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医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瑶医学
瑶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在过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受到历代统治阶级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迫使瑶族先民迁居频繁,“进山唯恐不高,入林唯恐不密”,他们以深山老林为居,与毒蛇猛兽为邻,故山岗雾露、盆郁结聚、风寒湿热,不易疏泄,而致百病发生。

为了本民族的健康、繁衍,瑶族先民在长期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疾病的斗争中,总结出如何利用自然环境创造各种医疗工具,并如何鉴别百草精华而疗疾,从而谱写了丰富而独具特色的瑶族医药史。

瑶医在诊治用药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如在诊断方法上,他们除了采用望、闻、问、触外,还常用甲诊、目诊、掌诊、舌诊、面诊等;在治疗方法上,除采用本地丰富的药物资源内服、外敷外,还有垫、挂、佩、洗、熏、烫、灸、针、拔、按、掌、扣、刮等。

瑶医在医治跌打损伤、风湿骨痛、毒蛇兽伤、妇科杂症以及避孕、绝育等方面,有独特的疗效。

另外根据药物的性味功能及主治特点,总结出独具一格的“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等104种瑶医常用药,并进一步发展为1700余种。

所以发掘、整理、研究瑶族医药必须看到瑶医形成、发展的历史以及瑶医资料存在的客观性,增强发掘瑶医学的信心。

由于历史的原因,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要想把自己积累和总结出的医药
经验用文字的方式系统地反映和传授给后代是很困难的。

虽然在明朝时期,瑶山中就有一些神书、歌本,瑶族中也有一部分人认识汉字,但为数不多,加上封建保守思想的长期影响,在传授医术、秘方上都是口授心传,只传子不传女,传一不传二,有的甚至到临终时才传授,因此很少能著书立说、流传于世,故而瑶医理论体系迟迟未能形成。

有关瑶医的记载可散见于诸多史料,如《后汉书?南蛮传》中写到瑶族“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

宋苏颂的《图经本草》称砂仁“今唯岭南山泽间有之”。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灵香草“唐人谓之玲玲香,亦谓之玲子香”。

周去非则在《岭外代答》中进一步记载了灵香草可治疗感冒、发热、腹痛、腹泻、头痛、腰痛等疾病以及可用来避孕、绝育等。

周密在《齐东野语》中描述瑶家妇女上山采药的情景,“方春时,瑶女数十,歌啸山谷,以寻药挑菜为事。

”另外,在宋代有关医籍中还有“忽遇药箭,急以刀剜去乃不死”的瑶医外科手术记载。

清代,瑶族从“……善识草药,取之疗人疾辄效”到“耕作之暇,入山采药,沿寨行医”,说明医疗的范围和交流有了新的发展。

另外,从其他一些地方志的记载中,我们也可看出瑶族医药文献资料存在的客观性。

如《记录汇编?卷六十》云:瑶人“山中多板木、滑石、胆矾、茴香、草果、槟榔诸药,时时盗出市博鱼盐”;《乐昌县志》也载有“邑有瑶,不知始于何代……,惟其人尚诚信,常以药菜、材木
运入肆,交易无欺”;《曲江县志卷三》亦曰:“瑶人盘氏姓,盘瓠之后也……平时多出街头圩贸易,或负药入城,医治颇效”;《岭南记蛮》有“蛮人(主要指瑶族)以草药医治跌打损伤及痈、疽、疮毒、外科一切杂症,每有奇效”的记载。

可见如此丰富的瑶医资料散见于各种史料中,加紧发掘与整理是我们面临的主要任务,也是建立和完善瑶医资料的大势所趋。

解放前,由于瑶族居住环境特殊,又处于封闭自守、刀耕火种的经济状态中,受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较少,又无自己的文字记载,故而许多丰富的瑶医资料散在于民间,并存、融汇于民族风俗之中。

如桂平盘瑶六月六的“洗澡节”用“百草药”煮水洗澡,与当今药浴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而金秀一带的瑶族则善用食疗“药粑”来达到驱虫的目的,与当今的“药膳”也是不谋而合;再如荔蒲瑶族的药市交流,集贸易与防病治病、提高医药交流于一体,可谓恰如其分地体现了瑶医与风俗的紧密结合。

