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面舰艇反潜作战能力评估

合集下载

层次分析法在对潜多目标威胁度评估中的应用

层次分析法在对潜多目标威胁度评估中的应用

F1 中各属性的权重值:
ω F 1 = (0.4138 0.2281 0.1385 0.0642 0.0426 0.1127)
潜 艇 距 离 D
潜 艇 速 度 v
潜 艇 舷 角 q
潜 艇 深 度 h
潜 艇 性 能 C1
鱼 雷 性 能 C2
⎡ 1 ⎢1 / 3 ⎢ ⎢1 / 7 F2 = ⎢ ⎢1 / 9 ⎢1 / 5 ⎢ ⎢ ⎣1 / 4
F3 中各属性的权重值: ω F 3 = (0.4067 0.2073 0.1091 0.0391 0.1257 0.1121) 2.4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5] 首先计算最大特征根 λ max : 1 n n λ max = ∑ ( ∑ f ij ω j / ω i ) n i =1 j =1 再计算一致性指标 CI : CI = (λ max − n) /( n − 1)
V x = ∑ ω i × W ( x, i, ni ), (i ∈ [1, n])
i =1 n
1 建立多目标潜艇威胁度评估模型
1.1 影响潜艇威胁度评估的属性 在对多个敌潜艇进行威胁评估的过程中,由于采
收稿日期:2008-04-15 修回日期:2008-05-05 作者简介:高贵虎(1982-),男,湖南桃源人,硕士研究 生,研究方向为水面舰艇反潜武器作战使用。 丁红岩(1958-),男,教授,硕士生导师。 滕志伟(1982-),男,硕士研究生。
潜 艇 x1
潜 艇 x2
潜 艇 x3
图 1 威胁评估属性层次结构图
图 1 中由上至下分别为方案层, 准则层和目标层。 其中各属性的含义分别如下: 1 )潜艇距离 D :如:3km、5km、13km;距离 越小,威胁权重越大; 2)潜艇速度 v :如:6kn、8kn、12kn,速度越快, 威胁权重值越大; 3)潜艇舷角 q :如:左舷 30°,右舷 45°,与左 右舷无关,但与角度有关,越接近潜射鱼雷最佳发射 阵位的舷角 q 0 (假定为 60°),威胁权重值越大; 4)潜艇深度 h :如 50m、150m、200m,深度越 接近潜射鱼雷最佳发射深度 h0 (假定为 100m)权重 值越大;

反潜直升机应召搜潜效能评估

反潜直升机应召搜潜效能评估

69软件开发与应用Softwar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Electronic Technology & Software Engineering1 引言潜艇以自身极强的隐蔽性的特点,加上现代潜艇朝高速、深潜和低噪声方向发展,使搜索发现潜艇更加困难和复杂。

潜艇,特别是核潜艇已成为现代海战中极具威胁的突袭手段,其具有巨大的战术和战略威慑意义。

因此,在海战中,及时有效地探测并跟踪敌方潜艇位置、航行速度和方向等特征参数,是投放空投鱼雷和深水炸弹的先决条件之一,同时取得海战场上的主动权也是各国海军不断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目前世界各国海军的大中型反潜水面舰艇普遍装备有一架或多架反潜直升机,反潜直升机已成为水面舰艇近程警戒、应召反潜和航道开航的重要手段。

本文基于上述情况,对反潜直升机的应召反潜效能进行评估。

2 反潜直升机特点和探潜装备2.1 反潜直升机的优点反潜直升机相对其他反潜兵力的优点如下:(1)起降方便,搜索效率高;(2)机动性强、速度快;(3)探测距离远、定位精度高;(4)隐蔽性好、受敌威胁小。

2.2 反潜直升机探潜装备反潜直升机的航空探潜装备主要分为声学探测和非声学探测两大类。

由于声波在海水介质中的良好传播特性,因此声学探测是目前航空反潜的主要探测方式,其中吊放声纳和声纳浮标是反潜直升机的主要反潜探测设备。

2.2.1 吊放声纳吊放声纳是利用吊放电缆将水下分机下放至水中一定深度处对潜艇目标进行探测,反潜直升机飞临指定海区执行搜潜任务时,悬停在目标海域上空一定高度,利用吊声绞车收放系统将水下分机下放,一般先采用被动探测方式进行探潜搜索,当收到潜艇噪声信号后,再用主动探测方式发射声脉冲信号,探测目标的回波,对目标进行定位[1]。

2.2.2 声纳浮标声纳浮标主要用来警戒搜索和航道搜索,或在某些特殊场景下广撒多枚声纳浮标对某片有可疑目标的海区进行持续性检测。

多目标灰关联决策的典型水面舰艇反潜性能评估

多目标灰关联决策的典型水面舰艇反潜性能评估
Vo . 4. . 1 3 No 9 S p, 0 9 e 2 0
火 力 与 指 挥 控 制
Fr n r & Co ma n r l ieCo tol m ndCo to
第3 4卷
第 9 期
20 0 9年 9 月
文章 编 号 : 0 20 4 ( 0 9 0 — 0 2 0 10 —6 0 20 )90 9— 3
c r ea i ede ii n— ki o r l tv cso ma ng mod la c d n o g e ys e t e r e c or i g t r y s t m h o y.Se on y c s r t hea is bma i c dl on tuc s t nt— u rne t c i a a d e h c l r o m a c e a ua i i e e o t e a tc l n t c nia pe f r n e v l tng nd x s n h ba i of r y o r l tv d g e . At a t ss g a c r ea i e e r e l s s t e ia l v l t s t e a is bma i e f r nc f fv n s ofr p e e a i e s f c r hi yn h tc ly e a ua e h nt— u rne p r o ma e o i e ki d e r s nt tv ur a e wa s p. e wo d y r s:mu tpl t r t gr y o r l tve li e a ge s a c r e a i de ii n— ki g, s r a e c so ma n u f c wa s p r hi s, a is ma i nt— ub rne

水面舰艇作战系统试验与评估系统研究

水面舰艇作战系统试验与评估系统研究

水面舰艇作战系统试验与评估系统研究I. 研究背景与意义- 水面舰艇作战系统试验与评估系统的重要性-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本研究的意义与创新点II. 水面舰艇作战系统试验与评估系统的构建- 水面舰艇作战系统的结构与组成- 试验与评估系统的架构设计- 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III. 水面舰艇作战系统试验与评估系统的应用- 试验分析方法与流程-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试验结果及成果分析IV. 水面舰艇作战系统试验与评估系统的性能评估- 性能评估指标设计- 性能测试方法与实现- 实验数据分析与评价V. 未来展望与总结- 未来发展方向与研究重点- 总结本研究的成果与局限性- 对水面舰艇作战系统试验与评估系统的应用价值与贡献进行讨论。

I. 研究背景与意义水面舰艇作战系统是现代海洋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卫海洋安全的重要力量。

随着现代舰艇技术的不断发展,水面舰艇作战系统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也越来越高,对试验与评估系统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水面舰艇作战系统试验与评估系统是指将水面舰艇作战系统进行模拟、仿真以及实际测试,以获取系统性能指标等数据,从而对水面舰艇作战系统性能的优化、改进以及未来发展进行指导。

