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帮扶的机制和体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第7期下旬刊(总第487期)

时 代 金 融

Times Finance

NO.7,2012

(CumulativetyNO.487)

一、我国企业社会帮扶状况

长期以来,政府一直把帮困扶贫放在重要位置,但是,由于政府帮扶的物力、财力有限,远远无法满足贫困地区、群体的需求,因而需要广泛发动社会、企业、组织和个人的力量,共同对贫困群体进行关心和支持。从本质上来讲,社会贫困问题就是社会财富分配不均问题。从社会财富的分配上来看,有三次分配的说法,公益事业就在三次分配的范围内,三次分配提倡承担社会责任。企业是营利性组织,有能力承担社会责任,应该为社会做出道德表率,这其中自然包括帮困扶贫、捐资助学以及养老敬老。自改革开放以来,许多企业纷纷开展以帮困扶贫为内容的公益捐赠活动,主要包括积极开展科技、教育扶贫,大力推进当地富余劳动力的教育、培训与转移以及努力促进贫困地区贫困群体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等。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建立健全企业的社会帮扶体制与机制,为社会贫困群体贡献一份力量,推动社会帮扶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我国企业的捐赠是社会帮扶公益事业的中坚力量,在调配社会与市场资源、缓解社会问题、缩小贫富差距以及促进社会公平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虽然我国企业的捐赠在三次分配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同国外相比,我国企业的公益捐赠水平仍然较低。以企业对教育的公益捐赠来说,资料显示,在工商注册登记过的企业超过了1000万,但是进行过教育捐赠的企业还不到10万家。所以说,尚有很多企业在社会帮扶上有着很大的进步空间,当然,也不能因此对所有企业全盘否定,有许许多多的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对社会帮扶工作做出了瞩目的成就。

二、企业社会帮扶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在农村扶贫方面获得了瞩目的成就,农村贫困人口数量与比例均大幅降低。但是,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企业在农村扶贫上的投入绩效呈明显下降态势,部分地区扶贫工作陷入“制度化陷阱”:有些地区的贫困人群往往通过拖欠贷款、出工不出力等行为维持贫困状态,贫困农民由过去依赖土地生存转向现在依赖扶贫资金生存,过分依赖社会帮扶而不进行自助。同时,在企业对贫困病患人群、贫困大学生等弱势群体的公益捐助中,出现了一些受捐个体挥霍捐款、伪造贫困身份以及不知感恩等的现象,导致部分捐助企业产生停捐甚至退捐行为。这些问题一方面反映了某些个体丧失道德与诚信,另一方面也凸显了捐助企业和被捐助个体之间缺少有效的制度约束。

(二)缺乏健全的捐赠资金管理机制

当前,我国企业捐赠资金的管理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资金管理机构的内控制度不完善。接收捐赠资金的机构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内部制约、稽核等有效的内控制度。同时,非政府组织和公益性单位大多是受赠组织,资金来源分为国家拨付与接受捐赠两种,而两种资金来源都包含扶贫基金,项目的重叠、交叉导致工作经费的实际支出和预算存在很大差异;第二,扶贫资金的落实与使用不够透明。有些接收资金捐赠的机构只注重筹集资金,却没有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经常性的公布,在大额资金的使用上缺少规划、未列示预算明细支出,普遍存在着重筹集、轻管理的问题;第三,有些社会帮扶捐赠项目受国家或是地方政策影响较大,帮扶项目预算、计划与实施都需要按照政策与工作目标进行不断的调整,严重影响了帮扶项目的预算管理与组织实施,也对帮扶项目的实施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三、建立健全社会帮扶机制与体制的对策

(一)制定规范的捐赠制度

捐赠制度是约束捐赠企业和被捐助对象两者间关系的契约。捐助企业和与被捐助对象之间存在责任义务关系,应该通过契约或是合同的形式予以确定,受捐助者应遵守的捐助企业的条件,捐助企业应履行的资金义务,同时在企业停止资金捐助时,承诺捐助却没有捐助的企业应受到的处罚以及处罚程度等内容,均应该在捐赠制度中体现出来。所以,用制度规范捐赠行为,不仅是保护捐助企业和受捐助者的有效措施,也是节约交易成本的重要手段。

