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胞浆菌和组织胞浆菌病
杜波组织胞浆菌病的科普知识课件
杜波组织胞浆 菌病的诊断方
法
杜波组织胞浆菌病的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通过对患者的症状和体 征进行观察。 实验室检查:进行病原菌培养和分 离,检测免疫球蛋白等。
杜波组织胞浆菌病的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胸部CT等影像学 检查可以提供很多有关病变的 信息。
杜波组织胞浆 菌病的科普知
识课件
目录 了解杜波组织胞浆菌病 如何预防杜波组织胞浆菌 病 杜波组织胞浆菌病的诊断 方法 杜波组织胞浆菌病的治疗 方法 活动注意事项 了解杜波组织胞浆菌病的 重要性
了解杜波组织 胞浆菌病
了解杜波组织胞浆菌病
什么是杜波组织胞浆菌病:杜波组 织胞浆菌病是一种由杜波组织胞浆 菌感染引起的真菌病,主要影响肺 部和其他器官。
了解杜波组织胞浆菌病的重要性
促进健康:科学科普有助于提 高大众的健康素养,预防疾病 的发生。
谢谢您的 观赏聆听
病因:杜波组织胞浆菌存在于土壤 中,人们通过吸入感染。
了解杜波组织胞浆菌病
主要症状:呼吸困难、咳嗽、 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等。
如何预防杜波 组织胞浆菌病
如何预防杜波组织胞浆菌病
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卫生习 惯,勤洗手、保持清洁的环境 。
避免暴露:尽量避免吸入尘土 、干燥土壤或粉尘较多的环境 。
如何预防杜波组织胞浆菌病
活动注意事项
及时就医:如出现呼吸困难、 咳嗽、发热等症状,要及时就 医。
了解杜波组织 胞浆菌病的重
要性
了解杜波组织胞浆菌病的重要性
提高认知:了解杜波组织胞浆 菌病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我们 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种疾病。
传播风险:杜波组织胞浆菌病 是一种传染病,了解相关知识 可以帮助我们减少感染的风险 。
犬猫的传染病(组织胞浆菌病)-宠物医生课件
本菌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含菌脓汁在日光下存活5H,在圈舍内 可活存6个月,加热80T以上方可在数分钟内杀死,一般消毒药中 3%甲醛、5%石炭酸和3%煤酚皂能将其杀死。
【流行病学】
病菌广泛存在于污染土壤中,在温暖、潮湿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 能长期生长、繁殖,诸如禽舍、鸟类栖息地和蝙蝠生栖场所都可 成为本病的疫源地,从而污染环境、空气、饲料、饮水和垫料, 经呼吸道、消化道传染,但动物之间或动物与人之间的传染尚未 见报道。
组织胞浆菌病
本病是由荚膜组织胞浆菌所致的多 种动物感染的深部真菌病。犬、猫 组织胞浆菌病主要侵害皮肤、肺脏、 淋巴结、肝脏、脾脏、肾脏和中枢 神经等器官组织。病的特征为:肺 炎、淋巴结肿、腹泻、肝脏和脾脏 肿大及皮肤结节性溃疡。
【病原】
组织胞浆菌属半知菌亚门、丛梗胞菌科、组织胞浆菌属。为双相 型真菌,在空间宽广、氧气充足的土壤、沙氏和葡萄糖蛋白豚琼 脂等培养基上的阶段为以菌丝繁殖为主的腐生型,产生白色至棕 色的棉絮样菌丝,菌丝上长有小分生孢子和大分生孢子,小分生 孢子易感染肺脏,大分生孢子易感染胃肠道;在空间紧密、氧气 不足的动物体内则以孢子繁殖为主的寄生型,呈芽生方式从母细 胞产生呈圆形或卵圆形的芽孢子。
扩散性病例,多数由肺、胃肠道原发性病菌经淋巴及血流转移扩 散后发生,除出现原发性症状外,主要出现肝、脾、淋巴结损伤 症状,如肝、脾肿大、贫血和单核细胞增多等。有的转移到眼会 出现全眼炎,如红肿、流泪、眼有分泌物。有的扩散到脑,引发 痉挛、麻痹、转圈等神经症状。
病损部可见结节、溃疡等病灶,肝脏、脾脏和淋巴结明显肿大。
