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审美风尚的五大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36.第135页倒数第4行:“数日,天色阴霾,京师
震骇。公卿被唾骂,瓦砾掷晨夕,出入不敢待辨色。”按:“公卿被唾骂,瓦砾掷晨夕”,语意费解。《明史》卷189《夏良胜传》言:“诸臣晨入暮出,
若重囚,道途观者无不泣下。而廷臣自大学士杨廷和、户部尚书石阶疏救外,莫有言者。士民皆愤,争掷瓦砾诟詈之。诸大臣皆恐,入朝不待辨色。”据此知,“瓦砾掷”的对象是公卿。公卿被唾骂,被瓦砾掷,为此,他们早晨天不亮就入朝,晚上天黑了才敢出朝。应标作:“……公卿被唾骂,瓦砾掷,晨夕出入不敢待辨色。”
37.第137页倒数第2行:“纳哈出者,木华黎裔孙也,既降遣归类。侵辽东,宋国公兵出塞降之。”
按:“既降遣归类”,不可解。纳哈出原为元太平路万户,朱元璋攻下集庆,被俘而降,送归大都。元亡后仍与明朝为敌,据辽东。本条即述此意。“类”当做照旧、仍然解,应属下,标作:“纳哈出者,木华黎裔孙也,既降遣归,类侵辽东,宋国公兵出塞,降之。”
38.第139页第2行:“十二年,北京五十万由卫河、通州,四十万由海。”按:“通州”下逗断,误。《明史》卷79:“永乐中置天津及通州左卫仓,且设北京三十七卫仓。”本条中的“北京”是指北京仓,“通州”是指通州仓。应标作:“……北京五十万由卫河,通州四十万由海。”
39.第146页第5行:“张西盘润,自给舍,历官南吏书,行业无玷。”
按:此句意为由给事、舍人一类的小官渐升至南京
吏部尚书。“自给舍”下似不当逗,以保持语气之连贯。
40.第183页第7行:“至马当,见江豚戏水,曰:‘水怪见前,损人必多。’上曰:‘颠者言何妄!复尔投之江中。’周曰:‘吾入水不濡。’遂投之江。”
按:“复尔投之江中”语意不明。“复尔”下当断,意为再这样,就把你投到江中,较妥。
以上四十例均属标点方面的问题。粗略归纳一下,大体有:不明史实致误者(1—6例),典制名物失考致误者(7—11例),人名失考致误者(12—15例),引文失校致误者(16—17例),专名欠斟酌者(18—20例),对文意推敲不细致误者(21—40例)。这些都是点校古籍时常碰到的问题,即使是知识面相当广的人也难免有涉猎不到之处。这就需要以精审的态度,查找资料,多方印证,把原文读懂,下笔皆有根据,方可做到不出或少出纰漏,切忌疏忽和臆断。标点虽小,干文意事大,不可不慎。
点校古籍是一项十分艰辛的工作。对于纠正校点中的疏漏,有人喻之为扫落叶,确为深知其中甘苦之论。本文所证诸例,只不过是执敝帚继校点者之后扫扫落叶而已。其中不妥之处也在所难免,敬请方家指正。同时希望出版界再版古籍时,应随时订正已发现的讹误,以使之日臻完善。
(责任编辑 葛根高娃)
元代审美风尚的五大特征
刘祯在《中国文化研究》(季刊)2001年第2期撰文指出:蒙古人“大元”的建立,对汉民族文明和传统思想产
生了极大的冲击,从而使元代审美风尚偏离传统,呈现出与前不同而为元所独有的五大特点:(1)异变性。元代审美风尚异变在形式上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元曲”的兴盛。并且,这种“变”与“新”同样体现在杂剧的内容上。元杂剧的题材非常广阔,思想内容在中国文艺审美史上独树一帜,对封建政治的深刻批判,对封建官府的大胆揭露,对下层社会的无限同情,对自由爱情婚姻的勇敢追求和歌颂等等,可以说空前绝后。(2)民族性。首先是审美创
作主体的民族性,在诗、曲、书、画领域,出现了不少造诣深厚的少数民族文人;其次,审美领域、题材和审美对象的民族性,在文艺表现上,以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生活事迹为题材、对象的作品很多。(3)开放性。元代疆域辽阔,与国外联系进一步加强,国内各民族有了更多的交往,遂使元朝思想文化不拘传统,呈现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特点。(4)质朴性。蒙古民族的本色朴素天然,这种质朴之风对汉族地区也产生了影响,改变了南宋时的奢靡之风,元曲和话本等通俗文艺盛行。(5)阶段性。前期,儒家传统思想文化受到冲击,受压抑的下层思想下层文化浮现出来;后期,可概括为多种思想、多元文化的发展、融合向汉族传统的回归。
7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