水面舰艇作战系统的试验与评估是建立在一定理论和技术基础之上的,需要系统地进行试验与评估工作。

水面舰艇作战系统试验与评估工作的主要目的包括:确保水面舰艇作战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协助优化水面舰艇作战系统结构与组成、完善系统功能;为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发挥决策的指导作用。

由此可见,水面舰艇作战系统试验与评估工作对于提升水面舰艇作战能力、确保国家海上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国内外已经涌现出一系列水面舰艇作战系统试验与评估系统,如美国Navy T&E(Test and Evaluation)系统、我国舰艇T&E系统等,这些系统已经在落实舰艇试验与评估工作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在具体实现过程中,这些系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试验分析过程繁琐、评测结果分析复杂等。

反潜科普:浅谈现代体系反潜简析我国反潜能力排名

反潜科普:浅谈现代体系反潜简析我国反潜能力排名

反潜科普:浅谈现代体系反潜、简析我国反潜能力排名 现代反潜是体系反潜这是已经取得世界海军界所达成共识的一个常识,也已经被大多数军迷所知晓了。

但是有关现代反潜体系的科普文章甚为罕见,即使有些科普文章冠之以“反潜体系”的名号,也不过是罗列了大量的装备介绍,并没有完整的系统的介绍现代反潜体系,以至于在现代体系反潜对于军迷来说依旧是一个知之甚少的冷门概念。

针对这种现象,笔者根据收集到的国外体系反潜的知识,尽量系统的从体系角度阐述一下这方面的知识,所有资料来源于网络。

由于受个人专业和水平的限制,这些看法可能不甚准确,欢迎探讨和批评指正。

一、反潜的能力层次笔者认为广义上的反潜实际上按照能力层次划分包括驱潜、拒潜和反潜(灭潜)三个能力层次,各层次的定义作用如下。

1、驱潜所谓驱潜是指我方反潜力量通过巡逻敏感和重要海域,使潜艇不能自由进入或长期无威胁的隐蔽在对我方有威胁的位置上。

驱潜作战一般是利用航空反潜力量、水面反潜力量定期或不定期的巡查重要海域来实现的。

2、拒潜拒潜是指我方反潜和打击力量通过探测手段划定一定的安全区域,拒止潜艇进入这个安全区域,对于进入安全区域的潜艇可以保证极高的发现和打击概率。

拒潜从安全区域大小上划分还可以分为战术拒潜、区域拒潜和战略拒潜三个等级。

战术拒潜一般是指在我方舰艇编队周围划定安全区域,使潜艇不能对我水面或水下舰艇达成有效威胁,一般由水面水下舰艇和舰载反潜历练实现;区域拒潜是指通过可以长时间工作的海区监视手段,在较大区域内实现全时空的有效监测,一旦发现敌潜艇进入就立即可以通过应召打击手段予以拒止;战略拒潜是区域拒潜的扩大化,是在全局性海域内都可以实现对敌潜艇的有效监测和有效打击。

3、反潜(灭潜)这里说的反潜(灭潜)是狭义上的了,简单的说就是指对敌方潜艇无论他想做什么,都可以发现他、找出他、监视他、消灭他。

这是反潜的最高层次,是最为主动的反潜,也是要求最高的反潜层次。

2018-5-126-基于反潜探测能力的舰队搜潜队形优化研究

2018-5-126-基于反潜探测能力的舰队搜潜队形优化研究
[6] [6]
简化为研究在水平方向对潜艇的探测能力。
发现目标, 即认为舰艇编队实现了对目标的成 功探测。 4)编 队 对 目 标 点 的 探 测 概 率 大 于 等 于 阈 值
P f 时, 认为成功发现了该目标。
2.2
基于反潜探测能力的队形优化模型 构建
2.2.1
编队反潜探测能力分析
各 舰 的 搜 潜 探 测 概 率 — 距 离 函 数 为 P (r ) 。
根据舰壳声呐的一般性探测性能特点, 其探测概 率通常服从指数分布[9]:
P ( r ) = P 0 exp ( - r/a )
概率的修正系数。
式中: a 为声呐作用距离; r 为探测距离;P 0 为探测 各舰艇声呐探测到的信息是共享的, 因此, 潜 艇的探测概率受编队所有声呐的综合影响。信息
(1)
共享的效果取决于数据融合方式、 网络可靠性和 数据传输速率等多种因素[10]。在理想情况下, 海 域内某一目标点被发现的联合概率为
基于反潜探测能力的舰队搜潜队形优化研究
张诗 1, 闵绍荣 2, 朱忍胜 2, 余明晖 1, 高艺哲 1
1 华中科技大学 自动化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 2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湖北 武汉 430064

要: [目的]为提高舰队对敌方潜艇的协同探测性能, 对舰队队形进行优化。 [方法]定义覆盖范围指标来度
2.2.2
覆盖范围定义
为了描述编队的对潜探测能力, 本文特定义
了覆盖范围这一指标, 其 面 积 记 为 S。 若 编 队 对 某范围内所有位置的探测概率都大于等于探测概
128






式 中 ,( x t y t ) 为 P = P f 时 被 探 测 点 的 坐 标 。 该 模

反潜中的舰艇动力装置各组件隐身性评估

反潜中的舰艇动力装置各组件隐身性评估
收稿日期 2005204225 修回日期 2005205223 作者简介 崔立林 (1980 - ) ,男 ,硕士生
效能最好 ,必须对主要的噪声源进行评估 ,确定主 次 ,在使用中重点维护管理 ,才能在复杂的作战背 景下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 。
1 模糊多目标评估模型
1. 1 动力装置隐身性评估指标体系
c ij =

1
n
n k =1
∑( bik ↓
bjk )
F =
0. 34 0. 48 0. 42 0. 36 大 中等 小 小 大 3 2 1 1 4 0. 5 0. 5 0. 25 0. 63 0. 37
a ij = 1 0 cij
↓ 求 A 3 的特征向量 ↓ 结束
在通常情况下 , 多个目标之间相互冲突 。同 时在决策过程中 ,含有专家的知识经验 、 判断等模 糊信息 。为此 , 需要找到一种方法将所有指标转 化为具有共同可比性的指标 。目前常用的一种方 法就是用目标相对优属度代替目标绝对优属度 。 由文献 [ 1 ] 可知 , 对于决策矩阵 , 其成本型指标的 目标相对优属度转化公式为 p 1 - ( ≈ij / ≈imax ) i ≈imin = 0 μ ij = ( ≈imin / ≈ij ) pi ≈imin ≠0 为
1 1
0. 799 5 0. 820 7 0. 490 9 0. 483 5 0. 948 4 0. 893 7 0. 914 5 0. 939 1 1 1 0. 955 6 0. 925 9 0. 741 0
μ=
-
0. 955 6 0. 981 3 1 0. 940 8 0. 962 3 1
0. 878 0 0. 878 0 0. 594 2 1
p i μ ij = ( ≈ij / ≈imax )

水面舰艇作战系统效能评估方法初探_黄炳涛

水面舰艇作战系统效能评估方法初探_黄炳涛

水面舰艇作战系统效能评估方法初探黄炳涛(中国舰船研究院 北京 100085) 沈远海(船舶系统工程部 北京 100036)摘 要通过系统分析的方法,对水面舰艇的作战效能作了分析,构造了对作战系统效能评估的研究框架,综合考虑了作战能力、作战环境、作战使命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 效能评估1 概述舰艇作战系统的效能是作战系统在对空、对海等具体作战条件下,以及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使命的程度,是作战系统的能力、作战系统的环境和作战系统的使命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对作战系统效能进行量化分析和度量是极为重要的。

