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码转换原因
广告语篇中的汉英语码转换分析
![广告语篇中的汉英语码转换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088c2d9360cba1aa911da03.png)
广告语篇中的汉英语码转换分析作者:李德敏来源:《现代交际》2012年第10期[摘要]本文结合现实语料将广告语篇中的汉英语码转换分为轮换式和插入式转换两大类型,并对此种语言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语码转换广告语篇原因[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0-0049-01语码转换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通常指同一段话语中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方言)的“混合编码”,“语码转换既可以出现在同一句话中,也可以出现在话轮和话轮之间”。
作为广告主与消费者沟通商品信息的重要手段,广告语篇中也越来越多地出现语码转换现象。
结合众多现实语料,本文主要分析的是广告语篇中的汉英语码转换现象。
一、广告语篇中汉英语码转换类型广告语篇中使用了汉语和英语两种语码的现象,我们称其为汉英语码转换现象。
从语言结构角度看,汉英语码转换可以分为轮换式转换和插入式转换。
(一)轮换式转换轮换式转换通常发生在句与句之间,轮换的方式比较均衡、整齐,如汉语→英语→汉语→英语→汉语。
广告的标题或广告口号经常使用该种转换。
如观澜湖高尔夫球会广告文案:MISSION HILLS GOLFCLUB;观澜湖高尔夫球会GUINNESS RECORDS WORLD’S NO.1 吉尼斯纪录世界第一球会。
(二)插入式转换插入式转换指的是在一个汉语分句中插入英语语码,直观体现为英语语码镶嵌在汉语语码中。
在笔者收集到的语料中,插入式转换占据了绝大部分,是广告语篇中使用最广泛的语码转换类型。
1.单词式插入。
顾名思义,单词式插入指的是将单词嵌入到另一种语码的语句或语篇中,插入的单词通常是大众比较熟悉、使用率较高的单词,如Good、Ok、Cool等;或是某些专业领域的特殊词汇,如mp3、DVD、GPS、CI等。
如长城汽车广告:都市智能SUV,哈弗H6荣耀登场。
2.词组式插入。
词组式插入指的是在汉语广告语篇中插入英语短语或词组,有时插入的只是一些可以帮助产生“洋化”效果但没有什么实质意义的辅助词语,如奥迪汽车广告:Audi Top Service奥迪卓悦服务,轮胎及冷却系统免费检查,完美呵护您的冬日出行。
香港地区粤语与英语的语码转换
![香港地区粤语与英语的语码转换](https://img.taocdn.com/s3/m/2a5bb23f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c7.png)
香港地区粤语与英语的语码转换翟昕尔(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上海 200241)摘 要:香港是一个具有极大包容力的国际化大都市,粤英语码转换现象是香港地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之一,本文从语码转换的定义出发,挑选了五部不同类型的tvb剧集,搜集了其中语码转换现象的语料,着重对其功能和产生原因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能够加深人们对语码转换现象的认识与了解。
关键词:语码转换;粤语;英语;tvb一、语码转换的定义美国语言学家Carol Myers Scotton(1998)把“语码转换”定义为“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中使用两种甚至更多的语言变体”i。
《社会语言学教程》一书中将“语码转换”定义为“说话者在对话或交谈中,从使用一种语言或方言转换到使用另一种语言或方言”ii。
它考虑到了汉语中方言的特殊性。
目前,学界对于“语码转换”这一定义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主要矛盾集中在“语码转换”和“语码混合”的分界问题上。
一部分学者主张区分两者,他们认为“语码转换”指句际转换,而“语码混合”指句内转换。
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应采用“语码转换”来一并概括句际和句内语码转换这两种现象。
本文更加倾向于后一种观点,下文的讨论也是基于这一定义来进行的。
二、研究材料本文选取了香港回归十年多来的五部tvb热门剧集,其语言真实。
考虑到语料的多样性问题,因此本文挑选了家庭伦理、商战和职业剧三种不同类型的剧集来进行研究。
考虑到转写的时间和精力问题,在这五部电视剧中每部随机选取了五集作为样本来进行语料研究。
本文所选取的具体剧集和集数如下:家庭伦理 《溏心风暴之家好月圆》 2008 1-5集职业剧(律师) 《真相》 2011 11-15集职业剧(医生) 《On call 36小时》 2012 7-11集职业剧(刑侦) 《使徒行者》 2014 6-10集商战 《再创世纪》 2018 30—34集三、语码转换的功能(一)社会功能社会功能是指说话者在说话过程中进行语码转换来强调其社会身份与地位,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民族和社会地位等。
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语码转换现象研究的开题报告
![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语码转换现象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82c98d2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75.png)
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语码转换现象研究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语言交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显得尤为重要。
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语码、不同的文化习惯等等,在不同的人群之间形成了相对应的交际规范。
然而,一些特定情境下的语言交流呈现出了语码转换的现象,这让语言交流变得更加复杂。
例如,人们在与不同社会背景、不同文化习惯的人交流时,往往需要做出适应性调整,使用适当的语码进行交流。
换句话说,从一个语言转换到另一个语言并不难,但更难的是在交际过程中进行正确的语码转换。
因此,本论文旨在研究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语码转换现象,并探讨其中的原因与影响,为语言交流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支持以及实践指导。
2. 研究内容与思路(1)概括语码转换的现象及影响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通常指在一段对话中,使用不同语言或语言变体的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不同语言或方言的使用情景,例如与外国人或外籍人士交流、跨地域的商务交流以及各地方言交流等。
