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县粮食产业发展规划

惠民县粮食产业发展规划
惠民县粮食产业发展规划

惠民县粮食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草案)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战略性商品,粮食产业是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根据《惠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深入分析现阶段我县粮食产业发展状况,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形势,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依法管粮,加强行业指导,规划行业发展,促进我县粮食产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调研企业情况

1、宇东面粉

惠民县宇东面粉有限公司位于我县经济开发区,新上日处理小麦400吨生产线已竣工投产,日处理小麦600吨,生产各种优质专用面粉和普通粉的大型粮食加工企业,公司现有员工130人,注册资本1500万元,资产总额4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2400万元),年生产优质面粉15.75万吨,产品已经绿色食品和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主要销往东三省、北京、天津以及海南、杭州、广州等大中城市,2006年度实现销售收入8200万元,利润300万元,上缴税金16万元。2007年底计划再上400吨生产线,日处理小麦达到1000吨,预计2008年销售收入达到3亿元,上缴税金60万元。

2、粮油科技

山东粮油科技有限公司位于石庙境内,占地面积72亩,

是我县县级重点龙头企业。公司现有员工126人,注册资本500万元,资产总额3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2000万元),日处理小麦500吨,年生产优质面粉12.54万吨,产品销往东三省、北京、天津、河北温州等全国各地,2006年度实现销售收入9000万元,利润300万元,上缴税金20万元,2007年预计销售收入达到2亿元,上缴税金60万元。并计划投资2333万元,新上年处理3000吨小麦麸皮综合利用生产线,该项目投产后可生产戊聚糖4500吨,膳食纤维1350吨,副产品1200吨,实现销售收入1818万元,税金234万元。目前,该项目已经过可行性研究论证,正在向省市申报。

3、华辰工贸

山东惠民华辰福利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县市级重点龙头企业主产玉米淀粉,公司现有员工120人,注册资本600万元,资产总额41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3100万元。2006年投资2000万元对原有设备进行了技术改造,现生产能力达到年处理玉米6万吨,生产玉米淀粉4万吨,蛋白粉4000吨,胚芽4000吨,产品销往全国各地。2006年(建设改造期)实现销售收入3200万元,上缴税金80万元。预计2007年销售收入可达1.2亿元,上缴税金100万元。

4、金惠种业

惠民金惠种业有限公司是我县重点种子生产经营企业,由县种子公司改制而来,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公司现有员工

36人,注册资本500万元,资产总额106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700万元,主要生产经营鲁麦23、潍麦8号、淄麦12等小麦良种和金惠1号、农大108等玉米良种,年生产能力750万公斤,通过签订制种合同带动省内外基地15000亩,农户4000户。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2100万元,利润220万元,上缴税金6万元。

5、蓝星食品

惠民县蓝星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位于我县魏集镇境内,以玉米淀粉和葡萄糖为原料,生产麦芽糖和焦糖色素。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公司现有员工230人,其中季节工100人,注册资本500万元,资产总额57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3800万元,年加工玉米淀粉8万吨,葡萄糖1.2万吨,生产麦芽糖5万吨,焦糖色素8500吨,产品经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销往上海、四川、河北、天津、北京等全国各地。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9200万元,利润570万元,上缴税金120万元。目前,公司投资1685万元的5万吨棉籽深加工项目,正在积极建设中,预计2007年底完工,2008年3月份正式投产。

二、我县粮食产业现状

(一)粮食生产情况:

惠民县位于黄河三角洲腹地,全县版图面积1357平方公里,人口62万,全县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110万亩左

右,粮食总产量45万吨左右。2006年全县播种小麦面积60.23万亩,其中优质麦播种面积达到30万亩,主要包括潍麦8号、济麦20及淄麦12,小麦总产量达到25万吨;播种玉米47.77万亩,总产量24万吨;大豆杂粮播种面积0.4万亩,总产量0.15万吨。

(二)粮食购销加工重点企业情况:

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县粮食加工企业规模和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民营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形成一定规模。全县纳入统计范围的粮食购销加工企业有16家,其中民营企业占15家,国有控股1家。民营粮食加工企业在数量、生产规模和产值上形成绝对优势。如惠民宇东面粉有限公司、龙凤面粉有限公司、滨州六和有限公司、黄河粮油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民营粮食加工企业年产值可突破5亿元。

一、玉米饲料粮。规模初步形成,如滨州六和饲料公司,玉米经销量可占城乡饲料粮市场份额的70%,2006年玉米购销量达18万吨。其饲料畅销全省,在省外也有很高的知名度。

二、小麦面粉。宇东面粉有限公司日处理小麦600吨/天,龙凤面粉有限公司日处理小麦300吨/天,黄河粮油科技有限公司日处理小麦500吨/天,还有如华鑫面粉厂、统联面粉厂以及大小不等小麦日处理在30-80吨/天的企业计4家。这些加工企业年生产能力约30万吨,相当于全县小麦

总产量的70%,生产能力还有较大潜力可挖。如宇东面粉有限责任公司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大生产能力,现在年加工能力可达15万吨。

从我县粮食加工企业的现状来看,主要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品牌优势初步形成。一些较大规模粮食加工企业通过创立产品品牌,提高产品质量,扩大经营范围,逐步占领了一定市场,形成了具有较高知名度和信誉度的名牌。如滨州六和饲料有限公司的产品已覆盖山东各地,远销省内外。二是发展质量逐步提高。一些民营企业通过多年的原始积累和滚动发展,已不满足停留在小规模和粗加工上,他们根据自己对市场的理解和判断,加快了设备更新、厂房建设和调整产品结构的步伐,在生产、销售和利税等方面提质增效,取得明显效果。宇东面粉有限责任公司在日加工小麦200吨的基础上,又投资3000多万元,新上了生产线,加工能力达到600吨/天。

(三)粮食购销现状:

近年来,全县粮食产业化经营得到快速发展,粮食产业结构水平、粮食企业装备技术水平、粮食综合利用水平和粮食经济规模水平不断有所提高。

去年以来,我县粮食购销企业认真执行国家粮食工作的方针政策,以抓收购、扩销售为工作主线,保证了全县粮食收购和销售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全县粮食总量的平衡。

一、粮食收购情况。据统计,2006年全县共收购粮食37万吨,比上年增加10万吨。其中,小麦12万吨,比上年增加2.5万吨,收购玉米18万吨,比上年增加7.5万吨。圣鑫公司收购2.8万吨(2.5万吨托市收购,0.3万吨地方储备);纳入统计范围的粮食加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共收购27.2万吨;其他粮食经营者(未纳入统计范围的企业及个体商贩)共收购7万吨。

二、粮食销售情况。2006年全县共销售粮食35万吨,比上年增加11万吨,其中销售小麦13万吨,比上年增加3万吨,销售玉米17万吨,比上年8万吨。圣鑫公司拍卖托市收购1.5万吨;纳入统计范围的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共销售粮食27万吨;其他粮食经营者共销售6.5万吨。

三、粮食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粮食产业化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推进粮食产业化,既是提高种粮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步伐的重大措施,也是粮食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根本出路。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县粮食产业化主要存在以下几大问题:

(一)粮食产业化水平较低,进程比较慢。产业化的运作机制还不够完善,社会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粮食产业化经营的思路还比较单一。生产领域,规模型的优质粮食、绿色粮食生产基地尚未形成;收购领域,"订单"粮食业务仅处

于起步阶段;加工领域,粮食加工企业生产能力较小,且加工技术仍停留在对粮食进行初级加工处理的层次上,深层次加工所需的技术、设备、管理远远未跟上。同时,粮食加工企业未与粮食生产者和粮食销售方面直接建立有效的购销合作关系,自身品牌意识不强,促销手段不尽灵活,未从根本上突破销售困局,粮食产业链条仍局限于简单的生产、加工、销售三个环节。

(二)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对区域性、行业性的带动能力不强。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是粮食产业化链条中最为重要的一环,这个问题解决不好,粮食产业化就难以有大的发展。我县龙头企业较少,尤其是上规模的龙头企业数量与我县庞大的粮食购销相比,显得太少。重点加工企业的规模较小,集约化程度较低,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三)利益同盟尚未形成。因大规模的粮食产业化生产基地、优质专用粮食生产基地尚未建立,多数龙头企业和组织与粮农之间紧密型结合少,松散型的协作多,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尚未建立起来。龙头企业与粮农一般靠信誉维持买卖关系,很少订立长期而稳定的产销合同,每当市场发生重大变化时,双方为了各自的最大利益,往往违背原来所作出的承诺,拒绝承担市场风险,这种缺乏可靠保障的现行机制,对粮食产业化的发展极为不利。

(四)企业生产、加工链条短,粮食产品的增值率低。

从横向看,新产品的研发能力弱,推向市场的新产品数量少,附加值含量偏低,消费者购买的积极性难以调动起来;从纵向看,产品的加工转化和增值率偏低。

四、粮食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是我县粮食行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转折时期,也是我县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机遇时期。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有诸多有利因素:

一是党和国家已把解决好“三农”问题列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出台了各种惠农政策,为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措施保证。二是国家启动实施《粮食现代物流规划》,进一步扩大粮食物流通道,为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提供了有力物质基础保证。三是随着加快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实现两个“率先”,使工业化食品的消费有较大幅度增长,这将促进粮食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粮食产品质量和粮食综合利用水平,为粮食产业化经营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时期,我县粮食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依法管粮,加强行业指导服务,建立完善粮食行政监督管理体系,促进各项工作创新创优;加强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订单粮食”,使农户在产

业化经营中得到实惠,企业在产业化经营中得到发展;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着力培育扶持粮食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粮食经济和谐发展,保障地方粮食安全,不断开创我县粮食经济新局面。

(二)主要目标和任务:

“十一五”期间,我县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的主要目标是:发展粮食加工龙头企业。整合现有粮食加工资源,重点扶持发展5个粮食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经营的加工龙头企业;着力发展和扩大粮食订单面积。订单粮食面积争取达到粮食播种面积的20%以上,达到12万亩。在利益上与农民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争取当地乡政府及村委会的支持,提高订单履约率;大力建设我县粮食现代物流体系,把我县建设成为鲁北粮食贸易的集散地。

1、积极培育粮食龙头企业,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在未来的3-5年内,争取扶持5家粮食加工龙头企业。

第一,加速规模膨胀,把龙头做大。引导中小企业以产权为纽带,组建新的企业集团,做大企业规模,发挥规模效益。重点扶持那些规模较大,拉动力和竞争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形成在规模、原料、资金、技术、管理、品牌、市场等多方面的竞争优势,全面带动粮食产业化的发展。在我县相继落户的一些大型企业,如中宇东面粉有限公司、六和饲料有限公司、龙凤面粉有限公司,这些企业规模大,设备先进,

对粮食产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强,他们都在积极探索参与粮食产业化经营的新路子。

第二,培植核心竞争力,把龙头做强。着力推进企业的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培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的亲和力和凝聚力,构建和谐企业。广泛引进管理、经营、技术人才,提高整体素质;牢固树立品牌意识,着力打造企业的知名品牌,全面提升企业素质。

第三,努力提升企业的科技水平。龙头企业自主创新做大做强,就要在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和提高产品附加值上下功夫,向“专、新、特、精”方向发展,积极更新加工设备,引进先进的加工技术,开发适合不同层次消费者需要的产品。要突出特色以特色吸引消费者,使企业实现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的转变。

2、大力发展粮食订单,进一步夯实粮食产业化的基础。

订单收购是粮食产业化的基石,同时也是粮食产业化的一种基本形式。坚持以订单引导生产,靠订单实现粮食的有序流通,这是粮食产业化追求的根本目标,也是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成功做法。但是,我县订单农业方式如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收原粮卖原粮的经营方式,就难以实现由粮食资源大县向经济强县的转变。

第一,要着力提高订单覆盖率。粮食加工龙头企业要配合有关部门从优质粮食生产的源头抓起,通过加价收购吸引

优质粮订单,进而建立起自己的优质粮源基地。粮食购销企业要确保把订单任务落到实处,提高订单收购的覆盖率。

第二,要全力提高订单履约率。订单农业的兴起,为农产品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但面对市场的千变万化,企业和农民都存在短期行为。市场行情好,农民舍不得把粮食卖给企业;行情不好,企业也不愿多掏钱收购订单粮食。由此,导致了订单履约率的低下。因此,要进一步规范订单农业,在未来的几年内,要建立并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利用粮食经济人及会员组织签订订单并监督订单的履行。

第三,大力提高订单粮食的优质品率。订单对粮食种植结构调整起引导作用,依靠订单引导农民种植优质粮食品种。龙头企业根据市场畅销的粮食品种与农民签订订单。加工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原粮,就同农民签定什么样的订单,提高订单粮食的优质品率。主动帮助农民解决好种籽、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等问题,向种粮农田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促进和加快粮食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

3、创新思路,推动粮食产业化向纵深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实施组织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推动粮食产业化的健康发展。

第一、完善粮食产业化经营的内部机制。一是建立粮食产业化办公室,主要负责调节好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二是建立较为完善的产业化组织体系,关键是建立三种运作机

制,即合作组织内部利益互补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民主科学的管理机制。以此规范合作各方的行为,确保产业化合作组织的正常运行。三是完善合同制度,明确产、加、销各方的权利义务,确保产业化体系内部各环节协调发展、有序进行。

第二、大胆探索产业化经营的新方式。一是龙头+基地+农户模式。这是目前粮食产业化的主要模式,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大力扶持专业户或专业村,构建经营集约化、服务系列化的基地建设新格局,以期收到良好的集约经济效益。二是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户模式。建立中介组织或通过乡镇、村级组织发挥农业中介组织业向纵深发展,不仅需要拉长产业链条,做大主导产业,而且需要拓展跨行业经营,不断培植新的优势产业,特别是食品加工企业、粮食经销企业等,要充分利用我县资源,大力开拓市场。