因为效能是可以用来衡量作战系统优劣的综合性和整体性指标,它不仅在系统论证中要重点分析,而且可以从战斗力高度把握各战斗要素的形成过程,从全系统的角度指导武器装备的发展。

目前对舰艇作战系统有关能力定量化的评估工作主要是在作战能力方面,即舰艇作战系统在对空作战、对海作战等具体条件下,完成战斗任务的能力。

在这一方面有层次分析法、矩阵相乘法、系统效能分析法、指数法等方法来进行分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这些方法的主要不足是一种静态的分析,并且对环境和使命任务进行合理建模的工作开展较少,因此造成作战系统的能力量化参数在环境和使命任务发生调整时,不能相应地产生变化。

众所周知,这和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出入。

以水面舰艇所处的水声环境为例,在不同的水文条件、天气条件下,水面舰艇声纳的探测距离是有很大不同的,这必将影响作战系统的作战能力和作战效能。

因此,要想客观地描述作战系统的效能,必须将作战环境、作战的使命任务联系起来,并且通过蒙特卡罗试验,将模型和时空的变化作动态描述,以模拟一个作战过程或不易重复再现的动态系统。

通过动态系统的可测量的行为特征来对作战系统的效能作定量化的描述。

本文构造了对作战系统效能评估的研究框架,和传统的研究方法相比,本文对作战系统的效能评估考虑了作战任务、作战环境对效能的影响,并通过动态的蒙特卡罗试验来描述效能中的概率方面的问题。

基于作战效率的水面舰艇鱼雷攻潜火力分配优化

基于作战效率的水面舰艇鱼雷攻潜火力分配优化
的射程来制定火力分配预先方案 , 该方案要全 面考虑各 可射
舰艇反潜火力分 配是 根据指 挥员 下达 的 目标 指示 和攻
击距离上可 以使用 的助 飞雷 和管装雷 。预先分配方案如表 1
所示 。
击距离 , 合理选择 武器 , 确定数 量 和攻击 样式 。合 理 的火力
分 配是充分发挥攻潜武器作 战效 能的关键 环节。
摘要: 对水面舰艇鱼雷反潜火力分配优化 问题进行 了研究 。在正常攻潜 与应急攻潜 2种不 同样式下 , 利用模拟法 对
火箭助 飞鱼雷 、 管装鱼雷命 中概率 进行 了仿 真计 算。通 过对仿 真 结果 的分 析 , 据 火力 分配原 则 , 出最 终分 配 依 得
方案 。
关键词 : 火力分配 ; 战效率 ; 作 仿真模拟
当前 点 , 击 时 间相 对 较 短 。 攻
由表 1可见 , 不 同的攻 击距 离上 有 多个 火 力分 配 方 在 案, 即便是在 某个 距离 区间 , 也有 3— 6个 方案 供 选 取。然
而 , 目地选择某个方案 , 盲 却难以保证 符合 火力 分配原则 。
3 鱼雷命 中概率评估
第3 3卷
第 5期
四 川 兵 工 学 报
21 0 2年 5月
【 武器装备理论与技术 】
基 于 作 战 效 率 的水 面 舰 艇 鱼 雷 攻 潜 火 力 分 配 优 化
董 晓明 , 丁红 岩 高贵 虎 ,
(. 1 海军大连舰艇学 院, 宁 大连 辽 16 1 ;. 12 10 8 2 95 6部 队 , 广东 湛江 546 ) 20 4
1 3 反 潜 火 力 分 配 的 内 容 .
攻击样式 : 正常攻 潜 、 应急攻 潜。正 常攻潜 是指 对 目标

海战场环境下舰艇作战能力评估

海战场环境下舰艇作战能力评估
我们通过 AD C模 型来评估舰艇 动态作 战能力 , 观察装 备工作状态对 作战 能力 的影 响E 4  ̄ 5 ] 。将 A D C模型 进行 改 进, 用于计算 装备工作状态影响下的武器系统作战效能 :
E— A ・D ・C
役期 间, 尤其是在战斗过程 中所能发挥 的实 际作战能力 , 它 是静态作 战能力在实 际战术态 势、 装备维护 、 人员训 练等一 系列 因素作用下加权 处理 的结果 _ 1 ] 。静态 作战能 力是武 器装备 的理想作 战能力 , 而在实际使用 中, 研究海 战场环境
W U Ku i h u a REN Ya o f e n g ZHOU S he ng 。
( 1 . Na v a l Un i v e r s i t y o f En g i n e e r i n g,W u h a n 4 3 00 3 3 ) ( 2 . Na v a l Ar ms Co m ma n d Ac a d e my,Gu a n g z h o u 5 1 0 4 3 0 )
Ab s t r a c t I n t hi s p a p e r e f f e c t i v e ne s s e v a l u a t i o n mo d e l a n d s i mu l a t i o n mo d e l o f c o mb a t c a p a b i l i t y a r e e s t a b l i s h e d b y me a n s o f i mp r o v e d AI X2 me t h o d ba s e d o n t h e s y s t e m s t a t u s i n s e a ba t t l e f i e l d e nv i r on me nt . Th e e f f e c t o f e q u i p me n t s t a t u s o n c h a nn e l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i s s t u di e d . An a l y z i n g o f t h e s e e x a mp l e s s i mu l a t i o n i n d i c a t e t h a t t h i s me t h o d i s a c c u r a t e l y r e s p o nd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c o mb a t c a p a b i l i t y o f s h i p wi t h s y s — t e m s t a t u s t r a ns f o r m. Ke y W or ds e q u i p me n t s t a t u s ,c o mba t c a p a bi l i t y ,c h a nn e l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Cl as s Nu mb er TP3 0 2 .7

水面舰艇编队对潜搜索效能评估模型

水面舰艇编队对潜搜索效能评估模型

作者: 王义涛;马政伟
作者机构: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辽宁大连116018
出版物刊名: 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
页码: 76-79页
主题词: 对潜搜索;搜索宽度;搜索效能
摘要:根据水面舰艇对潜搜索的基本特点和过程分析,选取单位时间内水面舰艇编队有效搜索的海域面积作为对潜搜索效能指标,并建立水面舰艇编队对潜搜索效能的基本模型,该模型可用于指导水面期艇编队对潜搜索的组织实施,并可为水面舰艇编队对潜搜索作战使用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编队护航HVU协同反潜作战能力研究

