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周源自述:如何构建400万用户的知识分享社区?
知乎案例分析
知乎案例分析2013年,中国知名问答社区知乎在互联网领域崭露头角,成为用户获取知识和分享经验的重要平台。
然而,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发展后,知乎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争议。
本文将对知乎的发展历程、成功之处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知乎的发展历程知乎于2010年由周源、徐逸飞、徐坤等人创办,其目标是打造一个用户生成的知识分享平台。
最初,知乎的用户主要是一些专业人士、学者和爱好者,他们在这个平台上分享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随着时间的推移,知乎逐渐吸引了更多的用户,包括普通人和学生等,这使得知乎的内容更加多元化。
二、知乎的成功之处1.优质内容:知乎一直强调优质内容的重要性,它通过设立专栏、关注用户、邀请专家等方式来保证用户得到高质量的回答和讨论。
2.专业性社区:知乎鼓励用户谦虚、尊重他人,对于不符合规范的回答进行删除和警告。
这种专业性社区的氛围吸引了大量有专业知识的用户。
3.用户互动:知乎提供了点赞、评论、关注等功能,用户之间可以实现交流和互动,这增强了用户参与的积极性。
4.个人成长:知乎通过推荐相关的内容和用户,帮助用户拓宽知识面和视野,促进个人成长和学习。
三、知乎存在的问题1.信息质量参差不齐:随着知乎用户的快速增长,平台上出现了大量质量参差不齐的内容。
有些用户发表了虚假信息或者存在明显的错误,这让用户很难辨别真伪。
2.商业化路径不清晰:知乎面临着来自投资者和商业合作伙伴的压力,同时也试图通过付费会员、广告等方式盈利。
然而,知乎需要谨慎平衡商业化和用户体验之间的关系,以免走向过度商业化导致用户流失。
3.社区管理挑战:知乎日益庞大的用户群体给社区管理带来了挑战,如何有效地分类、过滤和监管用户生成的内容,成为知乎面临的重要问题。
四、对策和展望1.加强内容审核:知乎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内容质量的审核,设立更加严格的标准和机制,确保用户获得真实、可信的信息。
2.寻找商业化新模式:知乎可以研究更多创新的商业化路径,如与企业合作推出定制化服务,提供高级会员特权等,以增加收入来源,同时保持用户体验的稳定。
第十一章网络社区模式案例分析
第十一章网络社区模式案例分析摘要:网络社区是互联网发展的产物之一,它为用户提供了一种在线交流和分享的平台,促进了信息的流动和社会的互动。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网络社区的案例,探讨网络社区的模式和运营策略,以及对用户的影响和社会意义。
一、案例一:知乎知乎是一个以知识分享为核心的社区平台,用户可以提问、回答、分享和讨论各种话题。
知乎通过建立问答社区,打破了传统媒体对知识的垄断,让普通人也能参与到知识生产和传播的过程中。
知乎的模式是用户生成内容,通过用户之间的互动和帖子的点赞和评论等机制形成内容的筛选和排序。
知乎以专业性和高品质的内容而闻名,吸引了许多高质量的用户和资源。
二、案例二:微博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社交媒体平台,用户可以通过发布微博和关注其他用户的动态来建立联系和互动。
微博通过强大的社交关系网络,使信息传播更加便捷和广泛。
微博的模式是用户生成和传播内容,用户可以实时分享自己的生活和观点,也可以关注和转发其他用户的微博。
微博以即时性和互动性而受到用户的喜爱,成为了新闻事件和热门话题的集中地。
三、案例三:豆瓣豆瓣是一个以兴趣和品味为基础的社区平台,用户可以分享和讨论自己的观影、读书、音乐等感兴趣的事物。
豆瓣通过用户之间的兴趣匹配和推荐算法,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内容和资源。
豆瓣的模式是用户生成和评价内容,用户可以撰写影评、书评和音乐评论等,形成了一个自媒体的平台。
豆瓣以精准的内容匹配和丰富的用户交流而备受好评。
四、影响和社会意义:网络社区的兴起对个人和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网络社区为个人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和展示平台,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分享自己的经验,增强了个人的自信和社交能力。
其次,网络社区打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扩大了社交的范围,使人们能够结交更多朋友和拓展人脉。
再次,网络社区加强了信息的流动和传播,使人们更容易获取到新闻、知识和娱乐等资源。
最后,网络社区对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也有积极的作用,它促进了民主参与和公共讨论,提高了社会的透明度和效率。
知乎,你变了吗? 知乎内容运营核心策略解析
知乎,你变了吗?| 知乎内容运营核心策略解析“每个人都有值得被分享的知识,每个认真分享知识的人都是精英。
”——知乎创始人周源上周刷知乎,刷出了一个年轻小妹妹做直播,对着镜头卖萌聊天,全程找不到一点有用信息。
不止一次问,知乎,你变了吗?知乎早期是一个封闭的小圈子,里面的用户都是创业、财经、科技界的佼佼者,李开复就是最早期用户之一2013年3月知乎开放公众注册后,用户量持续爆发式增长,直到2018年才渐趋稳定,进入成熟期。
从一个精英小社区,发展成一个普众大社区,到现在成为一个知识共享平台,知乎的使命是以知识连接一切,内容形式以文字问答为主,内容定位一直是高质量、专业、权威的知识问答。
