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的测定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引言
铜是人们熟悉的金属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其产量和耗用量在有色金属中仅次于铝,居第二位。
铜被广泛地应用于电气、轻工、机械制造、建筑工业、国防工业等领域;在电气、电子工业中应用最广、用量最大,占总消费量一半以上;用于各种电缆和导线,电机和变压器的绕阻、开关以及印刷线路板等;在机械和运输车辆制造中,用于制造工业阀门和配件、仪表、滑动轴承、模具、热交换器和泵等;在化学工业中广泛应用于制造真空器、蒸馏锅、酿造锅等;在国防工业中用以制造子弹、炮弹、枪炮零件等,每生产100万发子弹,需用铜13~14吨;在建筑工业中,用做各种管道、管道配件、装饰器件等[1]。
铜具有优良的理化性质,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如铜制水壶、铜火锅、铜勺、铜盘、铜碗及含铜食品添加剂、农药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对铜的认识逐步深化,其生物毒性效应也被人们逐渐认识。
尽管铜是人体重要的必需微量元素,但应用不当,也易引起中毒反应。
一般而言重金属都有一定的毒性,但毒性的强弱与重金属进入体内的方式及剂量有关。
口服时,铜的毒性以铜的吸收为前提,金属铜不易溶解,毒性比铜盐小,铜盐中尤以水溶性盐如醋酸铜和硫酸铜的毒性大。
人体铜中毒是由于食用含铜食品过多而致,表现为腹痛,皮疹、腹泻、呕吐,呕吐物为绿色。
据Luckey报道,当铜超过人体需要量的100~150倍时,可引起坏死性肝炎和溶血性贫血[2]。
铜潜在的毒性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在更大的范围内控制它的浓度水平的法令框架已经在大多数发达国家强制执行。
因此,在水质、环境以及食品检测中,铜的含量一直是考察环境污染程度和食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灵敏、准确而又快速的铜含量检测方法尤为重要。
1.1 铜的简介
1.1.1 铜的性质
铜(Cu)是元素周期表第二十九位元素,属于第IB族,相对原子质量为63.54,是包括银和金在内的金属元素系列的第一个元素,密度8900kg/m3,为比较重的金属,熔点1083.4℃,沸点2360℃。
纯铜呈鲜明粉红色,打磨光亮后会呈现出明亮的金属光泽,铜不具有磁性,其强度、硬度中等,抗磨蚀性极佳[3]。
(1)铜的导电性铜最重要的特性之一便是其具有极佳的导电性,这一特性使得铜大量应用于电子、电气、电信和电子行业。
铜的这种高导电性与其原子结构有关:当多个单独存在的铜原子结合成铜块时,其价电子将不再局限于铜原子之中,因而可以在全部的固态铜中自由移动,其导电性仅次于银。
铜的导电性国际标准为:一长1m 重1g的铜在20℃时的导电量公认为100%。
现在的铜炼技术已经可以生产出同品级铜的导电量比这个国际标准高出4%~5%。
(2)铜的导热性固体铜中含有自由电子所产生的另一重要效应就是其拥有极高的导热性,导热性仅次于银。
且铜比金、银储量更丰富,价格更便宜,因此被制成电线电缆、接插件端子、引线框架等
各种产品,广泛用于电子电气、电讯和电子行业。
铜还是各种换热设备如热交换器、冷凝器、散热器的关键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电站辅机、空调、制冷、汽车水箱、太阳能集热器栅板、海水淡化以及医药、化工、冶金等各种换热场合。
(3)铜的耐蚀性铜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能,优于普通钢材,在碱性气氛中优于铝。
铜在淡水中的腐蚀速度也很低(约0.05mm/a)。
并且铜管用于运送自来水时,管壁不沉积矿物质,该优点是铁制水管所远不能及的。
正因为这一特性,高级卫浴给水装置中大量使用铜制水管、龙头及有关设备。
铜极耐大气腐蚀,其在表面可形成一层主要有碱式硫酸铜组成的保护薄膜,即铜绿。