4、积极培育和发展粮食市场,努力搭建粮食物流平台。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先进地区的现代物流建设经验,结合我县实际,充分作好推动和服务工作,加强协调,发挥职能部门的整体合力,建立粮食物流平台,分步组织实施。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粮食物流建设是“十一五”期间粮食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大对占地100亩,投资3000万元的“山东孙武粮食物流中心”项目的立项工作,通过争取上级扶持、吸引银行贷款、大力招商引资

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办成起点高、规模大与加工业相配套的仓储设施,逐步使之成为集收购、仓储、加工、物流为一体的产业集群,逐步形成以现代粮食物流为纽带,以城乡连锁为网络的粮食产业经济模式,提高粮食流通效率,使粮食生产和流通步入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促进我县粮食流通方式的根本转变,粮食产业化经营向更高层次发展。

五、实现目标任务的保障措施

(一)强化管理与服务,为粮食产业化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

一是完善粮食行政管理机构,落实行政管理经费。按照省政府号文件要求,不断完善执法体系建设,进一步充实执法人员,落实执法经费。积极开展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和专项整治,维护粮食市场秩序,严肃查处粮食流通领域中的违法行为,规范粮食经营行为,保护种粮农民和消费者利益,确保我县地方粮食安全和粮食质量安全。

二是以粮油质量检测建设为重点,服务粮食安全体系建设。积极建立粮食质量检测网,大力提高粮油质量检测水平,依托国储库,联合建立粮食质量检测站,购置相关仪器设备,加强食品安全体系建设,杜绝陈化粮流入市场。

三是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重视社会信用建设。通过舆论宣传导向作用,在全社会营造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氛围,提高粮食经营者重合同、守信用、依法经营的自觉性。

建立和完善粮食中介组织,使粮食中介组织真正成为连接农产与龙头企业、企业与政府、农户与市场的桥梁和纽带。

(二)大力实施名牌战略,推动粮食产业化发展。

政府应加强组织领导,在推进名牌战略过程中,制定培育发展规划,出台扶持政策,表彰宣传名牌产品,努力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在名牌的宣传、培育中,着力引导企业提高技术含量,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质量水平,从而增强品牌的核心竞争力,要以品牌为核心,通过各种媒体和活动加大品牌的宣传力度,提高品牌的市场知名度;加大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保护自主知识产权的力度,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舆论宣传,增强全社会品牌意识,努力营造有利于品牌成长的环境,在全县范围内经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行业部门指导服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名牌战略推进机制。

(三)增加信贷支持力度。产业化问题对农村的发展非常关键,政府应引导金融部门,加大对粮食产业化的支持力度,金融部门也可本着本着扶优扶强的原则,为龙头企业提供信贷资金支持,对实力强、信誉好、效益佳的大型企业,金融部门可以在贷款利率及贷款条件等方面给予倾斜,切实解决龙头企业发展中资金短缺的问题,为我县粮食产业化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粮仓信息化建设指南

粮油仓储信息化建设指南(试行) 本指南是粮油仓储信息化指导性文件。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可参照本指南来规范本地区信息化建设工作,有关企业可参照本指南开展粮油仓储信息化工作。 本指南明确了粮油仓储企业信息化的定义与功能、建设目标、建设原则以及各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技术要求、保障措施等。 为避免出现“数据孤岛”等问题,有关企业应执行国家和行业相关技术标准,以及数据接口和数据库结构方面的规范,为实现全行业的互联互通奠定基础。 章节名目 第一章综述 第一节定义与功能 第二节建设目标 第三节建设原则 第四节粮油仓储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基本要求

第五节远程监管系统建设基本要求第二章业务管理系统 第一节总体要求 第二节经营管理模块 第三节生产管理模块 第三章智能仓储系统 第一节信息采集系统 第二节智能控制模型 第三节自动控制系统 第四章自动化作业系统 第一节出入库系统 第二节扦样系统 第三节称重系统 第四节自动出入仓系统 第五节筒仓DCS控制系统

第五章粮油仓储企业其他管理系统第一节安防系统 第二节可视化管理系统 第三节办公自动化系统 第六章远程监管系统 第一节储备粮业务管理系统 第二节远程视频监控系统 第三节远程监控可视化管理系统 第四节办公自动化系统 第七章建设与运营管理 第一节规划建设 第二节运行维护 第三节保障措施 第四节示范单位建设 附件术语解释

第一章综述 本章规定了粮油仓储信息化定义与功能、建设目标和基本要求等。 第一节定义与功能 一、定义 粮油仓储信息化是指通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传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物联网[1]技术等手段,实现粮油仓储业务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粮油仓储信息化系统包括:远程监管系统、业务管理系统、自动化作业系统、智能仓储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以及各系统之间的集成等。 二、主要功能 (一)全面实现粮油仓储日常管理和业务处理的网络运行和计算机操作。在粮油仓储业务中,从传统人工和纸质单据的管理模式,逐步过渡到电子识别、自动信息录入、网络传输、计算机处理,实现业务数据电子化、作业单据无纸化、管理流程规范化。

全国粮食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全国粮食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20年) 目录 序言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战略目标 二、主要任务 (一)党政人才队伍 (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三)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四)高技能人才队伍 三、政策措施 (一)完善人才工作管理体制 (二)创新人才培养开发机制 (三)加强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 (四)加大力度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 (五)创新人才选拔配置机制 (六)完善人才使用评价机制 (七)健全人才激励保障机制 —1 —

(八)完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 (九)加强人才培养基础建设 四、重大人才工程 (一)党政人才素质能力提升工程 (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 (三)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程 (四)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建设工程 (五)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六)行业人才结构优化计划 (七)粮食宏观调控体系人才建设工程 (八)粮食现代物流人才开发工程 (九)人才培训基地支撑工程 (十)人才信息服务计划 五、组织实施 (一)切实加强规划纲要实施的组织领导 (二)加大人才工作的投入力度 (三)加强对规划纲要实施的监督检查 (四)营造规划纲要实施的良好社会环境—2 —

为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人才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人才兴粮战略,为国家粮食流通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总体要求,制定本规划纲要。 序言 粮食行业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国家粮食市场供给、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加强粮食行业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培养行业各类高层次人才,并以此引导和带动全国粮食行业人才队伍发展,不仅关系到全国粮食流通产业的科学发展,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大局。 改革开放特别是2003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以来,国家粮食局认真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粮食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兴粮战略,研究制定并实施粮食行业教育培训规划,加强各类人才培养,注重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全面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粮食行业人才激励机制,行业人才队伍明显壮大,管理体制初步理顺,整体素质稳步提高,成长与发展的环境逐步改善,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粮食行业人才发展的总体水平同粮食流通事业发展需要还有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比 —3 —