(3)分离培养。本菌的初代分离培养比较困难,可取病料接种沙 氏或葡萄糖蛋白豚琼脂培养基上或参照用脑、心、肝、脾浸出液 加葡萄糖、蛋白豚、水解乳蛋白琼脂培养基分离培养伪皮疽组织 胞浆菌的方法进行,以观察菌落特征。
组织胞浆菌病
组织胞浆菌病2012-03-24 阅读(248) 分享(0)组织胞浆菌病是由荚膜组织胞浆菌( histoplasma capsulatum)又称美洲型组织胞浆菌感染所致的疾病。
该病流行于北美,我国报道较少。
主要侵犯网状内皮系统,如肝、脾、淋巴结和骨髓、肺、皮肤、鼻咽黏膜及全身各脏器。
除此之外,组织胞浆菌还有腊肠组织胞浆菌(H.farciminosum)、鼠组织胞浆菌(H.maris)、H.duboisii i种,前两个菌种是动物致病菌,后者是人类致病菌。
【病因与病理学】 1905年巴拿马病理学家Sam- nel Durling首先发现组织胞浆菌,1934年正式命名。
该菌在鸟类或蝙蝠粪便污染的土壤中生长,环境不利时,形成孢子悬浮在空气中被人体吸入到肺泡,形成寄生性酵母菌,在细胞内发芽繁殖而致病,潜伏期14 d。
肺组织胞浆菌感染可表现为慢性非特异性肉芽肿及坏死灶,其中,肉芽肿主要由组织细胞组成,其他还有多形核巨细胞、淋巴细胞。
在巨细胞和吞噬细胞内可查到病原菌。
病变的愈合方式为纤维化和钙化。
组织胞浆菌病的传播方式通常被分为局限性(原发性)和播散性两类。
前者多发生于成人,预后较好。
后者主要见于儿童,症状较重,病变分布广泛。
根据组织胞浆菌病的发病部位又将其分为原发肺组织和原发皮肤黏膜两类。
在我国,鸡舍、鸟巢及蝙蝠聚集的洞穴是组织胞浆菌的重要传染源,潮湿的土壤含有大量该菌并可以经呼吸道传染给人类。
我国南京地区、湖南、湖北、四川均有分布,多数误诊,并被怀疑与病犬传播有关。
当人体吸人含本菌的孢子后,就会引发肺部感染,对于健康人群,该感染常常不治自愈;对于免疫功能低下者,如恶性病病人、大量使用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者,肺部感染不仅不能自愈,而且肺部病灶还会通过淋巴或血行播散到全身,在肺及其他组织器官内形成上皮样肉芽肿、结核样结节、干酪样坏死及钙化,其中部分病变可形成空洞,但很少化脓。
肉眼观察,病变肺叶内可见多发蚕豆或核桃大小的结节,结节无包膜,剖面灰白色,镜下观肺组织病灶中央有大片坏死,代以大量巨细胞性肉芽肿,并见灶性化脓性坏死与小脓肿形成,其内混杂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炎细胞浸润,坏死周边可见大量弥漫组织细胞、多核巨噬细胞,少量不典型的朗格汉斯巨细胞增生,间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国家批准的12种菌
国家批准的12种菌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在大肠中生长繁殖,有助于人体对食物中的纤维素进行消化吸收。
但是,某些大肠杆菌毒性较强,会引发食物中毒,导致腹泻、发热、呕吐等症状。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通常存在于人体表面和口腔、鼻腔等部位,并在某些环境中形成群集。
某些金黄色葡萄球菌会产生毒素,导致食物中毒或其他感染性疾病。
沙门氏菌是一类常见的肠道细菌,存在于各种动物或人的粪便中,通过口腔、喉咙进入,引起腹泻、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肠穿孔和败血症等疾病。
链球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在口咽、鼻腔等部位会引起感染,可导致咳嗽、喉咙疼痛、发热等症状。
肺炎球菌是一种病原菌,引起肺炎等呼吸道感染,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和免疫力较低的人最易感染。
真菌,是一种生物体,生活在土壤和植物中,可以引起疾病。
常见的真菌感染包括念珠菌、曲霉、白念珠菌等。
艰难梭菌是一种常见细菌引起肠胃道感染。
