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2.1综合法和分析法课件新人教A选修22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 第2章 推理与证明 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2.2.1 综合法和分析法课件 新人教A

高中数学 第2章 推理与证明 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2.2.1 综合法和分析法课件 新人教A

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 P2⇐P3 → … → 法 或 执
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___理_、 得到一个明显
果索因
成立的条件
法.
_定__义__、_公__理__等)为止,这
种证明方法叫做分析法.
核心要点探究
知识点一 综合法 【问题1】 用综合法证明命题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答案 综合法的基本思路是“由因导果”,由已知 走向求证,即从已知条件、公理、定理出发,经过严格的 逻辑推理,最后达到待证的结论或需求的问题.
【问题2】 综合法的推理过程是合情推理还是演绎 推理?
答案 综合法的推理过程是演绎推理,它的每一步 推理都是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到的结论是正确的.
知识点二 分析法 【问题1】 用分析法证明命题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答案 分析法的基本思路是“执果索因”.由求证 走向已知,即从数学题的待征结论或需要求证的问题出发 ,一步一步探索下去,最后寻找到使结论成立的一个明显 成立的条件,或者是可以证明的条件.
典题示例
【典例】 (12 分)若 a,b,c 为不全相等的正数,求证: lga+2 b+lgb+2 c+lgc+2 a>lg a+lg b+lg c.
[审题指导]
典题试解
已知函数 f(x)=lg1x-1,x∈0,12,若 x1,x2∈0,12 且 x1≠x2.
求证:12[f(x1)+f(x2)]>fx1+2 x2.
【问题3】 什么是分析综合法?
答案 “分析综合法”又叫混合型分析法,是同时 从已知条件与结论出发,寻找其之间的联系而沟通思路 的方法.在解题过程中,分析法和综合法是统一的,不 能把分析法和综合法孤立起来使用,分析和综合相辅相 成,有时先分析后综合,有时先综合后分析.分析综合 法的方法结构如图所示:

高中数学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2.1综合法和分析法课件新人教A版选修2_2

高中数学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2.1综合法和分析法课件新人教A版选修2_2

知识点二 分析法
思考 阅读证明基本不等式的过程,试分析证明过程有何特点? 已知 a,b>0,求证:a+2 b≥ ab. 证明:要证a+2 b≥ ab,只需证 a+b≥2 ab, 只需证 a+b-2 ab≥0,只需证( a- b)2≥0,
因为( a- b)2≥0 显然成立,所以原不等式成立.
答案 从结论出发开始证明,寻找使证明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最终把要证 明的结论变成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
梳理 (1)定义:一般地,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 定义、公理、_定__理_ 等,经过一系列的 推理论证 ,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 结论 成立,这种 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 (2)综合法的框图表示
P⇒Q1 ―→ Q1⇒Q2 ―→ Q2⇒Q3 ―→…―→ Qn⇒Q
(P表示 已知条件 、已有的 定义 、公理、定理 等,Q表示所要 证明的结论)
跟踪训练2 已知非零向量a,b,且a⊥b, 求证:|a|a|++|bb||≤ 2. 证明 a⊥b⇔a·b=0,要证|a|a|++|bb||≤ 2, 只需证|a|+|b|≤ 2|a+b|,
只需证|a|2+2|a||b|+|b|2≤2(a2+2a·b+b2), 只需证|a|2+2|a||b|+|b|2≤2a2+2b2, 只需证|a|2+|b|2-2|a||b|≥0, 即证(|a|-|b|)2≥0, 上式显然成立,故原不等式得证.
A.( 2- 3)2<( 6- 7)2
B.( 2- 6)2<( 3- 7)2
√C.( 2+ 7)2<( 3+ 6)2
D.( 2- 3- 6)2<(- 7)2
解析 根据不等式性质,当a>b>0时,才有a2>b2, 只需证 2+ 7< 6+ 3, 即证( 2+ 7)2<( 3+ 6)2.