因此铜材被用于建筑屋屋面板、雨水管、上下管道、管件;化工和医药容器、反应釜、纸浆滤网;舰船设备、螺旋桨、生活和消防管网;冲制种类硬币(耐腐蚀性)、装饰、奖牌、奖杯、雕塑和工艺品(耐蚀性色泽典雅)等[4]。
1.1.2 铜的用途
(1)电气工业中的应用
a. 电力输送:电力输送中需要大量消耗高导电性的铜,主要用于动力电线、电缆、汇流排、变压器、开关、接插元件和联接器等。
b. 电机制造:在电机制造中,广泛使用高导电和高强度的铜合金。
主要用铜部位是定子、转子和轴头等。
在大型电机中,绕组要用水或氢气冷却,称为双水内冷或氢气冷却电机,这就需要大长度的中空导线。
电机是使用电能的大户,约占全部电能供应的60%。
(2)电子工业中的应用
电子工业是新兴产业,在它蒸蒸日上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开发出钢的新产品和新的应用领域。
目前它的应用己从电真空器件和印刷电路,发展到微电子和半导体集成电路中。
电真空器件主要是高频和超高频发射管、波导管、磁控管等,它们需要高纯度无氧铜和弥散强化无氧铜。
铜合金价格低廉,有高的强度、导电性和导热性,加工性能、针焊性和耐蚀性优良,通过合金化能在很大范围内控制其性能,能够较好地满足引线框架的性能要
求,己成为引线框架的一个重要材料。
它是目前钢在微电子器件中用量最多的一种材料。
(3)能源及石化工业中的应用
a. 能源工业:火力及原子能发电都要依靠蒸气作功。
蒸气的回路如下:锅炉发生蒸气-蒸气推动汽轮机作功-作功后的蒸汽送至冷凝器-冷却成水-回到锅炉重新变成蒸汽。
其间主冷凝器由管板和冷凝管组成。
由于钢导热性好并能抗水的腐蚀,所以它们均使用锅黄铜、铝黄铜或白铜制造。
根据资料介绍,每万千瓦装机容量需要5吨冷凝管。
一个60万千瓦的发电厂就需要300吨冷凝管材。
b. 石化工业:铜和许多铜合金,在水溶液、盐酸等非氧化性酸、有机酸(如:醋酸、柠檬酸、脂肪酸、乳酸、草酸等)、除氨以外的各种碱及非氧化性的有机化合物(如:油类、酚、醇等)中,均有良好的耐蚀性;因而,在石化工业中大量用于制造接触腐蚀性介质的各种容器、管道系统、过滤器、泵和阀门等器件。
还利用它的导热性,
制造各种蒸发器、热交换器和冷凝器。
由于铜的塑性很好,特别适合于制造现代化工工业中结构错综复杂、铜管交叉编制的热交换器。
此外在石油精炼工厂中都使用青铜生产工具,原因是冲击时不迸出火花,可以防止火灾发生。
c. 海洋工业:海洋占地球表面面积70%以上,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海水中含有容易造成腐蚀的氯离子,钢铁、铝、甚至不锈钢等许多工程金属材料均不耐海水腐蚀。
铜则不但耐海水腐蚀;而且溶入水中的铜离子有杀菌作用,可以防止海洋生物污损。
因而,铜和铜合金是海洋工业中十分重要的材料,已在海水淡化工厂、海洋采油采气平台、以及其它海岸和海底设施中广泛应用。
例如,海水淡化过程中使用的管路系统、泵和阀门,以及采油采气平台上使用的设备,包括飞溅区和水下用的螺栓、抗生物污损包套、泵阀和管路系统等等。
(5)交通工业中的应用
a. 船舶:由于良好的耐海水腐蚀性能,许多铜合金,如:铝青铜、锰青铜、铝黄铜、炮铜(锡锌青铜)、白钢以及镍铜合金(蒙乃尔合金)己成为造船的标准材料。
一般在军舰和商船的自重中,铜和铜合金占2%~3%。
b. 汽车:汽车用铜每辆10~21公斤,随汽车类型和大小而异,对于小轿车约占自重的6%~9%。
铜和铜合金主要用于散热器、制动系统管路、液压装置、齿轮、轴承、刹车摩擦片、配电和电力系统、垫圈以及各种接头、配件和饰件等。
其中用钢量比较大的是散热器。
现代的管带式散热器,用黄铜带焊接成散热器管子,用薄的铜带折曲成散热片。
c. 铁路:铁路的电气化对铜和铜合金的需要量很大。
每公里的架空导线需用2吨以上的异型铜线。
为了提高它的强度,往往加入少量的铜(约1%)或银(约10%)。
此外,列车上的电机、整流器、以及控制、制动、电气和信号系统等都要依靠铜和铜合金来工作。
d. 飞机:飞机的航行也离不开铜。
例如:飞机中的配线、液压、冷却和气动系统需使用铜材,轴承保持器和起落架轴承采用铝青铜管材,导航仪表应用抗磁钢合金,众多仪表中使用破铜弹性元件等等。
(6)机械和冶金工业中的应用
a. 机械工程:几乎在所有的机器中都可以找到铜制品部件。
除了电机、电路、油压系统、气压系统和控制系统中大量用钢以外,用黄铜和青铜制造的传动件和固定件种类繁多,如齿轮、蜗轮、蜗杆、联结件、紧固件、扭拧件、螺钉、螺母等。
