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权法重点:著作权人及其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章 著作权 第一节 著作权人及其权利(节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章 著作权 第一节 著作权人及其权利(节选)](https://img.taocdn.com/s3/m/ae460b1bf18583d049645979.png)
轴 向位移 、 动 、 振 低油 压等 重要 保护装 置 在机 组运 行
中严禁 随意退 出 ;大 量修 改组 态应在 机 组停 运期 间 进行, 并应 对修 改结果 及相 关 系统进 行模 拟试 验 , 确 认修 改达 到设计 要求 后才 能投 入正 常运行 。 ( )加 强设 备 管 理 和现 场 管理 . 止无 关 人 员 5 防
( )未按 照 相关 管 理 规定 办 理 手续 的 , 止 投 4 禁
退 保护 和在 D S中对 参 与保 护 的信号 点 进行 强 制 : C 若 发生 热 工保 护装 置 ( 统 、 括 一 次检 测 设备 ) 系 包 故 障, 必须 开具 工作票 经 总工程 师批 准后 迅速处 理 , 锅
第十条
著作 权 包 括 下 列 人 身 权 和 财产 权 :
( ) 一 发表 权 , 即决 定 作 品是 否 公 之 于 众 的 权 利 ; ( ) 名权 , 表 明作 者 身 份 , 二 署 即 在作 品上 署 名 的权 利 :
( 修改权 , 三) 即修 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 ; ( 保护作 品完整权 , 四) 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 、 篡改的权利 ;
维普资讯
20 0 6年第 2 4卷第 5期
内蒙古 电力技 术
7
周 期运行 的卡 件适 时轮换 ,有 效 防止 由于卡 件故 障
对 硬件设 备 的工作 特性 进行 每 日检查 。D S设备 都 C 提 供 了很 好 的参 数 历史 追 忆 手段 和 实 时监 测 手 段 ,
真检查 , 制定相应 的措 施 。 并
【 3 】赵 燕 平 , 岩 . 电厂 热 工 技 术 监 督 工 作 手 册 [ I 京 : 赵 火 M. 北 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修订草案送审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修订草案送审稿)](https://img.taocdn.com/s3/m/08d24222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f2.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订草案送审稿)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公布日期】2014.06.06•【分类】送审稿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订草案送审稿)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著作权第一节著作权人及其权利第二节著作权的归属第三节著作权的保护期第三章相关权第一节出版者第二节表演者第三节录音制作者第四节广播电台、电视台第四章权利的限制第五章权利的行使第一节著作权和相关权合同第二节著作权集体管理第六章技术保护措施和权利管理信息第七章权利的保护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作者的著作权,以及传播者的相关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科学和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中国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受本法保护。
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根据其所属国或者经常居住地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受本法保护。
未与中国签订协议或者共同参加国际条约的国家的作者和无国籍人的作品,首次在中国参加的国际条约的成员国出版的,或者在成员国和非成员国同时出版的,受本法保护。
第三条中国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版式设计、表演、录音制品和广播电视节目,受本法保护。
外国人、无国籍人的版式设计、表演、录音制品和广播电视节目,根据其所属国或者经常居住地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受本法保护。
未与中国签订协议或者共同参加国际条约的国家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其在中国境内的表演或者在中国境内制作、发行的录音制品,受本法保护。
第四条外国人、无国籍人的实用艺术作品以及根据本法第十四条享有的权利,其所属国或者经常居住地国对中国权利人给予保护的,受本法保护。
第五条本法所称的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形式固定的智力表达。
作品包括以下种类:(一)文字作品,是指小说、诗词、散文、论文等以文字形式表现的作品;(二)口述作品,是指即兴的演说、授课等以口头语言形式表现的作品;(三)音乐作品,是指歌曲、乐曲等能够演唱或者演奏的带词或者不带词的作品;(四)戏剧作品,是指戏曲、话剧、歌剧、舞剧等供舞台演出的作品;(五)曲艺作品,是指相声小品、快板快书、鼓曲唱曲、评书评话、弹词等以说唱为主要形式表演的作品;(六)舞蹈作品,是指通过连续的动作、姿势、表情等表现思想情感的作品;(七)杂技艺术作品,是指杂技、魔术、马戏、滑稽等通过连续的形体和动作表现的作品;(八)美术作品,是指绘画、书法、雕塑等以线条、色彩或者其他方式构成的有审美意义的平面或者立体的造型艺术作品;(九)实用艺术作品,是指玩具、家具、饰品等具有实用功能并有审美意义的平面或者立体的造型艺术作品;(十)建筑作品,是指以建筑物或者构筑物形式表现的有审美意义的作品,包括作为其施工基础的平面图、设计图、草图和模型;(十一)摄影作品,是指借助器械在感光材料或者其他介质上记录客观物体形象的艺术作品;(十二)视听作品,是指由一系列有伴音或者无伴音的连续画面组成,并且能够借助技术设备被感知的作品,包括电影、电视剧以及类似制作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十三)图形作品,是指为施工、生产绘制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以及反映地理现象、说明事物原理或者结构的地图、示意图等作品;(十四)立体作品,是指为生产产品、展示地理地形、说明事物原理或者结构而创作的三维作品;(十五)计算机程序,是指以源程序或者目标程序表现的、用于电子计算机或者其他信息处理装置运行的指令,计算机程序的源程序和目标程序为同一作品;(十六)其他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
著作权法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著作权法的基本权利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9d8dc9cd581b6bd97e19ea29.png)
一、著作权法的基本权利有哪些(一)人身权。
1、著作权法中的人身权不同于民法概念上的人身权。
这种权利是与作者人身密不可分的。
(1)法人能否享有人身权。
中国的著作权法规定,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可以成为著作权的主体,这自然也就承认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可以享有人身权。
但这个问题在世界各国的版权法中存有很大的不同。
大多数保护作者人身权的国家,在版权法中规定只有自然人才能成为作者,也就是只有自然人才能享有人身权。
因为人身权是作者人格的一种反映,而承认法人有意志则是近些年的事情。
(2)人身权能否转让和继承。
一般来讲,人身权是人格权。
由这里可以否定人身权的转让和继承。
大多数国家版权法都规定人身权不可剥夺,不可强制许可,不可转让等。
但在理论和实践中,一部分人身权的转让和继承似乎又有其不可否认的理由和事实。
人身权和作者的人身是不可分割的,但人身权中的某些权利与财产权也是密不可分的。
(3)著作权中的人身权与民法中人身权的区别。
民法中的人身权主要是指生命权、健康权、自由权、人格权、肖像权等。
由此可见,民法中的人身权是人的本身所固有的权利,它与著作权中人身权的区别在于:第一,从权利产生的基础来看,民法的人身权的产生是基于人的出生,人一旦出生便具有了生命,也就具有了人身权。
而著作权中的人身权则是基于作品的创作而产生,亦即以作品的诞生为条件。
第二,民法上的人身权是人生而有之,人人具有,著作权所称的人身权只限于作者,即创作作品的人才有资格享有。
第三,民法上的人身权只限于自然人,而著作权法上所称的人身权利根据著作权法规定,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第四,民法上的人身权就大部分权利而言是伴随着人的生命的死亡而消亡(有的人身权其权利人死后也不可侵犯,如肖像权)。
著作权法上的人身权即使主体死亡,也可单独存在,如署名权。
第五,民法上的人身权不能继承和转让,著作权法上的人身权中的部分权利可以转让和继承。
第六,民法上侵犯人身权大多是直接侵犯主体本身,而侵犯著作权中的人身权则表现为对作品的非法使用上。
著作权主体怎么认定,著作权原始主体是谁
![著作权主体怎么认定,著作权原始主体是谁](https://img.taocdn.com/s3/m/9c99ae61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95.png)
著作权主体怎么认定,著作权原始主体是谁对于知识产权中的著作权,我们都知道是需要先对其主体进⾏分辨的,在作者完成⾃⼰的作品时,通常会建议他们申请著作权。
这不仅是对他们⾟苦创作的⼀种肯定,也是对作品的保护。
