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别吃了员工背景调查的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心!别吃了员工背景调查的亏
当你应聘一个新职位的时候,你可能会遭遇“员工背景调查”。

是的,对于职场人士来讲,员工背景调查这个新鲜词汇正在走入人们的视野。

也许很多人还只是听说过,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讲,则是亲身经历过。

背景调查泄露了“跳槽秘密”一次不专业的员工背景调查,就有可能毁了一个人的美好前程,这绝非虚言。

软件工程师梁安平就是一个例子。

他是一家国内大型网站的技术主管,上级找他谈话,打算给他升职,这时他也接到了另一家大公司伸来的橄榄枝,不仅升一级,而且薪水比他在原东家的薪水高出80%!他不可能不动心。

于是他一边上班,一边和新公司接洽,对方的HR 提出为了了解他在工作中的表现和能力,要做一个背景调查。

梁安平答应了,但他也考虑到这有可能“打草惊蛇”,于是他强烈要求对方一定要低调进行,绝不能让现在的公司知道。

对方答应了。

可是没多久,现在的公司就知道了梁要跳槽的事。

公司马上“雪藏”了他,新公司最后也没有聘用他。

梁的职业生涯因为这次员工背景调查遭受了重创。

原来,给梁安平做员工入职背景调查的人很外行,他用手机打电话到梁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称自己是英国领事馆的签证官,梁要出国旅游,所以需要核实一些情况。

可是人力资源部的人经过这么多年挖人与反挖人的历练,都已经成了“人
精”,一看对方是用手机打来的,就想到了“挖人”。

结果几个回合下来,做背景调查的人反被人家的HR套了老底。

背景调查“捞过了界”有时,背景调查还可能“过了界”。

张吉吉就曾经授权一家公司对自己进行入职背景调查,结果他很吃惊的发现,自己有没有离过婚都成了被调查的内容,他非常生气,感到自己的隐私被侵犯了。

其实,遭遇同类事情的人还有很多。

有的候选人被调查每个月有没有给老家的父母寄钱,寄多少;有的被调查住在什么小区,平时的消费习惯怎么样;有的被调查一个月去几次酒吧,都是和什么人去的,去了都干什么;甚至还有更夸张的,监听电话,下班后跟踪……所有这些,都让候选人感到自己的隐私被侵犯了。

但是,当候选人找对方去理论时,对方又会说:“是经过你的授权,我们才做背景调查的,所以我们的行为没有不妥。

”有了这些先例,让一些人对背景调查视之如猛虎,唯恐避之不及。

其实,以上这些内容都不是规范的背景调查所涵盖的内容。

候选人只要事先了解规范的背景调查应该包括什么,不应该包括什么,就知道该如何保护自己了。

背景调查变成“污点调查”有时,背景调查不仅会影响一个人能不能得到一份工作,甚至会影响一个人在业界的声誉。

一位背景调查专家给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有一个不是很专业的HR做一个候选人背景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听这个候选人的前同事说这个候选人有贿赂客户的情况,这个HR就把这一点写
到了背景调查报告里,结果这个候选人没有得到这个职位。

这个背调报告后来不知怎么地又传了出去,结果同行业的人都在背后怀疑这个候选人有商业贿赂问题,结果可想而知,没有大公司愿意再聘请这样的人担任重要岗位。

幸好后来这个候选人通过其他渠道了解到这个原因,他找到做背景调查的人,告诉他:“你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对我在业界的声誉造成了重大损害!如果你们拿不出确切证据,那我要求你们要在业界公开道歉。

否则我将通过法律渠道解决。

”无奈之下,这个做背景调查的人只好在行业HR的小范围做了一次解释,才让这个候选人摆脱了“污点”。

“背景调查“埋伏笔”有时,背景调查还会成为用人单位手里的“黑暗筹码”。

一位候选人为了获得面试机会,就在简历中将自己的学历从本科改成了研究生,她获得了面试,并且一路过关斩将,她最终获得了一个部门总监的职位,于是她辞掉原来的工作,加入了新公司。

可是工作一年以后,新公司突然解聘了她,并且没有任何解聘赔偿。

她找人事部“讨公道”,结果人事部告诉她,她在简历中造假,所以公司可以随时解聘她,而且不用支付任何赔偿。

此时,这位候选人才如梦初醒,知道自己中了对方的圈套。

原来,有的公司如果在背景调查中了解到候选人造假,专门假装被蒙在鼓里而雇佣了这个人,以便将来随时解聘,而且不支付任何解聘赔偿。

如何保护自己?在面对背景调查时,候选人该如何保护自己?记者专门采访
了太和鼎信全国服务总监王维纳先生。

太和鼎信是国内第一家专业从事背景调查的服务机构,同时也是第一个成为美国全国职业背景调查公司协会(NAPBS)成员的中国公司。

作为该公司的全国服务总监,王维纳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他给出以下建议: 第一,背景调查虽然在中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但是发展得很快,金融、银行、商业、地产、家电、IT等各行各业都有越来越多的知名公司委托进行背景调查业务,从业务量来讲,在全国排前三位的分别是上海、广州和深圳,尤其可见,广东的企业在背景调查这一块走得比较前。

