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流中的称谓语对比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文化交流中的称谓语对比研究
摘要:称谓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言中,起着重要的社交礼仪作用。称谓语不
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时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本文从跨文化交流的视角就英
汉称谓语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了由于宗教信仰、价值观念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的
不同而导致的称谓语的差异,探讨了其背后的文化因素,便于使用这两种语言的
人们之间的跨文化交流活动。
关键词:称谓语;泛化;宗教;价值观;社会结构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9-0326-02
1 英汉亲属称谓语的差异
1.1 不同的特性全球各民族均有各自独特的亲属称谓系统和使用规范。汉语
的亲属称谓系统精细复杂,具有高度的描述性和唯一性。亲属的称谓根据辈分的
大小、年龄的长幼和关系的亲疏而不同。在汉语中亲属称谓词语可谓数目繁多,
据统计仅三代以内就有60多个。任意一个称谓都指向唯一的一种亲属关系,从
该称谓中我们可以明确地读出被称呼者的身份信息以及与称呼者之间的关系。
英语的亲属称谓系统简单笼统,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不确定性。反映在亲属
称谓词语上就表现出概念模糊,指向不明确。非常典型的词语如:cousin这一称
谓语,是对父母亲的兄弟姐妹的子女的一个笼统的称谓,没有长幼之分,不论男女,也不管是父亲的还是母亲的亲戚,翻译过来至少相当于汉语中的八个称谓,
即表哥、表弟、表姐、表妹、堂哥、堂弟、堂姐、堂妹。英语国家的家庭成员或
亲戚之间都习惯于直接称呼对方名字,甚至子女对父母、孙子女对祖父母也是一样。在他们看来,这意味着彼此之间关系融洽,亲密无间。
1.2 泛化现象亲属称谓语的泛化是指社会交往中对一些没有亲属关系的人借
用亲属称谓的现象。比如在汉语环境中,我们常会听到人们用“大叔、大哥、老大爷、老奶奶、小妹妹、阿姨、兄弟”等亲切的称谓语来称呼街坊邻居、朋友熟人,甚至素不相识的路人。人们认为运用恰当的亲属称谓能够缩短对话双方的距离,
有助于交往的顺利开展。
英语亲属称谓语的泛化现象却比较罕见,人们习惯上不会用亲属称谓来称呼
没有亲属关系的人。他们视亲属称谓为个人隐私和自己亲人的称呼专权,所以会
用名字称呼对方,甚至要求对方称呼自己名字。
2 英汉社会称谓语的差异
2.1 姓名称谓一个人的姓名由家族姓氏和个人名称组成。英汉姓名的排列顺
序不同:英美人名在前,姓在后,名较常用;中国人姓在前,名在后,姓较常用。英语词汇first name 和last name 就体现了这种排列。另外,英语中的头衔尊称通
常只和姓连用,而在汉语中,除了可以和姓连用、和全名连用,还可以和名连用,如李小姐、李晓红小姐、晓红小姐,后者这种称呼既尊重又亲切。
对长者的姓名称谓中,我们汉语常常会使用“老+姓”或“姓+老”,例如老王或
王老。而年长者也乐于听到此称呼,因为在长者为尊的观念下,这代表着他见多
识广、德高望重,值得尊敬。直呼长辈名字会被认为是没有教养的行为。而在英
语国家,人们崇尚年轻、活力和能力,他们认为“老”字意味着old and useless。因此,倘若按照中国人的传统,称呼外国老人为old Smith,恐怕会引起他们的不悦,以为你暗示他们“身体虚弱,依赖他人”。相反,他们更愿意你直呼其名,认为这
样是关系亲密和礼貌的表现。
2.2 尊敬称谓尊敬称谓是指对社会各界人士不分职业、职务、地位,甚至不
分年龄的一种称呼。英语中常用的尊称有Mr.、Miss、Mrs.、Ms.、Sir、Madam等,即便是对无职业、无职务或专业职称的人都可用这些通用尊称。除Sir和Madam
需单独使用外,其余通常和姓连用(Miss皆可),显得既尊重又比较文雅。Ms.
是现代女权运动的产物,由Mrs.和Miss合成而来,其含义也是两者的结合。该
词的出现使女性获得了一个和男性Mr.完全平等的称谓语,不体现婚姻状况,所
以使用时要和女性本人的姓名连用。Sir和Madam这两个尊称表达的人际关系不
很亲密,通常是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士兵对长官、老百姓对警察、学生对
老师、服务人员对顾客的通用尊称。
我国历史上曾有一段时间广泛使用“同志”这一尊称,也不分职业、职务、地位、年龄和性别,体现一种人人平等的思想。现在与国际接轨,也广泛采用“先生、小姐”这样的尊称,但并不完全与英语对应,比如“小姐”一词,在国内使用时有年
龄上的限制,女性年龄超过40岁,就不太适合用“小姐”来称呼,比较常见的是“大姐、阿姨”这样的泛化称谓,表达对女性的尊重。还有“师傅”一词实际上也是
一定范围内的通用尊称。
2.3 职业和职务称谓顾名思义,职业和职务称谓就是按照人们所从事的职业
或担任的职务来称呼他人。汉语环境中使用职业职务等称谓语来称呼人的范围极广,种类繁多,比英语国家复杂得多。
英语中职业和职务称谓语却极为有限,仅有professor、doctor、waiter、porter等为数很少的职业称谓。职务称谓一般见于皇室、政府官员、军界、宗教
界或法律界,如Queen Elizabeth、President Washington、General Patten、Father White等。
3 英汉称谓语差异的成因分析
3.1 宗教信仰不同纵观每个民族的发展历史,其语言文化都或多或少受某些
宗教文化的影响。对英语产生重大影响的宗教莫过于基督教了。信仰基督教的人
认为世界万物都是上帝创造的,世间的一切都是按上帝的旨意安排的。每一个人
都是神的儿女,彼此之间是平等的。所以,西方人的等级和身份观念比较淡薄,
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强调独立的人格和个性,推崇独立自主,无论在家庭还是社会,人们的个人权利和平等地位意识都很强。
而在中国则有着极大的不同。中国人不像其他民族那样重视宗教,中国文化
的精神基础不是宗教,而是伦理,尤其是儒家思想,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历史进程。在他的主导下,传统中国把社会关系归纳为五种,即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这些是主要的社会关系,此外还有很多。
3.2 价值观念不同英语的起源地自古以来就生活着一群性格和价值观念独特
的人,有着极强的独立性,不依附于家庭或家族。他们追求个人奋斗,崇尚个性
自由。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培养他们的独立精神,孩子成人后,一般都不愿意
依靠父母的帮助而选择各自谋生;父母年老后也不愿依赖后代的赡养,而是为自
己的独立和能力而骄傲。
中华民族历来具有牢固的家庭、家族观念。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靠土地生活,子孙世代传承,由此发展为传统中国的家族制度和家族观念。在社会交往中
人们还擅于泛化亲属称谓语,用于无血缘关系的朋友、同事身上,能有效地缩短
彼此之间的距离,使人际关系显得亲切温暖,这也是中国人重视家庭的表现。
3.3 社会结构不同构成社会的细胞是家庭。多数英语国家的家庭是nuclear family的模式,即核心家庭,由两代人(父母和未成年的孩子)组成。而中国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