那怎么分辨著作权的主体呢?接下来由店铺的⼩编为⼤家整理了⼀些关于著作权主体怎么认定,著作权原始主体是谁⽅⾯的知识,欢迎⼤家阅读!著作权主体怎么认定,著作权原始主体是谁著作权⼈是著作权法保护的主体:即享有著作权权利和承担著作权义务的⼈;《中华⼈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9条规定:“著作权⼈包括:作者;其他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或者⾮法⼈单位。
”(⼀)作者:创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
直接创作作品的⾃然⼈是著作权的原始主体。
所谓直接创作的作品:指作者通过⾃⼰的独⽴构思,运⽤⾃⼰的技巧和⽅法,直接(包括书⾯的、⼝头的和⽴体的形式表现)反应⾃⼰的思想与感情、个性与特点的作品。
帮助作者修改稿件、编辑、校对、审稿等不能成为作者,因为他们是在作者创作基础上进⾏修改的。
1.被视为作者法⼈和⾮法⼈单位也是著作权原始主体。
2.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和⾮法⼈单位;如果没有相反的证明,就是作者。
(但不能说没有署名的⼈就不是作者)(⼆)其他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和⾮法⼈单位;通过继承、遗赠、转让、委托关系可以成为著作权的主体。
《中华⼈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著作权中的财产权作为遗产可以继承。
还规定,公民可以⽴遗嘱将个⼈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以外的⼈。
著作权法第19条规定:“公民在死亡后,其作品的使⽤权和获得报酬权在本法规定的保护期内,依照民法典的规定转移。
”(三)未被视为作者的法⼈和⾮法⼈单位(见《中华⼈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四)国家:根据《中华⼈民共和国民法典》国家作为著作权主体也有⼏种情况:1.作者⾝前将作品原件及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偿转让给国家,或者将已发表的作品的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偿转让给国家;2.作者通过遗嘱⽅式将其全部或部分作品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在他死后赠送给国家;3.作者死亡后,其作品著作权中的财产权⽆⼈继承⼜⽆⼈受赠,著作权中的财产权由国家享有;4.著作权属法⼈或⾮法⼈单位,法⼈或⾮法⼈单位变更、终⽌后,没有承受其权利与义务的法⼈或者⾮法⼈单位,著作权由国家享有。
著作权法重点总结
![著作权法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263e505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d1.png)
着作权法重点不包括法条第二章着作权概述着作权;是指基于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产生的权利着作权与工业产权的关系共同之处:二者的对象或标的都是表现形式;及各类作品和发明创造和产品设计及工商业标记都是表现形式..区别:1、二者的标的;所反映的领域和作用不同;其表现形式也有区别..2、同工业产权相比;着作权的独占性和排他性程度更弱些..3、着作权可自动产生;工业产权需授权审查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着作权法:1709英国安娜女王法中国参加的着作权的国际公约:1886伯尔尼公约、1952世界版权公约、1993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协定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着作权法:1910大清着作权律第三章着作权的对象作品:指文学艺术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着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应包括如下几个条件1、应当是思想或感情的表现;2、应当具有独创性或原创性;3、该表现形式属于文学、艺术和科学范畴着作权法保护的作品:一文字作品二口述作品三音乐、戏剧、曲艺、舞蹈作品、杂技艺术作品四美术、建筑作品;五摄影作品六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七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八计算机软件九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十其他作品不适用于着作权法保护的对象1、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2、时事新闻3、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第四章着作权的内容、取得和期间一、着作人身权moralrights一发表权1、发表权只能行使一次;2、发表权通常不能转移;3、如果因作品而产生的权利涉及第三人的;发表权往往还受到第三人的制约二署名权可用真名、笔名、别名或隐去姓名不署..三修改权1、报社、期刊社可以对作品文字性修改、删节..对内容的修改;应经作者同意..2、着作权人许可他人将其作品摄制成电影等作品的;视为已同意对其作品进行必要的改动..四保护作品完整权二、着作财产权economicrights包括:复制权:可以各种方式将作品制作多份..发行权:可以出售或赠与向公众提供其作品..出租权:可以有偿许可他人临时使用电影和类似电影作品、计算机软件作品..展览权:可以公开展示其作品及其复印件..表演权:可以自己或许可他人表演其作品..包括现场表演和机械表演放映权:可通过放映机、幻灯机等再现艺术作品广播权:可以有线或无线方式传播其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可以有线或无线方式提供其作品;使公众在其选定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摄制权:可以摄制电影或类似摄制电影方法将作品固定在载体上;改编权:可以自己或许可他人改编其作品;翻译权:可以自己或许可他人翻译其作品汇编权:可以自己或许可他人对其作品编辑其他权利着作权的取得:自动取得第五章着作权的主体作者须具备的条件:1、作者是直接参与创作的人;如果为他人创作进行组织工作;提供咨询意见、物质条件或其他辅助工作的不是创作行为..2、确认作者的方法是;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人即为作者;3、作者通过创作活动;产生了着作权法规定的作品..法人作者:由法人或其他组织主持;代表法人或其他组织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其他组织视为作者继受主体作者以外的其他着作权人着作权的取得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因继承、遗赠、遗赠扶养协议而取得二因合同而取得1、委托合同:如在委托作品中;委托人因合同而取得着作权;2、着作权的转让..合作作品着作权:合作作品不可以分割使用的;其着作权由各合作作者共同享有;通过协商一致行使;不能协商一致;又无正当理由的;任何一方不得阻止他方行使除转让以外的其他权利;但是所得收益应当合理分配给所有合作作者职务作品:是指公民为完成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一般职务作品:着作权归自然人作者;但单位享有以下权利:1在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权2作品完成两年内;未经单位同意;作者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该作品3作品完成两年内;经单位同意;作者许可第三人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作品所获报酬;由作者与单位按约定比例分配..注:上述两年自作者向单位交付作品之日起算特殊职务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权;其他权利由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享有一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计算机软件等职务作品;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合同约定着作权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匿名作品: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由该作品原件的合法持有人行使除署名权以外的着作权;作者身份确定后;由作者或其继承人行使着作权着作权与作者分离的情形:1、转让2、继承3、法人终止后的承受4、电影作品的作者为制片人5、特殊职务作品6、委托合同的作品;委托人通过约定取得着作权7、美术作品原件的所有人享有展览权视听作品的着作权:着作权归制片人所有;导演、编剧、作词、作曲、摄影等人享有署名权、获酬权第六章邻接权邻接权:亦称作品传播者权;指作品的传播者在传播作品的过程中对其创造性劳动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着作权与邻接权的关系联系:二者同属知识产权范畴;着作权是邻接权产生基础;然而没有邻接权的保护;着作权的保护又是不完全的区别:1、主体不同:着作权是智力作品的创作者;邻接权是出版者、表演者、音像制作者、广播电视组织..2、保护对象不同:着作权是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邻接权是传播者艺术加工后的作品..3、内容不同:着作权是作者对作品享有的人身权及财产权;邻接权是出版者权、表演者权、录音录像制作者权、广播组织权4、受保护的前提不同:着作权是只要符合法定条件;一经产生就受保护;邻接权的取得须以着作权人的授权及对作品的再利用为前提表演权与表演者权:1归属不同:表演权属于着作权;表演者请属于邻接权2内容不同:表演权是着作权中的一种财产权;而后者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3保护对象不同:表演权保护的是创造者的利益;后者保护传播者的利益表演者权:是指表演者依法对其表演所享有的权利..