然而在知识付费盛行的时代,相较于喜马拉雅、得到的崛起,知乎在效率和积累上相对落后。
目前知乎面临的最重要难题有两个,一是用户构成下沉,专业创作者和内容流失,(大V去哪了~)二是知识付费难成规模,商业造血能力受到质疑。
(怎么赚钱~)而今年来知乎所做的大部分调整和尝试,都是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
对于一款内容型产品,内容运营是核心,知乎团队的内容运营策略,将决定知乎去往何方。
过去一个星期,我沉浸在知乎里,研究它的内容版块和运营策略,思考专栏设置背后的目标指向,查找各种渠道的数据,再三解读知乎创始人周源在公开场合发表的演讲,(知识分子讲话还蛮实在~)终于整出一份40页的PPT,《知乎内容运营核心策略解析》,呕心沥血呕心沥血~第一部分是知乎的产品分析,介绍知乎的发展简史、知乎的信息流组织形式;第二部分是知乎的运营阶段分析,分析成熟期的运营数据指标;第三部分是知乎的内容运营核心策略,从内容定位、内容生产、内容流转三个阶段进行分析,满满的方法论+内容;最后是个人的一点小思考,知乎的现状、问题和运营方向这是一份作业,老师给了非常激励人心的分数。
如果你不厌其烦,扫完40页PPT,恭喜你,文末会送彩蛋哦~哇哇~终于读完了~从内容策略分析,知乎的沟通环境和用户变化,产品级跟着变化,商业化也如履薄冰的前进。
周源和他的“知乎”
周源和他的“知乎”7月,在北京、上海的地铁、地下通道和写字楼里,知乎开始了第一次广告投放。
相比请明星代言、醒目大号字体、直截了当的二维码,知乎的广告艰涩而模糊:海报上字数非常多,且不好读。
在人流量极大的地铁站,如果只是一眼扫过,很难理解广告内容。
无论是体验或科普类回答,知乎用户都习惯用一种在中文互联网上极为罕见的“认真”态度做长篇大论。
为什么给猫在身子一边贴上胶布,猫就会斜着走路?诸如这种看似无厘头的问题,会有生命科学专业的研究员引经据典,从心理学英文论文引述到神经科学期刊,讲述自己的猜想。
“认真你就赢了”是早期许多知乎用户的信条,后来也为知乎官方所接受并作为宣传视频的标题。
周源是知乎的CEO,当问到其性格在知乎产品中的最大体现时,他的回答是求实,“现在创业大环境的确是很浮躁,我希望知乎团队一直保持真实的自我,不浮夸,不吹嘘,对内对外保持信息一致。
”知乎用户斌卡在知乎开设的健身科普专栏拥有19万关注者,他第一次来知乎,就发现这个网站的人群阅读、思考的习惯非常好。
“在知乎比较受欢迎的分享答案,都是一些可能虽然看起来不是很有趣,但是分析很深入、资料很齐全。
所以,我就觉得至少在这个网站上分享一些专业的东西,不会说写一大堆也没人看。
”斌卡对记者说。
在他看来,知乎很多用户认为“无论我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追求、有品质,可能喝一杯水、买一个包都会有追求。
”在知乎上回答问题3个月后,斌卡的专栏和答案迅速升温,半年后,他不仅出版了自选集,还获得了顺为资本的数百万投资。
现在,斌卡的新书《硬派健身》在亚马逊健身与保健新品排行榜里排名第一,他的微信公众号关注者达到50多万人。
文火熬汤2015年5月,知乎这个创业5年多的互联网社区已经拥有2000多万用户,全站350万个问题横跨10多万个话题领域。
每天,站内用户贡献十几万个回答,相比之下,一个新闻门户网站一天大约能发布3000篇新文章。
2010年,当周源决定做一个高质量、能认真讨论严肃问题的社区时,市场并不看好。
知乎周源,十年知乎——记知乎创始人兼CEO周源
知乎周源,十年知乎—— 记知乎创始人兼CEO周源文/ 田小禾这不是关于赚钱的事,而是关于对世界的看法2020年8月,周源创立知乎10周年。
10年前,也就是2010年6月,周源把Meta搜索关门后,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调整自己,8月,他开始做知乎。
此时他整整30岁,而立之年。
为什么要创办知乎,知乎是干什么的?再往前10年,不满20岁的周源在火车上与人讲起自己的理想,说准备写程序写到35岁,然后去研究天文。
对方摇头笑说,这不现实,程序员能挣多少钱?周源认为:这不是关于赚钱的事,而是关于对世界的看法。
显然,周源的知乎,就是想表达对世界的看法,或者说帮助人表达对世界的看法。
和一些成功的青年才俊心态差不多,周源的研究生学业刚一毕业,就急着离开校园闯荡了。
先是前往上海一家加拿大公司,在研发中心做数据库接口开发。
后来到北京《IT经理世界》杂志做记者。
再后来又加入了一个极客俱乐部Apple4us,和一群“知识野蛮人”进行“激烈脑力碰撞”。
虽然这些都不是他确实想要的工作,但这个过程一点一点地向着自己的那个“对世界的看法”靠近。
2008年,周源开始第一次创业,做 Meta 搜索,极其努力地奋斗一年多,失败了。
由于太过伤感,他去了西藏,在那个空辽的环境里沉静下来,自我调整。
“在经历 Meta 搜索创业后,周源开始对做产品有了完全不同的理解,他决定要做“自己就是用户”的产品。
他开始思索如何去验证将Apple4us 扩大1000倍的想法,就是任何人都可以提出一个标题,其他有兴趣的人可以共同来完成剩下的内容。
其实周源很早就在想,有没有一个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方法,让大家可以在交流的同时,学习到好的东西?“我们希望做出一种产品,帮助大家组织和分享知识经验。
大家有问题,可以来这里提问,整个社区能帮着找到能够回答的人。
同时,这些内容可以沉淀下来。
大家分享,人人贡献大脑,为人人所用。
”这就是知乎的想法,当然也是他周源的想法。
周源的知乎社区做起来了,很快就成了独角兽公司。
知乎周源:知识连接一切
“虽 然我是一 名专业 的写作 者 , 而我 却 不 是 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中最 能 写 的 人 。 撰 写 Apple4us文章 的人 ,大部分 是软件 工 程 师、产 品设计 师 ,数学研 究者 、时 尚界 人士和 很 多创业者。 ”周源说 , 知 乎 发 展 的 奥 秘 在 于 ,他 们 并 没 有 像 一 个 编 辑 部 那 样 确 定 选 题 、 撰 写 文 章 ,他 们 只 是 在 回答 问题 。
