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建设与执行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团队建设与执行力
一、团队建设
1、群体:由个人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组合。

2、团队:与群体的差别,成员合作后形成的效利。

员工之间的差异
1、知觉: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

2、个性的决定因素:遗传,社会环境,情商,突发事件
二、讨论——本位主义在企业中存在是好是坏(双面)
三、管理个人的复杂性
1、换位思考——岗位轮换——加强协调、合作
2、有效的沟通:输入接收者——目的——信源——传送者——输出
沟通的关键:
1、充分地准备(抓住谈话人的个性、爱好)
2、使用眼神和面部表情,不要中间打断别人说话
3、适时反馈(不要让别人唱独角戏),控制话题
四、岗位职责
1、职责明确,
2、分工全作,
3、职责之间没有生复、交叉(尽责的员工是否就是优秀的?)
——考虑到工作中是否会有突发情况。

五、工作流程:
1、简洁,
2、易操作、
3、合理的监督、控制
六、规章制度:1、制度应形成体系,2、制度非一成不变,3、制度面前平等(消除和降低
社会中的一确定性)。

七、组织文:1、前提公平、合理,2、作用,3、落实具体工作、具体操作,4、更新不断完
善。

八、管理者的执行力:管理是技术也是艺术。


1、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组织员源
2、决策、分配资源和指导他人的行为达到目标。

九、中层管理者:
1、组织下一阶段的工作目标——明确目标、做好准备。

2、部门工作如何支持组织工作目标——以最低的成本来达最高的效果。

3、完成部门工作的困难和挑战。

4、将部门工作分解和落实——给部门袋子保留空间和余地。

十、基层管理者
1、兵头将尾,
2、任务计划分解,职责明确,
3、情感沟通,及时到位,。

4、应急处理,果断彻底,
5、环境管理:舒适、安全,
6、客户服务:尊重、温馨
十一、中层管理者有效管理
吃透上情、摸清下情——加强自身知识、技能、艺术——有效管理
十二、失败如何成为成功之母
1、确定存在的问题,
2、问题存在的原因,
3、采取行动来改变。

4、为行动提供必要的资
源,5、监督并及时给予反馈
“三不放过”1、没有找到原因不放过,2、没有找到责任人不放过,3、没有采取措施不放过
十三、开放式征求意见:1、有何计划方案,2、什么原因支技你采取这个方案,3、采取措施的前提条件,4、采取措施的方法
(采取措施之前没考虑:1、能改变或者不能改变的方向,2、会付出多大的代价,3、是否会有不良的影响产生
十四、执行力的利益驱动机制
1、认真执的??结果——正面结果会出现的可能性
2、不认真执行的负面结果——负百结果出现的可能性
(认真执的动机)
十五、人员按排——流程设计——制度保证
十六、管理者就是:1沟通者、2、教练者、3、指挥者、4、引导者、5、示范者、6、协调者、7、监督者、8、裁判者。

十七、管理者的自身修炼
1、认知自身情绪,
2、管理自身情绪,
3、自我激励和认可他人,
4、认知他人情绪,
5、
人际关系管理,6、时间管理,7、主动查找不足、不断创新驱动
十八、自我修炼的步骤
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格物致知——格:推究;致:求得。

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格物——拼音:gé wù
含义:
1:穷究事物的道理
2:纠正人的行为
基本解释
1. [study the phenomena of nature]∶穷究事物的道理
格物致知
2. [correct]∶纠正人的行为
详细解释
1. 推究事物之理。

《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 宋苏轼《谢兼侍读表》:“恭惟皇帝陛下圣神格物,文武宪邦。

” 明王鏊《震泽长语·经传》:“盖知物之本末始终,而造能得之地,是格物之义也。

” 鲁迅《伪自由书·透底》:“于是要知道地球是圆的,人人都要自己去环游地球一周;要制造汽机的,也要先坐在开水壶前格物。


2. 犹正人。

纠正人的行为。

《三国志·魏志·和洽传》:“俭素过中,自以处身则可,以此节格物,所失或多。

” 唐刘禹锡《天平军节度使厅壁记》:“示菲约以裕人,信赏罚以格物。


3. 清末称西洋自然科学为“格物”。

清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旋据总教习丁韪良申称:‘单内(俄文书籍图说)天算、地理、格物、医学等书,或六十年前或百馀年前所载,不如新书之详备。

’” 严复《原强》:“二百年来,西洋自测算格物之学大行,制作之精,实为亘古所未有。


致知——致:求得;知:知识。

即“获得知识”之意。

出处:《礼记·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东汉郑玄注:“知,谓善恶吉凶之所终始也。

”“此致或为至。


南宋朱熹注:“致,推极也;知,犹识也。

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

”明王守仁谓“致”即行,以论证其“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大学〗中提出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成为南宋以后理学家基本纲领的一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