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十二五重点实验室建设规划

山西大学十二五重点实验室建设规划
山西大学十二五重点实验室建设规划

“十二五”重点实验室建设规划

(山西大学编制)

一、“十一五”期间本单位实验室建设现状与成功经验。

山西大学目前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化学生物学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计算智能与中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信息处理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功能分子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和生物工程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一)建设现状

重点实验室布局涉及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和化学等四个一级学科,占山西大学自然科学一级学科(8个)的50%。为了支持重点实验室建设,学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主要有《山西大学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办法》(山大科字[2006]17号)、《山西大学创新人才津贴实施办法》(山大人字[2008]18号)、

(山大科字[2006]9

《山西大学自然科学科研奖励办法》

号)等,这些政策从人才队伍的培养、经费支持、实验室面积的扩大、仪器设备的更新与维护等方面创造了有利条件。十一五期间,4个重点实验室累计投入经费11491.8万元,占全校自然科学科研投入的53.5%;设备总值8688万元,约占全校自然教学科研设备总值的43%;实验室建筑面积共计7496平方米,约占全校自然科学科研实验室的56%。

在这些政策和条件的支持下,实验室在科研发展、人才培养和实验室开放与科普宣传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详细内容如下:

1. 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

“十一五”期间,实验室共计投入经费8252.8万元用于实验室建设及科学研究。目前,实验室建筑面积3700平方米,设备总值5140万元,设备总台数

2380台。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28人,其中研究人员24人(中科院院士1人,教授12人,副教授9人,讲师3人),技术人员1人,管理人员3人,高级技术职称21人,获博士学位20人。实验室现有博士学位、高级技术职称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均在国外优秀的实验室经过1到2年的博士后训练,已独立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并负责各研究室的相关科研工作,成为学术带头人。

“十一五”期间,实验室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30余项,其中,国家“973”项目课题8项(合作1项),“973”前期研究专项2项,“863”计划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余项(其中,创新研究群体项目1项,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项,重点项目3项,面上项目30余项),其它省部级以上项目70余项。

人才培养方面,实验室共培养毕业博士29名、硕士49名。1名博士后出站,现在读博士生34名、硕士生60名。今后,实验室将继续加强青年学术骨干的培养;继续派出研究人员到国外优秀实验室进行学术访问和合作研究,邀请国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来实验室讲学;改善科研环境,认真建立竞争机制,加强交流,以保证和发展科研群体持久的创新性及奋斗精神。

“十一五”期间,实验室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山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在Phys. Rev. Lett,Phys. Rev. A,Opt. Lett.,Appl. Phys. Lett.,物理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60余篇,其中,国外杂志80余篇(Phys. Rev. Lett. 4篇, Phys. Rev. A29篇Opt. Lett.6篇),国内杂志70余篇;

实验室在很多方面取得重要科学研究进展和突破:

(1)“纠缠态光场及连续变量量子通信研究”,获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完成人:谢常德,张靖,潘庆,郜江瑞,彭堃墀,该项目对于光量子信息学领域中纠缠态光场产生及其在连续变量量子通信和量子测量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取得具有创新性的系列研究成果。

(2)设计了连续变量四组份类Greenberger-Horne-Zeilinger (GHZ)纠缠态和类Cluster纠缠态产生系统,并完成了产生四组份类GHZ纠缠态和类

Cluster纠缠态的实验研究。

(3)构建了一个特殊多能级(四能级Tripod)原子系统,在该系统中获得了双-EIT(Double-EIT)窗口并实现了量子相干增强的弱光非线性效应,增强因子比非EIT系统高2000-5000倍。

(4)自制的一台Nd:YVO4/KTP内腔倍频单频激光器泵浦由PPKTP晶体构成的两个光学参量放大器,制备了两束单模压缩态光场,压缩度达4dB。

(5)提出一种特殊的具有权重的连续变量图态,它具有最大的量子纠缠特性多组份纠缠态,该多组份量子纠缠态包含有2n个光场模,可以任意的分成两组,每一组分别包含有n个光场模, 由于该纠缠态具有最大的量子纠缠特性,两组之间可形成n个EPR纠缠通道,可实现n个光场态的同时量子离物传态。

2. 智能信息处理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十一五”期间,实验室共计投入经费约1053万元用于实验室建设及科学研究。目前,实验室建筑面积1450平方米,设备总值1048万元,设备总台数1257台。

目前有人工智能实验室、中文信息处理实验室、网络工程实验室、智能控制与计算机仿真实验室、图形图像与多媒体实验室、数据库实验室、计算机软件实验室等。每个实验室配备有必需的实验设备,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

实验室拥有研究人员(教师)32人,其中研究骨干16人,博士生导师7人,博士学位获得者13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1人,山西省高等学校拔尖创新人才2人,山西省高等学校青年学术带头人3人,山西省教学名师2人。9人先后主持过国家863计划项目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人具有国外境外学习和研究经历。在十一五期间,培养博士研究生22人,硕士研究生260人,取得博士学位的4人,取得硕士学位的236人,硕士毕业攻读博士学位的28人。引进博士(后)3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回实验室工作7人。

在十一五期间,承担国家级项目18项,省部级项目35 项。十一五期间,

在国际、国内刊物及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03篇,SCI收录38篇,EI收录53篇,ISTP收录8篇。

在科学研究方面,智能计算理论与方法、中文信息处理两个方向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1)在智能计算理论与方法研究方面,在粒度计算、神经计算等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创新性成果,特别是建立的基于正向近似的特征选择通用加速器可为海量数据特征选择问题提供高效数据处理手段(该成果发表在本领域国际顶尖期刊“Artificial Intelligence”2010, 174(9-10):597-618)。近五年来,在《Information Scienc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roximate Reasoning》、《中国科学E》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SCI收录论文28篇。完成的“基于计算智能的数据挖掘理论与方法研究”获2006年度山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培养的博士生均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了较高水平的论文。重点研发的智能电子板书写系统(获第五届中国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2004)、智能铁路信号灯系统、温度和湿度控制仪等智能电子产品,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已与深圳林格实业有限公司、中铁电气化公司等企业合作进行产品的市场推广。