存在于土壤、腐烂的植物、动物内脏等环境中,在寒冷的环境中比较适宜生长。
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通常存在于人体表面和口腔、鼻腔等部位,并在某些环境中形成群集。
某些葡萄球菌会产生毒素,导致食物中毒或其他感染性疾病。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多重耐药菌株,在医疗环境中常引起院内感染,治疗困难。
组织胞浆菌是一类真菌病原体,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广泛分布,常引起肺部感染和皮肤病变等。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多重耐药病原菌,在医院环境中常引起院内感染,长期的使用抗生素和手术操作等容易导致感染。
粪链球菌是一种肠道细菌,通常存在于各种动物或人的粪便中,通过口腔、喉咙进入,引起腹泻、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休克等疾病。
总之,这12种菌虽然有些是正常的微生物,但也可能导致感染性疾病,因此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肺部真菌病的简单介绍
Pulmonary mycosis
[mai'kəusis、隐球菌和 念珠菌等真菌 诱因: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和慢性消
耗性疾病
途径:口腔和上呼吸道寄生真菌侵入肺部或体内
其他部位原发病灶血行或经淋巴系统全身
播散
肺部病理
通常无特异性改变,可有急、慢性化脓性
4.诊断:组织活检,因为痰涂片、支气管肺泡灌洗 检出率低。
5.治疗:两性霉素B有效,其余抗真菌药疗效不佳。
两肺渗出性改变伴右上肺实变
胸片和胸部CT示右肺上叶尖后段内孤立的肿块
组织活检镜下查见大量菌丝
肺组织胞浆菌病
pulmonary histoplasmosis
病原
主要由组织胞浆菌(Histoplasma)引起
炎症、非化脓性炎症、肉芽肿形成、干酪
样坏死、血管炎等。
基本病理:渗出性肺泡炎和间质性肺炎。
肺曲霉菌病
pulmonary aspergillosis
病原
主要由烟曲霉(Aspergillus)引起。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多见于发热霉变的谷物
过敏型支气管-肺曲菌病
肺曲菌病
寄生型肺曲菌病
侵袭型肺曲菌病
1.过敏型支气管-肺曲菌病(ABPA)
非感染性炎症,又称哮喘型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症,几乎仅见于哮喘患者。 过敏体质者吸入大量曲菌孢子后机体发生变态反 应,支气管黏液分泌增加,菌丝使黏液更加粘稠, 不易咳出形成黏液栓。
通常选用激素治疗。
ABPA患者:支气管黏液嵌塞、支气管截断影
2.寄生型肺曲菌病
a.曲菌侵入并寄生于肺内既存的空洞性病变中,
IPA血行引起颅内感染
halo sign
肺毛霉菌病
组织胞浆菌病诊断与治疗PPT
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氟康唑等 抗生素:如青霉素、红霉素等 免疫调节剂:如干扰素、白介素等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感染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切除 病灶,减轻症状
物理治疗:热敷、 冷敷、按摩等, 缓解疼痛
心理治疗:减轻 患者心理压力, 提高治疗效果
营养支持:补充 营养,提高免疫 力,促进康复
免疫功能低下患者: 需加强抗真菌治疗, 必要时使用免疫增 糖尿病、结 核病等
药物过敏患者:需 更换其他抗真菌药 物,并密切观察药 物反应
