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课本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度量
曹春莉
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二学期P46-49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尺和尺的使用方法。
2、用自己的度量单位去量实物。
3、用标准化的度量单位去量实物。
4、感知米和厘米的相互关系。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的愉悦与知识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操作课件:小熊猫和小白兔在干什么呀?(跳远)谁跳得更远呢?
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比较出它们跳的结果呢?(学生自由回答)
他们到底跳了多少,谁跳得更远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这个问题有关的知识。
2、操作课件:你知道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呀?
(在用手和脚量东西)
师:哦,他们在测量物体的长度,量物体的长度就叫做:
板书课题:度量
3、他们在用什么测量?(多媒体演示诈、脚步、脚底)
4、小结:我们身上的这些器官都可以帮助我们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二、自主探索:
1、实际运用度量的工具引出“尺”
现在让我们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诈”来量一量课桌的长度,好不好啊?
学生先量——反馈方法
就请小朋友用这种方法量一量。
(出示表格)
2、学生实际操作。
3、学生汇报,老师填表。
老师也来量一下,你们看老师量出来是几诈?
4、师:为什么同样的课桌,量出来的结果会不一样?(手有大小或每一诈的长
度不一样)
5、对,量的标准不一样,所以结果就不一样,看来我们要用统一的标准来测量。
请你选择篮子里的工具来量一量。
(学生量)
反馈:用铅笔量,用小棒量结果一样吗,为什么?
用什么工具量更方便呢?(尺)
三、新知识教学:
1、认识度量工具——尺。
老师带来的几把尺,让学生认识一下。
2、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我们手中的这把尺吧。
观察尺:你看到些什么?
介绍尺的各部分名称:这一条条的线是刻度,尺上有很多刻度,从0—1之间的这段距离为1厘米,还可以用字母cm来表示(板书)
1厘米大约有多长,用手势表示一下。
问:找一找身边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学生回答)
3、媒体演示:这是几厘米的尺,它是由几个1厘米连接而成的?
你们的尺长几厘米,15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
出示米尺:这把尺里有几个1厘米?它长(100厘米),这是一把米尺我们也可以用另一个长度单位来表示这把尺的长度——米(m),所以我们就说
板书:1米=100厘米1m=100cm
3、学习尺的使用方法。
师:我们现在就用厘米尺来测量这根小棒,看看测量的结果会怎样?
请1人上来演示,其他人在下面量。
师反馈:我们用小棒的一端对准0刻度,再看另一端对准数字几我们就说小棒是几厘米。
请小朋友用正确的方法再来量一下,左右同桌互相说一说量的方法。
小朋友用尺量小棒结果是一样的。
4、辨析判断:小兔欢欢、小熊猫乐乐和小胖一起也在用新本领学习测量,他们
在量什么?怎么量出来的结果会不一样呢?师小结:我们在量东西时,要把物体的一端和0刻度对齐。
5、看图说说测量的结果(电脑显示),把结果写在练习纸上。
反馈:第三、四
题:铅笔的长度都在9和10之间,怎么结果不一样呢?
小结:我们在测量物体的时候,应该从0刻度开始,再看右端离哪个数字比较近,我们就说物体的长度大约是几厘米。
6、]练习测量:组长分配组员挑选一样物品进行测量。
汇报结果。
7、现在老师想请大家来度量一下课桌的长度,刚才小朋友用“诈”量出来的不
一样,下面我们各个小组就用尺度量一下课桌的长度到底是多少厘米呢?
生动手操作量课桌,师反馈并板书。
师:现在度量的结果怎样了呢?
我们在测量物体的时候,都要用统一的标准来测量,厘米是世界上统一的测量单位。
四、总结
1、今天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2、解决课前问题:用我们今天学的知识可以解决了吗?(出示小熊猫和小白兔
跳的长度)
谁跳得远?远多少呢?你是怎么算的?在练习纸上进行测量,汇报结果。
3、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可以用身体上的尺如诈、脚步等来帮助
我们估测物体的长度,我们还学会了选用适当的尺去准确地量。
4、互相合作,量指宽和诈。
(机动)
教学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度量》,通过前一课的长度比较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
度,但那是属于定性比较,但在生活中,单用定性比较长度是不够的,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进入了长度的定量比较,也就是通过测量的数来表达长度比较结果。
在课中,学生初步认识了尺和简单的使用方法,了解到人身上有很多有用的尺,并且学习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去量实物,本节课注重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来学习数学知识。
根据这些,我制订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尺和尺的使用方法。
2、用自己的度量单位去量实物。
3、用标准化的度量单位去量实物。
4、感知米和厘米的相互关系。
本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运用实物和图形的直观形象让学生在量一量,比一比,动一动等实践活动中积累感性知识,在教学中强调在老师引导下以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与交流为主的教学模式,课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和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本节课体现以下特点
一、创设丰富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生活中对尺有一定的认识,知道尺能量物体的长度,但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
所以学习起来会有一些困难,因此有必要让学生通过自身经历来体验尺的产生过程。
这节课在引出“尺”的时候,用小猫和小兔比赛跳远,谁跳得更远这一情境
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接着通过媒体演示让学生知道自己身上的手、脚等部分课用来作为测量工具,初步感受到了在人体身上有很多有用的尺,此时学生对用自身的工具去测量发生了兴趣,老师恰好利用学生这一兴奋点组织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等长度的实践活动,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发现了各人用柞去测量同一张课桌时,测出不同的结果,由此引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感受到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测量工具,就得不到统一的度量结果,很难对物体进行精确的长度比较,于是老师让学生选择铅笔或小棒等工具再次测量,学生在亲身经历了测量过程中,理解了统一度量结果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引出尺的概念,使学生对尺概念的认识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二、注重学生操作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活动。
本节课我安排了不少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活动,如量课桌、铅笔、彩纸等的长度,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在知识习得的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潜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通过量、比、动,通过安排观察实践活动,向学生提供从事探究数学活动的机会,小组合作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掌握了知识,还增进了彼此间的友情,营造了良好、和谐的氛围。
三、培养学生数学意识,提高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这节课首先在引出尺时,用小猫和小兔比赛跳远,谁跳得更远这一情境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新知识学完,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一实际问题,学生在纸上测量后,得出小兔跳得远,使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数学是生动的,有趣的,而不是单调的,枯燥的,让学生视觉发挥最大的作用,去感受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