其产生的前提是着作权人将其作品的表演权许可给表演者行使..注意区别:表演者权由表演者享有;表演权属于着作权人种类:1表明表演者身份权2表演形象不受歪曲3许可他人从现场直播和公开传送其现场表演;并获得报酬..4许可他人为营利目的录音录像;并获得报酬..5许可他人复制发行录有其表演的录音录像制品;并获得报酬6许可他人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表演;并获得报酬1、2人身权录音录像制作者权利: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拓展:出租权的客体视听作品、计算机软件、录音制品录音录像制作者义务:音像制作者使用他人的作品制作音像制品;应当取得着作权人的许可;并支付报酬..若为演绎作品;还须征得原着作权人的许可;录制表演活动的;还须同表演者签订合同;并支付报酬广播电台、电视台权利:转播权、录制权、复制权广播电台、电视台义务:1、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他人未发表的作品;应当取得着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2、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他人已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着作权人许可;但应当支付报酬..3、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已经出版的录音制品;可以不经着作权人许可;但应当支付报酬..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4、电视台播放他人的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录像制品;应当取得制片者或录像制作者许可;并支付报酬;播放他人的录像制品;还应当取得着作权人的许可;并支付报酬..出版者的权利:专有出版权10年、版式设计权延伸:权利取得从属顺序:英文小说、汉译小说、话剧剧本、演员表演、录音录像CD光盘:词曲作者、录制者、表演者第七章着作权的利用和转移第八章着作权的限制合理使用: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法律允许他人自由使用享有着作权的作品而不必征得着作权人的同意;也不必向着作权人支付报酬的制度合理使用必须具备的几个要件:1、使用的作品已经发表;未发表的作品不属于合理使用的范围..2、使用的目的是非营利性的3、使用他人作品时;不得侵犯着作权人的其他权利;并且必须注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合理使用的范围:1、为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2、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3、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的再现或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4、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5、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播放在公共集会上发表的讲话;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6、为学校课堂教学活科学研究;翻译或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7、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在合理范围内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8、图书馆、纪念馆、博物馆、档案馆、美术馆为陈列或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9、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该表演未向公众收取费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报酬;10、对设置或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11、将中国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已经发表的以汉语言文字创作的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在国内出版发行12、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这些规定适用于对出版者、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权利的限制法定许可使用:是指依着作权法的规定;使用者在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时;可以不经着作权人的许可;但应向其支付报酬;并尊重着作权人其他权利的制度范围:1作品刊登后;除着作权人声明不得转载、摘编的外;其他报刊可以转载或者作为文摘、资料刊登;但应当按照规定向着作权人支付报酬2录音制作者使用他人已经合法录制为录音制品的音乐作品制作录音制品;可以不经着作权人许可;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报酬;着作权人声明不许使用的不得使用.. 3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已经出版的录音制品;可以不经着作权人许可;但应当支付报酬..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4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他人已发表的作品;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录像制品除外;可以不经着作权人许可;但应当支付报酬5为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而编写出版教科书;除作者事先声明不许使用的外;可以不经着作权人许可;在教科书中汇编已经发表的作品片段或者短小的文字作品、音乐作品或者单幅的美术作品、摄影作品;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报酬;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着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主要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主要条款](https://img.taocdn.com/s3/m/a7d838af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dd.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主要条款著作权是保护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权益的法律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是我国著作权领域最为重要的法律法规,以下是该法中的主要条款。
第一条:本法的任务是保护著作权人及其继续实施著作权享有权益,促进文化繁荣。
在作者没有授权或者同意的情况下,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侵犯著作权。
第二条:本法所指的著作是指以独创性表达思想的作品,包括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领域的作品。
第三条:著作权人享有对其作品的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摄制权、改编权和翻译权等权利。
第四条:著作权的保护对象包括原创作品、衍生作品和编者选本。
原创作品指的是作者个人独立完成并对外公开的作品。
衍生作品是指改编、翻译、注释、整理等基于原创作品的新作品。
编者选本是指作者作品的选集。
第五条:《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机关、团体和个人的决议、决定和命令不受本法保护。
然而,它们制作的作品符合著作权法的成果要求的除外。
第六条:著作权自作品完成之日起自动产生。
著作权人在享有著作权之前,可以将其相关权利转让给他人。
第七条:著作权人享有对其作品署名的权利。
这意味着,他们有权决定是否公开显示自己的姓名。
第八条:著作权的保护期限是作者终身及其逝世后50年。
对于合作或匿名作品,保护期为50年。
第九条:著作权法的保护期限已经过去的作品进入公有领域,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使用。
第十条:当著作权人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他们有权要求停止侵权行为、消除影响和赔偿经济损失。
第十一条: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可以在以下情况下使用著作权作品: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 用户合理使用;- 出版合理引用;- 公共场合演出。
第十二条:在互联网环境下,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采取措施保护著作权。
他们应当及时删除侵权作品或者关闭侵权网站。
第十三条:著作权侵权行为将根据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况进行惩罚。
侵权行为可能受到行政处罚、民事赔偿或刑事责任。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是保护著作权人合法权益的法规。
关于著作权人的人身权利主要包括有哪些?
