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复习 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 作业(适用全国)

2019届二轮复习 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 作业(适用全国)
2019届二轮复习 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 作业(适用全国)

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

一、单选题

1.科学家发现,体内细胞膜塑形蛋白会促进囊泡(“分子垃圾袋”)形成,将来自细胞区室表面旧的或受损

的蛋白质带到了内部“回收利用工厂”,在那里将废物降解,使“组件”获得重新利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膜塑形蛋白在合成过程中,场所由核糖体提供,动力可由叶绿体提供

B. “回收利用工厂”可能是溶酶体,“组件”可能是氨基酸或核苷酸

C. “分子垃圾袋”应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它的形成说明膜具有流动性

D. 人体细胞内能形成囊泡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髙尔基体和中心体等

2.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核糖体是细胞内蛋白质的“装配机器”

B. 绿色植物根尖细胞膜上有吸收镁离子的载体

C. 甲状腺细胞膜上有识别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受体

D. 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进行大分子物质交换的通道

3.关于人体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主要场所

B. 细胞质中含RNA的结构是中心体和核糖体

C. 线粒体内膜蛋白质和脂质的比值大于外膜

D. 高尔基体与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形成有关

4.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溶酶体能合成和分泌多种酸性水解酶

B. 核糖体中的蛋白质是在核仁中合成的

C. 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必需结构

D. 磷脂和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5.下图表示真核细胞的膜结构示意图,A、B、C 表示物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A,B 可构成具识别功能的物质;物质C 构成乙的基本支架时,都是亲水基相对排列于内侧

②细胞中所有的乙结构构成生物膜系统,除图中①~⑦外,主要还有核膜

③B 物质位于图示的三个括号的中间( )位置,且它在乙结构中只存在于表面

④乙结构中B 物质的合成可能需要该细胞的结构③参与

⑤衰老细胞裂解死亡需依靠结构⑥所在的细胞结构

⑥图示中②的内层结构比外层结构功能更复杂,主要原因为内层结构面积更大

⑦乙结构具有免疫、识别功能,则⑦结构即指糖蛋白

A. ①③⑤

B. ①④⑤⑥

C. ②④⑥⑦

D. ②④⑤6.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基因转录和翻译的场所

B. 高尔基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C. 胃黏膜、核膜、肠系膜均属于生物膜

D. 溶酶体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二、探究题

7.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以

表彰他们发现了泛素在细胞内对蛋白质降解的调节作用,揭开了蛋白质“死亡”的重要机理。

(1)生物体内存在着两类蛋白质降解过程,一种是不需要能量的,比如发生在消化道中的初步降解,此过程需要________参与;另一种则需要能量,它是一种高效率、针对性很强的降解过程,消耗的能量直接来自于________。

(2)细胞内的蛋白质处于不断地降解与更新的过程中。泛素在其蛋白质降解过程中,起到“死亡标签”

的作用,即被泛素标记的蛋白质将被特异性地识别并迅速降解,降解过程发生在________(细胞器)中。

(3)泛素是一个由76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链,只在细胞内起作用,可见与泛素的合成有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其合成方式称为________,控制这一过程基因中至少含有________个脱氧核苷酸(考虑终止密码子)。

(4)今有一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55H70O19N10,已知将它水解后只得到四种氨基酸。问:

甘氨酸(C2H5NO2)丙氨酸(C5H7NO2)苯丙氨酸(C9H11NO2)谷氨酸(C5H9NO4)

该物质共含有羧基________个,进行水解时需________个水分子。

8.不同细胞分泌物的分泌方式有差异。分泌物形成后,如果随即被排出细胞,这种方式称为连续分泌;

如果先在分泌颗粒中贮存一段时间,待有相关“信号”刺激影响时再分泌到细胞外,称为不连续分泌。

如图表示几种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的途径,据图回答:

(1)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生物膜是________。

(2)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的场所是[]________,用3H标记的亮氨酸注射到胰腺细胞中进行追踪实验

研究,可以发现分泌蛋白是按照________(用序号和箭头填空)方向运输的,这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某雌雄异株的二倍体植物花色有红花、橙花、白花三种植株。已知雌株与雄株由M、m基因控制,花

色受A、a与B、b基因的控制(A与B基因同时存在的植株开红花,二者都不存在时开白花),相关基因独立遗传且完全显性。为研究该植物的遗传,所进行的实验如下:

实验1:利用红花植株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幼苗,对幼苗进行娃理,获得的正常植株全部开白花且雌株与雄株的比例约为1︰1。利用橙花植株的花粉重复上述实验,结果相同。

实验2:红花雄株与红花雌株杂交,每组杂交子代中,雌株与雄株的比例约为1︰1,且总出现比例约为1︰2︰1的红花株、橙花株、白花株。

请回答:

(1)花瓣细胞中的色素位于________(填细胞器名称)中,催化色素合成的酶的合成场所是________(填细胞器名称)。

(2)对红花植株的花粉离体培养,所获得的幼苗的特点是________。

(3)由实验1可知;正常白花雌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正常情况下,雄株与雌株杂交,每组杂交子代中,雌株与雄株的比例总是1︰1,出现该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此实验结果验证了________定律。

(4)红花雄株与红花雌株杂交,子代中红花株、橙花株与白花株的比例为1︰2︰1。研究者认为出现

该性状分离比的原因是只有基因型为ab的花粉才可育的结果。可利用红花或橙花植株的测交实验进行验证。

若用红花雄株测交的结果为________,用红花雌株测交的结果为________,则该观点正确;

若用橙花雄株测交的结果为________,用橙花雌株测交的结果为________,则该观点正确;

三、实验题

10.小麦种子萌发需要一系列酶的催化,其中胚乳细胞合成的α—淀粉酶必不可缺。如图是大麦种子萌发

过程中赤霉素诱导α—淀粉酶合成和分泌的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有关结构,①、②表示有关过程。据图回答︰

(1)完成①过程所需的原料是________。②过程中,不同的丙最终合成的多肽链的结构特点是

_________,甲、乙、丙中属于生物膜系统的是________。(2)大麦种子萌发时,赤霉素与细胞膜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能活化赤霉素信息传递中间体,导致GAI阻抑蛋白降解。结合图解说明,GAI阻抑蛋白降解的直接和间接效应是________。

(3)为了证明诱导α—淀粉酶合成和分泌的信息分子是赤霉素,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第一步︰取饱满健壮的小麦种子若干,随机分为四组,其中三组做去胚处理,分别置于四支带有等量缓冲液的试管中。

第二步︰向四支试管中加入浓度不等的赤霉素溶液,常温下保持24小时。

第三步︰向各支试管中滴加等量的质量分数为0.1%的淀粉溶液,保温10分钟。

第四步︰向各支试管中滴加等量的碘液,观察颜色变化,结果如表所示。

①第三步后试管1溶液中的淀粉量比试管2中的________,说明带胚的种子产生了________。

②试管1、3和4实验结果说明胚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___。

③试管2、3、4的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囊泡的形成、各种细胞器的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解答】

A.细胞膜塑形蛋白在细胞的核糖体内合成,合成所需要的能量由线粒体或在细胞质基质提供,而叶绿体形成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A错误;

