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习题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练习题及答案: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高一历史练习题及答案: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高一历史练习题及答案: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导语】中日甲午战争为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

以下是xx为大家推荐的有关高一历史练习题及答案: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如果觉得很不错,欢送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1.“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假设要再现民族英雄邓世昌率领中*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素材是()解析:1894年9月,在中日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一直冲杀在前。

邓世昌命官兵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第一游击舰队旗舰“吉野〞号时,不幸为一条鱼雷所中而漂浮。

邓世昌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答案:C2.1894年10月西方列强报刊评说:“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

〞这揭露了日本在甲午战争中的野蛮暴行是()A.朝鲜丰岛海面不宣而战B.*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C.在旅顺对和平居民进行*D.出兵*东学党起义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从材料内容分析“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分析,应是日在旅顺进行*。

答案:C3.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代表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普遍要求。

这里的“要求〞是指()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

19世纪末,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并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正值列强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

此时它们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变成以资本输出为主。

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取得了在华开设工厂的特权,正反映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答案:B4.下列图中的情景反映的应是哪一次战争带来的影响()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解读图片的能力。

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刺激了列强争夺中国的野心。

1897年冬,从德国侵占胶州湾开始,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答案:C5.《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在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线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解析:此题学生易误选D项或B项,主要原因是不能准确理解《马关条约》中每一项内容对中国的危害。

(完整版)历史6年真题分类(必修1)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完整版)历史6年真题分类(必修1)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选择题2018年题组1.(2018·全国卷Ⅰ·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

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

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

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考点】甲午中日战争【解析】面对日本的舆论宣传,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说明其对舆论在外交中的作用没有清醒的认识,即清政府并不熟悉近代外交策略,故C项正确。

从题干材料来看,日本的宣传、欧美的舆论对战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并不能说其左右了战争进程,故排除A项;由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故排除B、D两项。

【答案】C2.(2018·北京文综·16)1903年,林纾编译的《伊索寓言》出版。

书中有一则故事:狮王与群兽立约,羊由狼管辖,兔子由狗管辖,彼此友好,和平共处。

兔子感叹说,我期待这一天很久了,但真能实现吗?故事后的按语说:“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旦忽言弭兵,亦王狮之约众耳!弱者国于其旁,果如兔之先见耶?!”林纾意在()A.提醒中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B.颂扬人类社会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C.呼吁世界列强承担保护弱国的责任D.鼓动中国民众推翻清政府残暴统治【考点】列强侵华【解析】根据材料时间信息“1903年”和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林纾通过寓言故事提醒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故A项正确。

材料反对弱肉强食,B项错误;材料强调要对列强保持警惕之心,C项错误;D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A2017年题组1.(2017·海南单科·10)1910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习题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习题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选择题1、“第八款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该条款出自()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2、在“爱我中华,勿忘国耻”的演讲赛上,李华悲愤地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大肆烧杀抢掠,致使城内尸积数里,大量珍贵文物被抢劫一空。

腐败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沦为‘洋人的朝廷’……”李华提到的不平等条约指的是()A、《马关条约》B、《北京条约》C、《辛丑条约》D、《南京条约》3、有关20世纪初的四位中国公民工作、生活情况的表述,不符历史事实的是()A、李立在重庆外国人的工厂上班B、吴常目睹外国军队驻扎山海关C、钱钟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D、田美在天津的一座教堂工作4、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A、1840年B、1860年C、1901年D、1937年5、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选项是()A、开放从沿海到内地的许多城市B、允许帝国主义在中国开设工厂C、巨额赔款给人们增加了沉重负担D、清政府保障严禁人们参加反帝活动6、“中国带着首都被外敌占领的耻辱进入了20世纪。

我们苦难深重的祖国啊,在穷凶极恶的列强面前,赤裸着孱弱的身躯。

”这指的是()A、火烧圆明园B、黄海大战C、签订《马关条约》D、签订《辛丑条约》7、下列不属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共同点的是()A、都极大的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B、都有列强割占中国领土的内容C、都有巨额赔款D、都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8、《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中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这说明《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大大地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程度C、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开启了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进程9、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近代以来,见证了中国历史的风云变幻,除了()A、八国联军侵华B、中华民国成立C、日本法西斯制造屠杀惨案D、国民党政权覆灭10、114年前的今天(即1900年6月20日),德国公使克林德在北京向巡街清军开枪,清军击毙克林德。