我国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分析计量经济学模型

我国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人口增长迅猛,对粮食的需求日益增加。粮食产量无疑成了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因素。同时,粮食的产量直接关系到农业劳动力的生活水平,因此,“三农”问题成为中国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提高粮食产量,关注农村居民收入迫在眉睫。为此,本文将就粮食产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希望从中发现一些对粮食产量关键作用的因素。 二.研究方案与数据的搜集统计: 影响粮食总产量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粮食作物耕种面积、粮食面积单产、有效灌溉面积、化肥用量、农药用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用塑料薄膜用量、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等,根据实际情况及模型建立需要选取其中五个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农业化肥施用量(x1),粮食播种面积(x2),成灾面积(x3),农业机械总动力(x4),农业劳动力(x5)。表中列出了中国粮食生产的相关数据,拟建立中国粮食生产函数: 表1 中国粮食生产与相关投入资料

2000 46218 4146 108463 34374 52574 36043 2001 45264 4254 106080 31793 55172 36513 2002 45706 4339 103891 27319 57930 36870 2003 43070 4412 99410 32516 60387 36546 2004 46947 4637 101606 16297 64028 35269 2005 48402 4766 104278 19966 68398 33970 2006 49804 4928 104958 24632 72522 32561 2007 50160 5108 105638 25064 76590 31444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5,2008)。 研究假设:农业化肥施用量(x1)与粮食产量正相关 粮食播种面积(x2) 与粮食产量正相关 成灾面积(x3) 与粮食产量负相关 农业机械总动力(x4) 与粮食产量正相关 农业劳动力(x5) 与粮食产量正相关 三、模型的估计、检验、确认 1.画散点图

强化五大举措发展粮食生产计划

强化五大举措发展粮食生产 计划 近年来,粮食安全问题备受世界关注,国家也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2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在已出台系列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又出台十大措施,进一步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县作为农业大县、产粮大县,时刻牢记着农业的基础地位不能动摇,发展粮食生产的社会责任不能丢掉,积极采取五大举措,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一、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 近年来,县在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同时,始终把巩固粮食生产、提高粮食产能、维护粮食安全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每年初,全县均召开专门会议,专题研究粮食生产工作,同时在每年初召开的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专题部署粮食生产工作,并与各乡镇人民政府、农场管委会签订粮食生产责任状,建立完善责任考核制度,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年,全县将按新增粮食产量1.5亿斤的目标,千方百计扩大粮食种植面积,继续实施优质稻米产业工程,广泛推行水稻高产创建,重点在6个乡镇兴办6个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切实将国家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要求落实到位。 二、认真落实党的惠农政策

为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全县通过各种形式,全方位、多渠道宣传国家鼓励和支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把惠农政策和信息及时送到群众的手中。一是认真落实农民负担政策,切实减轻农民种田负担。二是认真执行国家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确保补贴资金据实和及时足额发放到广大农民手中。三是认真开展土地“二轮延包”工作,依法保护广大农民的合法经营权。四是认真宣传和执行国家水稻最低收购价政策,切实维护粮农利益。年,国家出台稻谷最低收购价格后,全县通过三级干部会议、电视、广播、短信等多种形式,向广大群众进行了及时的宣传。五是认真落实耕地保护政策,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年,全县实施占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XXX 个,新增耕地1XXX亩,同年12月,国土部、农业部在成功举办了“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发祥地”的揭牌仪式。通过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全县农民种粮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 三、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县三面环水,既是一个水资源大县,也是水灾害大县。为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确保粮食稳产高产,近年来,全县通过各种渠道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共投入资金10亿多元,较好地改善 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一是通过争取上级项目支持改善生产条件。近几年来,县每年积极向上争取一批高产农田建设和土地整理项目,通过项目实施,提高农田等级。年,全县实施国土整理项目7个,建设规模17万亩,总投资XX.X亿元。二是通过大力实施国家重点

中国粮食总产量预测方法研究

第58卷第6期2000年12月 气 象 学 报 A CTA M ET EOROLO G I CA S I N I CA V ol.55,N o.6 D ec.,2000 中国粮食总产量预测方法研究Ξ 王建林 王宪彬 太华杰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 摘 要 文中在计算气候生产力的基础上,将粮食产量分离成经济技术产量和气象产量。并利用化肥施用量、一季稻种植面积百分率和1~3月份平均温度分别建立它们的预测模型。此方法 计算简单、预测时效长、准确率较高,在业务服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粮食总产量,气候生产力,产量分离,预测方法。 1 引 言 自1970年代后期农业气象产量预报研究在中国开展以来,无论是预报方法还是预报精度都有了很大的发展。1980年代初实施业务预报服务以后,为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农业政策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但随着业务服务的深入和拓宽,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原先的预报模型,这些改进一方面表现为方法本身的更新,重要的一方面则是预报时效的提前。 目前,业务应用中的多数农业气象产量预报模式,都是将农业产量(实际产量)分离成趋势产量和气象产量两部分[1]。趋势产量一般用数学方法(滑动平均、分段直线、抛物线、指数等)求得,气象产量首先由趋势产量和农业产量之差求得,然后再与气象要素建立预测模型。经过上述分离的气象产量反映的是在气象条件影响下的产量波动,而不是反映某一年的粮食作物在自然状态下(纯气象条件下)能生产多少千克粮食。 这些模式一般都在作物收获前1~2个月进行预报,且无法反映农业投入、种植结构等因素对产量的影响,所以不能完全满足现阶段业务服务的需要。 本文拟从气候生产力角度出发,在充分考虑农业投入和种植结构的基础上,建立粮食作物总产量预测模型。 2 资料与方法 文中所用全国粮食产量资料、农业投入资料、种植结构资料和粮食作物复种资料均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的公布数据;气象资料选取全国40个代表站1961~1995年的逐月平均气温资料。 Ξ初稿时间:1997年12月9日,修改稿时间:1999年10月11日。  资助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8383003)。

河南省粮食行业信息化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doc

河南省粮食行业 信息化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

目录 第一章发展形势-4-第一节发展现状-4-第二节发展需求-6-第三节面临的机遇和挑战-8-第二章总体要求-10-第一节指导思想-10-第二节基本原则-10-第三节总体目标-11-第四节发展理念-14-第三章重点建设任务 -15-第一节实施行业大数据战略-16-第二节推动粮食收储信息化发展-16-第三节提升粮食物流业信息化水平-18-第四节提升粮食加工业信息化水平-18-第五节强化粮油市场动态监测能力-19-第六节促进粮食市场信息化发展-20-第七节提升行政监管信息化水平-21-第八节提升应急保供信息化水平-22-

第九节实施行业信息服务开放行动-23-第四章保障措施-23-第一节健全信息化建设管理机制-23-第二节强化信息化建设科技保障-24-第三节壮大信息化专门人才队伍-24-第四节多渠道加大建设资金投入-24-第五节落实信息化建设组织实施-25-

为加快推进河南粮食行业信息化建设,根据《国家粮食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国家粮食行业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河南省粮食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发展形势 第一节发展现状 进入新世纪以来,河南粮食行业信息化尤其电子政务、局域网和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等,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取得了一定发展。通过建立粮食资源网,实现了省粮食局机关内部以及与局直属单位和18个省直辖市、10个省直管县之间的网络办公,省粮食局制发的各类非涉密公文、政务信息等文件材料实现了即时传输,局直属单位和地方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也能够及时上报公文、信息,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时间和费用。同时,省粮食局还通过接入河南省政府办公平台、河南省委电子政务内网以及国家发改委纵向网,保证了与上级部门和其他省直部门之间公文信息、涉密文件的安全传输,为进一步实现互联互通、数据交换、信息共享业务互动,真正发挥信息化对全省粮食流通事业的促进作用打下了基础。 2015年5月,经财政部和国家粮食局共同组织专家评审,河南被列为“粮安工程”仓储智能化升级三个重点支持省份之