近五年,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2项、国家973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3项。本方向已成为带头人学术地位较高、研究力量较强、有能力承担国家与地方重大科研任务、成果突出、可带动其它方向均衡发展、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山西省重点实验室有核心支撑作用的优势研究方向。

(2)在中文信息处理方面,最早开展以语料库语言学为主导的模型和方法研究,提出的歧义切分模型、命名实体识别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基于汉语框架网,建立了语义角色自动标注方法,并将语义角色运用到句群的语义理解。在《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等国内重要学术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了系列论文。构建了中文姓名库、地名库、歧义实例库、汉语框架语义知识库;

建成1000万汉字大规模真实语料库,完成了“现代汉语词性标注体系及其词表”。2007年为SigHan国际评测提供了语料。课题“汉语框架语义知识库构建”和“基于语义标注的中文阅读理解语料库”经山西省科技厅鉴定分别达到“国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完成的“自动分词系统”、“词性标注评测系统”、“全文智能检索系统”等软件被国家语委、清华大学等国内30余家单位以及IBM、德国人工智能研究所购买和采用。团队在国内率先研发“中文文本语料库评测系统”,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持续承担国家863计划智能接口的评测任务。

近五年来,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本方向对于发展具有我国自身特色的民族软件产业、信息技术,推动国民经济和国防信息化建设有着特殊的意义。

3.功能分子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十一五”期间,实验室共投入经费1646万元用于实验室建设及科学研究。目前,实验室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设备总值约1000万元,设备总台数60台。

实验室共承担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研究项目33项,合计经费653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8项,合计经费398万元;承担省部级项目25项,合计经费255万元。

实验室共引进人才十余人,教师队伍数量稳步增长,并且年轻教师大多数获得了博士学位,教师队伍结构有了明显优化。实验室共派出10人次出国留学深造,已有8人次如期返回,已成为实验室的科研主力。实验室培养博士11人,硕士90人。

实验室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山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1项,申请专利40余项,已获专利24项。“十一五”期间,实验室共发表论文237篇,其中国际论文110篇,国内论文127篇,SCI收录论文有130篇。

“十一五”期间,实验室在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都有重大突破,理论研究方面是金属有机化学研究小组关于杂三金属盐的研究成果在国际权威化学

杂志Angew. Chem. Int. Ed.上发表,标志着我们的科研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应用研究方面是应用催化研究小组研制的1,4-丁二醇二段加氢催化剂被山西三维集团采用,并已完成工业化试验,极大地提升了1,4-丁二醇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产生了显著经济与社会效益,同时获得了2009年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4.生物工程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十一五”期间累计投入540万元用于实验室建设及科学研究。目前,实验室建筑面积约1700平方米,设备总值1500万元,设备总台数约300台。

本实验室依托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点,是我省唯一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点,该博士点2002年开始招生,已培养毕业5届18名博士生,现有在读博士生10名,博士后一名。“十一五”期间本实验室依托“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点,“微生物学”硕士点,共培养硕士研究生159 名,博士研究生 18名。

目前有固定人员20名,流动人员5名。其中教授10名,(博士生导师7名)。副教授7名,讲师助教7名。学术梯队中有博士学位的14名,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3名。平均年龄39岁。研究队伍结构合理、年富力强、朝气蓬勃。研究团队2009年度获得了山西省“科技奉献奖”集体奖。

实验室共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36项,总资助额达429.8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12项,资助金额224.8万;省部级项目24万,资助金额205万元。我实验室以第一单位在国际、国内学术期刊上共发表科技论文171篇,其中SCI 收录39篇,最高影响因子4.6;二级学科主学报以上论文88篇。

实验室高度重视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十一五”期间,石亚伟教授在香港从事合作研究,王伟教授、柴宝峰教授、赵淑青教授赴美国从事合作研究,李卓玉教授从英国邓迪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回所工作;梁爱华教授、王转花教授和李艳琴副教授出国参加了国际学术会议。实验室参加学术会议平均每年达40人次。两名副教授晋升教授,三名教师晋升副教授,有7名教师获得博士学位,目前还有三位教师正在攻读在职博士学位。

“十一五”期间,我实验室共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1项,其中山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两项。此外,“十一五”期间我实验室共申报专利近20项,10项发明专利获批准。

实验室在新型生物材料—多聚羟基烷酸、细菌多糖、高糖化酶活菌种及其酶制剂、抗脑神经胶质瘤的靶向性药物-重组蝎神经毒素、蛋白酶抑制剂抗肿瘤药物等方面取得重要科学研究进展和突破。

(二)成功经验

1.领导重视科学研究,创新人才津贴激励科研人才队伍。

山西大学的领导班子非常重视科学研究,实行创新人才津贴近10年,成效显著,在科研经费、成果奖励、高水平论文、发明专利等科技成果上快速发展,为重点实验室建设提供了人才、经费和成果支撑。

2.持续倾斜的科研条件投入。

山西大学作为一所地方综合性大学,在有限的经费中一直坚持对重点实验室的重点支持,在实验室面积、维修和仪器设备等方面给予较大比例的投入,使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面积和设备总值达到国家先进水平,另3个实验室的设备总值也基本达到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要求,但实验室面积尚不足。

3.坚持目标任务考核制度。

山西大学一年一度的“忻州会议”对各研究单位目标任务考核进行排名,在促进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发展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郭贵春校长每年的讲话,对明确山西大学的办学思想,促进科研、教学、社会服务各方面的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十二五”期间本单位实验室平台建设实力和差距分析

