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诗歌

合集下载

中国现当代文学PPT 第九章 戴望舒、艾青等人的诗歌创作

中国现当代文学PPT 第九章 戴望舒、艾青等人的诗歌创作

二、初期象征诗派的艺术特色继 《微雨》之后,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等人也开始写作象征主义诗歌,形成 了初期象征派诗歌潮流。作为一个诗歌流派,他们并没有共同发表自己的理论主张, 但从他们各自独立发表的艺术见解来看,则共同表现了一种不同于初期白话诗的美学 原则。首先,他们强调艺术必须表现自我。李金发认为:“艺术是不顾道德的,也与社会 不是共同的世界。艺术上唯一的目的,就是创造美;艺术家唯一的工作,就是忠实表 现自己的世界。所以他的美的世界,是创造在艺术上,不是建设在社会上。”① 他以个 人的内心世界为美的最高追求,主张诗是 “个人灵感的记录表,是个人陶醉后引吭的 高歌”。
其次,他们强调诗歌的象征和暗示的方法。法国象征派诗歌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注 重主观世界与客观对应物的契合,注重诗的意象暗示功能和神秘性。这也是李金发和 其他象征派诗人的美学追求。李金发认为,美蕴藏在想象中、象征中,穆木天进一步 认为:“诗要有强大的暗示功能。诗的世界固在平常的生活中,但在平常生活的深处。 诗是要暗示的,是最忌说明的。……诗的背后要有大的哲学,但诗不能说明哲学。”他 主张诗歌应该 “用有限的律动的字句启示出无限的世界”。
最后,他们强调诗歌语言的音乐美和色彩美。他们针对 “五四”初期新诗过分散 文化而缺少艺术锤炼的毛病,提出了诗歌语言 “音”与 “色”结合的美学主张。他们 追求 “音”与 “色”的交错,认为这是 “最高的艺术”。 早期象征诗派的出现,是对缺少余香与回味的初期白话诗的一种反拨,丰富了新 诗的表现手法,为发展中的新诗带来了一些新的东西。但是,在经过短暂的艺术历程 后,象征派诗很快地衰落下来。它的衰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时代的原因。象征 派诗人都反对诗歌的 “时代意识”,认为诗是 “个人灵感的记录表”。他们的诗一味地 表现幻灭、颓废、徘徊,情感上毕竟太狭窄了,与时代潮流和文化潮流的发展背道而 驰。二是民族传统的原因。尽管象征派倡导西方艺术与民族传统的沟通,但在实践上 表现出来的却是对民族传统的疏离,而且他们在借鉴西方艺术时缺乏自己的消化和创 造。许多作品由于过分骛新而显得怪诞,由于大量外文词语的运用而破坏了阅读的完 整性,结果渐渐为读者所厌弃。

论卞之琳诗歌中中国传统诗歌同西方象征主义的交融

论卞之琳诗歌中中国传统诗歌同西方象征主义的交融
既有民族 的特点 , 也有个 人风 格 , 字里行 间常 常显露 但
之琳本身 的性格 特征 同我 国传统 的文 化精神 有着 内在 的暗合 。 在中国古典文化精神作底蕴 的同时 , 卞之琳 不断受 到法 国象征 主义诗 人们 的影 响。早在 中学 时代他 已经
接触 到我 国初期象征派诗人 的作 品 , 为这些象 征主义 在
“ 四” 五 运动的浪潮 下对 中国传统文 化采取 了决绝 的态 度 。然而 , 父亲对古 典文 学文化 的偏 爱 、 年进入 私塾 幼
《 恶之花》 被翻译介 绍 , 由于对法文 的学 习 , 卞之琳 对西 诗 的兴趣彻底 由英 国浪漫 派转 向了象 征派 。而其 中瓦 莱里所强调 的要从诗 中洗掉个人情感 的诗学观念 , 因正 迎合诗人 内向腼腆 的个性而直接影 响了他 的诗学 取向。
Ke r s r d t n h n s o t ; y oim; o ee c p e i i g r ;mp i ain; l so y wo d :t i o a C i e e p er s mb l a i l y s c h r n e; o t ma e i l t c y c o al i n u
早在中学时代他已经接触到我国初期象征派诗人的作品在为这些象征主义作品与我国传统诗歌内在相通而感叹之时他却也在为它们炫奇立异而作践中国语言的纯正规范或平庸乏味而对其迷离恍惚的感伤滥调刘祥安2007
2 0年 9月 01 1 8卷 第3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O r a fXi a I tr a in lSu is U 如P u n lo ’ n n en t a td e n o
Ab ta t mb e i r dt n lC i e e c l r t e l e a ywo k fB a h l r s y if e c d b ep s.y o - s r c :I u d w t ta i o a h n s ut e, h tr r r so in Z i n o e mo t l n e y t o ts mb l h i u i i l nu h i wo k e rs n e y E it n le i wh c k sh rp e ain y f au e t I h r ce i iso oh smb l s m r sr p e e td b l d Va r oa e. ih ma e e o ms sle t e tr d wi t e c a a t r t fb t y o— l h l sc

象征诗派名词解释

象征诗派名词解释

象征诗派名词解释象征诗派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它兴起于 20 世纪20 年代中期,在当时的诗坛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象征诗派的产生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语境。

20 世纪初,西方现代主义思潮涌入中国,象征主义作为其中的重要一支,为中国的诗人提供了新的创作思路和艺术方法。

同时,国内社会的动荡和变革也促使诗人寻求新的表达方式来反映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现实的独特思考。

象征诗派在诗歌创作上具有鲜明的特点。

首先,象征诗派注重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来表达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象征不再是简单的比喻,而是一种复杂的、多义的、暗示性的表达方式。

通过特定的意象,诗人试图传达出深层的、难以言表的内心体验。

例如,李金发常常使用“弃妇”“死亡”“黑夜”等具有强烈象征意味的意象,来抒发他对人生的悲观和绝望。

其次,象征诗派强调诗歌的暗示性和朦胧性。

诗人不直接陈述情感和思想,而是通过营造独特的氛围和情境,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去感悟和体会。

这种朦胧的美感,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使诗歌具有了一种神秘而诱人的魅力。

再者,象征诗派的诗歌语言常常打破常规,追求新奇和独特。

诗人运用独特的词汇组合、语序颠倒、省略跳跃等手法,来打破语言的惯性,创造出一种陌生化的效果。

这种语言创新,旨在打破人们对日常语言的麻木感知,激发读者对诗歌语言的重新关注和思考。

象征诗派的代表诗人有李金发、穆木天、王独清等。

李金发被誉为“中国象征诗派的始祖”,他的诗集《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等,充满了异域情调与神秘色彩。

他的诗歌语言晦涩难懂,但也正因如此,引发了诗坛对于诗歌创作新方向的探索和争论。

穆木天主张“纯粹的诗歌”,强调诗歌的统一性和持续性,追求诗歌的音乐美和形式美。

他的作品《旅心》等,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大胆的创新。

王独清则注重诗歌的色彩和情调,他的《圣母像前》等诗作,通过丰富的色彩描写和独特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象征诗派的独特魅力。

象征诗派的出现,对于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论中国现代诗歌与西方象征主义诗歌意象艺术

论中国现代诗歌与西方象征主义诗歌意象艺术

论中国现代诗歌与西方象征主义诗歌意象艺术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中国现代诗歌与西方象征主义诗歌在意象艺术上的关联与差异。