高中数学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2.1第1课时综合法课件新人教A版选修1_2

高中数学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2.1第1课时综合法课件新人教A版选修1_2

又 AC∩CC1=C, 失分警示:若漏掉此处的说明,则扣1分. 所以 BD⊥平面 ACC1.(8 分) 而 AC1⊂平面 ACC1, 所以 BD⊥AC1.(9 分) 因为 M,N 分别是 A1B1,A1D1 的中点,
所以 MN∥BD,从而 MN⊥AC1.(10 分) 同理可证 PN⊥AC1.(11 分) 又 PN∩MN=N, 失分警示:若漏掉此处的说明,则扣1分 所以直线 AC1⊥平面 PQMN.(12 分)
归纳升华 1.注意定理的应用. 利用立体几何中的定理证明问题时,注意定理满足条 件的应用,如本例证明(1)决不能漏掉条件“FP⊂平面 EFPQ,且 BC1⊄平面 EFPQ”.
2.转化思想的应用. 解答立体几何的关键是线与线、线与面与面与面的转 化,如本例的求解就用到了上述三种关系的转化.
[类题尝试] (2017·江苏卷)如图,在三棱锥 A-BCD 中,AB⊥AD,BC⊥BD,平面 ABD⊥平面 BCD,点 E, F(E 与 A,D 不重合)分别在棱 AD,BD 上,且 EF⊥AD.
所以 sin A+sin C=2sin B 由正弦定理,得 a+c=2b. 故 a,b,c 成等差数列.
类型 2 综合法在代数证明中的应用 [典例 2] 在数列{an}中,a1=1,an+1=2an+2n,设 bn=2an-n 1,求证数列{bn}是等差数列,并求数列{an}的通项 公式. 证明:因为 an+1=2an+2n 所以a2n+n 1=2an-n 1+1
[变式训练] 在△ABC 中,内角 A,B,C 的对边分 别为 a,b,c,已知 sin Asin B+sin Bsin C+cos 2B=1.
求证:a,b,c 成等差数列. 证明:∵sin Asin B+sin Bsin C+cos 2B=1 ∴(sin A+sin C)sin B=2sin2B 在△ABC 中,sin B≠0

高中数学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2.1.1综合法课件新人教A版选修1208303

高中数学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2.1.1综合法课件新人教A版选修1208303

S9=
=9a5<0.
所以S5最小.
第二十五页,共30页。
6. 如图,在四棱锥 P-ABCD 中,PA⊥底面 ABCD,AB⊥AD, AC⊥CD,∠ABC=60°,
PA=AB=BC,E 是 PC 的中点. (1)证明:CD⊥AE. (2)证明:PD⊥平面 ABE.
第二十六页,共30页。
证明 (1)在四棱锥P-ABCD中, 因为PA⊥底面ABCD,CD⊂平面ABCD,故PA⊥CD. 因为AC⊥CD,PA∩AC=A,所以(suǒyǐ)CD⊥平面PAC, 而AE⊂平面PAC,所以(suǒyǐ)CD⊥AE. (2)由PA=AB=BC,∠ABC=60°,可得AC=PA, 因为E是PC的中点,所以(suǒyǐ)AE⊥PC. 由(1)知,AE⊥CD, 且PC∩CD=C,所以(suǒyǐ)AE⊥平面PCD. 而PD⊂平面PCD,所以(suǒyǐ)AE⊥PD,
想到a·b
a
b
cos C和SABC
1 2
a
b sin C.利用
sin C 1 cos2 C经适当转化就可以获得结论.
第十二页,共30页。
证明 因为SABC (zhèngm
1 2
a
b sin C,cosC
ab, ab
íng):所以S 2ABC
1 4
a
2
b 2 sin2 C
1
2
a
b 2(1 cos2 C)
2.2 直接证明与间接(jiàn jiē)证明 2.2.1 综合法和分析法 第1课时 综合法
第一页,共30页。
有趣的数学(shùxué)证明引人入胜
第二页,共30页。
推理
合情推理 (或然性推理)
演绎推理 (必然性推理)

高中数学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2.1综合法和分析法课件新人教A版选修2_2

高中数学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2.1综合法和分析法课件新人教A版选修2_2

[小组合作型]
综合法的应用 (1)在△ABC 中, 已知 cos Acos B>sin Asin B,则△ABC 的形状一定
是__________. (2)已知方程(x2-mx+2)(x2-nx+2)=0 的四个根组成一个首项为12的等比数
列,则|m-n|=__________. (3)下面的四个不等式:①a2+b2+3≥ab+ 3(a+b);②a(1-a)≤14;③ba+ab
3.将下面用分析法证明a2+2 b2≥ab 的步骤补充完整:要证a2+2 b2≥ab,只 需证 a2+b2≥2ab,也就是证______,即证__________.由于__________显然成 立,因此原不等式成立.
【解析】 用分析法证明a2+2 b2≥ab 的步骤为:要证a2+2 b2≥ab 成立,只需 证 a2+b2≥2ab,也就是证 a2+b2-2ab≥0,即证(a-b)2≥0.由于(a-b)2≥0 显然 成立,所以原不等式成立.
只需证 1+a-b-ab>1,
只需证 a-b-ab>0,即a- abb>1,
即1b-1a>1,这是已知条件,所以原不等式得证.
[探究共研型]
综合法与分析法的综合应用 探究 1 综合法与分析法的推理过程是合情推理还是演绎推理? 【提示】 综合法与分析法的推理过程是演绎推理,它们的每一步推理都 是严密的逻辑推理,从而得到的每一个结论都是正确的,不同于合情推理中的 “猜想”. 探究 2 综合法与分析法有什么区别? 【提示】 综合法是从已知条件出发,逐步寻找的是必要条件,即由因导 果;分析法是从待求结论出发,逐步寻找的是充分条件,即执果索因.
2.逆向思考是用分析法证题的主题思想,通过反推,逐步 寻找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正确把握转化方向,使问题顺利 获解.