治疗效果不佳患者 :需调整治疗方案 ,加强抗真菌治疗 ,必要时联合使用 其他抗真菌药物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勤洗手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血液检查:血常 规、血沉、C反
应蛋白等
尿液检查:尿常 规、尿沉渣等
生化检查:肝功 能、肾功能、电
解质等
影像学检查:X 线、CT、MRI等
组织病理学检查: 活检、切片等
免疫学检查:抗 体检测、细胞因
子检测等
X线检查:可显示肺部病变,如结节、空洞等
CT检查:可显示肺部病变,如结节、空洞等,并 可评估病变范围和程度
提供心理辅导,帮助患者 理解病情和治疗方案
鼓励患者保持积极心态,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提供社交支持,帮助患者 与家人、朋友保持联系
提供娱乐活动,帮助患者 缓解焦虑和压力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饮食、 睡眠等
避免接触可能引起感染的环境, 如潮湿、阴暗等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 并治疗疾病
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 疗和护理
汇报人:
MRI检查:可显示肺部病变,如结节、空洞等, 并可评估病变范围和程度
牛组织胞浆菌病的诊治
节 几乎 全 由上皮 样 细胞 组 成 。播散 型 病 例 的肺 泡 与 间质 内有 大 量淋 巴细 胞 、 浆细 胞及 上 皮细 胞集 聚 , 在
上 皮细 胞胞 浆 内可发 现不 规则卵 圆形 的菌 体 。 淋 巴结 不 常见 有 多 核 巨细胞 ,富 有胞 浆 的 巨 噬
细胞 却 显著增 多 , 并 常含病 原菌 。肝 脏 网状细胞 呈 弥 漫 性增 生 ,取 代 了 肝 实质 细胞 。播 散 型 病灶 通 常很 小 ,有 包 囊形 成 ,其 中 的巨 噬细胞 胞 浆 内含 有病 原
床及病理学诊断。对动物活体的诊断 , 需要通过淋巴
结、 肝 脏 活 体 穿 刺检 查 , 或采取外周血液 、 骨 髓 及 淋
巴结 制 作涂 片 , 用 瑞 特 氏或姬 姆 萨染 色 在 巨噬细 胞
2 病 理 变 化
该 病 的 主要 特 征 是 网状 内 皮细 胞 、 网状 细胞 、 巨
坚硬 , 呈淡灰色 , 受 损 的f 管 主要 在 小肠 后 段 。肠 黏 膜 见有 很 厚 的皱褶 或结
真菌 。在人类和动物组织 内为圆形或卵圆形酵母样 形象 , 寄 生 于 网状 内皮细 胞 和 巨噬 细胞 的胞 浆 内 , 以
芽 生方 式 进行 无性 繁殖 , 菌体 直径 为 2 ~ 4微 米 。在 陈 旧病 灶 内 的菌 体一 般 较大 , 但 由于 制片 过程 的 固定 、
脱 水 等 因 素 的影 响 , 菌体胞 浆 常 浓缩 集 中于 中央 , 故 与 胞 壁 之 间 出现 空 白带 。死 亡 的 菌体 往 往 仅 残 存 1
细 胞所 取 代 而形 成 结 节 。病原 菌 可在 吞 噬 细胞 内增
生 繁 殖 。结 节 由上 皮样 细 胞 、 巨 噬细胞 、 多核 巨细 胞 及 成纤 维 细胞等 细胞 成分 组成 , 形 成 肉芽肿 。有时 结
组织胞浆菌病不能吃什么,组织胞浆菌病的注意事项
组织胞浆菌病不能吃什么,组织胞浆菌病的注意事项文章目录*一、组织胞浆菌病的饮食和注意事项1. 组织胞浆菌病的饮食注意事项2. 组织胞浆菌病的其他注意事项*二、组织胞浆菌病的简介*三、组织胞浆菌病的高发人群和危害组织胞浆菌病的饮食和注意事项1、组织胞浆菌病的饮食注意事项饮食禁忌:1.1、忌饮酒和咖啡。
1.2、忌吃辣椒等刺激性食物。
忌吃食物:葱:辛辣生痰助火的。
应不吃或少吃。
辣椒:刺激性的食物。
可刺激气管粘膜,引起阵发性咳嗽,应尽量子避免。
咖啡:以免加重对胃肠粘膜的刺激。
饮食服用茶碱类药物时,应避免饮用咖啡、茶叶、可可及可乐饮料。
饮食适宜:1.1、宜食用营养丰富的高蛋白、高热量食物。
1.2、宜食含维生素A、B、C、D丰富的食物。
宜吃食物:银耳:滋阴退虚热。
