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共外交_软实力视野下的全民外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作者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秘书长 、 中国传媒大学国 际传播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任 )
新公共外交 : 软实力视野下的全民外交
■ 钟 新
力量。一个国家的人 口、 领 土、 自 然 资 源、 经 济 实 力、 军事实力、科技实力等强制性、 支配性能力自然而然作 为硬实力的构成要素而存在。…… 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构 成要素至少包括 ‘政治 制 度 的 吸 引 力、 价 值 观 的 感 召 力、文化的感染力、 外交的说服力、 以及领导人与国民 。…… ‘硬实力 ’ 为 ‘软实力来自百度文库’ 的 形象的魅力和亲和力 , ‘软实力 ’ 亦为 ‘硬 发展和繁荣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实力’ 的提升和壮大给予重要的精神引导。…… 在某种 意义上可以说,硬实力就是软实力有形的载体, 软实力 ” 这一论述明确地按 “有形 ” 或 是硬实力无形的延伸。 “无形” 划分硬软两种力量, 并且将有形的物质力量与 国家的强制性、支配性能力必然地联系在一起, 将无形 的政治制度、文化、外交、价值观等与吸引力、感召力、 说服力必然地联系在一起。 本文认为, 这样的划分经不
③ ②
提出两个值得参考的观点: 同一种资源可以产生硬实力 也可以产生软实力; 利用资源的方式影响实力的性质是 硬还是软。从这个角度理解硬实力和软实力的论述尚不 多见。 综上分析 , 现有论述对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理解一方 面承认 “吸引力 ” 是软实力重要内涵 , 一方面又将软 实力内涵指向具体的资源尤其是无形资源 , 这造成软实 力概念内涵的不统一甚至相互矛盾 。 如果我们从区分行 为主体借助的 “资源 ” ( 如军事 、 经济 、 科技 、 文化 、 制度 、 观念 ) 以及行为主体希望达到的 “效果 ” ( 如吸 引力 、 强制力 、 支 配 力 ) 开 始 , 可 以 找 到 理 清 思 路 的 头绪 。 笔者认为,把 军 事、 经 济、 科 技 实 力 归 为 硬 实 力, 而将文化、 价值观念、 政治制度、 政策等归为软实力, 是一种按照资源形态的有形或者无形进行划分的方法, 这种划分方法尽管已经被广为接受, 但其在理论层面产 生的混淆已经在以上讨论中有所体现。 而在实践层面, 如果把软实力建设仅仅理解为文化建设、 政治建设、 制 度建设,甚至把提升文化软实力局限为打造文化产业, 那可能就把一国吸引力产生的源泉过于窄化了, 也窄化 了提升软实力的努力方向。 因此, 按照资源形态划分硬 实力和软实力可能会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产生误导作用。 从行为主体利用资源的意图、 行为方式、 追求的效 果以及实际产生的效果来区分硬实力和软实力比从资源 形态角度区分更有理论和实践意义。军事、经济、 科技、 文化等资源本为中性, 只有当被不同的行为主体怀着不 同的目的、采用不同方式使用并产生不同的效果时, 才 产生硬力量 ( 如强制力、威慑力 ) 或者软力量 ( 如吸引 力) 。 我们 再 回 到 约 瑟 夫 · 奈 对 软 实 力 的 基 本 定 义: “What is Soft Power? It is the ability to get what you want through attraction rather than coercion or payments. ” ( 什么 是软实力? 它是一种通过吸引而不是强制、 利诱达成目 ) ⑥ 这个定义确认 “吸引 ” ( attraction ) 是软实 标的能力。 ,“强制” ( coercion ) 、 “利诱 ” ( payments ) 即通常说 力 。“吸引 ” 、“强制 ” 、“利诱” 的胡箩卜加大棒不是软实力 都不是指资源本身, 而是施者的意图和行为, 或者受者 感 知 到 的 效 果。 约 瑟 夫 · 奈 从 两 个 维 度 区 分 硬 实 力 ( Hard Power) 和软实力 ( Soft Power ) : 其一是 “行为范 畴” ( spectrum of behaviors) ,硬实力的行为包括 “强制” ( coercion ) 、 引诱 ( inducement ) 、 命令 ( command ) , 而 软实力的行为包括议程设置 ( agenda setting) 、 吸引 ( attraction) 、吸纳 ( co - opt ) ; 其 二 是 “最 可 能 的 资 源 ”