(二)加强对企业捐赠资金的管理

首先,将企业帮扶捐赠资金归入财政专户,并执行“收支两条线”式的管理。有关资金使用机构提前提出申请,在获得政府同意之后,再由财政部门拨付资金;其次,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资金管理机构和银行、财政、审计等社会监督机构要强化对帮扶资金使用的检查与监督,利用加强事前、事中与事后控制,进行定期的跟踪审计,以提高资金使用情况的透明度,保证企业在扶贫资金使用上的安全、有效;第三,针对社会扶贫项目与其他项目重叠、交叉产生的节余经费,及时向捐赠企业提交资金使用情况说明书,适时考虑调整工作内容,编制资金使用预算,并进行项目经费预算与工作规划的调整,在取得捐赠企业的准许与认可之后,在获取授权的前提下再配置资金。

(三)推进公益组织的公司制运作

社会公益组织通常没有行政拨款,如何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获取生存与发展的活力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有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最终得出结论,公益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面向需求、面向市场,做好以社会帮扶为主的公益服务,推进公益

社会帮扶的机制和体制探讨

黄 琴

(国投钦州发电有限公司,广西 钦州536017)

【摘要】贫困是现代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扶贫资金是否到位、是否真正落实直接影响着扶贫事业的成败,除政府拨付的资金以外,企业捐赠的公益性资金是缓解我国当前社会帮扶资金短缺的重要来源。帮困扶贫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表现,近年来,我国企业在帮困扶贫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整体的公益捐赠水平仍然较低。本文对我国企业社会帮扶捐赠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立健全社会帮扶机制与体制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企业 社会帮扶 问题 对策

282 Times Finance

组织的公司制运作。公益的本质是满足社会需求,不以营利为目的;公司制运作,就是从运作模式上讲求投入与产出,讲求成本核算,追求工作效率与综合效益,这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把公益事业作为上市公司来运作,每一个捐款人都是股东,如何确定明确的目标、清晰的战略以及发展规划,如何将从股东那里融资来的钱进行投放,如何对股东负责,这些均是上市公司需要考虑的问题。

(四)帮扶与自助相结合

在高校帮扶工作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贫困学生最大的障碍与困难是缺乏自强自主意识。因而,对贫困学生,直接给钱并不是理想的解决办法,企业可以利用提供实践、实习岗位来提高被资助学生的自强、自助能力。同时,公益事业发展到现在,慈善提供的内容已由按照个体实际发展所需扩展到精神扶助、就业扶助与能力培养等多个方面。“授人以渔”的企业资助方式比“授人以鱼”的捐赠行为更有意义。经验表明,秉持“助人自助”原则开展社会帮扶的企业,能够将商业和公益事业进行完美的连接,有助于从总体上降低社会风险,有助于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企业福利的社会化发展,真正意义上实现“授人以渔”的帮扶型社会。

社会帮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牵涉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团结,必须形成政府、企业、组织、个人共同参与、通力配合的模式,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针对当前社会帮扶中存在的问题,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包括制定规范的捐赠制度、加强对企业捐赠资金的管理、推进公益组织的公司制运作以及帮扶与自助相结合四项,相信在建立健全社会帮扶机制与体制的进程中,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水平也会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胡雪萍.略论在企业中如何发挥工会的帮扶职能[J].经营管理者,2010(11): 293.

[2]陈国新.企业工会帮扶机制有待完善[J].工会博览,2006(03): 57.

[3]崔树银.关于拓宽企业慈善捐赠渠道的思考[J].当代经济管理,2010(10): 35-38.

[4]单东.论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由巴菲特捐赠370亿美元所想到的[J].特区经济,2007(01): 19-23.

[5]黄家瑶.社会责任视野下的企业慈善捐赠分析[J].东方论坛, 2011(01): 110-115.

[6]宁金成,张昱罡.企业社会责任视域下的公司捐赠问题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1(03): 148-153.

[7]肖强.发展我国企业公益捐赠的选择模式研究[J].商业经济,2009(08): 52-53.