(一)建设实力分析

1.学科和学位点实力

山西大学现有硕士学位授权点的自然科学二级学科53个,其中,国家重点

学科1个(光学);省重点学科8个(无机化学、理论物理、环境科学、基础数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化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动物学);省重点建设学科9个(有机化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光学工程、生态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析化学、植物学、生药学、食品科学);省重点扶持学科2个(通信与信息系统、环境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二级博士点30个,占全部二级学位点(53个)的56.6%。

由此可见,山西大学在自然科学涉及物理、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生物、环境科学与工程、药学、通信与通信工程等8个一级学科,均有建设重点实验室应具备的学科和学位点基础条件。

2.研究队伍实力

山西大学现有自然科学专任教师469人,高级职称教师238人,专任教师中博导9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42人,占52 %。突出人才有:中科院院士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新世纪国家百千万人才入选者4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2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1人,全国模范教师4人,“霍英东奖教金”获得者4人,山西省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20人,山西省青年学术带头人42人。拥有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研究教育部创新团队及4个省级优秀创新团队(光学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团队、环境分析化学及应用、原子与分子物理)。围绕重点实验室建设,山西大学自然科学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研究实力不断增强。

3.实验室条件实力

山西大学自然科学实验室总面积约400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2亿多元,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要求(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设备在1200万元以上),面积可建设近20个重点实验室;设备可建设16个。

4.科研经费实力

山西大学自然科学承担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的实力逐步增强,近年已承担20余项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年均突破6000万元,有28项科技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量逐年上升。基本具备建设重点实验室的科研实力。

(二)差距分析

根据重点实验室建设需要的科研经费、研究队伍、实验条件、研究水平与特色等,山西大学实验室建设的差距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不同学科实验室的条件与水平在校内差距较大。山西大学物理学和计算机的现有实验室水平较高,目前已进入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行列。今后的方向是向上的纵向发展,努力争取重大科研项目和标志性科技成果,向更高级实验室进军;化学、生物学和环境科学等实验室的研究方向能与山西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目前也形成多个研究队伍,但总体研究水平不高,研究条件还需改善,发展方向是横向布局,寻找和培育重点实验室新的增长点。

2.实验室研究方向分散,总体目标不明确。在生、化、环三大学科中,实验室较普遍存在研究兴趣多、研究力量分散、缺乏特色、水平不高、总体目标不明确等问题。

3.学科带头人还不强。目前在新增计划中的实验室基本研究队伍已形成,但学科带头人的总体实力还不强,有的缺乏重大项目,有的缺乏重大科技奖项,因而不能获得各类人才计划项目。

4.实验条件尚需改善。较突出的问题是生物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等科研实验室和中试科研基地面积严重紧缺,有的新兴实验室发展势头很好,但缺乏关键的大型仪器设备,制约了快速成长。

三、“十二五”期间本单位重点实验室发展思路、目标、主要任务及建设计划

(一)发展思路

高原上起高峰,特色中上水平。

1.高原上起高峰。将博士点、省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等比喻成高原,将国家级、部级、省级重点实验室比喻成不同高度的高峰,山西大学在十二五期间将依托基础高原建设不同层次的高峰,即各级重点实验室。

2.特色中上水平。重点实验室的批准条件是水平,山西大学作为一所地方高等院校,在有限的投入和较短的时间内争取建设更多重点实验室,有效的途径是走特色发展之路,在人无我有的特色基础上快速提升科研水平,实现目标。

(二)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山西大学将新建设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或1~2个省部(科技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2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4个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三)建设计划

1.校级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

拟培养5个校级重点实验室:(详见计划表)

①射频技术与无线通信实验室。依托光学工程省重点建设学科和通信与信息系统省重点扶持学科,以及物理学一级博士点建设。

②环境化学与应用实验室。依托环境科学省重点学科和环境科学二级学科博士点建设。

③动物环境与生态健康重点实验室。依托动物学省重点学科和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

④黄土高原植物资源多样性及现代植物技术实验室。依托植物学、生药学、生态学等3个省重点建设学科和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

⑤发光有机功能材料山西省重点实验室。依托应用化学省重点学科和有机化学省重点建设学科,以及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

2.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

从上述5个实验室培育遴选,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新增建设2~4个省级重点

实验室。

3.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

从现有的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功能分子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和拟建设的5个校级重点实验室中,遴选3个已批准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力争建设1~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国家重点实验室或省部(科技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建设计划

从现有的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化学生物学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计算智能与中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已批准的1~2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遴选1~2个培育,力争建设1~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或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四)主要任务

学校在十二五期间,围绕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主要有两方面的任务:

1.硬件方面: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在十二五期间对高校的各种支撑计划,在实验室面积和仪器设备条件上明显改善,力争使计划建设的各重点实验室达到国家相应条件要求。

2.软件方面:围绕重点实验室的研究队伍和研究水平条件要求,重点出台针对学科带头人培育、重大项目争取、重大奖项获得的政策措施,力争达到重点实验室建设总体目标。

四、十二五期间本单位重点实验室发展政策措施

(一)硬件建设方面:

学校将按照从国家→部级→省级的建设顺序原则,集中力量,分步推进,优先支持条件较好的实验室达到要求,力争建设一个、成熟一个、批准一个。

(二)软件建设方面:

学校将分别制定针对带头人个人与团队的激励资助计划。

1.针对个人的支持计划:以培育“杰青”、“新世纪人才”、“长江学者”、“百千万人才”等为目标的学科带头人促进政策及资金支持计划。

2.针对团队的支持计划:可采用一定额度资金补助的方式支持,如对国家重大项目的争取、重大成果奖项的获得、各级创新团队的获得等标志性成果给予资助计划。

3.促进学术交流的政策:主办、承办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以及邀请杰出专家来校的高水平学术报告,学校给予经费和对口领导出席接待的支持,形成支持计划。

五、促进重点实验室发展的政策建议

结合兄弟省促进重点实验室的发展经验,对山西省提出以下建议:

1.希望省政府列“重点实验室建设专项”经费;