高中数学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2.1.1综合法课件新人教A选修22 (1)

高中数学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2.1.1综合法课件新人教A选修22 (1)

如同向不等式相加,同向不等式相乘等,但在运用这些
性质时,一定要注意这些性质成立的前提条件.
【巩固训练】已知x>0,y>0,x+y=1,求证 【证明】方法一:因为1=x+y,
1 1 (1 )(1 ) 9. x y
所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1 xy xy (1 )(1 ) (1 )(1 ) x y x y y x x y (2 x>0,y>0, )(2 ) 5所以 2( ). 又因为 x y y x x× y 所以 ≥5+2 2=9. 2, y x 1 1 (1 )(1 ) x y
方法二:因为x>0,y>0,x+y=1, 所以令x=cos2α,y=sin2α,则
此结论是一个很重要的不等式,许多不等式的证明都可
以用该结论.
(5)a+b+c,a2+b2+c2,ab+bc+ca这三个式子之间的关系由 (a+b+c)2=a2+b2+c2+2(ab+bc+ca)给出,三个式子中知道
两个式子,第三个式子可以由该等式用另外两个式子表
示出来.
【拓展延伸】证明不等式的注意点 在用综合法证明不等式时,常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结论: 1.综合法的定义 一般地,利用_________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 已知条件 经过一系列的_________,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_____成 推理论证 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 结论
2.综合法的流程
其中P表示已知条件、已有的定义、公理、定理等,Q表
示所要证明的_____,Q1,Q2,…,Qn表示中间结论.

高中数学《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2.1综合法与分析法》758PPT课件

高中数学《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2.1综合法与分析法》758PPT课件
+λe2(λ∈R)与向量2e1-e2共线的充要条件 是________.
总结:
若P为已知的条件、定义、公理、定 理等,Q表示结论,则综合法即为 P=>Q1=>Q2=>……=>Q
练练手:
例1 已知a,b>0,求证:a(b2+c2)+b(c2+a2)>=
4abc
练练手:
例2 在三角形ABC中,三个内角A、B、 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A,B,C成等差 数列,a,b.c成等比数列,求证:三角形 ABC是等边三角形。
C 中,求证:tan Atan B>1. (2) .设e1,e 2是两个 不共线向量,则向量e1
综合法
定义:一般地,利用已知条件 和数学定义、定理、公理等, 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 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 这种方法叫做综合法。
经验传授:
为了很好地利用综合法解题,应做到以下几点:
1、解题时必须做到有理有据,不可想当然,凭 感觉;
2、每拿到一道题时,快速地判断这是哪一章、 哪一节的内容,把相关的内容、方法在脑海中过 一遍电影; 3、积极、主动地将题目的语言叙述、图形叙述 改为符号表示; 4、积极、主动地将题目中式子进行处理、变形、 化简,将式子与“电影”中的内容进行对照。
证明方法
同心中学 马立军
复习旧知
1、推理方法有几种? 2、合情推理有几种?
归纳推理具体怎样操作? 类比推理有哪些经验之谈? 3、什么是演绎推理?以何种形式呈献?
开动脑筋 1、合情推理得出的结论是否必然正确? 2、你能举一些例子吗?
证明方法的种类
证明方法主要有两类: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
直接证明的两种最基本的方法:综合法和分析 法

