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的悲剧人生

吴起的悲剧人生
吴起的悲剧人生

吴起的悲剧人生

吴起的一生是悲壮的一生。

同所有的改革者一样,吴起最终失败了,他自己也被乱箭射死。历史往往有着惊人相似的一幕。吴起变法失败几十年后,秦国的商鞅又重蹈吴起的覆辙,被五牛分尸于咸阳城。这就是中国古代革新者的共同命运悲剧,这种悲剧以后不知又重演了多少次。但是,革新者的血并不白流,每次的变革总能或多或少地将社会推向前进一步。

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法家著名代表人物之一的吴起,他既有其历史与阶级的局限性,又有着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进步的一面。

一、千里求师、不为卿相誓不归

吴起(?——前381年)战国时卫国人。小时候不学无术,日日与村中恶少斗鸡赌博,打架斗殴,成了远近有名的无赖,把一份丰厚的家产给折腾光了。《史记》记载吴起说:“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

由有钱有势的富人变成了一贫如洗的穷光蛋,吴起的心情自然是郁闷的。于是有人就嘲笑吴起,吴起的母亲也责骂他。吴起气愤至极,杀掉了三十多个嘲笑者,同时咬破自己的胳膊对母亲发誓说:“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吴起的母亲虽然痛哭挽留,但也没能留得住志向高远的儿子。

吴起求学来到了鲁国,拜孔子的高弟曾参为老师。由于吴起学习刻苦认真,出口成章,吐词为经,被出使鲁国的齐国大使大夫田居所看中,他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吴起。吴起在曾参门下学习了几年多,曾参才知道吴起家中尚有老母健在。有一天,曾参奇怪地问道:“你出外学习多年,不回去看看你母亲,能够心安理得吗?”吴起回答说:“我出来时向母亲发过誓:“不为卿相,不复入卫!”曾参说道:“同别人可以发誓,同自己的母亲怎么能发誓呢?”

曾参是孔门弟子,最讲究的就是仁、义、礼、孝等儒家思想,所以听到吴起讲了那样的话,他是无法容忍的。不久,卫国又捎来书信,报告了吴起母亲死亡的消息。吴起接到书信,号哭数声,擦干眼泪,依然读书如故。这就更让曾参容忍不了,他向吴起大发雷霆道:“母亲病故不去奔丧是忘本之人!水无本就要干涸,木无本就要断折,人如果忘本,就没有好结果”。于是断然将吴起赶出门外。

被老师开除,这是多么让人痛心疾首的事,但是吴起并没有因此消沉,而是弃儒改学兵法。又经过了三年多的刻苦学习,终于学满出师,成为同孙武齐名的兵法家。后来吴起将自己的军事理论写进《吴子》一书。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吴子》原有48篇。现在流传下来的仅存《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励士》六篇,被译为英、日、法、俄等译本,成为军事宝库的一朵奇葩,其它篇幅可惜失传了。

二,贪残不仁、为求鲁将杀爱妻

鲁穆公在公仪休的推荐下将吴起任为鲁国大夫。当时的齐国相国田和谋篡其国,但恐怕鲁国与齐国世代联姻,会出兵讨伐他,于是寻找借口,出师讨伐鲁国,准备用武力征服鲁国,使鲁屈服。

大敌压境,摆在鲁穆公桌子上的问题是选谁为将的问题。鲁相公仪休对穆公说:"要打退齐国军队,除非吴起再没有第二个人可以取代。"可鲁君仍迟迟不肯任用吴起。公仪休于是入朝质问鲁穆公不用吴起的原因,鲁穆公这才说出了他

的忧虑:"我也知道吴起有大将之才,但他所取妻子是齐国田氏宗女。夫妻之情爱是人间至情至爱,所以谁敢担保他在战场上不持观望态度呢?"公仪休将鲁穆公的忧虑告诉了吴起,吴起说:“欲释主公之疑,此特易耳!”吴起回家对妻子说:"人为什么要娶妻呢?"妻子回答说:"夫在门外妻在家,家庭才能建立。"吴起又说:“夫位为卿相,食禄万钟,功垂于竹帛,名留于千古,家业也算大了,这难道不正是妻子希望我能做到的吗?"妻子又说“"正是。"吴起说既然这样,我求你办一件事情,你应该帮忙才对。"妻子说:"我一个女人家,能帮你什么忙呢?"吴起说:"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君要命我为大将,因为你是齐国田氏宗族,所以鲁君怀疑不用我。现在我把你的头割下来去见鲁君,鲁君一定不怀疑我,将会把我封为大将,我不就功成名就了吗?"吴起的妻子听完这话,大惊失色,正要开口再说时,被吴起一剑砍下脑袋。

吴起提着妻子的头去见鲁穆公,说明自己杀妻是报国有志,为鲁不为齐的原因.鲁穆公见状,更加不痛快,后来在公仪休的再三劝说下,终于将吴起任为大将.

有史臣对吴起的贪残不仁写诗评论道:

一夜夫妻百夜恩,无辜忍使作冤魂?

母丧不顾人伦绝,妻子区区何足论。

三、齐鲁疆场、将军牛刀初试锋

鲁穆公听从公仪休的话,命吴起为大将,让泄柳和申详二人为副手。吴起受命之后,同士兵同吃同住,卧不设席,行不骑乘,士兵肩负过重,他便分而负之。

关于吴起同士兵分劳苦的事,《史记》记载了这样一则有趣的事:“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放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由此也可以看出吴起治军有方之一斑。

齐国的田和引大将田忌与段朋,率大军长驱直入鲁境,听说鲁命吴起为大将,嘲笑道“鲁用好色之徒,不知军旅之事的人,怎么能打胜仗呢?”等到两军对阵,田和不见吴起出战,便暗中派人偷看吴起军营,回报说吴起与军士中之最贱者席地而坐,分羹同食。田和又嘲笑道:“将领尊严则士卒敬畏,士卒敬畏则有战斗力。吴起没有尊卑之分,是不可能带好军队的,我没有什么可忧虑的了。”

田和又派心腹爱将张丑,声称愿与吴起讲和,入吴起军营察看虚实。吴起将精锐之士隐匿起来,将老弱病残的士卒显形于外故意让张丑看见。吴起恭恭敬敬的招呼张丑,张丑说:“听说你杀妻求将,有这样的事吗?”吴起装作战战兢兢的样子说:“我受学于圣人门下,怎么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来呢?我妻子是因病死亡的,与我拜将的时间正好巧合,所以外面有那样的谣传。”张丑说:“将军如果还念田氏旧情,我们不如结盟讲和。”吴起说:“我是一介书生,怎么敢同齐国交战呢?如果能够讲和,正是我的心愿”。

吴起留张丑在军中痛饮三日,闭口不谈军旅之事。张丑临行时,吴起便暗调兵将,分作三路,尾随其后。田和得到张丑回报,以为吴起兵弱,又无斗志,所以毫不在意。吴起突然率大军杀至,田和毫无防备,马不及甲、车不及驾、军中大乱。田忌引步兵出迎,段朋整顿车乘接应,但没有防得住泄柳和申详的突然奇袭。齐军被鲁军打得狼狈不堪,仓皇逃回齐境。由于吴起战功卓著,被鲁穆公封为上卿。

田和将齐国兵败的罪责推给张丑,张丑申辩说:“我汇报的情况句句是实,没

料到中了吴起的奸计。”田和叹息道:“吴起用兵诡诈多端,同司马穰苴和孙武差不多,如果鲁国长期任用此人,则齐国不得安宁”。

于是田和同张丑商量反间计,田和购买两个美女,并拿出许多黄金,让张丑装作成客商,来到鲁国,将美人及黄金私赠吴起。吴起本是贪财好色之人,见此贵重礼品,自然笑纳。张丑出了鲁城,故意将这件事泄露出去。吴起受贿通齐之事遂被传得沸沸扬扬。

