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证券市场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中国证券市场特征
刘伟天(ID:2010201513)
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2010级本科二班
摘要:证券市场的主要功能是提高资本配置资源的效率。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各国证券市场又有其各自的特色。因此,认识一国证券市场的基本特征是正确研究证券市场和制定政策的重要前提。中国证券市场作为一个新兴的高速成长的证券市场,经过短短十几年的经济结构调整和市场制度改革,取得了瞩目的发展成就,也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对动作用。回顾二十年来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摸索我国的证券交易市场特征。
关键词:证券交易市场;发展;成熟;过渡性;问题
研究我国的证券市场特点,绝不能仅仅按照西方经济学理论来探索,更要根据我国的历史文化背景、经济基础、经济改革进程和经济发展中复杂程度。毕竟,我国的证券交易市场并不是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的生产力发展的产物,而是由国家以一种“实验”的方式引进的。所以,我国证券交易市场的特征远比资本主义式的证券市场复杂的多。
一、证券市场建立的历史性和国家需求的关联性
大多数西方国家证券市场是在国内私有企业和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自然产物,是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必然结果。而我国证券市场的出现是因为经济制度改革的尝试,可以说是国家尝试市场经济的产物。既然产生的背景不同,也就意味着中国的证券市场存在着和资本主义证券市场完全不同的特征。
首先,证券市场建立的经济体系完全不同。比较成熟的证券交易市场是在以私有制为主的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而我国证券市场却是在—个以公有制为主的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我国的证券市场天生就与众不同。显然这种不同是由我国的历史和现实背景客观决定的,不可能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然证券市场是在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体系下建立的,就意味着其本身有着浓厚的公有制色彩,这也导致其服务目的、对象、方式等会与资本主义证券市场有着很大差别。
其次,建立证券市场的目的和服务对象直接联系着公有制经济。很明显,我国证券市场的建立是为了更好的为国有企业的改革服务,方便国有企业注资融资,参与市场竞争,加快现在企业化步伐。所以我国证券市场的最初主要服务对象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而国外的证券市场则是为了将私企资金流动的效益达到最大化应运而生的金融工具。因此,我国的证券市场运行性质更偏向于国家行为,或者说是政府控制下的国企的行为,毕竟是他们控制着证券市场上的资金,自然像股票发行、监管之类的工作落在了政府掌管下的金融机构的手中。而在国外这些经济活动大部分是私有企业的民间行为,政府仅仅是从中调控的一个环节。
二、中国证券市场主体的基本特征
多年经济体制改革后,我国在学习和利用市场经济某些手段或优势,并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或模式,又称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与此相适应,国民经济的主体仍是公有制,或者说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从长期来看,这个主体经济特征是不会改变的。固然,我国证券市场主体的最基本特征是公有制性质的。因为无论是从投资还是从经济背景上来看,国有企业作为公有制经济的主力军,始终在证券市场上占据着主导地位。
其次,国有企业改革进展和复杂性将是长期决定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毋庸质疑,在肯定国有企业主体地位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通过证券市场进行国有企业制度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十多年来证券市场的发展中。我们清楚地看到,许多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仍存在着一些重要的问题,例如诚信缺失、所有者代表缺位,内部人控制现象问题、公司内部监督、制约功能形不成合力问题、公司治理结构不到位问题等。其中诚信缺失主要是又信息披露不透明造成的。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充分的情况屡禁不止,损害投资人利益的事情屡屡发生,导致众所投资者对证券市场抱有一种抵制的心理,制约了证券市场的持续发展。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有二,一是相关制度规范的缺失,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公司的大股东利用信息上的优势来钻制度的漏洞;二是违法成本的低廉,目前我国对信息造假的处罚力度还远远不足以震慑此类违规行为的出现。而内部人控制现象分为个人行为和政府行为,同时造成了股权结构失衡。首先,部分投资公司和金融机构的高层管理人员假公济私,通过关系或者投机操控股市,中饱私囊,扰乱股市正常交易和发展,致使股市震荡,中小股东从中受损。