2.希望科技厅搭建一个重点实验室交流平台;

3.希望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审批既要看水平,也要看对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更要关注成长发展趋势。

二○一○年六月二十八日

(发展战略)大学学院十二五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发展规划

XX大学XX学院“十二五”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发展规划 (2011-2015) XX学院是一所以职业教育为导向,重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二级学院。在“十一五”期间,学院学科建设和学术科研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在“十二五”期间,学院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面临严峻的形势,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的任务极其繁重。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要求,结合学院发展实际,特制定XX学院学科与科研建设发展规划(2011—2015)。 一、目前学院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现状分析 (一)取得的成绩 “十一五”期间,学院逐步形成了职业技术教育学与各教学系相关学科相结合,以专业为导向,以学科建设支撑专业发展的学科建设思路。在院领导精密部署和全体教职工共同努力下,学院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学科建设及科研工作在开拓中前进,逐步形成了一支稳定的科研队伍。 鉴于学院创办时间短,科研力量薄弱的现实,学院一直坚持“以院内力量为主、借助院外力量”的方针开展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工作。其中,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主要借助院外科研力量;而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相关性研究、职业教育与专业建设相关的研究,则以院内研究力量为主。目前,两方面稳定的研究力量约为30人左右,逐步形成了一支稳定的科研队伍。学科队伍中含博士生导师1名,学科带头人3名,学术带头人2中,学术骨干6名,XX市优秀中青年教师2名,XX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1名。 2、保证资源持续投入,学科平台建设取得突破。 五年来,学院高度重视建设学科平台建设,教学设备、图书资料、管理制度、学术论坛、职业技能大赛参赛机制、“产学研”合作基地等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劣到优、从临时制、随机制到常态化、制度化,形成了对本学科发展的有效支撑。目前,学院设有高等教育研究所、农民工学院两个研究单位;藏书上万册的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 新的起点上,人们往往是在忙着想两件事情,一件是回首,一件是展望,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浪口,我们深知“十二五”规划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房产、汽车、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民生、就业、医疗改革、社会和谐……等等问题与建议在“两会”时期已被提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航行目标与方向做充足的预言,如何把脉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为此,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借国家规划、产业开发这个强势东风,特邀众学者、研究专家成立“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对“十二五”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做详细客观的评述与综合分析。课题组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重点课题项目的提出、前期调研、论证、筛选以及最终确定都具有一整套严格科学的流程和方法,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本课题成员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动态,通过整理、筛选、分析和判断整理了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动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报告目录: 【“十二五”规划概要】 2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2 【“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3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参考】 4 【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6 【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转型】 6 【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八大重点】 7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规划六大方向】 8 【商务部:“十二五”规划拟把内贸放重要位置】 8 【交通部:“十二五”规划避免“漏一、挂万”倾向】 9 【住建部:“十二五”规划房地产发展仍以居民消费为基础】 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十二五”期间实施调查失业率】 10【农业部:编制948计划的“十二五”规划】 10 【文化部:“十二五”末基本扭转文化产品出口逆差】 11 【卫生部:疾控“十二五”规划坚持以人为本】 12 【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分析】 12 【中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 13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解析】 15 【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六大重点】 16 【对“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的五条建议】 17 【“十二五”规划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指导原则与目标取向】 18【“十二五“规划:助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 19 【医疗器械产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四方面发展】 20 【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以减产、整合为主题】 20 【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 21 【中国人民银行:“十二五”期间着重完善金融体系】 23 【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23 【北京“十二五”规划将呈现建设世界城市细则】 24 【广东:争取粤港合作纳入“十二五”规划】 25 【上海“十二五”规划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 25 【四川“十二五”规划促进高地建设】 26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第二次遴选推荐申报表 推荐类型: 单册 全册 成套共册 书名: 书号: 主编: 主编单位: 出版社: 专业代码: 推荐单位: 填表日期: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制 二○一四年二月

填表说明 1.推荐类型请根据实际情况勾选,全册或成套教材,勾选后在后面横线上写明册数; 2.全册或成套教材封面的书名、书号、主编填写其中任一本即可; 3.专业代码指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的专业类代码,四位数字; 4.全册或成套教材“一、教材基本情况”和“二、教材编者情况”须填写各个单册情况,请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表格; 5.教材“图书在版编目(CIP)”截图须从中国版本图书馆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c18149839.html,)“CIP核字号验证”中获取,如图所示: 6.“十、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意见”直属高校和出版社免填; 7.佐证材料自愿提供,请报送复印件,所有材料一律不予退回; 8.申报表请单独装订,主编签字、推荐单位盖章后和佐证材料一式两份,于2014年5月30日前,寄送至“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第二次遴选工作办公室。

全册或成套教材目录(单册推荐教材不需填写)

一、教材基本情况 二、教材编者情况(包含主编在内的所有编者) *“单位”请规范填写全称,仅填写学校名称,不填写院系。 三、申报理由(按推荐类型填写,不超过1000字) 四、教材使用情况(不超过1000字)

五、教材获省部级以上奖励情况(不超过1000字) 六、所有教材图书在版编目数据(CIP)查询截图 七、佐证材料目录(不超过1000字) 八、诚信承诺 九、申报单位意见 十、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意见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