鲁穆公听到这件事大为震怒,准备对吴起削爵治罪,吴起听到风声,吓得逃往魏国。

四、镇守西河、秦人闻声心胆寒

吴起自鲁国逃往魏国后,居住在翟璜的家里。当时正值魏文侯与翟璜商量物色西河(今陕西东部)太守人选的时候,翟璜就推荐了吴起。魏文侯召见了吴起,对吴起说:“你是鲁国有功大将,为何屈尊来我国呢?”吴起回答说:“鲁君听信奸佞坏话,不能够信任我,所以死里逃生到此。听说您能礼贤下士,豪杰归心,我愿执鞭马前,如果用得着我,即使肝脑涂地,也心甘情愿。”魏文侯于是任用吴起为西河太守。

到西河任太守后,吴起仍如为鲁将之时。他爱恤士卒,训兵练武,加固城防工事。为了有力地抗击秦军,他又在西河的边境上修建了一座固若金汤的城池,并将该城命名为“吴城”。秦国的惠公死后,他的儿子们为争夺权利,互相残杀。吴起乘秦多事之秋,抓住有利战机,兴兵袭秦,夺取了河西秦国的五座城池。魏国的声名由此大振。诸侯纷纷前来称贺。

魏文侯死后,其子武侯嗣位。一次,武侯乘船视察西河防御情况,对吴起说:“如此秀美坚固的山河,这是魏国之宝啊!”吴起回答说“国家防御在德不在险,从前三苗族左有洞庭、右有彭蠡、由于不修德义,被灭掉了。夏桀的时候,左有河、济两条大河,右有泰、华两座大山,南有伊阙、北有羊肠、由于不修德义,被商汤放逐了。商纣之时,左有孟门、右有太行、南有大河、北有常山、由于不修德义,被周武王杀掉了。所以治国在修德。如不修德,国必灭亡。”魏武侯对吴起的观点表示赞同。

魏武侯命田文为相国,吴起自以为功大,同田文论功,有怨望之心,被魏武侯知道了。武侯恐吴起反叛,留之于国都,准备另择他人任西河太守。吴起恐被武侯杀害,出奔楚国。

五、兴利除弊、荆楚大地风云起

战国初期,楚国国势很弱,北面连受三晋(赵、韩、魏)的侵伐,西北受秦的威胁;楚国国内的政治黑暗,阶级矛盾也很尖锐。吴起逃往楚国,楚悼王熊疑十分高兴,马上对吴起委以重任。吴起针对楚国积弊甚多的现状,于公元前391年前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改革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废除贵族特权,选贤任能。吴起认为楚国“大臣太重,封君太众。若此,则上逼主而下虐民,此贫国弱兵之道也(《韩非子·和氏》)”他主张取消贵族的物权。办法是:(1)、与王族的血缘关系远的贵族,立即取消他们的特权;(2)封君的子孙无功,“三世而收爵禄”,就是取消封国和封君之号。他甚至还主张“令贵人往实广之地,皆甚苦之。”(《吕氏春秋·贵卒》)(二)明法审令,裁汰冗员。吴起厉行法治,整顿机构,裁汰冗员,把节省下来的钱财,用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又实行奖励军功的政策,没有

战功的人不得封官进爵。在战斗时“进有重赏,退有重刑。”严格赏罚制度。

楚国经过吴起的改革之后,仓库充实,士卒精锐,国力迅速强大起来,诸侯都害怕楚国。终楚悼王之世,不敢加兵。

六、英雄末路、巧将贼矢集王尸

吴起的改革触动了楚国奴隶主贵族的根本利益,他们痛恨吴起,但是惧怕楚悼王。公元前381年,楚悼王病死,还没有来得及殡敛,梦国贵戚大臣子弟失去爵禄者,乘此作乱,要杀吴起。吴起仓皇奔入停入悼王尸体的宫寝,众人拿着弓箭追赶他。吴起自知力不能敌,就抱着悼王的尸体爬下来。众人举箭乱射,连王尸也中了数箭。吴起大叫道:“我死了并不足惜,但是你们侮辱王尸,大逆不道,是难逃楚国法律追究的。”说完这话便死掉了。众人见吴起已死,慌忙四散逃遁。

悼王死后,太子熊继位,这就是历史上的楚肃王。楚肃王继位一月有余,开始追究犯了射尸之罪的人,命令他的弟弟熊良夫率兵,将因射吴起而中悼王尸体的人及其家属共计七十余家一律处死。这次平叛,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贵族势力。

后人有诗评论吴起,或叹或哀。在这里不妨收录两首,以供一阅:

(其一)

满望终身作大臣,杀妻叛母绝人伦。

谁知鲁魏成流水,到底身躯丧楚人。

(其二)

为国忘身死不辞,巧将贼矢集王尸。

虽然王法应诛灭,不报公仇却报私。

浅谈《红楼梦》的婚姻爱情悲剧

浅谈《红楼梦》的婚姻爱情悲剧 “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人们对《红楼梦》的高度赞赏,以及对它的推崇。从《红楼梦》现世到今,已有一两百年的时间。我们也说了一两百年,不但没有说完,还成了现今社会的一大热点;《红楼梦》增删了五次,披阅了十载的,不仅没有写完,作者还泪尽而逝。《红楼梦》是曹雪芹“呕心沥血”,长期艰辛劳动才给子孙后世留传下来的一件宝贵的艺术珍品。 自《红楼梦》出世以来,人们一直在读红楼,说红楼。因它的美而惊叹连连,因它的悲而悄然落泪,甚至因对它的品评而“遂相龃龌,几挥老拳”。《红楼梦》的出现,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让当时的整个社会都为之一振,甚至影响至今。从而引起了人们人们对其品评、研究的极大兴趣。下面我就以宝、黛、钗尤其是宝黛之间的爱情,来浅谈一下《红楼梦》中的爱情婚姻悲剧。 自《红楼梦》问世以来,关于宝、钗、黛爱情的评论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可以说,这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最终是以不幸作结的。宝玉出家、黛玉悲死、宝钗守寡,他们同样成了封建礼教的殉葬品。尽管宝玉对黛玉爱得死去活来,终究免不了黛玉一死的命运;尽管宝玉如何的与宝钗不融合,也终究免不了娶她为妻的结局。整个梦终成一场空。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是《红楼梦》悲剧的主线。其是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我们首先看宝黛钗三人之间的爱情关系:宝玉深爱着青梅竹马的黛玉,但他却不能与之生死相守。宝玉视黛玉为红尘知己,但黛玉的飘然而逝,令宝玉心如死灰。可以说,黛玉的死对宝玉来说不仅是爱的破灭,而且也是人生价值的彻底毁灭。再来看宝玉和宝钗,虽然宝玉在丢失了通灵宝玉、神志不清的情况下被迫与宝钗成亲,但他却不爱宝钗,不愿与之厮守一生。宝钗虽然与贾宝玉成婚了,但也只是得到贾宝玉毫无灵气的空壳躯体。相比较之下,也许薛宝钗的命运比林黛玉更富有悲剧性。 我们先看宝黛的悲剧,《红楼梦》所提供的金玉姻缘和木石前盟的故事框架,其意义要远远超出故事本身。薛宝钗的“金”是草“木”之人林黛玉的克星,而贾宝玉的“石”有两重性,既可化为土而生木,又可采炼而成金,所以有“木石前盟”和“金玉因缘”两种可能。薛林二人是作为两种对立的审美、理想和精神的化身而出现的,贾宝玉存在的意义,是尝试某种取舍的可能性。他负担者巨大的精神矛盾,贾宝玉和林黛玉悲剧,实际上是无从选择的。