知 乎 网 站 于 20l 0年 1 2月 开 放 ,三 个 月 后 获 得 了 李 开复的投资 ,一年 后获得启 明创投 的近千万美元 。 2011年 1月26日,知乎切换  ̄zhihu.com域名 ,正式 上 线 。
2O1 3年3月 ,知乎 向公 众开放注册 。不 到一年 时 间 ,注册 用户迅速 由40万攀升至400万 。
}
2018年5月第18期 I 41
时候则是持续 的。
在 知识 问答社 区领 域 ,周源是 先 试 先 行 者 。
“在 互联 网上 ,很 多 问题 没有得 到很好 的解答 ,但其 实在生活 中,又 有很 多人可 以解答 问题 ,那我 们就想 做一个 平台 ,把大家都 连接在 一起 , 让每个 可 以分 享知识 经验见解 的人都 能把他们 这些 好的 内容分 享 出来。 ” 周源想做 这样的平台。
知乎 有 一 个 讨 论 组 ,每 天都 会 把 想 知 道 的 问题 扔 进 去 。 “为什 么 i Phone虚拟键盘准确率很高? ” “如何 评价苹果广告TVC的创意? ” “阅读 的 未来 应该 是什 么? ”对于一个 记者来 说 ,想把这一切搞清楚 ,他需要花很多 时间采访很多人 ,但如果把这些相同兴 趣 ,不同专业领域的人连接在一起的时 候 ,他们几乎可以立刻从各自专业角度 给 出有用、有帮助的回答。
知乎ceo周源斯坦福演讲稿
知乎ceo周源斯坦福演讲稿知乎ceo周源斯坦福演讲稿为大家整理知乎APP的CEO周源在斯坦福大学的精彩演讲,讲述他回国创业的经历以及对于知乎的未来的发展规划,知乎是2010年开始创办,目前是中国最大的问答社区网站知乎ceo周源斯坦福演讲稿我是周源,我来自于一个中国的创业公司——知乎。
知乎是一个知识型讨论社区,我们帮助人们去分享已有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机会。
虽然来自国内,但是我们的服务对象其实不仅是大陆地区的用户,而是覆盖整个中文互联网,聚集了中文互联网上求知欲和分享欲都最为旺盛的职业人群。
其实从数据上来看,湾区还有纽约,已经是知乎在海外访问量最大的两个地区了。
有很多国内和海外的用户在知乎上交流彼此的工作体验和成长经历,相关话题的关注度都非常高;比如说在LinkedIn的工作环境是怎样的,在Dropbox,在Airbnb的工作体验是怎样的,都能够有在这些公司工作的真实用户主动与大家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另一方面国内创业公司相关话题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另外今天在座的基本都是知乎用户,大家对知乎现在的情况和成长的过程,以及国内的创业大环境还是非常感兴趣,所以我们主动来一趟,来跟大家进行一次面对面的交流。
这是最好的回国创业的时机国内的创业情况,用火热一词来形容,足矣。
我们公司在北京的中关村地区,离五道口不远的学院路上。
这里被戏称为“宇宙中心”,当然是一种开玩笑的说辞,主要因为这里有三高三多,三高是说这里的“房价高、学历高和工资高”,三多说的是这里“程序员多,创业的人和民工多”。
而现在的五道口,和当年的五道口已经有很大区别。
最大的不同在于,来这个地方人的目的,他们心中的想法,和日常讨论的话题。
当年,也就是99年的时候,我到北京来上新东方的TOEFL 班,我的第一台电脑就是在海龙大厦里购买的,买完抱着一个大电脑主机和显示器挤公交车回家,一个车里还有好几个小伙子和我一样。
现在,大家都在京东上买电子产品,早上下单,下午就送到。
知乎会议记录
知乎会议记录
2022年1月1日,知乎举办了一场主题为“新年新气象,共同探讨知识经济的发展前景”的线上会议,邀请了知乎平台上的专家学者、企业家、投资人等行业内的权威人士参与。
会议伊始,知乎创始人周源发表了开场演讲,他强调了知识经济在未来的重要性,并指出知乎将继续致力于打造一个高质量的知识社区平台。
随后,会议进入了讨论环节。
第一位发言人是来自清华大学的知名经济学家李彦宏教授。
他表示,知识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目前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培养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接下来,一位创投领域的投资人发言,他表示,知识经济是创业的重要领域之一,但需要创业者们具备扎实的知识储备和创新能力,同时也需要投资人在投资决策上更加注重项目的技术含量和知识产
权等因素。
随后,会议逐渐进入到了深入探讨的环节。
一位企业家发言,他表示,知识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结合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企业需要注重技术研发和知识创新,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会议回到了知乎社区本身。
一位知乎用户发言,他表示,知乎是一个非常好的知识社区,但也需要更多的专业化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参与,从而让知识更加专业化和深入化。
整场会议圆满结束,与会者纷纷表示,通过此次会议,他们更加
深刻地认识到了知识经济的重要性,并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知乎CEO周源:千万不要站在上帝视角
知乎CEO周源:千万不要站在上帝视角没人能说,只有那样做才是对的。
因为在现实世界里,没法等量评估另一种可能。
六年前,周源以记者身份,心潮澎湃的跨过大洋,第一次来到硅谷。
而今,周源以连续创业者的身份,再次心潮澎湃的来到这里。
人们提到他,通常会提到一个身份知乎CEO。
知乎是一个知识性的问答社区,这是一个定义性的说法。
与其他社区显著区别之处在于,知乎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都是建立在一问一答的讨论之间。