高中数学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2.1综合法与分析法课件新人教B版选修2_2

高中数学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2.1综合法与分析法课件新人教B版选修2_2

������+������
������
������
解析:因为 x>0,y>0,
������ ������ 所以 1+������ + 1+������
>
������ ������ + 1+������+������ 1+������+������
=
������+������ . 1+������+������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分析法 【例题2】 如图,SA⊥平面ABC,AB⊥BC,过A作SB的垂线,垂足为E, 过E作SC的垂线,垂足为F,求证:AF⊥SC.
分析:本例所给的已知条件中,垂直关系较多,我们不容易确定 如何在证明中使用它们,因而用综合法比较困难.这时,可以从结论 出发,逐步反推,寻求使要证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证明:要证AF⊥SC,只需证SC⊥平面AEF,只需证AE⊥SC(因为 EF⊥SC),只需证AE⊥平面SBC,只需证AE⊥BC(因为AE⊥SB),只需 证BC⊥平面SAB,只需证BC⊥SA(因为AB⊥BC).由SA⊥平面ABC可 知,上式成立.所以AF⊥SC. 反思 在分析法证明中,从结论出发的每一个步骤所得到的判断都 是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最后一步归结到已被证明了的事实.因此, 从最后一步可以倒推回去,直到结论,但这个倒推过程可以省略.
证明与推理有哪些联系与区别? 剖析:(1)联系:证明过程其实就是推理的过程.就是把论据作为 推理的前提,应用正确的推理形式,推出论题的过程.一个论证可以 只含一个推理,也可以包含一系列的推理;可以只用演绎推理,或只 用归纳推理,也可以综合运用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所以证明就是 推理,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推理. (2)区别:①从结构上看,推理包含前提和结论两部分,前提是已知 的,结论是根据前提推出来的;而证明是由论题、论据、论证三部 分组成的.论题相当于推理的结论,是已知的,论据相当于推理的前 提.

高中数学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2.1综合法与分析法课件新人教A版选修1_2

高中数学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2.1综合法与分析法课件新人教A版选修1_2

法三 1a+1b=a+a b+a+b b=1+ba+ab+1≥2+2 当 a=b 时,取“=”号.
ba·ab=4.当且仅
题型二 分析法的应用 【例 2】 设 a,b 为实数,求证: a2+b2≥ 22(a+b).
[思路探索] 题目条件要求使用分析法证明不等式,只需要注 意分析法证明问题的格式即可.
即( a- b)2≥0.
该式显然成立,所以 a + b ≥ ba
a+
b.
题型三 综合法和分析法的综合应用 【例 3】 已知 a、b、c 是不全相等的正数,且 0<x<1.
求证:logxa+2 b+logxb+2 c+logxa+2 c<logxa+logxb+logxc
[规范解答] 要证明: logxa+2 b+logxb+2 c+logxa+2 c<logxa+logxb+logxc, 只需要证明 logxa+2 b·b+2 c·a+2 c<logx(abc).(2 分) 由已知 0<x<1,只需证明a+2 b·b+2 c·a+2 c>abc.(4 分) 由公式a+2 b≥ ab>0,b+2 c≥ bc>0,a+2 c≥ ac>0.(8 分) 又∵a,b,c 是不全相等的正数,
• 2.分析法是指从需证的问题出发,分析出使这个问 题成立的充分条件,使问题转化为判定那些条件是否 具备,其特点可以描述为“执果索因”,即从未知看 需知,逐步靠拢已知.分析法的书写形式一般为“因 为……,为了证明……,只需证明……,即……,因 此,只需证明……,因为……成立,所以……,结论 成立”.
同时,大家要开动脑筋,思考老师是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要边听边想。为讲明一个定理,推出一个公式,老师讲解顺序是怎样的, 为什么这么安排?两个例题之间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之处?特别要从中学习理科思维的方法,如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 • 作为实验科学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就要特别重视实验和观察,并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思考来掌握科学的概念和规律,等等。 • 二、听文科课要注重在理解中记忆 • 文科多以记忆为主,比如政治,要注意哪些是观点,哪些是事例,哪些是用观点解释社会现象。听历史课时,首先要弄清楚本节教材的主要观点,然 后,弄清教材为了说明这一观点引用了哪些史实,这些史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最后,也是关键的一环,看你是否真正弄懂观点与史料间 的关系。最好还能进一步思索:这些史料能不能充分说明观点?是否还可以补充新的史料?有无相反的史料证明原观点不正确。 • 三、听英语课要注重实践 • 英语课老师往往讲得不太多,在大部分的时间里,进行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大量语言实践练习。因此,要上好英语课,就应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活 动,珍惜课堂上的每一个练习机会。