80后注定是中国五千年来最悲惨一代

叶楚华:80后注定是中国五千年来最悲惨一代 2010年08月19日10:18凤凰网财经【大中小】【打印】共有评论281 条 叶楚华青年经济学人 19世纪法国社会学家孔德有一句名言:人口就是命运。 现在中国六七十岁的夫妇通常有三个以上的孩子,三四个孩子赡养一两个老人相对容易。而经历计划生育的80后这代人则是一两个孩子要赡养两个老人,养老负担空前沉重。 辛苦工作了大半辈子,给老人送了终,是时候退休享享清福了吧?对不起,我们的“九九八十一难”还没结束! 我们安享晚年需要多少钱?1987年城镇居民认为维持自己晚年的消费有有3万元完全足够了。由于通货膨胀, 2007年退休的人认为自己需要30万养老金,完全可以想象,2027年退休的人很可能需要300万才能度过余生。那80后等到2047年退休需要多少钱呢?有人测算,由于物价上涨,80后夫妻两人退休后光吃饭就得花200多万。 攒够这些养老钱看来我们靠自己是不行了,那我们能靠下一代吗?先来看看我们的下一代有多少。1979年,中国少儿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大约为三分之一.而到了2009年,比例竟然不足五分之一。这意味着几十年后中国的劳动力数量太少,创造的社会财富不够,中国没有能力养活这么多老年80后。 为了减轻下一代的负担,很多80后将被迫工作到70多岁。 中产梦对“80后”来说,几乎永远不能实现 绝大部分80后都有一个中产梦,培育中产阶级需要一个优良的教育体系,需要大量文化创意产业和高端制造业工作岗位,需要比较成熟的资本市场,需要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但是,我们一无所有! 成为“房奴”或者“孩奴”,至少是进入“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而大部分80后要么没工作,要么低工资,连当“房奴”或“孩奴”的资格都没有,整整一代人“想做奴隶而不可得”,在沦为高房价“看客”的同时,还要承担中国空前的养老压力,我们不得不感概80后真是新中国最悲惨的一代。 80后的幸福是个传说?

《人生》中刘巧珍爱情悲剧原因的进一步思索 毕业论文

《人生》中刘巧珍爱情悲剧原因的进一步思索 [内容摘要]本文对《人生》中造成女主人公刘巧珍的爱情悲剧的原因作了进一步的思考。刘巧珍是路遥笔下传统美的化身,她美丽、质朴、单纯。她认真对待生活,执著面对爱情。在80年代初封建闭塞的西北农村,巧珍敢于冲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而追求自由恋爱,她的身上折射着新时代的光辉。 但是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巧珍的爱情还是以悲剧而告终。除了当时社会以及周遭环境对她的压抑和束缚之外,巧珍自身的内在因素也对这段感情的失败不无责任。巧珍她一方面感奋着新生活的召唤,却又在愚昧中、在旧观念旧道德的限制下,窒息了精神世界的发展;自我意识觉醒得不彻底;而且在爱情上缺乏自立自强的精神。我从四个方面对导致刘巧珍爱情悲剧的内在因素作以梳理与分析。 [关键词]刘巧珍爱情悲剧内在因素 ①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评价拉萨尔的剧本《济金根》时,也对马克思主义美学中的悲剧观的要点作了非常精辟的论述。在他们看来,所谓悲剧冲突,是指“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矛盾”。在路遥的小说《人生》当中,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就是一出悲剧。诚然,悲剧的发生其社会与环境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作为男女主人公本身来说,自身的个性缺陷和面对考验时所做的抉择也是形成悲剧的原因之一。巧珍是一个集真、善、美为一身的女子,而且她的身上还折射着新时代的晶莹光彩。巧珍的悲剧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也引发了我们进一步的思索。 刘巧珍,一个土生土长的农家姑娘,她有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善良、纯真、谦让、温柔、朴实……“她虽然没有上过学,但感受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很强,因此精神方面的追求很不平常”,加上她那颗“金子般的心”,就“形成了她极为丰富的内心世界”。她爱高加林爱得那么深沉。这种爱,在传统的爱情道德中又折射出对具有文明特征的新的生活的追求。 巧珍她是勇敢的,她同样渴望着现代文明,对自己挚爱的人敢于义无返顾地追求。世俗的偏见根本无法动摇她的决心,她虽然没有文化,但却有着高加林所缺乏的另一方面的勇气:那是在辛勤劳动中铸造的一种可贵的勇气。它比小知识分子的虚荣自卑不知要可贵多少倍! 她勇敢地背叛了古老而守旧的乡村习俗,近乎狂热地追求自由恋爱,不愿屈从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也不管什么门当户对。即使自己是村里所谓“财神爷”的女儿,也不嫌弃高加林的家徒四壁、生活贫寒。满怀倾慕的是高加林的文化知识和个人素质。她默默地爱了高加林好多年,在加林到县城上学和在村里当老师的时候,她没有勇气向“有文化”的加林哥表达情感,她认为自己没有文化,配不上高加林。当高加林的教师职位被村支书的儿子“合理”地顶替后,她为加林鸣不平,她能对高加林表现出的愤懑和悲痛感同身受。巧珍在高加林落魄的时候主动向他剖白心迹,而当他们正陶醉于爱情的甜蜜时,高加林又有了新的进城工作的机会。高加林的地位逐渐上升的时候,巧珍的位置渐渐下降,她最害怕的事情终于还是发生了。当她被抛弃时,她并没有寻短见,尽管她内心在流血。而她在遭受如此重大感情挫折时依然不失“菩萨般的心肠”,不对落难的“负心汉”落井下石,这是何等动人的情操! 那么被刘巧珍这样深深爱恋着的高加林是什么样的呢?他是农民的儿子,但

丁玲的悲剧人生

丁玲的悲剧人生 丁玲晚年言行偏左。是因为她档案里一直有“污点” 1979年,第三次作家代表大会结束后的第二天,贺敬之去周扬家拜访周扬,期间,两人谈到丁玲。周扬对贺敬之说:“丁玲的女儿蒋祖慧来,我对她说:你妈妈的右派问题和反党集团问题应当平反。另外过去说她两个‘点’――疑点和污点――疑点已经消除了,污点是有的,不能动。”周扬对贺敬之解释说:“疑点是指丁玲来延安是否接受国民党的指派,污点是指她与叛变后做了特务的冯达在莫干山依然长时间同居并受到国民党保护是变节行为。” 周扬这番话对一半错一半。当时,在丁玲的档案中,她的“污点”确实存在,但这污点不是与冯达同居(这一点中央早有结论),而是她为摆脱国民党软禁,曾给国民党写过一份申明,大意如下:“因误会被捕,生活蒙受优待,未经什么审刑,以后出去后,愿家居读书养母……” 丁玲到延安后,康生曾在党校中说:“丁玲如果到党校来,我不要她,她在南京的那段历史有问题。”康生是1938年说这话的,丁玲1940年才听到。气愤之下,丁玲去找毛泽东,责问康生有什么根据说她是“叛徒”,她要求中央审查她在南京的那段历史,做出书面结论。毛泽东听了丁玲的