专题研究
际上的正面声音。在国内要培养一批有较好沟通能力和 语言能力的社会活动家, 充分发挥驻外使节、 专家学者 等的积极性。 ( 四) 争取舆论要做 “大文章” 争取国际舆论的最常用也是最有效方法是及时向外 提供准确 信 息。 第 一, 争 取 舆 论, 应 在 “快 ” 上 做 文 章。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快速反应、快速决策、快速协调、 快速发布、快速跟踪、 快速评估的系统。 要避免两个认 识误区: 一是记者是来找茬的, 是无孔不入的敌人; 二 是坏消息捅出去会影响政绩。 把争取舆论提高到维护国 家利益高度认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第二,争取舆论, 还要在 “牌 ” 上做文章。 给国内媒体更大涉 外 报 道 空 间,不过多强调国内舆论一致对外, 变异口同声为异曲 同工,提高中国媒体的国际公信度。 要学会打民意牌, 人大政协代表牌、专家学者牌, 让我们的外交手段更为 多样和丰富。 总之,对于已经处于国际舞台中心、 被迫置于国际 媒体聚光灯下的中国而言,公共外交已不是要不要重视、 该不该做的问题。 我们应解放思想、 大胆创新, 进一步 提高公共外交战略地位, 充实公共外交理论体系, 整合 公共外交资源,善用公共外交信息手段, 强化公共外交 队伍,完成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时 代使命。
专题研究
公共外交与国际传播
收买’ 时,是硬实力的表现, 但在经济援助或抗击经济 ” 这一论述 风险过程中,又能产生较大的软实力效应。

住推敲: 国家的有形资源只会产生强制性、支配性能力, 而不会产生吸引力、 感召力吗? 国家的无形资源只会产 生吸引力、感染力, 而不会产生强制力、 支配力吗? 国 际旅游的重要动力是异国自然风光的吸引力, 国家的科 技、经济实力是吸引他国留学生和移民的重要因素, 显 然,国家的有形资源也能产生吸引力、 感召力。 美国等 西方国家的民主自由观、 人权高于主权的价值观为北约 连续数月强制性轰炸利比亚提供了合法理由, 这是国家 价值观 念 对 他 国 实 施 强 制 力、 支 配 力 的 一 种 体 现。 以 “无形” 或 “有形” 区分硬实力和软实力有明显逻辑不 周延的弊端。 : 俞新天说 “我将软实力的内涵界定为三个部分: 一是思想、观念、 原则, 既有国家政府提倡的, 也有人 民认同和反映的; 二是制度, 在国际关系中特别关注参 与国际制度建设的方面, 但也与国内制度有联系; 三是 战略和政策,这显然是政府制定与执行的, 但企业、 非 ” 这一论述所指 政府组织、民众也有配合与否的问题。 的三部分软实力内涵都指向国家的无形资源。 如果把软 实力界定为一国所拥有的无形的软性资源, 这个论述应 该没有什么逻辑问题。 但如果将软实力理解为一国对外 国的吸引力、影响力, 而这种吸引力和影响力才是真正 的无形资源,那么,这个论述就将一国产生对外国吸引 力的资源窄化了,因为大量有形资源也能产生吸引力。 : “约瑟夫 · 奈创造性地将 ‘力量 ’ 划 郭洁敏认为 分为 ‘硬’ 和 ‘软 ’ 两种 ( 尽管软力量早就存在 ) , 认 , 包括文化 ( culture ) 吸 为软力量的实质是 ‘吸引力 ’ 引力、 意识形态 ( ideology ) 或政治价值观念 ( political values) 吸引力, 以及塑造国际规则和决定政治议题的 能力。我国学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软力量概括为政治 力、文化力、外交力、社会力。 在这方面, 虽然学者们 ” 的看法和表述各有不同, 但是基本认识还是一致的。
公共外交与国际传播