2021-2022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1

2021-2022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1

2021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一、甲午中日战争1.爆发原因。

(1)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2)1894年,日本借朝鲜东学党起义之机入侵朝鲜并蓄意挑起战争。

2.主要过程。

(1)开始标志:1894年7月,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

(2)主要战役。

①平壤陆战:清军失利后退回国内。

②黄海大战:日军控制黄海制海权。

③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战事结束。

3.结果:1895年4月,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温馨提示:甲午战争发生在帝国主义阶段,战争后列强对华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

【问题导思1】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提示:原因:(1)客观上: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军事实力强于中国;列强在一定程度上支持日本。

(2)主观上:清政府统治腐败,没有认真准备,一味妥协退让;慈禧太后不顾国家危难,大搞万寿庆典;有些清军将领贪生怕死,腐败无能。

【预习检测1】一名日本人在重庆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C)A.1840年 B.1860年C.1895年 D.1901年【预习检测2】在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

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

”这次战争是(D)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解析:“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体现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这正是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日本割占中国领土的刺激,故D项正确。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目的:镇压以“扶清灭洋”为旗号的义和团运动,维护并扩大在华特权和既得权益。

2.经过。

(1)1900年6月,八国联军从天津进犯,在廊坊附近遭遇义和团顽强阻击。

(2)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3.结果:1901年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辛丑条约》。

第五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练习)

第五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练习)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练习一、选择题1.《辛丑条约》签订时,慈禧太后曾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 )A.符合当时国际外交形势 B.说明中国综合国力、物力强大C.中国必须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 D.反映了满清王朝腐败无能2.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几次侵略中国的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下列侵略战争按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④甲午中日战争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 C.③④①②D.④②③①3.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这主要是指( )A.中国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帝国主义直接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外交C.赔款数额巨大,清朝经济被帝国主义完全控制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的侵华工具4在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社会的过程中,以下各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允许外国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②外国侵略势力开始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③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④中国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A.④③①② B.④②①③ C.②④①③ D.②④③①5.“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如需要拍摄关于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题材的历史剧,应选择的素材是( )A.廊坊狙击战 B.威海卫战役 C.虎门战役 D.黄海大战6.20世纪初中国居民王某有四个儿子,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不符合史实的是 ( )A.老大在天津外国人开办的工厂干活 B.老二在北京东交民巷买了一套房子C.老三住在上海租界内 D.老四参加了反清起义7.下列组合中,因果关系错误的一组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林则徐虎门销烟B.第二次鸦片战争一一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C.甲午中日战争——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8.在“爱我中华,勿忘国耻”的演讲赛上,李华悲愤地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大肆烧杀抢掠,致使城内尸积数里,大量珍贵文物被抢劫一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训练及答案

历史·必修1(人教版)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基础达标1. 梁启超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梁启超所述“割台湾、偿二百兆”出自()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天津条约》答案:B2.(2013·山东学业水平考试)“瓜分豆剖燃眉急,扶清灭洋树大旗。

”该诗句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洋务运动D.国民革命运动答案:B3.(2014·北京西城区期中考)“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第299次会议记录显示,该委员会给公共工程局的下列款项用于履行下列的哪一条约()A.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D4.(2014·漳州质检)记录片《复兴之路》的解说词说道:“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

”这“国耻”指的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和再认再现能力。

从材料“20世纪的第一年……太和殿”可以判断是指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占领北京城,故D项正确。

答案:D5.下图漫画是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国内时局图,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直接因素是()A.《南京条约》的签订B.《北京条约》的签订C.《马关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解析:本题考查图片信息解读能力。

解读图片可知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列强瓜分中国,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直接因素是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故C项正确。