科学发展贯穿规划纲要 张平说,“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政策导向、发展目标,以及重点任务,都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要求,体现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尤其是把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放在了一个突出的位置。 他说,“十二五”规划纲要力求做到长短结合,既衔接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出的各项政策、举措,以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成果,也为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纲要中尽量体现扩大内需的导向,把扩大内需作为一个长期的方针和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坚持了民生优先的原则,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改革,把改革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动力。 突出亮点是民生优先 徐宪平说,“十二五”规划纲要的一个突出亮点是民生优先。 他说,“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范围和重点,涉及公共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人口计生、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住房保障、环境保护九个方面。“无论东部,还是西部,不管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政府都要提供同样水平的公共服务。” “十二五”居民收入增长要与经济发展同步 徐宪平介绍,“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提出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步。这“两个同步”的导向提出以后,已经产生了重要的效应。徐宪平举例说,在“十一五”规划中,我国仅一个省提出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最终结果是有三个省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目前,“十二五”地方规划中,提出居民收入增长超过经济增长的有5个省,提出“完全同步”有19个省,提出“基本同步”的有5个省市。“从‘十一五’的1个,到‘十二五’的29个,相信执行的效果会更好。” “十二五”保障性住房的覆盖率达到20%,年均新增城镇就业900万人 徐宪平说,“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即采取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地扩大就业和创业的规模,特别是要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镇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提出5年年均要新增城镇就业900万人,要转移农村劳动力800万人。 为提高住房保障的水平,未来5年,要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万套,其中今年1000万套,明年1000万套,后面3年还有1600万套,使保障性住房的覆盖率达到20%。对于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要提供廉租房,实行廉租房制度。对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要提供公共租赁住房保障。 “十二五”期间要实现城乡社保全覆盖 徐宪平说,“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在今后的五年新

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

(1)生态环境可持续管理 “十四五”将继续部署生态环境治理,加快建立和完善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目标责任制,生态文明体系和生态安全体系。全面优化国土开发布局,调整产业布局,培育和加强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促进资源综合节约。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严格遵守“三区三线”,落实和加强对土地空间利用的控制,建立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空间治理体系,加强空间管理体系和机制建设,提出空间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原则以及促进空间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思路和措施。 (2)发展优质现代经济 “十四五”将围绕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指导,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转型。科研成果,重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开放,有序,畅通的市场体系,提高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配置效率,促进资本绿色发展体系的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规范的秩序,将使高污染,高能耗,

生产方式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企业退出市场。实施对外开放和国内对外开放,加快要素市场的深度开发和开放,建立结构优化,效率提高的综合开放体系。 (3)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十二五”规划着眼于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主要目标,不断推进农村振兴战略。要加强农业科技支持,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加强农业与第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管理体制,以提高农业水平。农业的综合效率和竞争力;促进农村自然资源增值,实现农村绿色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农村发展新格局。在反贫困新形势下,应充分发挥内生性作用。群众力量,稳定扶贫基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促进农村治理体制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农民有增收意识,幸福与安全更加充实,更安全,更可持续。 (4)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十四五”重点是建立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机制,重点是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重点地区,中小城镇的协调发展。产业转移和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变化趋势,制定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以下是卫生部明确提出来的“十二五”卫生发展总体目标,这目标的实现意味着未来五年国家还需投入最少数千亿元来实现自己对于民生的承诺,这个目标不是靠药品降价能实现的,反过来说药品降价仅仅是这个大棋局中的很小一个方面,资本市场对其的担忧过虑了。 “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在1月6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提出“十二五”卫生发展目标时,用了这一组数字进行了具体的描绘。 卫生部明确“十二五”卫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更加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居民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地区间资源配置和人群健康状况差异明显缩小,国民健康水平达到发展中国家前列。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 “十二五”期间,我国卫生发展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四个方面: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和职责,优化规模、结构和布局,形成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功能互补、信息互通、上下互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改善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卫生应急、职业病防治、采供血、健康教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 继续加强农村急救体系、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为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职工建设周转房;全面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使其总体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推进综合改革,转变运行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实现服务功能和模式转变。 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改革管理体制、治理机制、运行机制和补偿机制,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监管,促进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改善服务,提高效率。 初步建立国家医学中心体系,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力争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设置一所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继承创新中医药,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科研创新体系,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发挥传统医学在保护国民健康中的作用。 加快卫生法制建设,实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为卫生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鼓励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健康管理、老年护理、口腔保健和康复健身等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医疗、预防、保健、养老、康复服务需求。 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提高疾病经济风险分担能力

“十三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编制要点)

“十三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编制要点) (2016~2020年) 学院 一、专业建设基础 至“十二五”建设期末,本学院开设专业个数,在校生人数(第一稿统计时间节点为2015年7月10日,第二稿编写时增加2015级新生数)。专业名称等。 简述“十二五”专业建设的主要成果(专业调整与建设、课程建设、教材与多媒体课件建设、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的成果、实践教学与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试点建设、以及本学院各专业建设的特色等方面)。 二、“十三五”期间专业人才需求预测 结合“五个对接”企业调研成果、研读《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讨论稿)后的体会、以及通过其他调研(如发改委、经信委、行业协会等渠道)获得的有关数据,形成未来五年本学院各专业人才需求的预判。 三、“十三五”期间专业建设亟待突破的主要问题 1. 检查“十二五”规划的专业建设目标是否全部实现,若有未能实现的,查找原因,结合今后五年的发展趋势,指出该目标是否需要延续或调整。 2. 以“五个对接”的前四个作为重点,分析研究对接契合度,

找出差距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3. 深入思考通过未来五年的建设,本学院哪些专业能够实现升本,目前的现状与四年制应用技术型本科之间有多大差距,要缩短这些距离,需要突破哪些主要问题。 四、“十三五”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总规划的指导思想为引领,围绕学校“十三五”期间提升办学层次的战略目标,针对“十三五”南通地方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研究专业结构调整的新方向和专业建设的新契机,以及优化资源配置方案,论证学院内、跨学院的专业整合、及新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和充分性。形成本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总体目标,由此凝练出具有本学院特色的“十三五”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五、“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目标 确定“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目标可围绕以下几点展开:以地方产业升级转型作为专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以应用型人才需求作为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依据,以智慧化校园建设作为教学改革、教学资源整合的平台,以新技术、新技能培养作为实训基地建设改造的目标,以专业升本、提升本学层次作为发展动力,以国际职业教育发展新态势作为参考目标。 规划目标的可考虑办学层次、专业结构、建设规模、新办专业、机制创新、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与实训基地、教学成果、教改项目、对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开发、精品开放课程、教学