陈述,说:“我相信你是一个忠实的共产党员,可是要作书面结论,你得找中央组织部部长陈云同志。”于是丁玲写信给陈云,要求中央给自己一个结论。中央便委托任弼时对丁玲进行调查。1940年,中央组织部作出《审查丁玲同志被捕被禁经过的结论》,对丁玲做出如下评价:“中央组织部审查丁玲同志被捕被禁的经过以后,认为根据现有材料看来,说丁玲同志曾经自首没有具体证明,因此自首的传说不能凭信,但丁玲同志没有利用可能(虽然也有顾虑)及早离开南京(应该估计到住在南京对外影响是不好的),这种处置是不当的。虽然如此,但因对丁玲同志自首传说并无根据,这种传说即不能成立,因此应该认为丁玲同志仍然是一个对党对革命忠实的共产党员。” 1943年,延安进行大规模的审干、抢救运动,期间,丁玲在整风中写的一份材料里,向组织交代了此前未曾透露的新情况,也就是前文提及的那个申明信:“因误会被捕,生活蒙受优待,未经什么审刑,以后出去后,愿家居读书养母……”这个条子本身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然而,在一个斗争之弦绷得过紧的年代,丁玲为这个“声明”吃尽了苦头,而她的对手们也“充分”利用了这个条子,予丁玲以沉重打击。1984年,中央组织部对丁玲问题彻底平反后,老对手周扬仍抓住这一点,说丁玲污点还在。 由于丁玲交代了她曾给国民党写过这样一个条子,延安

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励志短语

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_励志短语 1、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 2、青春是人生最快乐的时光,但这种快乐往往完全是因为它充满着希望,而不是因为得到了什么或逃避了什么。 3、无论哪个时代,青年的特点总是怀抱着各种理想和幻想。这并不是什么毛病,而是一种宝贵的品质。 4、青年时准备好材料,想造一座通向月亮的桥,或者在地上造二所宫殿或庙宇。活到中年,终于决定搭一个棚。 5、努力向上吧,星星就躲藏在你的灵魂深处;做一个悠远的梦吧,每个梦想都会超越你的目标。 6、让青春反抗老朽,长发反抗秃头,热情反抗陈腐,未来反抗往昔,这是多么自然!梦想是一个人奋斗的动力,梦想是一个人动力的源泉。 7、要想成就伟业,除了梦想,必须行动。 8、当一切都失去,便是开始之时。 9、忘的掉的是过去,忘不掉的是回忆 10、朋友是我们自己送给自己最好的礼物,没有之一 11、乞丐就是一种向你的良心征税的人。 12、爱。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欠下的债 13、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14、做自己的决定。然后准备好承担后果。从一开始就提醒自己,世上没有后悔药吃。 15、人生三大遗憾:不会选择;不坚持选择;不断地选择。 16、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萧楚女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列夫·托尔斯泰

17、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至于因为虚度年华而痛悔,也不至于因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奥斯特洛夫斯基 18、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 --鲁迅努力学习,勤奋工作,让青春更加光彩。 --翟伟娜人类因梦想而伟大,人生因拼搏而精彩。 --白国伟 19、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 --萧伯纳 20、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奥斯特洛夫斯基 21、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 --克雷洛夫 22、人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 --卢梭 23、一路上我都会发现从未想像过的东西,如果当初我没有勇气去尝试看来几乎不可能的事,如今我就还只是个牧羊人而已。 --《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 24、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是彻彻底底的了解自己人生的追求和梦想,并依托自己天性的才华,让自己的梦想得到实现,让自己的才华得到彰显。--杜士扬 25、一个有事业追求的人,可以把“梦”做得高些。虽然开始时是梦想,但只要不停地做,不轻易放弃,梦想能成真。 27、很难说什么是办不到的事情,因为昨天的梦想,可以是今天的希望,并且还可以成为明天的现实。 28、要抒写自己梦想的人,反而更应该清醒。

论《红楼梦》的悲剧世界

论《红楼梦》的悲剧世界 关键字:红楼梦,结局之悲,家族之悲,人物之悲 摘要:红楼梦的结局历来备受人们的亲睐,其结局的悲剧也是争论不休的,由 于《红楼梦》的章节失传,古本和高鹗续本的一些差异,也是越发的引人进行深入的研究。《红楼梦》里面写了许许多多的故事,悲剧色彩浓厚。写作手法精妙。让人爱不释手。 《红楼梦》是伟大作家曹雪芹倾注毕生心血浇灌和培育而成的一朵奇葩,它是曹雪芹在自己的家族经历了兴盛衰败后的对人生、社会的一种独到感受、体会和理解。这也是曹雪芹对当时社会的不满的抨击。 二百多年来,人们对这部千古杰作的思想主旨的探讨,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见仁见智;言人人殊,莫衷一是。如“爱情说”、“色空说”、“情场忏悔说”、“掩盖说”、“正反说”、“政治历史小说说”、“封建家族衰亡说”、“反封建说”、“青年女子悲剧说”、“双重悲剧说”、“后继无人说”以及“多重主题说”等等,真是令人眼花缭乱。 大家知道,一般比较著名的作品,它所包含的内涵就越是丰富。读者的见解也是非常多的,不同的人的见解的差距也很大。对此,鲁迅先生就曾说,《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讨论虽然众多,但大多围绕着一个字:悲。《红楼梦》描述的是一个悲剧世界,其悲有三:故事结局悲、家族结局悲、人物结局悲。 一,故事结局之悲 《红楼梦》从整体看描写的是一个大的故事,故事的结局囊括了家族的结局和人物的结局。从一个整体的角度来看,《红楼梦》描述的是一个大家族因为社会元素由兴到衰,人物因为家族原因有喜道悲的过程。 《红楼梦》描写了各种各样的悲剧,而各个悲剧又构成《红楼梦》整个的大悲剧,因而《红楼梦》整部书都充满悲剧气氛。从第一回甄家的衰败,就预示了后来贾府的衰败。这种悲剧气氛在甄士隐和贾雨村这两个全书最早出场的人物身上都有所体现,并且,这两个人物本身都是悲剧性的。比如,第一回在甄士隐家还很富足的时候就笼罩着一层悲剧气氛,书中说士隐“如今年已半百,膝下无儿,只有一女”,这从当时“人丁兴旺”的角度来看,甄家已显出后继无人的荒凉景象来了,几偏又遇上一僧一道说了些“疯话”,就更觉不祥。后来,甄家遭火灾败落,甄士隐落了个出家的结局。甄家的这个悲剧,全面预示了贾府的悲剧,甄(真)就是贾(假)、贾(假)就是甄(真)。 甄士隐和贾雨村这两个人物,一个出家,一个为官,走的是两条人生之路,这是由他们各自的性格决定的,这从他们对待未来的态度上便可见出:一个是感觉“无聊之甚”,欲“消此永昼”;一个则是“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的忧心忡忡。一道一儒,两种人生态度判然可见。这两种人生态度是中国古代文人对待人生的