至于《阮通志》中所载“有病殁,则并焚其尸徙居焉”,则从另一角度说明了瑶族有“火葬”习惯的真正原因。

另外,瑶族在环境卫生的预防、控制病症传播以及生育措施等方面宝贵资料的收集与研究必须结合瑶族生活的环境、习俗、意识形态等综合分析,使瑶医这枝奇葩放射出应有的光彩。

解放后的一些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论文、著作,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瑶医丰富多彩、独具一格的特点以及发展的状况。

今天瑶族
医药已走向世界,并受到有关专家的高度重视,如何进一步提高认识并完善瑶医资料工作,形成专门档案资料,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正是我们面临的研究课题。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国家组织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到今天的国际瑶族研究会的建立,瑶族医药的交流也在发展,瑶医学已迈出可喜的一步,相继有《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广西瑶族医药调查研究》、《瑶医效方选编》、《瑶药选编》、《中国民族药志》、《广西少数民族药简编》、《广西少数民族便方选》以及其他部分地区的瑶医药调查报告和论文、著作,均说明了瑶医药在内、外、妇、儿、五官、神经精神以及皮肤等科所拥有的大量秘验方,在病因、病理、生理、预防、治疗等方面也有较深刻的认识和卓越的贡献。

例如,广西卫生厅民族医药古籍整理办公室1986~1989年在金秀瑶族自治县进行的民族医药调查表明:金秀县共有民族医生414人,其中瑶医247人,约占60%,外出流动行医售药的还有312人;另外,还收集到内、外、妇、儿等科的秘验方585条;调查药物资源980余种。

可见,瑶族医药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大有潜力可挖。

我们相信只要提高认识,加强资料的调查、整理和收集工作,瑶族医药必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溯源在历史长河中,瑶族医药与其他民族医药一样,首先是作为一种适应自然、征服自然所必需的技能而存在的。

同时瑶医药有着极其广泛的民众思想内涵和生产生活实践基础,是具
有本民族文化特征的传统科学文化体系。

瑶医药在其形成过程中,不断受到广为流传的民风民俗观念、宗教文化信仰与生产生活习惯的渗透,并且这些观念、信仰、习惯作为不证自明的公理影响着瑶医药的发展并进入其理论架构,甚至作为瑶族医药的一种“原核”,组建成日趋完善的本民族医药体系。

一、从传说探源我国远古传说中的人物如伏羲、神农、盘瓠、黄帝、尧、舜等,是某一特定时期整个原始人群在生产生活实践“播五谷,创医药”的概念化代表,是早期人类智慧的代名词。

瑶族早在远古时代就有了民族起源的神话传说。

在先秦古籍《山海经》中就有盘瓠神话的原始记录。

除此以外,反映本民族远古社会生活的神话传说,还有《盘古开天地》、《密洛陀》、《伏羲兄妹造人民》、《格怀射日月》等。

关于天地和人类起源,某些地方的瑶族流传着一些别的神话。

如在广西大瑶山地区就流传着兄妹造天地的神话,认为天是由哥哥尼托所造,地是妹妹尼莫造的;而在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流传有布罗梳、娓罗纱神话等等。

可见,不同地域的瑶族传说中有关天地及人类起源说法并不相同。

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瑶族,其医药肇始于原始社会时期,源于瑶族先民的生存斗争需要与生产生活实践。

由于在原始群居时期,人类使用简陋的木器、石器,人们的生产力水平处于极其低下的状态,在与自然灾害和猛兽的长期斗争中,来求取生存和发展。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开始较普遍地
使用细小的、大量的打制石器、木头、兽骨和鱼骨柄等工具,这对促进社会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赢蚌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展现在眼前的便是当时的人们集体采集、集体狩猎的生活劳动场景。

有了人类就有医疗活动,早在远古时代,人类祖先在生产劳动的同时,在长期同自然猛兽、灾害、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即开始了医药活动。

如在外出打猎时,脚不慎被尖石所伤,由于偶然机会,坐在了某种草上休息,并发现这种草会加快伤口的愈合而使植物药得以萌芽。

又由于当时他们不知道何种动物可食、哪部位可食,经过多次尝试,便从此开始以动物的脂肪、血液、骨骼或内脏等作为治病用的动物药。

到原始社会末期,伴随着采矿和冶炼时代的到来,矿物药则相继被发现并被摸索总结出来。

在《通鉴外记》中有“民有疾病,未知药石,炎帝始味草木之滋。

尝一日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方书,以疗民疾,而医道立矣。

”《淮南子?修务训》也有“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

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的记载,这些描写都生动而形象地概括了人类最初的医疗活动及认识药物的实践过程,尽管是那么的偶然与肤浅,但这正是人类医药最伟大的开始。