B.溶酶体中水解酶可以水解细胞中衰老损伤的细胞器等,可以作为“回收利用工厂”,蛋白质水解的产物为氨基酸,故“组件”是氨基酸,不可能为核苷酸,B错误;

C.根据分泌蛋白形成过程等知识,可判断囊泡(分子垃圾袋)由生物膜构成,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具有生物膜流动性的特点,C正确;

D.中心体没有生物膜结构,故无法形成囊泡,D错误。

故选C。

2.【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物质跨膜运输、甲状腺激素的调节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识记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识记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解答】

A.核糖体是细胞内蛋白质的“装配机器”,A正确;

B.镁离子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因此绿色植物根尖细胞膜上有吸收镁离子的载体,B正确;

C.甲状腺细胞膜上有识别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垂体细胞膜上有识别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受体,C错误;

D.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进行大分子物质交换的通道,D正确。

故选C。

3.【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器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识记细胞器的相关知识。

【解答】

A.核糖体只是蛋白质合成场所,而蛋白质的加工成熟分别在内质网、高尔基体中完成,如分泌蛋白的加工,A错误;

B.细胞质中的中心体不含有RNA,B错误;

C.由于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H]与氧的结合)的场所,膜上附着了催化相关阶段的酶,因此蛋白质含量高于外膜,即蛋白质和脂质的比值大于外膜,C正确;

D.人体细胞属于动物细胞,它在进行有丝分裂时,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而与高尔基体无关,D错误。

故选C。

4.【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解答】

A.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水解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其合成场所为核糖体,A错误;

B.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B错误;

C.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受体有的可能不再细胞膜上,存在于细胞内,如性激素的受体,植物

细胞可以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传递,不需要细胞膜上的受体,C错误;

D.磷脂和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D正确。

故选D。

5.【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

解层次的考查。

由图可知,A是糖类,B是蛋白质,C是磷脂,三者共同构成生物膜。①是叶绿体,②是线粒体,③是内质网,④是高尔基体,⑤是液泡,⑥是溶酶体,⑦是细胞膜。

【解答】

①A糖类、B蛋白质构成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磷脂分子构成膜的基本支架,亲水基排列在

外侧,①错误;

②细胞中所有的乙结构构成生物膜系统,除图中①~⑦外,主要还有核膜,②正确;

③蛋白质有的镶在细胞表面,有的嵌插在磷脂分子中,有的贯穿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中,③错误;

④B蛋白质的合成可能需要结构③参与,④正确;

⑤溶酶体⑥参与细胞的凋亡过程,⑤正确;

⑥图示中②的内层结构比外层结构功能更复杂,主要原因为内层蛋白质种类和数量多,⑥错误;

⑦乙结构具有免疫、识别功能,则⑦结构即指蛋白质或糖蛋白,⑦错误。

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6.【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解答】

A.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基因转录主要的场所,翻译在核糖体,A错误;

B.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在核糖体,B错误;

C.胃黏膜、肠系膜不属于生物膜,C错误;

D.溶酶体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D正确。

故选D。

7.【答案】(1)蛋白酶(肽酶) ATP

(2)溶酶体

(3)(游离)核糖体脱水缩合 462

(4)5 9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直接能源物质、蛋白质合成场所和过程等的有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正确理解氨基酸的脱水缩合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1)蛋白质降解需要蛋白酶的参与;生命活动消耗的能量直接来源为ATP。

(2)溶酶体为酶仓库,含有大量水解酶,可将蛋白质降解。

(3)泛素由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与其合成有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控制这一过程基因中至少含有(76+1)×6=462个脱氧核苷酸(考虑终止密码子)。

(4)由图可知,每种氨基酸均只含一个N原子,所以该化合物由10个氨基酸缩合而成,其他氨基酸均只含由一个羧基,只有谷氨基酸含有两个羧基,根据氧原子数可以计算出谷氨酸个数为4个,所以该物质共含有羧基数=肽链数+R基上羧基数=1+4=5;10个氨基酸形成1条链,共需消耗9个水分子,故该物质进行水解时需9个水分子。

8.【答案】(1)细胞膜

(2)②核糖体③→④→⑤既紧密联系又协调配合的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细胞中蛋白质的合成和分泌示意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解答】

(1)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生物膜是细胞膜。

(2)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的场所是②核糖体,用3H标记的亮氨酸注射到胰腺细胞中进行追踪实验研究,可以发现分泌蛋白是按照③内质网→④高尔基体→⑤细胞膜方向运输的,这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也是既紧密联系又协调配合的。

9.【答案】(1)液泡核糖体

(2)植株弱小,高度不育

(3)aabbmm 正常情况下雌株的基因型为mm,不产生含M基因的雌配子,因此,雄株的基因型为Mm,所以雄株和雌株杂交时,雌株与雄株的比例总是1︰1 基因的分离(4)子代全白子代红花︰橙花︰白花=1︰2︰1 子代全白橙花︰白花=1︰1

【解析】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单倍体育种的过程、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等知识要点,学会应用演绎推理的思路设计实验、预期结果、获取结论。

【解答】

(1)花瓣细胞中的色素位于液泡中,催化色素合成的酶属于蛋白质,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2)对红花植株的花粉离体培养,所获得的幼苗属于单倍体,单倍体植株的特点是植株弱小,高度不育。

(3)由实验1可知;正常白花雌株的基因型是aabbmm。正常情况下,雄株与雌株杂交,每组杂交子代中,雌株与雄株的比例总是1︰1,出现该结果的原因是正常情况下雌株的基因型为mm,不产生含M基因的雌配子,因此,雄株的基因型为Mm,所以雄株和雌株杂交时,相当于测交,后代雌株与雄株的比例总是1︰1。此实验结果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4)红花雄株与红花雌株杂交,子代中红花株、橙花株与白花株的比例为1︰2︰1。则亲代红花雄株与红花雌株的基因型分别为MmAaBb和mmAaBb,研究者认为出现该性状分离比的原因是只有基因型为ab的花粉才可育的结果。可利用红花或橙花植株的测交实验进行验证。若用红花雄株(基因型为MmAaB b)测交的结果为子代全白,用红花雌株(基因型为mmAaBb)测交的结果为子代红花︰橙花︰白花=1︰2︰1,则该观点正确;

若用橙花雄株(基因型为MmAabb或MmaaBb)测交的结果为子代全白,用橙花雌株(基因型为mmaaBb或mmAabb)测交的结果为橙花︰白花=1︰1,则该观点正确。

10.【答案】(1)四种核糖核苷酸氨基酸排序相同甲乙

(2)启动GA-MYB基因的转录(或表达)、启动α-淀粉酶基因的转录(或表达或合成α-淀粉酶)

(3)①少α-淀粉酶

②产生赤霉素、诱导胚乳细胞合成α-淀粉酶

③赤霉素浓度越高,对α-淀粉酶的诱导效果越好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表格、图解考查了激素的生理作用和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解题关键是掌握探究实验的实验的原理,分析实验表格,提取信息得出结论,考查

了考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分析模式图:图示为大麦种子萌发过程中赤霉素诱导α-淀粉酶合成和分泌的示意图,其中甲为内质网,能对蛋白质进行加工;乙为高尔基体,能对蛋白质进行分类、加工和转运;丙为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①表示转录过程;②表示翻译过程。

