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浅析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2012xx论文

题目:三农问题浅析研究

教学院系成教系班级2012xx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评阅人

2012年6月30日

三农问题浅析研究

[摘要]

当前的三农问题,特别是农村、农民问题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的瓶颈,三农问题是我国目前最需要突破的问题。需要我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调整优化结构。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真正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素质的轨道上来。

[关键字]

农业、农村、农民

[正文]

我国当前存在的很多社会问题,三农问题是我国当前最需要突破的问题。什么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如何解决三农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深入了解。

首先“三农问题”是指: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农业问题的总称。这是一个以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因为他们彼此连接互为依赖,所以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也是我们走向现代化进程中最艰巨的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最大难题。

1、三农问题产生的背景

三农问题来自于经济结构的调整。这种调整因为农业比较优势的丧失,劳动力和资源向其他部门的转移。农业优势的丧失先于结构调整,并且是结构调整的动力。而结构调整需要教育和人力资本的积累,要较长的时间。所以农民的收入低下问题,会在较长时间内存在。在一个解决温饱并发展起来的经济体中,城乡差距矛盾和农业生产积极性低下问题就会凸现出来。这是目前我国农业农村问题的大背景。

2、三农问题的根源

2.1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形态,农业的购销体制不畅是农业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常常听到农民兄弟抱怨种了东西卖不出去或卖得过于低廉,根子在没有遵循市场规律。而且中国农业基本上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如何应对国外的集约型农业的挑战?这将是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面临的严峻问题。

2.2农村问题突出表现的一个问题是户籍制度改革

以往户籍制度将城乡予以二元分割,形成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较大差异。这种户籍制度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自上而下行政管理的必要,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已经受到理论界的一致质疑。各地兴起的户籍制度改革纷纷向这种不合理的制度“开刀”,希望能够借此进一步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但需要思考的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后,解放的剩余劳动力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安置和疏导,形成的移民潮会给社会治安造成相当大的压力。

2.3农民问题可以分为素质和减负两个问题

农民素质问题,主要是指文化素质。据统计,截至2000年底中国义务教育即“普九”中人口覆盖率达到85%,在“普九”未能覆盖人口中,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同时,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也受到一定抵制,在“放一只羊是放,放一群羊也是放”的错误观念指导下形成的便是“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果没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国民如何与强国竞争?因此,提高农民素质是富民强国的重要举措。农民问题的另一个重大问题是减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再三强调要减轻农民负担,但个别地方“令不行禁不止”——农民负担照原样,引发农民抗交国税和集体上访等事件发生。农民负担重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负担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改革力度不够,还有些地方政府部门仍是“管事的人不多,吃饭的人不少”。因此,减轻农民负担首先应该考虑加大力度进行机构调整,减员增效,把农民增收放在第一位。

3、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

我国是一个绝大多数人口在农村的农业大国,这是最重要的国情。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揭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规律。毛泽东也认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邓小平多次提到农业问题的重要性。他说“农业是根本,不要忘掉。农业,主要是粮食问题。要避免过几年又出现大量进口粮食的局面,如果那样,将会影响我们经济发展的速度。”他还认为,农业关系到工业以及整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搞不好,工业就没有希望,吃、穿、用的问题也解决不了。”农村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也在农村。邓小平说:“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因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尤其不发达。全国近13亿人口,62%以上在农村。农村能否如期完成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任务对全国来说举足轻重;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我国城市与农村发展差距在拉大,农村文化、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等现代文明远远落后于城市。缩小城乡差距,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进而大幅度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在农村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

中国的农民是党在农村的依靠力量,是国家政权最广泛最深厚的群众基础。赢得农民,党的执政地位就巩固,工农联盟就加强,革命和建设事业就能胜利;失去了农民党的执政基础就动摇,革命和建设事业就会被断送,历史如此,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没有农民的积极性,就没有农业的发展,就没有工业的进步,更谈不上实现现代化。

4、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

4.1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

在指导方针上,要改变城乡发展中长期存在的“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重市民轻农民”的传统观念,确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全局意识,做到城乡发展一盘棋,从思想上切实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在发展模式上,要扭转局限在“三农”内部解决“三农”问题的思维惯性,确立用工业化富裕农民、用产业化发展农业、用城镇化繁荣农村等综合措施解决“三农”问题的系统观念,以工业化的视角和系统工程的方法谋划农业的发展。在发展战略上,要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重点做到“三个倾斜”:向农村基础设施倾斜,着力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能力;向农村社会事业倾斜,着力提高农村文化、教育、卫生保障水平;向农村基层公共服务倾斜,理顺基层的事权与财权关系,完善基层政府和基层组织的职能,着力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行政管理和服务水平。

4.2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