丽水市粮食产业发展规划

丽水市粮食产业发展规划 (2008—2012) “民以食为天,国以民为本”。粮食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特殊商品,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必须牢固树立“粮食稳,天下定”,“只有手中有粮,才能心中不慌”的理念。2007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决不放松粮食生产,必须把粮食生产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千方百计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努力提高单产,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一、粮食生产现状 近几年丽水市耕地面积稳定133-134万亩,其中水田120万亩,人均耕地半亩左右,是典型的人多地少的欠发达地区。90年代以来,粮食生产经历了大幅减少到恢复稳定的过程。2003年粮食播种面积150.6万亩、总产48.1万吨,粮食生产跌到近年的谷底。2004年以来,随着粮食生产扶持政策的出台和粮食价格的涨升,粮食生产开始回稳, 2007年粮食播种面积163.94万亩,2005—2007年三年平均粮播面积167.1万亩。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产业,粮食生产的基础地位不容动摇,稳定面积和稳步提高产量增加,有效供给和提高自给率是今后粮食生产的努力方向。 (一)粮食生产的构成和特点 2004年以来,尽管粮食生产得到恢复性增长,但粮食生产中的春粮(其中以小麦为主)、早稻和连作晚稻总体上呈连年下降的情况,其在粮食生产中的比重和重要性也在不断降低。 1.粮食生产构成情况 据2007年实际完成的粮食生产各项指标,全市粮食生产的构成情况: ①水稻:面积100.4万亩,总产41.76万吨。其中早稻6.87万亩,单产369公斤,与上年比较面积减1.51万亩;晚稻93.53万亩,单产419公斤,总

互联互通,开放共享,大力推进粮食行业信息化建设

互联互通开放共享 大力推进粮食行业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发展日新月异,是行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大力推进粮食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促进粮食流通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粮食流通能力现代化水平、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增强粮食宏观调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一、统筹规划,有序推进。 信息化建设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技术含量高,必须进行统筹规划。按照“实用、便捷、高效”的原则,建立完善粮食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加强顶层设计,理顺各种关系,统筹规划、统一标准,有序推进粮食行业信息化建设,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应统筹规划粮食行业信息化建设目标、战略、重点、次序、策略等,在一定范围内实现科学规划,有序推进。不同区域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应采取与其发展水平和发展环境相适应的建设模式,在粮食行业信息化分区域建设过程中,要树立全局观念,有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坚持“三统一”(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标准)的原则,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发挥社会各

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共同参与建设,实现统一、开放、包容、互联、共建、共享的目标。 坚持信息服务手段多样化,尤其是在粮食行业信息设施薄弱的地区,要因地制宜地开展粮食行业信息网络和信息服务工作,注重信息化的组织体系建设,不拘一格、多措并举,充分利用传统信息服务方式,积极建设和发展新兴信息传播渠道和服务载体,及时向农民传播粮食政策、科技、生产、市场等信息,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 二、需求主导,讲求实效。 突出自身粮食特色,结合粮食行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不盲目仿效其他行业,不盲目贪大求全,以提升粮食业务管理水平,降低粮食流通成本、提高粮食流通效益为重点,做到与实际现状、工作需求、技术趋势、行业发展密切结合,注重前瞻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可靠性,优先采用成熟、适用的信息技术支撑粮食行业信息化发展。 XX年XX月,XX成立了粮库远程监控中心。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升级、效益先行”的原则,根据国家、省和XX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信息化建设的相关要求,突出“数字粮食”信息中枢建设,以“实时监控、正确调度、处置迅速、数据准确、管理到位、监控有效”为管理目标,健全功能,完善网络,迅速高效的推动了数字粮库远程监控管理建设

粮食加工业发展规划

粮食加工业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目录 一、发展现状及面临形势 (1) (一)发展现状 (2) (二)主要问题 (4) (三)面临形势 (6)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8) (一)指导思想 (8) (二)基本原则 (8) (三)发展目标 (9) 三、重点任务 (11) (一)加强宏观调控,确保粮食有效供给 (11) (二)推进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12) (三)加强自主创新,提升技术装备水平 (13) (四)健全保障体系,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17) (五)促进集聚发展,提高综合利用节能减排水平 (18) 四、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 (19) (一)稻谷加工业 (19) (二)小麦加工业 (20) (三)玉米加工业 (20) (四)薯类加工业 (21) (五)大豆食品加工业 (21) (六)杂粮加工业 (22)

(七)主食品加工业 (22) (八)饲料加工业 (23) (九)粮机装备制造业 (23) 五、重点工程 (24) (一)加工园区建设工程 (24) (二)技术改造工程 (26) (三)粮食食品、饲料安全检测能力建设工程 (30) (四)主食品工业化工程 (31) (五)粮食应急加工与供应能力提升工程 (32) 六、政策措施 (33) (一)健全保障粮食安全的加工调控机制 (33) (二)加强产业政策指导 (34) (三)加大财税支持力度 (35) (四)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36) (五)增加科技创新投入 (36) (六)健全食品安全和诚信体系 (37) (七)完善信息监测预警制度 (37) (八)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38) (九)倡导节粮和健康消费 (38) (十)发挥行业组织作用 (39)

粮食产量预测国内外文献综述

粮食产量预测国内外文献综述“为政之要,首在足食”。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安全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这是由于粮食不仅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也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从当前粮食的供给来看,我国基本解决温饱问题,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粮食单产稳步提高,粮食生产获得十年连续增长。从粮食需求来看,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道路(简称“四化”),人口规模和居民膳食结构的变化,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环境约束导致给粮食安全带来了新的矛盾与挑战。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公告,2013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60193. 5万吨,连续7年稳定在5亿吨以上水平。但是,随着我国人口的继续增长、城乡居民膳食结构的不断升级及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粮食消费需求增长的速度快于粮食供给增长的速度,供需缺口不断扩大。2012年我国粮食净进口规模达到7718万吨,粮食年度自给率己降至88.4%,其中大豆自给率仅18.1%。 新形势下,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粮食需求不断增长和水、土地及劳动力资源消耗不断加快的双重挑战,确保我国中长期粮食安全及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难度加大。粮食生产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未来产量如何变动,是否能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十分现实而且紧迫的问题。因此,如何有效的分析和预测我国粮食生产能力,对加强粮食宏观调控、促进政策调整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目前国内外学者围绕着粮食安全、粮食生产、粮食消费与贫困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 我国学者对粮食产量的预测模型总体上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 时间序列模型、回归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指数平滑模型、灰色预测模型及基于马尔可夫链的预测模型等都属于时间序列模型。回归模型中使用比较多的就是线性回归模型和双对数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是近几年才开始使用的基于生物学原理的预测系统。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分析如下: (一)指数平滑模型 指数平滑模型的原理和计算方法比较简单,对历史数据的数量没有太大的要求。迟灵芝( 2004)曾运用单指数平滑方法首先对我国1991-1999年的粮食产量进行拟合,计算出平均相对误差为0104%,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但是模型中对平滑系数的确定直接关系到模型的精度问题,所以不同的平滑系数就可能造成结果的差异。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固定的方法来确定平滑系数。在一般的研究中大多是根据经验来选择平滑系数,这就导致了预测结果的失真性。林绍森等( 2007)对三种预测模型的分析的结果证明了指数平滑法的预测误差最大。此外,由于模型本身在计算方法上的局限性,该方法只适用于近、短期预测。灰色预测模型也是比

