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穿越施工对轻轨的保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铁穿越施工对轻轨的保护
摘要:本文主要以轨道交通12号线龙漕路站为背景,对车站主体结构以及工程难点及针对性措施做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轨道交通12号线;施工技术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概述
轨道交通12号线龙漕路站建址位于龙漕路龙吴路交叉口西侧,沿龙漕路布置,呈东西走向。

车站主体与南侧附属结构均下穿3号线高架区间。

本车站建成后将与已建成运营的3号线实现换乘。

1.2 设计概况
1)车站主体结构
车站主体内部设一堵封堵墙,将基坑分为东、西两个区。

●围护结构:采用800mm地下墙,西区标准段墙深29m,端头井墙深32m,东区墙深
38.5m(下穿轻轨段除外)。

下穿轻轨段围护采用Φ1000mm钻孔桩+MJS止水帷幕,桩深
36m,止水帷幕深38.5m。

●支撑体系:沿基坑深度方向标准段共设置四道支撑,端头井设置五道支撑,其中第一道为砼支撑,其余均为钢支撑;
●地基加固:两端头井采用旋喷桩裙边及抽条加固,加固深度为坑底以下3m;下穿轻轨段采用MJS工法桩加固,加固深度为中、底板以下3m;
●基坑保护等级:下穿轻轨段一级基坑;其余二级基坑。

2)南侧附属结构
●围护结构:F1~F3基坑为Φ1000mm钻孔灌注桩,桩长23m,止水帷幕为搅拌桩,桩长
20.5m(下穿轻轨段为MJS工法桩,桩长22m);
●支撑体系:沿基坑深度方向设置三道支撑,其中第一道为砼支撑,其余为钢支撑;
●地基加固:F1~F3基坑(下穿轻轨段除外)采用旋喷桩裙边及抽条加固,加固深度为坑底以下3m~4.5m;下穿轻轨段采用MJS工法桩加固,加固深度为坑底以下3m~4.5m;
基坑保护等级:F1~F3基坑为一级基坑;F4基坑为二级基坑。

2 工程难点及针对性措施
2.1 施工难点分析
工程实施区域位于市中心区,车站主体及南侧附属结构均下穿3号线高架,高架净空只有5m,且原3号线桩基距离基坑围护仅1.2m左右,环境保护等级要求极高。

再加上车站建址范围内土质情况较差,⑤2层承压水层埋深较浅,且下部没有明显的隔水层,车站范围内长时间、大范围、大降深地降承压水,不可避免地会对3号线产生影响。

考虑到3号线施工期间仍将正常运营,施工中若产生桩基沉降超标(两相邻承台立柱差异沉降不得大于0.25‰L(L为相邻两跨的距离),即7.5mm),将严重威胁3号线安全运营。

因此车站施工期间将从围护形式、支撑体系、承压水治理、基坑开挖、结构制作、沉降监测、应急措施等各方面采取措施,确保3号线的运营安全。

主要针对性措施
3号线高架是本工程周边建筑保护的重中之重,为此我们将充分贯彻“先隔离,后成桩,全逆作,强加固,墙加深,可顶升”的保护原则,对3号线高架实施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保护措施如下:
1)桩基托换
由于车站主体及南侧附属结构基坑均下穿3号线高架,共涉及2跨高架区间3个桥墩,桥墩承台下桩基础与围护距离仅有1.2m,车站在围护施工、降水、加固和基坑开挖过程中都可能会对 3号线高架下桩基础产生影响。

因此采取桩基托换的形式来控制轻轨的沉降,即通过施工新的可靠的桩基础和承台来托换原有的桩基础。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附属结构南侧的桥墩与3号线龙漕路车站结构相连,该桥墩下部为扩大承台,附属结构基坑围护紧贴承台,已无桩基托换位置,因此只对主体结构两侧承台下的桩基础进行托换。

桩基托换将原3号线高架承台4.8m*4.8m*2m加大为8.4m*5.8m*2.5m,并在后作承台区
域施做托换桩,托换桩采用6根钻孔灌注桩,桩径为600mm,桩长50m。