论萧红的爱情悲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218814566.html, 论萧红的爱情悲剧 作者:李帆 来源:《世界家苑》2017年第09期 摘要:萧红,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令人极度心疼的女作家,她的一生正如她自己所说的那样,生的是流水般的命运。家庭的不幸使她的童年不堪回首,离开家庭的束缚后则是爱情与现实物质对她的折磨,故而她的一生都呈现着厚重的悲剧色彩。 关键词:萧红;爱情;命运;悲剧 一、初生 萧红在童年时期的乳名叫荣华,实际生活却正好相反,总得来说就是一片愁云。家境不错不用愁吃穿却不快乐,生了个悭吝到极致的父亲,家里也只有祖父肯疼惜她。记忆里童年总是充满心酸,只有祖父在的时候才能肆无忌惮将小女儿的天性释放出来,在那个笑呵呵的慈祥老头走后,对他自己而言是解脱,对萧红就是失去了童年。但萧红天性的乐观的也是坚强的,生来就有作为作家的敏锐与观察力。《生死场》中清新刚健的场景描写与童年细致的观察分不开关系,“蝴蝶们为着花,远近翩飞,不怕太阳烧毁它们的翅膀。一切都回藏起来,一只狗也寻着有阴的地方睡了!虫子们也回藏不鸣”。这是一幅夏日正午的田园景象,清新而质朴。 二、青杏 长大之后面临的是被封建家长逼婚,于是她毅然出逃,选择在北平追寻学生梦。那段时日萧红孤身一人在新的城市中挣扎着,饱受折磨。在电影《黄金时代》中视觉的冲击更让人心酸,大雪翻飞的寒夜里走在路上看着别人家热气腾腾的饭菜,她只能晃着空荡荡的口袋,带着喧嚣与抗议的胃悄悄走开。那一刻现实就是胃由于饥饿真实的抽搐感,在家里无情抛弃她时,她就只剩孤独,然而孤独还是高贵的。当遇着汪恩甲,那高贵就完全被完全腐蚀掉了。汪恩甲是个懦弱的骗子,萧红已经决定向封建婚姻妥协了,但汪家却不接受她了,又是传统的封建伦理观念残害了她。但他也只是萧红悲剧命运里众多伤疤的一处,这个坚强的女人并未被现实拖垮。在他走后萧红便被变相软禁在东兴旅馆的阁楼上,没了任何自由。那是真正的寂寞,从高贵的孤独掉落到残忍的寂寞。孤独是高贵的,但寂寞会发慌,会改变甚至毁灭一个人,从那以后寂寞便贯穿了她的一生。但这种寂寞与境地给她留足了时间与空间去进行思考,从而成就了她的才情。她说:“去年的这个时候,正是吃青杏的季节,今年这个时候,我的命运比青杏还酸。”这正是萧红对于自己现状的真实描述。 三、萧军 萧红遇着萧军,不知是对还是错。见着萧军时,她正大着肚子,怀着汪恩甲的孩子。可是他们还是相爱了,她将爱情视为所有,她自己说爱情之于男子不过是身外之物,但对女子却是

陈妙华的悲剧人生

转自《陕西日报》2007/4/13 悲剧人生陈妙华 2007-04-13 她是一个女人,却在秦腔 舞台上扮演了众多风流倜傥、 光彩照人的青年男子的形象, 曾经一度征服了无数妙龄少 女的心;她是一个著名的秦腔 艺术家,曾经因为舞台“小生” 的扮演,有多少后来的年轻艺 术家拜在她的门下,学习“陈 派小生”的演唱技巧。在她艺 术生命最为辉煌的时候,却经受了生命中最为残酷的打击——艺术生命被强制扼杀,感情生活同样遭受重创。一个舞台上坚强的小生,一个生活中柔弱而命运多舛的女人——陈妙华,如今,她过着怎样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对别人来说只是平常而对她却是奢侈的愿望? 说起陈妙华,喜欢秦腔的人都会想起《三滴血》中她扮演的周天佑、李遇春的鲜活形象,也会想起《白蛇传》中多情的许仙;《牛郎织女》中苦苦等待爱情的牛郎;《貂蝉》中英气逼人的吕布。

如今,已经69岁的陈妙华基本不演戏了,但是她的很多戏迷依然很关心她现在的生活状况。 经过多方联系,4月11日中午,记者终于以戏迷的身份拜访了这位蜚声三秦大地的秦腔小生表演艺术家。 在西安北郊二马路,大明宫电影院附近,一栋易俗社家属院里,记者见到了久负盛名的陈妙华老师。一套大约50平方米的两室一厅,在狭小逼仄的大约不超过5平方米的小客厅里,一张小小的陈旧的沙发上,陈妙华老师接待了我们。 这是一张历尽沧桑的脸,很方正,眼睛很大,有着些许男人般豪爽的气息。透过这张脸,我们似乎还能看见周天佑等一系列年轻男子的影子。 “我刚刚起床,还没有心理准备。”陈老师歉意地说。“房子太小了,我原来住的那个屋光线不好,客厅里还有一些阳光,所以我平时就住在客厅的沙发上。我晚上老失眠睡不着,一般很晚才睡,中午才起床。” 对于我们的来访,陈妙华老师虽然没有心理准备,但依然接纳了我们。曾经听说她因为精神疾病脾气乖戾,拒绝生人来访。但眼前的陈妙华老师让我们略略欣慰,她的思维清楚,语言连贯,对于往事的回忆依然清晰。 秦腔曾经让她大放异彩

论人生悲剧意蕴(一)

论人生悲剧意蕴(一) 摘要:《城南旧事》是台湾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的北京城为时空背景,通过一个叫英子的小女孩童稚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琐事,并用孩子特有的方式去控诉社会的不公和封建社会酿成的人性悲剧。结合作家的写作背景和身世,对《城南旧事》中主要人物的命运进行分析,体会作者通过叙述故事来表达对人性的深切关怀之情,从多角度去探讨酿成这些人性悲剧的种种原因;并通过对作品的l艺术手段的运用的分析,解读作家倾注在作品中的淡淡的哀怨和悲悯,深切体味作家对人生悲剧意蕴的体悟。 关键词:林海音;城南旧事;悲剧意蕴及其艺术魅力 1人性的深切关怀 《城南旧事》是林海音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以童年在北京的生活为素材而创作出来的作品。小说由五个独立的故事组成,五个故事构成了一个主题系列,每一个不同的故事都倾注著作者对于人性的深切关怀。它通过一个孩子纯美的眼光,去关注人性,关注生活在阴影里的人们的内心世界,呼唤人们放下成见,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用欣赏,包容,怜悯的心态去生活。 《我们看海去》中,贼同样被归入“坏人”一类,而且只要被戴上“小偷”、“贼”的帽子,那么等于“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他们被人抛弃、孤立,还成天怀着沉重的负罪感,比疯子更见不得光。 他是一个老实本分的人,有个聪明的弟弟,“年年考第一”,毕业后还要“漂洋过海去念书”。但是家里“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这个生计无门的哥哥“事非得已”做了小偷。他不但要承受自己良心的拷问,还要强颜欢笑对哭瞎眼睛的老娘和一直拿他当好哥哥的弟弟隐瞒真情,一个男人做出这种选择是如何的痛苦。碰到英子后。“不懂事”的英子又与他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朋友,这个才七岁的孩子成为了他倾诉内心烦恼的唯一对象,他们彼此都在交流中获得了喜悦。在这里人性是美好的,内心痛苦的人找到了可以倾诉的对象,这样子至少可以缓解他内心的苦闷。 然而,这一故事的结局却又充满了戏剧性和残忍性。英子在无意中给便衣警察指了路,竟将小偷送进了监狱,带来了不可挽回的灾难。对于他的品学兼优的弟弟,心目中哥哥的美好形象一下子坍塌,对于他的打击也是毁灭性的。 在小说的第五部分《爸爸的花儿落了》中,死亡,对于一个尚未成年的人来说,是令人恐惧的,尤其是面对自己父亲的离世。然而,对于死亡。作者诠释的温情而美丽。 在英子笔下,爸爸一直是一个正气凛然的角色,他既严厉又和蔼,一会儿对“我”用鸡毛掸子从床头打到床尾,一会儿却又将花夹袄和铜板送到学校,站在教室窗外默默看着自己的女儿。然而在女儿完成父亲心愿的时候,却传来了父亲病危的消息,对于这个消息,英子是“从来没有过的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英子在父亲病榻的那段稚气的对话,以及对父亲往事的回忆,正是作者特意营造出的一种温馨幸福的氛围,让读者和英子一起沉溺下去。就在英子的幸福里,父亲像是不愿惊动任何人般,静悄悄地离她而去。 这最后的结局,尽管忧伤,但作者和英子都没有因此放弃希望。她学会了坚强,学会了承担责任。就像英子爸爸所说的那样,“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几个故事无不体现了人物的悲哀和人性的脆弱,人性需要更深切的关怀,在那样的年代社会里,当人与人之间建立起一种和睦的彼此关心,文章中的悲剧也就会转变成另外一种结局,但是人性的深切关怀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又有多少人能给予呢? 2小说悲剧成因探析 小说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纳入当时的社会环境,加上林海音是一位台湾作家,她在作品中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色彩明丽的北京风俗画,自然而然,在文学史上我们会把它归为“怀乡文学”一类。但是,笔者却认为《城南旧事》的城,只是一个特定的地理环境,或故事背景,