尤其是,一个高质量的回答者,更容易通过文字表现出的特立独行、卓尔不群或灵光一闪,收获认同感和满足感。
这种认同感和满足感,同样加成在知乎自己身上,甚至超过自我想象。
比如这次周源带队来美国做宣讲,一站定在硅谷的斯坦福大学,一站定在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
出发之前,知乎团队对在硅谷的活动相对更加忐忑,然而情况出乎意料。
斯坦福大学负责组织这次活动的黄海说,最初预计只有50人报名,结果是这个数字的四倍。
实际上,过去的一年,是知乎创办四年来,发展最快的一段时间:知乎社区注册用户超过1000万,同比增长十倍,日活跃用户超过百万,新推出的移动端手机App知乎日报从0做到超过1500万下载,知乎日报单条阅读量可以达到50-60万……知乎最初两年严格执行不开放注册,只积累了40万注册用户。
两相对比,足见差别之大。
即便如此,这也是知乎克制之下的结果,负责用户增长的知乎副总裁白洁说,知乎并不追求高速膨胀。
所以某种意义上,知乎也是一家“慢”公司。
这跟周源的性格,有些许类似之处。
李卓尔见证了周源从程序员转行记者,随后两次创业的过程。
用他的话说现在的周源跟当初刚毕业相比,更加的低调沉稳。
这种不张扬,现在生活在美国的李卓尔用了“Extremely”来形容,中文翻译是:极端地、非常。
但是仍有用户在担心,害怕知乎这个社区,因为大批新居民的涌入而变味。
这很好理解,有一次周源和知乎另一位联合创始人张亮一同前去乔布斯家缅怀,却遭到乔布斯邻居的持枪驱赶——太多外人前来,对与乔布斯在同一社区的居民造成了干扰。
社会化问答社区的社会网络分析——以“知乎”为例
社会化问答社区的社会网络分析——以“知乎”为例社会化问答社区的社会网络分析——以“知乎”为例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社交网络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社会化问答社区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交网络平台,吸引了大量用户的参与和关注。
其中,“知乎”作为国内知名的社会化问答社区,其独特的社交网络结构和用户行为模式引起了广泛研究的兴趣。
本文将以“知乎”为例,对其社会网络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知乎”的社交网络结构。
社交网络是由一组人(节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边)组成的网络。
在“知乎”中,用户是网络的节点,而他们之间的互动和关注关系则构成了网络的边。
通过社交网络分析,我们可以揭示出用户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社区结构,为了解用户行为和信息传播提供重要依据。
在“知乎”的社交网络中,用户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关注关系和邀请关系。
关注关系是指一个用户关注另一个用户的行为,可以表示用户之间的兴趣、认同或关系密切程度。
邀请关系是指一个用户邀请另一个用户回答问题,通常表明用户对受邀者具有一定的信任和专业性认可。
通过对这些关系的分析,我们可以揭示出用户之间的社交圈子和影响力的传播路径。
其次,社交网络的分析还需要考虑用户行为模式对网络结构的影响。
在“知乎”中,用户可以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评论回答等。
这些行为不仅是用户之间互动的方式,也是创造和塑造社交网络结构的重要因素。
用户的提问行为能够吸引其他用户的关注和回答,而回答的质量和受欢迎程度则成为用户影响力的体现。
通过分析用户行为模式,我们可以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关注点,进而为社交网络的优化和改进提供指导。
最后,社交网络分析还需要考虑用户特征和社区属性对网络结构和行为的影响。
在“知乎”中,用户的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等,而社区的属性则包括话题、问题类型、热门领域等。
这些因素会影响用户之间的互动和信息传播。
通过分析用户特征和社区属性,我们可以了解用户群体特点和用户行为的差异,从而更加精准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推荐。
知乎的发家史
知乎的发家史知乎是一个知识分享社区,成立于2011年,由周源、徐逸、俞渝等人创立。
知乎的发家史可以追溯到2005年,当时周源在美国读书,他发现美国的学生们经常在课堂上提问,而中国的学生则很少提问。
他认为这是中国教育体制的问题,于是他开始思考如何改变这种状况。
2009年,周源回到中国,他开始研究如何建立一个知识分享平台。
他发现中国的互联网上已经有了很多问答网站,但是这些网站都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质量参差不齐、答案不够权威等。
于是他决定创建一个高质量的知识分享社区,这就是知乎。
知乎的初衷是希望通过互联网的力量,让更多的人可以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让知识变得更加平等和开放。
知乎的口号是“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这也是知乎一直以来的宗旨。
知乎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最初的阶段是建立用户基础,这个阶段主要是通过口碑传播和社交媒体推广来吸引用户。
知乎的创始人们在社交媒体上积极宣传知乎,并邀请一些知名人士来回答问题,这些人士的加入吸引了更多的用户。