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

Xx技术职业学院 “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及面临形势 (一)发展现状 1.专业规模逐步扩大。“十二五”期间,我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能者治教,严谨治学的办学理念,秉承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宗旨,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专业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工、文结合的格局。专业由“十二五”初的15个发展到“十二五”末的17个,专业规模逐渐扩大。17个专业中,工科类专业6个,占35.0%;文科类专业11个,占65%。 2.办学特色更加明显。“十二五”期间,学校的传统优势和特色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学校现有校级特色专业1个,校级重点建设专业4个,特色(重点建设)专业占学校现有专业数的6%,属文科类。主干学科专业紧紧依托财经类行业,已显现较强优势,成为我校专业建设群的主体,反映了我校鲜明的办学特色。 3.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十二五”期间,学校共投入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经费100万元左右,全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00万元,实验室建筑面积约3000多平方米,多媒体教室总间数52间、座位数4000多个;实训(实验)实15个;新建校内外实习基地30多个。 4.教学管理严格规范。通过对管理制度的“废、改、立”,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更加科学、严谨、健全。“十二五”期间,学校进一步理顺了校、院(部)两级教学管理体制,明确各级管理权限和职责,教学管理更加规范,管理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构建了科学合理、运

行高效的质量保障体系。 5. 办学水平显著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稳步提升,升本录取率达100%,就业率名列前茅,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6. 校企合作教育快速发展。(校内、校外)学校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订单式培养高职学生。 7. 科研工作步入新轨、教改工作逐见成效。学校13个教改科研项目成功立项,其中,重点项目6个(其中市级项目4个),一般项目7个。 (二)面临形势 进入21世纪,我国职业教育处于快速发展,2005年以来,职业教育领域解放思想,突出特色,深化校企合作,9年共培养了近8000万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每年培训各类人员1.5亿人次以上。可以说职业院校毕业生已成为产业大军的主要来源,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但是,我国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还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一是缺乏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较为薄弱;二是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必经之路高等教育持续 发展条件不足不稳;三是组建职教集团,整合教育资源扩招后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较大,对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及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等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四是打造品牌,发展内涵在人才培养模式、考试招生制度、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许多制约体制机制的障碍。这些都将对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产生较大影响。面对国际国内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学校专业建设发展与人才培养仍存在一些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问题。 1.专业建设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专业建设和发展不平衡,各专业在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有

国家“十二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vdΓ?ǔeê q

? ? q 8 ] ? @ q q) S??; Ф Ф9? ?e @ pJ?

某学院“十二五”实验室建设规划

材料工程学院“十二五”实验室建设规划 根据材料工程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为进一步促进材料工程学院实验室建设工作,特制定本规划。 一、实验室现状 1、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状况 实验室于1979建立,是集教学与科研为一体,主要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基础理论研究、材料应用开发和材料工程测试的教学与研究的实验室。目前实验室拥有一支从事实验教学、材料研究和开发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实验教师7人,兼职实验教师29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1人,讲师13人,助教6人,具有博士学位14人,硕士19人。 2、实验室建设状况 实验室主要由材料物理与力学性能、材料化学、材料工程测试、材料高温制备、非晶态材料、水泥及混凝土、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交通工程、江苏省生态环境材料重点建设等教学研究型实验室10个,实验室现有实验室面积2444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1038台套,设备总价891.7万元,配有国内外先进的大型仪器设备20多台套,实验室建设现状见附件一。 3、实验教学情况 实验室目前承担了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交通工程、土木工程、土木工程及工程管理等专业的21门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主要开设实验课程有:开出107个实验项目(其中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项目28个),每年开出的实验人时数达5万多,实验课程及实验项目开出率达100%。 4、实验室承担科研及教学研究情况 近五年来,实验室承担了淤泥节能烧结砖与自保温墙体建筑体系的开发研究、陶瓷纤维摩擦材料及摩擦机理研究、江苏省盐城环保装备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部省市级科研项目25项,还承担了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建设项目、江苏省特色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等教学研究和改革课题20多项。 5、江苏省生态环境材料重点建设实验室 江苏省生态环境材料重点建设实验室是2004年11月江苏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盐城工学

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

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发布时间:2012年04月13日】【来源:信息化推进司】【字号:大中小】 前言 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发展是国家“十二五”的重要任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系统各级政务部门政务工作的组成部分,是政务部门提升履行职责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战略举措。依据《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作为“十二五”期间推动国家电子政务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发展成绩和形势 (一)“十一五”期间电子政务发展成绩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家电子政务发展。“十一五”期间,国家电子政务快速发展,电子政务在改善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强化综合监管、完善宏观调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已成为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建设服务型政府不可或缺的有效手段。 地方和部门电子政务建设普遍开展,组织体系不断健全,专业技术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推动电子政务发展的政策、制度和标准规范继续完善,许多地方制定了相关法规。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电子政务应用深入推进,富有成效的典型应用不断涌现。中央和省级政务部门主要业务电子政务覆盖率已经达到70%。金关、金税、金盾、金审等一批国家电子政务重要业务信息系统应用进一步深化,取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宏观经济管理、财政管理、进出口业务管理等宏观调控信息系统在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等方面电子政务积极推进,改善和增强了政府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能力和水平。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城市管理、质量监管、人口和法人管理等方面电子政务应用持续普及,加强和提升了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县级以上政务部门普遍建立政府网站,积极开展政府信息公开、网上办事和政民互动等服务。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成效,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初步满足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各系统推进业务应用的需要,技术支撑能力明显提高。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系统普遍建立,管理制度规范逐步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二)“十二五”时期电子政务发展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