答案:C6.光绪帝诗云:“城上神威炮千斤,枉资剧冠挫我军。

后来无道终许汝,致远深沉第一勋。

”此诗反映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能力。

根据信息“致远深沉”可知黄海大战中致远号沉没,这一史实发生于甲午中日战争中,故选C项。

答案:C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8-19 课时分层作业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18-19 课时分层作业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18-19 课时分层作业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D[海军舰队官员的殉国等行为可以说明北洋海军并不是腐朽无能,贪生怕死,故D项正确。

]4.近代西方观察家曾将当时的一场战事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一国的战争”。

其依据是()A.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外来侵略已无力抵抗B.甲午战争时中国民众民族意识未充分觉醒C.清政府反对李鸿章因朝鲜问题与日本交战D.力量弱小是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根本原因B[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当时已是一个近代化国家,中国在战争中所面对的是日本民族团结一致的力量。

而在中国,这次战争没有影响到普通民众,这场战争几乎全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在作战。

因此,得出结论的依据就是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尚未觉醒,B项符合题意。

]5.“吃面不搁酱,炮打交民巷。

吃面不搁卤,炮打英国府。

吃面不搁醋,炮打西什库。

”这首民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导学号:84162098】A. 太平天国运动B. 义和团运动C. 辛亥革命D. 五四运动B[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这一事件中的民众先后开始围攻北京的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事件是指义和团运动,故B项符合题意;A、C两项历史事件的中心地区均不是北京,故排除;D项针对的是北洋军阀,排除。

]6.“紫禁城内各宫殿,尽是洋兵分国占据。

三海、万寿山、颐和园等处,皆有各国洋兵驻扎。

各宫陈设,盗抢一空。

”这是对哪次战争的描述()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C[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紫禁城”“洋兵分国占据”“三海、万寿山、颐和园”“洋兵驻扎”可判断出这是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描述。

] 7.清末一位小商贩说:“在北京东交民巷这地界,我们这些卖瓜的、卖菜的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要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划给了洋人”。

这一情景的出现是因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A. 《南京条约》B. 《马关条约》C. 《北京条约》D. 《辛丑条约》D[本题考查的是《辛丑条约》的内容。

北师大版历史1第6课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跟踪练习

北师大版历史1第6课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跟踪练习

北师大版历史1第6课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跟踪练习一、单选题1.甲午战争之前,清朝统治者尽管事事对西方列强让步以求苛安,但唯独对日本一直态度强硬。

这要紧是因为A. 日本实力弱于西方列强B. 火烧圆明园的经历犹新C. 清政府不谙熟近代外交D. 华夷之辨观念根深蒂固2.甲午战败后,梁启超感叹:“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而十八行省之民,尤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

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

”梁启超认为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的要紧阻碍是A. 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思想B. 刺激民众担忧意识的产生C. 迫使中国扩大对列强开放D.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高涨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自豪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庞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动着远东和全球的阻碍。

”这说明了A. 没有近代西方国家的入侵就没有新中国B. 战争是推进近代中国社会进展的要紧动力C. 战争改变了远东和世界格局D. 战争促使中华民族不断反思并最终走向胜利4.下表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舆论对世界形势描画。

据此得出的合明白得释是A. 维新变法时期国人华夷观念开始坚决B. 近代中国人对中华民族前途深感失望C. 近代中国人开始探究和了解世界形势D. 民族危机加深推动国人关注世界局势5.《马关条约》第六款约定:“清、日两国所有约章,因此次失和,自属废绝……其两国新订约章,应以清国与泰西各国现行约章为本。

”对该条款明白得恰当的是日本A. 主宰中国的局面差不多形成B. 迫使中国承认中日两国的平等地位C. 取代中国确立东亚领导地位D. 同等享有其他列强在中国的特权6.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既定,天旋地转”,“东南诸宵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之他人”.“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题: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题: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一、单选题1. 史学家孟森说: “外使之来, 苟非崩角稽首, 而与为姑容, 其耻甚于亡国。