通过深入解析两者在诗歌创作中的意象运用,本文期望揭示出中国现代诗歌在吸收西方象征主义诗歌艺术手法的如何结合自身文化语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歌意象体系。

本文将首先概述中国现代诗歌与西方象征主义诗歌的发展脉络,接着分析它们在意象艺术上的共性与特性,最后探讨中国现代诗歌在意象艺术上的创新与发展。

通过对这一主题的深入探讨,本文期望为诗歌创作与批评提供新的视角,推动中国现代诗歌研究的深入发展。

二、中国现代诗歌的意象艺术中国现代诗歌在二十世纪初开始崭露头角,与西方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有着密切的关联。

这一时期,中国诗人开始尝试将传统的诗歌意象与西方的象征主义手法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意象艺术。

在中国现代诗歌中,意象的创造往往突破了传统的物象束缚,更加注重表现诗人内心的情感与哲理。

诗人们通过对自然景物、人物形象、社会现象等进行深入的描绘与象征,形成了一系列充满想象力的意象。

这些意象不仅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思考。

例如,鲁迅的诗歌《自嘲》中,通过描绘“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的意象,表达了自己在黑暗社会中的无奈与苦闷。

这一意象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也展现了诗人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

再如,徐志摩的诗歌《再别康桥》中,通过对康桥美景的描绘,形成了一系列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的柔美意象。

这些意象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康桥的深厚情感,也传达了诗人对人生、爱情等主题的深刻思考。

中国现代诗歌的意象艺术还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上。

诗人们在借鉴西方象征主义手法的不忘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丰富资源,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意象艺术。

如戴望舒的诗歌《雨巷》中,通过对江南雨巷的描绘,形成了一系列如“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的意象。

这些意象不仅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也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创新运用。