所以,作为一名现代的职场人士,应该做好心理准备,也许有一天,你也会遇到背景调查。

第二,一定要做书面的授权。

有的公司很不规范,在面试的时候说一声,或是在电话里说一声,就当作告知候选人了。

其实这是很危险的。

遇到这种情况,候选人可以这样说:“您看是不是可以出具一份书面通知?我来做个书面授权。

这样也减少了贵公司的风险。

”一般而言,对方的HR一定会欣然应允,甚至会称赞候选人“见过世面”。

如果对方不能给书面通知,也一定要对方发个E-MAIL或是传真。

第三,候选人可以询问背调包括哪些模块,比如“能力素质模块”,但不可以问背调的具体做法。

一般来讲,背调包括客观信息部分和主观信息部分。

客观信息部分主要指身份信息、学历信息、工作履历信息,而是否已婚、有没有小孩、消费习惯等都不在被调查的范围
之内;主观信息主要指工作责任心强不强、团队合作好不好、有没有领导者魅力等。

一般来讲,外企只看重客观信息,而民企则比较看重主观信息,国企则介于两者之间。

第四,如果候选人在客观信息部分有夸大事实的部分,建议候选人在争取到面试机会以后,一定要主动向HR说明情况。

第五,如果候选人还在职,一定要在授权书里明确,拒绝在职背调及要绝对保密,如果因为背调,被现单位的人知道候选人要跳槽,那么所造成的后果由提出背调的一方承担。

第六,为了避免对方进行了背调,但是最后又因为其他的原因不录取自己,那么候选人可以在授权书里加上这样一条:“只有我是因为A、B、C、D这几个地方出了问题,我才会被筛除。

”ABCD即指简历中出现的信息,也就是说,只有简历造假,候选人才会被筛除。

链接-66%的人存在简历造假太和鼎信日前在对将近1000份简历进行背景调查时发现,其中66%的简历存在信息造假的情况,只有34%的简历信息为完全真实。

太和鼎信全国服务总监王维纳指出,在这些存在造假的简历中,最主要的是工作履历造假,占48%;其次是学历造假,占13%;资格认证造假占7%;身份信息造假最少,仅占1%。

在工作履历造假这一块,全部造假的占13.7%,工作时间造假的占67.5%,职位造假的占53%,离职原因造假的占21.6%,在公司性质上造假的占8.9%。

此外,高级职位的候选人造假有31%;中级职位候选人造假的占44%,
一般员工造假的占25%。

比如职位造假,以为候选人在简历中说自己前3年是在中低级职位,后面7年全部是在高级职位。

而实际情况是,在他十年的职业生涯中,前六年都是在普通岗位上工作,后四年才升到高级职位。

比如离职原因造假,一位候选人说自己离开原单位的原因是“功高盖主”,其实经过背景调查,才知道他的离职原因是“改革失败了”。

还有的是公司性质造假,比如一个候选人说自己在原先的单位是副总,经过背景调查,他确实是副总,但他们公司一共才五个人,一个是老总,其他全是副总。

王维纳分析说,简历造假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不得不说的一个原因是简历筛选软件。

众所周知,现在有一种软件叫“简历筛选软件”,这个软件会根据一些关键词对简历进行初步筛选,挑选出进入第一轮面试的候选人。

比如关键词是“硕士”“双学位”“英语六级”,如果求职者的简历中没有这些关键词,就会被无情地淘汰掉。

于是,一些求职者为了获得第一轮的面试机会,就会“夸大一下”自己的简历。

这一点在51job(前程无忧)网站上做的调查就能看出来。

王维纳举例说,51job调查的题目是《该不该用假简历争取面试机会》,结果45.31%的人选了“可以考虑”,25.01%的人选了“不好说”,也就是说,有七成的被调查者有可能会用假简历争取面试机会。

比如网友elysian就坦承,自己在简历中造了假。

他说:“记得刚毕业时在一家公司工作了不到一年后跳槽,当时无论我怎么
投,那些HR都说我的经验不足一年,根本是新人。

就这样几个月过去了,正好熬到毕业一年,于是我就把工作时间多写了几个月,不久便得到了一家很不错的公司面试。

”但是王维纳提醒说,千万不要忘记“夸大”简历的目的是为了争取面试机会,所以当一旦有机会坐在面试官面前时,一定要“主动坦白”,千万不要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