受制于高架净空
5m的影响,托换桩采用每节3m,分节焊接施工,严格控制各工序施工时间,并配备桩底注
浆措施,减小成孔过程中对3号线的影响。

2)MJS隔离桩车站下穿轻轨段采用钻孔桩围护,并在原3号线承台旁施做托换桩。

由于钻孔桩、托换桩施工位置与3号线原桩基的距离仅
1.2m左右,结合土质情况有20m以上在砂性、粉性土中,成桩过程中极易发生坍孔、缩颈
等现象,引起桩周土体位移,从而导致原PHC桩基桩侧摩阻力损失,严重威胁3号线的安全
运营。

先做MJS工法桩后做钻孔桩,可以解决成孔过程中一旦发生坍孔、缩颈等现象对3号线
桩基的影响。

但由于MJS工法桩施工位置有限,MJS工法桩施工桩径最小为1.2m,如果施工
过程中控制不慎就容易侵界,成桩过程中一侧土体硬,一侧土体软,将影响钻孔桩成桩的垂
直度。

为此我们考虑了两种方案来解决这一问题:
(1)MJS隔离桩+止水帷幕
根据施工现场条件,在主体围护与3号线原桩基之间由于距离有限,施做25度扇形摆喷,间距800mm,深度为39m。

结合MJS隔离桩统筹考虑,加大MJS止水帷幕的喷射角度,即保证止水帷幕的宽度,也
解决了钻孔桩桩间土的处理。

拟在主体、南侧附属结构围护与原轻轨桩基间扇形隔离桩位置,止水帷幕采用360度全圆摆喷,深度不变。

采用上述方案,3号线原承台保护措施的施工顺
序为:MJS隔离桩——托换桩——钻孔桩围护——MJS止水帷幕——扩大承台。

(2)内侧MJS工法桩内成围护桩+外侧止水帷幕
钻孔桩及MJS工法桩桩位排布方式有两种:
①钻孔桩位置180度MJS工法桩双向对喷,对喷区域内成钻孔桩,为保护3号线高架原
桩基,围护桩外止水帷幕仍采用单排MJS工法桩向围护方向180°摆喷;
②钻孔桩位置处采用360度MJS全圆摆喷,摆喷区域内成钻孔桩。

此种方案也能解决钻孔桩坍孔对轻轨桩基产生影响。

但考虑到钻孔桩与MJS工法桩为两
种工序,施工方面的相关协调包括施工时间的衔接,相互影响的范围,加固体强度达到的时
间以及成桩所能承受的加固体最大强度等都需要通过试验来的得到。

如采用此种方案我们将对钻孔桩、内排MJS工法桩桩位重新排布,选择最合理的位置既
避免两种工序相互影响,又要保证加固体内能成孔且周边加固体不坍方。

鉴于上述两种方案的优、缺点及不确定性,对于如何解决钻孔灌注桩成孔过程中一旦坍孔、缩颈引起土体位移的问题,对上述两种方案进行试验,根据试验结果来判断哪种方案更
可行。

(1)试验目的
●实测⑤2层水头标高,确定主体及附属结构的承压水降深。

●通过试验,合理设计降压井结构形式,确定降压井数量,对井群设计作进一步优化,以取得最好的降水效果。

●明确⑤3-2层的隔水效果,确定⑤2与⑦2是否有水力联系。

如果⑤2与⑦2层之间
存在比较强的水力联系。

●选取不同围护设计深度的工况模拟分析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对围护设计深度提出优化建议,确保基坑安全。

(2)试验结论经计算,试验场区内第⑤2层承压水水位平均埋深为3.90m。

通过计算主
体基坑最大降深为15m,
●不同井结构的单位涌水量有所差别,引起的降深效果也有所差别。

●在滤管长为10m、15m、20m中,10m滤管(非完整井)单位出水量引起同距离处的降深要比15m和20m滤管的大。

●降压井的井深设计应综合考虑底板深度和围护结构深度,建议滤管长度10m左右。

●考虑基坑开挖深度及井损因素,端头井区域降压井井深32m;标准段区域降压井井深
30m。

③验证各土层之间的水力联系
3 结束语
通常情况下,在桩基沉降引起轨道沉降前期,地铁运营公司可以通过调坡来控制轨道沉降,最大可调高40mm。

因此在轨道沉降一定范围之内,可以通过运营公司调坡来保证轨道的沉降要求。

倘若高架桩基沉降超过调坡所能控制的范围,将考虑采取对高架梁的顶升,维持原有的轨道坡度来保证3号线正常运行。

通过以上保护措施的实施,整个轻轨在地铁施工期间运行正常,轻轨的地基沉降远低于国家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