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材料题汇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国家自卫独立之道,其途有二:第一,守卫主权线;第二,保护利益线。主
权线,指国家之疆界,利益线,至于主权的安危密切相关的地区。
——摘自《1890年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山县有朋的施政演说》
21894年6月2日,清政府派驻朝鲜任总理通商交涉事物的袁世凯电告李鸿章:“顷日译员郑永邦(日本驻朝鲜使馆译员)以其使命来询匪情,并谓匪久扰,大损商务,诸多可虑,韩人并不能了......贵政府何不速代韩戡……我政府必无他意。”3日又电:“顷日署使杉村来昭,该意亦盼华速化戡,并询允诺……似无他意。”
31894年6月中旬,朝鲜内部局势趋稳,清政府建议中、日两国军队同时撤出朝鲜,日本拒绝,并在内阁会议上通过所谓“日中共同改革朝鲜内政的方案”。后来据日本外相4陆奥宗光回忆说:“我假借这个好题目,或能调和已经一度恶化的终日两国关系,万一不能调和,则毋宁索性借此时机促其破裂。” ——摘自《李文忠公全集》
4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蹇蹇录》
5综计中日交涉以来……我欲退则彼欲进,我益让彼益骄,养痈遗患,以至今日。夷焰嚣张,贪婪无已,一误再误,则我中国从此无安枕之日。——«礼部右侍郎志锐奏诿人谋占朝鲜事机危急请速决大计折»
6甲午中日战争前,英国《泰晤士报》驻东京记者布林克莱报道:“就弹药而论,它所储存的数量,比在一次对华战争中可能消耗的还要多。”在一篇题为《朝鲜和他的邻居》报道中又说:“(日本)比中国更清楚的知道中国,每一省能够抽掉多少人来作战。” ——摘自《帝国主义侵华史》
71891年李鸿章奏报“综核海军战备,尚能日异月新。目前限于饷力,未能扩充。但就渤海门户而论,已有深固不摇之势”。直至1894年中日战争前夕,他还奏称据英国水师提督查看,大连炮台“工坚赞省”,“各局厂制造西洋枪炮、药弹、水雷均能力求精进”
8中如甲午战争时,慈禧太后名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辄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
9条约的严厉性是“五大洲未有之奇闻,三千年所无之变尉”。“以中国之大,士民之众而制于区区岛夷,所谓冠履倒置也”_侍读学士奎华等一百五十五人上书
10“倭约万分无理,地险、饷力、兵权,一朝尽夺,神人共愤,意在吞噬中国,非割占数地而已” _张之洞
11“要挟奇横,事事出于情理之外,海内之人痛心疾首”。_文廷式
12历史上“中国之与外国议和者屡矣,或偿其兵费,或准其报商,固末偿以疆土与人也,今既赔巨款,又许以割地,瘠中华而奉岛夷,直纳款耳,无所谓和_山东巡抚李秉衡”
13“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者,实甲午一役” _梁启超
14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
15“同年初,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气弱乎?
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旧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寻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作者的根本
意图是?
16“甲午之役、军破国削,举国上中社会,大梦初觉,稍有知识者多承认了富强之策”。_陈独秀
17《报知新闻》强调:“即使把三餐节省为两餐,也要扩充海军”,
18《国民新闻》认为:必须“在五年之内建成一支可以对付两个欧洲最强国家在远东之海军的海军力量”,“建成一倍于现在常备陆军的兵力”
19三国干涉还辽后,日本看到用武力夺来的东西又在武力的压迫下失去,更加感到了扩充军备的紧迫性,参谋本部以打败俄国在远东的军队为目标,要求“在现有的七个师团的基础上再增加七个师团”。平时兵力要达到六十万人。
同时还积极扩大炮兵和骑兵,使之成为能够适应近代化战争的军队。海军部也提出了庞大的扩充海军的计划。
20当时的陆海军扩军经费,共约三亿日元。其中一八九七年的支出,竟达八千二百万日元,与甲午战争以前的国家年度总支出相差无几
21例一:割台消息从马关传回国内,举国哗然,在北京应试的个省举人一千多人联名上书,要求迁都抗敌。台湾人民更是痛心疾首,“若午夜暴闻轰雷,惊骇无人色,奔走相告,聚哭与市中”。拟从台民布告,表示“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22例二:清政府传令沿海各省禁止援助台湾军民,而且连刘永福派人到大陆募集的捐款也被扣留,甚至封锁区台湾的船只。
23例三:清政府派李鸿章的儿子李经方为割台专使,都台湾办理变割事宜,李经方不敢踏上台湾土地,美国顾问出主意,把割台清军送到日本军舰上,台湾就这样被清政府出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