宁以社稷为殉, 不使虏夷踪迹相浼(沾染)。

得正而毙, 虽败犹荣。

此当时之舆论然也。

”材料中的“当时”是指()A.《南京条约》签订之后B.《天津条约》签订之后C.《北京条约》签订之后D.《辛丑条约签》订之后2. 下列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进行资本输出、分割世界要求的是()A. 《南京条约》B. 《天津条约》C. 《北京条约》D. 《马关条约》3. 梁启超说“李鸿章之手段, 专以联某国以制某国为主。

夫天下未有徒恃人而可以自存者, 必有我可以自立之道, 然后可以致人而不致于人。

”梁启超的话意在强调,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A. 清政府对战争没有预见, 缺乏充分准备B. 西方列强对日本的纵容和支持C. 清政府一味依靠国际调停, 贻误战机D. 清政府始终坚持避战投降思想4.一位学者回忆幼年的时光: “有人从上海带来几盒洋火柴, 当时叫自来火。

虽然有了时钟, 但是在灯下并无大用, 早两三个小时, 晚两三个小时, 又有什么关系?火柴其实也是奢侈品, 至于煤油, 那可又另当别论;煤油灯可以把黑夜照的如同白昼。

国际上也发生了不少事。

”从文中所述背景推测, 当时国际上最有可能发生的大事应该是()A. 法国大革命B. 瓦特改良蒸汽机C. 美国独立战争D. 日本占领台湾5.近代某位皇帝在闻悉某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后, 发表措辞严厉的上谕: “总之, 进京一事, 万不能允, 内江通商, 必须消弭;其余两事, 亦当设法妥办。

”据此推测, 这位皇帝和这个不平等条约应是()A. 道光帝《南京条约》B. 咸丰帝《天津条约》C. 咸丰帝《北京条约》D. 光绪帝《马关条约》6.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中说, 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 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

这一“集体亮相”带来的严重后果是()A.打开了日本闭关锁国的大门B.英法火烧圆明园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联合清政府镇压义和团7. 瑞澄(1863—1912), 满洲正黄旗人, 在一封家书中曾这样描述过一场事件: “各国洋兵已满九城, 火光冲天者三日夜, 地安门桥以南烧尽, 西四至西单烧尽 , 朝阳门楼、前门楼均烧化为乌有。

2020版高考历史复习第三单元2第12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课后达标检测新人教版

2020版高考历史复习第三单元2第12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课后达标检测新人教版

课后达标检测(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皖南八校高三联考)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与西方国家进行了多次交涉,承诺保证它们在中国的利益,甚至向英国保证不在上海地区用兵。

这反映出日本( ) A.希望西方国家配合作战B.充分利用了列强间矛盾C.大肆出卖中国国家利益D.企图从外交上孤立中国解析:选D。

从材料中日本对西方国家的承诺可知,此举会使日本获得西方国家的支持,避免西方国家干涉日本侵华,会使中国失去国际支援,故D项正确。

2.(2019·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调研)“这次战争证明,欧洲海战陆战的方法不仅白人能用,黄人也能用;贵国非常之进步,最使我惊醒,我们中国长夜迷梦,会因为贵国打击而破灭,然后大步进入醒悟阶段。

”材料中的战争是指( )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解析:选B。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西化程度更高的日本击溃了“中体西用”的清王朝,而这场战争又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故B项正确。

3.(2019·山西省45校联考)“战争重组了新的东亚国际关系……大清国原始制度被震撼,大中华汉民族为中心的一代有识者,毅然投身角逐乱世的政治舞台。

”上述材料中的“战争”指( )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选C。

根据材料“战争重组了新的东亚国际关系……大清国原始制度被震撼,大中华汉民族为中心的一代有识者,毅然投身角逐乱世的政治舞台”可以判断此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改变了亚洲传统的国际关系,日本地位上升,中国地位急剧下降,故C项正确。

4.(2019·保定高三摸底)1896年,朝鲜正式照会清政府,从此正式成立朝鲜帝国,结束以前的朝贡藩属关系。

这能反映出( )A.清政府主动放弃对朝鲜的控制B.日本侵略计划的失败C.朝鲜开始成为一个主权国家D.中国实力在一定程度上的削弱解析:选D。

2221届高三历史 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复习练习用题 大象版

2221届高三历史 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复习练习用题 大象版

必修一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和民主革命第1课时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选择题1.(2022·辽宁鞍山模拟,5)鸦片战争前白银兑换制钱数如下表。