大国心态,努力变 “交涉、交锋 ” 等的吵架外交为 “交 友、交流” 为主的亲善外交。 要切实转变传统意义上的敌友观, 打破非敌即友的 思想禁锢。公共外交追求最大公约数, 强调共同点, 主 张理解与包容。为此, 在宣传中国经济发展迅速, 文化 沉积深厚,人民安居乐业的同时还要大胆宣传东西方共 有的普世价值观,如民主、人权、自由、平等、 博爱等, 抢占道义制高点。 ( 二) 塑造形象要有 “大制作” 这里我们有两方面工作要做: 一方面是维护形象, 最大程度地减少国家形象受损,并努力扭转负面形象。重 点抓好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不因处理不当而自损形象。另 一方面是设定中长期目标,积极塑造形象。一是处理好国 际热点、难点问题,塑造可信赖、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二 是处理好我国与西方大国及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分配问题, 塑造和平合作形象。三是处理好国内的发展与稳定问题, 塑造公平公正形象。我们还应通过文化交流等形式,多角 度介绍我国历史文化及现行政策,提高对象国公民对我国 的好感度,积极塑造我国可敬可爱的形象。 ( 三) 队伍建设要下 “大力气” 公共外交人才队伍建设应着力于用好国际国内两个 平台,要在国际上打造一支有驻外使节、 国际问题评论 员、专栏作家及驻外记者等组成的国际专家队伍。 与此 同时,依据倍数效应原理,用好国际上现有的友人队伍, , 增加我国在国 在外国积极培养知华爱华的 “中国通 ”
52
现代传播 2011 年第 8 期 ( 总第 181 期)
公共外交与国际传播
( Most likely resources) , 硬实力最可能的资源包括“武力 ” ( force )、 “利 诱 ” ( payment) 、 “制 裁 ” ( sanctions) 、 “贿 赂 ” ( bribes) , ( institutions ) 、 而软实力最可能的资源是“制度 ” 价值观念( values ) 、 文化 ( culture ) 、 政策 ( policies ) 。 奈从

专题研究
别强调富有吸引力的行为是产生吸引力的基础。 他说: “我所指的吸引力, 主要是指一个国家对其他国家所持 有的吸引力。这是一种很特别的能力。 我们至少需要从 两个方面来认识和理解这种能力: 一方面是你做得很好, 确实很吸引人,也就是说你从客观上具备了一定的吸引 力; 另一方面是别人必须主动地承认和接受你的吸引, ” 奈所陈述的两个方面表明, 一 也就是要被你所吸引。

: “无论硬实力还是软实力, 都无法单 刘相平认为 独存在,只不过是在具体时空环境中彰显的程度不同而 已。在现实社会中,根本无法找出仅仅具备软实力或硬 实力的资源。学界公认军事实力、 经济实力是硬实力, 但这两者依然可以衍生出软实力。 军事实力在攻击他方 时,是硬实力的展现, 但在承担维和、 救援、 救灾等任 务过程中,又可产生出明显的软实力效果。 经济实力在 进行 ‘制裁 ’ 或对某些统治集团或统治者进行 ‘利诱、
这一论述所概括的软力量指向国家在政治、文化、外交、 社会方面表现出来的国际参与能力与影响力, 忽视了一 国产生国际吸引力、 影响力的其他重要因素, 而该论述 对约瑟夫·奈所指软实力的理解也不够全面, 至少, 这 位软实力概念的提出者也说过 “经济方面的杰出才能不 仅对财富有贡献,也对声誉和吸引力有贡献” 。
51 现代传播 2011 年第 8 期 ( 总第 181 期)

一、软实力内涵诠释公共外交核心目标 1. “软实力” 与 “软实力资源” 辨析 公共外交是为了提升国家软实力。 这已经是比较具 有共识性的判断,但对软实力的不同理解直接影响对公 共外交核心目标及其所依赖资源的理解, 从而影响公共 外交的实施路径。 研究者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是: 软实力的内涵究竟 是什么? 软实力与硬实力究竟是怎样的关系? , “有形 ” 或者 “无形 ” 是划分硬实 在很多论述中 力和软实力的重要标准。 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 , 而无 有形的、可计量的军事、 经济实力是 “硬实力 ” 。 形的、难以测 量 的 文 化、 制 度、 价 值 观 是 “软 实 力 ” 这里尝试分析几位学者的论述。 : “硬实力就是看得见、 摸得着的物质 项久雨认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