因此,包括瑶族先民在内的中华民族医药作为伟大的人类遗产,在其有关医药起源的神话流传中,形象地反映了包括瑶族医药在内的中华民族医药的起源,也反映了人类早期医药
活动的概貌。

二、从山歌探源山歌在瑶族文化艺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源远流长。

瑶族各支系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条件、生活习俗、文化水平、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决定了瑶族山歌形式上的多种多样,内容上的多彩多姿。

瑶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无论在田间原野或家居木楼,还是在生产劳动或谈情说爱时,常常能传出悠扬悦耳的歌声,尤其逢年过节,寨寨摆歌堂、设歌会,男女老幼,直抒胸意,唱个通宵达旦。

从歌谣的内容上看,有讲述天地万物起源的创世歌,讲述民族历史的古歌,表现劳动生活的狩猎歌和农事季节歌,反映婚姻爱情的爱情歌,祭祀时的乐神歌,控诉旧社会的苦情歌及赞颂美好现实生活的颂歌等等。

《盘王歌》作为瑶族最有影响的诗歌,其歌词长达3000多行,歌名多至数十种,叙述天地万物的形成和人类始祖创世的艰辛,情节委婉动人,堪称瑶族文化艺术的的瑰宝。

另一支能与《盘王歌》相比肩的是《密洛陀》,其情节曲折动人,想象大胆奇丽,场面壮观雄伟,表现了瑶族先民的勇敢和智慧。

此外还有大量史诗般优美的传说、故事、寓言、童话、笑话、谜语……。

如《飘洋过海》、《千家峒》讲述的是历史上的不幸遭遇;《大藤峡起义》、《侯大苟的传说》、《金龙出大洞》是赞颂先民们反封建压迫起义的;《五彩带》、《百鼠衣》是反对封建买卖婚姻、歌唱坚贞爱情的;《达努节的来源》、《长鼓的传说》是关于民族习俗及风情的。

这些山歌
语言质朴、结构完整,生动地展示出人民的社会生活、道德标准、做人准则和反抗斗争精神,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价值。