其次,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公有制经济体制,所有的企业都归国家所用,后来开始进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众多国有企业纷纷改制,改制以后国有股、法人股依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些企业上市以后股权结构被分为了国有股、法人股以及个人股等几种形式,其中国家股以及法人股是无法上市流通的。反映到企业经营管理中就是政府部门控制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权,政府干预企业经营的意愿强烈,而广大的中小股东的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公司治理结构不到位也是比较普遍的问题,与国外机构相比较,人员素质较差。公司的人员结构不合理,不少企业高管是工程师出身,甚至是政府行政人员,缺少必要的公司管理知识和能力,很难带动企业迅速发展,业内中层管理人员人浮于事,造成机构冗杂,办事效率低下,所以要调整结构、提高人员素质。中资的金融机构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在加人WTO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是很多的,其他的在服务、经营范同、技术手段方面也面临着挑战。
总之,无论现在还是将来,国家都将是证券市场整个上市公司中的最大股东,即实际上
最大的投资者。因此,这个特征的意宏观视角.理论研究义是.考虑到国有金融、非金融机构等总体规模,特别是他们对证券市场所能产生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的总和,无疑形成证券市场上投资者主体的内容或者说投资的主导力量,或者说从投资者的角度也表明国家对证券市场具有较强的控制力。
当然,作为普通股民,在正在成熟的证券市场里也开始占有了一席之地,虽然不是我国金融市场的主导力量,但是受几千年农业古国文化熏陶的国人也对股市或多或少的有影响。农经济是一种极易受自然影响的经济,而中国大部分地区处在季风气候区,在自然力的控制下,中国的农民很难确定农业经济的效益,风调雨顺的时候五谷丰登,灾害来袭时颗粒无收,农民为了尽量减少损失做出“啃青”的行为。这就造成了中国人的普遍观点,只注重眼前利益,不太注重长远利益的思维方式,形成一种轻视商品价值追逐短期利益的投机或者赌博意识。当然,西方人也投机,不过他们的投机源于市场经济,投机是仍注重商品价值,相对理性的遵循市场原则。而中国股民更加注重的是商品的交换价格,不知道如何在市场中利用价值规律寻求更多的收益。毕竟这种小农思想是几千年文化的祭奠,是的股民易于形成缺乏自律、目光短浅、以我为主、容易满足的思维方式。由此看来,浓厚投机气氛下的宽幅波动在中国证券市场短期内是不会消失的。中国股民还会在不成熟的证券市场上艰难跋涉一段时间。
三、中国证券市场运行的特征
证券市场成立的历史背景和经济体制基础决定了证券市场的运行方式,因为证券市场的主体和依靠都带有经济制度的性质,所以我国的证券市场运行的特征同样也会带有中国特色,中国证券市场会在历史基础和现有经济体制的双重影响下形成中国特色运行方式,可能从中我们既可以看它的适用性,也会看到这种运行方式的不成熟和弊端。
首先,证券市场在中国的出现和运行催生了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证券服务机构。随着市场的发展,中国证券市场形成的重要范畴也受益于它的基础设施,包括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投资基金、保管和清算结算机构、投资公司等。它们一方面帮助企业壮大自身实力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也推动了投资银行、证券经纪与销售、资产管理、证券分析、证券咨询等新型职业的兴起。为中国的金融行业培养提供了大量的专业人才。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证券市场现在在国民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发挥作用的范畴以及程度也是H益的提高。另外,证券市场的发展对参与市场的主体的诚信意识提出J,相当高的要求,由此也推动了中国证券市场信用体系的初步建上。当然,这不仅仅是中国证券市场运行独有的结果,大多数证券市场都会产生类似的效应。
其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证券市场将是一个具有“政策市”特征的市场。到目前为止的事实表明,中国证券市场主要是一个为国企改革服务、融资的市场,是由国家控制的一个市场,市场指数高一点低一点都可以通过政府的行政、经济手段加以干预或控制的。在我国经济改革实践过程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似乎并不是市场经济支配我们的政策,很大程度上是我们的政策支配市场经济,支配改革的总体发展和进程。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特征和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决定的,因为国有企业是公有制的主力军,而国家要保证国有企业的发展就必然要充分利用证券市场给国有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为其提供规范现代会的金融环境。毕竟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种市场经济在我国尚未成熟,需要政府通过宏观调控来引导证券市场往公有制经济主体需要的方向发展,避免这个不成熟的证券市场放任自由,出现发展方向的错误,以致破坏整个经济制度改革进程。当然,这种国家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