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诗歌上做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诗歌上做文章
我国是诗歌的国度。古诗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我们作文的源泉。
一、扩展诗歌
诗歌富有浓缩性、跳跃性,借助想象,对其还原、扩展,使其丰富,这既是鉴赏诗歌的前提、基础,又是练习写作、体味语言的方法。以王维的《鹿柴》为例: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要把诗人在这有限的二十个字中所创造的艺术境界复现出来,读者必须充分发挥想象力:在这空寂清冷、超凡脱俗的气氛中,我们可以想象诗人以佛家空旨观照山林,超凡脱俗,独自行吟的情景。这就是通过想象使诗歌的境界得以复现。读者只有凭想象把情感和意象在心目中还原。
鉴赏诗歌是读者由语言文字入手,去探寻、领略作品的艺术境界和作者的创作心理。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想象,离不开还原,离不开扩展。
二、评价诗歌
忠实原作,鉴赏评价,见仁见智。例如:
题君山
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赏析评价:这是一首描写秀美洞庭君山的诗。本诗起笔非常别致。诗人不是先正面写君山,而是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烟波不动”写湖面风平浪静;“影”是那倒映在水中的君山之影;“沉沉”是写山影的凝重。“碧色全无翠色深”碧是湖色,
翠是山色,疑是倒影,当然是只见翠山不见碧湖了。一、二句以波平如镜的湖水,以浅碧与深翠色彩的对比,映衬出君山倒影的鲜明突出。这是一幅静谧的湖山倒映图。这种富有神秘色彩的宁静,很容易引发出诗人的遐想。所以三、四句笔锋一转,将湘君、湘夫人的神话传说,融合在湖山景物的描绘中。(君山又名湘山,即得名于此。)所以“疑是水仙梳洗处”这一句,在仿佛之间虚写一笔:洞庭君山大概是水中女仙居住梳洗的地方吧?再以比拟的手法轻轻点出:“一螺青黛镜中间”,这水中倒影的君山,多么像镜中女仙青色的螺髻。
三、引用诗歌
古诗文名句是前人精心锤炼出来的,有极强的生命力和时空的穿透力,若能恰如其分地运用,可用来表现多重内涵,展示丰富的文化信息,凸显作者广博的阅读层面和开阔的视野,披露作者的性灵、才情。同时,能使得文章增色,韵味十足,表现力增强,感染力加大,语言极赋文采。况且诗歌中富有哲理、意蕴的名句,俯拾即是,信手拈来。
我喜欢祖国的大好河山。
我爱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我爱那“荡胸生层云,决眦如归鸟”的泰山极顶;我爱那“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九曲;我爱那“两岸猿声啼不住”的长江三峡;我爱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古朴塞北;我爱那“日出江花红胜火”的秀丽江南。
读一读,两段话的效果显而易见:第一段显得单调乏味,第二段用了排比,引用诗句,景物特点具体形象,鲜明突出,意境雄浑,气势磅礴。
四、化用诗歌
化用诗歌是炼字炼句的好方法,可谓行之有效。化用,也可称之为熔铸,就是把诗文词曲的名句加以熔炼,组合成句,使语句意蕴丰富而厚重的一种方法。
古为今用,人为我用,人我为一,看看下面的文字:
是拣尽寒枝终不肯栖的寒鸦么?是举杯邀明月的饮者么?在那个“群星荟萃”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韬光养晦,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你的光芒刺痛了那些习惯于黑夜的眼睛,你注定要承受官场和文坛一齐泼来的污水。而我只
看见你青青的竹杖,脚上的芒鞋,被雨淋湿的脊背,你的笑容从容洒脱,你的眼睛中只有秋风绿水泛清波。
此文段包含下列关于“苏东坡”的文化因子:①苏轼《卜算子》:“缺月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来,缥缈狐鸿影……”②《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