几乎在所有作机械相对运动的部件之间,都要使用减磨铜合金制作的轴承或轴套,特别是万吨级的大型挤压机、锻压机的缸套、滑板几乎都用青铜制成,铸件重量可达数吨。
许多弹性元件,几乎都选用硅青铜和锡青铜作为材料。
焊接工具、压铸模具等更离不开铜合金。
b. 冶金设备:冶金工业是消耗电能的大户,素有“电老虎”之称。
在冶金厂的建设中通常必须要有一个依靠铜来进行工作的庞大的输、配电系统和电力运转设备。
此外,在火法冶金中,连续铸造技术已占据主导地位,其中的关键部件—结晶器,大都采用铬铜、银铜等高强
度和高导热性的铜合金。
电冶金中的真空电弧炉和电渣炉水冷坩埚使用钢管材制造,各种感应加热的感应线圈都是用铜管或异型铜管绕制而成。
c. 合金添加剂:铜是钢铁和铝等合金中的重要添加元素。
少量铜(0.2%~0.5%)加入低合金结构用钢中,可以提高钢的强度及耐大气和海洋腐蚀性能。
在耐蚀铸铁和不锈钢中加入铜,可以进一步提高它们的耐蚀性。
含铜30%左右的高镍合金是著名的高强度耐蚀“蒙乃尔合金”,在核工业中广泛使用[4]。
1.1.3 铜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
地壳中的铜平均值为70ppm。
铜矿的开采,冶炼以及岩石风化会造成局部地区环境中铜的浓度增高。
虽然铜是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但铜的浓度过高会对人和动植物有害。
大气环境中的铜污染主要是由有色金属冶炼造成的。
水环境中铜的污染是冶炼、金属加工、机器制造、有机合成及其它工业排放含铜废水造成的,其中以冶炼、电镀生产所排废水含铜量最高,可达几十至数百ppm。
水中铜含量超过3ppm 时产生异味,超过15ppm时无法饮用。
土壤铜污染主要来源是铜矿山和冶炼厂排出的废水,此外工业粉尘、城市污水以及含铜农药都能造成土壤的铜污染。
自然界中的铜以一价或二价状态存在。
环境中的铜主要以二价铜离子存在,Cu2+可和无机配位体NH3、CO32-、HCO3-、SO42-形成络合物。
二价铜还可和有机配位体腐殖质、氨基酸、半胱氨酸、甘氨酸等发生络合作用。
铜在天然水中的含量和形态与OH-、CO32-和Cl-等浓度有关,同时受pH的影响。
在pH为5~7时,以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的溶解度最大,此时溶解的形态以Cu2+、CuOH+为主;pH升至8以上,则铜离子的络合物Cu(OH)20、Cu(OH)3-、Cu CO30、Cu(CO3)22-逐渐增多。
铜的水迁移性很大[5]。
利用含铜废水灌溉农田或施用含铜污泥时,铜可蓄积在土壤中。
随水进入到土壤中的铜可被土壤吸附。
土壤中的腐植酸、富里酸含有羧基、酚基、羰基等含氧基团,能与铜形成螯合物而固定铜。
土壤铜污染与污染源的距离有关,即离污染源距离越近,土壤污染越重。
污染土壤的铜主要累积在表层,并沿土壤的纵深垂直分布递减。
在酸性土壤中,铜易发生流失迁移。
此外,砂质土壤中的铜也容易流失,主要是砂质土对铜的吸附固定能力弱,由于淋溶作用而发生流失。
从铜的存在形式看,自然界中存在纯度很高的自然铜,但这部分储量极少;铜一般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其中硫化铜矿最多,世界上80%以上的铜是从硫化铜提炼出来的,另外为数不多的铜矿是氧化铜矿。
在自然界里,铜一般与其他元素化合,以矿石的形式出现。
最常见的铜矿是黄铜矿,世界上大约50%的铜矿以这种形式存在。
斑铜矿、辉铜矿是另两类主要的硫化铜。
当矿化铜暴露在地球表面的氧化环境中,硫化铜开始不稳定,逐渐被氧化并最后分解,在原硫化铜表面形成一富集铜的层面,这样铜含量较最初的铜矿显著提高。
硫化铜表面部分或全部氧化形成深色的氧化物或硅酸盐,主要有孔雀石、蓝铜矿和硅孔雀石。
这几类矿石属于氧化铜矿,其铜含量较硫化铜矿高,
但在自然界中储量不多。
此外,铜以极少量的自然铜形式存在,其铜含量在99%以上[6]。
1.1.4 人体中铜的来源
除职业性铜暴露和临床治疗用药,正常人摄入铜的来源主要包括食物性铜、铜制炊具及容器溶出铜。
(1)食物中的铜铜广泛存在于食物中,但一般食物中含铜较少。