![关于著作权人的人身权利主要包括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c2256542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a1.png)
关于著作权人的人身权利主要包括有哪些?我们知道,我们国家的法律对于著作权具体是分为了著作人身权与著作财产权的,而著作权的财产是可以转让的,但是著作权的人身权是有专属性的,在一般情况下,是不能转让给他人的。
接下来就由我为您整理的关于著作权人的人身权利主要包括有哪些的相关问题,希望对您有帮助。
一、关于著作权人的人身权利主要包括有哪些?根据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条的规定,著作人身权包括:1、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布于众的权利;2、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3、修改权,即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4、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
二、著作权中的人身权和财产权有什么区别吗?1、归属不同。
著作人身权只能由作者或者著作权原始主体所有; 而著作财产权不仅可以由作者或者著作权原始主体所有,也可以归著作权继受主体所有。
2、保护期不同。
除发表权外,作者终身享有著作人身权,没有时间的限制。
作者死后,作者的著作人身权可依法由其继承人、受遗赠人或国家的著作权保护机关予以保护。
一般认为,它不能转让、剥夺或继承。
而著作财产权具有严格的保护期限。
在著作权的有效期限内,作者的著作财产权可以依法继承、转让和许可他人使用。
应当注意:此处所说的“著作人身权的保护期不受限制”,主要是指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
3、内容不同。
著作人身权不具有直接的财产的内容,具体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而著作财产权则是使著作权人获得财产利益为主要内容的权利,内容具体包括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以及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
4、限制不同。
著作人身权基本不受合理使用、法定许可、强制许可的限制,而著作财产权则依法受到合理使用、法定许可使用和强制许可使用的限制。
著作权可以分为两大类,包括著作人身权与著作财产权。
其中,对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限有限制。
著作权
![著作权](https://img.taocdn.com/s3/m/cf363bb2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de.png)
录音录像制作者权是指依照法律规定,录音录像者对其制作的录音录像制品享有的专有权利。录音制品,是 指任何对表演的声音和其他声音的录制品;录像制品,是指视听作品以外的任何有伴音或者无伴音的连续相关形 象、图像的录制品。录音录像制作者对其制作的录音录像制品,享有许可他人复制、发行、出租、通过信息网络 向公众传播并获得报酬的权利;权利的保护期为五十年,截止于该制品首次制作完成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
3.广播组织权 4.录音录像制作者权
表演者权是依照法律规定,表演者对其表演所有享有的专有权利。表演者,是指演员、演出单位或者其他表 演文学、艺术作品的人。表演者权包括了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两部分。表演者人身权利有:(1)表明身份的权利; (2)保护表演形象不受歪曲的权利。表演者财产权利包括:(1)许可他人从现场直播和公开传送其现场表演, 并获得报酬;(2)许可他人录音录像,并获得报酬;(3)许可他人复制、发行、出租录有其表演的录音录像制 品,并获得报酬;(4)许可他人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表演,并获得报酬。
著作权
版权的今称
01 定义
03 权利主体 05 权利取得
目录
02 法律依据 04 权利客体 06 邻接权
07 权利内容
09 权利利用 011 相关案例
目录
08 权利限制 010 侵权 012 近期热点
著作权: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的财产权利和精神权利的总称。在我 国,著作权即指版权。广义的著作权还包括邻接权,我国《著作权法》称之为“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
(1)复制权,即以印刷、复印、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数字化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 权利;
(2)发行权,即以出售或者赠与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 (3)出租权,即有偿许可他人临时使用视听作品、计算机软件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计算机软件不是出 租的主要标的的除外; (4)展览权,即公开陈列美术作品、摄影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 (5)表演权,即公开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种手段公开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权利; (6)放映权,即通过放映机、幻灯机等技术设备公开再现美术、摄影、视听作品等的权利; (7)广播权,即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公开传播或者转播作品,以及通过扩音器或者其他传送符号、声音、图 像的类似工具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的权利,但不包括本款第十二项规定的权利; (8)信息网络传播权,即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使公众可以在其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 利;
著作权法重点法条精读 :法律责任和执法措施
![著作权法重点法条精读 :法律责任和执法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2209c3c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15.png)
「司法考试重点法条」 ? 第四十八条侵犯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侵权人应当按照权利人的实际损失赋予赔偿;政法英杰原创实际损失难以计算的,可以按照侵权人的违法所得赋予赔偿。
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 权利人的实际损第四十八条侵犯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侵权人应当按照权利人的实际损失赋予赔偿;政法英杰原创实际损失难以计算的,可以按照侵权人的违法所得赋予赔偿。
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的违法所得不能确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赋予五十万元以下的赔偿。
第五十二条复制品的出版者、制作者不能证明其出版、制作有合法授权的,复制品的发行者或者电影作品或者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录音录相制品的复制品的出租者不能证明其发行、出租的复制品有合法来源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司法考试相关法条」本法第 36、47、50、54~55 条; 《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 36~37 条; 《刑法》第 217~218 条。
「意思分解」关于侵犯著作权行为及其权利救济,应重点掌握以下几点:1 具体侵权形态(1) 《著作权法》第 46 条罗列了 11 种侵权行为,侵权人只负民事侵权责任。
这 11 种行为只要是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即侵害著作权中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
民事责任形式包括住手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
限于篇幅与必要性考虑,这里再也不一一列出该 11 种行为,读者可查看所附法条;(2) 《著作权法》第 47 条罗列了8 种严重的侵害著作权行为。
这8 种行为的实施人原则上承担民事责任;但同时伤害公共利益的或者情节严重的,应承担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见《刑法》第 217、218 条)。
2 不视为侵权的具体形态不视为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即《著作权法》第 22 条规定的 12 种“合理使用”方式,详见本书前述相关内容,此处再也不展开。
著作权人享有权利有限制条件吗
![著作权人享有权利有限制条件吗](https://img.taocdn.com/s3/m/c7e511ab59eef8c75ebfb338.png)
