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内涵及科学发展模式讲义.pptx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是经验和技能(以技术知识、 劳动工具和经验为基础,在劳动过 程中表现出来的主体活动能力 (know-how),包括技巧、诀窍等 实际知识)。
不同时期或时代的经验、技能不同。
2)实体形态的技术要素
主要是以工具、机器等生产工具为 标志的客观性技术要素。
按被操作和不被操作分为“活技术” (在劳动过程中的技术手段)和 “死技术”(不在劳动过程中的技 术成果或技术对象)。
❖体现在两个方面:技术活动和技 术成果。
2.(自然)科学与技术的主要区别
科学是对客观世界的理论性认识,技术则是 变改世界的手段和经验。
科学与技术的目的、功能、动机、方法、价 值等均不同。
(自然)科学与技术的主要区别
项目
科学
技术
目的任务
认识客观世界
变革客观世界
活动过程
实践→认识,探索 认识→实践,计划 性强,个体性明显 性强,协作性明显
二、科学知识的构成
科学作为认识活动的成果即科学知识, 包括科学事实、科学定律、科学假说、科 学理论。
三.技术的本质
17世纪初,人们把techne同logos结合起来, 形成technology(技术)一词。18世纪狄德罗 把技术定义为“为了完成特定目标而协调动作 的方法、手段和规则相结合的体系”。
一、什么是科学
1、从“李约瑟难题” 谈起
“为什么当代科学、伽利略时 代的‘新哲学’或称‘实验 哲学’只产生于欧洲文化, 而非中国文化或是印度文化 中呢?”
“为什么在公元前1世纪到15 世纪期间,在应用人类的自 然知识于人类的实际需要方 面,中国文明远比西方更有 成效得多?”
另两个难题: 古代中国有没有科学? 现代中国科学为什么落后?科学 中心转移说
②自然科学不是依赖于特定的经济基础 的上层建筑,即使在阶级社会中也没有 阶级性。“科学无国界”……
3.科学的本质属性
1)客观真理性 2)可检验性 3)系统性 科学是组织起来的系统化的知识; 4)主体际性 科学知识包含相互联系的经验知识和
理论知识。
科学知识作为社会意识形式被不同认识 主体所理解,接受不同认识主体的实验检 验,并在主体间畅通地讨论、交流。
逻辑实证主义的累积发展观曾长期 统治科学界和哲学界,它勾画了一 幅积累式的科学发展图景,从一个 侧面反映了科学不断进步的总趋势, 但它的根本缺陷是忽视了科学中的 革命,因而不能解释人们是怎样提 出逻辑上和传统理论不同的革命性 新理论的。
1998-2005年我国三类专利申请量变化情况
1995-2005年我国发明专利的国内外申请量变化
3)知识形态的技术要素
主要是以科学为基础的技术知识,是现代技 术构成中的主导因素。
技术知识:人类在劳动中掌握的技术经验和 理论,有两种表现形式: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
关于生产过程和操作方法 规范化的描述或记载。
三个难题的性质:是哲学问题还是 历史问题?
2.科学的涵义
1)“科学”的本意
Science源于古拉丁语Scientia,最初的涵义是 “知识”和“学问”。Science在17世纪出现于法国, 19世纪上半叶出现于英国。
“科学家(scientist)”是1838年在英国提出的, 最初的涵义是指缺乏正规训练或者与研究机构并不密 切,但在科学上很有能力的人。20世纪以来才用以专 门指以科学为职业的人。
形态
概念、原理、理论、 可操作的知识及知
学说等
识的物化
与生产的关系
间接的、潜在的
直接的、现实的
对经济社会的作用 不确定的、长远的 确定的、近期的
与政法等的相关性
较弱
较强
研究 特征
选题 主要方法 完成期限
自由探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目标明确
实验,归纳,分析,推理 实验,综合,想象,试错
较长,难以严格约束 较短,有明确规定
技术一词源于古希腊语techne,意为技艺、 手艺、技能、本领。
在我国古代,技术泛指“百工”。战国时的 《考工记》指出,“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 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在现代社会,技术就是人们为了 满足社会需要,利用自然规律, 在改造和控制自然的实践中所创 造和运用的劳动手段、工艺方法 和技能体系的总和。
2)关于“科学”的现代观点
①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体系以及有效地 获取这种知识并加以系统化的方式。
②科学是一种驾驭自然的力量。 ③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一种专门职业。 ④科学是一种文化。
⑤科学是一种方法。
3)自然科学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主要区别
①自然科学具有“一般社会生产力”即 “知识形态上的生产力”的性质,它是 潜在的生产力。
石里克
逻辑实证主义按归纳主义观点说明科学知识增 长的特征:
科学知识的增长来自对经验事实的归纳,科学 发展即通过归纳获得的科学知识的不断增加;
因此,科学发展是一个渐进积累的直线发展过 程,其中没有渐进的中断,没有革命;
观察事实积累越多、越深入,通过归纳逻辑得 出的科学定律或理论越被高频率经验证据所证实, 那么它就越普遍,解释力和预见力越强,所包括 的非科学的错误成分也越少。
(自然)科学与技术的共同点
科学与技术又有共同的本质:反映 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科学表现 了人对自然的能动的认识与反映关 系;技术表现了人对自然的能动的 控制和改造关系。)
3.技术的特征
四、技术的构成
1.技术构成的基本要素
1)经验形态的技术要素 2)实体形态的技术要素 3)知识形态的技术要素
1)经验形态的技术要素
19世纪下半叶,日本明治维新时代启蒙思想家福泽瑜 吉(1844~1901)首次把Science译为“科学”(分门 别类加以研究的学问——“科”即“品类”、“等 级”)。
❖ “Science”:西方土生土长 ❖ 由“Science”到“科学”:日本的福泽谕吉或
西周的翻译舶来(1874) ❖ “科学”:中国康有为首次引进(1893) ❖ “科学”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一面旗帜
关于生产过程和操作方法 的机制或规律性的阐述。
五、科学理论发展的几种模式
(一)逻辑实证主义的累积发展观 (二)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的发展观 (三)库恩等的历史主义的科学发展观
(一)逻辑实证主义的累积发展观
逻辑实证主义明确地把 可证实性作为“科学的” 划界标准,作为“命题 有(科学)意义的”标 准:
一个陈述当且仅当原则 上是可经验地证实的时 才是有(科学)意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