论红楼梦的悲剧精神

论红楼梦的悲剧精神 摘要:《红楼梦》以封建贵族青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中心线索,通过贾、薛等家族由兴到衰的发展历史,深刻地反映了我国十八世纪中叶广阔的社会现实,集中地表现了封建社会种种尖锐复杂的矛盾斗争,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本质,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红楼梦》的悲剧不仅是官僚由盛而衰的悲剧,更是封建社会的悲剧。 关键词:红楼梦悲剧意识悲剧框架悲剧冲突悲剧美感 悲剧是人类所追求的美好和理想与现实不可调和的矛盾。大凡一部永垂不朽的文学作品,必有精神境界的审美贯穿于其中。作者所表达的并不仅仅是一个个流于琐碎的故事,而有深刻的哲学意蕴在里面,让人读后对人生有着深沉的思索,并有一种诉说的冲动。李泽厚先生说过一句话:“关于《红楼梦》,人们已经说了千言万语,大概还有万语千言要说……”从中,我们看到的是入世者的悲哀和出世者的无奈。由此观之《红楼梦》从任何一个角度看都是一部真正的悲剧作品,一部完整的悲剧作品。它的悲剧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自觉强烈的悲剧意识。 这种悲剧意识主要体现为作者悲剧的世界观以及人生观。作者对悲剧人生有着痛切地感受和透彻的了悟,从而凝结出令人心酸的人生箴言,这便是第一回的“好了歌”。人的一生主要围绕金钱,功名,妻室,儿女拼搏奋斗的。但人们为此拼搏一生往往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因此“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1)”不过绝大部分人却是蒙昧的,麻木不仁的,他们上演着悲剧又不明就里,所以作者之将这种悲剧人生观赋予两个人,那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林黛玉的悲剧意识伴随着他短暂的一生,她终日以泪洗面,身负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尤其她的诗词,无疑不闪动着悲剧人生的泪光。而贾宝玉生在“钟鸣鼎食”之家,可谓贾府之中第一安富尊贵的人。岂料他“富贵不知乐业,无故寻愁觅恨”(2),内心充满着不尽的烦恼,忧愤,焦虑与无奈。他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观念不融于当时社会,他除林黛玉这个同盟者外再无其他外援,因而毁灭已是看得到的结局。 从人生观的基础上作者进一步扩而广之,深化出悲剧的世界观。书中第二十二回有这样一句话“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无立足境,方是干净(3)”前面几句的意思是说,没有什么可追求的了,便进入了佛性的自由王国,最后两句说,追求佛理的天国这一过程也是空的,

浅论《人生》中的爱情悲剧

浅论《人生》中的爱情悲剧 【摘要】爱情是永恒的母题,而大多数文学作品中的爱情都是以悲剧收尾。在路遥的小说《人生》中,高加林、刘巧珍和黄亚萍三个年轻人的爱情纠葛最终成为了悲剧。本文将从这三个青年不同的爱情观,高加林的“前途高于爱情”,刘巧珍的“依附式爱情”,黄亚萍的“爱情理想主义”来分析导致他们爱情悲剧的原因,例如性格、境遇变化、社会历史等原因。而了解他们爱情悲剧的原因既有助于我们对整部小说的解读,且对我们现在的青年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人生》;爱情观;悲剧 路遥的《人生》发布于1982年,三十多年来依旧广受读者的喜爱,没有失去其独有的魅力,不仅是因为其特有的时代意义,在新的时代浪潮下,年轻人的奋斗与抉择,还是因为书中高、刘、黄三个人的爱情悲剧打动人心,也让许多读者产生共鸣与思考,分析《人生》中的爱情观与爱情悲剧,有利于我们深化认识小说的主题。 一、三人不同的爱情观 (一)高加林的爱情观 高加林出生在乡村,却想要离开农村,成为城市人,他有能力,有志向。在未考上大学的情况下,他靠自己的能力

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却被大队书记儿子三星的顶替,从教师变成了农民,他难堪、惆怅与痛苦。 从县城卖馍回来的路上,巧珍向加林表白,加林被动地接受了,但很快就后悔了,“他甚至觉得他匆忙地和一个没文化的农村姑娘生这样的事,简直是一种堕落和消沉的表现;等于承认自己要一辈子甘心当农民了......要是和巧珍结合在一起,他无疑就要拴在土地上了。”高加林后悔是因为他认为如果和巧珍恋爱,就得当一辈子农民,而他不愿意。在加林看来,巧珍的爱只是在他落难时的安慰,对他的前途却没有助力,所以在后来也抛弃了巧珍。 之后加林去县城当宣传干事,亚萍强烈地追求他,并想让他跟她去南京工作时,“他反复考虑,觉得他不能为了巧珍的爱情,而贻误了自己生活道路上这个重要的转折――这也许是决定自己整个一生命运的转折!”他决定与巧珍分手,与亚萍在一起。 由此可见高加林的爱情观是“前途重于爱情”。 (二)刘巧珍的爱情观 刘巧珍虽然没有上过学,但是她有着殷实的家底和“盖满川”的样貌,而且聪明、悟性高。她虽没能接受教育,可是她没有自暴自弃,她选择了有文化的高加林。 她对高加林的爱更多表现在对他的关心与依附上。高加林去城里卖馍失败,她会考虑他的心情,帮助他卖馍;在“卫

悲剧人生_高中作文

悲剧人生 本文是关于高中作文的悲剧人生,感谢您的阅读! 黄昏时分,夕阳西下,天边只余一抹血色残阳。 河边聚集着许多人,吵吵嚷嚷的,不知道在议论什么。 过了好久,人群好像还没有散开似的,反而越聚越多。我终于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向着河边奔去。 到了河边,我看有几个村民正划着平日里用来捕鱼的小船,手里还拿着一些工具,像是在打捞什么似的。随后,我又瞥见了一旁的一堆衣物,看起来像是一个女孩子的衣服。难道——一个可怕的念头在我心头闪过。 为了弄清事情的真相,我问了我的好朋友几个问题。从她口中证实了我的猜测。 事情是这样的:今天下午4点左右,有人发现了在岸上的一堆衣物,发现是自己认识的一个9岁小女孩的,便怀疑她溺水了,于是便去通知了她的家人。而小女孩家人也正在找她,闻讯后立刻赶到河边,他们一边呼救村民们来帮忙打捞,一边拨通了110和120的电话。可打捞至现在已经两个小时多了。 一阵难过一下子涌上了我的心头,眼泪在我眼眶里打转。那么长的打捞时间过去了,还没捞着人,应该早溺死了吧,她,可是她才9岁呀…… 正当我在为那个小女孩惋惜时,有人高声喊道:“捞到了!” 我赶紧收回思索,将目光转向声音传来的方向。我终于见到了那个小女孩。但她此时恐怖得像一个鬼。头发湿漉漉乱蓬蓬的,脸色惨白惨白,比月光还要白,只是没有月光的光泽。肚子很大,显然是被灌进了不少河水。她那被水浸得浮肿的身躯就这样赤裸裸毫不遮掩的展现在我眼前。让我有一种莫名的难过、恶心和