造成表中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1823~1824 1828~1829 1833~1834 1838~1839一两白银兑换1 249文 1 337文 1 363文 1 638文制钱数A.随着对外贸易的兴盛,白银取代铜钱成为主要货币B.随着鸦片输入,白银大量外流使铜钱价格越来越低C.随着通商口岸的开放,外商以白银购物使银价高涨D.随着协定关税的制定,外商以条约哄抬白银的价格解析:鸦片的输入造成白银的大量外流,引起了银贵钱贱的现象,这是表中数据出现的原因。

答案:B2.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这场战争是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从材料中的信息判断,该战争发生在1514年以后325年,应该是鸦片战争。

还指出了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客观积极影响。

答案:A3.(2022·枣庄模拟)凌青诗作:“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

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

〞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有( )①虎门销烟②签订?南京条约? ③签订?马关条约?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

由“销烟〞及“港岛易英徽〞可判断应选①②。

答案:C4.185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伦敦的海德公园为万国工业博览会剪彩,充分展示了英国强大的工业实力,同时也昭示了英国对市场的需求,基于这种需求,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在签订的条约中最能表达这一需求的是( )A.勒索大量赔款 B.协定关税C.开放通商口岸 D.割占香港岛解析:学生容易因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理解不够准确和审题不清而误选C。

甲午中日战争习题含答案

甲午中日战争习题含答案
16.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悼念的民族英雄是( )
A. 岳飞 B. 林则徐 C. 邓世昌 D. 戚继光
17. 直接引发“公车上书”的事件是( )
A. 《马关条约》的签定 B. “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 C. 德国“强租”胶州湾 D. 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
18. 十九世纪末年,有人在北京城门上题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其中“三军败绩”指的是中国在哪场战争中失败( )
故选A.
本题考查《马关条约》.
关于“公车上书”,学生还要掌握其历史意义:虽然上书没有达到目的,但康有为、梁启超等为救亡图存掀起的维新变法运动就此拉开了序幕.
故选D.
本题考查《马关条约》的知识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马关条约》的知识点的识记能力.另外向学生说明,《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8.
据所学知,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中规定,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这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由原来的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本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重点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黄海海战及英雄人物邓世昌.
5.
1894年9月,清政府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锋向前,激战中,致远舰多处中弹,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日舰躲避,同时施放鱼雷,击中致远舰,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4.
1894年9月,清政府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锋向前,激战中,致远舰多处中弹,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日舰躲避,同时施放鱼雷,击中致远舰,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光绪帝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高考历史人教版考点练习卷: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附答案

高考历史人教版考点练习卷: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附答案

考点12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1、日本某份外交文件中强调:“这应是将来掌握东洋霸权的必要开端”,“日本之兵力以及陆海军在各国之行动中均应保持至少与其中最强国平等之地位。

”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 )A. 太平天国运动B. 甲午中日战争C. 义和团运动D. 九一八事变2、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该首选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3、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一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依附地位。

”此状况产生的原因与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关系最大()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4、闻一多在《七子之歌·台湾》中写到“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爱国诗人余光中于1972年在《乡愁》中写到“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两首诗歌创作的背景基本相同 B.“乡愁”是国共内战造成的民族之殇C.“酷炎的夏日”是指日本的殖民统治 D.两位诗人都渴望实现国家统一5、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其中的“条约”是指( )A.《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 D.《南京条约》6、日俄战争以后,日本商人占据我东沙岛开发矿产,我地方发现报告中央政府,后经交涉力争,1909年11月,根据中日双方签订《东沙问题条约》,日本将东沙岛归还中国,将岛上日本人撤出,在交接仪式上降下日本旗,升起黄龙旗。

2021-2022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练习 岳麓版必修1

2021-2022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练习 岳麓版必修1

2021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练习岳麓版必修11.(xx·德州)甲午战后,列强称中国是“正躺在死亡榻上”的“远东病夫”,提出要将“分配这个病夫的遗产”问题提到议事日程。