【doc】象征诗派和现代诗派的异同比较

【doc】象征诗派和现代诗派的异同比较

象征诗派和现代诗派的异同比较象征诗派和现代诗派的异同比较■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崔湘青内容摘要:在中国现代新诗谱写的华章上,无论是象征派,还是现代派,都是绕不过去的一页.它们颇有作为,各成气候.在诗学特征方面,两者既有交集,又有分歧.他们强调"纯诗"的理念,将西方的象征主义和中国的古典诗歌熔于一炉,铸就了不少中西,古今贯通的杰作.与象征派不同的是,现代派克服了其晦涩,神秘的诗风,主张打破诗的格律,发挥了具有散文美的自由诗体的优长.关键词:象征派现代派诗学特征发轫于20世纪20年代的象征诗派与在30年代大放异彩的现代诗派在时间节点上就呈现出顺承的关系.象征派的问世暗合了西方现代诗潮并与之实现了最初的对流,正式掀开了中国新诗现代化的帷幕.接踵而至的现代派对象征派做出了大胆而有魄力的扬弃,彰显了彪炳一时的诗学成就,在某种程度上加快了中国新诗现代化的进程.象征诗派和现代诗派的相似之处如下所述:一方面,它们均借鉴了前期以波德莱尔,马拉美,魏尔伦为表率,后期以叶芝,瓦雷里,果尔蒙为统领的西方象征主义诗派,运用象征,感应,暗示,隐喻,通感等方式,拓宽了新诗的表现手法;另一方面,二者都汲取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营养,尤其在意象营造方面深得古典诗艺的精魂.纵观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历程,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条脉络交替前行,平分秋色,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形态囊括了典雅与稚拙,婉约与豪放,喜乐与悲摧等等,具有极大的丰富性.中国新诗的众多流派很好地传承了古典诗歌的内质,兼具现实主义传统和浪漫主义情怀,在审美形态的选取上也是各取所需并将之发扬光大.在中国现代新诗史上占有重要席位的象征派和现代派自然也不例外,糅杂了象征派的形式和古典派的内容,在意象选取方面,能够在取法传统的同时又革故鼎新.由此可见,象征派和现代派将西方的象征主义和中国的古典诗歌整合在一起,具备了世界性和民族性的双重维度.比如说卞之琳,他曾说过"我写白话新体诗,要说是'欧化'(其实写诗分行,就是从西方如鲁迅所说的'拿来主义'),那么也未尝不'古化'……一方面,文学具有民族风格才有世界意义.另一方面,欧洲中世纪以后的文学,已成世界的文学,现在这个'世界'当然也早已包括了中国.就我自己论,问题是看写诗能否'化古','化欧'."他显然做到了,卞诗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化古"与"化欧".所谓"化古"是指卞之琳的诗作多受温庭筠,李商隐,姜白石等的影响,既有温诗的艳丽高密,还有李诗的温情缠绵,又有姜诗的空灵冷隽.卞诗也汇聚了众多中国式的古典意象,如雨,雪,泪,窗,流水,月夜,镜子……以"雨"为例,《水份》中的"凉雨",《白石上》中的"冷雨",《雨同我》中的"友人雨",《白螺壳》中的"一壶烟雨",《圆宝盒》中的"新鲜的雨点", 都通过"雨"的象征,暗示作用,揭示现代人在各种境况下的幽暗晦明,复杂多变的人生感受.所谓"化欧"是指卞之琳借鉴了西方的象征主义,深受波德莱尔,马拉美等的启发,通过诗中的象征,隐喻和暗示等潜在方式探究其中包蕴的对自然和人生的哲理性思辨.值得一提的是,卞诗不再追求主观抒情效果,已由"主情"转向"主知",重视诗思的提升和凝炼,追求诗歌的知性之美,闪烁着智慧的吉光片羽.其中"相对观"是卞诗中常见的带有哲理意味的探讨命题,如《断章》中"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和《旧元夜遐思》中"人在你梦里/你在人梦里",如是的诗句一再凸现了互为依托,偶合的相对关系;再如《妆台》旨在告诉我们万事万物虽各有其位,各司其职,但相互参照,彼此勾连,肯定了这种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对应关系;《圆宝盒》同样介入了"相对"的视点来体察人世间的小与大,近与远,得与失,以此生成了充满理性光辉的人生智悟.除此之外,处于萌芽状态的早期白话诗倾向于非诗化和平民化,大众化,一路发展到象征派和随后的现代派却都坚持"纯诗"的理念,强调"诗就是诗",追求诗的语言,诗的笔法,重视诗的思维,诗的情绪,这也不失为象征派与现代派的契合之处.'象征诗派和现代诗派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神秘,玄奥,晦涩难懂是象征派的显着特征,"象征派诗人大都排斥理性,强调表现瞬间的感受,表现梦幻和下意识的精神状态,表现幻想和直觉.非理性的幻想和直觉,本来就很暖昧模糊,再加上象征手法的朦胧含蓄,就必然导致意旨的扑朔迷离和晦涩难解,而象征诗派不仅不认为这是一种缺陷,相反却认为是一种美学要求."含蓄但并不神秘的现代派却不以为然,甚至有意规避了象征派的晦涩,玄虚,估屈聱牙的特质.以象征派和现代派的代表诗人的代表作为例,窥一斑而知全豹,我们读"诗怪"李金发和"雨巷诗人"戴望舒的诗作显然有截然不同的感受.戴望舒不认同李金发为诗的怪异艰涩,神秘难懂,其诗作的旨意大多明朗,读起来比较晓畅.比如说《寂寞》,题目"寂寞"二字即"文眼",这首诗主题鲜显,下笔平易,行文流畅,氤氲着"寂寞已如我一般高"的哀愁氛围.即便是现代派诗风仍有晦涩之嫌的卞之琳,和李金发相比也不过是小巫见大巫,卞诗被有的评论家称道为一种"玲珑的晦涩",相对而言,还是比李诗那种凝滞的,浓墨重彩的晦涩要讨巧许多.二是,典雅却不刻板的现代派强调打破诗的格律,偏向于具有散文美的自由诗体,摒弃了象征派着重音乐美的诗学主张.五四新诗彻底挣脱了古体诗声韵与格律的藩篱,起初作诗写意酣畅淋漓,但不久就显出了它的先天缺憾,过度的自由和散文化,使诗失去了必要的外在约束,诗与散文一时问面目混淆, 难分彼此.前期新月派将新格律问题重新加以发掘,一度弥补了早期白话诗散漫无章的不足,之后却被自由体超越.后期新月派发现了格律的流弊,更加青睐自由体.由后期新月派与2O年代末的象征派演变而成的现代派否定"三美"理论,惯用散文化的表达方式,"他们主张现代诗歌语言倾向于散文的口语美,提出的'用现代的辞藻排列的现代诗形',倡导的就是现代口语式的自由诗体.他们明确反对新体格律诗韵律的和谐,诗行的整齐,主张对朴实生动的口语进行提纯,采用散文式的语句代替韵文式的吟唱,采用欧化词语与句式打破格律化的排列."【戴望舒在他的随记手册上也有类似的论断,"诗不能借重音乐,它应该失去了音乐的成分……韵和整齐的字句会妨碍诗情,或使诗情成为畸形的.倘把诗的情绪去适应呆滞的, 表面的旧规律,就和把自己的足去穿别人的鞋子一样.愚劣的人们削足适履,比较聪明一点的人选择较合脚的鞋子,但是智者却为自己制最合自己的脚的鞋子."《我的记忆》很好地践行了这一论断, 有如一篇精美的小散文,情感的流淌自然自在,大量运用复沓的语词和排比的句式,使作者的感情层进回旋,艾青认为单纯强调韵脚的音乐性的人是写不出诸如此类的诗作的.说中表现了个体自我意识的觉醒,也表明性是中国古代需要正视的一个问题,但当情欲沦为赤裸裸的自然铺陈,那么取舍与扬弃就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了.我认为应该坚持"历史的观点"和"美学的观点",把作品放在特定时代去考察,达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去丑存美的阅读效果.注释:【1】蒋继华.论明清艳情小说中的情欲韶关学院2009.11『2】嵇文甫晚明思想史论.东方出版社.19961页(本论文是衡水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与中国传统教育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l_____文艺审美批评六朝文论中的自然观■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张晓娜内容摘要:六朝是一个在动乱中大放异彩的时代,它以自然为美的观念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体现了六朝人的审美观念和创作态度及对自然生命的热爱.关键词:六朝文论自然观宗白华在《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中指出: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六朝人崇尚自然之美,反对雕琢镂刻,体现出新的审美观念,这在六朝文论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一,自然观形成的原因自然之美包括自身品行才情之美和天地自然万物之美,这两种美在六朝表现为清谈玄理之风和以自然山水为描写对象的山水诗, 山水画的兴盛.六朝人自然观的形成有以下几个因素:首先,六朝时汉代正统儒学地位不断下降,加之当时政治黑暗与战争不断,文学环境相对宽松,人们逐渐把目光投向自然,关注生命.玄学和佛教的兴起,将自然观推进了一步,玄学主张以自然为本,以清谈玄理为其表现形式,佛教则主张出世,这对六朝人的思想产生重要影响.其次,发展起来的门阀士族制度,统治者的争权夺利,残暴昏庸,使得文人开始信仰清静自然无为的老庄思想,借以避开统治者的耳目, 抒发自己不羁的情感和无法排遣的郁闷之情.专制皇权的相对削弱,使士族成为独立的阶层,在发展中要求突破两汉数百年的名教束缚,提倡顺从自然,放纵情性.再次,统治阶级的提倡和鼓励使文学被抬高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自觉从事文学创作成为时人的风气.由于统治阶级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提倡,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都有了新的发展,甚至形成了多个文人创作集团,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文学文体的发展.各种文体的发展演变,形成了不同风格的作品,然六朝人反对雕琢,崇尚自然天然之美.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和对自然美的观赏发生了很大变化,自然界不再是压迫人的宗教神灵,而是与人相通相近的客观万物了.阮籍说:"天地生于自然,万物生于天地.自然者无外,故天地名焉."他认为,与天地自然合为一体,悟道畅神,乃是思想的人生境界.对理想人生境界的追求,使人更自觉地投身于对自然景物的观赏和描写中,六朝人的自然观也得到了进一步强化.以自然为美的审美观的形成和发展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前代的基础上,受本时代特有的政治,社会,文化状况的影响, 促使士族不断壮大和对山水自然景物的欣赏和热爱,自然被人们关注,投入情感的同时,也给予人们一个修养身心,摆脱混浊的俗世, 追求理想境界的场所,不自觉地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了文学的发展.二,自然观在文论中的体现自然作为衡量文章的审美标准最早见于陆云的《与兄平原书》, 他提出了文贵清新的主张,"往日论文,先辞而后情,今意视文,乃好清省,欲无以尚,意之至此,乃出自然",自觉地把"清新自然"作为一种审美风趣来加以追求和倡导.六朝人崇尚自然,把人与物之美都走笔至此,象征诗派和现代诗派的联系和区分已露端倪.象征派移植了西方现代诗艺的土壤,在2O年代枝叶渐已繁茂,成为了中国现代诗坛中的奇葩.与其一脉相承的现代派不落窠臼,取其精髓去其糟粕,在象征派的基础上有所革新和超越,引领了当时的诗美追求.参考文献:[1]卞之琳.雕虫纪历1930—1958[M1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归结为自然禀受但把自然观引入文学理论的创作论与构思论的是钟嵘的《诗品》和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诗品》认为"吟咏情性,亦何贵于用事","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所谓"直寻"就是作者对审美对象的直觉把握和自然表达,不需要人工雕琢堆砌,自然感情的表达也不必依托于用典,否则"文章殆同书钞",文章如拼凑一般,不如自然表达真实情感,才能见性情意趣.因此钟嵘慨叹当时的创作"自然英旨,罕值其人".文学作为一种人为的创作活动的产物,应该出于自然而然,而不应该落入堆砌雕琢的圈套里.人是感物而生情的,诗歌文章是人情感的自然流露,情感应该真实自然,不应被典故所淹没.钟嵘还反对过分局限于声律,齐梁时代过分讲究声律,使人们的自然感情无法流露出来,大大掩盖了文章的色彩.他认为古代的诗歌因为要和乐歌唱,所以讲究声律.但现在的诗歌是脱离音乐存在的,就不用过分讲究声律了,且过分讲究声律会伤害文学的真趣,音律只要朗朗上口,口吻调利就可以了.刘勰的《文心雕龙》也有很多关于自然观的论述,《原道篇》提出文学和自然界的其他美物一样,都是宇宙本体"道"的生成与显现,他赞美日月星辰,山川万物的多姿多彩.龙凤虎豹的皮色五彩绚烂, 云霞草木的形状瑰丽妍美,这些都禀于自然,没有外加修饰,文学艺术之美是自然之道的表现.他标举自然,并不是不讲作文原则,纯任自然,而是要把自然与法度统一起来.他所说的自然是法度化了的自然,他要求把法度建立在自然的基础上.《情采篇》中提出了"五情发而为辞章,神理之数也."《明诗篇》说:"人禀七惰,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他认为文学创作是作家对外物的情感触发,这种触发是自然的真诚的,而且不需要人工修饰.他还反对为文造情,无病呻吟,文辞华丽而缺乏真情,认为写文章要有感而发,饱含自己的情感,文辞要简约而真切.在论构思时,他强调作家神与物游,形成是审美意象时,情感的通塞开合,文思的奔涌枯涩,有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作家要顺应自然,不能强力而为.在论锤词炼句的《隐秀篇》里,他认为要以自然秀美为贵.隐,与言外另有深意;秀,是文章中突出的句子.隐和秀审美效果的出现,在于"自然会妙",而不在"润色取美".《丽辞篇》中认为对偶的形成与运用,在于以自然为美: "造物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辞,运裁百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在《物色篇》中,专门论述了文学与自然的关系.季节的更替,气候的变化,都会对人的内心产生影响,人的感情随自然景物的变化而变化,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而成文章.诗人因自然景物的触发而心生想象,然后开始文学创作活动.在《体性篇》中倡导作家"因性以练才",自觉地把自然与法度统一起来进行创作.三,自然观的影响六朝以后,追求艺术天工自然的审美思想,经过司空图,苏轼,严羽等人的提倡后,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苏轼在倡导自然时,更强调冲破法度和规矩去从事文学创作.文章应当做到"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把自然理解为艺术的天工自然,而相对降低了自然之中寓含的法度规矩的地位.迄至明清,李贽,徐渭,三袁和袁枚等人,主张年9月[2】邱文治,杜学忠,穆怀英论中国现代象征诗派之升沉Ⅱ】.文学评论,1987年()1期:[31z泽龙"新诗散文化"的诗学内蕴与意义Ⅱ】.中国社会科学, 2007年5月【4]戴望舒望舒诗论uJl现代,1932年11月第2卷第1期。