一、著作权人享有权利有限制条件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一)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二)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三)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四)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五)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六)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七)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在合理范围内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八)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九)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该表演未向公众收取费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报酬;(十)对设置或者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十一)将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已经发表的以汉语言文字创作的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在国内出版发行;(十二)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
前款规定适用于对出版者、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权利的限制。
第二十三条:为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而编写出版教科书,除作者事先声明不许使用的外,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在教科书中汇编已经发表的作品片段或者短小的文字作品、音乐作品或者单幅的美术作品、摄影作品,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报酬,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著作权知识点
![著作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031cf1c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7e.png)
著作权是指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音乐、戏剧、电影、建筑、计算机程序等作品所享有的权利。
以下是著作权知识点的一些基本内容:
1. 著作权的主体:著作权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只要是创作作品的人都可以成为著作权的主体。
2. 著作权的客体:著作权的客体是指著作权人创作的文学、艺术、音乐、戏剧、电影、建筑、计算机程序等作品。
3. 著作权的内容:著作权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两类权利。
人身权包括署名权、发表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等;财产权包括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翻译权等。
4. 著作权的保护期限:根据中国著作权法的规定,著作权的保护期限一般为作者生前及其逝世后50年。
对于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作品,其保护期限为50年。
5. 著作权的侵权行为:著作权侵权行为包括未经著作权人许可,擅自复制、发行、出租、表演、广播、信息网络传播等行为。
6. 著作权的保护方式:著作权的保护方式包括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两种方式。
行政保护是指通过向版权管理部门申请,获得行政机关的保护;司法保护是指通过向法院起诉,获得司法机关的保护。
7. 著作权的国际保护:著作权人可以通过加入国际版权公约等国际条约,获得著作权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保护。
以上是著作权知识点的一些基本内容,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著作权的相关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https://img.taocdn.com/s3/m/8c068c0c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ad.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一、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法律,旨在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鼓励创作和创新。
该法律对著作权的保护范围、著作权的取得和终止、著作权的权利和义务、著作权的保护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本文将对该法律的主要内容进行全面详细的介绍。
二、著作权保护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符合以下条件的作品可以享受著作权保护:1.原创性:作品必须是作者独立创作的,不得抄袭他人作品。
2.表现形式:作品可以以文字、口述、图形、音乐、戏剧、美术、摄影、电影等形式表现。
3.实现录音录像作品: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美术、摄影、电影的表演及其他表演活动的录音录像可以作为作品受到保护。
4.国籍要求:作品必须是中国国籍的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创建的。
同时,中国不与任何其他国家建立著作权受保护的互惠机制。
5.创作时间:作品必须是完成创作后的具体表现形式,未经表现的想法、构思等不受著作权保护。
根据著作权法,著作权人对于自己的作品享有一系列权利,其中包括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摄制权、改编权和翻译权等。
三、著作权的取得和终止著作权的取得方式包括原创、继承和合同等三种情况。
1.原创:著作权人通过自己创作的作品取得著作权。
2.继承:著作权可以继承给著作权人的继承人,并保持相对持续的时限。
3.合同:著作权人可以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将著作权转让给他人,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著作权。
著作权的终止条件包括著作权期满、著作权人主动放弃、法定终止等。
自著作权取得之日起,著作权的保护期限为作者终身加50年。
对于合作创作的作品,则以合作者中较后去世者的终身再加50年计算。
四、著作权的权利和义务著作权人在享有著作权的同时,也有一定的义务和责任。
1.权利:著作权人享有对作品的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
–署名权:著作权人有权要求他人在使用自己的作品时,标明作者姓名。
–修改权:著作权人有权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增补或删减。
著作权法(三)
![著作权法(三)](https://img.taocdn.com/s3/m/8edb4f03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6a.png)
著作权法(三)第二章著作权第一节著作权人及其权利第九条著作权人包括:(一)作者; (二)其他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释义:本条是关于著作权主体的规定。
著作权人和作者是两个概念,也就是说,除作者以外,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也可以成为著作权第二章著作权第一节著作权人及其权利第九条著作权人包括:(一)作者;(二)其他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释义:本条是关于著作权主体的规定。
著作权人和作者是两个概念,也就是说,除作者以外,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也可以成为著作权的主体。
著作权人包括自然人作者和法定作者。
客观上,自然人是唯一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事实作者,因此法律规定自然人为作者,是对客观事实的尊重与肯定。
同时,为了满足某些利益需求,法律也将自然人以外的法人和其他组织等民事主体视为作者,也就是说通过法律规定,自然人以外的其他主体可以成为著作权人,即“法定作者”。
值得一提的是,未成年的作者也可以成为著作权人,但是其权利的行使,则要符合民事行为的合法条件,通常要由作者的父母、监护人、收养人或其他代理人来完成。
另外,根据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国家也可以成为著作权人。
第十条著作权包括下列人身权和财产权:(一)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二)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三)修改权,即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四)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五)复制权,即以印刷、复印、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权利;(六)发行权,即以出售或者赠与方式向公众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七)出租权,即有偿许可他人临时使用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的权利,计算机软件不是出租的主要标的的除外;(八)展览权,即公开陈列美术作品、摄影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九)表演权,即公开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种手段公开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权利;(十)放映权,即通过放映机、幻灯机等技术设备公开再现美术、摄影、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等的权利;(十一)广播权,即以无线方式公开广播或者传播作品,以有线传播或者转播的方式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以及通过扩音器或者其他传送符号、声音、图像的类似工具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的权利;(十二)信息网络传播权,即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十三)摄制权,即以摄制电影或者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将作品固定在载体上的权利;(十四)改编权,即改变作品,创作出具有独创性的新作品的权利;(十五)翻译权,即将作品从一种语言文字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的权利;(十六)汇编权,即将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通过选择或者编排,汇集成新作品的权利;(十七)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
