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哈代的婚恋观_透视哈代主要小说的婚恋情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JO URNAL OF NANC HANG C OLL EGE OF ED UC AT ION 第21卷第2期Vol.21No.22006
收稿日期:2006-4-2
论哈代的婚恋观
透视哈代主要小说的婚恋情节
黄丽辉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外语系 广东广州 510507)
摘 要:通过分析哈代主要小说的婚恋情节,可以发现哈代的婚恋观从对传统的威塞克斯爱情婚姻生活的赞美到对维多利亚时期婚姻观念的猛烈抨击经历了三个阶段性的变化。哈代婚恋观的这种阶段性变化与哈代的个人经历以及哈代所处时代的社会变革是紧密联系的。理解哈代婚恋观的变化以及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有助于加深对哈代小说创作思想的认识和对他的小说作品的解读。
关键词:哈代 婚恋观 婚恋情节
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1840-1928)在一生中一共发表了14部长篇小说,代表作是他自称为!性格和环境小说!的几部长篇,包括∀远离尘嚣#、∀还乡#和∀无名的裘德#等。这些小说都设置在英国西南部农村 哈代命名为∃威塞克斯!的地区,多以爱情婚姻为主题,采用三角或多角恋爱的情节模式,反映人的感情欲望与变化着的威塞克斯社会之间的冲突。尽管哈代的小说多以婚恋为主题,但在其一生创作中哈代并没有明确系统地阐述过他的婚恋观。婚恋观作为社会价值观念的一个重要内容,受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状况、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的制约。通过剖析婚恋观往往可以反映出一个作家的社会价值取向,加深对作家创作思想的认识和作品的解读。综观哈代的主要小说,可以发现其婚恋观经历了三个阶段性的变化。本文从分析哈代三个创作阶段下主要小说的婚恋情节入手,透视其婚恋观的变化,并试图指出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
一
哈代小说创作的第一个阶段,以其第一部威塞克斯小说∀绿荫下#(1872年)为起点,到∀远离尘嚣# (1874年)的成功,使作者声名鹊起而达到顶峰。在这两部小说中,主人公都被安排在三角或多角恋爱的纠葛中,在威塞克斯这个古老恬静的封建宗法制社会里演绎着悲欢离合的婚恋故事。
∀绿荫下#叙述了青年农民狄克杜伊、乡村女教师芳茜黛和乡村牧师麦博德的三角恋爱故事。憨厚善良的狄克杜伊对芳茜黛一见钟情,但二人的婚恋过程因双方财产地位的差距以及乡村牧师麦博德的介入而显得跌宕起伏。但最终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仍以美好幸福的婚姻为结局。∀远离尘嚣#在思想和情节上与∀绿荫下#有许多共同之处,都是生动集中地描写传统宗法制社会里乡村人的婚恋故事,情节中心是女农场主芭思希芭与三个不同地位的男人之间的爱情纠葛。淳朴善良的青年农民奥克和地主波德伍德都爱上了美丽高傲的女农场主芭思希芭,均遭到她的拒绝。芭思希芭爱上了轻浮虚伪的享乐主义者特洛伊中士并
16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
嫁给了他,从而开始了她忧郁痛苦的婚姻生活。在经过一系列变故后,绝望的波德伍德枪杀了特洛伊而受到监禁。芭思希芭与奥克历经磨难终于结成了美满的姻缘。