分析表格数据:α-淀粉酶的作用是催化淀粉水解,淀粉遇碘液变蓝,在此基础上,对题目中的实验过程和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实验过程中是使用碘液来检测淀粉的,实验结果是颜色的深浅,据此可以推测剩余淀粉的含量,进而可以推知被分解掉的淀粉数量,也就可以推测出每个试管α-淀粉酶的产生情况。1号和2号试管形成对照,说明胚能产生a-淀粉酶;2、3和4号试管形成对照,单一变量是赤霉素的浓度,说明赤霉素含量越多时,试管中的淀粉越少;2、3和4号试管形成对照,说明赤霉素溶液在无胚的情况下可诱导种子生成α-淀粉酶。

【解答】

(1)由分析可知,①过程表示转录,该过程所需的原料是四种核糖核苷酸。②过程表示翻译,

翻译的场所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翻译的模板是转录产生的mRNA,图中不同的丙(核糖体)以同一条mRNA为模板合成的肽链的氨基酸序列相同,甲内质网、乙高尔基体、丙核糖体中,内质网、高尔基体有膜结构,因此甲乙属于生物膜系统。

(2)大麦种子萌发时,赤霉素与细胞膜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能活化赤霉素信号传递中间体,导致GAI阻抑蛋白降解。从图中可以看出,GAI阻抑蛋白能够阻止GA-MYB基因的表达,而GA-MYB蛋白质能够启动α-淀粉酶基因的转录,故GAI阻抑蛋白降解的直接和间接效应是启动GA-MYB基因的转录(或表达)、启动α-淀粉酶基因的转录(或表达或合成α-淀粉酶)。(3)①试管1和试管2两组进行对比,相互之间的自变量为是否有胚(或有无α-淀粉酶存在),因变量是试管中淀粉的含量。在此实验中淀粉的含量由生成的α-淀粉酶的量决定,α-淀粉酶含量高,则淀粉被水解的多;α-淀粉酶含量低,则淀粉被水解的少;无α-淀粉酶,则淀粉不被水解。检测时,加入碘液后,颜色较深的含淀粉多,颜色较浅的含淀粉少。由表可知,试管1溶液中

的淀粉量比试管2中的少,说明带胚的种子产生了α-淀粉酶。

②观察试管3和4,二者加入的赤霉素含量越多时,试管中的淀粉越少,由此可推测,赤霉素能诱导α-淀粉酶的产生;第1组合3、4组的区别在于有无胚,第1组和3、4组对照说明胚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的作用是产生赤霉素,诱导胚乳细胞合成α-淀粉酶。

③试管2、3和4,三者加入的赤霉素呈梯度分布,且当赤霉素含量越多时,试管中的淀粉越少.由此可推测,赤霉素浓度越高,对α-淀粉酶的诱导效果越好。

2019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六原子物理学案

专题六原子物理 真题再现考情分析(2018·高考全国卷Ⅱ)用波长为300 nm的光照射锌板,电子逸出 锌板表面的最大初动能为1.28×10-19J.已知普朗克常量为6.63×10 -34 J·s,真空中的光速为3.00×108 m·s-1.能使锌产生光电效应的 单色光的最低频率约为( ) A. 1×1014 Hz B. 8×1014 Hz C. 2×1015 Hz D. 8×1015 Hz 解析:选B.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0=h c λ -hν0,代入数据解得ν0≈8×1014 Hz,B正确. [命题点分析] 光电效应方程 [思路方法] 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0可得锌板的逸出功W0的大小,当E k=0时即 可得出最低频率 (2018·高考全国卷Ⅲ)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核2713Al,产生了第一个人工放射性核素X:α+2713Al→n+X.X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为( ) A.15和28 B.15和30 C.16和30 D.17和31 解析:选B.据α粒子和中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写出核反应方程:42He +2713Al―→10n+A Z X,结合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得,A=4+27-1=30,Z=2+13-0=15,原子序数等于核电荷数,故B正确. [命题点分析] 核反应方程的书写 [思路方法] 核反应方程两边要满足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的原则,配平方程 即可 命题规律研究及预 测 2017年把本部分内容列为必考后,高考中对此都有所体现,毕竟原子物理作为物理的一大分支,考查理所应当.但由于考点分散,要求不高,基本以选择题为主,难度不大.从备考角度看,重点应注意以下几点内容:

第十一章作业

第十一章恒定磁场 一. 选择题 1.在一平面内,有两条垂直交叉但相互绝缘的导线,流经两条导线的电流大小相等,方向如图,在哪些区域中有可能存在磁感应强度为零的点? (A) 仅在Ⅰ象限 (B) 仅在Ⅱ象限 (C) 仅在Ⅲ象限 (D) Ⅰ、Ⅳ象限 (E) Ⅱ、Ⅳ象限 [ ] 2. 载流导线在同一平面内,形状如图,在圆心O处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A) (B) (C) (D) [ ] 3. 一圆形回路1及一正方形回路2,圆的直径与正方形边长相等,二者中通有大小相同电流,则它们在各自中心处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之比为 (A) 0.90 (B) 1.00 (C) 1.11 (D) 1.22 [ ] 4. 在磁感应强度为的均匀磁场中做一半径为r的半球面S,S边线所在平面的法线方向单位矢量与的夹角为θ,则通过半球面S的磁通量(取半球面向外为正)为 (A) (B) (C)

(D) [ ] 5. 如图,无限长载流直导线附近有一正方形闭合曲面S,当S向导线靠近时,穿过S的磁通量和S上各点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B将 (A) 增大,B增强 (B) 不变,B不变 (C) 增大,B不变 (D) 不变,B增强 [ ] 6. 对于安培环路定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则回路L上各点的必定处处为零 (B) 若,则回路L必定不包围电流 (C) 若,则回路L包围的电流的代数和为零 (D) 若,则回路L上各点的仅与L内电流有关 [ ] 7. 如图,两根导线ab和cd沿半径方向被接到一个截面处处相等的铁环上,恒定电流I 从a端流入而从d端流出,则磁感应强度沿闭合路径L的积分等于 (A) (B) (C) (D) [ ] 8. 一电荷为q的粒子在均匀磁场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要速度大小相同,粒子所受的洛仑兹力就相同 (B) 在速度不变的前提下,若电荷q变为 -q,则粒子受力反向,数值不变 (C) 粒子进入磁场后,其动能和动量都不变 (D) 洛仑兹力与速度方向垂直,所以带电粒子运动的轨迹必定是圆

2019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选考实验学案(浙江专用)

第25讲选考实验 [考试要求和考情分析] 涉及电学类实验 [要点总结] 1.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及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 (1)若原线圈磁场较弱,为使现象明显,把原线圈插入或拔出时,可采用较大速