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

(1)生态环境可持续管理 “十四五”规划将继续部署生态环境管理,加快建立健全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目标责任制、生态文明体系、生态安全体系。全面优化土地开发布局,调整产业布局,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资源综合节约。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严格按照“三区三线”要求,实施和加强土地空间利用控制,建立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空间治理体系,加强空间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并提出了空间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方向和原则以及思路和措施。 (2)发展高质量的现代经济 “十四五”规划将围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产业转型的产业体系。科研成果,注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开放、有序、畅通的市场体系,提高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配置效率,推进首都绿色发展体系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监管有序。高污染、高能耗、生产

方式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企业将退出市场。实施对外开放和国内开放,加快要素市场的深入开发和开放,建立结构优化、效率提高的全面开放体系。 (3)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 “十二五”规划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目标,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要加强农业科技支撑,继续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加强农业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村自然资源增值,实现农村绿色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农村发展新格局。新形势下,要充分发挥反贫困的内生作用。加强群众,稳定扶贫基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促进农村治理体制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幸福感和安全感。这是一个更实质、更安全和更可行的延续。 (4)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十四五”规划的重点是建立以东、中、西、东北、重点地区和中小城镇协调发展为重点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分析产业转移的空间结构和经济发展趋势,并制定相应

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北京科技大学教务处 校教发2011﹞46 号 ﹝ 关于开展“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第一次推荐遴选工作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现将教育部高教司《关于开展“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第一次推荐遴选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11]204号转发给你们,请按文件精神组织本单位申报,要求如下: 一、规划教材推荐范围 1、本次规划教材推荐范围为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正式出版(以版权页的出版日期为准); 2、供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使用的各种形式的教材。 3、推荐的规划教材须为经过教学实践检验,使用效果好的教材。 4、“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教材及涉及课程的教材,不在此次推荐范围内。 二、规划教材申报原则 1、突出重点。鼓励推荐已经使用多年、效果好、影响大的基础课程教材、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实验实践类教材。 2、锤炼精品。鼓励推荐长期用于本科教学,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学科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修订完善的优秀教材。 3、改革创新。鼓励推荐体现学科行业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反映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最新趋势的教材。鼓励推荐根据教学需求建设的数字化教材。 4、特色鲜明。鼓励推荐满足各类高等学校多样化人才培养需求的、特色鲜明的教材。 三、学校工作安排 1、核实并统计教材出版数量 统计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我校教师为第一主编的本科教材;各学院在下发的《出版教材汇总表》(附件2)基础上核查并补充完善,该数据将上报教育部教材信息库。 2、学院推荐

各学院推荐的名额数为本学院统计的教材总数的15%,不足1项按1项计算,但推荐的教材应为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正式出版的教材。 3、时间节点 ①学院将学校下发的《出版教材汇总表》(附件2)核查并补充填写完毕于12月13日下午3点前将电子版材料发到jyk@ https://www.360docs.net/doc/c18149839.html,; ②学院按照推荐名额通知拟申报的教材主编填写《“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推荐表》(附件3),并提供相应支撑材料,于12月20日前提交电子版和纸质版(2份)至教务处教研科。 未尽事宜,欢迎垂询62334895,联系人:李虹 附件1、《关于开展“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第一次推荐遴选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11]204号 附件2、《出版教材汇总表》 附表3、《“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推荐表》 北京科技大学教务处 2011年12月8日

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国发〔2012〕2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 2012年7月11日 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 目录 序言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基本概念 第二节规划范围 第三节发展环境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第二节主要目标 第三章基本公共教育 第一节重点任务 第二节基本标准 第三节保障工程 第四章劳动就业服务 第一节重点任务 第二节基本标准 第三节保障工程 第五章社会保险 第一节重点任务 第二节基本标准 第三节保障工程 第六章基本社会服务 第一节重点任务 第二节基本标准

第三节保障工程 第七章基本医疗卫生 第一节重点任务 第二节基本标准 第三节保障工程 第八章人口和计划生育 第一节重点任务 第二节基本标准 第三节保障工程 第九章基本住房保障 第一节重点任务 第二节基本标准 第三节保障政策 第十章公共文化体育 第一节重点任务 第二节基本标准 第三节保障工程 第十一章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 第一节重点任务 第二节基本标准 第三节保障工程 第十二章促进城乡、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第一节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二节促进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十三章增强公共财政保障能力 第一节明确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 第二节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第三节健全财力保障机制 第十四章创新供给模式 第一节建立多元供给机制 第二节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第三节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第十五章规划实施 第一节明确责任分工 第二节加强监督问责

01十二五专业群建设规划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专业群建设规划 目录 一、建设基础与面临形势 (1) 1.建设基础 (1) 2.存在主要问题 (3) 3.机遇与挑战 (3) 二、指导思想 (4) 三、建设思路与目标 (4) 1.建设思路 (4) 2.建设目标 (5) 四、主要建设内容 (6) 1.聚焦专业方向,优化专业群结构 (6) 2.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抓手,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7) 3.统筹、协调、优化课程,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 (7) 4.整合实训资源,建设面向专业群的实训基地 (8) 5.优化教师组合,建立高效团队合作机制 (9) 6.构建教学资源服务体系,实现资源共享 (9) 7.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专业群建设管理 (9) 五、重点建设专业群要求 (10) 六、服务面向与专业布局 (10) 1.制造技术专业群 (10) 2.控制技术专业群 (10) 3.物联网技术专业群 (11) 4.汽车技术专业群 (12) 5.服务贸易专业群 (12) 6.商务外语专业群 (13) 7.艺术设计专业群 (13) 六、建设具体措施 (13) 1.建立和实施专业群建设管理目标责任制 (13) 2.汇聚高层次人才,建设一流师资队伍 (14) 3.优化人文环境,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 (14) 4.构筑学科平台,全面提升科研水平 (14) 七、经费保障 (14) 附件 (15)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专业群建设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学院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开发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国家级物联网示范校的重要时期。为进一步提升办学活力,增强办学特色,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能力,推动学院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关于高职院校“十二五”重点专业群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围绕《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建设基础与面临形势 1.建设基础 我校是一所以机电类专业为主体、多科发展的综合院校。始建于1959年3月;2006年被教育部和财政部确定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并于2009年顺利通过验收。学校设有机械技术学院、机电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汽车技术系、外语系、数字艺术设计系、体育部、基础课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研究部、工业中心、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3个教学单位,拥有全日制在校生11300多名,教职工780余人。 学校始终坚持围绕装备制造业的“核心产业、关联产业、附加产业”的产业结构优化专业设置,构建“同心多角”的专业体系。“十一五”期间,针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整合资源、优化结构,以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市场营销等5个专业为龙头,重点建设机械加工技术、汽车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制造业服务等5个专业群。各专业(群)围绕“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等进行立项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开发了符合高职教育要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以国家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省级品牌(特色)专业为主干,校级重点专业为支撑的多层次塔型专业结构布局(具体见表1)。 表1 校级以上重点专业一览表