某粮食局信息化云平台整体解决方案

【智慧政务】粮食局信息化设计信息化及数据中心、云平台整体设计方案 北京XX科技有限公司 2018年X月X日

目录 第一章概述 .......................................................................................................- 4 - 1.1项目背景.........................................................................................................- 4 - 1.2设计要求...................................................................................................... - 10 -第二章设计方案.............................................................................................. - 11 - 2.1项目综述...................................................................................................... - 11 - 2.2需求分析...................................................................................................... - 11 - 2.3 平台整体设计方案................................................................................... - 15 - 2.3.1 基础支撑平台 .............................................................................. - 15 - 2.3.1.1 网络架构............................................................................... - 16 - 2.3.1.2 关键技术............................................................................... - 19 - 2.3.1.3 动态包传输DPT技术 .......................................................... - 19 - 2.3.1.4 MPLS ...................................................................................... - 24 - 2.3.2 数据中心 ...................................................................................... - 26 - 2.3.2.1 云计算数据中心..................................................................... - 26 - 2.3.2.2 统一业务数据库..................................................................... - 32 - 2.3.3 应用系统集成平台 ...................................................................... - 37 - 2.3.4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 ...................................................................... - 39 - 2.3.5 基础数据管理平台 ...................................................................... - 41 - 2.3.6 能耗与排放在线监测监管平台 .................................................. - 42 - 2.3.7 某市粮食局业务管理平台 .......................................................... - 45 - 2.4 子系统方案 (53) 2.4.1 基础支撑平台建设 (53) 2.4.1.1 管理中心装修及改造 (53) 2.4.1.2 机房建设 (54) 5.4.1.3 硬件及服务器系统 (67) 5.4.1.4 系统基础软件 (81)

互联网+粮食时代的变革—— 粮食信息化腾飞之路

互联网+粮食时代的变革 ——青海粮食信息化腾飞之路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自然灾害频发,民族构成复杂,粮食两头在外。在这样的背景下,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粮食管理水平,做好粮食的宏观调控,对于保障青藏地区粮食安全、民族和谐、社会稳定意义十分重大。 然而,传统的粮食信息化,由于技术手段、建设思维等多方因素的制约,存在一系列的弊病。从全行业角度,存在诸如建设不规范、标准不统一、可复制性不强、互联互通不足等一系列共性问题;从青海粮食信息化建设经历角度,有如下突出矛盾:僵化的IT架构与需求持续变更之间的矛盾;单体式孤立系统与业务协同性需求之间的矛盾;低效率、高误差的人工报告模式与及时、精准的业务洞察力需求之间的矛盾;决策支撑技术手段缺失与智能化决策需求之间的矛盾;信息化高成本、低效率与提升投资回报率需求的矛盾。 对于如何化解这些问题与矛盾、实现在互联网+时代的粮食信息化,青海进行了深入探索,形成了以云计算架构为支撑、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与自下而上的业务梳理相结合的粮食云建设思路,并在项目建设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以云计算架构为支撑:青海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采用柔性云计算架构,构建全省统一的粮食云计算平台,形成“大平台、微服务、轻应用”的建设模式,实现快速迭代、敏捷开发、持续交付。 自上而下顶层设计:本轮信息化建设,青海打破以往各自为政的传统

思维,按照“统一规划、整体设计、全面覆盖”的思路,在遵循国家粮食顶层设计要求的基础上,做到全省粮食一盘棋,实现全省粮食行政监管、业务操作、社会服务各个层面、各个涉粮主体的信息化需求。 自下而上业务梳理:从青海实际粮食环境与业务需求出发,通过对全省粮食行政单位及涉粮企业全面、细致、体系化的业务梳理,充分掌握一线实际业务需求,进而梳理形成具体的信息化建设业务目标与应用清单,确保信息化建设成果与业务需求紧密贴合,破解IT与业务两张皮难题。 基于上述建设思路,通过一年多的项目实施,青海首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粮食云落地,建设了一批覆盖粮食购、销、调、存、加全业务链条的应用云资产。具体包括“六朵云”。其中: 数字政务云:全面打通粮食政务办公各流转环节,实现政务办公与业务管理的无缝衔接; 精确业务云:首次实现实时、精准、可视、全方位的粮食业务监管,持续支撑业务创新; 智慧粮库云:实现粮食作业与经营管理一体化,实现粮库业务从人工处理到自动化、智能化、智慧化的飞跃; 电子商务云:全面对接粮食市场各个参与方,形成一体化的粮食交易信息化体系,促进粮食市场的公开、透明、有序发展; 公共服务云:形成一站式社会公共服务能力,为涉粮企业、个人、社会公众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 智能辅助决策云: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辅助决策支持能力,实现粮

中国粮食生产的预测与分析

回归分析中国粮食生产 1146718 王晨燕 一、 问题分析 如附表,把粮食总产量作为因变量,根据实际生活经验可知,农业化肥施用量、粮食播种面积、成灾面积都是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用y 表示粮食总产量(万吨)。x1表示农业化肥施用量(万千克),x2表示粮食播种面积(千公顷),x3表示成灾面积(公顷)。从中国统计年鉴上得到的数据(1990--2011)如附表所示 二、 相关分析 由相关分析可知,y(粮食总产量)与X1(农田化肥施用量)成显著正相关关系。y(粮食总产量)与X2(粮食播种面积)成微弱正相关关系。Y(粮食总量)与X3(成灾面积)成低度负相关的关系。说明最显著影响粮食产量的是农田的化肥施用量。粮食产量与粮食播种面积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相对较小。 三、模型建立 如附表所示,R=0.764393 R 2=0.584296 F=8.43335 所以根据数据,可以建立如下的多元线性模型: ^ y --48365.2+5.805161*X1+0.656962*X2+ 0.009904*X3 四、模型检验 1.拟合优度检验 样本决定系数R 2的值越接近1,说明回归直线对观测值的拟合程度越好,反之,R 2 的值越接近0,说明回归直线对观测值的拟合程度差。 由数据可得,样本R 2= 0.584296 基本符合条件。 2.方差分析表:用于整个回归方程进行显著性检验 P (F>8.43335)=0.001033 <0.05 所以回归方程是显著的。 3.解释变量t 检验:经回归分析所有解释变量通过t 检验。 综上,该模型通过了检验。 五、数据分析 1.在全国范围内增加化肥的施用量 化肥对我国粮食的产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化肥施用量越多,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也越高;所以在全国范围内增加化肥的投入能够带来较大的粮食增长。因此,我国应在化肥的实施方面做好工作。 2.继续保持现有的控制灾害的手段 数据可以看出,近20年灾害对粮食产量的危害比较小。说明现在我国对灾害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如干旱时期人工灌溉、火灾时及时救火、提前对火灾的防治等。所以灾害对粮食总产量的影响相对比较小,不至于引起全国粮食产量的大幅度下降。因此,我国应继续保持良好的控制灾害的现状,让灾害对产量产生影响更小。 3.保持现有的粮食播种面积 我们可以从数据中知道,粮食播种面积对粮食的总产量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但是起到的影响并不是很大,所以国家不太大力的一味增加粮食的播种面积。而应在对粮食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化肥)上下功夫。在现有阶段,可以保持现有的粮食播种面积。把重点放在化肥和增加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的重心上。