这些情境下,进行合适的语码转换显得尤为重要。
而正确的语码转换不仅会让双方交流更加顺畅,还能带来一些积极的影响,如促进文化交流、增强相互理解等。
但要进行正确的语码转换,并不是那么容易,常常需要考虑对方的语言背景、地区文化、交际目的、语言风格等多种因素,因此,语码转换在实际生活中的达成度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制约。
(2)分析语码转换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和影响语码转换的产生有多种原因,如跨越语言界限、交际目的不同、文化的影响、交流的准备不足等。
因此,本论文将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引起语码转换的主要原因,并深入探讨这些原因对交际效果的影响。
(3)讨论应对日常生活中语码转换现象的方法与策略在实际生活中,为了实现更好的语言交流,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应对措施来减少语码转换的不良影响。
本论文将重点讨论应对语码转换现象的方法与策略:包括如何进行语言、文化的学习,如何提高语码转换的能力,如何掌握合适的交际技巧等。
微博中的汉英语码转换分析
![微博中的汉英语码转换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6a71793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36.png)
微博中的汉英语码转换分析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等网络平台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表达观点的重要渠道。
在这些平台上,人们会使用不同的语言和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其中,汉英语码转换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
在中,汉英语码转换通常指在一段文字中同时使用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或者是在中文中夹杂着英文单词或缩写。
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因为人们在表达某些特定的概念、品牌、事件等方面时,发现中文无法完全准确地表达出来,或者是因为英文更加简洁、流行、国际化等因素。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汉英语码转换是一种语言现象,反映了人们对于不同语言和文化的认知和融合。
在中,这种现象的出现也与现代社会中使用多种语言的需求和文化交融有关。
同时,汉英语码转换也反映了人们在语言使用方面的创新和灵活性,以及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表达方式的尊重和理解。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汉英语码转换在中也具有一定的传播优势。
在一些特定的话题或事件中,使用英文单词或缩写可以让信息更加简洁明了,而且更容易引起和讨论。
汉英语码转换也可以增加文本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当然,在中使用汉英语码转换也需要注意规范和适度。
如果过度使用英文单词或缩写,可能会让读者感到难以理解或产生阅读障碍。
也需要注意尊重其他文化和语言背景的用户,避免使用带有歧视或偏见的表达方式。
中的汉英语码转换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反映了人们在语言使用和文化交流方面的多元化和灵活性。
在使用中,需要注意规范和适度,尊重不同文化和语言背景的用户,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包容的交流环境。
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城市,多种语言的使用相当普遍。
其中,粤语和英语更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两种语言。
在教育、工作、生活等多个领域,这两种语言的使用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因此,语码转换在香港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香港粤语与英语的语码转换,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启示。
语码转换是指个体在使用一种语言时,有意识地切换到另一种语言。
语码转换和社会语言学因素
![语码转换和社会语言学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3a4b5424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8c.png)
语码转换和社会语言学因素语码转换和社会语言学因素摘要:随着全球化和跨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语码转换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语码转换是指一个个体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下,从一种语言或者语言形式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或者语言形式的过程。
本文通过探讨语码转换的概念、原因和影响因素,以及社会语言学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理论,进一步分析了语码转换和社会语言学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语码转换,社会语言学,跨文化交流,语言形式,影响因素一、引言在今天的全球化时代,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
这种跨文化交流使得语言成为了沟通的重要媒介。
然而,由于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存在,人们在跨文化交流中常常遇到语言障碍。
为了有效地进行交流,人们需要进行语码转换,即从一种语言或语言形式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或语言形式。
语码转换不仅是一个个体学习和运用多种语言的过程,同时也受到社会语言学因素的影响。
二、语码转换的概念和原因语码转换是个体在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使用多种语言或语言形式的过程。
语码转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交流需求:在跨文化交流中,人们需要使用不同的语言进行沟通,因此需要进行语码转换。
2. 社会身份认同:个体的社会身份认同往往与语言和文化联系在一起。
为了适应不同的社交场合和社会角色,个体需要进行语码转换。