度。 (2)开始实验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连入电路的阻值最大的位置。 (3)灵敏电流计满偏电流为+300 μA,允许通过的电流很小,查明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方向和电流方向的关系时,应使用一节干电池。 (4)原、副线圈接入电路前应仔细观察导线绕向并画出草图。 2.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 (1)先保持原线圈的匝数不变,改变副线圈的匝数,研究对副线圈电压的影响。然后再保持副线圈的匝数不变,改变原线圈的匝数,研究对副线圈电压的影响。(电路上要标出两个线圈的匝数、原线圈欲加电压的数值且要事先推测副线圈两端电压的可能数值) (2)连接电路后要同组的几位同学各自独立检查后,方可接通电源。 (3)为了人身安全,使用低压交流电源,所用电压不要超过12 V。 (4)为了多用电表的安全,使用交流电压挡测电压时,先用最大量程试测,大致确定被测电压后再选用适当的挡位进行测量。 [典例分析] 【例1】(2018·浙江宁波市北仑区高二期中)如图1所示是三个成功电磁感应的演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图1 (1)图c电路中仪器未连线,请按照实验的要求连好实验电路。 (2)电流表指针偏转角跟感应电流的大小成________关系。 (3)第一个成功实验(如图a)中,将条形磁铁从同一高度插入到线圈中同一位置,快速插入和慢速插入有什么量是相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结构基础

一、上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将对应的元素名称和符号填入上表。 二、仿照第一列,填写下列表格。 三、复习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完成下列表格。

四、原子的组成(X A Z ) 电量关系: 质量关系: 同位素:指 相同、 不同的原子。 五、原子和离子结构示意图 1.当核外电子 核电荷数时,表示的是原子; 2.当核外电子 核电荷数时,表示的是阴离子; 3.当核外电子 核电荷数时,表示的是阳离子。 六、化学键类型

[巩固练习] 1、下列元素属于第二周期的是( ) A 、氢 B 、碳 C 、钠 D 、氯 2、下列元素属于第IA 族的是( ) A 、氢 B 碳 C 、硫 D 、氯 3、下列原子中,半径最小的是( ) A )F B )Na C )S D)Cl 4、下列元素处于同一周期的是( ) A )C 、N 、F B )B 、S 、Cl C)LiNaK 5、下列元素属于同一主族的是( ) A 、H Na K B 、Na Mg Al C 、O S Br D 、C Si Cl 6、下列第三周期元素中,化学性质最活泼的是( ) A 、硅 B 、磷 C 、硫 D 、氯 7、 下列物质的电子式,正确的是( ) A )氯化钾 K B O C C N D )氟化氢 H + 8、下列物质中只含有共价键的是( ) A )CaCl 2 B 、KCl C 、Cl 2 D 、KOH 9、.下列物质中,既含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是 A.NaOH B.Na 2O C.CO 2 D.MgCl 2 10、对于第三周期从左到右的元素,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B )金属性逐渐增强 C )最高正化合价逐渐增大 D )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11、下列元素金属性最强的是( ) A 、Na B 、Mg C 、Al D 、K 12、对于第VIIA 族从上到下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B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C )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 D )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13、考古学上常用14 6C 来测定文物的历史年代。14 6C 原子核内中子数是( ) A 、6 B 、8 C 、14 D 、20 14、关于 18 是8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它是氧元素的一种核素 B 、它与16 是8O 互为同位素 C 、它有10个中子 D 、它有18个质子

细胞生物学[第十一章核糖体]课程预习

第十一章核糖体 核糖体(ribosome)又称核蛋白体或核糖核蛋白体。它是所有细胞必定具备的一种细胞器。原核细胞比较原始,没有其他的细胞器,但是必须具有核糖体,因为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细胞中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 一、核糖体的类型与结构 (一)核糖体的基本类型与化学组成 核糖体几乎存在于一切细胞内,不论是原核细胞,还是真核细胞,均含有大量的核糖体。核糖体是一种颗粒状的结构,没有被膜包裹,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与RNA,核糖体RNA称为rRNA(约60%,主要位于内部),蛋白质称为r蛋白(约占40%,主要分布在核糖体的表面),二者以非共价键形式结合在一起。 生物有机体细胞内有两种基本类型的核糖体:一种是70S(S为Sverdberg沉降系数单位)的核糖体,其相对分子量为2.5×106,原核细胞的核糖体为70S,真核细胞线粒体与叶绿体内的核糖体也近似于70S;另一种是80S的核糖体,相对分子量为4.8×106,真核细胞的核糖体(除线粒体与叶绿体核糖体外)均为80S。不论70S或80S的核糖体,均由大小不同的两个亚单位(subunit)构成。 核糖体大小亚单位在细胞内常常游离于细胞质基质中,只有当小亚单位与mRNA结合后大亚单位才与小亚单位结合形成完整的核糖体。肽链合成终止后,大小亚单位解离,又游离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 (二)核糖体的结构 核糖体是核糖体RNA(rRNA)和核糖体蛋白(r蛋白)复合物,分子量又大,因此它的空间结构相当复杂。目前对于核糖体三维精细结构的研究仍然在继续中。 (三)核糖体蛋白质与rRNA的功能 核糖体中更关键的部分是rRNA,它是蛋白质合成的催化机器,而核糖体蛋白更多地是作为一种骨架帮助rRNA维持正确的构想,以及在蛋白质合成中起微

2019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圆周运动题型归纳

2019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圆周运动题型归纳 类型一、生活中的水平圆周运动 例1、如图所示,粗糙水平圆盘上,质量相等的A 、B 两物块叠放在一起,随圆盘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B 的向心力是A 的向心力的2倍 B .盘对B 的摩擦力是B 对A 的摩擦力的2倍 C .A 、B 都有沿半径向外滑动的趋势 D .若B 先滑动,则B 对A 的动摩擦因数A μ小于盘对B 的动摩擦因数B μ 【答案】BC 【解析】因为A 、B 两物体的角速度大小相等,根据2n F mr ω=,因为两物块的角速度大小相等,转动半 径相等,质量相等,则向心力相等;对A 、B 整体分析,22B f mr ω=,对A 分析,有2A f mr ω=,知盘 对B 的摩擦力是B 对A 的摩擦力的2倍,则B 正确;A 所受的摩擦力方向指向圆心,可知A 有沿半径向外滑动的趋势,B 受到盘的静摩擦力方向指向圆心,有沿半径向外滑动的趋势,故C 正确;对AB 整体分 析,222B B mg mr μω=,解得:B B g r μω=A 分析,2A A mg mr μω=,解得A A g r μω=B 先滑动,可知B 先到达临界角速度,可知B 的临界角速度较小,即B A μμ<,故D 错误。 【总结升华】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A 、B 两物体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大小相等,知道圆周运动向心力的来源,结合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 例2、有一种叫“飞椅”的游乐项目,示意图如图所示.长为L 的钢绳一端系着座椅,另一端固定在半径为r 的水平转盘边缘.转盘可绕穿过其中心的竖直轴转动.当转盘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时,钢绳与转轴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不计钢绳的重力,求转盘转动的角速度ω与夹角θ的关系.