著作权法(附英文)
![著作权法(附英文)](https://img.taocdn.com/s3/m/bd88ab59804d2b160b4ec0a2.png)
著作权法(附英文).txt22真诚是美酒,年份越久越醇香浓型;真诚是焰火,在高处绽放才愈是美丽;真诚是鲜花,送之于人手有余香。
一颗孤独的心需要爱的滋润;一颗冰冷的心需要友谊的温暖;一颗绝望的心需要力量的托慰;一颗苍白的心需要真诚的帮助;一颗充满戒备关闭的门是多么需要真诚这一把钥匙打开呀!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附英文)(1990年9月7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 1990年9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一号公布 1991年6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于1990年9月7日通过,现予公布,自1991年6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杨尚昆1990年9月7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著作权第一节著作权人及其权利第二节著作权归属第三节权利的保护期第四节权利的限制第三章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第四章出版、表演、录音录像、播放第一节图书、报刊的出版第二节表演第三节录音录像第四节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作者的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中国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
外国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发表的,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
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发表的作品,根据其所属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享有的著作权,受本法保护。
第三条本法所称的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创作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一)文字作品;(二)口述作品;(三)音乐、戏剧、曲艺、舞蹈作品;(四)美术、摄影作品;(五)电影、电视、录像作品;(六)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纸及其说明;(七)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八)计算机软件;(九)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章 著作权 第四节 权利的限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章 著作权 第四节 权利的限制](https://img.taocdn.com/s3/m/13214429482fb4daa58d4b83.png)
依 照 本 法 享 有 的 其他 权 利 : ( )为 个 人学 习 、 究 或 者 欣 赏 . 用他 人 已经 发 表 的 作 品 ; 一 研 使
对新 装 或增 容 10k A及 以上 ( 0 V 无论 是 区变 、 箱变 和用 户配 电室 ) 用户 , 要求对 低压 无功 补偿装 置
投 运 容 量 3 02Mvr 投 运 率 为 5 . %, 功 补 偿 l. a, 94 6 无
度 为 1 %, 足 部 颁 “ 0 满 电压 、 功 技 术 导 则 ” 下 限 无 的 要 求 。但 在高 峰负荷 时 , 功缺 乏现 象仍较 为严 重 , 无
表 2 包 头地 区无 功 治 理 后 有 关 参 数 比 较
4 包 头 电 网无 功 治 理 的措 施 及 效 果
为进一 步做好 无功 治理 工作 ,包头供 电局采 取 了多项 措施 , 取得 了较好 的效 果 。 41 提 高功率 因数 .
参
数
2 0 05
20 0 6年
针对大 用户侧 无功 进行 管理 ,要求 各营 销单 位 及农 电公 司严 格依 照 《 电营业 规 则 》 供 的规 定 , 强化
、 0 、 0 、
— 、 ≯ 户 ) :
— 、 ) 0 — 户
、 — 户
、 —
— )
《 华 人 民 共和 国著 作 权 法》 二 章 著 作 权 第 四节 中 第
第二十二条
权 利 的 限制
在下 列情 况 下 使 用 作 品 , 以 不经 著 作 权 人 许 可 . 向 其 支 付报 酬 , 应 当指 明 作 者 姓 名 、 品名 称 , 且 不得 侵 犯 著 作 权 人 可 不 但 作 并
43 提 高变 电站侧 电容 器投运 率 .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https://img.taocdn.com/s3/m/a9a9085b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bd.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是为了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作者的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而制定的。
根据宪法,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都享有著作权。
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根据其作者所属国或者经常居住地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享有的著作权,同样受到本法的保护。
第二章著作权规定了著作权人及其权利,著作权归属,权利的保护期以及权利的限制。
其中,著作权人行使著作权时,不得违反宪法和法律,不得损害公共利益。
国家对作品的出版、传播依法进行监督管理。
第三章著作权许可使用和转让合同规定了著作权的许可使用和转让合同。
第四章出版、表演、录音录像、播放分为图书、报刊的出版,表演,录音录像和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
第五章法律责任和执法措施对侵犯著作权的行为进行了规定,并明确了相关的法律责任和执法措施。
最后一章是附则,其中第二十六条规定,以著作权出质的,由出质人和质权人向国务院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出质登记。
本法经过多次修改和修正,旨在更好地保护著作权人的权益,促进文化和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
根据本法,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的作品在中国首次出版即享有著作权。
如果这些作品未与中国签订协议或共同参加国际条约的国家的作者,或者无国籍人的作品首次在中国参加国际条约的成员国出版,或者在成员国和非成员国同时出版,则这些作品也受到本法的保护。
本法所称的作品包括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形式的创作,如文字作品、口述作品、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美术、建筑作品、摄影作品、电影作品、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计算机软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
著作权人行使著作权时,不得违反宪法和法律,不得损害公共利益。
国家对作品的出版、传播进行监督管理。
法考经济法知识点
![法考经济法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31477c2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64.png)
2024法考经济法知识点2024年法考经济法知识点梳理随着2024年法考的临近,考生们对于经济法的知识点梳理和备考策略越来越关注。
经济法作为法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涉及面广,知识点繁多,因此在备考过程中需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本文将根据历年法考经济法的命题趋势和规律,对2024年法考经济法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应的备考建议。
一、宏观经济法1、市场竞争秩序法律制度:重点掌握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
对于反不正当竞争法,需要掌握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构成要件及法律责任;对于反垄断法,需要理解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经营者集中的法律规制。
