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摘要】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进行数学教学是每个数学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而非智力因素与成就关系密切,发展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数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克服学习数学的困难,不仅需要智力因素,还需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顽强的学习毅力等非智力因素。

【关键词】数学教学;非智力因素;学习兴趣;培养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而且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要卓有成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就成为数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人的心理结构是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构成。智力因素直接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人智慧高低的重要表现,是学习活动的“硬件”。非智力因素是人在活动时除智力因素之外的一切心理活动因素。主要是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他不直接介入学习过程。但能引导和激发智力因素,发挥着动力、定向、引导、维持和强化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着的作用,推动着学习过程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是“软件”。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于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提高固然离不开智力因素,但也离不开作为学习动力的非智力因素。实践证明,一个智力因素较高,非智力因素较低的学生,很难在学习上获得成功。21世纪是信息迅速膨胀的时代,随着各种文化的涌现,面对社会环境、市场经济的冲击相当一部分孩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心理学中称为“非智力因素”)偏离了正常的轨道。

那么到底该何去何从,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培养呢?笔者在教学实践归纳了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开发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求知欲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恰当地表述了兴趣在人的求学、获知过程中的积极功能。兴趣是一种具有浓厚情绪的志趣活动,它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得并创造性地完成研究活动。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从这个意义上说,无休止的“应

试”与“题海战”,就会使学生感到数学学习难、繁、枯燥乏味。不少学生因此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从而导致教学质量急剧下降。中学数学教材一般以演绎的形式进行编排,更加强调思维的严谨性,而缺乏生动活泼性,往往使学生感到晦涩难懂,不能激发学生兴趣。教学中若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教材内容,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心理需要达成一定程度的默契,就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生编写习题,写数学小论文,将数学知识用在生活、经济中。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明白学习数学并不是没有用的,数学无处不在,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作为数学教师更要认真研究教材,把握教学的度与量,多思多创设情境,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帮助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产生愉快的情绪,激发学生深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空间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必须克服那些在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旧的教学模式。而应以训练学生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

首先教师必须认识并认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转变传统的“教师中心”的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了解和研究每个学生的需要及其发展的可能性,注重个体差异、实施个别指导,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其次在任何合作中,都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潜能。这样,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已见,敢于发表自己独立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结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集体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再次学习应是学生发展心智、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教师应时刻谨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体验,让学生掌握接受、探究、质疑、模仿、讨论、体验等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最后尊重学生的个性、需要、见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善于发现学生在课堂中的得失,认真引导学生创新思维。让教师和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有效地获得知识和情感体验。如果建立起一种亲切、友好、合作、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的这种交住心理得到满足,从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人格的完善、学习的进步。

三、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煅炼,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在长期实践煅炼中形成的,不经过艰苦的磨练,任何良好的个性心理都不可能形成。自信心和勤奋,是对待自己的态度方面所表现的两种个性特征,它对数学学习有重要影响。如果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自卑心理,丧失学习信心,那他就失去了战胜困难的精神力量,自然要降低学习效率。对此,教师就要教育,鼓励和帮助他们提高自信心,让他们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尝到学习进步的甜头,克服学习上的自卑感。

坚韧性是学习中不可少的意志力,有了这种品质,在学习时,就会成不骄、败不馁。在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这种品质,特别是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要及时鼓励他们,教育他们要用百折不挠的精神去克服困难,培养自己的坚强意志。

自觉性是对自己学习数学的和意义有深刻的认识,从而能自觉进行刻苦学习的品质。在实践中结合数学教学经常向学生进行目的和前途理想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情感,激发学习的责任心。

数学知识、技能的获得、能力的提高,主要靠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勇于创新。这是因为在学习数学的前进道路上,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更不能投机取巧,只有勤奋学习,持之以恒,才会得到优秀的成绩,成为有用的人才。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勤于思考,勇于质疑。勤奋学习既能弥补某些智力的不足,也可促进智力与数学能力的提高。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对象适时地提出不同的要求,并推动他们自我督促和评价,引导他们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坚韧、自信、勤奋、刻苦的良好个性心理品质。

研究表明:人的智力分布基本上呈正常态分布。也就是说,大多数人的智力水平中等,学生智力水平的差异并不是很大,要能在学习上取得成绩,很大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