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视角下的高职班级文化建设的初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视角下的高职班级文化建设的初探

吴波虹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淮安江苏 223001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及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文化转变呼唤高等职业教育寻找合适的平台和路径,班级是学生在大学期间人格成长和发展的基本单元,班级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构建学校文化的切入点,本文从管理的角度来分析如何构建班级文化。

关键词:高职班级文化师爱效应

一、问题的提出

全国高职高专院校都要进行教育部的评估,有人说评估的等级标准是“合格学校主要看条件建设,良好学校主要看制度,优秀学校主要看文化建设”。可见,学校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各项建设的最高境界,是一所优秀院校必须重视的建设性工作。班级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一部分,着力进行学校文化建设,最有效的渠道是创建和谐的班级文化。正如有专家所研究倡导的那样,建设“以班级为本的学校辅导模式”,在此基础上,以班级为基元,通过管理理念对班级文化进行建设精神健康的班级文化来塑造精神健康校园文化。本文从管理视角下的学校文化的子集——班级文化的建构入手,提供一条高等职业教育班级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班级文化

不同的学者研究的视角不同,因此,所界定的班级文化的内涵也不同。学者郝京华认为:“所谓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所占有的文化的总体。”史华楠等学者认为:“所谓班级文化,班级成员通过多种活动面形成的集体心理氛围、班级组织和交往行为,以及通过班级所体现出来的群体价值取向、意志、品质和思维方式、思维能力等。”南京师大的李学农教授认为,班级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是一种“班级生活方式”,学生对于班级文化的学习是一种潜在的学习。

三、班级文化分层次构建模型

班级文化四层次按照由外向内,由低到高分为四个层次: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理念文化。

班级文化分层次构建模型图示:

环境文化

制度文化

行为文化

理念文化

(1)班级环境文化

班级环境文化是由班级师生在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各种物质环境和人际环境。班级的物质环境能够够迅速为学生提供感觉刺激,给学生一种有意义的感情熏陶和启迪,是一种以物质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表层班级文化。优秀的班级文化总是通过班标、班级环境、班级文化设施等物质表现形式来体现的。班级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班级师生学习效率和情绪,舒适幽雅、空气清新的教室可以安定情绪、启迪思想、陶冶学生情操。

(2)班级制度文化

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班级的组织结构和班级的管理制度。班级师生总是在一定的学校制度指导下去完善和改革各项班级的规则。制度文化是精神文化的产物,它必须适应精神文化的要求。同时,精神文化必须得到制度文化的支撑才有可能实现,班级组织机构如果不与班级目标要求相适应,班级目标也很有可能无法实现。班级管理制度是班级师生行为规范的模式包括学校制订的规章制度和班级根据自身管理实际制订的规则。

(3)班级行为文化

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是班级的精神文化,是在班级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所形成的师生共同持有的价值、行为准则等的总和。这些精神文化只能来自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因为,班级领导—班主任所倡导的班级精神文化不一定是真正的班级文化,只有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在师生中形成的共同拥有的理想、信念、行为准则、做事方式才是学校真正的文化。

因此,班级要取得快速、稳定、长足的发展,必须消除这种文化的二重性,而班级所倡导的班级精神是不能随意改变的,唯一可以改变的是班级行为。班级只有通过不断的变革,抛弃不利于班级成长的习惯和管理方式,学习和利用有利于促进发展的管理方法、管理制度和管理精神,在此过程中形成班级真正的文化。

(4)班级理念文化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深层表现形式,是指班级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受学校文化传统、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面形成的为其全部或部分师生员工所认同和遵循的精神成果与文化观念,是班级整体面貌集中体现。具体看来,班级精神文化主要包括班级精神、班级形象等三方面的内容。

四、管理视角下的班级文化创建

1、从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维度入手,进行教师管理文化和学生自治文化两种文化并存建设。

首先进行班主任管理的自身文化创建,打造一个富有个性和思想、善良仁爱、公平正义、充满爱心、积极向上、认真负责等人格魅力的班主任形象。坚持两个管理理念:一是要想影响学生就必须先要融入到学生中;二是用真情换真情,把心献给孩子们。如何进行班主任形象创建。多年的学校教育始终坚持将学生的思想教育融入情感沟通之中,在学生个人和集体两个层面进行心灵和物质的关怀。在集体层面上,通过班会与学生面对面沟通交流、记住同学的生日、节假日和同学一起郊游,参加学生组织的文体活动,牺牲业余时间和同学一起参加社会实践。在个人层面上通过课下与班级每一个成员进行面对面真诚的交流,并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人情况把关爱学生落实到行动上。对有经济困难的同学进行力所能及的物质帮助: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除了与任科老师沟通外还采取措施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于性格孤僻的同学,增加沟通次数、创造与其他同学沟通的机会。

在班级文化建设上,班主任应与学生一起制定和落实班规,采取以法治班的做法。具体操作如下:首先,明确班规的意义,同时在制定班规时应具有可操作性、互制性、灵活性。其次,全体学生参与,让每个人都成为“立法者”,可以让每一个学生制定一条班规,然后通过表决确定班规,使学生觉得这不是老师在管自己,而是自己对自己约束。班规一旦确定,任何人都必须维护其尊严,违反班规的学生一定要受到相应的班规处罚。

2、构建班主任管理与学生管理“双主体运作”机制

班级文化建设过程是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外在教育力量和学生的内在自我教

育力量的双主体教育过程。班主任和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是不一样的,班主任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外部条件,是帮助者、支持者,学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在动因,是受益者、建设者。但班主任的作用和学生集体的作用并非孤立的,班级文化创建过程中,班主任和学生都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两者在职能上的相互合作,平等交往、相互影响推进班级文化建设。“师生之间的关系首要的不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而是‘作为教师的人’与‘学生的人’之间的关系。”因此二者的合作必须是平等合作的,因为在这种平等的教师人与学生人的关系中,“师生之间的共性就凸现了出来,面临着共同的存在问题。在正确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作为成年人的经验对于学生来说是有用的,但却是不充分的,教师的权威自然也就不复存在。在这个关系层次上,师生之间需要的是真诚的交流、深刻的反省和积极的对话”。因此,只有平等合作才能突出师生双主体的需要,才能兼顾了班主任和学生两个主体的积极性。

班级文化是一种班级成员的共同生活方式,其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良好品质和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因此,校园文体活动和校外社会实践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渠道。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班主任和学生两个主体相互作用共同合作,促成了学生各种良好品质与能力提高,形成了优秀的班级文化。总之,班级实践活动是促进班级文化、形成学生良好个性品质与能力的最佳途径。

3、班主任管理下的班集体教育效应

霍姆林斯基讲过“整体而言,集体的教育力量,也与教书育人者个人的作用那样,在现今条件下,不仅不能降低,而且相反,应当提高。”班集体成员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