这个“分配”活动的开端是( ) A.“三国干涉还辽”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马关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甲午中日战争极大地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三国干涉还辽”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序幕。

2.清光绪帝曾发布《罪己诏》:“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

”文中的“议约”是指(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 D【解析】结合选项提供的四个条约和题干提供的信息综合判断,可以判断文中的“议约”是指《辛丑条约》。

另“疾愚暴之无知”应是指义和团运动。

3.(xx·德州)时空意识是历史学习的基本素养。

下列两幅图是近代中国不同时期的通商口岸示意图。

下列从通商口岸变迁中提取的历史信息,正确的是( )①该变迁发生于两次鸦片战争时期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③外国侵略势力从沿海深入到内地④中国贸易主权一步步遭到了严重破坏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 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重庆成为通商口岸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中,故①不正确,排除含①的A、B、C三项即可确定D项正确。

4.(xx·赣州)英国人赫德曾对一次战争发了一番议论:“中国没有得罪任何人,她只是一位老者,经过了若干岁月,渐渐变形消失了活力,现在,当她正慢慢苏醒过来时,却被这短小精悍的日本扑到身上。

”这次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 C【解析】“被这短小精悍的日本扑到身上”说明是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结合所学可知相关战争是1894年发生的甲午战争。

名师伴你行2024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11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含解析新人教版

名师伴你行2024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11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含解析新人教版

课时作业(十一) 甲午中日斗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斗争作业时间:月日1.1894年7月28日《申报》载:“以我堂堂天朝,幅员之广阔,人民之多,财赋之厚,兵卒之精,十倍于尔(日本)。

尔乃不自量力,轻启兵端是不明乎大小之势矣。

”这反映当时( )A.清政府死守“天朝上国”理念B.统治者动员民众策略奇妙C.国人过分夸大洋务运动的成果D.舆论界存在盲目自信念态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甲午斗争爆发前中国舆论面对斗争形势的心态。

《申报》体现的是民间舆论,不能代表清政府的立场,故A项错误;材料认为日本对清朝实行军事行动是不理智的行为,这并不能调动民众,故B项错误;材料认为清朝国力远胜于日本,未提及是洋务运动之功,故C项错误;《申报》轻视日本国力,体现了社会舆论盲目自信的心态,故D项正确。

2.1895年4月,《泰晤士报》说:辽东半岛的割让没有损害到英国的利益,“而依据协定的其他部分,英国的利益可能有所增进”。

该报做出上述推断的主要依据应是,英国( )A.在华享有某些特别的权益B.势力范围主要在长江流域C.在华利益得到了条约保证D.干涉还辽得到清廷的回报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1895年”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依据片面最惠国待遇,英国的利益增加,如投资设厂合法化,故A项正确。

B项对材料解读片面。

《马关条约》中无针对英国在华利益的内容,C项错误。

英国并未参与干涉还辽,D项错误。

3.石约翰对《清季外交史料》中的“主权”二字进行统计,发觉从1875年至1894年间,“主权”二字仅在每百页出现“一次”,而从甲午之后的1895年起,“主权”二字的出现频率显著增加。

这反映出( )A.晚清政府坚持“天朝上国”思想B.甲午战后中华民族意识渐渐觉醒C.甲午中日斗争是近代中国分水岭D.西方的“主权”思想已引入中国答案:B 解析:清王朝在甲午斗争中的失败,致使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刺激了广阔中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爱国救亡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故B项正确。

高中历史甲午中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选择题

高中历史甲午中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选择题

高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选择题(考试总分:200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一、单选题(本题共计 50 小题,共计 200 分)1、(4分)义和团运动无疑更具有反侵略的勇气,除个别例外,当时的改良派、革命派对义和团评论皆多持贬义;而东南地区的洋务派督抚却走向反帝斗争的对立面,热衷于与西方国家合作,建立了“东南互保”。

可见当时()A.西方侵略主要集中于中国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的革命斗争受到严重压制C.政府态度左右各方势力的政治立场D.在维护民族利益方面存在不同方式2、(4分)下图是中国军事科学院编写的讲述中国近代战争历史的读本,为读者了解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奠定了基础。