傅晖蓉[7],测定分析了某地十大类食物中铜含量,结果表示:十大类食物中,铜含量乎均值在0.11~7mg/kg之间,铜含量较高的前6种食物分别为海蛎、黄豆、梭子蟹、繁叶、紫菜、绿豆。
(2)铜制炊具与容器铜制炊具、容器也是人体摄入铜的重要来源之一。
铜制炊具溶入水中的铜随使用温度的升高和时间延长溶出量增加,随锅的使用次数增加,溶出量减小。
在有酸、碱、盐的条件下,铜的溶出量增加。
因此,为减少铜的摄入量,应尽量少用或不用铜制炊具和容器,即便使用也应避免用钢丝球等擦刷,致使铜炊具表面的氧化膜保护层受损。
铜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过量铜的摄入,可引起人体组织损害。
我国尚未规定人体铜的摄入标准,当前认为婴幼儿膳食中的铜每日每公斤体重为80μg,少年儿童40μg,成人30μg 为安全量。
对部分铜炊具在不同烧煮条件下铜溶出量进行实验研究,表明NaCl对铜溶出影响不大,而醋酸对铜溶出影响较大[8]。
1.1.5 铜对人类的影响
铜是人体必需的元素,广泛分布在人体的脏器组织,参与人体内许多重要的代谢过程和生理作用。
人体缺铜会引起铜不足血症,婴儿
因缺铜也会得营养病,主要临床表现是贫血。
但是人因食物中铜不足而引起营养不良的病例很少发现。
铜盐的毒性以醋酸铜、硫酸铜较大。
特别是硫酸铜,经口服即使微量往往也会引起急性中毒,大量食入可发生肝小叶中心区坏死。
人体铜过量,肝内铜含量会增加数倍。
超过忍受限度时,红细胞不能摄取全部铜,铜突然释放到血清内,结果发生溶血。
此外,铜抑制谷胱甘肽还原酶,并使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减小,铜使血红蛋白变性,发生溶血性贫血。
铜过量还表现为Wilson 氏症。
其主要症状是胆汁排泄铜的功能紊乱,造成组织中铜贮留,首先蓄积于肝脏内,出现慢性、活动性肝炎症状。
当铜沉积于脑部引起神经组织病变时,则出现小脑运动失调和帕金森综合症[2]。
铜是生命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正常人体中总含铜量约为100~150mg。
人体中铜大都存于肝脏和中枢神经系统。
对人体造血、细胞生长、某些酶的活动及内分泌腺功能均有重要作用。
但摄入过量,则会刺激消化系统,引起腹痛、呕吐。
人的口服致死量约为10g。
铜的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与人体的造血功能密切相关一般认为造血功能主要与微量元素铁有关,但在铁参与形成血红蛋白过程中,铜起着关键性作用,即在二价铁转变为三价铁时,必须依赖血浆铜蓝蛋白的氧化作用。
如果体内缺铜,血浆铜蓝蛋白的氧化活性降低,必然导致铁的价位转变发生困难而引起贫血。
临床上也经常可以发现有些缺铁性贫血的病人在单纯补充铁剂时效果并不明显,而加用含铜制剂后,贫血很快得到纠正。
另外在肿瘤疾病后期,患者贫血也常常与体内的铜大量消耗有
关,在给贫血患者补铁时最好适当补铜,往往收到较好效果。
(2)与人体的抗氧化作用有关体内含铜蛋白如金属硫蛋白(MT)、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氧自由基,如MT主要清除羟自由基,SOD主要清除过氧化氢等。
目前已知,自由基对人体的损害是非常明显的,如果体内生成自由基和清除自由基的相互平衡被打破,体内自由基过多,有可能与发生肿瘤、动脉粥样硬化、关节炎、加速人的衰老及其他多种病症有关。
有统计表明与自由基有关的疾病70多种。
而在所有的自由基中,羟自由基毒性最大,对人体的危害最重。
羟自由基不但通过脂质过氧化反应直接损害细胞膜,而且可以使许多人体重要的酶活性降低或消失。
更重要的是羟自由基能够直接破坏细胞核中的DNA和RNA,导致细胞的死亡。
另外有研究证实铜对于铜锌-SOD的活性非常重要,如果体内缺铜,SOD的活性将显著下降,也将使体内的抗氧化能力受到严重的影响。
所以古人认为含铜的矿物药具有营养保健作用,可能与其中铜锌等金属直接诱导体内MT合成、提高SOD酶活性,清除自由基作用有关。
1.2 铜的测定方法
1.2.1 相关领域研究进展
痕量铜的测定方法主要有原子吸收光谱法[9-10]、可见分光光度法[11-12]、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13]、荧光法[14]、微分电位溶出法[15]。