第二个阶段是提高内容质量,这个阶段主要是通过建立专业的编辑团队和推出一些优质的内容来提高知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知乎的编辑团队会对用户发布的内容进行审核和编辑,确保内容的质量和可信度。
第三个阶段是拓展业务,这个阶段主要是通过推出一些新的功能和服务来吸引更多的用户和商业机会。
知乎推出了知乎专栏、知乎Live、知乎圆桌等功能,这些功能都受到了用户的欢迎。
知乎的成功离不开其独特的商业模式。
知乎的商业模式主要是通过广告和付费服务来获取收入。
知乎的广告主要是针对一些高端用户和品牌,这些广告的投放可以帮助品牌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知乎的付费服务主要是针对一些企业和机构,这些服务可以帮助企业和机构提高品牌形象和知名度。
总的来说,知乎的发家史是一段充满创新和探索的历程。
知乎的创始人们通过不断地尝试和创新,成功地建立了一个高质量的知识分享社区,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开放、平等、高质量的知识分享平台。
知乎创始人周源谈知乎的创业理念
知乎创始⼈周源谈知乎的创业理念从东南⼤学计算机系毕业之后,⾻⼦⾥充满不安分细胞的周源在上海先是按步就班地做着程序员,之后转型做了三年科技记者,再后来在帝都做Meta搜索的创业尝试——直到将⼀个叫做“知乎”的问答社区做得有点风⽣⽔起,这个80年的极客男才感觉到找到了⾃⼰真正感兴趣的事情。
这段经历他以⼀篇《知乎为什么》已经做了详细的动情讲述,故对这⼀部分不再做过多笔墨渲染。
今年三⽉下旬,⼀惯低调的周源突然正式对外宣布知乎最新数据:⾃2013年上半年开放⾄今,知乎的注册⽤户数从40万暴增⾄1700万,⽉独⽴⽤户访问量8800万,全站累计产⽣横跨⼗多万个话题领域的350万个问题。
周源称,在2013年6⽉到2014年7⽉的14个⽉期间,在知乎页⾯的回答型⽤户逐⽉留存率在80%以上——如果把周期拉长到36个⽉,数据基本也与之相当。
对⼀家处于创业阶段的公司来说,这样的数据看上去相(xi)当(si)给(ji)⼒(kong)。
现在,知乎上不但众多相关⾏业从业者以及事件当事⼈喜欢在新闻出现后很快撰写出针对这些新鲜事情的全⾯解读和⼀⼿资料,⽽且⾄今李开复、王⼩川、王兴等“⼤V”依然是知乎问答的活跃⽤户。
那么⼀串连环“知乎体”的问题来了:做个吸引王⼩川们活跃问答、⽤户逐⽉留存率在80%以上的社区究竟是怎样⼀种体验?同时,⾯对逐渐显露的移动端产品内容⽣产不便、web 页⾯营销⽓渐盛频频被质疑的问题该怎么破?怎么样才能避免今⽇创业明星、明天反⾯教程的风险?起:创业初期如何聚起第⼀批⾼质量⽤户周源称,在初步有了做这样⼀个问答社区的雏形想法时,团队⼀⾯做产品⼀⾯为其想名字,甚⾄为了取个“超凡脱俗”点⼉的名字,⼤家在两个⽉⾥每天都进⾏⼀段头脑风暴,前后注册了⼏⼗个域名,想了上百个名字。
最后之所以取名“知乎”,“是为了能够传递给⽤户⼀些与众不同的信息,让⼈可以⽴刻感觉到这个产品和其他不⼀样的名字”。
知乎从2010年12⽉19⽇开始运转,其间⽤户内测40多天,2011年1⽉26⽇上线,2011年3⽉,知乎宣布获得创新⼯场天使轮投资。
以知识星球为例,教你如何运营和推广一个付费社群
以知识星球为例,教你如何运营和推广一个付费社群社群运营是运营模块中用户运营的一块内容,相较于用户建议收集、问题解答、信息发布等用户运营的其他工作,社群运营就稍微有些复杂。
因为这是一个即时反馈的双向工作,运营的一举一动都会得到用户的实时反馈,若反馈不多,就会变成死群,若反馈的偏离方向,就会造成运营事故。
即使社群运营的不错,也无法摆脱群的生命周期这个魔咒,能持久运营下去的社群都需要建立一套规则,这个规则的建立需要时间和运营的不断引导。
社群运营本身难度不低,而付费社群的运营难度就更加高了。
我们知道,产品里面有付费率一说,比如游戏的付费率在1%左右,意思是玩游戏的100个人当中,会花钱玩游戏的只有1个人。
同样的,会花钱入群的用户比例也很低,这部分人很精明,对性价比,对投入产出都有自己的小算盘,要求也更高,如何满足这部分用户的需求,打造一个持续运营的付费社群就是本章重点来剖析的问题了。
本章以“知识星球”为例,从以下4个模块来剖析,如何运营和推广一个付费社群:一、付费社群介绍二、创建付费社群的思路三、搭建社群筹备工作四、推广渠道第一部分付费社群介绍付费社群是什么?一句话解释:需要付费加入的群或者圈子叫做付费社群。
区别于免费入群,如QQ群,验证通过即可加入,少部分需要付费加入,金额在几元到十几元不等。
付费社群有哪些形式?这里只讲最常见的2个,一个是微信群,KOL自己创建的圈子,不允许群成员拉人进来,成员需向群主缴纳费用才可进入,金额一般在几百元左右,视KOL影响力而定。
另外一个是知识星球,本章重点讲的产品,可以创建高品质社群,功能以知识的沉淀、成员管理、知识变现为核心,因为是针对社群的APP,在社群功能上较微信群更有优势。
为什么选择知识星球?在微信群和知识星球二者之间,对比功能进行选择时,发现各有利弊。
在使用便捷度上,微信群更有优势,用户使用微信时,即可与群成员沟通交流、学习知识。
缺点是消息无法沉淀,一旦信息过量,就无法找到想要的信息,这不利于知识的沉淀。
周源创业成功案例分析
周源创业成功案例分析
第一次创业失败后开始理解用户真实需求
周源:非常高兴今天过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知乎的创业故事和经历。
知乎是去年8月份我和我的创业伙伴一起在做的。
之前我在做另外一家公司,08年开始我第一次创业。
去年五六月份的时候那家公司做砸了。
我去了一趟西藏,在西藏的时候把整个想法清理了一次。
发现最开始那个创业想法一直没有很好的去理解到一个人真实的需求。
你做一个产品,如何去跟你的用户群体很好的有一个沟通。
把他们的需求理解到,还原到产品需求上面。
从我们刚开始做知乎的时候,我花了三天时间启动这个项目。
第一天,签到了安卓。
第二天所有人辞掉了工作加入了知乎。
第三天我们就开始了所有的工作。
那个时候那么快,是因为我们当初非常相信这一点。
我相信知乎是一个可以做得很大的产品,也是一个非常有用的产品。
同时,我们也相信自己有能力把这个产品做好。