西方象征主义诗歌作品

西方象征主义诗歌作品

西方象征主义诗歌作品引言西方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种思潮和文学运动。

在这个时期,人们对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和科技进步感到焦虑和不安,西方象征主义作家试图寻找一种深层次的人类意识,以超越现实世界的表面现象,达到一种精神与心灵的境界。

这种诗歌作品常常具备一种独特的象征性,包括使用隐喻、暗示、留白和意境等手法,来探索人类情感以及隐藏在人类内心深处的世界。

主要代表作1. 《卡蒙》《卡蒙》是法国诗人兰波的代表作之一,它被认为是象征主义诗歌的经典之作。

这首长诗采用了象征主义的传统手法,通过隐喻、形象和难以解释的意象,构建了一种意味深长的世界观,揭示了人类精神的深层次。

例如,在诗歌中充斥着各种象征性的意象,如“黑色湖泊”,“鲜血喷泉”,“金色鸟儿”等。

这些象征的意义并不明显,但它们共同构成了一种独特的视觉和感觉体验,使读者在无形中产生一种强烈的幻觉感。

2. 《鹦鹉螺》英国诗人艾略特的《鹦鹉螺》也是西方象征主义诗歌中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采用了流言、内省、人物意象等多种诗歌手法,呈现了一个富有想象力的场景和情感世界,揭示了人类存在的本质与哲学含义。

诗歌中的流言与人物意象使得死亡、时间、记忆、孤独等主题得以深入探讨。

同时,作者的笔触也特别细腻,通过描述仔细观察的场景与细节,让读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3. 《悲悯天女》另一位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梅拉美的《悲悯天女》也是西方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歌描述了一个神秘的女性形象,她是天女,也是悲悯的象征。

通过作者的幽默和哲学的描绘,诗歌呈现了一种洒脱、叛逆并富有创造性的生命态度。

梅拉美的简洁叙述和形象捕捉让这首诗歌成为了象征主义中最为知名的作品之一。

通过一种禅的境界,梅拉美呈现了人类尝试超越物质世界和自我平衡的永恒追求。

结论西方象征主义诗歌作品是西方文学史中的重要分支,它推动了现代诗歌的发展,并且影响了包括现代派、超现实主义、后现代等文学流派。

这些诗歌作品通过独特的语言、意象和象征,探索了人类心灵最深处的秘密,并震撼了人类的情感和灵魂。

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历程

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历程

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历程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过程,有着不同的流派和代表作品。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历程,以及一些代表性的诗人和作品。

一、诗歌改革与象征主义浪潮的兴起20世纪初,中国诗歌界开始发生变革,一股新的思潮涌现出来。

这股思潮主要由一些留学归国的诗人所带动,他们开始吸收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影响。

其中最著名的代表是胡适、梁实秋等人。

他们提倡抒发内心情感,强调个人的表达,开创了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的先河。

二、现代主义派与“新月派”的兴起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现代诗歌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以徐志摩、郑振铎为代表的现代主义派崛起,并受到了一批新的年轻诗人的追随。

现代主义派的诗歌表达独特,语言现代化,形式多样化。

同时,“新月派”的兴起也相当重要,代表诗人如桑弧、席慕容等,他们坚持以自由、个性化的写作风格,成为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亮点。

三、抒情与叙事的融合:抒情叙事派的出现20世纪30年代,中国诗坛出现了一个新的派别,即抒情叙事派。

这一派别的代表人物有聂绀弩、沈从文等。

他们在诗歌创作中,融合了抒情和叙事两个元素,用一种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悟。

他们的作品通常既具有高度的情感表达,又富有故事性,给读者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

四、语言革新与“白话诗”的出现20世纪40年代,中国现代诗歌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语言革新阶段。

以白石、杨牧为代表的诗人开始尝试用白话来表达诗意,这被称为“白话诗”运动。

他们试图摆脱传统文言的束缚,用日常口语来表达内心情感,使诗歌更贴近读者。

这股风潮推动了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五、现代诗歌与新时期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社会发生巨大变革,这也影响了诗歌的发展。

以北岛、杨煜为代表的抒情写实派崛起,他们试图用简洁的语言、真实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情感。

他们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创作出了许多耐人寻味的作品。

在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历程中,还有许多其他流派和代表性作品,不胜枚举。

论西方象征主义诗歌对卞之琳早期诗歌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论西方象征主义诗歌对卞之琳早期诗歌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论西方象征主义诗歌对卞之琳早期诗歌的影响的开题报告导语卞之琳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重要的文学家之一。

其早期的诗歌作品中,不仅呈现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更蕴含着对西方文学的深情。

虽然卞之琳并没有直接受到西方象征主义诗歌的指导,但西方象征主义诗歌对卞之琳早期诗歌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因此,本篇文章将从西方象征主义诗歌的角度,探讨其对卞之琳早期诗歌的影响,并分析卞之琳如何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诗歌创作当中。

正文一、西方象征主义诗歌的概述西方象征主义诗歌起源于19世纪末的法国,主要代表诗人有马拉美、梅特林克、普朗德等。

西方象征主义诗歌强调的是诗歌的想象性和表现手法,追求人与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精神体验。

象征主义的诗歌特点是主题抽象、语言高度象征和哲理深邃,表现出一种哲学性和精神性的美。

二、卞之琳早期诗歌的特点卞之琳在其早期的诗歌创作中,呈现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同时也受到西方文学的影响。

卞之琳所对抗的恰恰是现代文明给传统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卞之琳的诗歌富含意象和感情,表达着一种抒发自我情感和追求内心自由的精神,这一方面也与西方象征主义诗歌共通之处不少。

