关系友谊关系是人们基于共同兴趣、目标和价值观等因素而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
朋友之间的信任、支持和互助是友谊关系的重要特征。
友谊关系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文学概论课后题答案
3.话语蕴籍: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5.文学本体论:英美新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本体地位提出这一不是外在的世界和作者。
6.劳动说:文学原始发生的主要学说之一,把劳动作为文学的起点。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4.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指文学活动不同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围绕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是一种话语伙伴关系。其中,分别够成了若干对主体间性关系,包括自我与自我、自我与现实他者、自我与超验他者以及自我与潜在他者。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和对象的关系始终处于发展与变化之中。一方面是主体的对象化,另一方面是对象的主体化,正是在主体对象化和对象主体化的互动过程中,才生动地显示出了文学所特有的社会的和审美的本质属性。
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2.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
3.文学反映论: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艺术的反映。
文学理论教程
第一章
基本概括:
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
第二,生产力具有社会性。
生产力是形成于人的物质生产活动之中的实践 能力的结果。
第三,生产力具有历史性。
生产力总是具体的历史的,不可能永远不变。
25.06.2021
精选版课件ppt
10
(二)生产关系的系统构成
生产
分配
生产资料所有制
动 态
决定 生
产
力
反作用
生 产 关 系
25.06.2021
精选版课件ppt
15
1.生产力的决定作用
1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2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25.06.2021
精选版课件ppt
16
2.生产关系的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 1 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
推动作用。
中形成的、同生 产力的发展阶段 相适应的、不以 任何人的意志为 转移的客观物质 关系。
生 产 关 系
观物质力量。
25.06.2021
精选版课件ppt
3
(一)生产力的系统构成
实
劳动者
体 性 劳动对象 因
硬 件
生 素 劳动资料
产
力 智 科学技术
能 性 管理水平 因
软 件
素 人力资本
25.06.2021
25.06.2021
精选版课件ppt
8
思考: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一,科学广泛渗透于生产力系统的各类要 素之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科学对生产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和超 前作用。
第三,科技进步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杠 杆。
25.06.2021
全面阐述人类社会三大基本结构相互间的关系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哲学题目:全面阐述人类社会三大基本结构相互间的关系提交时间:2007年11月30日全面阐述人类社会三大基本结构相互间的关系(请参照此文章的格式)人类社会系统虽然包含着许多因素,但概括起来主要有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社会意识……..*****。
要认识社会历史的本质,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和客观规律,必须首先了解人类社会的这些基本结构。
一、社会的经济结构社会的经济结构是指一定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它是整个社会大系统的物质基础。
物质资料的生产********社会经济结构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两个子系统入手。
1、社会生产力结构生产力是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方面。
要了解社会的经济结构,必须首先了解社会的生产力结构,即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生产力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影响和改造自然界获得。
生产力包括参与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一切物质的和技术的要素。
其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有形的实体性要素和无形的非实体性要素。
(1).生产力的有形的实体性要素主要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
劳动者是生产力有形实体要素中最活跃,最积极、起主导作用的要素。
因为劳动者是生产活动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根据自己的目的和需要来制造和使用劳动资料,发现、改造和利用劳动对象。
(2).生产力的无形的非实体性要素主要包括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
附着性要素:科学、技术、教育等,这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科学是正确反映自然、*******************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对当代生产力的发展来说,它起着第一位的作用,因此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结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丰富和发展,******************。
其次,必须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轨道上来。
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
2、社会生产关系结构社会生产关系是社会的经济结构即生产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
社会基本结构.