银耳羹银耳5克,鸡蛋1个,冰糖60克,猪油适量,银耳发泡好煮熟烂,鸡蛋取蛋清,加冰糖并同时倒入银耳搅匀,起锅,加少许猪油即成,每日酌量食用。
梨:味甘微酸性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养血生肌,润肺去燥,清心解酒毒等,适用于热病烦渴,肺热咳嗽,痰多,大便秘结等,梨生用清六腑之热,熟用滋五脏之阴。
萝卜:味辛甘性温,具有健脾消食、化痰定喘下气、安胎、宽中理气、止血活血解毒等功用。
适用于风寒咳嗽、肺痿咳血、肺结核、消化不良等证。
2、组织胞浆菌病的其他注意事项 2.1、当你暴露在被鸟或蝙蝠感染的泥土中时,戴口罩或者呼吸器。
2.2、污染地区喷洒3%的福尔马林。
2.3、在实验室:应注意预防。
可戴口罩或在可能有真菌孢子的地区洒水。
2.4、在家居:在鸟笼、鸡窝等处常有本菌污染,应注意预防。
组织胞浆菌病的简介组织胞浆菌病(histoplasmosis)是由荚膜组织胞浆菌所引起的一种深部真菌病,又称Darling病,主要累及肺部,有时也能播散至全身。
病原菌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孢子经呼吸道进入体内,首先引起肺部感染然后侵及网状内皮系统,累及肝、脾、淋巴结以及其他器官。
组织胞浆菌病
病理
❖ 典型的病理变化是由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组织细胞核和吞噬细胞对酵 母型真菌的吞噬所引起,在肺淋巴结、肝、脾及其他组织上形成上皮样 组织细胞肉芽肿、结核样结节、干酪样坏死,部分形成空洞,很少化脓。 身体各个部位可以受累,由于组织细胞明显增生和侵入,常常破坏组织 的正常结构,部分患者引起肾上腺坏死。
三、对必须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患者,注意 经常检查口腔、皮肤,及时发现真菌感染, 及时治疗。
治疗
❖ 一、支持治疗:加强护理以及营养,补充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酌情给 予血液制品。
❖ 二、抗真菌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咪唑类药物 (咪康唑、酮康唑、氟康唑)。
❖ 三、其他:转移因子:可以激活细胞免疫,对播散型真菌病有辅助效果。
诊断:
❖ 在本病流行区,如发现肺部病变及肺门淋巴结肿大,而结核菌素实验阴 性,需要做进一步检查。
❖ 1.组织胞浆菌素皮肤实验:方法与结核菌素实验相似,一般在皮试48-72 小时看结果。
❖ 2.血清学检测:血清抗体存在可提示诊断。 ❖ 3.组织胞浆菌糖抗原检测:该抗原可以从患者血清、尿液、或脑脊液中
检测出,对免疫缺陷患者更具有诊断意义。 ❖ 4.病原体检测:痰、尿、骨髓和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出组织胞浆菌。
预防
预 防
一、加强护理,各种手术及操作需要注意 无菌,不吃污染的食物;加强通风防尘; 避免吸入含有孢子的尘埃。
二、严格掌握光谱抗生素、激素类药物使 用指征、剂量,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免 疫抑制剂以及抗生素。组织胞浆菌病来自十分秀气 制作基本介绍
《杜波组织胞浆菌病》课件
肺部湿啰音、胸腔积液、肺实变等。
PART 02
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01
02
03
04
临床表现观察
观察患者的症状表现,如发热 、咳嗽、呼吸困难等,以及淋 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
进行血液、痰液、淋巴结穿刺 液等标本的涂片镜检和培养,
以检测组织胞浆菌。
影像学检查
通过X线、CT等影像学检查, 观察肺部病变情况。
隔离治疗
对确诊的杜波组织胞浆菌病患者 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疾病扩散。
接触者追踪