3. 文化接触和迁移:随着人们越来越多地移居和旅行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他们需要学习和使用其他语言,进行语码转换。
4. 社会变迁和全球化:社会变迁和全球化使得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接触和交流更加频繁,促使个体进行语码转换。
三、社会语言学因素对语码转换的影响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社会关系的学科。
在语码转换中,社会语言学因素对个体的语言选择和语言形式选择起着重要的影响。
其中一些重要的因素包括:1. 社会语言态度:社会语言态度是指社会对不同语言和语言形式的偏好和态度。
个体在语码转换中会受到社会语言态度的影响,选择使用较为受欢迎的语言和语言形式。
社会语言学中语码转换的定义与分类
![社会语言学中语码转换的定义与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2d6f1f5d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02.png)
社会语言学中语码转换的定义与分类社会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探究语言在社会文化背景中的变化和演变。
在这个领域中,语码转换(Code Switching)是一个经常被讨论的话题。
本文将介绍语码转换的定义和分类。
一、定义语码转换指的是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不同的语言码来进行交流。
这种语言码包括单词、短语、语句甚至是语音、语调等。
语码转换可以发生在单句或者对话的不同部分,也可以发生在不同的场合中。
它不仅包括单向转换,也包括相互转换。
二、分类1、情境语码转换情境语码转换指的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使用不同的语言进行交流。
比如,在国际商务会议上,使用英语进行交流。
但是,有时候也会使用汉语进行一些简单的沟通,比如介绍自己的名字、称呼对方等。
2、语体语码转换语体语码转换指的是在不同的语言风格之间进行转换。
比如,使用正式语言在商务场合演讲,而在社交场合则使用口语或者非正式语言。
3、旁白语码转换旁白语码转换指的是在单个对话或者单句话中,使用两种或者以上的语言进行交谈。
比如,在中文对话中突然使用一部分英语表达。
4、语汇语码转换语汇语码转换指的是在一段话或者对话中,交替使用两种或者以上的语言来表示不同的概念。
比如,“Let’s去看电影”。
5、双向语码转换双向语码转换指的是两个人都在不同的语言中交谈,可以在一句话或者一段话中交替使用两个语言。
比如,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中进行对话。
6、混合语码转换混合语码转换指的是将两种或者以上的语言同时使用在一段话中。
比如,在一个句子中,交替使用两种语言的单词来表达特定的意思。
以上分类是当前社会语言学中最常见的几种语码转换。
在实际应用中,这些分类之间的界限可能会相互交叉甚至某些转换会出现多种形式。
语码转换现象在世界各国和地区普遍存在,在社交场合、商业交流、教育教学以及媒体传播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
对于研究语言交流,增强跨文化交流意识和技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之,语码转换作为现代社会语言交际的一种表现形式,对语言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并在实际应用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社会语言学中语码转换的定义和分类
![社会语言学中语码转换的定义和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bff63c23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3b.png)
社会语言学中语码转换的定义和分类社会语言学是语言学的分支之一,主要研究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交际、意义和变异等方面。
语言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存在差异,而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语法和发音上,还表现在不同的语言习惯、文化背景以及社会地位之间的差异上。
语码转换在社会语言学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下面我们对它进行一定的阐述。
一、语码转换的定义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是指在语言交际中,说话者在不同的语言系统之间进行切换或者插入不同语言的一部分。
在多语情境下,语码转换通常是不可避免的,它在跨文化交际、双语教育和社会融合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语码转换通常表明说话者的双语能力、跨文化经验、社会地位和意识形态等多方面因素,并且可以通过这种转换达到交际的目的。
总体来说,语码转换是一种语言现象,它在语音、语义和语用方面都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二、语码转换的分类语码转换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交替转换、嵌入转换和迭加转换。
1. 交替转换交替转换是指说话者在语言交流中间交替使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语言。
通常,在语言习惯不同的地方,说话者会不自觉地切换语言,以满足交际需求。
交替转换是一种渐变的、习惯性的切换,这种切换通常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有时甚至只有一个单词。
交替转换通常不会影响句子的整体结构和意思,只是用另一种语言的单词来表达某些特定的含义。
2. 嵌入转换嵌入转换是指在主要语言环境中间插入一部分另一种语言的语言片段的一种转换。
嵌入转换比交替转换要固定,通常是在一段语言交流中插入另一种语言的短语、成语或者俗语等。
这种转换比交替转换要显眼,比较容易辨别。
说话者在进行嵌入转换的时候,可能借助对方语言习惯,或者自己的语言习惯实现转换,这种转换比较有特色,可以显示出说话者的语言特质。
3. 迭加转换迭加转换是指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语言或方言同时用来表达某一个概念或者情境的一种转换。
迭加转换通常在多语使用的情境下出现,在语言交流中,说话者可能会产生出所谓的“混杂语”,使两种语言同时混合在一起。
汉语背景下的中英语码转换
![汉语背景下的中英语码转换](https://img.taocdn.com/s3/m/18796dec9b89680203d825ee.png)
汉语背景下的中英语码转换【摘要】随着中国与国际接轨越来越紧密,在汉语背景下,中英语码转换用语的实用程度也渐渐增多。
本文对网络、广告和文学著作里的中英语码转换做了分析比较,还分析了汉语背景下的中英语码转换的原因。