•独立的 实体性要 •劳动对象 素 •运筹性的综合要素 •智能性因素 •传承性因素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劳动者 •劳动资料
社会的经济结构
生产关系系统
•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地位及 其交换关系
•产品分配和消费
(二)社会政治结构
1、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 上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道德、哲学 等观点,以及同这些观点相应的政治、法律 等制度和设施。 两种类型: (1)思想上层建筑或观念上层建筑 (2)政治上层建筑或实体上层建筑
以纯生理因素为基 础的自然分工;狭 小范围的集体劳动
石器时代
公元前300多万 年—公元前 2000年
300多 万年
手 工 生 产 阶 段
奴隶社会
劳动者与 铜器相结合
铜器物,木制工具; 甲骨文
简单协作,大规模 使用奴隶的集体劳 动
铜器时代
公元前2000 年—公元前5世 纪
2600多 年 以劳动者、 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为 主的实体性 要素起作用
(2)生产关系的内容
生产关系是一个多层次结构的复杂 系统,是由内部诸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 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第一,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第二,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 关系。 第三,产品的分配关系以及由此而决 定的消费关系。
(3)生产关系的类型
以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为标志, 历史上的生产关系有两种基本类型: 一种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 产关系。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社会主义 的生产关系和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关 系,都属于这一类型。 一种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 产关系,奴隶制生产关系、封建主义生产 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都属于这一种 类型。
(2)生产力的构成 (要素)
社会学中的社会关系与结构
社会学中的社会关系与结构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学科。
其中,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是社会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社会关系指的是人际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和交往模式,而社会结构则是指人类社会中固定的社会组织和层级。
本文将探讨社会学中的社会关系与结构的概念、种类和重要性。
一、社会关系的概念和种类社会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建立的各种相互联系和互动方式。
它们是人类社会运行的基本单位,对于个体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关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亲属关系:亲属关系是个体之间基于血缘和婚姻关系而形成的关系。
家庭是最基本的亲属关系单位,通过亲属关系的形成,人们建立了相互支持、互助和传承的重要机制。
2. 友好关系:友好关系是人们基于共同兴趣、价值观和互利目的而建立的关系。
朋友和同事之间的友好关系能够提供情感支持、社交资源和合作机会,对个体的生活和事业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3. 伴侣关系:伴侣关系是人们在婚姻和恋爱中建立的亲密关系。
通过伴侣关系的建立,人们可以分享生活、相互支持和实现情感需求,对于个体的幸福感和生活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4. 社会网络关系:社会网络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网络结构。
这些关系可以包括亲属、友人、邻居、同学、同事等多种形式的联系,通过社会网络的扩展,个体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和机会。
二、社会结构的概念和类型社会结构是指人类社会中的组织形式和层级结构。
它由一系列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制度构成,是人类社会运行的框架和基础。
社会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经济结构:经济结构是社会中经济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分工方式。
它包括生产关系和财产关系等方面。
不同的经济结构会影响到社会成员的地位、资源分配和社会流动性。
2. 政治结构:政治结构是社会中权力和政治组织的方式和层级。
它包括政府机构、政党、利益集团和法律制度等方面。
政治结构对于社会治理、权力分配和社会秩序的形成具有决定性影响。
人类学中的人类社会结构
人类学中的人类社会结构人类社会结构是人类学中一个核心的研究领域,它涉及到人类社会的组织形式、关系网络以及社会角色等方面。
人类社会结构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运作方式,揭示出人类社会的特点和规律。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人类学中的人类社会结构。
1. 社会组织形式与层级结构人类社会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分为家庭、部落、国家等不同层次的组织。
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单位,它由父母和子女组成,是人类社会的基石。
部落是由一群有着共同血缘关系或文化传统的人组成的社会组织形式。
而国家则是在更大范围上对人类社会进行组织和管理的形式,它包括政府机构、法律制度等。
在这些社会组织形式中,存在着明显的层级结构。
家庭中,父母通常担任着权威和决策的角色,而子女则处于从属地位。
部落中,部落首领拥有最高的权力和地位,而其他成员则根据血缘关系和贡献程度在部落中有不同的地位。
国家中,政府首脑拥有最高的权威和决策权,而其他公民则根据法律和社会地位在国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2. 社会关系网络与互动方式人类社会的运作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关系网络。
社会关系网络是指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和相互依存关系。
这些关系可以是亲属关系、友谊关系、工作关系等。
人类社会的关系网络是复杂而多样的,它不仅仅是个人之间的联系,还涉及到群体之间的互动。
在社会关系网络中,人们通过交流、合作、竞争等方式来建立和维持关系。