恐惧。 小女孩的母亲此时已经是忍不住由刚才的小声啜泣变成号啕大声。她用刚才就已经备好的毯子将她的女儿裹起来十分小心地放到地上。就仿佛小女孩还活着,会哭,会笑,也会痛。这一幕,不,应该说是这一个微小的细节,却让我别过头不愿再看下去。我怕我会哭。此时此刻,我才发现,已经有几个巡警来到这儿,我竟然浑然不觉,他们到底是何时悄悄地来到这儿的?也许是我太激动了吧。 我转过头去,见一个舅舅模样的小男人正在给那个小女孩进行一系列的急救术。小女孩的口中涌出大口大口的水,还有脏物。没用的,她已经死了,再也治不过来了,这么做纯粹只是白费力气而已,根本是无济于事,徒劳无功,事实早就摆在眼前。我想笑,因为这实在好笑,可我笑不出来。眼前的这一幕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弦。明知道没有希望,却还在做着最后的挣扎。这种挣扎是无谓的,却震撼人心,撼动了心中最柔软的部分,但却令人伤心。 在确认小女孩死亡后,她的母亲抱着她痛哭流涕。她的弟弟来拉她,她却挣扎着不愿离开。 我心中一颤,眼泪夺眶而出,跑回了家。因为我不敢再多呆一秒,我怕再看下去,我理智的最后一道防线也会坍塌…… 通过了这件事情,我更加深刻地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了就永远都追不回来了。因此,我们要珍惜生命,好好地活下去,千万不要虚度光阴。要做一个对集体、对社会、对祖国甚至对世界以及宇宙有用的人,让自己的一生过得精彩,有意义;而不是毫无意义可言,不思进取,妄想不劳而获,做一个危害社会的人渣败类。 至于像今天所发生的意外,这种偶然中的必然虽然常在我们中间发生,但我

人生两大悲剧

人生两大悲剧:一是万念俱灰,一是踌躇满志 人生就是一场戏,福祸不定;聚散相依;悲喜相交;贫富相差;得失相随,花开花落皆有定数,高高低低终有时。路过的都算风景,经历的都是懂得,繁华安居未必暖,粗茶淡饭见真情,辉煌终会落幕,绝处亦能逢生,船过水更幽,云过天更蓝,峰回路转会看到更好的风景。日月两盏灯,春秋一场梦,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一段年华,百年后不过是一场花开的时光。 漫漫人生路,带奋斗一起飞翔,因为它是我一生的呵护;芸芸众生中,带奋斗一起飞翔,因为它比金钱更贵重;悠悠求学路,带奋斗一起飞翔,因为它比荣誉实在。在我成长的历程中,我很庆幸自己选择了奋斗。不论经历多少风风雨雨,我都会坚持奋斗下去。 大厦巍然屹立,是因为有坚强的支柱,梦想和信仰就是人生大厦的支柱;航船破浪前行,是因为有指示方向的罗盘,梦想和信仰就是人生航船的罗盘;列车奔驰千里,是因为有引导它的铁轨,梦想和信仰就是人生列车上的铁轨。 梦想也是一个“双面人”。在年少的时候,它离人们仿佛那么远、那么渺茫、那么不真实;而在壮年时,它离人们仿佛又那么近,那么清晰,那么令人振奋。因为,壮年时的人们取得了成就,已经超越了自我,而在那成功的背后,洒下的是数不尽的汗滴与付出的说不尽的辛劳。 追逐梦想,寻觅梦想的清香。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梦想的代名词是‘跌倒、挫折、希望与成功’。”而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恰恰也需要这种动力。不要彷徨了,不要悲伤了,坚定的信念会射穿梦想,照耀到人们的心田。它会让人们感到梦想的清香无时不在;它会让人们感到幸福与温暖无时不有;它会让人们感到只有付出才有收获;它更会让人们感到希望 的种子不会自然去成长,只有用人们的双手去栽培它,它才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成功没有尽头,生活没有尽头,生活中的艰难困苦对我们的考验没有尽头,在艰苦奋斗后我们所得到的收获和喜悦也没有尽头。当你完全懂得了“成功永远没有尽头”这句话的含义时,生活之美也就向你展开了她迷人的笑容。 “人生两大悲剧:一是万念俱灰,一是踌躇满志”。现代的人好象特别脆弱,报纸上天天报道众多名人得抑郁症,这些人一定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别一个极端。正因为踌躇满志,才坚信自已是完美的,是无所不能的,如果受到一点挫折,就会变得极度自卑,甚至失去继续生活的勇气。为自己找一个准确的定位,享受生活乐趣。 乐观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旷达地处理。总是在失去了什么,才能学会珍惜什么;总是在碰了壁,才能学会改变什么,放弃什么;总是在疼过之后,才能学会做一个全新的自己。

红楼梦的悲剧世界

论《红楼梦》的悲剧世界 摘要:《红楼梦》本名《石头记》,是我国清代的一部白话小说,主要以贾府的种种变迁为主线,贾府内的各种家常琐事穿插其中。其中的主人公贾宝玉本来是一块女娲没有用于补天的顽石,但他不甘长处“山青埂峰下”的寂寞,空空道人相携来到尘世。他经历了“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的爱情婚姻悲剧,目睹了“金陵十二钗”等女儿的悲惨人生,体验了贵族家庭由盛而衰的巨变,从而对人生和尘世有了独特的感悟。 关键字:封建社会命运悲剧 一、悲剧的社会背景 故事发生在清代,一个封建的朝代里。在人们封建的思想里,一撮超越世俗的人的命运注定是悲剧的。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女子的地位是极其低微的,而在家父中的宝二爷去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这种观念是对传统的一个巨大的颠覆,但是一个人毕竟颠。但是一个人终究是颠覆不了整个封建社会的。 封建的社会背景下,贾宝玉避免不了主子与奴婢之间的等级差别; 封建的社会背景下,贾宝玉逃不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封建的社会背景下,贾宝玉逃不掉科举考试的枳楛。 二、以女性为主题的小说,本生就是一个悲剧 中国封建的封建的观念中,一直是以男尊女卑,大多的男性,甚至一些上层的女性,都将女子作为一种附庸,可任凭处置。在《红楼梦》中,香菱便是一个活生生的案例。从小被拐子骗走,十二三岁又被卖给薛蟠为妾。在这里,女孩是一种商品,是可以买卖的。 毕竟书中所写,不能完全脱离当时的社会现实,即使书中出现了见宝玉这样视女孩为清水的一位公子,但是社会始终是不会承认这样一个观点的。书中没有出现救世主似的人物,当然就没有就女孩于水火的英雄,于是所有人都被封建的社会所愚弄。 三、男多女少造成的悲剧 《红楼梦》将女性作为书中的人物主体,所谓男多女少,并不是指男女比例不均衡,而是真正尊重女性的人太少了。书中虽有众多的男性角色,只有宝玉一人将女孩定义为“水作的骨肉”,当然能够女孩打成一片的就只有宝玉了。这便造成了所谓男多女少的尴尬局面。