高中数学《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2.1综合法与分析法》763PPT课件

高中数学《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2.1综合法与分析法》763PPT课件

的垂线,垂足为E,过E作SC的垂线,垂足为F,
求证 AF⊥SC.
S
证明:要证AF⊥SC, 只需证 SC⊥平面AEF,
F E
只需证证 AE⊥BC , 只需证 BC⊥平面SAB , 只需证 BC⊥SA , 只需证 SA⊥平面ABC ,
A
C
B 因为 SA⊥平面ABC成立,
∴sinA+sinB+sinC > cosA+cosB+cosC.
练习:设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为F,经过点F的直线 交抛物线于A、B两点,点C在抛物线的准线上,且BC∥x 轴(如图),证明直线AC经过原点O.
y
4
A
2
OF
5
x
CB
-2
-4
-6
分析法
复习
一般地,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已经学过的定义、 定理、公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 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
所以 AF⊥SC成立.
练习
已知α,β ≠ kπ + π (k ∈Z),且 2
sinθ + cosθ = 2sinα,sinθcosθ = sin2 β,
求证:1-tan2α = 1-tan2 β . 1+ tan2α 2(1+ tan2 β)
Q P1
P1 P2
P2 P3 …
得到一个明显 成立的结论.
例3.在△ABC中,三个内角A,B,C对应的边分 别为a,b,c,且A,B,C成等差数列,a,b,c成 等比数列,求证△ ABC为等边三角形.
证明:∵A,B,C成等差数列,∴A+C=2B. ∵A+B+C=180°, ∴B=60°, ∴b²=a²+c²-2accos60°=a²+c²-ac. ∵a,b,c成等比数列 ,∴b2=ac, ∴ab=a²+c²-ac,即 (a-c)²=0, ∴a=c, 则A=C, ∴ A=C=B = 60°, ∴ △ ABC为等边三角形.

高中数学《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2.1综合法与分析法》757PPT课件

高中数学《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2.1综合法与分析法》757PPT课件
答案: a<b
【分析法】
从结论出发,寻找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
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
个明显成立的条件。
要证:
要证:
只要证:
格 式 只需证:
显然成立 上述各步均可逆 所以 结论成立
所以 结论成立
例 例:.
已知α,β≠
kπ+π(k 2
Z),且
sinθ+ cosθ= 2sinα
sinθgcosθ= sin2β
证明的方法
直接证明
综合法 分析法
间接证明(反证法)
问题:在《数学 5(必修)》中,我们如何证明基本不等式
ab ≤ a b (a 0, b 0)? 指出其中的证明方法的特点. 2
证法1:对于正数a,b, 有
Q( a b)2 ≥ 0 a b 2 ab ≥ 0 a b ≥ 2 ab a b ≥ ab
.
只需证 2 56 2 50 ,即56 50. 故不等式成立.
注:从求证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结论成立的条件。
3.设 a= 3+2 2,b=2+ 7,则 a、b 的大小关系为 ________.
解析: a= 3+2 2,b=2+ 7两式的两边分别平方, 可得 a2=11+4 6,b2=11+4 7,明显 6< 7,故 a<b.
注:用P表示已知条件,已有的定义,定理,公理等.Q 表示所要证明的结论,则综合法可用框图表示为:
P Q1
Q1 Q2
Q2 Q3
… Qn Q
特点:由因导果(浮想联翩,尝试前进!)
探索求知
2.分析法 ——执果索因
从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 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 件(已知,定理,定义,公理等).这种证明的方法叫做分析法. (又称倒推证法)

高中数学《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2.1综合法与分析法》748PPT课件

高中数学《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2.1综合法与分析法》748PPT课件

考点二 综合法证明不等式
【例2-1】 (2017·全国Ⅱ卷)已知实数a>0,b>0,且a3+b3 =2. 证明:(1)(a+b)(a5+b5)≥4; (2)a+b≤2. 证明 (1)∵a>0,b>0,且a3+b3=2. 则(a+b)(a5+b5)=a6+ab5+a5b+b6 =(a3+b3)2-2a3b3+ab(a4+b4) =4+ab(a4-2a2b2+b4) =4+ab(a2-b2)2≥4. (2)因为(a+b)3=a3+3a2b+3ab2+b3=2+3ab(a+b) ≤2+(a+b)=2+, 所以(a+b)3≤8,因此a+b≤2.
综合法与分析法
高二数学黄楚贞
①综合得出命题成立.综合 法又叫顺推证法或由因导果法. ②分析法:从要证的结论出发,逐步 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所需条件 为已知条件或一个明显成立的事实(定 义、公理或已证明的定理、性质等), 从而得出要证的命题成立,这种证法 称为分析法,即“执果索因”的证明 方法.
考点一 比较法证明不等式
【例1-1】 (2017·江苏卷)已知a,b,c,d 为实数,且a2+b2=4,c2+d2=16.试证 明:ac+bd≤8. 证明 ∵(a2+b2)(c2+d2)-(ac+bd)2 =a2c2+a2d2+b2c2+b2d2-(a2c2+ b2d2+2acbd) =b2c2+a2d2-2acbd=(bc-ad)2≥0, ∴(a2+b2)(c2+d2)≥(ac+bd)2, 又a2+b2=4,c2+d2=16. 因此(ac+bd)2≤64,从而ac+bd≤8.
布置作业
1.a+b+c=1,证明: (1)ab+bc+ca≤; (2)++≥1. 2.设a>0,b>0,且a+b=+.证明: (1)a+b≥2; (2)a2+a<2与b2+b<2不可能同时成立. 3.已知函数f(x)=|x|+|x-1|. 若f(x)≥|m-1|恒成立,求实数m的最大值M;