(责任编辑:唐荣波)

历的业务经理负责,项目组成员由具备中级职称且审计经验丰富的内审人员担任。评价人员专业能力到位,从技术上确保了外审评价工作的顺利实施。

(七)加强沟通,注重评价结果的利用

自治区联社始终注重加强与外部审计的沟通。一是外审进场前,与项目负责人沟通,获得外审的工作计划,要求县市联社做好配合工作。二是现场审计期间,指定专人负责外审的沟通反馈信息。三是审计报告提交前召开沟通会,及时与外审交流信息及财务事项处理意见。四是评价结果初稿形成后,及时与外审人员现场沟通确认。五是外审评价工作结束后,召开外审汇报会,认真听取外审机构汇报。对于外审提出的重大风险问题研究解决对策,对制度执行不力问题促使县市联社认真整改,加强外部审计成果的利用。

二、外部审计质量评价的体会及思考

(一)建立评价结果的反馈机制是评价工作不断创新的现实需要

实践出真知,制度办法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做到客观有效。通过评价,我们发现以下问题亟需改进。一是评价实施细则中设置的部分评价点交叉,存在重复扣分事项。针对这一问题,在实际评价中,要求评价人员牢牢把握同一事项仅在一处扣分的原则开展评价。二是部分评价点分值需要调整,如外部审计机构及人员的独立性及外部审计所用审计依据的有效性两项评价点均得满分,外部审计所用审计程序及方法的适当性评价点有1家事务所得0分,分值设置不足。三是审计程序执行的评价标准不够细化,很大程度依赖评价人员的专业素质。为改进及避免上述问题,必须建立评价结果的反馈机制,根据评价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评价结果的反馈及时修订调整细化评价内容及分值设置,进一步细化评价标准,方能做到评价办法与时俱进,评价工作推陈出新,切实满足业务发展的实际需要,并有助于我们科学地开展工作。

(二)合理制定年度审计需求说明书是提高外部审计质量的关键

我们发现,2010年报审计需求书不够全面。例如仅对项目小组负责人资质进行规定,缺少审计小组人员及现场时间的要求,部分外审机构为节约人力及时间成本,在小组人员及时间的安排上不合理,造成审计程序执行不到位、工作底稿索引不清、审计内容不全面等问题产生;审计需求说明书中规定的贷款抽样比例与审计时间不匹配,外部审计基本未完成约定的抽查比例,部分完成的其信贷检查也流于形式。因此制定好符合实际的年度审计需求书是指导外部审计围绕委托方的意图及要求安排审计工作,确保审计质量的关键。

(三)评价结果的有效利用对评价工作的持续开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2010年报外审质量评价工作是初次尝试,评价结果的有效利用思考相对比较欠缺。我们发现,如果评价结果不加以利用,久而久之会造成评价工作流于形式。我们认为评价结果与审计收费挂钩,与下一年度业务分包额度挂钩,将会更好地促进外审机构加强质量控制,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准。同时评价结果的有效利用也会实现评价工作的价值,使之持续开展。

(四)专业胜任人员的参与是评价工作顺利开展的技术保证

外审机构是具有国家颁布资质的专业团队,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是一项专业水准要求较高的技术工作,因此对评价人员素质提出了一定要求。评价人员既要熟悉会计专业知识,又要具备审计专业知识;既要熟练掌握系统内的财务核算,又要具备较强的实操技能;既要有严谨的职业道德水准,又要具备换位思考能力,用立体思维分析评价外部审计过程及审计结果。只有评价人员专业能力胜任,才能保证评价工作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3号──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

[2]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外部审计监管指引》的通知(银监发〔2010〕73号)

[3]叶陈云,杨克智.上市公司外部审计的投资者保护功能及其评价方法[J].中国总会计师,2011.

[4]赵雄胜,郭芳.新疆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成立五周年改革发展纪实[N].新疆日报,2011年7月26日.

[5]关于印发《新疆农村信用社外部审计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新农信办〔2011〕190号)

(责任编辑:陈岑)

(上接第184页)

Times Finance 2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