人生喜苦悲事

人生八大喜事: 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升官又晋爵、财源纷纷至、家和体魄健、尽享天伦日 人生八大苦事:(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世界简单说有八大苦,细说起来有无量苦。别的苦先不说,先拿八苦来说, 第一是:…生?苦。人谁没有生?未生之时,在母腹中怀胎十月像坐牢一样苦不堪言,母吃热食犹如身在火烧地狱,母吃冷食犹如身在寒冰地狱,生下之后就大声痛哭,胎儿见风如刚刀刮体,屙屎拉尿不知,到了七八岁穷人家的孩子少吃无穿,要慢慢让他学干苦活求生活;有钱人家就把他拘禁起来上学,二十来岁就要去奔波,或用思想,或用血汗从事生产,一辈子劳劳碌碌到头全是一场空。 第二是:…老?苦,人老了之后,耳聋眼花,齿脱背驼,人见人厌,无人照顾。 第三是:…病?苦。有了病疼得抓炕席,嗷嗷乱叫,没医药也没人照应, 第四是:…死?苦。人死是一件最为恐怖的大事,在生时一辈子天天造杀,盗,*,嫖,妄,赌,种种恶业却不自知,还以为自己这个人还不算太坏,自认为自己是个好人,以为一死百了,人死了就什么也不知道了,所以在世间胡作非为,坏事干绝,却不知死后灵魂受平生恶业所牵引必须去阴间受种种苦刑,轻者报尽方能投胎转世,重者百千万亿年分分秒秒受苦刑不得暂停休息,甚至永世不得投胎,永受苦刑恶报,纵然转世也仍在六道之中苦苦轮回,或做饿鬼,或做畜生,投胎为人的机率非常非常之小,就算投胎为人也是卑微下贱,灾多福少,生到国穷民败之邦,无缘遇到佛法,也就永无脱苦之日。 第五是:…爱别离?苦,亲人,朋友,爱人,一旦分离,你东我西终难相聚相守。 第六是:…怨憎?会苦,越是你所烦恶憎恨的人,越是天天见面,例如亲人、邻居、上司、同事、因意见不合,你越想见不到他,他越是天天在你眼前、有时冷言冷语,有时大吵大闹,像冷箭一样刺在你心里痛恨难当。还有自己的儿女淘气不听话,天天气你,恨得要死,打怕他疼不打又怕他学坏,可是你天天还要照顾他吃穿忍气哄着他! 第七是:…求不得?苦,例如上面所说的苦,你想让它离开却不能,还有世间人千方百计想要得到的事业名利,美满婚姻,穷尽一生却怎么也求不到,有很多人就这样消极颓废,沮丧懊恼地过完自己悲惨的一生。

论《人生》中刘巧珍爱情悲剧的原因

论《人生》中刘巧珍爱情悲剧的原因 陕西电大高林 [摘要]刘巧珍美丽、质朴、单纯。她认真对待生活,执著面对爱情。巧珍敢于冲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而追求自由恋爱,她的身上折射着新时代的光辉。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巧珍的爱情还是以悲剧而告终。除了当时社会以及周遭环境对她的压抑和束缚之外,巧珍自身的内在因素也对这段感情的失败不无责任。 [关键词]刘巧珍;爱情;悲剧原因 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1]在鲁迅看来,所谓悲剧冲突,是指“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要求不可能实现之间的矛盾”。在小说《人生》当中,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就是一出悲剧。 刘巧珍,她有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她虽然没有上过学,但感受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很强,因此精神方面的追求很不平常,就“形成了她极为丰富的内心世界”。她敢于向古老而守旧的乡村习俗说不,近乎狂热地追求自由恋爱,不愿屈从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也不管什么门当户对。那么被刘巧珍这样深深爱恋着的高加林是什么样的呢?他是农民的儿子,但他富于才华,很有抱负。他向往着农村之外的广大世界,再也不愿照他的父辈们的生活方式“当一辈子土地的主人”了。他憎恨农村中残存的封建积习,却又无力改变它,于是,他的行动集中在一个信念上,那就是:摆脱土地的束缚,改变自己的处境。在他短暂而又曲折的一段人生旅程中,时而梦想变成现实,时而现实又化成泡影;他搅乱了许多人的生活,自己的生活也被搅得一塌糊涂。由于社会和个人的种种复杂原因,他的追求以悲剧告一段落,他又回到了农村的那个起点。 巧珍的爱情以悲剧收场了,高加林在这里扮演了一个太不讨巧的“负心汉”角色,无数读者都在谴责他的自私和绝情,可是单从巧珍这方面来看,她的身上也隐含着一些导致悲剧的因素,所以说,这个结果也许是必然的。 一、巧珍对高加林并未真正了解,他们的爱情一开始便建筑在脆弱的基础上,他们的心灵并未真正沟通、交融,有一种若即若离的不稳定感。 高加林是在精神上处于极度痛苦的时候,获得了巧珍的爱情的。高加林从没想过要爱一个农村的姑娘或者说不能给他想要的生活的姑娘。但当时的他,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黄尘满面,平顶子老百姓一个”,他的教师工作被“顺理成章”地“拿下”了,当高加林提着一篮子蒸馍赶集的时候,他的心里升起了多少酸楚和感慨啊。他刚走到县城时碰见了老同学,他可不允许让他们知道他现在成了一个进城赶集卖馍的农民,于是就顺嘴撒谎说是去亲戚家。爱面子的高加林实在破不开脸皮去喊那一声“白蒸馍哎......”,他曾是讲台上挥洒自如的教书先生,是县城体育场里英姿勃发的运动健将,他这个骄傲自信又志向远大的人今天却穿插在各色人等间挎着一篮子蒸馍要卖,这个心理落差是可想而知的。 刘巧珍一直偷偷尾随在高加林之后,她看到心上人在人群里躲躲闪闪,一个馍也卖不了的为难样子时,她脸上的泪水也刷刷地淌着……巧珍鼓起勇气,在大马河桥等着高加林,她在这个美丽的黄昏,大胆地向她仰慕已久的加林哥吐露了心声。于是,爱情,就在高加林没有一点心理准备的情况下降临了。他在人生处于低谷时收到了老天最好的恩赐,他有一点点头晕,他紧张到手足无措,但是看到面前巧珍那坚定可爱的脸庞,听到她娓娓道来的苦恋着他的经历,高加林被深深地打动了。可是回村以后,高加林就开始懊悔自己的冲动,“似乎犯了一个错误”,他觉得自己目前的处境,根本不是谈情说爱的时候。他甚至觉得他匆忙地和一个没文化的农村姑娘发生这样的事,等于承认自己要一辈子甘心当农民了。可见作为高加林来讲,他在和巧珍确立关系时是被动的,甚至是糊里糊涂的,他的应和也许是巧珍对他的打动。

高中生议论文范文:悲剧成就人生

悲剧成就人生 在人生的道路上,你追逐着最初的梦想;在人生的道路上,你抛弃了阳光的沐浴;在人生的道路上,你忍受着风雨交加的残酷;在人生的道路上,你放下了曾经喜剧人生;在人生的道路上,你选择了荆棘丛生的刺痛;在人生的道路上,你马不停蹄的奔跑着,没有退路,也没有理由放弃,悲喜交加。 人生的悲剧就好比没有伞的孩子,只能在雨中奔跑。然而这些所谓的苦难都是必然的。没有经历青年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就没有奥斯特洛夫斯基绝处逢生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没有经历家道中落、体验世道无情,就没有曹雪芹呕心沥血创作的名着《红楼梦》;没有经历下身瘫痪、疾病缠身,就没有史铁生这个生命的奇迹,就没有文学的巅峰之作《我与地坛》。悲剧就像缕缕瘴气,环绕在他们以及你身边,时而阻碍你前行,时而搅乱你心智。但最终都把你推向了人生的巅峰,至于成功与否就要看你自己是如何抉择。 人生的喜剧就好比温水里的青蛙,随时都有可能失去生命。诺基亚曾作为国内名牌手机一线品牌,独霸市场。而今却因墨守成规,被新晋势力惨压。试问原因何在?其实,高处不胜寒的道理大家都懂,却难以做到蟾宫折桂后戒骄戒躁的努力。相反,华为老总任正非就曾用“华为绝不做温水里的青蛙”一言激励员工,懂得居安思危才能长久治安。 人生本就没有悲剧和喜剧之分,在人生的道路上经历的苦难多了,自然就会转换成你成就人生基石。邓小平人生的三起三落,成就了他自己,更成就了中国;刘秀早年经历漂泊流浪、历经辛苦、苦心孤诣,终于推翻王莽,夺回政权。作家赵婧曾说过:“经历多少苦难,并能正视苦难,勇敢面对,日后就能有多大的成就。”或许你曾以为,拥有一个梦想,然后去坚持,再去实现,这样就足够了。可现实总会被梦想扭曲,梦想也总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