第一章 物质结构基础

第一章 物质结构基础 1.de Bloglie 关系式:h m v λ= 又 22 J k g m s -=?? 已知31 9.109510m k g -=?;6 1 5.010v m s -=??;34 6.62610 h J s -=??; 代入, 34 34 2210 31 6 1 31 6 1 6.62610 6.62610 1.45510 145.59.109510 5.0109.109510 5.010J s k g m s s m p m k g m s k g m s λ--------??????= = =?=???????? 2. (1) 3d ;n=3, l=2, m=0,±1, ±2,共5个轨道,每一轨道至多两个电子,即:3,2,0, ±1/2;3,2,1, ±1/2;3,2,-1, ±1/2;3,2,+2, ±1/2;3,2,-2, ±1/2; (2) 4s ;n=4, l=0, 即4,0,0 (±1/2); (3) 氧原子中的4个p 电子:n=2, l=1, m=0, ±1, 即2,1,0, ±1/2;2,1,1, +1/2(或-1/2);2,1,-1, +1/2(或-1/2); (4) 4s 1电子,4,0,0,+1/2或4,0,0,-1/2。 3.根据周期数、族序数和主、副族规律: (1)第3周期,零族,主族;(2)第5周期,ⅣA 族,主族;(3)第4周期ⅣB ,副族; (4)第4周期,ⅠB ,副族。 4.填表 5. (1)②, (2)③;②;④, (3)①②, (4)⑤ 6. (1)Ga 价电子构型为4s 24p 1,价电子数为3; (2)W 原子的电子构型为[Xe] 4f 145d 46s 2; (3)最外层有6个电子的元素应为ⅥA ; (4) Sb 原子的电子构型为[Kr]4d 105s 25p 3,未成对电子数为3。 7.(1)该元素属于ⅡA ;(2)金属性强,电负性小;(3)一般氧化值为+2,其氧化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XO 。 8. (1)第3周期,ⅣA 元素,硅,Si ,[Ne]3s 23p 2; (2)第4周期的铁元素,26Fe ,[Ar] 3d 64s 2; (3)有4个电子层,最高氧化值又与氯相同的金属元素是锰,25Mn ,[Ar]3d 54s 2。 (4)为29Cu ,[Ar]3d 104s 1 9.离子化合物中影响库仑作用的因素是离子电荷和离子半径,作用力越大,熔点就越高。据此即可判断:(1) MgO>BaS ;(2) KCl>CsCl ;(3) NaF>NaCl>NaBr>NaI ;(4) MgSO 4>K 2SO 4。 10.原子半径和等于共价键键长的理论值,故:(1)H C l -键长为(37+99)pm=136pm ;(2)C N -键长为(77+70)pm=147pm ;(3)C C l -键长:(77+99)pm=176pm ;(4)C F -键长:(77+64)pm=141pm ;(5) N I -键长(70+133)pm=203pm 。

2019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物理图像问题学案(全国通用)

物理图像问题 22题 23题

24题25题

20题23题22题

19题 18题 19题 20题 第1课时力学图象问题 高考题型1运动学图象问题 1.v-t图象的应用技巧 (1)图象意义:在v-t图象中,图象上某点的斜率表示对应时刻的加速度,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2)注意:加速度沿正方向不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和速度同向时做加速运动. 2.x-t图象的应用技巧 (1)图象意义:在x-t图象上,图象上某点的斜率表示对应时刻的速度,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2)注意:在x-t图象中,斜率绝对值的变化反映加速度的方向.斜率的绝对值逐渐增大则物体加速度与速度同向,物体做加速运动;反之,做减速运动. 例1(多选)(2018·全国卷Ⅱ·19)甲、乙两汽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分别如图1中甲、乙两条曲线所示.已知两车在t2时刻并排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 A.两车在t1时刻也并排行驶 B.在t1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 C.甲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增大后减小 D.乙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BD 解析t1~t2时间内,甲车位移大于乙车位移,且t2时刻两车并排行驶,则t1时刻甲在乙的后面,A项错误,B项正确;由题图图象的斜率知,甲、乙两车的加速度均先减小后增大,C 项错误,D项正确. 拓展训练1(2018·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二次质检)甲、乙两辆汽车沿同一平直路面行驶,其v -t图象如图2所示,下列对汽车运动状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图2 A.在第20 s末,甲、乙两车相遇 B.若乙车在前,则可能相遇两次 C.在第10 s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 D.在第10 s末,甲、乙两车相距150 m 答案 B

2019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27物质结构与性质练习

专题27物质结构与性质 1.A、B、C、D、E代表5种元素。请填空: (1)A元素基态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次外层有2个电子,其元素名称为________。 (2)B元素的负一价离子和C元素的正一价离子的电子层结构都与氩相同,B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C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 (3)D元素的正三价离子的3d能级为半充满,D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元素基态原子的M层全充满,N层没有成对电子,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E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氮(2)Cl K(3)Fe1s22s22p63s23p63d64s2 (4)Cu1s22s22p63s23p63d104s1 2.C、N、O、Al、Si、Cu是常见的六种元素。 ①Si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 ②N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Cu的基态原子最外层有________个电子。 ③用“>”或“<”填空: 原子半径 Al____Si 电负性 N____O 熔点 金刚石____晶体硅 沸点 CH 4 ____SiH 4 (2)O、Na、P、Cl四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其中P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周期表前四周期的元素a、b、c、d、e,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核外电子总数与其周期数相同,b的价电子层中的未成对电子有3个,c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其内层电子数的3倍,d与c同族;e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但次外层有18个电子。b、c、d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e的价层电子轨道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①N、Al、Si、Zn四种元素中,有一种元素的电离能数据如下: 电离能 I n /(kJ·mol-1) I 1 578 I 2 1817 I 3 2745 I 4 11578 …… …… 则该元素是________(填写元素符号)。 ②基态锗(Ge)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Ge的最高价氯化物的分子式是________。 ③Ge元素可能的性质或应用有________。

第二章材料中的晶体结构

第二章材料中的晶体结构 基本要求:理解离子晶体结构、共价晶体结构。掌握金属的晶体结构和金属的相结构,熟练掌握晶体的空间点阵和晶向指数和晶面指数表达方法。 重点:空间点阵及有关概念,晶向、晶面指数的标定,典型金属的晶体结构。难点:六方晶系布拉菲指数标定,原子的堆垛方式。 §2.1 晶体与非晶体 1.晶体的定义:物质的质点(分子、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作有规律的周期性重复排列所形成的物质叫晶体。 2. 非晶体:非晶体在整体上是无序的;近程有序。 3. 晶体的特征 周期性 有固定的凝固点和熔点 各向异性 4.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a.根本区别:质点是否在三维空间作有规则的周期性重复排列 b.晶体熔化时具有固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无明显熔点,只存在一个软化温度范围 c.晶体具有各向异性,非晶体呈各向同性(多晶体也呈各向同性,称“伪各向同性”) 5.晶体与非晶体的相互转化 思考题: 常见的金属基本上都是晶体,但为什么不显示各向同性? §2.2 晶体学基础 §2.2.1 空间点阵和晶胞 1.基本概念 阵点、空间点阵 晶格 晶胞:能保持点阵特征的最基本单元

2.晶胞的选取原则: (1)晶胞几何形状能够充分反映空间点阵的对称性; (2)平行六面体内相等的棱和角的数目最多; (3)当棱间呈直角时,直角数目应最多; (4)满足上述条件,晶胞体积应最小。 3. 描述晶胞的六参数 §2.2.2 晶系和布拉菲点阵 1.晶系 2. 十四种布拉菲点阵 晶体结构和空间点阵的区别 §2.2.3 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 晶向:空间点阵中各阵点列的方向。 晶面:通过空间点阵中任意一组阵点的平面。 国际上通用米勒指数标定晶向和晶面。 1.晶向指数的标定 (1)建立以晶轴a,b,c为坐标轴的坐标系,各轴上的坐标长度单位分别是晶胞边