三、西方象征主义诗歌对卞之琳早期诗歌的影响西方象征主义诗歌对卞之琳早期诗歌的影响,体现在其对诗歌主题、想象和语言表现形式的影响上。

1. 对诗歌主题的影响西方象征主义诗歌的主题抽象且富有哲理,注重内在精神性的体验。

这与卞之琳早期诗歌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对人性自由的追求呼应。

如卞之琳的《送钱穆先生之巴黎》中,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怀念之情:积士凭城际,深山草木朦胧间。

青天共长日,白云共短廷闱间。

今朝送一客,任道程遥几千。

2. 对诗歌想象的影响西方象征主义诗歌强调诗歌形象的创造和独特感受的表达。

对此,卞之琳在其早期的诗歌创作中表现也很明显。

比如卞之琳的《春茶》中,描写了一个优美的茶园景象,诗歌中深刻展现出对于春茶的热爱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忱之情,同时,也呼应了西方象征主义诗歌中的意象丰富和意象深入。

现代诗歌主要的五种表现手法

现代诗歌主要的五种表现手法

现代诗歌主要的五种表现手法导语:现代诗歌又称新诗,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

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

“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现代诗歌主要的五种表现手法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比古典诗歌更加丰富更加复杂,但关键手法或基本手法也不多,主要有象征、意象、反讽、冷抒情、小说化等。

象征想象和象征是诗的最基本特征。

诗与文、古诗与新诗修辞手法的最大区别是象征,遗憾的是传统或以往的修辞学基本上不提象征或几句话一代而过。

象征是个外来语,源出希腊语,意为接合,即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

象征作为一种艺术思潮,在西方文学史中出现过两次,一次是中世纪,泛神论者爱留根纳认为艺术即象征,因而一切艺术作品都具有表层意义和象征意义两个层次:另一次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的象征主义,波特莱尔、兰波、马拉美、魏尔伦、叶芝、艾略特是其代表人物。

马拉美认为,诗就是启示,就是梦幻,就是神秘,就是通过象征去展示心灵的状态,艺术品是用象征体镌刻出来的思想。

波特莱尔认为,外部世界是虚假而不真实的,只是彼岸世界的反光,在“我们的世界”后面存在着更为真实的“另一个世界”,只有人的内心才有“最高真实”,只有诗人才能运用象征去体悟这最高的真实。

因此,通过象征去表现内心真实,揭示外界事物与内心世界的感应契合,深入到“混沌而深邃的统一体中”,达到物我一致的境界成为象征主义自觉的艺术追求。

立普斯把艺术中的移情现象称之为美的象征。

象征相近于汉语中的兴、暗喻、借喻、隐喻、暗示等。

象征能最充分表现诗的象外之象、韵外之致、味外之旨,也即诗的含蓄美、朦胧感、神秘性、陌生化。

象征的对象是观念、感情与看不见的事物,象征的媒介是某种意象,象征的方法是间接的而非直接的,这就打破了诗歌直抒胸臆的单一与浅显,使诗充满了多义与歧义。

论象征主义对20世纪初中国新诗的影响

论象征主义对20世纪初中国新诗的影响

论象征主义对20世纪初中国新诗的影响作者:胡江飞来源:《学理论·中》2015年第04期摘要:中国新诗的发展是一个极其曲折的过程,20世纪初的中国诗人试图运用象征主义理论对新诗进行规范,他们通过对法国象征主义的介绍和引进,以期改变新诗浅白、直露的毛病,结果却陷入晦涩的泥淖。

虽然这些诗人没有最终解决当时新诗的“非诗”化问题,但为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早期象征主义;新诗;改造;处境中图分类号:I0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1-0100-02从五四运动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新诗及其观念发展的内在逻辑一直是从“非诗”再到“非诗”,新格律诗在闻一多的倡导下致力于新诗的规范化,力图扭转新诗发生后出现的过于散文化等弊病,这种着力于新诗表象上的纠正,并没有获得实质上的成功。

而差不多和它同时出现的早期象征主义则是对新诗“太实、太白、太直、太露”,过于“清楚明白”缺少诗味的纠正。

但是早期象征主义的尝试存在很多尴尬,虽然当时的中国诗人做出了一系列努力,其结果仍然不能令人满意。

一、李金发“黑色幽默”的怪异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李金发是个特异的例子,用朱自清的话说“李金发是一支异军”。

朱自清所说的“异军”带有“异军突起”的意味,主要是指李金发第一个把“法国象征主义诗人的手法”“介绍到中国诗里”的功绩。

但李金发的特异却不仅是他的这份功绩,历史和李金发开了个带“黑色幽默”色彩的玩笑。

李金发的第一部诗集《微雨》写成于1923年,《微雨》一出版便给国内诗坛带来了一种震撼,这种震撼有惊异,有肯定,有人就把李金发称为中国诗歌界的晨星,中国的魏尔伦,东方的波德莱尔,也有人觉得这是种“新奇怪丽的歌声”,但绝大多数人还是摇头表示看不懂,认为他的作品“太神秘、太欧化”了,令人难以理解。

最有意味的是同为早期象征主义诗人的穆木天对李金发的诗歌也持反对意见,事实上,不仅在当时如此,即使很多年后李金发的诗歌也依然难以为人理解。

象征主义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影响

象征主义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影响

象征主义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影响作者:张红来源:《文学教育》2008年第06期众所周知,1917年前后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带来了动力与契机。

而以新文化运动为背景的五四文学革命则是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开始的标志。

“文学革命既是文学发展自身孕育的结果,是社会变革与社会转型的产物,而外国文艺思潮的影响,则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外因。

”①“‘象征主义’是现代主义文学运动中最早的一个流派,它的出现,是欧美传统文学和现代派文学的一个分界线。

”②它首先兴起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后来波及欧美诸国,兴为一代诗风。

象征主义运动可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从19世纪中叶到世纪末,主要代表诗人有魏尔伦、马拉美和韩波。

1886年,法国青年诗人让·莫雷阿斯正式提出了“象征主义”这个名称,并发表了《象征主义宣言》。

前期象征主义主要兴盛于法国,体裁则主要是诗歌。

后期象征主义始于20世纪初,到20年代繁盛一时,并由法国传播到欧美各主要国家,这一时期的象征主义同意象派合流,且吸收了同期其他一些现代主义流派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新的特点。

此时的象征主义也由诗歌扩展到了戏剧等其他领域。

主要代表诗人有:瓦雷里;艾略特、庞德;叶芝;里尔克等。

爱伦·坡·波德莱尔被认为是象征主义文学的先驱。

梅特林克是最有名的象征主义戏剧家,他的代表作有《青鸟》等。

象征主义的基本主张是诗歌应当表现自我的“内心梦幻”,反对再现现实,并强调要努力捕捉一瞬间的感受和幻觉。

在表现方法上,他们反对直陈其事和直抒胸臆。

他们善于运用象征、暗示和自由联想,以构成一种朦胧、银灰、谜语般的艺术风格。

象征主义在五四时期传入中国后,因其手法与中国传统诗歌有着明显的一致之处,所以更易被中国作家接受。

如周作人就认为“象征是诗的最新的写法,但也是最旧,在中国也‘古已有之’”。

③兴、隐喻与象征之间有很多相通之处。

因此,“除了大城市节奏、工业性比喻和心理学上的新奇理论之外,西方现代诗里几乎没有任何真正能叫有修养的中国诗人感到吃惊的东西。

浅谈现代文学中的象征主义诗派

浅谈现代文学中的象征主义诗派

l ) o

,

这个 词

,
希 腊文 的原义 是
,

把一

块 木板分成 两半

双 方 各执 其 一 (
,
,
以 表 示 接待
的 信物
,
经过演变
,
其涵 义 是


用一 种

形式作 为一 种概 念 的 习 惯 代 表 象征 主 义


所谓
m
象征 主 义
简 言之
就是

寓理 于 象
Sy m bo源自l i s) 一 词 的提 出
绘 化 师 专 学报 ( 杜 会 科 学 版 )
1 9 8 8 年 第 一期
浅谈 现 代 文 学 中 的 象 征 主 义 诗 派