【关键词】中英语码转换;网络;广告;文学所谓语码转换,是指人们在一次性对话或交谈中同时使用了两种或更多的语言及其变体(gumperz, 1982)。
目前国内的研究学者也有很多,如:何自然,于国栋。
接下来,本文将从网络、广告和文学著作中的语码转换来分别进行分析。
一、网络上的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 in net)随着英特网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语码转换转换出现在网络上,以下有部分例子:a. homework (作业) 我还没搞定。
b. i服了you (u) 。
c. who怕who(谁怕谁)d.别理我,我今天很down(情绪低落)。
e.你真in(时髦)。
f.今天玩的真是h妙(兴奋)。
g.“韩国美女pk中国古典美女”h.别忘了e我(发电子邮件给我)i.下班call我(打电话给我。
)j.今天天气好好啊,so我们去shopping吧!(所以,购物)以上所例举的十个例子是典型的和常见的网络语码转换。
在例(a), (b), (c) 和 (j)中,名词和代词“作业”,“我”,“你”,“谁”和“购物”被对应的英语”homework”, “i”, “you”, “who”和“shopping”所代替; 在例(d), (e), (f)中,形容词和副词“情绪低落”,“时髦”和“兴奋”被”down”, “in” and “high”所代替;在例(g), (h) and (i) 中,动词和被动词短语“挑战”,“发电邮”和“打电话”被”pk”, “e” (e-mail的缩写) 和“call”所代替;在例(j)中,连词“所以”被”so”所代替。
研究发现,上述例子是英语汉语夹杂的情况。
这些汉语被英语替代的情况大部分是名词短语、介词、形容词、副词、动词和动词短语。
举例说明生活中语码的转换
![举例说明生活中语码的转换](https://img.taocdn.com/s3/m/91ee2321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c2.png)
举例说明生活中语码的转换
语码是人们在交流中使用的一种特殊的语言方式,它可以包括口头语言、肢体语言、面部表情以及声音等等。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将语码进行转换,以便更好地进行交流。
下面就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1. 在不同的场合中,我们需要使用不同的语码。
比如在学术讲座中,我们需要使用正式的语言,避免使用俚语和口头语。
而在与朋友聚会时,我们可以更加随意地使用俚语和口头语。
2. 在与不同的人交流时,我们也需要使用不同的语码。
比如在与老师和长辈交流时,我们需要使用尊敬的语言和姿态,而在与同龄人交流时,则可以更加随意和放松。
3.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我们需要使用不同的语码。
比如在中国,我们通常会使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而在西方国家,则更加注重面部表情和声音的变化。
通过对语码的转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别人的意图,也能够更加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灵活运用各种语码,以便更好地进行交流。
- 1 -。
个人语码转换的动机
![个人语码转换的动机](https://img.taocdn.com/s3/m/83eb3cc36bec0975f565e205.png)
个人语码转换的动机作者:陈军章来源:《群文天地》2012年第01期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是来自社会语言学的一个术语,是社会语言学的一个重点研究课题。
它通常发生在双语者或多语者中,即随着具体的语境,持双语或多语者在说话时会面临着选择一种合适的语码的问题,而且在一些情况下还可能或需要从一种语码转换到另一种语码,或使用两种语码的混合码,这就是我们要谈的语码转换。
国内外许多语言学家对语码转换这一语言现象做了不同角度的研究:有的研究语码的构成,有的关注语码转换的社会意义和其所发生的语境等等,但是对于影响人们使用语码转换的因素的研究相对很少。
因此,本文将从社会因素和个人主观动机两方面来分析个人使用语码转换的动机,从而对语码转换有进一步的了解。
一、语码转换的概念及类型语码(code)是指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使用的具体语言形式,可以是一种语言,也可以是该语言的变体形式。
语码转换是语言交流中说话者根据实际需要从一种语言转用另一种语言的现象,即人们在交往中产生的语言接触。
语码转换可以发生在开始使用一种语言后根据情景的需要,中途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或在一句话中夹杂、交替地使用不同的语言,也就是说,说话者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语言,但不会改变其谈论的话题。
据此,语码转换可以分为两类:喻意型语码转换(metaphorical code-switching)即在语码转换过程中,一种在正常状态下仅用一种情景的变体被用于不同的情景,可以创造出另一种气氛,达到引起注意或强调的目的;情景型语码转换(situational code-switching)指由于改变话题及参与者等情景因素而引起的语码转换。
二、语码转换动机的回顾上文已述,语码转换是指持双语或多种语言的个人在具体的交际活动中根据具体场景及自己交际的实际需要而进行的语码调整或转换。
换而言之,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把随社会领域或角色的变化而发生的从一种语码转为另一种语码的情况,称之为语码转换。
跨文化交际中语码转换的功能
![跨文化交际中语码转换的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43e5de11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e6.png)
跨文化交际中语码转换的功能摘要:语码转换作为谈话策略之一,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重要功能。
它可以有效地填补交流时两种语言中各自的空白,消除紧张情绪,营造轻松愉快的交流气氛等等。
由此可见,我们无论是在外语教学活动中还是在跨文化交往中都不应该去回避,而应该合理的利用这一策略来帮助我们更加有效地进行学习和跨文化交流。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语码转换功能1. 引言语码(code)指人们用于交际的任何符号系统,可以是一种语言或方言,也可以是一种语体或语域。
语码转换(Code Switching)是指说话者在对话或交谈中,从使用一种语言或方言转换到使用另一种语言或方言,是语言交汇和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个普遍现象。
语码转换作为谈话策略之一,可以用来显示身份、表现语言优越感、重组谈话的参与者、表明中立的立场、用来改善人际关系和谈话气氛等。
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很多相关学者对语码转换进行了越来越深入的研究,其研究角度涉及到了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法学、会话分析和语用学等诸多方面,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