对与患者有过接触的人员进行追踪 调查,评估感染风险,采取防控措 施。
环境消毒
对可能存在病原体污染的环境进行 彻底消毒,消除传播源。
PART 05
相关研究进展
最新研究成果
发现了杜波组织胞浆 菌病的新型诊断方法 ,提高了诊断的准确 性和效率。
病例三:疾病预防的重要性
总结词:预防措施 总结词:预防意识 总结词:预防与治疗的关系
详细描述:介绍预防杜波组织胞浆菌病的有效措施,包 括个人卫生、环境卫生、疫苗接种等方面的内容。
详细描述:强调提高公众对杜波组织胞浆菌病的预防意 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预防意 识。
详细描述:分析预防与治疗杜波组织胞浆菌病的关系, 以及预防在疾病控制中的重要作用。
疾病成因与传播途径
疾病成因
通常是由于机体免疫力低下,如HIV 感染、器官移植、恶性肿瘤等情况下 ,容易感染组织胞浆菌。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 接接触患者开放性病灶的分泌物传播 。
疾病的症状与体征
症状
发热、咳嗽、呼吸困难、消瘦、疲乏 等。
体征
杜波组织胞浆菌病预防和措施课件
目录 胞浆菌病概述 病原及传播 预防和措施 诊断和治疗 疫情监测和报告 总结
胞浆菌病概述
胞浆菌病概述
胞浆菌病是由杜波组织胞浆菌 引起的一种病原性真菌感染疾 病。 胞浆菌病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 地区,对人类和动物都有感染 威胁。
病原及传播
病原及传播
杜波组织胞浆菌是胞浆菌病的主要病原 菌,通过空气中的真菌孢子传播。
加强胞浆菌病的监测和报告工 作,及时掌握疫情情况,采取 相应的防控措施。
总结
总结
胞浆菌病是一种由杜波组织胞浆菌引起 的真菌感染疾病,预防和控制措施对于 减少感染风险至关重要。
个人卫生保持、防护措施、食品安全和 疫苗接种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胞浆菌病 的传播。
总结
胞浆菌病的诊断和治疗需要依 靠医疗机构和专业人员的支持 和指导。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预防和措施
接种疫苗:如果有可用的疫苗 ,及时接种以预防感染。 提高公众意识:开展宣传教育 活动,提高公众对胞浆菌病的主要依靠临床症状、组 织活检、血液培养等检测方法。
胞浆菌病的治疗一般采用抗真菌药物, 如伊曲康唑等。
疫情监测和报 告
疫情监测和报告
人类和动物可以通过吸入空气中的真菌 孢子而感染胞浆菌病。
预防和措施
预防和措施
改善个人卫生:保持身体清洁 、勤洗手、保持住宅环境整洁 。
避免吸入孢子:在高风险区域 佩戴合适的口罩、避免进入受 污染的环境。
预防和措施
注意食品安全:避免食用不新鲜或受污 染的食物,特别是动物组织。 防护措施:适当的个人防护措施,如穿 戴口罩、手套等。
引起犬、猫、鸡、猪发病的主要病原性真菌及分类
引起犬、猫、鸡、猪发病的主要病原性真菌及分类
1.浅表真菌
皮肤癣菌亲动物性皮肤癣菌主要是毛癣菌属和小孢子菌属,特别是须癣毛癣菌、犬小孢子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对犬、猫具有重要致病意义。
2.深部真菌
组织胞浆菌属荚膜组织胞浆菌荚膜变种:该菌引致犬、猫和人常发的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组织胞浆菌病。
寄生在网状内皮细胞的细胞质内,使感染组织形成肉芽肿。
奶牛、马、羊、猪及啮齿类动物也可自然感染。
念珠菌属常见的病原白色念珠菌是机会致病菌。
主要侵害家禽,特别是雏鸡。
牛、猪、犬和啮齿类动物也可能感染。
肺胞菌属感染动物的是卡氏肺胞菌。
是一种机会致病菌。
可感染马、牛、羊、猪、犬、猫、鼠等多种动物。
烟曲霉主要引起家禽的曲霉性肺炎及呼吸器官组织炎症,也可感染哺乳动物和人。
3.产毒素真菌
犬:黄绿青霉、黄曲霉
猫:黄绿青霉、黄曲霉
鸡:烟曲霉、棕曲霉
猪:镰刀菌属、黄曲霉、棕曲霉。
组织胞浆菌病是怎么回事?