高中数学《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2.1综合法与分析法》811PPT课件

高中数学《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2.1综合法与分析法》811PPT课件

c·13≤c+2 13,
三式相加得
a+ 3
b+ 3
3c≤(a+b+c)+12=1,
∴ a+ b+ c≤ 3.
工具
第三章 推理与证明
栏目导引
设 a、b、c 为不全相等的正数,且 abc=1, 求证:1a+1b+1c> a+ b+ c. 证明: ∵a>0,b>0,c>0,且 abc=1, ∴1a+1b+1c=abc1a+1b+1c=bc+ca+ab. 又 bc+ca≥2 bc· ca=2 abc2=2 c, 同理 bc+ab≥2 b,ca+ab≥2 a,
3.由于综合法证明命题“若A则D”的思考过程可表示为如 下图所示:
工具
第三章 推理与证明
栏目导引
故要从A推理到D,由A推演出的中间结论未必惟一,如B、 B1、B2等,可由B、B1、B2能推演出的进一步的中间结论则可能 更多,如C、C1、C2、C3、C4等等.最终能有一个(或多个)可推 演出结论D即可.
运算法则 通过 演绎推理 一步步地接近要证明的结论,
直到完成命题的证明,这种思维方法称为
综合法 .
2.综合法的推证过程 A命题的条件或已有的定义、公理、定理等 ⇒ 结论B ⇒ 结论C ⇒ 命题的结论D
工具
第三章 推理与证明
栏目导引
1.若实数 a,b 满足 0<a<b,且 a+b=1,则下列四
个数中最大的是( )
由余弦定理及b2=ac,可得:b2=a2+c2-2accosB=a2+c2 -ac,
工具
第三章 推理与证明
栏目导引
∴a2+c2-ac=ac,即(a-c)2=0, 因此 a=c,从而有 A=C. ∴A=B=C=3π,所以△ABC 为正三角形.
工具
第三章 推理与证明

高中数学《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2.1综合法与分析法》784PPT课件

高中数学《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2.1综合法与分析法》784PPT课件
问题2 能否用比较法或综合法证明不等式:3+ 7 p 2 5
关于分析法:
1.从求证的不等式出发,逐步寻求使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所需条件
被确认成立,就断定求证的不等式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就是分析法.(又称逆 推法或执果索因法)
有时,我们也可以首先假定所要证明的不等式成立,逐步推出一个已知成立的不等式,只要这 个推出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是可以逆推的,那么就可以断定所给的不等式成立.这也是用分析法, 注意应强调”以上每一步都可逆”,并说出可逆根据来.
2
0;
rr 即 :( a - b )2 0.
完全平方 公式化简
上式显然成立,故原不等式成立.
方法点评: 1.分析法也是中学数学证明问题的常用方法,其主要过程是
从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 2.分析法是”执果索因”,它是从要证的结论出发,倒着分析,逐
渐地靠近已知事实. 用分析法证,”若P, 则Q.”这个命题的模式是:
证明:
Q
a
0,
b
0且ab1,故0a1,
0
b
1,
0
a
ab
b
1
4
要证:(a 1 )(b 1) 25;
a
b4
只需证:ab a2 b2 1 25 ;
ab
4
展开,通分,移项,化简
只需证:4(ab)2 4(a2 b2 ) 25ab 4 0;
只需证:4(ab)2 4(1 2ab) 25ab 4 0;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分析法证明不等式; 2.理解分析法实质------执果索因; 3.提高证明不等式证法的灵活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法 教学难点:分析法实质的理解
三、考纲定位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1-2《二章 推理与证明 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2.2.1 综合法和分析法》精品课件_31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1-2《二章 推理与证明  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2.2.1 综合法和分析法》精品课件_31
成等比数列,求证△ABC为等边三角形.
2、求证 3 7 2 5
说一说:
请对综合法与分析法进行比较,说说 它们各自特点,回顾以往数学学习, 说说你对这两种证明方法的新认识。
综合法的特点:由因导果,
分析法的特点:执果索因.
研一研:
1.△ABC三边长a, b, c的倒数成等差数列,求证:B 90
证明:
要证
ab 1
1 a1
1 ab
a 1 b 1 a2 1 b2 1
a2 1 0, b2 1 0
只需证 a b2 (1 ab)2 因此 (a2 1)(b2 1) 0
只需证 (a2 1)(b2 1) 0 所以原命题成立.
2.2.1 直接证明
——综合法与分析法
问题 1:已知 a, b 0 ,求证:a(b2 c2 ) b(c2 a2 )≥ 4abc
法一:∵ b2 c2 ≥ 2bc , a 0 ,
你怎样求证?
∴ a(b2 c2 )≥ 2abc .又∵ c2 a2 ≥ 2ac , b 0 ,
思考小结: 1.综合法──联想尝试(浮想联翩,尝试前进!) 其格式为: 由因导果 (已知) A B1 Bn B (结论) 2.分析法──转化尝试(执果索因,妙在转化!) 其格式为: 不断转化 (结论) B B1 Bn A (已知)
注:分析法被认为是解数学题的“绝招 ”,因 为它能把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陌生为熟 悉.当然,为了表述的简洁,我们常用综合法写出 分析的成果作为证明.
象这种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 理、定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 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综 合法.(又称顺推证法)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1-2《二章 推理与证明 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2.2.1 综合法和分析法》精品课件_14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1-2《二章 推理与证明  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2.2.1 综合法和分析法》精品课件_14