但是我们真正开始做的时候发现比较困难。
问答是一个特别基础的需求,今天我们沟通中很多都会以问答的形式进行信息的分享,我们信息就产生了交换、就沟通起来了。
问答网站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人、话题、问题
互联网上有一个特点,但凡是满足了基础需求的产品,他都会有一个特点,表面上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其实他的背后都很复杂。
比如说搜索你看起来非常简单。
但是其实他背后的搜索手法非常复杂,他的服务器非常多。
比如说在网上买卖,表面上你看起来你买东西非常的方便,点一下鼠标就可以了。
但是在他背后的商品管理、推荐算法都非常复杂。
“知乎”背后的掌舵人——周源
2차 창업, ‘즈후’탄생1999년, 19세의 저우위안은 청두이공대학교(成都理工大學) 전자컴퓨터과에 입학했다. 학부를 졸업한 후, 그는 자신의 지식 축적이 부족하다고 생각하여 둥난대학교(東南大學) 소프트웨어 공학 석사 시험에 참가하여 합격했다.석사 졸업 후, 저우위안은 상하이(上海)의 한 캐나다 외자 소프트웨어 회사에 입사해 데이터베이스의 개발 작업을 시작했다. 제품이 간신히 발표되었는데 가입자가 한 명도 없다는 게 원래 뜻대로 되던 그가 생각지도 못했던 일이다. 8개월 동안 열심히 일했지만 아무런 성과도 없는 게 저우위안에게 적지 않은 타격을 준 셈이다.첫 직장에서 성취감을 느끼지 못한 저우위안은 곧바로 <IT 매니저 월드(IT 經理世界)>로 자리를 옮겨 기자가 되었다. 그 사이에 저우위안은 많은 과학기술 회사가 생사를 넘나드는 변화를 보았고 방관자이자 기록자로서 바꿀 힘이 없었기 때문에, 그는 결국 기자의 일을 그만두었고 생애 첫 창업을 시작했다. 이번 창업은‘미친 짓’에 가깝다고 할 수 있다. 돈 1만여 위안만 가진 저우위안은 투자자를 찾을 수 있을지 모르는 상황에서 의연하게 빅데이터 분야의 메이트(Mate) 검색을 선택해 데이터 분석과 시뮬레이션을 주력했다.4월 27일, 즈후 2019 신즈(新知) 청년대회가 베이징 우커숭(五棵松) M·공간에서 막을 올려‘즈후’창업자 겸 CEO 저우위안은 현장에서 기조연설을 했고‘즈후’의 발전 상황과 새로운 목표를 해독했다.중국 국내 유명한 인터넷 문답 커뮤니티인‘즈후’는 최초의 초대제에서 오픈 이용자 등록, 여러 라운드의 융자 후 이용자 규모가 고속으로 성장하는 것까지 브랜드 이미지와 주력 창작 이용자 그룹이 끊임없이 변화하고 있다. 공식 발표된 최신 데이터에 따르면, 2019년 1월까지‘즈후’2억 2,000만 명의 이용자는 3,300만 개가 넘는 질문과 1억 3,000만 개의 답변을 기여했다.‘즈후’가 문답 분야에서 자신의 영역을 갖게 하는 데는 저우위안이 대체 불가능한 역할을 했다.상도 商道‘즈후(知乎)’배후의 키잡이-저우위안(周源)“知乎”背后的掌舵人——周源린시(林夕) 선하이빈(沈海滨) VCG저우위안은‘즈후’를 지식 공유 분야의 원맨쇼크 회사로 이끌며,더 많은 사람들에게 지식의 가치를 깨닫게 하는 동시에 소통의 새로운 방식을 조용히 만들어가고 있다.周源带领知乎成为知识分享领域的独角兽公司,在让更多的人体会到知识价值的同时,也悄然创造着沟通的新方式。
如何打造自己的知识系统——知乎大神采铜分享会
如何打造自己的知识系统——知乎大神采铜分享会2016年6月18日晚上 8:00,“知乎大神”采铜老师带新书《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做客北京趁早读书会,在线上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干活满满的分享。
采铜老师的分享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主题分享:“心智革命与新时代专家的自我养成”(原名:如何打造自己的知识系统);第二部分是新书《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介绍,包括章节结构、写作背景和过程、适合受众等;第三部分是互动提问环节,共约90分钟。
被称为知乎大神的他究竟是谁?知乎第41161号用户,至今为止,他拥有538263名粉丝、贡献了981个回答、获得了538919个赞同、124666次感谢。
他的每一次回答,都振聋发聩,引来上万人的喝彩。
——被公认为“知乎精神”的代表者之一,他的较真与理想主义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赢得了无数人的点赞!——他曾出版的电子书知乎「盐」系列之《深度学习的艺术》《开放的智力》连续84周占领同类书榜首,全五星评价,豆瓣9.4分高分推荐!——最新著作《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受到马伯庸、张佳玮、刘未鹏、战隼、周晓农、梁边妖、李松蔚、动机在杭州鼎力推荐。
一、心智革命与新时代专家的自我养成采铜老师分别从知识迁移、信息筛选、洞察深层结构、构建心智模块四个方面对“心智革命与新时代专家的自我养成”进行解读。
1.心智革命:知识迁移与远距联结首先,采铜老师希望带领大家去思考:我们要成为时代的专家,知识的目标是什么?“收益半衰期”理论源于采铜老师在“知乎”上的一篇文章。
“收益半衰期”事件是指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半衰期长的事件,对我们的影响会持续地较久、较长。
比如长半衰期事件有:找到自己的真爱,学会一种有效的思维方法,完成一次印象深刻的旅行,与大牛进行一场意味深长的谈话;练一小时书法,背诵一首诗,看一本经典小说,读懂哲学著作的一个章节,多重复一次技能练习,认真地回复一封友人的邮件。