组织胞浆菌病是怎么回事?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组织胞浆菌病的病理病因,组织胞浆菌病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组织胞浆菌病病因
*一、病因:
此菌属双相菌,在组织内呈酵母型,生长于细胞内,室温28℃左右培养则呈菌丝型,其传染性极强,可致实验室感染,本病由荚膜组织胞浆菌所引起,经呼吸道,皮肤,黏膜及胃肠传入,流行区患者及感染动物的粪便等排泄物均可带菌;鸡窝也可潜藏此菌,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视患者抵抗力强弱而发病,表现为原发或播散性感染。
*二、发病机制:
本病由荚膜组织胞浆菌所引起,经呼吸道,皮肤,黏膜及胃肠传入,流行区患者及感染动物的粪便等排泄物均可带菌;鸡窝也可潜藏此菌,当人们吸入本菌的孢子后,首先引起原发性肺部感染,健康人常不治自愈,但免疫功能低下或缺损者,如恶性病,或用大量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或吸入大量孢子后,形成肺部病灶,通过淋巴或血行播散到全身。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组织胞浆菌病病因,组织胞浆菌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相关内容叙述,更多有关组织胞浆菌病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组织胞浆菌病”找到更多扩展内容,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您!。
组织胞浆菌病(夹膜组织胞浆菌)的药物治疗
组织胞浆菌病(夹膜组织胞浆菌)的药物治疗
肺组织胞浆菌病(免疫功能正常者):抗真菌药治疗。
轻症:可无需治疗。
中度:伊曲康唑口服,一日200mg,连续9个月,如有生命危险口服200mg,一日3次,3日,然后200mg,一日2次,直至好转;或伊曲康唑一次200mg,静脉注射,一日2次,连续3日,然后200mg,静脉注射,一日1次。
重度(包括脑膜炎):脂质体两性霉素B,一日4mg/kg,静脉注射,7日,然后0.8mg/kg,隔日1次,静脉注射,至总剂量达到1g,然后换用伊曲康唑一日200mg,9个月。
伊曲康唑不推荐用于脑膜炎。
说明:慢性肺内和肺外的组织胞浆菌用伊曲康唑治疗2个月成功率86%;脑膜炎很难治疗。
推荐使用脂质体两性霉素B是因为脑脊液中的浓度比两性霉素B者为高。
氟康唑疗效不如伊曲康唑。
1。
组织胞浆菌病1例并文献复习
科技创新Sci ent if ic and T e chnol ogi cal I nnovat i on组织胞浆菌病1例并文献复习甄西勇刘能英(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仓埠街中心医院湖北武汉430413)摘要组织胞浆茵病(H P)是一种由荚膜组织胞浆茵引起的以侵犯网状内皮系统或肺部为主的深部真菌病,本病为非传染性,有自限性,但可重复感染而发生播散性或慢性病变。
主要分布在美国密西西比河和俄亥俄河流域。
在我国十分罕见。
最近我院诊治一例,现报告如下并进行文献复习。
关键词组织胞浆菌病复习诊治中图分类号:R379文献标识码:AO ne C a se R e por t of H i s t opl asm os i s and Li t e r at ur e R evi ewZ H E N X i yong,LI U N engyi ng(W uha n X i nzh ou C a ngbu C ent r al H os pi t al,W uhan,H ubei430413)A bs t r act H i s t opl as m os i s(H P)i s cau s ed by a vi ol at i on of H i s t opl as m a caps ul at um i n t he re t i cul oendot hel i a l s ys t em o r l u-ngs dom i n at ed deep m yc osi s,non—cont a gi ous di sea se,t her e ar e se l f-l i m i t i ng,bu t c an be r epeat ed oc cur r e n c e of di s s em i nat edi nfe ct i on o r chr oni c l es i ons.M ai nl y app ear i n t he U ni t ed St at e s M i s s i s s i ppi and O hi o R i ver V all ey.I t’S ver y r a r e i n O U r cou nt r y.Rec ent l y ou r hospi t a l one ca se,ar e as f ol l ow s and l i t er at ur e r evi ew.K ey W O r ds H P;r evi ew;t r eat m ent1临床资料患者,男,43岁,喉部不适伴异物感约1月入院,无咽部疼痛及呼吸困难及吞咽梗阻感,无寒战、盗汗,无咳嗽咳痰,无咯血胸痛,无腹痛腹泻,无四肢关节痛,无头痛,无恶心、呕吐。