编队护航HVU协同反潜作战能力研究
1 反潜兵力所承担的反潜作战任务的重要程度
现 代海 战 中 ,执 行 HVU护航任 务 的编 队面临 着来 自空 中 、水 面 、水 下 等 渚领 域 的各 种 威 胁 ,编 队兵力 需 要承 担防空 、反舰 、反 潜等不 同作 战任 务 ,有 的兵力 需要 承 担多项 作 战任务 。 由于编 队兵力 特性 不同 、武 器装备性能及作战使用特点不同 ,编队兵力所承担作战任务的侧重点也不同,如防空作战能力强的水面舰 艇主要承担防空作战任务,反潜作战能力强的水面舰艇除担负防空作战任务外 ,更侧重于反潜作战等。
(2)敌 我交换 率 。任何 战斗 的本质 都是 “消灭 敌 人 ,保 存 自己”。护 航 编 队 由于反 潜 兵力 编 成 的多样 性 ,在反潜 作 战方面 有着 自身独 特 的优 势 ,如 编成 潜艇 的编 队可 以充分 利用 潜 艇 良好 的 隐蔽 性 ,实现 对 敌 潜 艇 的对 称作 战 ,使得 对敌 潜艇 的防御 作战演 化 为进攻性 战斗 ,从 而尽可 能在 与敌潜艇 作 战过程 中消灭敌 潜 艇 ,以控 制编 队活 动海域 水下制 海权 ,以实 现保 护 HVU安全 的 目标 。
图 1 反潜作战任务重要程度相关因素示意 图
2 反 潜 兵 力 执 行 反 潜 作 战任 务 的能 力
反潜兵 力执行 反潜 作战 任务 的能 力对 “反 潜 能力 HVU相 关 度 ”产 生非 常 重 要 的影 响 ,需 要 考 虑 的 因 素不仅 包括 反潜兵 力 的反潜作 战效果 因素 ,还 要考虑 海 区环境 因素 、敌情 掌握 程度 、我情 掌握程 度等 。 2.1 反潜作 战效果 因素
(3)编 队 中反潜 兵力 的协 同能力 。编队 中诸 反潜 兵力 的协 同能 力是 影 响反 潜作 战 效果 的重 要 因素之 一 , 协 同能 否成功 受海 洋环境 、水声 通信 条件 、通信声 纳性 能 、岸 指 引导 等 因素 的影响 。对 于编成潜 艇 的护 航 编队而 言 ,一般 情况 下 ,编 队 中空 中和水 面反 潜兵力 与潜 艇协 同的能力受 到 的限制 因素更 多 。 2.2 环境 因素

登陆海域水面舰艇对潜警戒能力分析

登陆海域水面舰艇对潜警戒能力分析
边界线的夹角等于相遇临界角 β ,其计算模型为
式中,S1 max 为水面舰艇反潜警戒线的最大有效长
度;d t 为水面舰艇拖曳声纳战术作用距离;V j 为水
æ Vq ö
β = arcsin ç ÷
è Vj ø
面舰艇在巡逻线上的平均航速;V q 为敌潜艇穿越
则此时水面舰艇的对潜警戒能力计算模型为
巡逻警戒线时的突防速度。
远距离导弹攻击的威胁,水区警戒兵力需要前出配
置的距离远,所需防御的范围大。因而,水区警戒
图1
具有保护目标多、防御范围广的基本特征。
2)威胁多元,防御任务重
水面舰艇往返巡逻搜索示意图
设某时刻水面舰艇使用拖曳声呐沿指定的巡
在登陆海域作战阶段,敌可能使用潜艇、水面
逻线 AB 作往返搜索运动,敌潜艇以垂直于巡逻线
陆舰船提供的反潜警戒线最大有效长度来表征

水面舰艇使用拖曳声呐建立拦阻巡逻线实施
水区对潜警戒时,通常采用往返巡逻搜索法和“8”
字型巡逻搜索法两种战术行动方法[5,13]。
1)往返巡逻搜索时反潜警戒线最大有效长度
计算模型
往返巡逻搜索,是指水面舰艇在指定的巡逻警
戒线上进行往返运动的搜索方式。如图 1 所示[6]。
S 2 max =
设 n=
2V j d t cos θ V j 2 - V q 2
V jV q + V q 2
+ 2d t
(13)
Vj
,则可将水面舰艇“8”字型巡逻搜索
Vq
的反潜警戒线最大有效长度计算模型简化为
2021 年第 6 期
147
舰 船 电 子 工 程
æ n n2 - 1
ö
S 2 = 2çç

美国海军反潜作战能力综述

美国海军反潜作战能力综述

美国海军反潜作战能力综述反潜战在美国海军海上作战中历来占有重要地位。

冷战结束后,美国海军对海上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将主战场由远洋转为近海,这对美国海军反潜作战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其反潜装备必须能够在浅海区域有效使用。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美国战略重心向亚太转移,美国海军针对常规潜艇在亚太地区的不断扩散,加强了在该地区的兵力部署,同时重点增强了反潜作战能力。

反潜装备体系及其特点目前,美国海军在亚太地区已经构建起太空、空中、水面、水下、海底等多维立体反潜装备体系,主要包括天基反潜预警系统、航空反潜装备系统、水面反潜装备系统、水下反潜装备系统和水下监视系统等。

天基反潜预警系统美国天基反潜预警系统发展投入大,种类多,包括海洋监视卫星、照相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小型侦察卫星等。

与其他反潜预警侦察系统相比,天基反潜预警系统具有侦察范围广、速度快、不受地理国界限制的优势,但也存在易被规避且易遭到攻击的缺陷。

美国海洋监视卫星主要是“白云”卫星,至今发展了三代。

第三代卫星从2001年开始发射,目前已经有3颗第三代卫星在太空使用。

“白云”卫星为雷达卫星,采用母星和子星组成星群,单星群可精确定位目标。

多组星群组网工作,实现了全球覆盖,可连续监视潜艇目标。

美国照相侦察卫星主要是光学成像卫星和雷达成像卫星。

两者常配合使用侦测目标,具备全天候侦察能力。

其照相侦察卫星主要包括“锁眼”光学成像卫星和“长曲棍球”“锁眼”卫星至今已发展了六代,目前主要是KH-12系列卫星。

型“锁眼”光学成像侦察卫星。

“长曲棍球”卫星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部署,目前共发射了5颗,迄今尚有“长曲棍球4”和“长曲棍球5”在轨工作。

这些照相侦察卫星一般负责监视港口、基地、补给停泊点等固定目标,但它们对运动潜艇的侦察能力不强。

航空反潜装备系统美国海军航空反潜装备系统主要由岸基反潜巡逻机、舰载反潜直升机和无人机等组成,其中包括P-3C反潜巡逻机、SH-60B和MH-60R舰载直升机等型号。

基于雷达网的舰艇编队作战能力评估模型

基于雷达网的舰艇编队作战能力评估模型

mu h. e r s a c p r a h o o i i g d n mi n lss wih sai n l ss i d p e o a ay e t e c Th e e r h a p o c f c mb n n y a c a ay i t t t a ay i s a o td t n ls h c fco , ih ef c h o a a a ii ffe tr d r n t r t e n v lfe ti tg ae o a tr wh c f tt e c mb tc p b lt o e a a ewo k,h a a e n e rt d c mba a a lt e y l l tc p bi y i
图 2 编 队 武 器 装 备 作 战 能 力 指数 体 系
Fg2 Fet epneupcm a cpblyi e ytm i. l ao q i o bt aa it n xss ew i d e
1 海上舰艇编 队作战能力指数体 系
海 上 舰 艇 编 队 的 各 艘 舰 艇 具 有 指 定 的 任 务 , 备 配 针 对 性 的武 器 装 备 。 根 据 编 队 内 各 种 装 备 的 功 能 , 将
Na a e t c m b t c p b l y e a u to o e s d o he r da t r v lf e o l a a a ii v l a i n m d lba e n t a r ne wo k t F ANG L a g L h o s u S in , IZ a -h n, ONG Xin — i a gBn
果 表 明 , 建立 的指 数 模 型能 反 映 编 队 装 备 体 系 效 能 与 编 队雷 达 网 之 间 的 关 系 , 过 仿 真 计 算 几 种 舰 艇 编 队 编 成 模 所 通