项目管理第6-11章作业答案

第6章思考与练习题 1、简述目标控制的基本流程。在每个控制流程中有哪些基本环节? 建设工程的目标控制是一个有限循环过程,而且一般表现为周期性的循环过程。通常,在建设工程监理的实践中,投资控制、进度控制和常规质量控制问题的控制周期按周或月计,而严重的工程质量问题和事故,则需要及时加以控制。目标控制也可能包含着对已采取的目标控制措施的调整或控制。 控制流程可以进一步抽象为投人、转换、反馈、对比、纠偏五个基本环节。 2、何谓主动控制?何谓被动控制? 主动控制就是预先分析目标偏离的可能性,并拟订和采取各项预防性措施,以使计划目标得以实现。 被动控制是指当系统按计划运行时,管理人员对计划的实施进行跟踪,将系统输出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再传递给控制部门,使控制人员从中发现问题,找出偏差,寻求并确定解决问题和纠正偏差的方案,然后再回送给计划实施系统付诸实施,使得计划目标一旦出现偏离就能得以纠正。被动控制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控制方式,而且是经常采用的控制方式。 3、目标控制的两个前题条件是什么? 目标控制两项重要的前提工作:一是目标规划和计划,二是目标控制的组织。 第7章思考与练习题 1、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措施有哪些? 答:一、合同措施,二、经济措施三、组织措施四、管理措施五、技术措施2、简述工程进度监测的系统过程。 在建设工程实施进度监测过程中,一旦发现实际进度偏离计划进度,即出现进度偏差时,必须认真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及其对后续工作和总工期的影响,必要时采取合理、有效的进度计划调整措施,确保进度总目标的实现。进度调整的系统过程如图4—2所示。 (一)分析进度偏差产生的原因 通过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比较,发现进度偏差时,为了采取有效措施调整进度计划,必须深入现场进行调查,分析产生进度偏差的原因。 (二)分析进度偏差对后续工作和总工期的影响 当查明进度偏差产生的原因之后,要分析进度偏差对后续工作和总工期的影响程度,以确定是否应采取措施调整进度计划。 (三)确定后续工作和总工期的限制条件 当出现的进度偏差影响到后续工作或总工期而需要采取进度调整措施时,应当首先确定可调整进度的范围,主要指关键节点、后续工作的限制条件以及总工期允许变化的范围。这些限制条件往往与合同条件有关,需要认真分析后确定。 (四)采取措施调整进度计划 采取进度调整措施,应以后续工作和总工期的限制条件为依据,确保要求的进度目标得到实现。 (五)实施调整后的进度计划 进度计划调整之后,应采取相应的组织、经济、技术措施执行它,并继续监测其执行情况。 3、简述工程进度调整的系统过程。

(精选)人力资源第十一章员工保障管理

人力资源第十一章员工保障管理 判断题 1社会保障行政管理和基金运行由同一机构负责。× 2员工保障管理主要包括社会保障管理、劳动安全卫生与作业条件管理等。√ 3我国的员工保障管理就是社会保障管理。× 4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实行特殊保护只是一项特殊规定,它不属于劳动保护的范畴。× 5我国的员工保障管理主要包括社会保障管理、劳动保护与作业条件管理。× 6生产第一,安全第二,先管生产后管安全。× 选择题 1 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体系主要包括(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内容。 2劳动者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或在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况下,遭受意外伤害、职业病以及因这两种情况造成死亡,在劳动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劳动者或其遗属能够从国家、社会得到必要的现金补偿。这是哪种社会保险制度?(工伤保险 ) 3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则:(强制性原则 )、无偿性原则、固定性原则。 4人力资源保护中最核心的工作是(员工安全与健康保护)。 5解决劳动争议过程中,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最终机构是(法院

) 6具有传统型的养老保险制度的优点,又借鉴了个人账户模式的长处既体现了传统意义上的社会保险的社会互济、分散风险、保障性强的特点,又强调了员工的自我保障意识和激励机制。这种养老保险制度叫做(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 )。 7几个选项相比之下,哪一项不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 (远景规划 ) 8劳动合同期6个月以下的,最多只有(15 )日的试用期。 9劳动安全卫生工作的基本原则是:(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2)保护员工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3)(只管安全不管生产 ) 多选题 1工伤保险制度的实施原则包括有(无责任补偿原则,个人不缴费原则,与非工伤相区别,待遇标准从优原则,经济损失补偿与事故预防及职业康复结合原则 )。 2中国劳动安全卫生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管生产必须管安全,保护员工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 )。 3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主要有以下原则(强制性原则,偿性原则,固定性原则 )。 4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体系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 ) 等内容。 5我国的社会保障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和社区服务等 )。

高考专题复习《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考点

《物质结构与性质》精华知识点 课本:1、熟记1-36号元素电子排布 1、核电荷数从1到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2、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和外围电子(价电子)排布式(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时,先排4s 后排3d ,形成离子时先失去最外层电子) 核外电子排布式 外围电子排布式 核外电子排布式 外围电子排布式 26 Fe :[Ar]3d 64s 2 3d 64s 2 26Fe 2+:[Ar]3d 6 3d 6 26 Fe 3+:[Ar]3d 5 3d 5 29Cu :[Ar]3d 104s 1 3d 104s 1 29 Cu +:[Ar]3d 10 3d 10 29Cu 2+:[Ar]3d 9 3d 9 24 Cr : [Ar]3d 54s 1 3d 54s 1 24Cr 3+[Ar] 3d 3 3d 3 30Zn : [Ar]3d 104s 2 3d 104s 2 30Zn 2+ [Ar]3d 10 3d 10 22Ti 2+ [Ar]3d 2 3d 2 25Mn [Ar]3d 54s 2 3d 5 4s 2 31Ga[Ar]3d 104s 24P 1 4s 24P 1 32Ge[Ar]3d 104s 24P 2 4s 24P 2 33As: [Ar]3d 104s 24P 3 4s 24P 3 24Se : [Ar]3d 104s 24P 3 4s 24P 3 3、元素周期表(对应选择第11题) (1)同周期,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原子半径增加;对于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来说,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Al 3+<Mg 2+<Na +<F -<O 2- Ca 2+<K +<Cl -<S 2- (2)p 轨道有2个未成对电子,有P 2和P 4。C:2S 22P 2 、Si:3S 23P 2、O :2S 22P 4、S :3S 23P 4 (3)(3S 23P 6 3d 10)第三周期内层电子全充满,Cu 和Zn