2. 语码转换的研究方法回顾2.1 社会语言学方法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进行的语码转换的研究目的是要探寻社会因素(如语言使用者的年龄、性别、社会背景、种族等)与语码转换之间的关系。
Gumperz(1982)认为语码转换有以下几大功能: 1)引用(quotation): 语言转换的部分可以是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
2)听话人特征(addressee specification) :直接将信息传递给潜在的听众。
3)感叹( interjection) :语言转换可用于感叹或使句子完整。
4)重复(reiteration):可以是阐明所述说的内容,但通常仅被用来强调某种信息。
5)信息限制(message qualification):说话人用一种语言说一件事,用另一种语言进行补充或限制。
6)个性化和客观化对比(personalization versus objectivization)。
语码转换的成因及其社会功能研究
![语码转换的成因及其社会功能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f390b48ed630b1c58eeb532.png)
安徽文学ANHUIWENXUE 安徽文学2018年6期总第419期作者简介:李素真(1972-),女,山东潍坊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外语教学、应用语言学的研究。
语码转换的成因及其社会功能研究李素真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摘要:随着人们社会交往范围的不断扩大和交际频率的增加,语码转换已经成为言语交际中的普遍现象。
本文从顺应论的角度分析了语码转换的成因,语码转换主要是为了顺应社会规则、交际者的心理以及填补词汇空缺。
本文还从语用学的角度阐述了语码转换的社会功能。
关键词院语码转换顺应社会功能★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青年教师基金项目“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非流利性实证研究”[项目编号:ZX2015022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语码指交际时使用的符号系统,是一种语言或语言变体。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经常要从一种语码变换到另一种语码,即发生语码转换。
Verschueren (1999)认为语码转换是语言或语码交替使用的情况。
[1]Fishman(1965)在语域分析中强调了语码选择与使用范围之间的对应,并且认为语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语言的选择,从而引起语码转换。
[2]Peter Auer(1988)认为在会话中发生的语码转换和社会身份建构有关。
[3]一、语码转换产生的原因语言有三个重要的特征: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
变异性指的是交际者可以选择性地使用语言,而且这些选择不是一成不变的。
语言的商讨性指人们是在符合语言规则的情况下灵活选择使用的语言形式。
语言的顺应性则指语言的使用者选择恰当的言语形式并且力求使言语交际获得成功。
语言的变异性和商讨性为语言顺应提供了前提条件,语言使用者驾驭语言有效地与他人进行交际就充分体现了语言的这三个特点。
因此,语码转换不是一种随便的语言现象,它隐藏的是语言交际者的目的和动机,体现的是交际者运用语言的策略。
因此,语言使用实际上是人们为了顺应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不断地对语言作出选择的过程。
浅析语码转换的类型和原因
![浅析语码转换的类型和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a82012ec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23.png)
浅析语码转换的类型和原因
语码转换是计算机科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涉及到如何将信息从一种编码转换为另一种编码。
它允许计算机在不同的设备上使用不同的编码,同时保持信息的准确性和可用性。
本文旨在浅析语码转换的几种类型和原因。
首先,编码转换的类型有三类:字节转换、编码映射和字符转换。
字节转换是将二进制数据从一种编码(如UTF-8)中转换为另一种编码(如Unicode)的过程,这是语码转换中最常见的类型。
编码映射是将一个字符映射到另一种特定编码中的过程。
最后,字符转换是将一种字符集(如ASCII)中的字符转换为另一种更复杂的字符集,如中文。
其次,语码转换的原因有三个主要方面。
首先,随着不同的设备和应用程序的出现,使用不同的编码变得越来越普遍。
因此,为了在不同的系统中更好地交换数据,就需要将数据从一种编码转换为另一种编码。
其次,大多数编码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因此为了达到更好的信息传输效果,就有必要将不同的编码结合使用。
最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新的编码技术不断涌现,这也需要将老的编码转换为最新的编码以利用新的技术。
总而言之,语码转换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它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语码转换有三种方式:字节转换、编码映射和字符转换,它们的主要原因是:不同的设备使用不同的编码,不同的编码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新的编码技术的不断出现。
语码转换原因
![语码转换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c2802c14a2161479171128c1.png)
• 6、语码转换可以用来强调或解释说明所 要表达的内容。
• Code-switching can be used to emphasize or explanation to the content of the expression.
• 在汉语语篇中,其他语言语码的使用能起 到强调的作用。当一个意思用汉语表达之 后,说话人可能觉得还没能使想要表达的 意思足够突出,然后会使用另一种语码重 复它。有时候 ,为了表达和强调自己的情 感,说话人也会用 另一种语言进行重复。
• 2、语码转换能够改变交际双方情感距离。 • Code-switching can change the
emotional distance in a communication.
• 在语码转换中,会出现两种情况:语言靠拢或称趋同(c onve rgence)和语言偏离或称求异(div ergence )。Gile s用“ 言语顺应理论(S peech AccommodationTheory, 简称SAT) ”(也叫做 “交际顺应论 ”(Commu nicationAccommodation The ory,简称CAT)来解释这两种现象 。趋同是指交 际者选择适应对方交际行为的语言或非语言变体,以获得对 方的赞同或认可,增进相互间的理解。言语趋同反映了说 话人对社会融合或被他人认同的需要,其理论基础正是社 会心理学家Byme(1971)提出的“近似相吸” 理论。