海战场环境下舰艇作战能力评估

海战场环境下舰艇作战能力评估

海战场环境下舰艇作战能力评估I. 介绍A. 背景和目的B. 研究问题C. 研究意义II. 舰艇作战技术的概述A. 介绍海战场环境的特点B. 概述舰艇作战技术的发展历程C. 分析现代舰艇技术的分类和特点III. 舰艇作战能力评估的方法与指标A. 介绍舰艇作战能力评估的基本概念B. 分析当前舰艇作战能力评估方法的优劣C. 探讨舰艇作战评估指标选取的原则和关键IV. 舰艇作战能力评估的应用实例A. 介绍舰艇作战能力评估应用的基本原则B. 分析舰艇作战能力评估在不同环境下的应用实例C. 探讨舰艇作战能力评估的不足和改进V. 结论与展望A. 总结研究成果B. 探讨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难点C. 展望舰艇作战能力评估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注:此提纲不具完整性,仅为参考。

第一章节:介绍A. 背景和目的在现代大规模战争中,海战和舰艇的作战能力对于各国的战略地位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因此,对于舰艇作战能力的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帮助提高舰队作战能力,提高作战效率,降低人员损失。

B. 研究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作战环境的变化,现代舰艇作战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如何评估舰艇在海战场环境下的作战能力,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C. 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索如何评估舰艇在海战场环境下的作战能力,揭示各种因素在作战中的重要性和作用,为提高舰队作战能力及新型舰艇设计提供参考。

同时,研究成果也能为各国军事行动和战略部署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对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第一章节中,首先介绍海战场环境的特点,指出海军作战必备的基本条件;然后概述舰艇作战技术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的木船发展到现代的高科技舰艇;最后分析现代舰艇技术的分类和特点,探讨现代舰艇技术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为后续章节作铺垫。

第二章节:舰艇作战技术的概述A. 介绍海战场环境的特点海战场环境具有开阔的空间、复杂的地形和气候条件等特点,因此海军作战必须具备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先进的技术支持。