在 中 国现 代文 孕发展 的 过程 中 不一 失 见
,

清 和
,
,
曾 出 现 过 各种文学 流 派
尽 管 它 们 存在 的时 间长 短 因此
,
,
影 响不 一
,
但 是却 对现 代 文 学 的 发 展 起 到 了 推 动作 用

这个 术语 便被 引 进 了 文 学领 域
,
西 方象征 主 义 做 为 一 个诗歌 流 派 来说
1一 1 8 6 7 )
,
早 在 十九 世 纪 五 十年代
,
法 国诗 人波 特莱 尔 花 》 是 法 国文坛 的
,

1 8 5 7 年 出版 的诗 集
《 恶之花 》
,
它 以 具有 创新 的象 征主 义特征 和风 格
,
与此 同 时

融古化欧的诗人——卞之琳

融古化欧的诗人——卞之琳

鉴赏融古化欧的诗人——卞之琳张玲玉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摘要:卞之琳是中国新诗史上现代派的杰出诗人代表,他融古化欧,在接受了以后期象征主义为主的诗歌的影响,又将这种影响通过接受与变异之后,与中国古典传统诗歌相融合而巧妙地汇入自己的诗歌创作之中,取众家之长,在不断地探索和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独具智慧与哲理的诗风,在30年代的中国诗坛上独树一帜。

关键词:卞之琳;诗歌传统;象征主义;诗风卞之琳是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位非常重要的诗人,其诗风融古化欧,他上承新月派,中出现代派,下启九月诗派,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现代新诗的产生包含了诗人相当复杂的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乏将西方的象征主义和中国的诗歌传统相融合的诗人。

那么卞之琳便是这一过程中“中西融合”的体现,古典诗歌传统与西方象征主义在卞之琳的诗歌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李广田也曾指出这一点,他说:“作为一个诗人,卞之琳在其思维方式上,感觉方式上,不但是承受了中国的,而且也承受了外国的,不但是作品内容上可以说是古今中外融会贯通的。

”[1]但不同于同时期(现代派诗歌的代表诗人戴望舒、何其芳等创作的主情派诗歌,卞之琳创作的是主智派诗歌,注重诗歌的理趣和哲思。

首先从卞之琳的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关系来看,卞之琳在回归我国诗歌关注现实的传统,同时也具有宋诗的理趣。

卞之琳早期的诗歌,较多表现当时社会现实,寄情于同归没落的社会下层平凡的小人物,以及描写城镇“灰色景物”的诗。

如《一个闲人》中那个把手中小核桃磨得滑亮的闲人,在诗人看来正是一天天地磨掉自我的生命。

“啊哈,/你看他的手里,/这两颗小核桃,/多么滑亮,/轧轧的轧轧的磨着,/磨着,/唉!/不知磨过了多少时光?”卞之琳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北平市民的空虚、萎缩的精神状态。

又如《叫卖》中,“小玩艺儿,/好玩艺儿,/唉!/又叫人哭一阵。

”早期的卞之琳总是擅长从凡人小事入诗,从平常的生活画面挖掘深刻的哲理。

再如《苦雨》、《过节》等作品,既有对平凡小人物的空虚可怜的人生的同情,也有对他们无奈的生活态度的批判和讽刺的态度,但其实诗人却是通过这些作品来表达对超越现实的当下社会和人生的冷峻幽深的哲理沉思。

西方文学思潮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西方文学思潮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论述题: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转型中西方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的影响是如何体现的?从单纯的时间性概念来看,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指1917年至现在的文学,近年来人们一般又把它称为中国20世纪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它的诞生之初被叫做“中国新文学”,这一称谓不仅是一个单纯的时间性概念,而且是中国文学史乃至思想史上一种革命意义的显示。

其发展转型过程既是中国文学本身现代化的过程,又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过程的艺术显示。

而对中国新文学具有本质性影响的是西方文学思潮。

它是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西方文学史上曾今存在过诸多的文学思潮,如古典主义、现实主义、象征主义等,这些文学思潮使中国新文学具备了真正的反封建的“现代意义”,成为中国文化大系统现代化发展转型的推手。

其中西方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从“五四”时期开始,起源于西方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便同现实主义文学运动一道输入中国文坛。

但由于社会的需求,浪漫主义的潜质与影响,被人为地忽视。

实际上,每在重要的历史转折关头,总是浪漫主义以其理想主义的激情因素和富于创造性的艺术魅力,激活着沉闷而压抑的中国文坛并赋予它全新的文学形象。

1917—1927年文化整体批判时期,受近代日本文学和欧美文学的影响,以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等创造社作家为主体而形成的浪漫主义作家群,从个人的生活感受出发,强化了个性解放的思想主题。

他们的作品,如《天狗》《沉沦》等,抒发现代青年情感压抑的苦闷,深刻描写“五四”时期的某些极端主义情绪,以对传统的全面反叛和对偶像的彻底破坏,直接反映了“五四”时期的积极进取精神,以及已经觉醒了的青年一代的思想状态。

30年代以后,随着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的日益加深,中国现代的浪漫主义文学也发生了质的变化。

但我们仍可以从戴望舒、艾青等人的诗歌以及沈从文等人的小说中,发现许多作家依旧在以饱满的激情,讴歌光明,赞美自然,抒发个性,颂扬反抗。

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对中国的影响

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对中国的影响

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对中国的影响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象征主义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哲学深度,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文学发展。

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诗歌创作的技巧和形式上,更深入到中国诗人的思想观念和情感表达中。

一、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特色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特色在于其朦胧、含蓄、暗示的特点,它强调通过意象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这些意象并非简单的比喻或象征,而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联想,将情感与自然、物质与精神、现实与理想紧密相连。

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使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成为一种具有深刻内涵和艺术价值的文学形式。

这种诗歌风格的产生,与19世纪末欧洲社会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当时,人们对于传统的理性和科学的观念逐渐失去信仰,而对于神秘、超自然和不可知的力量越来越感兴趣。

这种思潮的兴起,促进了象征主义诗歌的发展。

象征主义诗人通过意象和隐喻来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感受,以及对于现实世界的困惑和不安。

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其对于自然与物质的关注。

这些诗歌往往将自然描绘成一种神秘而崇高的存在,同时也揭示了工业化进程中对于自然的破坏和对于人性的异化。

这种对于自然与物质的关注,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类生存环境的深刻思考和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

此外,法国象征主义诗歌还强调对于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表现。

这些诗歌往往描绘人的内心矛盾和挣扎,以及对于自我认知的探索。

这种对于内心世界的关注,使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具有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和人文价值。

法国象征主义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世界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它不仅揭示了人类情感和思想的深度和广度,也对于自然、物质与精神、现实与理想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后来的文学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二、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影响1. 意象的运用: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意象表达方式,让中国的现代诗歌在运用意象时更加灵活和深入。

例如,通过借鉴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意象手法,中国诗人能够将自然与情感、物质与精神之间的联系更加生动地表现出来,使得诗歌的意象更为丰富和深刻。