交流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互动方式,通过语言、肢体语言等表达方式,人们可以传递信息、分享经验和情感。
合作是指人们为了共同的目标而进行的协同努力,例如在工作中的合作、家庭中的分工合作等。
竞争则是人们为了争夺资源、地位或权力而进行的斗争。
这些互动方式共同构成了人类社会的运作机制。
3. 社会角色与身份认同在人类社会中,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这些角色是人们在社会中所扮演的特定身份和角色。
社会角色可以是家庭成员、职业角色、社会地位等。
每个人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都会扮演不同的角色,并且这些角色会对个体的行为和认知产生影响。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及直接动力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及直接动力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这两对基本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规定社会的性质和基本结构,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及直接动力1基本规律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这两对基本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规定社会的性质和基本结构,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两对基本矛盾包含着3个要素,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它们之间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着。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这种层层决定和层层反作用的关系,构成了以生产力发展为最终动因的整个社会基本矛盾的辩证运动,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类社会的历史归根到底就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历史。
2社会发展的动力1、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革命是推动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动力。
4、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
5、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忠,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直接动力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改革一般指各种包括政治、社会、文化、经济、宗教组织作出的改良革新,相较于革命以极端的方式推翻原有政权以达成改变现状的目的,改革是指在现有的政治体制之内实行变革。
通常一个改革是否能成功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命运,若成功可让该国走向稳定局势,若失败可能遭致内乱或冲突。
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
第六章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第一节社会经济结构一、生产力是人们解决社会与自然界矛盾的实际能力1、生产力及其构成要素生产力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并从自然界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它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以及科学技术和管理等要素等。
劳动资料也就是劳动手段,是指人们用以改造和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
劳动资料作为劳动者与劳动对象之间的中介。
其中,生产工具居于主要的地位,它是劳动资料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
劳动对象是劳动过程中被加工、改造的一切对象。
包括:一是被纳入生产过程中的没有经过加工的自然物;二是已加工过的物体。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合称生产资料。
它们共同构成了生产力中物的要素。
劳动者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以及知识和智力的人,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
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是起主导作用的能动因素。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只有与劳动者的劳动相结合,才能形成现实的生产力。
物质生产过程就是在劳动者主导下进行的。
生产力具有物质性和社会性。
生产力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力量。
因为,构成生产力主要要素的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以及劳动者都属于物质性的要素,是作为客观实体而存在的。
生产力是现实的物质力量,它存在于人们的物质性活动之中,具有直接现实性。
生产力是一种既得的力量,有着自身客观的发展规律。
生产力还具有社会性,这是因为,它是在人们改造自然界的物质生产活动即社会劳动中形成的,是人们社会实践能力的具体体现。
同时,人们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中进行生产的。
生产力就是通过人们的分工、协作等中介形成的社会力量。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科学是人们在实践活动基础上形成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其本质是对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
技术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方法、工艺和能力的总称。
科学与技术虽有区别,但又具有内在联系,二者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和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
三、社会基本结构
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意识结构之关系
经济结构是基础; 政治结构是核心; 意识结构是灵魂; 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共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本单元结束
谢谢同学们!
