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之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之美

黄河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母亲河,是华夏文化生生不息的象征,是海内外华人魂牵梦萦的精神寄托。近百年来,“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了时代的最强音,成为了中华民族走出屈辱、走向昌盛的内在动力与远大目标。中国文化兼容众善,合而成体,肇始根源,化民成俗,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独领风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认知作用、引领作用、推动作用、支撑作用和凝聚作用。

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我们看到,无论是中国的尧舜时期、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还是欧洲的文艺复兴、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西方现代科技文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文明与进步都依赖于文化的昌盛与引导,文化与文明、物质与精神,相辅相成,推动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远,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凸出表征,是当今综合国力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古老的中华文化,她浩若星汉、悠久璀璨,她哺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成为了保佑中华民族生存、推动中华民族成长壮大的精神动力。中华民族能够历经战乱纷争、朝代更迭、天灾人祸以及外族侵略,于艰难险阻、起伏挣扎之中传承至今,并再一次地走向繁盛与辉煌,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华文化的薪火相传、中华文脉的绵延不绝。

今天,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又一次的进入了快速的发展时期,

中共中央在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关键时刻,又高屋建瓴的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可谓高瞻远瞩、顺天应时。

文化的内涵及其丰富。今天,我们要大力弘扬并且要面向世界、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化,应该是中国文化的精华、中国文化中最具普世价值的内涵,并且应该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让国人、让全人类喜爱、接受、分享与追求。因此,“美”应该成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走出去的关键词。因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是能够使人类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是人类对事物的感受与最基本的评价标准、取舍标准。发现美、创造美、分享美是人类的共同天性。中华民族精神境界的最高追求是“真、善、美”,中华民族对“美”的发现、创造与分享的态度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包容、欣赏、融合的态度与和谐统一的思想。

“中国文化之美”的缘起就是在这样的认知基础与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

“美”不但是事物共有的属性、人类共同的追求,而且“美”还具有跨时空、跨种族、跨文化、跨宗教、跨国度、跨地域在人们心中产生共鸣的特征。我们今天之所以能够于传世书画之前留连忘返、于跨文化的音乐之中陶醉……,其根本原因皆是文化之大美、壮美、秀美甚至是凄美在震撼、呼唤、激荡、感动着人类的心灵。“中国文化之美”就是要将中华民族文化之大美、壮美、秀美、完

美超越时空、超越文化、超越种族、超越国度的展现给国人和全人类,创造至真、至善、至美的和谐境界。

“中国文化之美”从理论上讲可以涵盖一切中华文化与文明之美,重点是聚焦在具有较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的中国书画、中国玉器、中国陶瓷、中国紫砂、中国民间工艺以及中国戏曲、中国昆曲等国粹艺术和中国文化之美的挖掘、创作、展示、展演、传播与交流等方面。创造与展现中华民族的:博大之美、文质之美、灵动之美、端庄之美、秀丽之美、高雅之美、豪放之美、浑厚之美、飘逸之美、和谐之美。

古老中华民族的生存模式是以部落、家族为基本劳动与生活主体的农耕渔猎生活方式,由此,便形成了中华民族以“家族”与“伦理”为基础的社会形态。因此,“礼”成为了社会结构的支撑,“义”成为了人际交往的准绳,“孝悌”成为了基本义务和高尚人格的标准,“仁爱”与“忠恕”成为了民族与国家价值体系的重要构成元素。这样的生存模式世代相传、这样的文化精神薪火延绵,时至今日,“家”与“国”便是中国人心目中的“天下”,“亲人”以及“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便是最美妙的人际关系,“国”与“家”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中国人为之奋斗的核心,“亲情”成为了一切人际感情的基础与毋须刻意的追求。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世界各类宗教的出现与发展,丰富了人类的文化与精神追求,但是在中华民族,由于中华文化早已融入了民族的血脉,所以,纯粹与虔诚的宗教信徒还是少数,大多数民

众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其他国家宗教信徒那么多的宗教仪式。所以,我们可以说,大多数中国人的基本信仰不是以宗教文化为基础的、而是以民族文化为根源的。决定大多数中国人的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的不是宗教崇拜,而是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与具有强烈中华民族文化特征的哲学思想。

历史上由此而产生的“祭祖文化、祠堂文化”在维持社会稳定,尤其是抵御外族侵略,促进中华民族大融合中发挥了根本性的作用。我们今天常说的“同胞一家、血浓于水”就是基于这种文化的传承。我们今天的祖国统一大业,就是“中华民族同源、同宗、同根、同文”和谐统一文化的继承。因此,中国人更应该将供奉祖先的“宗庙”作为寄托思想与归宿灵魂的殿堂,并在那里凝聚中华民族的骨肉同胞与血脉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与精神财富,感悟祖辈先贤的生存智慧与仁义道德,诉说理想、信念与事业的目标、奋斗的决心,祈祷祖先的佑护,获取心灵的慰藉,汲取精神的力量。

一切物质的东西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化为尘土,唯有精神文化的创造在历史长河的淘洗中显示永恒的光辉。这就是文化的特征,也是永恒的发展规律。事实上,人类个体对一切物质的美好感受都很难准确的表达与传递,唯有文化之美,尤其是诗词、书画、音乐、工美、戏曲、武术之类的艺术带给人们精神的美好感受,能够依托这些载体准确传递,并随着文化的薪火相传不断地感动人、感化人、激励人、“中国文化之美”就是要完成这样的表达与传递,并通过

这样的表达与传递来实现传承中华文化,推动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