组织胞浆菌病1例并文献复习
影
图 3 骨髓涂片镜下见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 。 髓象嗜酸 性粒
细 胞 及 中 、 幼红 细 胞 比值 各
细胞计数 10 1 个儿 , 巴细 胞计 数 04 1 个/ , .9 0 淋 .1 0 L C P9 .0m / L P T2 .3 单 核 细胞计 数 0 0 1 个/ R 7 8 g/ ,C 9 5 , .5 0
压、 升血小板 、 补充 白蛋 白等对症处理 , 拟完 善相关检 查。患 者于我院住 院期 间仍然持续 高热 , 皮肤黏膜 可见散在 出血点 及皮疹 , 出血倾向逐渐加重 , 肾功能 损害进行 性加 重 , 肝 出现 多脏 器 功 能 损 害 征 象 及 腹 痛 、 胀 等 中毒 性 肠 麻痹 并 发 症 , 腹 血
L, B . 1 1 个/ H 3g L MC 3f , I、 3 1 R C3 1 0 L, b7 / , V 7 L PJ 2 0 1 个 / 。2 1/ 14血 生 化 示 : L 7 U L A T2 3 U L,P L 0 1 1/ A T6 / , S 4 / T 讨 论
结合患者 的症状体征及 C 、 T 病理 检查结 果 , 该患者 考虑 为组 织胞浆菌病 , 由于患者病情 较重 , 展较快 , 进 未能及 时做
真菌培养 , 最终 由于多器官功 能衰竭死 亡。我们现从 如下方
面对该病 进行讨论 。
一
、
气 分 析 :H 69 ,C 2 1m H ,O 2 mH , C 3 . P .9 P O m g P 2 1m g H O —9 9 4 1
mmo/L。 ALT 4 l 7 U/L,AS T 71 U/L,TP 4 3 9 5. 0 g /L,AL 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胞浆菌和组织胞浆菌病
组织胞浆菌病(histoplasmosis),由组织胞浆菌(Histoplasma capsulatum)引起。
目前认为,组织胞浆菌由三个变种组成:组织胞浆菌荚膜变种(Histoplasma capsulatum var.capsulatum)、组织胞浆菌杜波氏变种(Histoplasma capsulatum var. duboisii)、组织胞浆菌马皮疽变种(Histoplasma capsulatum var. farciminosum)。
其中,组织胞浆菌荚膜变种存在最为广泛,通常感染肺部,在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也可引播散性感染;组织胞浆菌杜波氏变种,目前仅限于非洲的热带地区,造成皮肤、皮下和骨骼损伤;组织胞浆菌马皮疽变种,在欧洲、北非、印度和南亚都有发现,通常感染马和骡子。
早期认为,组织胞浆菌主要集中于美洲,尤其是北美中部、中美和南美更为多见。
但廖万清院士梳理了国内自1990-2011的在300例组织胞浆菌病例,提示我国长江流域可能也存在较高的组织胞浆菌感染风险。
组织胞浆菌荚膜变种的自然栖息地,主要富含鸟粪和蝙蝠粪的土壤。
假如这些土壤被翻动时,大量孢子散布于空气中,就可能会导致急性感染。
严重时,可能致死。
正常人感染的严重性与吸入孢子有关。
但如果感染者存在基础性疾病,如AIDS等,小剂量的孢子也可能导致严重的感染。
小剂量的感染,在免疫力正常人群可自行缓解。
但肺部感染或播散性感染,需要及时进行抗真菌治疗。
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包括:两性霉素B、酮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等,疗程宜长,且剂量必须足够。
病症好转后,过早终止治疗可能导会导致复发。
通常,控制症状后,需要持续治疗6-12个月。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组织胞浆菌属于高致病性真菌,涉及活菌的实验操作需要在生物安全三级(Biosafety level 3)实验室里进行。
目前,中国疾病预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已取得了致病真菌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操作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