水面舰艇与反潜巡逻机协同检查搜潜队形配置研究

水面舰艇与反潜巡逻机协同检查搜潜队形配置研究

第44卷第2期2022年4月指挥控制与仿真CommandControl&SimulationVol 44㊀No 2Apr 2022文章编号:1673⁃3819(2022)02⁃0033⁃05水面舰艇与反潜巡逻机协同检查搜潜队形配置研究唐㊀晨,孙秀文,吴㊀刚(海军指挥学院,江苏南京㊀210016)摘㊀要:已有文献中对水面舰艇与反潜巡逻机协同检查搜潜队形配置缺乏理论证明㊂运用相对运动原理和数学方法,对水面舰艇与反潜巡逻机协同检查搜潜队形配置进行建模分析,给出了详细的理论推导和计算公式,并仿真验证了其可行性㊂研究结果可为舰机协同检查搜潜提供理论参考㊂关键词:水面舰艇;反潜巡逻机;声呐浮标;检查搜潜;队形配置中图分类号:E273 1;E843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㊀DOI:10.3969/j.issn.1673⁃3819.2022.02.007ResearchonFormationDeploymentsofCoordinatedSearchforSubmarinesbyNavalShipsandAnti⁃subPatrolAircraftsTANGChen,SUNXiu⁃wen,WUGang(NavalCommandCollege,Nanjing210016,China)Abstract:Thereisnotheoreticalsupportforthecalculationofformationdeploymentsofcoordinatedsearchforsubmarinesbynavalshipsandanti⁃subpatrolaircraftsintheexistingliterature.Inthispaper,inlightofthetheoryofrelativemovementandmathematics,theformationdeploymentsaremodeled,thedetailedtheoreticalderivationandcalculationformulasaregiven.Thefeasibilityofthemodelisalsosimulatedandanalyzed.Theresearchresultscanbeusedasreferencetothecoordi⁃natedsearchforsubmarinesbynavalshipsandanti⁃subpatrolaircrafts.Keywords:navalships;anti⁃submarinepatrolaircraft;sonarbuoy;searchforsubmarines;formationdeployment收稿日期:2021⁃09⁃14修回日期:2021⁃10⁃21作者简介:唐㊀晨(1986 ),男,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合同战术㊂孙秀文(1985 ),男,硕士研究生,助教㊂㊀㊀搜潜是反潜作战的重要前提[1]㊂随着潜艇降噪㊁规避搜潜等方面技术的发展,搜索发现潜艇变得更加困难[2]㊂舰机协同检查搜潜,由于可以实现兵力优势互补㊁提高搜索发现效能,在检查搜潜中运用较为普遍㊂水面舰艇与反潜巡逻机协同检查搜潜是一种常见的搜潜编组形式,主要在搜索海域范围广㊁潜艇存在可能性大㊁搜索时间比较长时使用[3⁃4]㊂其中,水面舰艇主要使用舰壳声呐㊁拖曳线列阵声呐等装备搜潜[4];反潜巡逻机主要使用声呐浮标㊁磁探仪等装备搜潜[5]㊂检查搜潜的目的是搜索发现指定海域中的潜艇,或是将指定海域搜扫干净,尽可能地排除里面的潜艇㊂对水面舰艇与反潜巡逻机协同检查搜潜问题进行建模分析,得出较优化的队形配置,对搜潜实践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㊂受篇幅所限,这里研究讨论水面舰艇使用舰壳声呐与反潜巡逻机布设声呐浮标协同检查搜潜的队形配置㊂1㊀水面舰艇与反潜巡逻机协同检查搜潜的一种队形㊀㊀水面舰艇与反潜巡逻机协同检查搜潜时,水面舰艇位于搜索带一端,采用单横队直航向机动搜索潜艇[1];反潜巡逻机在搜索带的两侧布设声呐浮标阵,以发现低速向搜索带两侧规避的潜艇[3],如图1所示㊂这里的队形,实际上是指水面舰艇与反潜巡逻机布设的声呐浮标阵的队形㊂图1㊀队形示意图2㊀水面舰艇与反潜巡逻机协同检查搜潜队形建模分析㊀㊀不妨假设在宽为B㊁长为L的搜索带内,可能存在某潜艇㊂上级计划派遣水面舰艇与反潜巡逻机实施协同检查搜潜,现需要配置协同检查搜潜队形㊂要确定搜潜队形,主要需要解决两个大问题:一是水面舰艇的队形和位置点;二是声呐浮标的阵形和位置点㊂34㊀唐㊀晨,等:水面舰艇与反潜巡逻机协同检查搜潜队形配置研究第44卷2 1㊀水面舰艇的队形和位置点为建模方便,设定为同型舰艇㊂水面舰艇位于搜索带的一端,采用单横队搜索,其声呐作用区的宽度至少要覆盖搜索带的宽度,如图2所示㊂因此,水面舰艇的队形宽度为Bdx=B-2djs(1)式中:Bdx为水面舰艇的队形宽度;djs为水面舰艇声呐的作用距离㊂图2㊀水面舰艇队形示意图由已有文献[6]可知,相邻舰艇声呐作用区应有一定的重叠,以有效防止潜艇从水面舰艇之间区域逃脱㊂如图3所示,水面舰艇的队形宽度[6]为Bdx=(n-1)kdjs(2)式中,n为水面舰艇的数量;k为间隔系数,通常kɪ[1,2]㊂由(1)㊁(2)式,可得水面舰艇的数量为n=Bkdjs+k-2k(3)当确定水面舰艇的数量和队形宽度后,易得各水面舰艇的具体位置点㊂图3㊀水面舰艇队形示意图2 2㊀声呐浮标的阵形和位置点2 2 1㊀声呐浮标的阵形声呐浮标配置在搜索带的两侧,采取直线阵,配置方向与水面舰艇的航向平行㊂配置时,反潜巡逻机与水面舰艇的行动应有效协同,以保证潜艇在规避水面舰艇搜索时,能够进入声呐浮标作用区㊂实现协同的方法是使反潜巡逻机活动周期与水面舰艇通过浮标障碍所需要的时间相等,即声呐浮标阵的长度等于水面舰艇在浮标工作时间内的航程㊂Lfb=vjtfb(4)式中,Lfb为声呐浮标阵的长度;vj为水面舰艇的搜索速度;tfb为声呐浮标工作时间㊂并且相邻声呐浮标作用区应有一定的重叠,以有效防止潜艇从声呐浮标之间区域逃脱㊂如图4所示,声呐浮标阵的长度[7]为Lfb=(n1-1)k1dfb(5)式中,dfb为声呐浮标的作用距离;n1为声呐浮标的数量;k1为间隔系数,通常k1ɪ[1,2]㊂由(4)㊁(5)式,可得需要的声呐浮标的数量为n1=vjtfbk1dfb+1(6)图4㊀声呐浮标阵形示意图2 2 2㊀声呐浮标的位置点确定了声呐浮标的阵形,还需要确定声呐浮标的位置点㊂先确定左右两侧基准浮标相对于侧翼舰艇的位置点㊂有了基准浮标的位置点,根据声呐浮标的间隔和布设方向,就可以依次确定其他声呐浮标的位置,最终可以完成整个队形配置㊂基准浮标为J点㊁K点的声呐浮标,如图5所示㊂确定基准浮标的位置,即要确定声呐浮标和侧翼舰艇的最小间隔Dx,以及基准浮标到水面舰艇队列线的距离Dy㊂1)声呐浮标和侧翼舰艇的最小间隔声呐浮标阵与水面舰艇的航向平行,如图5所示㊂当声呐浮标在侧翼舰艇正横位置时,与侧翼舰艇的间隔最小㊂该间隔要保证水面舰艇航行噪音和声呐工作不能干扰浮标工作㊂因此,Dx=dgr(7)式中,dgr为水面舰艇航行噪音和声呐工作不干扰第2期指挥控制与仿真35㊀图5㊀队形配置示意图浮标工作的最小距离,可以通过实测获得㊂2)基准浮标到水面舰艇队列线的距离水面舰艇的作用是发现水面舰艇搜索带内的潜艇,声呐浮标阵的作用是发现企图向水面舰艇搜索带两侧规避的潜艇㊂水面舰艇与声呐浮标阵协同时,要使规避水面舰艇搜索的潜艇进入声呐浮标阵㊂因此,声呐浮标阵应该布设在潜艇最有可能规避水面舰艇搜索的航向前方㊂首先,确定潜艇最为有利的规避航向㊂假设潜艇位于水面舰艇搜索带的左侧区域,显然潜艇向左规避更容易逃脱水面舰艇搜索㊂根据相对运动原理[8],可以把潜艇看作静止的,水面舰艇采用相对速度矢量向其运动㊂P1点为左侧舰艇的位置,P1Bң为左侧舰艇速度矢量,q点为潜艇的位置㊂假设潜艇规避速度不变,规避航向未知,把潜艇的速度矢量从q点平移到P1点,这时P1与圆上点的连线为潜艇的速度矢量㊂不难证明:当潜艇速度矢量取P1Aң,使得左侧舰艇相对速度矢量ABң与圆相切时,对于潜艇规避左侧舰艇的搜索最为有利,即潜艇距离左侧舰艇的最小距离最大㊂证明:潜艇的速度矢量为P1Aң,把潜艇看作静止的,左侧舰艇的相对速度矢量为ABң,过P1作AB的平行线P1D,P1D为左侧舰艇的相对航迹,潜艇距左侧舰艇的最小距离,即q点到P1D的垂线㊂不失一般性,不妨假设潜艇的速度矢量不是P1Aң,而是向左规避,即速度矢量为P1Aᶄң,把潜艇看作静止的,这时左侧舰艇的相对速度矢量为AᶄBң,过P1作AᶄB的平行线P1Dᶄ,P1Dᶄ为此时左侧舰艇的相对航迹㊂显然,潜艇位置q点到P1Dᶄ的距离小于到P1D的距离,问题得证㊂此时,当潜艇速度矢量为P1Aң时,øABP1称为临界角[9],用Q表示㊂Q=arcsin(|P1Aң|/|P1Bң|)=arcsin(vq/vj)(8)式中,vq为潜艇的规避速度㊂如图6所示㊂图6㊀左侧舰艇与潜艇相对运动示意图其次,确定潜艇可能逃脱水面舰艇搜索的区域㊂根据上述分析,当潜艇采取最有利的速度矢量P1Aң规避时,把潜艇看作静止的,P1D为左侧舰艇的相对航迹㊂间隔声呐作用距离作P1D的平行线EF,则EF为左侧舰艇声呐相对运动覆盖的边迹㊂同理可以得到右侧舰艇声呐相对运动覆盖的边迹EᶄF㊂这样就形成了LEFEᶄM区域,如图7所示㊂其实际意义在于:当潜艇位于LEFEᶄM区域内时,无论潜艇采取何种航向规避,其均会进入水面舰艇的声呐作用范围,即LEFEᶄM区域是水面舰艇有效搜索区域,并且LEFEᶄM区域是水面舰艇的最小有效搜索区域㊂那么,当潜艇位于LEFEᶄM区域外时,潜艇采取合适的航向规避,是可能逃脱水面舰艇搜索的,即LEFEᶄM区域外为潜艇可能逃脱水面舰艇搜索的区域㊂图7㊀潜艇可能逃脱水面舰艇搜索的区域示意图最后,确定基准浮标到水面舰艇队列线的距离㊂当潜艇位于LEFEᶄM区域外时,对于搜索带左侧区域的潜艇,其最有利的速度矢量仍为P1Aң㊂因此,布设左侧的声呐浮标阵时,可以认为潜艇采取速度矢量P1Aң规避水面舰艇搜索㊂当潜艇位于左侧区域的边界36㊀唐㊀晨,等:水面舰艇与反潜巡逻机协同检查搜潜队形配置研究第44卷点,即当潜艇位于L点时,其采取速度矢量P1Aң规避后,应该进入左侧布设的声呐浮标作用区㊂据此,为节约声呐浮标,可以将这枚浮标作为左侧的基准浮标,同理可以确定右侧的基准浮标,如图8所示㊂图8㊀队形配置示意图将图8左下侧区域放大,并作相应的辅助线,如图9所示,可知基准浮标到水面舰艇队列线的距离为Dy=|JV|+|VW|(9)其中:|JV|=|JU|cosQ=dfbcosQ(10)|VW|=|WL|tanQ=(|WP1|-|LP1|)tanQ=(Dx-djs)tanQ(11)将(10)㊁(11)式,代入(9)式,化简得Dy=DxsinQ-djssinQ+dfbcosQ(12)图9㊀队形配置左下侧区域放大图3㊀仿真验证下面,通过一个案例,验证队形配置的可行性㊂不妨假设在宽为30nmile㊁长为60nmile的搜索带内,可能存在某潜艇㊂水面舰艇与反潜巡逻机等性能参数如表1所示㊂表1㊀兵力参数表水面舰艇djs/nmile5vj/kn12声呐浮标dfb/km2tfb/h2dgr/nmile8反潜巡逻机与声呐浮标通信距离/km60携带浮标数/pcs100潜艇vq/kn7㊀3 1㊀确定水面舰艇的队形和位置点由(1)式,可得水面舰艇的队形宽度为20nmile㊂由(3)式,若间隔系数k取1 5,可得水面舰艇的数量为4艘㊂因此,水面舰艇的实际间隔为6 7nmile㊂3 2㊀确定声呐浮标的阵形和位置点首先,确定声呐浮标的阵形㊂由(4)式,可得反潜巡逻机布设的声呐浮标阵的长度为24nmile㊂由(6)式,若间隔系数k1取1 5,可知布设的数量为16pcs,实际间隔为3km㊂据此,对于长为60nmile的搜索带的两侧,需要3次布设声呐浮标㊂其中,第1次布设在t时刻,两侧分别布设16pcs,声呐浮标间隔为3km;第2次布设在t+2h,两侧分别布设16pcs,声呐浮标间隔为3km;第3次布设在t+4h,两侧分别布设9pcs,声呐浮标间隔为2 8km㊂3次共需要布设声呐浮标82pcs㊂为保证与声呐浮标阵的通信,反潜巡逻机每次在两侧声呐浮标阵之间的中心区域作环形或8字形航线飞行[10]㊂其次,确定声呐浮标的位置点㊂由(7)式,可得声呐浮标和侧翼舰艇的最小间隔为8nmile㊂由(7)㊁(8)㊁(12)式,可得基准浮标到水面舰艇队列线的距离为3 5nmile㊂确定了基准浮标的位置点,依次确定其他声呐浮标的位置点,即可完成整个队形的配置㊂综上分析,反潜巡逻机3次布设声呐浮标阵后,队形配置如图10㊁11所示㊂对于宽为30nmile㊁长为60nmile的搜索带,共需要4艘水面舰艇㊁1架反潜巡逻机组成协同检查搜潜编组执行任务,搜索时间为5h,两侧共需要布设声呐浮标82pcs㊂4㊀结束语本文运用相对运动原理和数学方法,对水面舰艇与反潜巡逻机协同检查搜潜进行了建模分析,探讨了配置原理和计算公式,并仿真验证了其可行性㊂在实际运用中,若搜索区域较大,通过计算发现需要的搜潜第2期指挥控制与仿真37㊀图10㊀第1㊁2次布设声呐浮标阵后队形配置示意图图11㊀第3次布设声呐浮标阵后队形配置示意图兵力较多时,可先将区域进行分区处理,后再运用该模型配置队形㊂在研究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未研究水面舰艇使用拖曳线列阵声呐或采取曲折机动等情况,这些问题还有待后续进一步研究分析㊂参考文献:[1]㊀鄂群,马远良,刘德才.舰机时间协同对潜检查搜索样式[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9,34(10):115⁃116.[2]㊀鞠建波,祝超,单志超,等.反潜巡逻机应召布放多基地声呐阵搜潜效能研究[J].兵工自动化,2018,37(2):92⁃96.[3]㊀杨秀庭,许林周,李军,等.水面舰艇编队与反潜巡逻机协同对潜搜索效能分析[J].指挥控制与仿真,2017,39(2):15⁃18.[4]㊀崔旭涛,何友,杨日杰,等.基于舰壳声呐的多舰协同检查搜潜建模与仿真[J].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2009,24(5):568⁃572.[5]㊀刘哲民.反潜巡逻机的未来[J].世界军事,2019(17):26⁃31.[6]㊀刘斌,陈建华,李微波.基于搜索效能的水面舰艇编队搜潜对策研究[J].舰船电子工程,2012,32(1):17⁃18.[7]㊀敬玉平,巩健文,范赵鹏,等.应召反潜条件下浮标阵型规划研究[J].火力与指挥控制,2020,45(3):59⁃63.[8]㊀王桂军.军事航海学[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9.[9]㊀徐建志.水面舰艇对潜搜索能力建模与分析[J].舰船科学技术,2005,27(2):74⁃76.[10]徐功康,刘栋,董晶,等.预警机巡逻探测区域建模及效能分析[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20,15(5):470⁃476.(责任编辑:许韦韦)。