核糖体的研究综述

核糖体的研究综述 安钰坤 摘要:核糖体是细胞内一种核糖核蛋白颗粒,主要由RNA(rRNA)和蛋白质构成,其惟一功能是按照mRNA的指令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多肽链,核糖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分子机器。核糖体的研究对生物生存、繁殖、发育和遗传均是十分重要的。对核糖体的研究是近年来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核糖体的研究现状。 关键字:核糖体,蛋白质,亚基 1.核糖体的发现与功能 核糖体是由罗马尼亚籍细胞生物学家乔治·埃米尔·帕拉德(George Emil Palade)用电子显微镜于1955年在哺乳类与禽类动物细胞中首次发现的,他将这种新细胞器描述为密集的微粒或颗粒[1]。一年之后,A. J. Hodge等人在多种植物的体细胞中也发现了核糖体,可是当时人们仍无法将微粒体中的核糖体完全区分开来。后来,乔治·帕拉德以及阿尔伯特·克劳德和克里斯汀·德·迪夫因发现核糖体于1974年被授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虽然核糖体作为一种细胞器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已被发现,但对这种细胞器仍没有统一的命名。直到1958年,科学家理查德·B·罗伯茨才推荐人们使用“核糖体”一词。(图1为典型的细胞图解) Figure 1:典型的细胞图解,其中显示了几种主要细胞器及一些重要细胞结构:1.核仁2.细胞核3.核糖体4.囊泡 5.糙面内质网6.高尔基体7.细胞骨架8.光面内质网9.线粒体10.液 泡11.细胞质12.溶酶体13.中心粒 核糖体是细胞内一种核糖核蛋白颗粒(ribonucleoprotein particle),主要由RNA(rRNA)和蛋白质构成,其惟一功能是按照mRNA的指令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多肽链。因此核糖体是细胞不可缺少的基本结构,存在于所有细胞中。核糖体往往并不是单个独立地执行功能,而是由多个核糖体串连在一条mRNA分子上高效地进行肽键的合成。这种具有特殊功能与形态的核糖体与mRNA的聚合

2019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力学考点集训:考点10 动能定理与功能关系含参考解析

考点10动能定理与功能关系 1、如图,某同学用绳子拉动木箱,使它从静止开始沿粗糙水平路面运动至具有某一速度,木箱获得的动能一定( ) A.小于拉力所做的功 B.等于拉力所做的功 C.等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D.大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2、如图所示,桌面高度为h,质量为m 的小球,从离桌面高H 处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假设桌面处的重力势能为零,关于重力势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势能是矢量,有正负之分 B.刚开始下落时的重力势能为mg(H+h) C.落地时的重力势能为零 D.落地时的重力势能为—mgh 3、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小物块相连.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时物块位于 O 点(图中未标出).物块的质量为m ,AB a =,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水平向右的 力将物块从O 点拉至A 点,拉力做的功为W .撤去拉力后物块由静止向左运动,经O 点到达B 点时速度为零.重力加速度为g .则上述过程中( ) A.物块在A 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等于1 2W mga μ- B.物块在B 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小于3 2 W mga μ- C.经O 点时,物块的动能小于W mga μ-

D.物块动能最大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小于物块在B 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4、如图所示,一物体从长为L 、高为h 的光滑斜面顶端A 由静止开始下滑,则该物体滑到斜面底端B 时的速度大小为( ) A. gh B. 2g L C. gL D. 2gh 5、如图所示,在地面上以速度v 0抛出质量为m 的物体,抛出后物体落到比地面低h 的海平面上.若以地面为零势能面,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时的重力势能为 201 2 mv B.物体落到海平面时的重力势能为-mgh C.物体在海平面上的动能为 201 2mv -mgh D.物体在海平面上的机械能为201 2 mv 6、如图所示,光滑水平平台上有一个质量为m 的物块,站在地面上的人用跨过定滑轮的绳子向右拉动物块,不计绳和滑轮的质量及滑轮的摩擦,且平台边缘离人手作用点竖直高度始终为h .当人以速度v 从平台的边缘处向右匀速前进位移x 时,则( ) A.在该过程中,物块的运动可能是匀速的

2019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教案 二轮图像专题2.0版

【模块标题】图象专题 【模块目标】 块讲 解】

【常规讲解】1:高考二轮复习图像专题 【板书整理】 一、图像的基本信息 1、斜率: 重要性:图像问题每年都会考查,在选择题和实验题中都有可能出现。 总结:判断斜率是否具有意义的快速方法,横坐标和纵坐标的比值,(观察斜率k或斜率1/k) 常见斜率具有物理意义的部分图像问题: 2、面积: 总结:判断面积是否具有意义的快速方法,横纵坐标物理量直接相乘,(无论线性还是非线性,只要将物理量相乘观察即可) 常见斜率具有物理意义的部分图像问题: 3、U-I图像: 总结:在处理图像问题时,切记要区分基本物理量的关系,横纵坐标为U-I时要注意,所谓的斜率是指图像上某点与坐标原点连线该直线的斜率,而所谓“面积”是指横纵坐标的直接成绩,此处容易犯错,尤其是在非线性变化的图像中比较易错。 4、解析式: 总结:本部分内容难度最大,主要在于寻找横纵坐标物理量间的公式关系,最终转化为基本信息(将包含横纵坐标的物理公式写出来,转化为y-x的表达形式即可) 最常见解析式类的图像问题——电学实验根据图像求数据。 5、解题步骤: 1),观察横纵坐标轴所代表物理量。2),用纵坐标比横坐标找斜率特点。3)用横、纵坐标直接相乘求解面积。4)利用横纵坐标写出包含两者的公式,找到关系。5)矢量注意方向。

【授课流程】 步骤①说明图像专题在高考中的重要性 【参考讲解】我们在高考二轮复习为什么会把同学们认为的比较简单的图像问题当作专题,因为高考每年都要考,选择题都会出,实验题当中也经常用到图像的方式处理数据,而这些分数我们必须要得到。 步骤②高考当中图像题考法的解释 【参考讲解】 高考当中的图像最主要有三个问题、斜率、面积、解析式,对于这部分内容说起来简单,但同学们在进行题目完成的时候,最容易根据图像去看点,而不是找关系。而斜率的考查最为重要。 步骤③通过有效互动的方式,为学员总结一部分常见考查斜率的问题,并且以表格的方式呈现 配题逻辑:直接判断最基本斜率问题,操作解题步骤 写板书 一、图像的基本信息 1、斜率: 重要性:图像问题每年都会考查,在选择题和实验题中都有可能出现。 总结:判断斜率是否具有意义的快速方法,横坐标和纵坐标的比值,(观察斜率k或斜率 1/k) 常见斜率具有物理意义的部分图像问题: 例题1.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位置坐标x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已知甲对应的是图像中的直线,乙对应的是图像中的曲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乙做变速直线运动 0~t时间内两物体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C. 1 D.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讲解】D 【参考讲解】图像的斜率等于速度,知甲沿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乙图像切线的斜率不断增大,说 t.时间内两物体位移大明乙的速度不断增大,做变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根据坐标的变化量等于位移知,0~. 1 小不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平均速度不相等,故C错误。根据图像的斜率等于速度可知,甲的速度为负,乙的速度为正,即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故D正确。此题最重要的内容不光在斜率的大小会判断,同时斜率的正负的物理意义也要会判断。 配题逻辑:图像简单应用在追及相遇问题中