其中一章写道“战争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声誉得到提高,但西南门户却被打开”。

此战争应为()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法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4分)1904年章太炎写了一副对联:“今日幸颐和,明日幸海子,几忘曾幸古长安,亿兆民膏血轻抛,只顾一人庆有;五旬割云南,六旬割台湾,此时又割东三省,数千里版图尽弃,每逢万寿疆无。

”以下有关此对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人”指的是慈禧太后B.“割台湾”指的是《马关条约》C.揭示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D.“割东三省”指的是九一八事变4、(4分)1898年,如果一位西方外交官来到中国,他能够()①去上海租界拜访好友②在重庆看到外国商人租赁土地开设工厂③在广州去外国传教士建立的教堂祈祷④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发现有外国军队驻守A.①③B.①②③C.②③D.①②③④5、(4分)“我们在近代农民阶级反侵略斗争比较突出的‘教案’研究中,往往明显地笔带感情,将一切教民的罪恶均归结于传教士,而对群众反洋教斗争的愚昧、落后、排外的非理性行为加以保护,并笼统地称为爱国主义。

”这表明()A.反洋教是农民阶级反侵略的最主要形式B.农民阶级反侵略斗争不能称为爱国主义C.这一历史研究有理性的自省精神和勇气D.农民阶级反侵略具有彻底性和不妥协性6、(4分)19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沿海国家无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

人教版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军侵华》同步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军侵华》同步试题(含答案)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军侵华课程标准: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一、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1)日本明治维新后,军事实力上升。

(2)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日本乘机派大军入侵朝鲜。

2.过程(1)战争爆发:1894年7月,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

(2)平壤战役:清军失利,退回国内。

(3)黄海大战:中方损失略大,但主力尚存,日军控制黄海制海权。

(4)辽东战役:日军占领大连、旅顺等地。

(5)威海卫战役:1895年,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结果以清军惨败告终,签订《马关条约》。

(1)内容:(2)影响:①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

②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③新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④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⑤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⑥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二、八国联军侵华1.背景(1)列强掀起的瓜分狂潮使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反帝斗争日益高涨。

(2)1900年春夏间,义和团运动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

2.借口镇压义和团。

3.过程(1)发动战争: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合发动战争,由天津向北京进犯。

(2)进犯受阻: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在廊坊附近英勇打击侵略者,联军被迫退回天津。

(3)攻陷北京: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德国瓦德西的司令部设在紫禁城内。

4.结果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

(1)迫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1.图示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2.巧记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一条主线:外国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两个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

2018届高三历史-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专题练习-答案

2018届高三历史-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专题练习-答案

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答案一、选择题1~5.BBAAC 6~8.CDC二、非选择题9.(1)“民族的致命伤”:不知道军事失败的理由。

主要原因:英国的意图是打开中国市场、掠夺中国原料;没有对清政府统治造成实质性危害。

(2)实质: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或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探索:洋务运动。

(3)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影响: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政治,推动了政治民主化。

(4)变化:从“自信从容”到“紧张焦虑”(或从妄自尊大到矛盾心理再到惊慌茫然)。

影响:拓宽史学研究的新视野(或新视角);便于深刻理解历史变化。

1 / 3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解析一、选择题1.【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

由材料信息可知,义律意在将林则徐收缴外商鸦片的行为上升为中英两国政府之间的争端,以此挑起中英两国之间的矛盾,为侵略中国制造借口,由此可知B项正确。

2.【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

19世纪英国对中国的鸦片战争前英国已在其大量文章、著作中充分认识到中国封建农业文明的落后性,可见该学者强调了在文化层面上中国未战先败,故选B.A.C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鸦片战争中英国是以船坚炮利打败中国的,故D错误。

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英国人却将其刊刻成书,四处出售,‘民间转无不周知’”,有利于中国人接受近代法治观念,故A项正确;鸦片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故B 项错误;鸦片战争打破中国长期闭关锁国的状态,故C项错误;英国刊印的只是条约文本,不是英国思想,故D项错误。