证法2:要证 ab ≤ a b 2
只要证 2 ab ≤ a b 只要证 0 ≤ a 2 ab b
只要证 0 ≤ ( a b )2
因为最后一个不等式成 立,故结论成立。
分析法
表达简洁!
目的性强,易于探索!
直接证明
综合法和分析法的推证过程如下: 综合法
已知条件 结论
分析法
所以a(b2+c2)≥2abc. 又因为c2+b2 ≥2bc,b>0 所以b(c2+a2)≥ 2abc. 因此 a(b2+c2)+b(c2+a2)≥4abc.
三、综合法 (顺推证法、由因导果法)
1、综合法的概念
从命题的条件出发,利用定义、公理、定理及运 算法则,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 明的结论成立.
要证: 只要证: 只需证: 显然成立 上述各步均可逆 所以 结论成立
例:求证不等式: 8 7 5 10.
证明:要证 8 7 5 10 , 只需证 ( 8 7 )2 ( 5 10 )2. 即证 8 7 2 56 5 10 2 50.
.
只需证 2 56 2 50 ,即56 50. 故不等式成立.
注:从求证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结论成立的条件。
练习:求证 3 7 2 5
解:要证 3 7 2 5 只需证 ( 3 7)2 (2 5)2
展开,只需证 21 5
只需证 21<25
因为 21<25成立,所以 3 7 2 5
综合法的特点:由因导果
分析法的特点:执果索因.
上联:由因导果,顺藤摸瓜 下联:执果索因,逆推破案 横批:得心应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综合法是执果索因的逆推证法. (2)分析法就是从结论推向已知. (3)所有证明的题目均可使用分析法证明. ( × ) ( ×) ( ×)
2.若 a>b>0,则下列不等式中不正确的是 A.a2>ab 1 1 C.a>b B.ab>b2 D.a2>b2
1 1 解:(1)∵ - =1, 1-an+1 1-an
1 ∴ 1-a 是公差为 n
1 的等差数列.
1 1 1 又∵ =1,∴ =n,an=1-n. 1-a1 1-an
(2)证明:由(1)得 1- an+1 n+1- n 1 1 bn= = = - , n n n+1· n n+1 1 1 1 ∴Sn=b1+b2+„+bn=1- + - +„+ 2 2 3 1 1 1 - =1- <1. n n+1 n+1 ∴Sn<1.
[活学活用]
已知 a,b,c 都为正实数,求证:
证明:要证 a2+b2+c2 a+b+c ≥ , 3 3
a2+b2+c2 a+b+c ≥ . 3 3
a2+b2+c2 a+b+c2 只需证 ≥ , 3 3
只需证 3(a2+b2+c2)≥a2+b2+c2+2ab+2bc+2ac, 只需证 2(a2+b2+c2)≥2ab+2bc+2ac, 只需证 (a- b)2+ (b- c)2+ (c- a)2≥0,而这是显然成立的,所以 a2+b2+c2 a+b+c ≥ 成立. 3 3
件 __,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
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 成 立 的 条 件 ( 已 知 条
公理等) 件、 定理 、 定义、
为止. 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分 析法
得到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 果索 因法
3.综合法、分析法的区别
综合法 推理方向 解题思路 顺推,由因导果 探路较难,易生
分析法 倒溯,执果索因 容易探路,利于思考
答案: a>b>0
综合法的应用
在△ABC 中,三边 a,b,c 成等比数列. 3 2 C 2 A 求证:acos +ccos ≥ b. 2 2 2 [证明] ∵a,b,c 成等比数列,∴b2=ac. a(1+cos C) c(1+cos A) 1 1 ∵左边= + = (a+c)+ (acos C+ccos A) 2 2 2 2 2 2 2 b2+c2-a2 1 1 a +b -c = (a+c)+ a· + c· 2 2 2ab 2bc 1 1 b b 3 = (a+c)+ b≥ ac+ =b+ = b=右边, 2 2 2 2 2 3 2C 2 A ∴acos +ccos ≥ b. 当且仅当 a=c 时等号成立. 2 2 2 [典例]
(
)
答案:C
3.欲证 2- 3< 6- 7成立,只需证 A.( 2- 3)2<( 6- 7)2 B.( 2- 6)2<( 3- 7)2 C.( 2+ 7)2<( 3+ 6)2 D.( 2- 3- 6)2<(- 7)2
(
)
答案:C
4.如果 a a>b b,则实数 a,b 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
综合法的解题步骤
[活学活用]
1.已知 a,b,c,d∈R,求证:(ac+bd)2≤(a2+b2)(c2+d2).
证明:∵左边=a2c2+2abcd+b2d2 ≤a2c2+(a2d2+b2c2)+b2d2 =(a2+b2)(c2+d2)=右边, ∴(ac+bd)2≤(a2+b2)(c2+d2).
1 1 2.设数列{an}满足 a1=0, - =1. 1-an+1 1-an (1)求{an}的通项公式; 1- an+1 (2)设 bn= ,Sn=b1+b2+„+bn,证明:Sn<1. n
2 2
1 2 即证 a +b ≥ (a +b2+2ab),即证 a2+b2≥2ab. 2 ∵a2+b2≥2ab 对一切实数恒成立, 2 2 2 ∴ a +b ≥ (a+b)成立.综上所述,不等式得证. 2