(4)生产力的内在矛盾运动
主体的需要以及不断发展着的需要与客体对
主体需要的不能完全满足的矛盾。
人的天然器官功能的有限性与生产力发展要
求的无限性的矛盾运动。
(5)生产力的发展及历史演变
生产力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历史 形态,即手工生产、大机器生产和自动 化生产。这三个历史形态既有本质区别, 又有内在联系。
三、社会基本结构
长安大学
刘 强
三、社会基本结构
社会经济结构 社会政治结构 社会意识结构 三者之间的关系
社会基本结构
社会结构
社会经济 结构
社会政治 结构
社会意识 结构
其他结构
社会基本 结构
氏 族
部 落
民 族
家 庭
…
人类社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它是由社 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意识结构所组 成的有机整体。
1、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
政治上层建筑
思想上层建筑
政治 法律 制度
政治 法律 设施
政治 法律 宗教 艺术 哲学 思想 思想源自…道德社会意 识形态
上层建筑的构成图
(2)社会政治结构
社会政治结构是指一定社会的政治 上层建筑,即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 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军队、警察、监狱、 法庭、政治机关、政党组织等设施的 总和。国家是政治结构的核心。
(一)社会经济结构
社会经济结构
地理环境
社会意识结构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基础
人类社会三大基本结构相互间的关系
人类社会三大基本结构相互间的关系人类社会三大基本结构相互间的关系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资料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事物,前者是人对物的能力,后者是人与人的关系,能力就是能力,关系就是关系,如果把能力看成是内容范畴,把关系看成是形式范畴,相对应的辩证关系倒也能成立,可问题就是它们的客体方偏偏不能对应,人对物的能力呼应着人与人的关系,两者的内核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我们有什么资格把它们互为对立统一?人对物能力所呼应的人对物关系(物的所有权或使用权);人与人关系所呼应的人对人(劳动力的所有权或使用权)能力,又搁到哪里去了?如果照以上的定义,实在要表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那么用皮毛关系来阐述,看来是最适合的了!正是由于生产关系相对于生产力,不是辩证的统一,所以造成了思维上的混乱,把人的劳动能力狭隘化,劳动能力仅等同于生产力,不承认人与人相互能力的客观存在。
人与人(劳动力)的相互能力偷换成了人与人的关系,由此,生产关系在理论与现实中始终得不到最充分地表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个补丁始终伴随其左右,因而,在整个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体系中,劳务商品没有丝毫的立身之地,剩余价值也是十分地笼统,全世界都在分割工人的剩余价值!真不知道马克思怎样看待他家保姆的工作,是看不上她的家务能力呢,还是人与人的关系影响了他对此类能力的逻辑判断?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基于自然(生产资料)所构成的相互关系,是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使用权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大环节中的反映,它表现为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生活关系人们在非生产劳动的过程中,基于劳动力所构成的相互关系,是劳动力的所有权、使用权在生产(服务)、交换、分配、消费四大环节中的反映,它表现为劳动力的所有制。
生产关系和生活关系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是,它们的出发点却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生产资料(基于物),而后者是劳动力(基于人)。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则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社会学入门知识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基本认识
社会学入门知识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基本认识社会学入门知识: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基本认识社会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和社会现象的学科,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其中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作为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之一,对于我们理解社会现象和社会动态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概念、特点以及相互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社会关系的概念和特点社会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它是社会存在的基本要素,是构成社会的基础。
社会关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社会关系是人类社会的特有属性。
与动物界的关系相比,人类的社会关系更为复杂、多样化,并且有着更高层次的组织形式。
其次,社会关系是动态的。
社会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例如,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之间的交往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也在不断改变。
再次,社会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相互依赖的,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网络中,并通过社会关系获得资源和支持。
最后,社会关系是价值的体现。
社会关系是人们因为共同的利益或共同的价值观而建立起来的,它既反映了社会的组织结构,也体现了人们的社会地位和身份认同。
二、社会结构的概念和特点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各个社会单位(如家庭、组织、社群等)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整体结构。
社会结构对于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社会结构具有稳定性。
社会结构是由社会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所构成的,这些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稳定。