制定“十二五”规划的背景及指导思想

制定“十二五”规划的背景及指导思想 新华社3月16日受权全文公布了经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十二五”规划》),共计16篇、62章。 我国从1953年开始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为“一五”计划,然后以此类推。“十一五”开始称“五年规划”。我国已经编制和实施了11个五年规划。“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是2011-2015年,所以我们称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一、编制十二五规划的四个阶段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从一开始就强调要增强规划编制的开放度和透明度。 第一个阶段是基本思路研究阶段。根据国务院的部署,70多家权威研究机构对41个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专项研究。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2009年底形成了“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基本思路文稿。 第二个阶段是中央建议制定阶段。从去年4月份开始,在温家宝总理亲自主持下,“十二五”规划建议起草组,历时半年制定并经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个建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为“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指明了方向。 第三个阶段是规划纲要(草案)的编制阶段。中央建议出台之后,国务院成立了以发改委牵头、12个部门参加的规划纲要起草小组来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在整个编制过程中,还利用互联网、手机短信平台、电子邮件等方式,在全国发起了“共绘蓝图,我为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历时两个月,收到了64709份意见、建议。 第四个阶段是经全国“两会”讨论通过规划纲要阶段。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以96.6%的(赞成2778票,反对59票,弃权38票)赞成票表决通过了关于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决议。吸收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议修订并正式公布的规划纲要与此前公布的草案相比共进行了38处修改。 从这四个阶段可以看得出:“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过程,就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的过程,是一个听取民意、集中民智、凝聚民心的过程。 “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句话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教材规划申报指引

附件四: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教材规划申报指南(本科部分) 计算机类 指南号课程名称指南号课程名称 B0806201 大学计算机基础B0806216 信息处理基础 B0806202 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B0806217 计算机绘谱设计 B0806203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B0806218 计算机音频编辑 B0806204 C++ 程序设计B0806219 计算机音序制作 B0806205 Java程序设计B0806220 数字化录音基础 B0806206 计算机网络B0806221 新媒体艺术概论 B0806207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B0806222 平面计算机辅助设计 B0806208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B0806223 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 B0806209 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B0806224 动画计算机辅助设计 B0806210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B0806225 展示艺术计算机辅助设计 B0806211 计算机辅助设计B0806226 环境艺术计算机辅助设计 B0806212 程序设计基础B0806227 染织服装计算机辅助设计 B0806213 网页设计B0806228 产品造型计算机辅助设计 B0806214 多媒体技术应用B0806229 商业插图计算机辅助设计 B0806215 社会统计学分析及应用基础

生物医学工程类 化工与制药类 基础医学类

预防医学类 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

口腔医学类 中医学类 法医学类

护理学类 (高职高专部分) 食品药品管理专业(专业代码5304) 临床医学类专业(专业代码6301)

邯郸学院“十二五”校园建设发展规划

邯郸学院“十二五”校园建设发展规划

邯郸学院“十二五”校园建设发展规划 校园是学校精神、学术和文化的载体,是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重要基地。校园环境、校园文化氛围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学校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为建设环境优美、文化品位高、适合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生态校园,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围绕《邯郸学院2009—2020年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和任务,结合邯郸学院校园建设布局和各方面的实际,制定本校园建设发展规划。 一、校园现状 邯郸学院校园占地总面积为705.85亩(包括主校区、幼师校区、南校区、职工家属院和公寓村85亩)。2001年以来,我校主校区共建成教学行政用房15万平方米,社会化学生宿舍(公寓)7万多平方米。截至到现在学校总建筑面积达25多万平方米(含其他生活辅助用房),运动场面积6万平方米,绿化面积7万余平方米,绿化率达到了40%,为师生员工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目前主校区尚有建筑用地近100亩,已经列入邯郸市第十一五规划中的第二校区规划1500亩,目前邯郸市规划局已经出具初步选址意见,在市南部教育园区规划一期用地571亩。

近年来,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有了较大的进展,但2 004年升本以后,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逐年扩大,学校教学、行政用房、体育设施等办学条件已经满足不了学校发展的需要,如何继续加快校园建设步伐,为建设应用型大学提供设施保证,迫切需要我们进行创造性工作。 二、编制依据 《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1992年国家建设部、计划委员会和教育委员会批准)、《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育部教发〔2004〕2号)和《邯郸学院2009--2020年发展规划纲要》等。 三、指导思想 紧密围绕我院中长期发展目标,在尊重“古朴、典雅、凝重、厚实,以人为本、亲近自然”校园建筑设计风格的前提下,既要注重校园环境建设,又要强化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努力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促进师生生态意识与文明修养的提高,不断提升校园的文化品位,使校园环境更加优美、布局更加合理、教学生活设施更加完善,把我院建成设施先进、环境优美、具有鲜明浓郁文化色彩特色的校园。 四、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主校区完成特殊教育综合楼、公租房、体育馆等项目建设;启动新校区建设,完成征地工作。完成继续教育学院、太极学院、研究生院、体育设施、后勤服务用房等项目建设。 (二)、主要任务 1、现有校区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