2 (a+b)2. 2
分析法证明不等式的依据、方法与技巧 (1)解题依据:分析法证明不等式的依据是不等式的基本 性质、已知的重要不等式和逻辑推理的基本理论; (2)适用范围:对于一些条件复杂,结构简单的不等式的 证明,经常用综合法.而对于一些条件简单、结论复杂的不 等式的证明,常用分析法; (3)思路方法:分析法证明不等式的思路是从要证的不等 式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最后得到的充分条 件是已知(或已证)的不等式; (4)应用技巧:用分析法证明数学命题时,一定要恰当地 用好“要证”、“只需证”、“即证”等词语.
2.2.1 综合法和分析法
预习课本 P85~89,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1)综合法的定义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2)综合法的推证过程是什么? (3)分析法的定义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4)分析法与综合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新知初探]
1.综合法
定义 利用 已知条件 和某些数 推证过程 P⇒Q1 → Q1⇒Q2 特点
分析法的应用
[典例]
[证明]
设 a,b 为实数,求证:
2 a +b ≥ (a+b). 2
2 2
当 a+b≤0 时,∵ a2+b2≥0, 2 2 2 ∴ a +b ≥ (a+b)成立. 2 当 a+b>0 时, 用分析法证明如下: 要证 只需证( a +b )
2 2 2 2 2
2 a +b ≥ (a+b), 2
公理 、定理 等, 学 定义 、 顺推证 → Q2⇒Q3 →„→ Qn⇒Q 经过一系列的 推理论证, 法或由 (P 表示已知条件 , 已有的 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 因导果 定义 _____、公理 、 定理 等, 论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 法 Q 表示 所要证明的结论 ). 做综合法
2.分析法
定义 从要证明的 结论出发 , 逐 步寻求使它成立的 充分条 逆推 Q⇐P1 → P1⇐P2 → P2⇐P3 →„→ 证法 或执 框图表示 特点
枝节
形式简洁,条理 清晰 侧考的 侧重点
叙述繁琐,易出错
侧重于结论提供的信息
[点睛]
一般来说,分析法解题方向明确,利于寻求解
题思路;而综合法解题条理清晰,宜于表述.因此在解决问 题时,通常以分析法为主寻求解题思路,再用综合法有条理 地表述解题过程.
[小试身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