浅谈戴望舒诗歌中的象征主义

浅谈戴望舒诗歌中的象征主义

浅谈戴望舒诗歌中的象征主义摘要:法国象征主义诗艺对戴望舒诗歌创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在初期,戴望舒受魏尔仑“音乐先于一切”主张的影响,特别重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随后又否定了对音乐性的追求,转而效仿耶麦的散文性、口语化语言,引进了一种新的自由体诗歌体式,对此后的中国现代诗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这是戴望舒对中国现代诗的重要贡献。

关键词:戴望舒诗歌象征主义戴望舒是三十年代中国诗坛象征诗派的代表人物,曾开一代诗风,对新诗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其主要成就在于将欧洲象征派为主的诗歌艺术同中国的传说诗歌技艺与“五四”以来中国自由体新诗的表现方法熔为一炉,从而创造出既有民族色彩又有个人独特风格的象征诗,为中国新诗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善于运用象征艺术,是戴诗创最显著的特点。

然而,目前对此尚少专门的分析阐述.笔者不揣浅陋,愿就象征艺术在戴中的作用,略陈管见。

一、整体的象征在戴望舒的诗歌中,象征的整体性表现得很鲜明。

在《深闭的园子》一诗中,花繁叶满的小园静无鸟喧的浓荫、铺满苔藓的小径、深锁的篱门不仅仅是独立的意象,而且是构成“深闭的园子”这个整体性象征的部件。

孙玉石在《陌生人空想着天外的主人——读戴望舒的〈深闭的园子〉》一文中认为:“深闭的园子”象征了荒芜的现实,而主人已去追求太阳下的精神家园,暗示了诗人对荒芜现实的否定情绪。

但是,如果我们将这个小园,看做对中国古典文化的象征,也是很合适的。

从花鸟,到小径、篱门,都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意象,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出现频率极高,用以它们建筑起来的整体的小园意象来象征中国古典文化是合情合理的。

小园的荒芜、被遗弃,则反映了五四以后,在西方文化冲击下,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忧虑。

那个遗弃了小园而去到“迢遥的太阳下”的主人,正是对向往西方文化的一代人的象征。

不论对这个“深闭的园子”做怎样的解读,其中花、鸟、小径、篱门等意象都是构成“深闭的园子”这个整体性象征的部件。

二、含蓄的象征象征是借助象征物象来表现某种特殊意义的表现手法。

论象征主义对中国新诗创作的影响

论象征主义对中国新诗创作的影响

作者: 涂鸿
出版物刊名: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页码: 64-68页
主题词: 象征主义;中国新诗;诗学嬗变
摘要: 诗是时代思潮和时代变化最敏锐的反映 ,在“五四”这个新旧交替的时代 ,中国诗坛发生了最根本的变化。

西方纷至沓来的各种思潮和主义 ,无一不对中国传统的诗学观形成猛烈的冲击 ,同时又对中国现代诗歌观念的建立起到直接的促成作用。

其中由西方传入中国的象征主义则是中国诗歌美学发生嬗变的催化剂之一 ,同时它对中国诗歌观念从一种封闭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处于一种文化开放的势态 ,进行多元选择 ,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对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影响(下)

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对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影响(下)

The Influence of France Symbolic Poems on China's
Modernism Poems
作者: 王泽龙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出版物刊名: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页码: 102-107页
主题词: 法国象征主义诗歌;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文学主题;心理体验;价值目标
摘要: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对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影响,首先是文学主题的交鸣与内在情绪的
共振,具体表现为对社会、人生的失望而归向内心的体验与思考,在这种心理体验与思考中呈现的是对现实的深刻理性批判,对人类自我的冷峻反省;其次是以纯诗追求为价值目标,分别从诗歌的音乐美、象征美、语言等形式的陌生化方面,表现出对诗歌形式本体意义的影响.。

西方现代诗歌

西方现代诗歌

西方现代诗歌
西方现代诗歌涵盖了20世纪初至今的一系列多样化的文学创作,反映了社会、文化和技术的变革。

以下是一些西方现代诗歌的特点和代表性诗人:
1.自由形式和实验性:西方现代诗歌在形式上更加自由灵活,摆脱了传统的韵律和格律,注重语言的实验性。

这使得诗人可以更自由地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2.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20世纪初的象征主义强调象征和隐喻的运用,倡导表达诗意和超自然的元素。

表现主义强调对现实的激进反抗,追求直接、强烈的表达。

3.战争和社会批判:两次世界大战对西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许多现代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对战争、社会不公和人性的关切。

例如,威尔弗雷德·欧文(Wilfred Owen)的战争诗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

4.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诗歌拒绝统一的叙事结构,强调对语言和现实的怀疑。

这一流派的代表包括提德·休斯(Ted Hughes)和西尔维娅·普拉思(Sylvia Plath)等。

5.女性主义诗歌:在20世纪后半叶,女性主义诗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金发
《时之表现一》
• 我们散步在死草上
• 悲愤纠缠在膝下。
• 粉红之记忆,
• 如道旁朽兽,发出奇 臭。
• 遍布在小城里,
• 扰醒了无数甜睡。

