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专题二--劳动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生活专题二 劳动者

一.复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劳动者享有的主要权利,从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角度说明如何解决就业问题,了解通过创业解决就业的重要性。了解居民投资的主要方式和目的。

能力目标:通过对居民投资方式的比较,提高学生的比较能力和辨证看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者享有各种权利的基础,深刻理解党和政府制定的促进劳动者就业政策的正确性。 二.构建知识体系

劳动者的权利

为什么重视就业问题

就业 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劳动者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择业观念

鼓励劳动者创业有何意义 主要投资方式:储蓄、购买债券、股票、保险

居民投资的选择 居民投资的目的:获取收益

主要投资方式比较 三.重点知识梳理

1.劳动者的权利

(1)内容:

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2)维护劳动者权利的意义:

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劳动者享有的各项权利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

(3)怎样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①享有权利是以履行义务为前提的,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自觉履行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 ②我国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③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善于通过合法途径途径加以维护,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施加报复。

2.就业问题

⑴为什么要重视就业问题

①我国的就业形势严峻:我国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劳动力素质与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劳动者的择业观念落后。

②意义:

第一、就业是民生之本,对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就业使得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第三、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四、劳动者的地位权利决定的,劳动权是每个公民应享有的基本权利,是公民享有各项权利的基础。 第五、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做好就业和再就业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第六、能否做好就业工作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以及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也是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⑵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从政府和社会来说:

①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扩大就业总量。通过发展经济来扩大就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②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运用财政、税收、金融政策扶持再就业。努力改善劳动就业和自主创业的环境。③统筹处理经济结构调整、深化改革与扩大就业的关系,不断扩展就业渠道。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扩大就业总量。④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扩大就业中的作用。⑤搞好就业培训和、

服务,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劳动技能。扶持劳动就业弱势群体解决就业困难。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深化改革和扩大就业提供保障。⑦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

从劳动者来说

①要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

②劳动者要转变观念,提高劳动者自身素质和技能,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3.居民投资的选择:

1.解决就业问题主要靠政府。

2.购买保险是规避风险的投资,没有任何风险。

3.商业银行只能发行债券,不能发行股票。

4.存款储蓄、购买债券、股票和商业保险等都是一种投资行为。

5.社会保险建立在商业原则基础上,是参与保险者个人意志的体现。

五.热点问题简析

六.模拟练习

2007年6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从起草到通过,历经全国人大常委会五次审议,广泛征求意见,基层劳动者的声音得到了反映。该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回1-2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制定过程表明

A.政府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B.人大常委会行使国家最高立法权

C.我国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D.公民能直接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制定施行有利于

①完善劳动保障法律体系②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③实现劳动关系和谐④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不低于9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这是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中的两个重要数字。翻开近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新增就业人数和城镇登记失业率这两个调控指标格外醒目,这充分表明了党和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重视。据此回答3-4

题。

()3.党和政府之所以高度重视就业问题,是因为

A.就业能实现居民同步富裕

B.就业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C.扩大就业是优化经济结构的根本措施

D.我国要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4.要扩大就业、拓宽就业面,从根本上说必须

A.大力发展经济

B.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C.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D.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

()5.某股份公司向社会发行股票和债券,股票和债券的主要区别表现

A.股票是有价证券,债券仅是一种债务凭证

B.购买者与公司的实际经济关系不同

C.股票可以买卖,债券只能到期还本付息

D.股票收益总是大于债券收益

()6.某人还从银行购买了20000元的政府债券,与股票相比

A.从性质上看,它是所有权证书

B.从风险上看,它的安全性更小

C.从偿还上看,它可以还本付息

D.从发行上看,它的主体是银行

()7.下列函数图像描述的是消费与股票资产增长的关系走势。根据该图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居民消费水平决定着居民投资方式

B.居民持有的股票资产数量决定着消费水平

C.财产性收入成为居民的主要收入方式

D.股市投资价值的波动对居民消费影响不大

()8.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劳动者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是

A.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B.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

C.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 D.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

9.为了支持与鼓励高校毕业生创业,国家在贷款、税收等方面推出了多项优惠扶持政策。

(1)经济常识告诉我们,“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的劳动年龄之内依法从事某种有报酬的社会职业”。请参照就业概念,谈谈什么是创业。(2分)

(2)大学生创业对自己和社会有什么积极意义?(4分)

(3)运用哲学常识回答,何谓“理想及其与“创业”的联系。(4分)

10.A市某校高三(1)班一个探究学习小组,在学习“促进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题时,准备围绕“A市就业现状与对策“开展探究性学习。该探究学习小组通过问卷调查、走访、网上查询等形式,收集到以下信息:

A市每年大约有工作岗位1万个,但城市待业、失业人数高达5万人。在激烈的岗位竞争中,也出现了一些耐人寻味的现象:如地税局招聘公务员2名,报名应聘人数超过1500名,其中不乏高学历、名校毕业生;而某企业招聘勤杂工5名,竟未收到一份申请。究其原因,许多待业者认为,到企业做勤杂工,太丢面子了!

同学们发放了调查问卷,回收后统计发现:在A市失业人员中,有10%遭到企业无故解雇但忍气吞声;有45%感到自己没有相应技能不敢应聘;有6%呆在家里等待政府安排。

同学们通过探究还发现,A市存在着这么一个“失业怪圈”:家庭成员失业,导致家庭生活贫困。家庭教育支出减少;形成家庭成员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偏低,最终又引发贫困家庭新一轮的就业因难。

如果你现在加入该学习小组,请继续探究以下问题:

(1)运用经济学知识,探讨劳动者该如何应对激烈的就业竞争。

(2)运用政治学知识回答,破解贫困家庭“失业怪圈”政府应该怎么做。

(3)结合材料,说明中学生开展就业探究活动的重要意义。

课堂练习题答案

1-5.CDBAB 6-8.CDD

9.答:(1)答题应包含“自主创建”和“依法经营”等要素。

(2)创业可以为自己创造就业岗位,也可给更多人创造就业机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创业有利于劳动者充分发挥潜能,促进自我完善,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