十三五粮食发展规划

十三五粮食发展规划 十三五粮食发展规划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为加快**市粮食经济发展进程,创新粮食经济发展模式,保持区域粮食市场稳定。依照我国《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规定,按照中央和地方国民经济“十三五”规划精神,结合我市粮食行业现状及可行性发展,特制定“十三五”期**市粮食流通管理工作规划及发展思路。 一、工作思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的要求,充分发挥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确保全市粮食安全,搞活社会粮食流通,大力推进粮食产业化,发展粮食经济,创新亮点,做到储备适当,市场稳定,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做大做强粮食产业,推动我市粮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二、发展目标优化粮食收储体系,确保储备粮油安全。严格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湖南省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落实国家最低保护收购政策,适时启动托市粮收购,切实管好各级静态储备粮、动态储备粮、临时代储粮,积极配合北粮南运的转运和疏散。进一步改善粮食仓储设施条件。建成和完善六大仓储基地。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在搞好本级储备粮收储、管理的基础上,力争市级粮储存量达到粮食主产区要求,确保存粮库点和仓库符合储存条件,全市储备粮油的储存达到“一符四无”标准,确保区域粮油安

全。加强粮食执法体系及粮油检测体系建设。“十三五”期间,粮食执法机构进一步健全,管理更加精细化。通过转变职能,加强市场监管,加强对全社会的粮食统计,及时为农民和企业提供信息服务,为粮食生产、粮食收储、粮情检测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全面落实《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建设规划》及省、市粮食管理办法,粮油市场管理更加规范,企业经营更加有序。到“十三五”期末,粮油流通监管系统更加完善。健全和完善粮食质量检验检测机构,进一步提高检测人员专业技能和专业水准。重视产品质量的检验和监督,积极发挥粮食部门的监管职能,在粮食产品从加工、储藏、运输等环节落实监管职责。打造具有**特色的高档优质稻米产业工程。充分发挥“全国产粮大县”优势,依托自然的气候环境特点,在稳产高产的基础上,把握高品质稻米标准,大力实施优质稻米产业工程。争取上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土质优良、气候适宜、水源干净的大围山、张坊等地区为基地,建立高档优质稻生产区,实施有机化种植,为市民提供优质放心米。在我市现有粮食生产基地的基础上,引导以粮食购销公司、红旗米业等粮食龙头企业为主体,主推1-2个高档优质稻品种,集中连片推进粮食种植优质化、区域化、规模化,建设和形成布局合理、优质、稳定的高档优质稻粮源生产基地,改善种粮效益。打造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

粮食产量模型的建立

粮食产量模型的建立 一、问题提出 在已知1981-1996年每一年粮食的产量基本情况下,要求应用数学思想,和联系在粮食生产过程中,都将会受到国家政策因素、种植粮食面积的增长因素、自然因素、杂交水稻的改良与推广因素等影响的实际情况,综合建立数学模型,根据模型预测未来值,有助于国家粮食生产计划。 二、问题重述及分析 由于农民在生产粮食过程中,经验的不断积累,科学种植手段的不断完善,政府计划的良好政策,土地的不断改良等都将会影响粮食年生产量的增加;在某时政府政策因素、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等都将会使粮食生产过程中产生一定的波动。 根据题目数据,应用Excel办公软件描述出这些数据的离散图,根据离散图可以看出粮食产量与年限的大致增长情况,与以上分析大致吻合。 分析得到粮食产量是随着年限的增加而有所上浮,证明总体情况是良好的。粮食的增长在起步时的增长速度是很快,随着年限的增加上浮率就会变低(就如一个人的成绩在九十分时要上涨,那幅度也是很小的)。那么它必然不是直线增长,再根据上浮率逐渐减小,可以假设它是一个向下凹的图形,在没有没有其他重要因素的影响下(例如超级杂交水稻的普及),只由农民生产粮食的经验积累、土地改良条件下,粮食生产最终逼近一个最优值,并不是无穷增大。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性质(存在最优值),综合假设要建立的模型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模型一)。 题目只给出了1981-1996年每一年粮食的产量情况,再从离散图可以看出应用MATLAB数学软件中曲线拟合的最小二乘法来模拟假设的方程。但是所给的值太少,那拟合出的方程就不会精确。因此应用MATLAB数学软件中的差值法,把每一年分成十分,算出一百五十个值;再根据这一百五十个值来拟合假设函数更为精确。 在这过程中国家政策因素、种植粮食面积的增长因素、自然因素、杂交水稻的改良与推广因素等都会影响粮食生产量的浮动。根据可以得出主要因素为国家政策因素与杂交水稻的改良与推广因素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最大。特别是超级杂交水稻的推行将会使粮食产量预期最优值更大,将会超过上面一元二次函数的最大值。那么,所建立的模型一就不符合以后粮食生产值的预测。而每段粮食突破工程的生产规律都将相似,所以根据粮食生产分段突破工程法建立模型二。 对粮食产量问题影响的因素还有很多,在小范围内是不会有很大影响的,但是超过一定值时就不可忽略,因此这方面也要随时关注,必要时也是影响预期结果的。 三、模型假设 (一)应用Excel办公软件描述已知数据,再根据实际生活中粮食生产的情况,可以推出粮食生产过程是趋于一个一元二次函数图形的发展形式(粮食生产量最优值趋近于函数最大值)。 (二)在生产因素影响中,经过具体分析主要的因素是超级杂交水稻的推行与普及,它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超过上述模型一所得的最大值。那么,我们在应用模型一来求解N年后的预期值,那将是不精确的,同时证明模型一具有局限性。而每段粮食突破工程的生产规律都将相似,所以我们要根据不同粮食产量突破工程的具体情况综合建立分段突破模型二。