现在广西的许多地方都流行着一些有关瑶族医药的山歌,虽然其流传的时间有多久已无从考证,但从字里行间中,我们仍可窥探到瑶医药的博大与精深。

广西的都安瑶族自治县一带就传唱着有关三介公的歌谣。

三介公在当地人民的心中是一位品德高尚、除恶扬善、医术出神入化的医圣形象。

现经人在民间收集笔录整理如下:“三介公,三介公,神奇故事传到今。

要知介公有何能,听我细细说分明:明朝广西都安县,山乡有个内蒙村。

内蒙山水堪称罕,九龙朝水在山中。

龙尾远在大明山,龙头正好在内蒙。

村中有个李秀才,新婚姐姐韦秀珍。

夫妻恩爱如胶膝,日子过得甜津津。

来年正是戊申岁,秀珍有喜孕在身。

四月初八将分娩,兰房酣梦见仙翁。

鹤发童颜持仙杖,走到床前说一声:“恭喜奶奶福星到,送你娘子一仙童。

”说毕化作一仙气,悄然不见影和踪。

韦氏醒来儿坠地,宝宝正是子时生。

当初取名李三介,不幸父病早归阴。

丢下孤儿和寡妇,随母再醮嫁姓冯。

嫁到冯府家富贵,送拜孔圣读诗文。

头年先读幼学书,次年又读到孝经。

三年再读到周易,满腹书诗好聪明。

昏官当道庶民苦,苛捐重赋不聊生。

冯家传到这一辈,田园丧尽家业空。

三介被迫辍了学,十分辛苦九分穷。

家中贫寒难度日,舍命进山砍柴薪。

本是仙童来转世,生来力气尽超人。

三介家中虽贫苦,却有助人慈善心。

老弱病残乐照顾,送柴送水问寒温。

富家有钱交税赋,三介卖柴纳捐银。

整天挑柴肩膀肿,衣袖擦汗烂纷纷。

荆棘勾衣撕成片,刺凿脚板密丁丁。

高山矮岭皆踏遍,唯有须眉未攀登。

独自出门抬头望,只见仙山树森森。

夜间就寝自思量,决意明朝上一轮。

家穷无鸡来报晓,才睡一觉便起身。

找起扁担念三祖,暗中护佑保无凶。

到了山脚天未亮,歇息片刻待天明。

迷迷糊糊便入睡,梦里飘来一仙翁。

鹤发童颜持仙杖,对着三介说几声:“三介三介你记住,天明速爬上顶峰。

毒蛇猛虎你休怕,悬崖峭壁你莫惊。

山上八仙等着你,送你法宝显神通。

”说罢举杖推三介,醒来已不见仙翁。

想起似梦又非梦,仙翁言语记犹清。

此时东方已发白,急急起步进山林。

只见林中贼一伙,劫得财物把脏分。

包袱露出绸和缎,囊中倾出金与银。

忽见三介彪形汉,惊慌失措丧了魂。

忙将脏物分作九,抽出一份给介公。

三介空笑手不接,转过身去不领情:“劫人财物终有报,日后查获罪不轻。

不义之财我不取,宁愿砍柴守清贫。

作贼一时得富贵,子孙后代坏名声。

”贼人见公心不动,卷起脏物自逃奔。

三介离开众贼人,迈开大步往上登。

爬了一坳又一坳,三介登上第一峰。

站在山顶极目望,仙山景致果迷人。

层峦叠嶂收眼底,须眉磅礴气势雄。

三介看到正入迷,蓦地吹来一阵风。

接着林中一声吼,跳出斑烂猛大虫。

嘴似血盆眼如盏,张牙舞爪扑介公。

介公念及仙翁语,
毫不畏惧勇气增。

跌身躲到大树后,大虫首次扑个空。

三介退到绝壁上,身后悬崖万丈深。

大虫顺势再一扑,三介危急无路奔。

舞起扁担猛一扎,正巧扎对虎眼睛。

老虎负痛回头窜,猛抓虎尾不放松。

霹雳一声虎消失,青色彩带握手中。

彩带绣有龙和凤,三介看得出了神。

再爬一坳又一坳,不觉到了第二峰。

忽闻草中沙沙响,桶粗大蟒又临身。

张开大口咬三介,介公扁担尽力抢。

“卟嚓”一声扁担断,忙抽柴刀砍蛇身。

蛇身好似石头硬,柴刀断口冒火星。

巨蟒紧把三介绞,三介紧紧抱蛇身。

人蛇翻复直打滚,不时三介竟昏迷。

醒来不见蛇身影,一条奇棒在手中。

上书三字“须眉棒”,三介紧握以防身。

此时腹中咕咕叫,又饥又渴腿难伸。

忽闻叮咚泉水响,犹如枯苗遇甘霖。

俯身痛快饮个够,又拖倦步慢爬行。

过了一坳又一坳,终于来到最顶峰。

三介无心观风景,急觅凉处养养神。

偶然发现一山洞,不顾一切往里奔。

洞中别有新天地,无奇不有睡朦胧。

忽见走来一童子,轻唤一声三介公。

“八仙洞府召见你,快快跟我进洞厅”。

三介随后往里走,八回九转喘气盈。

到了洞厅抬头看,八仙端坐云中床。