• 一菲:还愣着干什么呀,送到楼下草坪上 去啊,go,go,go,go,go大 家抓紧时间,十分钟之后到总部开会,O ver!
• 回应 :Yes,Madam!
• 这里的 “go",“ over", “ye s,madam等插入汉语表达中, 显示 出了年轻人的追求简洁明了的语言特征, 又表现了他们极具动感和朝气的性格特征 。
广告语中的语码转换精选文档
![广告语中的语码转换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c2d4cc05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aa.png)
广告语中的语码转换一、语码转换的定义语码转换是指在同一次语篇中使用两种甚至更多的语言或语言变体的现象, 语码转换涉及的语码可以是语言、方言、语体等。
通常情况下, 进行语码转换的两种语言中有一种是基础语, 另一种是辅助语, 基础语是会话中使用的主要语言。
语码转换是言语交际者为满足表达需要对语言变体进行选择的结果, 是言语主体传递意图的一种交际策略。
交际者为了适应语言结构与语境变化的需要, 经常对语码做出动态性调整。
Poplack(1980) 区分了三种类型的语码转换: 句间语码转换(inter- sentential switching) 句内语码转换(intra - sentential switching)与附加语码转换(tagswitching)。
句间语码转换发生在两个句子或分句的分界处, 而且每个句子或分句都分别属于一种语言。
二、广告语篇中语码转换的形式广告语中混用外语词, 从形式上看, 有以下几种:1、字母式(1) 单字母式如: 旺仔QQ糖好Q哦!(旺仔Q糖)(2) 字母缩略式如: 丽声复唱VCD 欣赏自己的MTV。
(电视广告)2、单词或短语(1) 专有名词如: PEUGEOT 品味成功,品味生活(东风标致)(2) 时尚词语有些常用英语词已进入到国人的日常用语, 其使用频率甚至已经超过了相应的汉语词, 如hello, ok, bye- bye,yes, no, shopping, office, show, pose, happy, copy, DIY, SPA, e- mail, BBS, in, cute, high, sexy, pop 等。
如: 彩e - mail多媒体邮件服务3、句子或段落式如: 数码的想象OLYMPUS 的想象digital up我为数码狂( 《新周刊》2003, 8)三、广告语篇中语码转换的功能在汉语中夹一些外语词语, 是近年来广告的时尚。
究其原因, 有以下几个方面:1. 突出主旨汉英语码混用在广告中通常是为了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引起消费者对产品的注意。
语码转换
![语码转换](https://img.taocdn.com/s3/m/df140a896529647d27285226.png)
日常生活中的语码转换与语码混合现象分析及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孙晓春一、语码转换与语码混合的理论研究在社会语言学中,将“语言”、“方言”、“语体”、“语域”等统称为“语码”,是语言变体的同意词。
语码转换,是指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中使用两种或更多的语言变体。
语码混合是与语码转换不同的概念,一般是指说话者在用一种语言(语码)时,同时混杂采用了另一语言成分,特别是词汇和短语。
对于语码转换和语码混合,许多语言学家都做了深入的研究,。
在语码转换研究领域,最早的是甘柏茲(Gumperz),他将语码转换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情景型转换”,指由于参与者(说话双方)的社会关系、说话时的场合或话题的改变而引起的语码转换。
另一种是“喻意型转换”,指语码转换是由会话本身的因素引起的,是为了营造说话的气氛或达到说话的目的所采用的语码转换。
(单元八,11-15页)此外,对于语码转换的研究,费希曼(Fishman)提出了“领域理论”,司珂腾提出了“标记原理”,以及帕普拉、散可夫等等诸多语言学家都对语码转换现象从各个层面、各个角度进行了研究,提供了大量理论依据。
(指定读物,201-204页)对于语码混合的研究,吉本斯(John Gibbon s)认为,在语码混合中,语码A的成分在一定程度上并入了另一语码B中。
B语码一般来说占主导地位,而A语码则处于补充、从属的地位,而A语码则处于补充、从属的地位,不象B语码那样被人们有意识地使用。
与语码转换不同,语码混合给人的感觉只有一种语码,吉本斯称之为MIX。
(指定读物,202页)在语言学研究中,由于社会复杂的语言现象,语码转换和语码混合的区分往往比较困难,下面笔者就针对语码转换和语码混合现象所做的几项小型调查来作以简要分析。
二、语码转换与语码混合现象的实例分析本文根据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及有关文学作品中,记录和摘录的有大量的语码转换和语码混合实例几段对话,出现的语码转换和语码混合现象有的是个别的单词或方言,有的则是语段,现作以简要分析。
论网络流行语中中英文混合语的语码转换现象
![论网络流行语中中英文混合语的语码转换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0b5bc137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87.png)
论网络流行语中中英文混合语的语码转换现象
在网络流行语中,中英文混合语(即将中文和英文混合使用的语言)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网络使用者在使用中文和英文时的习惯,或者是为了表达特定的意思而使用的语言。
在这种情况下,有时候中文和英文会被混合在一起,例如在表达感受或情绪时使用英文单词,而在其他情况下使用中文。
这种语言现象被称为“语码转换”,意思是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不同的语言代码。
在处理这种中英文混合语时,有时候可能需要进行语码转换,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些语言。
这可能需要使用翻译工具或者请求其他人帮助理解。
在网络流行语中,中英文混合语的出现也可能是由于使用者希望在表达自己的意思时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在聊天时,使用者可能会使用中文和英文混合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或者使用英文单词来表达某些概念,因为这样可能更能让人理解。
另外,在网络流行语中使用中英文混合语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为了强调某些信息或者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例如,在网络广告中,可能会使用中英文混合语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以便更好地传递信息。
总之,中英文混合语是网络流行语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它可能是由于使用者的习惯或者为了表达特定的意思而使用的。