(1)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法)
该法具有检出限低、准确度高、选择性好、分析速度快等优点。
AAS法主要适用样品中微量及痕量组分分析,现已成为无机元素定量分析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分析方法。
赵可心[16]研究了在十二烷基硫酸钠存在下原子吸收光谱法同时测定钴、镍、铜的条件,发现表面活性剂的存在不仅提高了钴、镍、铜的测定灵敏度,而且抑制了基体及其他元素的干扰。
并对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所拟定的方法准确度和精确度良好,用于样品中钴、镍、铜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彭喜雨,陶锐,熊宇等[17]研究了酸性情况下制备奶粉悬浮液的条件,选用丙三醇-乙醇为悬浮剂,成功地制备了均匀稳定的奶粉悬浮液,并实验了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奶粉中铅、铜的最佳分析条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李卫岗,曹乃斌,范稚莉等[18]用此法测定进出口食品中的微量铜,得到满意结果。
王硕,代永刚,朱华平等[19]研究使用吡咯烷二硫代甲酸铵和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钠及甲基异丁酮(APDC+DDTC-MIBK)体系萃取溶液中的铜,使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碳酸饮料中微量铜,该法准确、快速。
(2)可见分光光度法
该法应用广泛、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准确度高、适用浓度范围广、分析成本低、操作简便。
应秀玲[20]根据Cu2+和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在弱碱性条件下能定量反应,生成不溶于水但溶于三氯甲烷的黄色络合物,该络合物能定量吸收440nm波长的光,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酞菁颜料中的游离铜,效果满意。
罗雯,周继萌[21]用双乙醛革酰二腙分光光度法,利用铜与双环己酮革酰二腙(BCO)和双乙醛草酰二脒在PH为8~10条件下形成1:2有色络合物的原理而制定的分光光度分析法,将该方法用于测定人发中的微量铜,结果准确。
石成瑞,季仲涛[22]采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吐温-80作增溶剂,双硫腙为显色剂,用分光光度法直接在水介质中对高聚物中的微量铜进行比色测定。
该法操作简便、色度稳定、干扰少、灵敏度高,可测出0.2μg/25mL的铜含量,相对误差在7%以内。
用该方法测定了聚乙烯与丙烯酸的接枝膜及有机硅椽腔中的微量铜,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3)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
该法具有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操作简便等优势,应用日益广泛。
冯德雄,周菊,冯健良等[23]用不镀汞膜的玻碳电极代替常规的工作电极,使铜直接以薄层形式富集在玻碳电极上,然后测定皮蛋中微量铜,用本法测定皮蛋中微量铜的结果与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常规电位溶出法测定结果相吻合。
该法回收率为97.3%~100.6%, 最低检出限为2×10-10mol/L。
(4)荧光法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有效的痕量分析方法[24]。