三介见了忙脆拜,“上仙叫我有何因?”八仙见是三介到,示意果老来点明。

果老开言问三介:“一路收获也顺风?”三介如实回答道:“一路收获也不轻。

砍柴梦见一老丈,嘱我取宝上仙峰。

山脚碰见贼八个,分我绸缎与金银。

不义之财我不取,免得遗臭万年春。

第一峰上斗猛虎,幸得
彩带系腰中。

第二峰上搏大蟒,须眉棒子归我承。

”八仙仰面哈哈笑,“不愧是我门中人。

见你人间心地善,有意收你入玄门。

果老托梦把你引,果然艰险不畏惊。

我们装作贼一伙,你意不被财迷心。

虎尾原是五彩带,须眉棒子本蛇身。

彩带又名“如意带”,仙棒能缩又能伸。

彩带棒子皆法宝,能治百病转康宁。

如今再送仙桃果,吃后脱胎仙气通。

再送一本金字书,念动真言神鬼惊。

六六三十六变化,件件法宝显神通。

时刻法宝随身带,你在人间救众生。

待你百年功满后,神灵超度脱凡尘。

”八仙说完猛力推,三介梦里着一惊。

醒来不见八仙面,金书仙桃在怀中。

说来似梦原非梦,八仙言语耳中鸣。

一口吞下仙桃果,未曾开口气已通。

飘飘然然往回走,不时已回到家中。

自此每天持法宝,走村串户救病人。

病人患处缠彩带,又照金书念咒经。

仙棒轻轻敲三下,病人康复倍精神。

骨折脚跛皆能治,几许病人转回春。

浮肿病人重康健,多年瞎子见光明。

首先治好本乡土,后来远近都闻名。

西北传到贵州省,东南又传到广东。

都安有个恶知县,忌贤妒能起毒心。

耳闻三介有法宝,遂起恶谋害介公。

执笔写书奏皇帝,诬他得道成仙翁。

说他有心夺皇位,世间百姓尽归心。

皇帝闻报心惊动,调兵遣将来捉人。

三千兵马齐南下,浩浩荡荡到县城。

来到县城忙询句,“不知三介在何村”。

县役引路奔内蒙,正值三介要出门。

官兵见了齐拥上,不容分说就行凶。

为首将介公扳倒,众兵按压不得松。

手足上了镣和铐,脖颈枷锁又上身。

惊动乡中众百姓,齐为介公来求情:“介公治病行人道,今得何罪犯朝廷?”为首头目露凶相,皮鞭抽打众黎民:“朝廷钦犯关紧要,解往京城判重刑。

刁民胆敢来拦路,叫你身首异处分”。

“我医病人无罪过,自有苍天见分明。

到了朝廷有公论,你们诸位别挂心”。

介公说完昂头走,背后跟着众官兵。

解经旱路恐逃脱,登舟扬帆顺水行。

沿江百姓都愤慨,怎奈无力斗官军。

望公背影随波逝,掩面哭泣泪淋淋。

六月初六捉公去,八月初三到京城。

皇帝上朝开御审,传旨提公进龙门:“大胆三介敢造反,妖法惑众反朝廷。

久想称王夺帝位,世间百姓尽归心。

从实招来休抵赖,若有隐情法不容。

”介公站着却不跪,装作耳聋不出声。

问公不应皇发怒,令押市曹斩顽凶。

介公暗中念咒语,刀砍不入冒火星。

刽子倒跌三丈远,跌得头破血淋淋。

监官急忙去回奏,文武百官尽皆惊。

皇帝闻说龙颜怒,令取宏钟火映天。

油愈浇来火愈旺,又加柴火又扇风。

介公闭目念咒语,件件法宝显神通。

白日仍在钟内坐,夜却回乡医病人。

文武百官私议论:“此公定死尸骨溶。

”烧了三天揭开看,介公两颊仅微红。

帝叫搬来铁火炉,烧红铁棒令公吞。

介公啃铁如啃蔗,百官见了尽皆惊。

公吃一半留一半,顺手便抛给帝君。

皇帝见状忙问道:“此公到底是何人?”三介俯伏阶前诉:“小可广西一平民。

家穷无钱交税赋,上山砍柴纳捐银。

因上须眉遇八仙,赠我法宝救病人。

骨折跛脚皆
能治,几许残人病回春。

浮肿病人能康健,多年瞎子见光明。

并非妖法来惑众,怎敢称王反朝廷。

”皇帝闻此沉言道:“不知你言假或真?”忽报开封表章到,开封瘟疫正盛行。

平阳官道无人走,十亭人口死九亭。

皇帝闻言大惊骇,心慌意乱失了魂。

吏部尚书忙奏道:“臣中一言谏朝廷。

介公既称法宝妙,何不遣你救苍生。

”皇帝闻说龙颜喜,宣押三介逐瘟神。

介公被押离金殿,不日来到开封城。

市面萧条无商贾,不见炊烟冉冉升。

开封知府伏公案,想救黎庶心如焚。

爱民如子急无措,连日茶饭俱无心。

闻报京师神医到,喜出望外忙礼迎。