在处理这种语言时,可能需要进行语码转换,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些语言。
日常会话中的汉英句内语码转换
![日常会话中的汉英句内语码转换](https://img.taocdn.com/s3/m/e97dda92bceb19e8b8f6bac5.png)
◆ 杨 永定
( 湖南省保靖民族中学)
【 摘要】句 内语码 转换是 日常会话 中普遍 的现 象, 指说话者在 同一个 句子 内没有停 顿或者话语指 示的情况下直接从 一个语码转换到 另一 个相邻 的语码 。文章 旨在 解释 日常会话 中句 内语码 转换 产生的动 因及主要 功能, 并且指 出人们要避 免对汉英 句 内语码 转换的滥 用而造 成 一 定 的 负面影 响 , 进 而提 出人 们 应 当要 用科 学 的 态度 对 待 日常会 话 中 的汉 英 句 内语 码 转换 。 【 关键词l句内语码转换 产生动 因 主要 功能 负面影响
引 言 国人都懂得如何表达以及 在某一情景 或环境 中该如何说 话。通常 , 中国人 与 性 有 密 切 联 系 的 言 语 。例 如 : 语码转换是社会语言学 中的一个术语 , 是社会语 言学重点研究 的一个 不 习惯 直 接 表 达 一 些 与个 人 情 感 、 课 题 。 它 通 常 发 生 在双 语 者 或 多语 中 , 是 指 语 言 交 流 中 说 话 者 根 据 实 际 需 教授 : 平 时 应 该 多 听 一 些 学术 讲 座 , 有 必 要 的话 还 可 以 讨 论 讨 论 。 要 从 一 种 语 言 转 用 另一 种 语 言 的现 象 。 学生 : 对 了, 昨天上午的那个 关于 h o me s e x u l a i t y ( 同性 恋) 的讲座 , 我给 近年 , 随 着 中英 两种 语 言 的 接 触 不 断 强 化 , 人 们 的 日 常会 话 常 常 混 夹 误 了。 着英文成分。如我们在 日常生活 中, 经常发现 这样 的话语 : “ 我 a c t u a l l y很 在交际 中直接指出对方不足会使其 难堪 , 适时的转换语 码可避免 产生 喜欢 t r a v e l ” 。 正面冲 突, 因此 “ 你太 l a z y了 ” 比“ 你太懒了” 能 更委 婉 地 规 劝 对 方 。 二、 句 内语 码 转 换 产 生 的 动 因 4 . 营造浪漫 、 幽 默 和 异 国 情 调 气 氛 说话者往往通过语码转换创造一种新的风格 , 汉 语 表 达 中英 文 语 码 的 日常会话 中。 汉英句内语 码转换 的原 因有: 社会的 因素 、 心理 动机及语 言 的共 性 。 出现可 以帮助营 造一 种外来 气氛 。例如 , T o d a y我们考 试 了, E n g l i s h不及 1 . 社 会 因素 。 个体 的 人是 社 会 群 体 的有 机 组 成 部 分 , 在 特 定 的 语 言 环 格 。 明 天轮 到 我 做 p r e s e n t a t i o n了。 境 中, 其言语行为具有深刻的社会意 义。个 体的人在语境 的作用下会考虑 同时 。 由于 各 种 宣 传 的 思 想 。 英 文 语 码 与 浪 漫 情 绪 被 紧 密 地 联 系 在 一 到社 会 因 素而 从 事 语 码 转 换 , 达 到 表 达 交 流 的 目的 。 所 以 人 们 在 交 流 中 , 起, 且主要 出现在 日常会话 中。比如 , 很多年轻 人喜欢 用夹 杂着英 语的汉 就 会 遇 到 必 须 选 择 一 种 恰 当 的 语 码情 况 。 语写情书 , 这体 现 了 交际 者 对 异 族 语 言 的 青 睐 。 人们 用语码转换来表示 自己社会 身份 的改变。而且 随着社会 身份 的 四、 旬 内 语码 转 换 的 负 面 影 响 改变 , 他们 的英语知识也随之提高 , 与英语有联系 的社会 关系也随之增 多 , 如上所述 , 句 内语码转 换有 多种功 能。但我们 不能否 认 , 日常会话 中 使 用 英语 的倾 向性 。 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这应 当 引起 我 们 的 注 意 。 2 . 心 理 动 机 。交 际 者 的 心 理 动 机 是 句 内语 码 转 换 的 内 在 因素 。 随 着 1 . 引 起误 解 及 交流 障碍 句 内语 码 转 换 的产 生和 理 解 , 是 语 言 社 团 内 说 话 者 和 听话 者 共 同语 言 全球化的加快 , 各个 民族 、 国家 间的交流 日渐频繁 , 语 言成为不 同民族 之间 交 往 的 一 个 重 要 因素 。其 中 。 英 语 的 使 用 较 为广 泛 。 在这种背景下 , 如 果 人 能力表现。一般而言 , 只有在双方 可 以理解 和熟悉 交谈 中的语 言 , 懂得 其 们 能 够 熟 练 掌 握 英语 , 就 会 显 示 出 比别 人 更有 明 显 的 优 越 性 。如 英 语 专 业 中 的含 义 , 语 码 转 换 才 有 意 义 。 如 果一 方 有 这 个 能 力 , 则 另一方没有 , 会 不 的 学 生 和 在 外企 工作 的职 员 常在 日常 会 话 中 夹 杂 着 英 语 , 不 停 地 进 行 语 码 可 避 免 地 产 生 交 流 障 碍 , 更 甚 者 导 致 心 理 不 适 问 题 。例 如 , 我 的 一 位 同 学 转换 , 其 目的 : 一 是担 心 听话 者 听不 懂 , 二 是 为 了 表 达 的 便 利 。 因 为 对 有 些 在 建 筑 工 地 上 对 一 农 民 工说 : “ 这样做 就好 了, m y f r i e n d ” , 当 时 这 位 农 民 工 字词 , 语码转换 的语言 会 表述地 精致 些 , 以此 来提 高 自己的 权威 的 主观 不知道 my f r i e n d的意思 , 以为骂人 的话 , 跟这位 同学吵了架 。现在 我们经 动机。 常在现实生活 、 电视媒体的各种节 目中看到 日常会话 句内汉英语 吗转换现 3 . 语 言 的 共 性 。 除社 会 和 心 理 因素 可 以影 响语 码 转 换 行 为 外 , 我 们 发 象 , 但是这种现象对交际者 、 旁听者、 观 众 会 带 来 不 理 解 和 尴 尬 。 有 时 不 恰 引起 对 方 反 感 。 现 汉 语 与 英 语 之 间 存 在 着 的语 法范 畴 及 嵌 入 成 分 、 位置 、 和 形态上对应 , 人 当 的句 内语 码 转 换 , 们 可 以从 两 种 词 库 中 任 意提 取 所 知 的 两种 语 言 都 适 应 的词 汇 。 因 而 容 易 出 2 . 汉 语 词 汇 的忘 记 现 句 内语 码 转 换 。 因 为长 期 进 行 句 内语 码 转 换 。 即使用英语单词 , 而不使用汉 语单词 , 人 三、 旬 内语 码 转 换 的 功 能 们从心 里词典 中容易提 出英语 单词 , 而 无法及 时提取 对应 的汉语 单词 , 甚 1 . 填补语言空 白。显然 , 中英 两种语 言不能 完全对等 , 两种语 言缺 乏 至造成汉语单词 的忘记现象。例如不少人会使用 I T 、 WT O、 MB A、 N B A等 英 完 全相 同 的语 义 或 范 畴 的 对 策 表达 也 造 就 了句 内语 码 转 换 的 产 生 。例 如 , 语单词 , 而 不 会使 用 相 对 应 的 “ 信 息技 术 ” “ 世 界 贸 易 组 织 …‘ 工 商 管 理 硕 字母 V( 单词 v i c t o r y的首字母) 用来描述胜利的手势 , 而用中文无法 如此 表 士 ” “ 美 国职 业 篮 球 联 赛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5、恰当使用语码转换可以缓和语气或氛 围。
• Proper use of code-switching can alleviate tone or atmosphere.