李少旦,黎明强,蒙进怀等[25]研究在pH为6.4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HCI缓冲液中,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Cu2+与头孢羟氨苄(CFD)生成的配合物的荧光有显著的增敏作用,详细研究了反应条件,
建立了SDS胶束增敏荧光分析法测定水中痕量Cu2+的新方法,该方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用于环境水中痕量铜的测定,结果满意。
陈兰化等[26]发现:在氨性介质中,铜能催化H2O2氧化吡啶黄使其褪色。
利用使其荧光减弱的指示反应,建立了催化荧光法测定痕量铜的方法。
(5)微分电位溶出法
微分电位溶出法测铜,取样量少,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所用试剂成本低,快速简便,便于普及推广。
舒开芝[15]用微分电位溶出法研究人发中铜的测定,准确度和精密度均好,灵敏度高。
1.2.2 光度分析法研究进展
铜的分析测定方法中,使用得最多的是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是基于不同分子结构的物质对电磁辐射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的一种定性、定量分析方法,这种方法仪器简单,便于推广运用,因此对分光光度法的研究报道也最多。
近年来,分光光度法本身发展也很快,在普通分光光度法基础上不断发展出新的现代光度分析法,如:流动注射光度法、固相分光光度法、催化光度法、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等。
这些新的现代光度法的出现与发展,也为环境样品中痕量铜的分析测定提供了新的手段。
(1)普通光度法
普通光度法是单波长光度法。
按反应体系中所用指示剂的不同,近年来发表的论文大致有以下几类。
①三苯甲烷类:铬天青S(CAS),二甲酚橙(XO),甲基百里酚蓝(MTB) 等。
②偶氮类:2-(H酸偶氮)-4,
5-二硝基酚(HADNP) ,三氯偶氮胂(ASATC)等。
③荧光酮类:二磺基苯基荧光酮(DSFF)等。
④希夫碱类:8-羟基喹啉等。
⑤其他:茜素S(ARS) 等。
其中以CAS研究和应用最为广泛,但其摩尔吸收系数(ε)多在104数量级,灵敏度有待进一步改善。
阎超[27]用分光光度法,基于二苯碳酰二肼显色剂与铜(Ⅱ)在pH 为=6~7的醋酸盐缓冲溶液中形成红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545nm,测定了纯净水、自来水、乌鲁木齐河水,青格达湖水及乌鲁木齐市红湖水样中微量铜(Ⅱ)的含量。
(2)胶束增溶分光光度法
胶束增溶分光光度法是在显色体系中加入表面活性剂,这些表面活性剂的胶体质点对一些染料有增溶作用并使染料的吸收光谱发生改变,从而提高了染料与金属离子显色反应的灵敏度。
使用表面活性剂后,摩尔吸收系数ε增加了约十倍。
按使用的活性剂种类的不同,可分为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以阳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使用较多。
何斌[28]利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下的胶束增溶、增敏作用,研究和建立了在吐温-20胶束体系中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铜的方法。
在吐温-20的存在下,于pH为8.5的缓冲介质中,铜(Ⅱ)与铜试剂形成棕黄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453nm,表观摩尔吸收系数为1.35×104L/(mol·cm);在25mL溶液中铜(Ⅱ)含量为0~60μg范围内遵守比耳定律,配合物至少可稳定48小时。
方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应用于植物中微量铜的测定,结果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