水面舰艇反潜作战效能的FAHP评估法

水面舰艇反潜作战效能的FAHP评估法

总第165期2008年第3期 舰船电子工程Ship Elec tronic Engi neering Vol .28No .3 57 水面舰艇反潜作战效能的F AHP 评估法3陈 盼 沈闽锋 王国胜 汪洋亮(海军兵种指挥学院 广州 510430)摘 要 影响水面舰艇反潜作战效能的因素有很多,通过对其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水面舰艇反潜作战效能的指标体系。

基于层次分析法(AHP 法)法建立了反潜作战效能的评估模型,采用专家组决策法(De l phi 法)与模糊综合评判法相结合的方法评价了各指标权重,得出了符合反潜作战理论的结论,是一种对水面舰艇反潜作战效能评估方便、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 水面舰艇反潜;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中图分类号 E8431 引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潜艇的战斗效能有了飞跃的发展,特别是核动力战略导弹潜艇的出现,使得潜艇不仅可以担负袭击海上舰船和破坏海上交通线的战术任务,而且可以作为弹道导弹的水下发射基地,成为战略核导弹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反潜战的成效不仅关系到海军兵力和海上交通线的安全,而且关系到国家战略核打击力量的安全。

水面舰艇反潜是指其在海上搜索和攻击敌方潜艇的战斗行动。

对潜搜索,是为了发现和查明一定海区范围内潜艇的情况而采取的侦察行动。

它是攻击潜艇的先决条件。

水面舰艇及其携载的反潜直升机对潜搜索,主要是指使用水声器材探测水下潜艇。

但搜索效果受海区环境和气象条件影响很大。

而对潜攻击是指水面舰艇使用舰上的反潜武器及其平台所携带的反潜武器器材对敌潜艇实施攻击。

模糊层次分析法(F AH P 法)[1]实际上就是模糊综合评判法(Fuzzy Synthetical Evaluation )与层次分析法(AHP )的结合。

本文先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反潜作战效能的评估模型,再采用专家组决策法(Delphi 法)与模糊综合评判法相结合的方法评价了各指标权重,得出了符合反潜作战理论的结论,从而为水面舰艇反潜武器装备的配备和使用探索新的研究方法。