智粮科技-粮食信息化简介

粮食也有“智慧”?粮食信息化了解一下! --智粮科技(粮食产业信息化推动者)一、背景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技术逐步加快应用于传统粮食行业,推进以“互联网+粮食”特色的信息化建设,加快智能化粮库科技投入,大力推广绿色科技储粮,成为维护粮食安全的重要屏障。近几年,国家密集出台粮食信息化相关政策,信息化战略更成为国家“十三五”的发展重点,明确了“粮食信息化平台的搭建、智慧粮仓”的当前国家政策导向,推动粮食行业信息化发展、为粮食行业创造了新增长空间,国家对粮食行业以及粮食信息化的重视程度跃然纸上。可见,粮食信息化是必行之路。 智粮科技深入实施“科技兴粮”,聚焦行业科技创新,引领传统产业变革,在行业信息化技术创新和应用领域走在全国的前列。智粮科技不断提升科技对粮食产业发展贡献率,打造“智慧粮食”科技品牌名片,通过物联网、互联网、自动化控制、信息采集、实景模拟、大数据挖掘与商务智能技术,打造区域性或集团化的、开放的、一体化综合的智慧服务平台。 二、诉求 作为我们的重要客户,众口福集团是一家集粮食收储、加工、储备、物流、贸易、服务为一体的大型企业,现控股,重点承担着粮食行业“米袋子”板块职责。集团在华南地区(东莞、惠州)拥有多处大型粮库、码头。粮食集团的业务规模巨大,这背后意味着集团必然承担着复杂、大量的业务运营与综合管理工作,承担着大量的分析决策工作。而这么多工作,信息化手段能够帮助实现的有多少呢?智粮科技目前有一套OA系统,能够实现业务流程的审批和基础的数据统计,财务目前是比较独立的ERP系统。硬件上,有一间中心机房。服务器托管在阿里云上,数据整合、统计分析、预警,业务管控,各平台对接等等功能,对粮食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数据进行有效采集、传送、清理、管控、分析和展示,以更加智能的方式,为粮食行业的经营管理者、决策者以及消费者提供及时而有效的信息,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粮食行业的运作模式相结合的典范,引领现代粮食流通新格局。据此,我们理解众口福集团总体的信息化诉求应当是:构建信息化、平台化、专业化粮食流通运营管控系统,助力粮食经济高效、低成本运行;为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树立示范效应,为众口福集团在粮食经济效益提升上谋得先机。 三、需求分析 我们结合业务运作模式分析众口福集团产业链主要由:采购(生产/收购)、仓储、运输、加工(包装)、销售等环节构成,政务对粮食产业链全链条监管和指导。我们从“土地-餐桌”这一粮食流通全链条中的关键要素分析入手,挖掘梳理粮食流通各环节的信息化管理及应用需求。实现了对储备粮收购、仓储、物流、加工、交易等关键环节的

丽水市粮食产业发展规划

丽水市粮食产业发展规划 (2018—2019) “民以食为天,国以民为本”。粮食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专门商品,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经济进展的基础。必须牢固树立“粮食稳,天下定”,“只有手中有粮,才能心中不慌”的理念。2007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决不放松粮食生产,必须把粮食生产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各项扶持政策,爱护和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千方百计地稳固粮食播种面积,努力提高单产,确保粮食生产稳固进展”。 一、粮食生产现状 近几年丽水市耕地面积稳固133-134万亩,其中水田120万亩,人均耕地半亩左右,是典型的人多地少的欠发达地区。90年代以来,粮食生产经历了大幅减少到复原稳固的过程。2003年粮食播种面积150.6万亩、总产48.1万吨,粮食生产跌到近年的谷底。2004年以来,随着粮食生产扶持政策的出台和粮食价格的涨升,粮食生产开始回稳, 2007年粮食播种面积163.94万亩,2005—2007年三年平均粮播面积167.1万亩。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产业,粮食生产的基础地位不容坚决,稳固面积和稳步提高产量增加,有效供给和提高自给率是今后粮食生产的努力方向。 (一)粮食生产的构成和特点 2004年以来,尽管粮食生产得到复原性增长,但粮食生产中的春粮(其中以小麦为主)、早稻和连作晚稻总体上呈连年下降的情形,其在粮食生产中的比重和重要性也在不断降低。 1.粮食生产构成情形 据2007年实际完成的粮食生产各项指标,全市粮食生产的构成情形: ①水稻:面积100.4万亩,总产41.76万吨。其中早稻6.87万亩,单产369公斤,与上年比较面积减1.51万亩;晚稻93.53万亩,单产419公斤,总产39.22

粮食产业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摘要 1、项目名称:广西博白县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示范基地建设 2、项目建设单位:广西博白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3、项目建设地点:博白县龙潭镇的东岸村、寨觉村;沙河镇的礼安村、玉桥村;东平镇的塘龙村、双垌村;凤山镇的龙城村、武卫村 4、项目建设年限: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3年时间 5、项目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项目中心示范面积1万亩,产品主要是通过改善灌溉条件和科学技术的推广运用,实施优良水稻杂交种子繁育、提纯复壮,进行标准化无公害优质博优系列水稻使中心示范区的大米达到无公害大米的标准 6、项目投资估算:项目总自由竞争为2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为1800万元,流动资金400万元 7、项目运行费用:运行费用主要有①土壤工程万元;②田间工程费用万元;③附属工程费用万元;④仪器设备购置万元;⑤其他费用万元;⑥不可预目费用万元。 8、效益分析 直接效益,项目中心示范点布置博白县龙潭鎮的东岸村、寨觉村;东平镇的塘龙村、双垌村;沙河镇的礼安村、玉桥村;凤山镇的龙城村、武卫村。这些乡镇村分布在该县的东、中、南部,地势平坦,耕地以水田为主,既是人口大镇又是粮食生产大镇。项目建成后可直接增加粮食万,平均每人增加粮食公斤;有人受益。如果按每人每年消费

250公斤计,每年新增粮食可解决人吃饭问题。项目在四个乡镇八个村委会实施,直接参与项目建设的户农户,共人,可黑心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人,年增粮食公斤,增收元。 间接效益,通过项目在四个乡镇实施,可带动该县的33个乡镇,120万农民进行标准化无公害粮食生产,使农业走规模发展,产地化经营之路,预计可间接增加粮食万吨,辐射带动增加经济效益数亿元。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必要性 1、粮食是安天下的产业。国以民为本,人以飻为天,农业是产粮的主业,无农不稳,无粮则乱,粮食是既有战略意义又有经济意义,粮食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提供物质保证,同时对改善人们生活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建设小康社会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 2、资源有限,粮食增产余地不大。①由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对农用土地占用不可避免。②各类开发区、小城镇建设势头过猛,圈地、毁田现象严重,粮食播种面积相对减少在网易经济的高速增长,对粮食和其它农副产品要求也不断增加。③每年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在不断增加,这就意味对粮食消费也不断增加。④在短时间内要使粮食有较大的增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目前有效的办法就是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促进粮食尽快恢复增长。 3、食生产受自然条件和自然环境的制约非常大。如果遇上风调雨训的产景粮食就会增产丰收,如果遇上恶劣天气粮食产量就会下降,有时局部分地区甚至出现绝收的现象。世界各地粮食产地区由于所处的地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