——李金发
《夜之歌》
诗作比较
• 撑着油纸伞,独自
• 彷徨在悠长、悠长
• 又寂寥的雨巷,
• 我希望逢着
• 一个丁香一样的
• 结着愁怨的姑娘。

——戴望舒
二、西方象征主义在中国的接受
• (二)20世纪30年代:学习与融汇
• 从20年代末直到抗战前夕,现代文坛接受象征主义的视 野在20年代初期的基础上获得了进一步的拓展。一方面 对法国象征派作家的介绍在这一阶段仍占据着重要位置。 戴望舒从事魏尔伦、福尔、果尔蒙、耶麦等诗人的翻译工 作,梁宗岱则把他的法国老师瓦雷里系统地介绍进中国文 坛,并译有他的《水仙辞》。李金发翻译了《马拉美诗抄 》,侯佩尹译有兰波具体体现了波德莱尔的“通感”论的 诗歌《韵母五字》,徐志摩则从事波德莱尔散文诗的介绍 工作。在理论上,梁宗岱卓有建树地致力于象征主义诗学 的建设,在批评上,则有刘西渭自觉运用象征论和纯诗观 深入阐释现代作家的创作实践。这一系列翻译介绍工作以 及理论阐发与批评实践的推动,终于使象征主义的传播在 抗战前夕形成了又一个持续的高峰期。
谢谢观赏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
• (1821年4月9日-1867年8月31日),法国十九世 纪最著名的现代派诗人,象征派诗歌先驱,代表 作有《恶之花》。夏尔·波德莱尔是法国象征派 诗歌的先驱,在欧美诗坛具有重要地位,其作品 《恶之花》是十九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诗集之一。 从1843年起,波德莱尔开始陆续创作后来收入《 恶之花》的诗歌,诗集出版后不久,因“有碍公 共道德及风化”等罪名受到轻罪法庭的判罚。 1861年,波德莱尔申请加入法兰西学士院,后退 出。作品有《恶之花》、《巴黎的忧郁》、《美 学珍玩》、《可怜的比利时!》等。
西方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诗歌
组长:曹梦 组员:李京灿、陈红梅、杨孝碧、马跃
目录
• 一、西方象征主义以及代表人物 • 二、西方象征主义在中国的接受 • 三、西方象征主义与现代诗歌的创作 • 四、在象征主义影响下的中国现代诗人
个案研究
一、西方象征主义以及代表人物
•(一)象征与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在法国及西方几个 国家出现的一种艺术思潮。
保罗·魏尔伦
• (1844-1896年),法国诗人。他是象征主 义派别的早期领导人。象征主义者尝试把 诗歌从传统的题材和形式中脱离出来。魏 尔伦的诗歌以优雅、精美且富有音乐性而 著称。
• 他的著作包括:《农神体诗》(1866年) 、《美好之歌》(1870年)、《智慧》( 1881年)、《过去》(1884年)、《平行 》(1889年)。
• (三)20世纪40年代:超越与创新
三、西方象征主义与现代诗歌的创作
• (一)象征主义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影响
• 文学主题的交鸣与内在情绪的共振
具体表现为对社会、人生的失望而归向内 心的体验与思考,在这种心理体验与思考 中呈现的是对现实的深刻理性批判,对人 类自我的冷峻反省
三、西方象征主义与现代诗歌的创作
• 而戴诗的内容上是更多传统的因袭,少现代性开 拓,形式上中西的沟通要做得有成绩一些,但旧 的情感价值观念与某些传统审美情趣也严重地妨 碍了他形式上的现代性开拓。
四、在象征主义影响下的中国现代诗人个案研究 • 卞之琳与穆旦:升华与开拓
诗作比较
•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李金发 (1900.11.21—1976.12.25)
原名李淑良,笔名金 发,广东梅县人。据 他在《我名字的来源 》一文中说‘1922年 在法国患病,老是梦 见一位白衣金发的女 神领他遨游太空,他 觉得自己没有病死, 于是把自己的名字改 为李金发。
诗作比较
• 风与雨在海洋里, • 野鹿死在我心里。 • 看,秋梦展翼去了, • 空存这委靡之魂。
• (一)象征主义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影响
• 对诗歌形式本体的影响
• 从诗歌的象征性、音乐美、神秘美、全官 感效果、语言纯化、客观化、智性化等各 个层面表现出来
• 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
• 首先,西方象征主义诗歌注重意象、讲究含蓄的某些特征 与形式观念存在着与中国古代诗歌的较多暗合之处,具有 中西诗艺的沟通与融汇的可能性。
二、西方象征主义在中国的接受
• (一)20世纪20年代:认同与译介 • 《少年中国》和《东方杂志》则是这一时
期介绍象征主义最有力的两份杂志。
二、西方象征主义在中国的接受
• (二)20世纪30年代:学习与融汇
• 1932年《现代》杂志的创刊是一个里 程碑式的标志。
• 在系统介绍西方象征主义作家作品和诗学 理论方面,有两个作家功不可没——卞之 琳、曹葆华
诗作比较
•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 你。
•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
•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
《断章》
• 我的忧愁随草绿天涯 :
• 鸟安于巢吗?人安于 客枕?源自• 想在天井里盛一只玻 璃杯,
• 明朝看天下雨今夜落 几寸。

——卞之琳
《雨同我》
二、西方象征主义在中国的接受
• (三)20世纪40年代:超越与创新 • 1937年之后直到40年代,象征主义传播轨迹相对复杂化,也更
•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
《断章》
• 那比劳作高贵的女人的裙角,
• 还静静地拥有昨夜的世界,
• 从中心压下挤在边沿的人们,
• 已准确地踏进八小时的房屋。

——穆旦
《裂纹》节选
• 卞之琳则是智性诗人的典范,他对“戏剧性处 境”的追求使他的诗艺呈现出“思想知觉化” 的特征。
• 相对说来,穆旦或许是拥有着最为复杂的诗艺 的诗人。他的诗中表现出超凡的营造自创性象 征的能力,并在象征意象中灌注了同样强大的 感性体验和形而上思索。同时,他创作中诗的 意向则反映了中国现代诗歌在40年代力图宏 观把握历史与人生的超越渴望。
《雨巷》节选
• 梦会开出花来的,
• 梦会开出姣妍的花来的:
• 去求无价的珍宝吧.
• 在青色的大海里,
• 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
• 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

——戴望舒
《寻梦者》节选
• 李金发是使象征主义诗歌真正在中国扎根的第一 人。但他的尝试在艺术上有两方面的偏激,一是 过于晦涩,二是过于欧化,失却了民族性特征, 不易被接受。
三、西方象征主义与现代诗歌的创作
• (二)象征主义的深层意蕴在中国现代诗歌 中的体现
• 中国现代作家对象征主义深层意蕴的探索, 对意象性的关注,对文本梦境与幻象的执迷 ,反映了中国现代诗歌在艺术上趋于含蓄化 和深蕴化的两个侧面。
四、在象征主义影响下的中国现代诗人个案研究 • 李金发与戴望舒:起步与发展
•(二)前象征主义和后象征主义
一、西方象征主义以及代表人物
• (二)前象征主义和后象征主义
• 前象征主义︰19世纪后半叶产生于法国的诗歌流 派。代表人物:波德莱尔、魏尔伦、兰波和马拉 美。波德莱尔的十四行诗《应和》首次提出著名 的象征主义“应和”论。
• 后象征主义出现于一次大战后的世界性文学潮流 ,20年代达到高潮,40年代接近尾,其创作手法 延续到后来的各种写作中。它的主要特点是︰创 造病态的“美”,表现内心的“最高真实”,运 用象征暗示,在幻觉中构筑意象,用音乐性增加 冥想效应。
• 其二,西方象征主义诗歌的纯诗化倾向,给新旧交替时期 处于失范状态,亟待寻求发展的中国新诗提供了可资借鉴 的现代模式。
• 其三,它对古典主义的摹仿写实倾向与浪漫主义抒情的直 露倾向的反拨,正适应了二三十年代中国新诗竞争发展的 潮流,给在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之外的新诗,提供了新开 一路的重要启示。
• 其四,它是一种更接近于表现现代生活、现代人情绪的艺 术,也是西方现代主义诗潮中最有影响力与生命力的艺术 。
难梳理。在战争前期,目前仅能搜到零星的几篇介绍象征主义的文字 ,在表面上呈现为一种中断的倾向。1945年前后,对西方象征主 义的介绍进入了一个全面复苏的阶段,大致可以理出三条线索。第一 条线索是20年代以来一再被译介的法国象征派作家又重新获得关注 ,张若茗重新发表了《法国象征派三大诗人鲍德莱尔、魏尔莱诺与蓝 苞》的长文,李青崖翻译了《恰如本身所示的波德莱尔》。此外还有 罗塞尔的《华莱里小论》,瓦雷里的《思想危机》以及纪德的《悼保 亚・华莱里》等文章的译介。第二条线索则是对T.S.艾略特以及 受艾略特影响在30年代崛起的英国现代诗人奥登(w.H.Aud en,1907-1973)、史班特(S.Spender,19 09一)等诗人的介绍。 • 40年代对象征主义的介绍中,早期中国文坛所受到的颓废主义倾向 几乎已经见不到了。对纪德、艾略特以及奥登等作家的关注,也更多 地强调他们在对象征主义思潮在承袭之中反叛和超越的一面。
让·尼古拉·阿蒂尔·兰波
• (1854年10月20日-1891年11月10日), 19世纪法国著名诗人,早期象征主义诗歌 的代表人物,超现实主义诗歌的鼻祖。 现存的兰波的诗有140首左右,主要在16至 19岁期间所写。在兰波早期的诗中可以看 出帕尔纳斯派的影响,后期诗作加强了象 征主义色彩。主要诗集有《地狱的一季》 和《灵光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