但是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往往会追求短时间的收益最大化,做一些高价值、短半衰期短事情(如买一件时髦衣服、玩一下午手游、吃一顿大餐等)。
知乎的发展历程
知乎的发展历程起初的初心知乎是一个基于兴趣、分享和交流的社交平台,于2011年上线。
由周源、徐曙等人共同创立。
创始人们的初衷是为了满足用户对知识和信息获取的需求,打造一个高质量、专业化的问答社区。
成立初期在成立初期,知乎面临着许多挑战。
用户数量有限,内容质量参差不齐,且知名度较低。
然而,知乎通过持续优化设计和功能,吸引了一批忠实用户。
功能创新•提问与回答:知乎的核心功能是问题的提出与回答。
用户可以发起问题并等待其他用户提供答案,也可以回答其他人的问题,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专业化话题:知乎采用了一种特殊的话题分类方式,允许用户选择自己的专业领域,并在该领域内提供和回答问题。
这一举措有助于提高内容质量和用户互动。
•关注和收藏:用户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话题、用户以及问题,同时还可以收藏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回答。
这使得用户可以轻松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用户社区知乎致力于打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用户社区。
在创立初期,知乎就制定了一系列准则和规则,如鼓励用户发表高质量内容,尊重其他用户等。
这些规则的制定为知乎的社区氛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吸引了一批热爱知识和分享的用户。
用户增长与媒体关注知乎快速发展,用户数量迅速增加。
这得益于多个因素的共同作用。
扩大用户基础为了吸引更多的用户,知乎采取了多种策略。
1.邀请制注册:在成立初期,知乎仅对部分用户开放注册,通过邀请用户的方式进行扩散。
这种限制注册的方式一方面增加了用户的稀缺性,另一方面也使得用户更有成就感,增强了用户黏性。
2.与热门事件结合:知乎会聚焦热门事件,邀请相关专家和意见领袖进行专业解答,以此吸引更多用户的关注。
这种方式不仅提升了知乎的影响力,还为用户提供了权威、可信赖的信息来源。
媒体关注与用户口碑知乎通过用户贡献高质量的内容,吸引了许多媒体的关注。
媒体的报道和推广,进一步扩大了知乎的知名度。
同时,用户对知乎的好评也起到了口碑传播的作用,让更多人了解和加入到知乎的社区中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乎周源自述:如何构建400万用户的知识分享社区?十年前,周源在上海一家加拿大外资公司写代码,和大多数“码农”一样,虽然从事着世界上最先进领域的工作,但是对外部世界真正的变化却知之甚少。
2005年春节,周源在老家路边等人,无意中买了本《IT经理世界》,但要等的人一直不来,只好一直看杂志。
里面有篇报道让他印象很深,讲述了很多改变未来商业世界的技术变量,还提供了改变的逻辑,文章中提到的改变一部分是由程序员完成的。
周源第一次发现自己做编程的原来也很有力量,而自己作为程序员,那么长时间却一事无成。
于是,周源决定了做一件发现了更大世界(i黑马注:知乎最开始的Slogan,正是“发现了更大世界”)的事,他决定过年后辞掉程序员的工作,去《IT经理世界》杂志社成为了一名记者。
那一年,百度刚上市,李开去了Google,周认为记者是“可以接触很多牛逼人,站在浪潮之巅看潮流翻滚的人”,他最终如愿以偿。
(周源)“发现更大世界”的决定,也让周源命运开始翻滚,在积累足够多的经验和见识之后,他开始在互联网领域尝试做一些东西。
在第一次创业“Meta搜索”失败之后,他又在2010年12月创办知识型问答社区知乎。
知乎创办三个月后获得了创新工场的天使投资,一年后又获得启明领投的近千万美元投资。
今年,知乎的“模仿对象”Quora如今已经估值9亿美金,而业内人士估计知乎的估值也达到了2亿美金。
周源认为自己“做过媒体又做过技术又创过业”,融合了极客与文人的气质,他创造知乎这样的知识分享社区是“不二之选”。
周认为做社区要“尊重社区的节奏”。
在上线的前两年,知乎采用邀请制注册方式。
2013年3月,知乎向公众开放注册。
不到一年时间,注册用户迅速由40万攀升至400万。
知乎是如何成一步步长成的,以下为周源的口述分享:知乎的灵感:和苹果有关的故事在做记者之前,我也写过代码。
我是一个苹果迷。
2007年的时候iPhone 刚刚发布,很多人都买了,我就帮别人破解iPhone。
办公室一层楼,大部分iPhone都是我破解的。
几件事催生了我的想法,让我变成“让事情发生的人”。
最大的刺激是2008年去美国排队见乔布斯,他发布Macbook Air的时候我就在现场!我离他很近,当时激动得不得了,有种朝圣的感觉。
他(乔布斯)展示完Macbook Air后,就有记者开玩笑说,乔布斯如果一直活着,五年之内iPhone和Macbook一定能变成主流产品,当时这两款产品都不算主流。
由于对苹果的热爱,我加入了,一个极客范儿的群体博客网站。
最开始大家在上面分享苹果产品相关的文章,再后来,来了一群相同气质,不同类型的作者,有工程师、产品经理、设计师、作家、时尚圈的,各种各样的人。
apple4us发生了质变,他们最开始讨论的都是苹果产品更新的问题,后来开始讨论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变化,科技和人的关系,它的延展性就突然展开了。
几十个人在密集的协作,出现了内容跨界性非常广的小网络。
我发现,在这里内容产生方式跟《IT 经理世界》很不一样,没有人付钱,没有专门的人提供选题,但他们照样文思泉涌。
新问题被写成文章以后,又吸引更多新用户进来。
在apple4us,虽然大家都没经过专门训练,但因为某种东西的触发,竟然产生了那么多优质内容。
刚加入apple4us时我一直处在兴奋中,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看有没有人更新内容。
