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企业外部环境分析(三)-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系 19.8%
9
2008年汽车厂商销量排行榜 2008年汽车厂商销量排行榜
厂 1 2 3 4 5 6 7 8 9 10 京现 车 东风 产 长 车 众 众 家 2008 销 (辆) 586,036 498,867 490,087 458,637 366,044 356,092 350,520 307,814 306,230 284,454 07 销 (辆) 496,628 464,074 456,394 500,308 282,592 380,000 261,178 324,186 295,299 231,137 长 (%) 18.0 7.5 7.4 -8.3 29.5 -6.3 34.2 -5.1 3.7 23.1
15
4. 乘用车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2.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2.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5)流通渠道 2003年新进入汽车领域的比亚迪,截止2008年, 其全国经销商的数目已经达到600家。 结论:流通渠道尚不构成明显的壁垒 (6)产品差别化 高、中、低档品牌俱全 各种排量齐全 各种用途的乘用车俱全 已形成产品差别化市场
14
4. 乘用车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2.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2.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3)绝对的成本优势 相对于内资企业外资企业的绝对成本优势较为明 显 ‐零部件的供应 ‐产品工艺 ‐经验效果 (4)技术优势 跨国公司以其丰富的设计、制造经验和雄厚的产 品开发能力,对于缺乏轿车工业背景的新进入者 形成了较高的进入壁垒
21
4. 乘用车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5.供应商的交涉力 5.供应商的交涉力
乘用车的上游产业:钢铁、电子仪器仪表、模具、 化工、零部件等 其中,交涉力较强的产业:钢铁产业、电子产业 等 ‐汽车用特殊钢材 ‐ABS防抱死、车身稳定控制(ESP) 零部件厂商大部分规模较小,交涉力也相对较弱 ‐目前国内无像日本电装、德国博世之类的 大型的高技术零部件供应商
17
4. 乘用车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作为轿车的替代品有SUV,MPV等 3.替代品的威胁 3.替代品的威胁 替代品 ‐2007年,SUV的销量增长近60%,MPV的销量 增长23% 电动汽车 ‐比亚迪的一款纯电动四驱轿车混合动力汽 车E6,预计年内上市 混合动力汽车 ‐丰田汽车的混合动力汽车普锐斯全球销量 已经超过百万辆 结论:近期替代品的威胁还不是很强
18
4. 乘用车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近期替代品的威胁还不是很强 3.替代品的威胁 3.替代品的威胁 替代品 ‐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较高 ‐对安全、质量、性能方面的要求较高
19
丰田混合动力车丰田混合动力车-普锐斯
20
4. 乘用车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乘用车时已形成细分化、差别化 4.购买者 4.购买者的交涉力 购买 消费者对乘用车安全性能、经济性、质量、服务 等方面要求较高 结论:购买者的交涉力较高
16
4. 乘用车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7)政府规制 2.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2.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轿车项目一律由国家审批立项 严格的安全、节能、排放标准 (8)现有企业的报复 企业普遍处于强劲需求拉动下的生产扩张时期, 由于汽车整车数量较多,在位企业对新进入者对 市场影响的敏感性较低,所以很少采取策略性进 入遏制行为。
2
轿车: 轿车:宝马
3
MPV:本田奥德赛 MPV:本田奥德赛
4
SUV:大众途锐 SUV:大众途锐
5
3.中国汽车产业的基本概况 3.中国汽车产业的基本概况
2007年销售879万台,世界第二大汽车市场 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是美国,2007年销售1,646 万台 2009年,生产1,379万台,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 汽车生产国 无进入全球前十强的汽车企业 2007年汽车保有量每千人30辆,是世界平均水平 的1/3
10
4. 乘用车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1.行业内企业竞争 1.行业内企业竞争
(1)产业的集中度 14家汽车集团,56家小规模企业 集团类企业中,年产超过100万辆的企业只有3家 结论:集中度不高,竞争激烈 (2)不同性质的竞争者 外资企业主导乘用车市场 内资企业在低档乘用车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地位
11
4. 乘用车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企业战略管理 Strategic Management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第三章 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乘用车行业竞争结构案例分析
0
1.分析框架: 1.分析框架:波特的产业结构分析模型 分析框架
潜在 进入者
供应方
行业内企业的竞争
购买方
替代品
1
2.基本概念的确立 2.基本概念的确立
乘用车的概念 在其设计和技术特性上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 身行李和/或临时物品的汽车,包括驾驶员座位 在内最多不超过9个座位。 乘用车种类 乘用车下细分为基本型乘用车(轿车)、多功能 车(Mini Passenger Van, MPV)、运动型多用途 车(Sport Utility Vehicle, SUV)等。
22
5. 结论
乘用车行业现有企业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收益 率将会下降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不是很大,但产业内将会出现 大规模的并购 供应方的协商力将会增强,特别是在电子等精密 配件生产领域 替代品的威胁将日趋显现,应加大环保、节能、 替代能源方面的研发投入 国内企业应积极开发海外发展中国家的市场
23
(5)成本结构 固定成本所占的比重较高 (6)退出壁垒 埋没成本 人员安置、库存处理等退出成本 客户关系、企业信誉和形象 结论:很高的退出壁垒
13
4. 乘用车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2.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2.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1)规模经济 一般认为单个企业整车产量在40万~60万辆、零 部件100万~200万件,才能达到最小经济规模的 要求 但在中国,由于市场容量较大且增长迅速,大量 未达到起始规模经济的企业可以获得较高水平的 利润,从而抵消了规模经济所造成的壁垒。 (2)资本投入规模 资本密集程度很高的行业 一般整车项目资金规模都在100亿元以上
6
7
2007年各车系乘用车市场占有率 2007年各车系乘用车市场占有率
德系 14.9%
韩系 其他 5.3% 3.3% 自主品牌 44.2%
美系 16.1%
日系 16.2%
8
2010年 2010年1-8月各车系乘用车市场占有率
德系 14.3% 美系 10.1%
韩系 其他 7.4% 2.6% 自主品牌 45.8%
1.行业内企业竞争 1.行业内企业竞争
(3)产品差别化 产品差别化程度较高 低档、中档、高档车市场界限比较分明 (4)剩余设备 年产不到1,000辆的企业或停产企业有17家 2007-2008年“零产量”的汽车生产企业近10家 产业内存在剩余设备
12
4. 乘用车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1.行业内企业竞争 1.行业内企业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