2、投资法律制度:重点掌握公司法、证券法和破产法。
对于公司法,需要掌握公司的设立、组织机构和终止事由;对于证券法,需要掌握证券发行、交易和上市的相关规定;对于破产法,需要了解破产程序和破产财产的分配规定。
3、税收法律制度:重点掌握税法基本原理、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主要税种的相关规定。
同时,还需了解税收征管法律制度和税收法律责任。
4、金融法律制度:重点掌握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和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对于中国人民银行法,需要了解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职责;对于商业银行法,需要掌握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业务范围和风险管理制度;对于银行业监督管理法,需要了解银监会的监管职责和监管措施。
二、微观经济法1、产业政策法律制度:重点掌握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组织政策、产业技术政策和产业布局政策等相关规定。
2、土地管理法律制度:重点掌握土地管理的基本原则、土地权属制度、土地利用规划及土地用途管制等相关规定。
3、资源开发利用法律制度:重点掌握水法、矿产资源法和森林法等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规定,了解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措施。
4、环境保护法律制度:重点掌握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环境污染防治和自然生态保护的相关规定。
同时,还需了解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证和环境监测等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第四章著作权法律制度
![第四章著作权法律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f837d6b7e21af45b307a8c2.png)
3、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
4、美术、建筑作品
(美术作品,指绘画、书法、雕塑等以 线条、色彩或其他方式构成的有审美意义 的平面或立体的造型艺术作品;
建筑作品,指以建筑物或构筑物形式表 现的有审美意义的作品)
5、摄影作品; 6、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 的作品; 7、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 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指为展示、 试验或观测等用途,根据物体的形状和结 构,按照一定比例制成的立体作品); 8、计算机软件; 9、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
(一)自然人作者—— 直接创作作品的自然人。
(二)其他著作权人:指作者以 外的其他依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 法人、其他组织和国家。包括:
1、因继承取得著作权的人; 2、因合同取得著作权的人;
3、国家,是著作权的特殊主体;
有四种情况:
一是国家通过著作权转让合同成为著作权人; 二是国家接受赠与成为著作权人; 三是国家以法律规定而直接享有某一作品的著 作权,即《著作权法》第19条的规定。 四是公民死亡后,其著作财产权无人继承又无 人受遗赠的,归国家所有。
4、广播电台、电视台对其 制作的广播、电视节目使用及 获得报酬的权利的保护期为50 年,截止于该广播、电视首次 播放后第50年的12月31日。
5、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其 著作权财产权的保护期截止于作 品首次发表后第50年的12月 31日。作者身份确定后,适用 著作权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
6、录音录像制作者对其制作 的录音录像制品的使用和获得 报酬的权利的保护期为50年, 截止于该制品首次制作完成后 第50年的12月31日。
我国著作权立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2010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2010修正)](https://img.taocdn.com/s3/m/ff4e86dbbb4cf7ec4afed099.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2010修正)发布部门:全国人大常委会发文字号:主席令第26号发布日期: 2010.02.26实施日期: 2010.04.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法律法规类别:著作权法规【本法变迁史】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19900907]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决定(2001)[20011027]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2001修正)[20011027]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决定(2010)[20100226]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2010修正)[20100226]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1990年9月7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根据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0年2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著作权第一节著作权人及其权利第二节著作权归属第三节权利的保护期第四节权利的限制第三章著作权许可使用和转让合同第四章出版、表演、录音录像、播放第一节图书、报刊的出版第二节表演第三节录音录像第四节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第五章法律责任和执法措施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作者的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
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根据其作者所属国或者经常居住地国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著作权法释义著作权人及其权利第九条著作权人包括:(一) 作者;(二)其他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释义】本条规定了著作权的主体。
一、著作权人的种类著作权人,即著作权权利义务的承受者,又称著作权主体。
著作权法第九条原规定:“著作权人包括:(一)作者;(二)其他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
”现该条修改为:“著作权人包括:(一)作者;(二)其他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据此,著作权人包括创作作品的作者和未参加作品创作而承受著作权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依照民法通则,公民、法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是民事权利的主体。
著作权是一种民事权利,公民、法人自然也可以成为著作权人。
法人可以成为著作权主体,法国、日本、俄国、意大利、波兰等许多国家的法律都有规定。
如俄国民法典第四百八十四条规定,法人依据本法典规定的条件和范围享有著作权。
我国著作权法更是明确规定法人可以是著作权人。
国家是特殊的民事主体,在某种情况下,国家可以成为著作权人。
意大利作者权法对此曾有规定,第十一条第一款为:由国家、省、市镇创作并承担经费和以其名义发表的作品,作者权归国家、省、市镇所有。
在我国,国家成为著作权人通常有四种情况:第一,公民、法人将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利赠给国家,国家即为著作权人。
第二,作者不明的作品,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利收归国有。
第三,非集体所有制组织的公民死亡时既无继承人又无受遗赠人的,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利归国家所有。
第四,法人终止,没有承受其权利义务的人的,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利归国家所有。
二、著作权人的不同含义著作权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两部分。
著作权中的人身权属于作者,作者是该人身权的主体。
著作权中的财产权未转让时,作者又是该财产权的主体。
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就是完全的著作权人。
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可以分离于作者,作者将该财产权转让后,权利的承受人即是著作权中财产权利的主体,通常也称其为著作权人。
作者将著作权中的部分财产权利转让他人的,他人即是享有部分财产权的著作权人。
作者将著作权中的全部财产权利转让他人的,他人即是享有全部财产权的著作权人。
著作权人是公民的,其死亡后,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利转移给权利承受人。