细胞生物学核糖体的结构及功能

第十一章核糖体 一、核糖体的结构及功能 核糖体是体积较小的无膜包围的细胞器,在光镜下看不到。1958年才把这种含有大量RNA的能合成蛋白质的关键装置定名为核糖核蛋白体ribosome,简称为核糖体。 (一)核糖体的一般性质 1、存在与分布 核糖体存在一切生物的细胞中,包括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这是有别于其它细胞器的特点。在真核细胞中,有些核糖体是游离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也有许多是附着在rER膜及核膜外表。此外,还有核糖体是分布在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基质中。在原核细胞内,大量核糖体游离在细胞质中,也有的附着在质膜内侧面。细菌的核糖体占总重量的25—30%。 2、形态和大小 一般直径为25—30nm,由大、小两亚单位构成,通常是以大亚单位附在内质网膜或核膜外表。当进行蛋白质合成时,小亚单位先接触mRNA才与大亚单位结合,而合成完毕后又自行解离分开。另外,多个核糖体还可由mRNA串联成多聚核糖体,每个多聚核糖体往往由5-6个核糖体串成,但也有多至50个以上的(例如肌细胞中合成肌球蛋白的多聚核糖体是由60—80个串联而成)。 3.数量和分类 细胞中的核糖体数量多少不一。一般来说,增殖速度快的细胞中偏多,分泌蛋白质的分泌细胞中也较多。例如分泌胆汁的肝细胞中为6×106个,大肠杆菌中为1500—15000个。在不同类型生物细胞之中,核糖体大小及组分都有一定差

异。一般可分为两大类:80S型和70S型。 大亚单位60S 真核生物核糖体80S 小亚单位40S 大亚单位50S 原核生物核糖体70S 小亚单位30S (“S”是沉降系数的衡量单位。大、小亚单位组成核糖体,并非由其两者的S值直接相加,这是因为S值变化其实是与颗粒的体积及形状相关的。) 叶绿体中的核糖体与原核生物的相似,而线粒体中的核糖体则较小且多变,例如哺乳动物的线粒体核糖体是55S,但一般仍将它们都划分到原核生物的70S型。 (二)核糖体的化学组成 主要组分是r蛋白和rRNA,极少或无脂类。70S型核糖体之中,r蛋白: rRNA约1 : 2 ;而在80S型核糖体之中,r蛋白: rRNA约1 : 1 。 核糖 体来源核糖体 大亚 单位 小亚 单位 rRNA r蛋白数量 大亚单位 小亚 单位 大亚 单位 小亚 单位 真核细 胞原核细胞线粒体80S 70S 55S 60S 50S 35S 40S 30S 25S 28S+5S+5.8S 23S+5S 21S+5S 18S 16S 12S 49 31 - 33 21 - 70S和80S型核糖体都含有5S rRNA,其结构大小十分接近,都由120或121个核苷酸组成。这表明古核生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在进化上的亲缘关系,它是残存在生物体

2019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10磁场测(含解析)

磁场 【满分:11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关于磁感的磁感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条形磁铁的磁感线从磁铁的N极出发,终止于磁铁的S极 B.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场的强弱,磁感线疏的地方磁场弱,磁感线密的地方磁场强 C.磁感线是客观存在的物质,没画磁感线的地方就表示磁场不存在 D.通电长直导线周围的磁感线是以导线为圆心的均匀分布的同心圆 【答案】 B 2.有一长直螺线管通有正弦交流电(i=I m sinωt),当电子沿螺线管轴线射入后,若不计电子重力,则电子的运动情况是 A.变速直线运动 B.匀速直线运动 C.匀速圆周运动 D.沿轴线来回往复 【答案】 B 【解析】试题分析:由于长通电螺线管中产生的磁场方向平行于螺线管的中心轴线,与电子的运动方向平行,则电子在磁场中不受洛伦兹力,电子重力又不计,则电子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ACD错误。 (3)用左手定则判断负电荷在磁场中运动所受的洛伦兹力方向时,要注意判断结果与正电荷恰好相反. (4)洛伦兹力对运动电荷(或带电体)不做功,不改变速度的大小,但它可改变运动电荷(或带电体)速度的方

向,影响带电体所受其他力的大小,影响带电体的运动时间等. 6.一束带电粒子以同一速度v0从同一位置进入匀强磁场,在磁场中它们的轨迹如图所示。若粒子A的轨迹半径为r1,粒子B的轨迹半径为r2,且r2=2r1,q1、q2分别是它们的带电荷量,m1、m2分别是它们的质量。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带负电、B带正电,荷质比之比为 B.A带正电、B带负电,荷质比之比为 C.A带正电、B带负电,荷质比之比为 D.A带负电、B带正电,荷质比之比为 【答案】 C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左手定则判断磁场方向、电荷的运动方向以及洛伦兹力方向的关键,以及掌握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公式 mv r qB =。 7.如图所示,一带电液滴在相互垂直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中刚好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R,已知该电场的电场强度为E,方向竖直向下;该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不计空气阻力,设重力加速度为g,则( )

物质结构与性质专题训练

《物质结构与性质》专题训练 1.最新科技报导,美国夏威夷联合天文中心的科学家发现了新型氢微粒,这种新粒子是由 3个氢原子核(只含质子)和2个电子构成,对于这种微粒,下列说确的是() A.是氢的一种新的同素异形体 B.是氢的一种新的同位素 C.它的组成可用H3表示 D.它比一个普通H2分子多一个氢原子核 2.下列物质性质的变化规律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的是()A.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B.金刚石的硬度大于硅,其熔、沸点也高于硅 C.NaF、NaCl、NaBr、NaI的熔点依次降低D.F2、Cl2、Br2、I2的熔、沸点逐渐升高 3.共价键、离子键和德瓦尔斯力都是微粒之间的不同作用力,下列含有上述两种结合力的是 ( ) ①Na2O2②SiO2 ③石墨④金刚石⑤NaCl ⑥白磷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4.短周期的三种元素分别为X、Y和Z,已知X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Y元素原子的M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它的K层和L层电子总数的一半,Z元素原子的L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比Y元素原子的L电子层上电子数少2个,则这三种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的分子式不可能 ...是 ( ) A.X2YZ4 B.XYZ3 C.X3YZ4 D.X4Y2Z7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②同位素的性质几乎完全相同;③质子数相同, 电子数也相同的粒子,不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④电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⑤一种元素只能有一种质量数:⑥某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取整数,就是其质量数。 A.①②④⑤ B.③④⑤⑥ C.②③⑤⑥ D.①②⑤⑥ 6.据报导用激光将置于铁室中的石墨靶上的碳原子“炸松”,与此同时再用一个射频电火花喷射出氮气,此时碳、氮原子结合成碳氮化合物的薄膜,该膜的硬度可比金刚石更坚硬,其原因可能是 ( ) A.碳、氮原子构成网状的原子晶体 B.膜中的C--N键长比金刚石的C—C 键长短 C.碳、氮都是非金属,化合时放出大量热 D.相邻主族非金属的化合物比单质硬度大 7.A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a,次外层电子数是b;B元素的原子M层电子数是(a—b),L层电子数是(a+b),则A、B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表示为( ) A.B3A2 B.BA2 C.A3B2 D.AB2 8.某主族元素的离子X2+有6个电子层,最外层有2个电子,当把XO2溶于浓盐酸时,有黄 色气体产生,则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A.X2+具有还原性 B.X的+2价化合物比+4价化合物稳定 C.XO2具有强氧化性 D.该元素是第ⅡA族元素 9.推断下列化合物的化学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