迎到内衙方坐定,献茶献水敬如宾。

茶罢忙问介公道:神医何药救子民?”介公答言知府道,“天机不可吐真言。

老爷备缸卅六口,擦净焚香在其中。

搬到花园空地上,待我前去制仙霖。

”不久一切皆齐备,急请介公到园亭。

只见介公持仙棒,踏着彩带念咒经。

忽闻空间隆隆响,四海龙王现云中。

介公见了忙跪拜,龙王滴涎缸缸盈。

先将彩带拂三遍,又将仙棒搅三轮。

缸缸画符各一套,龙涎变成“驱瘟灵”。

知府张榜遍晓喻,分派灵液救病人。

万民传闻有灵药,八方云集到省城。

知府衙前人如海,个个取得药一瓶。

病者将药吞下肚,腹中噼啪响几声。

顿时吐出黑痰水,色似浓血臭难闻。

顷刻浑身觉清爽,健壮如初脸红晕。

百姓欢呼声似浪:“华陀扁鹊又重生。

”人人感戴公恩义,争送锦旗献钱银。

介公分文皆不受,跟随官兵返京城。

知府具表亲面圣,颂扬
介公法宝灵。

皇帝见奏龙颜喜,传旨令公进龙门。

介公上殿忙俯伏,三呼万岁面朝君。

皇帝点颌忙赐坐,“卿家法宝果真灵。

开封妙制神符水,驱除瘟神建头功。

礼贤下士争重用,官拜国师佐朝廷。

忽见奸相出班奏,“陛下且慢把官封。

臣闻三介与知府,通同作弊妄欺君。

不如先禁天牢内,派官细察辨假真。

”一班死党齐附和,君王准奏囚介公。

两旁闪出二军士,枷锁介公往牢中。

介公心中无限恨,“奸臣不除国不宁。

”暗中念动金字书,军士顿时尾巴生。

黄黑斑斑如虎尾,足足长有三尺零。

一位官员先发现,惊呼一声尾也伸。

文武官员齐叫嚷,顷刻个个尾扫尘。

人人翘尾齐摇摆,一时朝堂乱了营。

失去三魂并七魂,个个惊得脸铁青。

皇帝见了干瞪眼,急呼三介转回身。

介公回首哈哈笑,“陛下喊我有何因?”皇上哆嗦开金口,“先生快来救众卿。

”“人长尾巴世罕见,何不快请御医临?”“朕料御医决难治,请将法宝显神通。

”“即是陛下抬举我,怎敢抗命不服从?”说毕暗中念咒语,仙棒几立朝堂中。

“长尾官员摸仙棒,虎尾自然消无形。

”众官闻言轮着摸,十亭虎尾掉九亭。

皇帝见状觉诧异:“十中去九为何因?”介公回言皇上道:“此辈做官不廉明。

贪恋酒色行虐道,不忧国来不忧民。

残害忠良成妄佞,十足是个大奸臣。

这种奸臣不除掉,扰乱朝纲不安宁。

法宝对他不灵验,拖着长尾变兽禽。

”奸臣听了直打颤,跪拜君王请开恩。

皇帝闻言龙颜怒,“奸臣误国抄满门。

都安知县
纯狂极,忌贤嫉能又欺君。

擅自多派捐和税,贪财从不体民情。

介公执宝行人道,救死扶伤辨奸忠。

朕今破例加升赏,介公坚辞官不做,仍携法宝返乡村。

皇帝派兵来护送,不日来到桂林城。

便叫众兵回京去,自己消遥散散心。

一路乡间众父老,焚香秉烛把公迎。

走了三日到乡里,男女老少拜仙翁。

杀猪宰羊齐庆贺,向公敬酒来压惊。

介公陈述进京事:“此去化吉少灾凶。

”亲朋好友皆称羡:“大难不死是福星。

”介公从此无忧虑,照旧执宝救病人。

人奉介公当活佛,介公享颐无疾终。

七七斋事已完毕,忽闻八仙集云中。

站在云端呼三介:“今日度你脱凡尘。

”霎时天昏地也暗,公柩冉冉上高空。

远近乡中众百姓,燃香遥祭表孝心。

千山百弄立庙宇,虔诚礼拜塑金身。

介公英灵常显圣,佑启四乡众黎民。

公过空中跨彩凤,公游海底公乘龙。

男女老幼求必应,朝朝祈祷敬神明。

风调雨顺年丰收,庶民百姓庆升平。

穷人拜公家业盛,才子拜公榜题名。

香客源源终不绝,香火一直盛到今。

”从这首歌谣不难看出:第一,瑶族人民热爱瑶医,喜爱瑶医。

瑶医以其特有的疗效不仅深受本民族人民的爱戴,而且也被其他民族所接受。

第二,古时确有瑶人在外行医的事实。

瑶医是从什么时候就有了?这是个无从考证的问题,但有一点可以确认,就是瑶医确实历史悠久,而且医术精湛。

第三,三介公作为古代瑶医的典型代表,在用其出神入化的医术治病救人的同时,还以其高尚的人格感染人,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