• 张先生:你好,我等你很久了! • 宛瑜 :我不是告诉过你吗 ,我不喜欢英语
不好的男孩子。 • 张先生 :我英语过了托福… … • 宛瑜:不用了,不用了,我忘了告诉你 ,
• 宛瑜:是Sweetheart!
• 例子中的语码转换起了幽默、 调动观众情 绪的特殊效果。
• 4、语码转换能够体现追求时尚的心理。
• Code-switching can reflect fashionable pursuit of psychology.
• 现代年轻人语言风格活泼、动感时尚,体 现当代生活节奏和年轻人朝气蓬勃的特点。 而年轻人语言中的一些流行的语码转换更 是体现出年轻人追求和引领时尚的心理动 机。
语码转换作用
• 1、使用语码转换比较便利交际。 • Using code-switching is convenient for
communication.
• 由于思维和文化等差异,英汉语言表达之 间有时具有不可译性。当说话人无法用汉 语准确表达英语中的词语、短语或句子 时, 或者为了避免翻译失误带来理解错误 ,或 者认为翻译过程比较繁琐时,说话 人可以 采用语码转换的策略 ,直接使用原英语表 达,就比较简单省事了。
我不喜欢单眼皮小眼睛的男生。 • 张先生:啊! • 宛瑜:I’m so rry!永别啦!
• 张先生在电梯里第二次向宛瑜表白,遭到 宛瑜的拒绝 ,面对表白者尴尬和失望, 宛 瑜使用语码转换,马上用“I’m sor ry ”来缓和这种尴尬的气氛。其实拒绝 了张先生的表白宛瑜内心丝毫没有sor ry在这里却起到了另一种作用, 那就是 调节氛围的作用。
• 6、语码转换可以用来强调或解释说明所 要表达的内容。
• Code-switching can be used to emphasize or explanation to the content of the expression.
• 在汉语语篇中,其他语言语码的使用能起 到强调的作用。当一个意思用汉语表达之 后,说话人可能觉得还没能使想要表达的 意思足够突出,然后会使用另一种语码重 复它。有时候 ,为了表达和强调自己的情 感,说话人也会用 另一种语言进行重复。
• 子乔:这样吧 ,明天带你去见我的经纪人。 说不定她在百忙之中帮你打两个电话 。
• 关谷:真的吗?太好了,谷到所谓的经纪 人那里 去,让其帮忙把关谷的漫画拍成电 视剧,关谷非常感谢。用中文表达了谢意 之后,关谷还觉得没有完全表达出自己的 感激之情,于是用自己的母语“ 南I护 匕 专 ”( 谢谢 )进行重复。在表达情感方面, 语码转换的强调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
• 一菲:还愣着干什么呀,送到楼下草坪上 去啊,go,go,go,go,go大 家抓紧时间,十分钟之后到总部开会,O ver!
• 回应 :Yes,Madam!
• 这里的 “go",“ over", “ye s,madam等插入汉语表达中, 显示 出了年轻人的追求简洁明了的语言特征, 又表现了他们极具动感和朝气的性格特征 。
• 2、语码转换能够改变交际双方情感距离。 • Code-switching can change the
emotional distance in a communication.
• 在语码转换中,会出现两种情况:语言靠拢或称趋同(c onve rgence)和语言偏离或称求异(div ergence )。Gile s用“ 言语顺应理论(S peech AccommodationTheory, 简称SAT) ”(也叫做 “交际顺应论 ”(Commu nicationAccommodation The ory,简称CAT)来解释这两种现象 。趋同是指交 际者选择适应对方交际行为的语言或非语言变体,以获得对 方的赞同或认可,增进相互间的理解。言语趋同反映了说 话人对社会融合或被他人认同的需要,其理论基础正是社 会心理学家Byme(1971)提出的“近似相吸” 理论。
• 下面就是出于靠拢的目的而进行的语码转 换的例子:
• 曾小贤:OK。朱迪已经被我放长假了,今 天就是你上班的第一天。
• 宛瑜:Y es,Sir。请给我布置任务 吧!
• 例中,曾小贤给原助手朱迪放了长假,聘 了正急于找工作的宛瑜做其新助理,基于 高兴和感激,宛瑜使用敬称“Yes,S ir”来回应曾小贤,此语码转换拉拢了 两人的距离,使曾小贤听后心里无比舒畅。
• 3、语码转换可起到幽默的效果。
• Code-switching can have a humorous effect.
• 有意识地使用语码转换可以获得某种特殊 的效果,比如调侃、诙谐或讽刺等。幽默 的语言能活跃气氛,可以迎合受众追求轻 松、愉快的心理。
• 张先生:我知道追求你的人很多,所以, 我想约明年情人节,你就给我一次机会吧 。 Myheartsweet!
• 宛瑜:里面是什么呀 ?
• 展博:里面都是我最有价值的收藏品, 我 花了十年时间才收藏的,个个都是典藏版, 价值连城哦!
• 宛瑜 :价值连城?是DIOR,GUCC I还是IV的包包 ?
• 展博:更棒,我保证你一定会喜欢!
• 例中,DIOR ,GUUCI和IV都是 国外时尚品牌名称,和Vodka、Wh isky一 样 ,都属于品牌的专有名词 。 说话人使用语码转换,直接引用英语词 汇 , 这样既省去了翻译的麻烦,又能保留原文 的风格,也容易被追求时尚的年轻人所理 解和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