著作权人是法人的,法人变更后,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利可以转移给权利承受人;法人终止后,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利转移给权利承受人。
在这几种情况下,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利的承受人也称为著作权人。
第十条著作权包括下列人身权和财产权:(一)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二)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三)修改权,即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四)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五)复制权,即以印刷、复印、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权利;(六)发行权,即以出售或者赠与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七)出租权,即有偿许可他人临时使用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的权利,计算机软件不是出租的主要标的的除外;(八)展览权,即公开陈列美术作品、摄影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九)表演权,即公开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种手段公开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权利;(十)放映权,即通过放映机、幻灯机等技术设备公开再现美术、摄影、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等的权利。
(十一)广播权,即以无线方式公开广播或者传播作品,以有线传播或者转播的方式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以及通过扩音器或者其他传送符号、声音、图像的类似工具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的权利;(十二)信息网络传播权,即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十三)摄制权,即以摄制电影或者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将作品固定在载体上的权利;(十四)改编权,即改变作品,创作出具有独创性的新作品的权利;(十五)翻译权,即将作品从一种语言文字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的权利;(十六)汇编权,即将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通过选择或者编排,汇集成新作品的权利;(十七)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
著作权人可以许可他人行使前款第(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并依照约定或者本法有关规定获得报酬。
著作权人可以全部或者部分转让本条第一款第(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并依照约定或者本法有关规定获得报酬。
【释义】本条是对著作权内容的规定。
本条作了修改,对著作权的具体内容作了进一步明确规定。
著作权内容是指著作权人对作品拥有什么权利。
著作权内容分为两类,一类是精神权利,即本法所称的人身权,与作者的身份密切相关,专属作者本人,一般情况下不能转让;另一类是经济权利,即本法所称的财产权,是作者利用其作品获益的权利,可以授权许可他人使用,也可以转让。
人身权与财产权密切相关,然而又可以相互独立。
财产权转让后,作者仍有人身权。
受转让的著作权人一般只有财产权而无人身权。
一、人身权民法上讲的人身权,是指与人身密切相连但没有直接财产内容的权利,分为人格权和身份权两个方面。
人格权是法律赋予权利主体本身所应有的权利,如生命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等;身份权是基于血缘关系或某种法律事实而产生的权利,如荣誉权、家庭关系中的亲权、监护权等。
著作权法属于知识产权,著作权中的人身权可以按照民法上的人身权理解,但并不完全等同于民法上的人身权。
在著作权内容立法上,有两种立法例。
一般来说,大陆法系国家认为著作权包括人身权与财产权,英美法系国家认为著作权仅为财产权,著作权中的人身权按一般人格权由普通法保护,在著作权法上并不规定人身权。
我国采用大陆法系的做法,著作权包括人身权与财产权两部分。
我国继承法第三条规定,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属于继承的范围。
也就是说,著作权分为人身权与财产权,财产权可以继承。
我国民法通则第九十四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著作权(版权),依法有署名、发表、出版、获得报酬等权利。
其中“署名”、“发表”的权利为人身权。
本条规定了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等四项权利,一般认为,均属人身权。
从外国的著作权法看,人身权并不限于这四项。
有些国家还规定了表明作者身份权、作品的收回权。
表明作者身份权是指,要求被承认为作品作者的权利。
作品收回权是指,作者有权在作了适当赔偿损失的前提下收回已经发表的作品。
收回权被认为是赋予作者的一个极端的权利,只有在保护精神权利比较典型的国家才能见到,如法国、德国、意大利规定了收回权。
在世界各国著作权法中,全部规定上述六项人身权的并不多见。
法国规定了全部的六项权利,大多数国家只是规定其中的四项或者五项。
伯尔尼公约只是明确规定了作品的身份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两项精神权利,即使在作者转让了经济权利之后仍然享有。
在作品著作权转让后,必要时作者仍有权声明自己是作品的作者,反对对作品进行任何有损于作者荣誉和声望的歪曲、阉割和其他改动。
对于其他几项精神权利,公约没有提及。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本条第一款第(一)项至第(四)项规定的四项权利。
(一)发表权。
发表权是指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还包括决定以何种形式发表和在何时何地发表的权利。
所谓“公之于众”是指向作者以外的公众公布,而不是作者把自己的作品提供给家属、亲友,或向某些专家请教。
是否公之于众并不取决于听众或者观众的数量,很多情况下取决于作者的主观意向与提供作品的方式。
向公众发表演讲,听众可能很少,也属于发表;将作品提供给亲属、亲友,可能观者很多,也不是发表。
发表权是决定是否发表的权利,作者只要作出发表或者不发表的决定即是在行使发表权,并不是说作者必须自力亲为去发表作品才叫行使发表权。
以复制、发行等方式使用作品,必然要发表作品。
因此,有人认为,发表权属于财产权,或者兼具人身权与财产权两种性质。
的确,发表权与作品的使用密切相关,不发表作品而首次以复制、发行等方式使用作品是不可能的。
但是,与财产权同时行使并不表明本身就是财产权。
发表权的重点在于是否公之于众。
如果作者单独行使发表权而不行使具体的财产权,很难说此发表行为是行使财产权利,如在公众集会上发表演讲,留下遗言其作品在其死亡后可以公之于世等。
著作权法在规定发表权时,在很多情况下作了不同于其他人身权的处理。
如规定了其他三项人身权的保护期不受限制,却规定发表权与作者的财产权一样,其保护期为作者有生之年加死亡后五十年。
这样规定是从有利于作品的传播出发的,而不是因为发表权是财产权。
(二)署名权。
署名权是指作者表明自己作者的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作者有权署名,也有权不署名;有权署真名,也有权署假名(笔名)。
作者也有权禁止他人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
作者署名,在一般情况下是为了表明作者身份。
因此,表明作者身份的权利,是署名权的应有之义。
有时作者不署名,或署根本无法表露身份的假名,其目的在于不表明作者身份。
因此,不表明作者身份的权利,也是署名权的应有之义。
在发生侵权的情况下,比如他人将作品冒充自己的作品,作者有权表明自己的作者身份。
即使在作者发表作品时不愿表明作者身份而没有署名,或者署了根本无法表明自己作者身份的假名的情况下,作者也有权通过其他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作者身份。
因此,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的署名权,实际上也包括了有些国家规定的表明作者身份的权利。
(三)修改权。
修改权是指作者有权对其作品进行修改或者授权他人进行修改。
修改与否,怎么修改以及是否授权他人修改,都应根据作者的意愿,不应强制。
修改作品与改编作品不同。
这里讲的修改,是对作品内容作局部的变更以及文字、用语的修正。
改编是指在不改变作品基本内容的情况下,将作品由一种类型改变成另一种类型(如将小说改编成电影剧本),或者不改变原作品类型而改变其体裁(如将科学专著改写成科普读物)。
作品的修改之所以必要,一是因为要更好地反映作者的意志,二是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人的思想、认识也在不断变化,作者也需要对某些作品作出符合实际的修改。
作者不但享有作品产生的权益,也对作品产生的社会效果和责任负责。
因此,作者应有修改权,也只有作者才有修改权。
作者可以自己修改,也可以授权他人修改。
授权他人修改,是作者行使修改权,并不是他人行使修改权。
需要指出的是,在某些情况下,法律赋予他人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修改作品,如依照本法规定,报社、期刊社可以对作品作文字性修改、删节。
这是考虑到报社、期刊社出版报纸、期刊的特殊的版面要求的需要(对图书出版者并未赋予此项权利)。
从实质上讲,修改权仍然属于作者,因为他人只能在法定范围内作文字性修改、删节,不能改变作品的基本内容和形式。
修改作品,包括修改未发表的作品和修改已发表的作品。
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修改作品,在此阶段,一般来说作者可以任意修改作品。
作品发表之后,作者也可以修改作品,但是,其修改权的行使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