[精品]美海军P―8A反潜巡逻机的技战特点及其对实际作战的影响

[精品]美海军P―8A反潜巡逻机的技战特点及其对实际作战的影响

美海军P―8A反潜巡逻机的技战特点及其对实际作战的影响美海军P―8A反潜巡逻机的技战特点及其对实际作战的影响P-8A“海神”反潜机是美海军2013年服役的最新型喷气式反潜巡逻机,集对潜、对海及对陆侦打功能于一身,网络化、自动化水平较高,可执行反潜、反舰、情报、监视、侦察和打击任务。

美海军内部评估认为,P-8A型机综合反潜作战能力为P-3C型机的5倍。

同时,P-8A与MQ-4C“人鱼海神”(Triton)无人机配合使用,将增强美海军的海上巡逻和侦察能力,并为其提供更强大的态势感知能力。

在今年对马航失联航班MH370的搜救中,美海军曾高调派出P-8A,飞行约1000海里展开搜索,完成了其自服役以来的首次公开军事行动。

当前,为了配合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美海军已在日本冲绳嘉手纳空军基地部署了6架共1个巡逻中队的P-8A,与之前部署到该基地的P-3C和EP-3飞行中队联合执行任务。

从其相关作战数据及性能看,部署在嘉手纳空军基地的P-8A可“半小时内覆盖东海”。

该机已按计划于2012年开始批量生产,2013年底形成初始作战能力。

美海军计划购买117架,将取代P-3机队,除了留作训练用机和库存备份的部分之外,最终可用于战备部署的将略超过100架。

P-8A 项目的发展沿革2004年6月15日,美国防部宣布,波音公司以波音737为蓝本设计的新一代海上巡逻机方案P-8,战胜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提交的P-3C改进型方案,赢得了价值3.8亿美元的合同,为美海军生产新一代多任务海上巡逻机(MMA),MMA是Multi-mission Maritime Aircraft的缩写。

1997年,美海军启动为期2年的MMMA 研究计划。

从名称即可看出,MMMA所涉范围比目前的MMA计划更为广泛,其基本构想是在1架飞机上安装1套标准设备,以执行多种不同的战术任务,以替代美海军P-3C反潜巡逻机、EP-3电子侦察机、E-6A通信中继机,甚至KC-130E/H加油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次 、 纵深 、 体化 的防潜 配 系 , 大 立 以期 降 低潜 艇 对 自 身 的威 胁 。 面舰艇 单舰反潜 , 水 是整个 防潜 配系 的重 要 组成 部分 , 对其反 潜作 战能力进行 评估研 究 , 分析
影 响 和制 约水 面舰 艇 反潜 作 战能 力 的重要 因素 , 找 出差 距 , 弥补 不 足 , 指 挥员 合 理 配 置 兵 力 打 下 基 为
a e o e y. I s a ls e v l a i n m o e nt o cng he g e e a c i a n l i a d v ld t s nd r c v r te t b i h s e a u to d lby i r du i t r y hir r h c l a a yss n a i a e f a i iiy b n e m p e e s b lt y a xa l . Ke wo ds ura e y r :s f c wa s i r h p, a t— u n is bma i ope a i a c p biiy, e a u ton, g e hi r r hia rne r ton l a a lt v la i ry eac cl an l s s a y i
直升 机 的对 潜搜 索 , 此外 , 本文关 注 的是对水 下 潜艇
收 稿 日期 :0 10 — 8 2 1 - 82
修 回 日期 : 0 1 0 — 8 2 1-92
的搜 索 、 击 、 攻 防御 3个 重 要 因素 的基 础 上 , 立 了反 潜 作 战 能 力 评 估 指 标 体 系 , 引 进 灰 色层 次 分 析 法 , 建 了 评 估 模 型 , 建 并 构 通
过 实 例 验 证 了 模 型 的可 行 性 。
关 键 词 : 面 舰 艇 , 潜 作 战 能力 , 水 反 评估 , 色层 次分 析 法 灰
引 言
现代 潜艇具 有 隐蔽性好 , 突击威 力 大 , 下航 速 水 高 等特 点 , 对水 面舰艇 的生存 能力构成 严重威 胁 。 为
1 水 面舰 艇 反 潜 作 战 能 力 的 影 响 因素 分 析
水 面舰艇反 潜 是指其 在海 上搜 索和攻 击敌 方潜 艇 的战斗行 动 _ 。水 面舰 艇 反潜作 战能 力 是指 其完 1 ]
础 。
情 况而 采取 的侦察 活动 。它是 水面 舰艇攻 击潜 艇 的 先决条 件 。水 面舰 艇对 潜搜 索能力 取决 于搜 索海 域 海情和 自身搜 潜装 备性 能 。其 中 , 海情包 括水 文 、 气 象和地 理环 境 。搜 潜装 备 主要指水 面舰 艇 自身装 备 的舰 壳 声 纳 和拖 曳线 列 阵 声纳 L , 里不 考 虑 舰 载 2这 ]
e t b ih s e a u t n i d x s s e b s d o n l zn h e mp r a t f c o s n l d n e r h,a c s a l e v l a i n e y t m a e n a a y i g t r e i o t n a t r ,i c u i g s a c s o ta k t
Vo . 3 No 1 1 7。 . 0
火 力 与 指 挥 控 制
Fr n r & Co ieCo tol mma dCo to n nrl
第3 7卷
第 l O期
0c . 0 2 t2 1
21 0 2年 l O月
文章 编 号 :0 20 4 ( 0 21 —060 1 0— 60 2 1 )00 9— 3
XI AO n ZHANG , Di g, Li CHEN ng Yo ( v lUnv ri f g n e ig,Wu a 3 0 3 h n Na a iest o En i ern y h n 4 0 3 ,C ia) Ab t a t:An is bma i i a i ora me s r whih n n e s f c wa s i d f nsv sr c t— u rne s n mp t nt aue c e ha c s ur a e r h p e e ie c p biiy. Ai i g t h sn e ura e a a lt m n a t e i gl s f c wa s p nt— u r hi a is bma i e pe a i a c p bi t rn o r ton l a a l y, t e i h pa e pr
中 图分 类 号 : 8 3 E 4 文 献标 识 码 ; A
Re e r h o h ur a e W a s i s a c n t eS f c r h p Ant- ub a i e is m r n Ope a i n lCa b lt a u to r to a pa iiy Ev l a i n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此 , 面舰 艇 必须在 充 分 发挥 自身反 潜 手段 优 势 的 水
同时 , 强 与 其 他 兵力 的有 效 协 同 , 同 构 建 多 层 加 共
成反 潜作 战任务 的能力 ( 本文 所称水 面舰艇 , 指驱 特 护 舰) 。影响其 因素 主要 有 :
1 1 搜 索 因素 . 搜 索是 为了发 现和查 明一定海 区范 围 内潜 艇 的
水 面舰 艇 反潜 作 战 能力 评估
肖 丁, 张 立, 陈 勇
403) 3 0 3 ( 军工程大学 , 汉 海 武

要 ; 面 舰 艇反 潜 是 提 高 自身 防 护 力 的 重 要 措 施 。针 对 水 面 舰 艇 单 舰 反 潜 作 战 能 力 问题 , 分 析 影 响 水 面舰 艇 反 潜 水 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