4.【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当时,清朝皇帝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这一要求看作奇耻大辱,不符合自身“天朝上国”的身份,故A项符合题意。

5.【解析】据材料“而按照协议的其他部分,英国的利益可能有所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享有片面最惠国待遇,故A项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一.选择题
1、图片承载着历史。

下列图片反映了八国联军侵华史实的是()
虎门销烟圆明园遗迹侵略者坐在清朝皇帝的宝座上日军在旅顺的暴行
A B C D
2、“第八款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该条款出自()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3、清末一位小商贩说:在北京东交民巷这地界,我们这些卖瓜的、卖菜的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要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划给了洋人。

这一情景的出现是因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4、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选项是()
A.开放从沿海到内地的许多城市
B.允许帝国主义在中国开设工厂
C.巨额赔款给人们增加了沉重负担
D.清政府保障严禁人们参加反帝活动
5、“《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是指()A.冲击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帝国主义直接统治中国人民
C.赔款数额巨大,增加了人民的沉重负担
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6、在资本主义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使中国开始沦为和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分别是()
A.《南京条约》《辛丑条约》 B.《北京条约》《马关条约》
C.《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D.《南京条约》《马关条约》
7、对下面图示解读准确的是()
A.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
B.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
C.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历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8、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的消息付出,全国上下一片哗然,众人议论纷纷,忧心忡忡。

下列议论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A.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B.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C.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开办工厂,中国民族工业没指望了
D.清政府的统治已经被洋人的统治完全取代了
9、110年前列强对中华民族发动了一场残酷的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B.中法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0、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慈禧太后批准了《议和大纲》,说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这说明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割让了黑龙江北岸大片国土
C.北洋舰队的失利使中国无力再战
D.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11、对下面年代尺上提供的时间,解读准确的是( )
A、1842年,中英之间爆发鸦片战争
B、1895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1901年,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
D、1901年,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12、“紫禁城内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图占据,三海寿山、颐和园等处……各宫中历代珍异皆为日人捆载以去”。

这则材料反映的是列强发动的哪一次侵华战争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13、自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备受屈辱。

下列侵略战争曾经攻占和炮轰北京城的是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4、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外国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中列强都要求清政府
A.割地B.赔款C.开设工厂D.设立使馆区
15、《辛丑条约》签订后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

这说明了
A.清政府与列强建立了外交关系 B.列强获得了领事裁判权
C.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D.中国的反帝斗争蓬勃发展
二、材料题
1、【材料一】自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以武力强迫清王朝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的领土,蹂躏中国的主权,掠夺中国的财富,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农历2009年二月初二凌晨,在法国佳士得拍卖公司举行的拍卖会上,圆明园
文物——铜兔首、铜鼠首被中国厦门商人蔡铭超分别以1400万欧元拍得,但蔡铭超“拍而不买”,拒纥付款。

(1)请写出列强将中国近代社会一步步推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四次侵略战争的名称。

(2)材料二中两件兽首是在哪次战争中被劫掠的?劫掠者是谁?
(3)写出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名称。

(4)清政府在近代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2、材料“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据传上述对联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被迫同列强进行谈判前的一个小插曲。

当时某国谈判代表盛气凌人地作出了上联,清廷的一个小文书也毫不示弱地对出了下联,但最终清政府仍然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八大王”的统帅是谁?
(2)《辛丑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条约中的那一条内容最能体现这一点?(3)读完材料后你有什么感想?
3.阅读下列材料: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请回答:①这副对联中“公”指的是谁?②这副对联指的是什么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材料题
1、(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联军。

(3)《辛丑条约》。

(4)腐朽的封建主义难以战胜新兴的资本主义。

落后就要挨打;坚持改革开放,提高我国综合国力。

(言之有理即可)
2、(1)西摩尔或瓦德西
(2)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一个国家的尊严要靠实力来维护
3.①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邓世昌。

②指的是在甲午中日战争的黄海大海战中,为了保护旗舰,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冲锋向前,迎战敌舰,不幸壮烈牺牲,成为民族英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