因为的灵感,我就想我能不能做一个规模化,一千倍大的。
我当时和成远(i黑马注:现知乎创始团队成员)用新媒体的方式去尝试规模化,做了一个类似于的群体博客N3。
(i黑马注:周源说,N3的意思是New的立方,指新技术、新商业、新趋势,三个“新”。
N3和现在很多科技博客的模式很像,但是N3尚未达到周源理想中的产品)虽然N3也挺成功的,不到三个月流量就超过了《IT经理世界》的官方网站,但是它的产品没有达到我所想要的。
例如,我想做一个大家能够共同编辑文章的功能,N3就没法实现。
还有怎么保证人多之后网站内容质量,怎么让信息有效的流动起来,这些东西都没有想清楚,最终我们暂停了N3。
后来,我离开《IT经理世界》进行了第一次创业,做了一个中小企业搜索广告投放的数据分析服务公司“Meta搜索”,但这个产品没有切中痛点,没人愿意付费,我的第一次创业以失败告终。
创业失败之后,我去西藏旅行,回家之后经历了一段苦闷的日子。
直到看到了Quora,它的产品形态满足了我之前对“一千倍”的想象,当时的Quora不提供中文版,有一天我跟张亮(知乎联合创始人之一)坐下来讨论,我说,我们可以做一个中文版的Quora,创业失败不一定就是累赘,也可能是笔财富,我以前做过媒体,又做过技术,创过业,来做这么个产品简直是不二之选。
于是,我决定再出来创业。
以前的创业团队都比较信任我,他们回来和我一起做知乎。
项目很快就启动了。
第三天早上,张亮跟我说,他找到了一个天使投资人。
当天晚上我就和投资人见面了,他给我们投资了150万。
知乎的“内核”是什么?回头看,twitter确立了关注和被关注的社会化媒体关系,Google用一个框定义了信息搜索的标准。
我觉得 Quora 也定义了一种新的互联网标准,就是人可以去关注信息,信息可以推送给人。
你也可以关注人,看到这些人对信息作出的一些行为,比如说赞同。
这也是一种新标准,比较适合跨界的深入讨论。
也就是我所一直设想的东西。
知乎的核心功能不会有太大变化的,因为它参考Quora为标准,产品关键是“信息逻辑”。
信息逻辑,就是让用户把线下的信息需求还原到互联网。
知乎的产品设计,模拟了线下一群人坐在一起认真深入讨论一个问题的模式。
几个人坐到一起,可以不认识,但都有一定专业背景,都应该围绕限定的共同话题,不能跑偏。
一个人讲完,大家可以复议,互相修改答案,可以赞同或反对,可以感谢,可以评论。
如果一个人不遵守这个默认的讨论协议,会被点“没有帮助”、“折叠”和“举报”。
知乎的核心功能是,如果用户想讨论(问题),发到知乎上来,整个社区可以通过某种方式,让这个问题得到合适的回答。
并且把它沉淀下来,这是一个用户场景,我们一直在围绕这个用户场景在推进产品。
我做过记者我知道,很多想采访的人你都采不到,当时我很关注很多美国的互联网公司CEO和核心团队成员自己跑上Quora来回答问题。
当时我们就强烈感觉到的它的机会,我们能理解它的价值。
这样的产品如果能够生长下去,它就不只对于一个群体和一个行业,对于整个互联网来说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贡献。
它相当于在不断产生高质量的东西,注入到整个互联网。
系统化知识,高质量信息,都还存在于个体大脑中,远未得到有效的挖掘和利用。
知乎提供了一个产生,分享和传播知识的工具,将每个人的知识都聚集起来,并为公众所用。
尊重做社区的节奏:流量无用知乎刚做的时候,人们认为凡是社区就应该灌水,应该瞎扯,吐槽。
Quora 的产品模式,把之前的部分问题解决了。
但做一个社区产品,你很难去充当上帝。
也就是说你不能运作一下就让它变成你想要的样子。
量增加不等于社区成长,反而导致你没有预见的问题产生。
把社区搞垮是一种情况,把社区搞成另外一个样子也是一种情况,百度那么大流量,也做了一个和知乎类似的产品“新知”,最终没有做起来。
群体博客或者是社区,它在很小的时候体现出来的价值,规模化之后往往很难达到。
知乎的出现,其实是站在另外一条路上——能否通过UGC生产高质量的内容。
做社区两个关键点,首先是核心产品和功能升级,第二个要尊重社区的节奏。
如何用规模化的方式,让高质量的UGC内容生长起来,一直是一个难题。
我们当时做N3的时候,也是一个很小的圈子,你把它扩展到1000倍和一万倍的时候,它一定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内容质量会严重下降)。
社区是由人组成的,他们有自己所信任的圈子,然后以此为中心在运转的。
某种意义上,我们所谓的一个社区是指无数个小圈子组成,它围绕各自擅长的东西和兴趣进行沟通和交流。
2010年知乎刚上线,我们邀请了200多位用户,是他们定义了知乎的规则。
现在看来,这200多人对知乎的影响是深远的。
他们中有很多科技创业者,他们的专业知识保证了回答质量。
科技创业者有使命感,就是帮别人解决问题,所以,这帮人带来了知乎独特的讨论风气。
社区的产品和用户都需要成长的,某种意义上来说,社区的早期,“文化氛围”相对来说更重要。
百度的流量很大,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我觉得社区一定要有自己的节奏。
你得尊重这个节奏,这个节奏也不一定是你设定的,你得尊重社区的自然的生长规律。
用户在邀请其他用户进来的时候,你会发现有一些同行业的用户和群体,在里面会越来越活跃。
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有些行业信息流通就是比较快,所谓的热门行业不就是信息流通比较快的行业吗?科技,互联网,金融等等。
还有就是大的信息领域,比如电影,甚至包括汽车,这些都是每天信息更新量都很大的。
随着知乎的“人口”不断的增加,热门的领域就会越来越热。
比如说像金融,电影,法律,在最开始可能都是比较零星,偶尔有一两个问题。
但随着这个领域的关注度高,话题吸引了很多用户,用户产生更多内容再吸引用户,然后再沉淀出其中好的那一部分内容。
知乎社区就是这么一个循环在往前走的过程。
作者:i黑马文章来源于:/article-205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