例如,家庭作为社会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和功能。
其次,社会结构具有层次性。
社会结构可以被看作是由不同层次的子结构所组成的体系。
例如,社会结构可以由个体、家庭、组织和社区等不同的层次构成。
再次,社会结构具有功能性。
社会结构通过分配社会资源和规范社会行为,对社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不同的社会结构在实现不同的功能上具有差异性。
个人社会国家三层递进的范文
个人社会国家三层递进的范文
个人、社会与国家:三层递进的思考
在探讨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时,我们不能忽视三个层次:个人、社会与国家。
这三个层次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形成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
首先,我们来谈谈个人。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目标。
通过教育、经验和自我反省,我们不断地塑造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个人的发展与成长是社会和国家进步的基础。
一个充满活力、富有创造力的个体,能推动社会和国家的进步。
然而,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为了实现更大的目标,我们需要将个体融入更广阔的社会结构中。
这就引出了第二个层次——社会。
社会是由无数个个体组成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和职责。
社会的进步依赖于个体的合作与互动,以及共同的文化和价值观。
通过共享的认知和行为模式,社会能够有效地解决共同问题,实现共同目标。
然而,即使有强大的社会支持,仍然需要一个更高级的组织来协调和引导——这就是国家。
国家作为一个行政机构,具有制定和执行法律、维护社会秩
序、提供公共服务和保障公民权利的职能。
国家的强大与否,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一个强大的国家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反之,国家的衰弱则可能导致社会的动荡和分裂。
综上所述,个人、社会与国家这三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层层递进的依存关系。
个人的发展是基础,社会的进步依赖于个体的合作与互动,而国家的强大则是保障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只有当我们理解并重视这种关系,才能有效地推动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与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社会三大基本结构相互间的关系
人类社会三大基本结构相互间的关系
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资料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事物,前者是人对物的能力,后者是人与人的关系,能力就是能力,关系就是关系,如果把能力看成是内容范畴,把关系看成是形式范畴,相对应的辩证关系倒也能成立,可问题就是它们的客体方偏偏不能对应,人对物的能力呼应着人与人的关系,两者的内核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我们有什么资格把它们互为对立统一?人对物能力所呼应的人对物关系(物的所有权或使用权);人与人关系所呼应的人对人(劳动力的所有权或使用权)能力,又搁到哪里去了?如果照以上的定义,实在要表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那么用皮毛关系来阐述,看来是最适合的了!
正是由于生产关系相对于生产力,不是辩证的统一,所以造成了思维上的混乱,把人的劳动能力狭隘化,劳动能力仅等同于生产力,不承认人与人相互能力的客观存在。
人与人(劳动力)的相互能力偷换成了人与人的关系,由此,生产关系在理论与现实中始终得不到最充分地表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个补丁始终伴随其左右,因而,在整个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体系中,劳务商品没有丝毫的立身之地,剩余价值也是十分地笼统,全世界都在分割工人的剩余价值!真不知道马克思怎样看待他家保姆的工作,是看不上她的家务能力呢,还是人与人的关系影响了他对此类能
力的逻辑判断?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基于自然(生产资料)所构成的相互关系,是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使用权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大环节中的反映,它表现为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生活关系人们在非生产劳动的过程中,基于劳动力所构成的相互关系,是劳动力的所有权、使用权在生产(服务)、交换、分配、消费四大环节中的反映,它表现为劳动力的所有制。
生产关系和生活关系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是,它们的出发点却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生产资料(基于物),而后者是劳动力(基于人)。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则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两者是一一对应的,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着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同样,生活力与生活关系也是如此,生活力是生活方式的物质内容,生活关系则是生活方式的社会形式。
两者一一对应,有什么样的生活力,也就有着什么样的生活关系。
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共同构筑着人类完整的劳动方式。
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生产资料归共同体所有;生活力也薄弱,于是,劳动力也单一地归共同体所有。
奴隶制度下,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都归奴隶主所有。
封建制度下,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归地主,而部分的使用权则租赁给农奴;因为农奴对地主还有着一定的依附关系,所以,在劳动力方面,农奴还只能是部分地支配和使用自己的劳动力。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生产资料所有权归股东(或私营业主)所有,生产资料的使用权则归职业经理,
生活力在这一时期也空前发展,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的使用权归资本家,劳动力的所有权归工人,在流通领域,劳动力是商品;在生产领域,劳动力则是与使用权相联系的归资本家所有的雇佣劳动或可变资本,在分配领域,劳动力则表现为工资形式……
经济是基础,决定文化和政治.文化是政治的反映,政治是文化的集中体现.
3者相互影响.其实最根本决定因素是生产里.要从哲学观点说,就是实践,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物质决定社会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