在∀绿荫下#和∀远离尘嚣#中,哈代热情洋溢地赞颂了男女主人公美好的、充满浪漫情调的爱情婚姻。在赞颂奥克与芭思希芭的爱情时,哈代写道:∃这样的伙伴关系 同志关系 通常只是当目标一致时才有可能出现,很可惜,在异性的恋情中却十分罕见,因为男女之间的联系,往往不发生在艰辛劳作之中,而只在欢乐享受之时。可是,一旦情况允许,这种交融的感情就会发展起来,表明这是唯一和死亡一样强大的爱情,这样的爱,海水不能将其浇灭,洪水不能将其淹没,与其相比,被称为激情的东西就像蒸气一样虚无缥缈!。[1]在∀绿荫下#和∀远离尘嚣#中,尽管男女主人公的婚恋过程因为社会经济地位差距以及其他人为原因而显得艰苦曲折,但∃爱情主要出于主观原因![2]。小说最终完满的婚恋结局反映出哈代在此阶段崇尚的是理想的威塞克斯宗法制爱情婚姻生活。男人和女人因主观原因而相互吸引,在共同的劳作中因相同的目标而建立起美好的爱情,共同享受古朴、自给自足、自得其乐的传统婚姻生活。
二
∀还乡#(1878年)是哈代小说创作第二个阶段的代表作。从∀还乡#开始,哈代描写爱情婚姻的笔调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在∀还乡#中,哈代仍然采用三角恋爱的情节模式,讲述了美丽叛逆的游苔莎和爱敦荒原里两个男人的婚恋纠葛。女主人公游苔莎心高气傲、富于激情。她的两大心愿是离开爱敦荒原和追求完美的爱情。就在她决定是否和她并不爱的伟狄结婚而离开爱敦荒原的关键时刻,年轻英俊的珠宝商克林从巴黎回归故里。她于是抛弃了伟狄,狂热地爱上克林并嫁给了他,希望克林能带她前往巴黎定居。然而,克林厌倦巴黎的浮华生活,他回到家乡是准备从事乡村教育事业,并认为游苔莎会成为他办学的好帮手。基于这种错位的认识,他们婚后的生活对双方来说都是一场灾难。最终绝望的游苔莎在与伟狄私奔逃离爱敦荒原的途中双双溺水身亡。
从故事情节来看,∀还乡#男女主人公的婚恋悲剧源于他们理想追求的根本对立。游苔莎厌弃传统的宗法制社会生活,把爱敦荒原视做束缚她热情和梦想的监牢,热烈向往资本主义逐渐发展的繁华的大都市生活;而克林恰恰视爱敦荒原为回归的精神家园,对纸醉金迷的奢华生活厌倦不已。这些都是男女主人公在主观追求上不可调和的矛盾。建立在这些矛盾基础上的婚姻只能以悲剧收场。在这个阶段,哈代已经完全摈弃了对于田园牧歌式的理想爱情婚姻的赞美,他看到了古老的宗法制爱情婚姻生活在资本主义的侵蚀下根本就不堪一击。即使男人和女人之间拥有纯真的爱情,如果双方的理想和追求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那么即使他们步入婚姻的殿堂,最终仍然避免不了一场必然的悲剧。
三
∀德伯家的苔丝#(1891年)和∀无名的裘德#(1895年)代表了哈代小说创作的第三个阶段。这两部小说遵循哈代婚恋小说的一贯情节,仍然以三角或多角恋爱的纠葛来推动故事的发展。∀德伯家的苔丝#描写了美丽纯真的农村姑娘苔丝悲惨的一生。由于家庭经济陷入困境,苔丝不得不到冒牌的本家--暴发户亚雷家帮佣,不幸被亚雷诱奸。后来,苔丝与牧师的儿子克莱相识、相爱并答应了他的求婚。新婚之夜,苔丝向克莱坦陈自己过去的不幸而惨遭遗弃。为生活所迫,苔丝不得不又与亚雷同居。这时,克莱从外回来请求苔丝宽恕,与她讲和。苔丝因而陷入绝望之中,她认为是亚雷毁了她一生的幸福,便把他杀死。她自己也被处以绞刑。∀无名的裘德#讲述的是出身贫寒的乡村青年裘德一生的悲剧。裘德聪明好学,但因意志薄弱而落入粗俗狡诈的艾拉白拉的婚姻圈套。在艾拉白拉弃他而去之后,裘德与热情真诚、有独立个性的淑相爱。淑知道裘德已经结婚后便赌气嫁给了她并不爱的费劳孙。后来饱受婚姻煎熬的淑离开了丈夫而与意气相投的裘德同居,但是他们的关系为教会所不容,世俗所不齿。裘德因此失去了工作,不得不带领全家四处流浪,酿成了三个孩子惨死的悲剧。淑在重重打击下失去抗争的勇气,回到丈夫身边。裘德绝望酗酒,未满三十即含恨而终。
∀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这两部小说出版后,因为它们通过主人公的爱情和婚姻悲剧表现出来的思想观念同当时世俗的爱情婚姻观念存在着极大差异而遭到社会各界猛烈的谴责。当时英国维多利亚人的爱情婚姻观念十分陈旧,认为婚姻是上帝对有德行的人的一种恩赐,是通过法律而签订的神圣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