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发展趋势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真正发展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经过近30年的发展和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制度设计不断完善,管理服务不断细化,对保障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改革深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就业压力逐年增加和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等深层次问题逐步显现出来;伴随市场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养老保障的任务越来越重,社会化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管理的压力越来越大,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障制度面临着诸多问题和严峻挑战.

一、目前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问题分析

(一)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层次缺失

我国养老金制度模式从1993年提出实施多层次养老保险模式.但作为养老保险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年金养老制度推进缓慢,覆盖率小,大部分城镇职工依然仅有基本养老保险.而且,我国政策规定企业只有加入了基本养老保障之后,才允许按政策规定设立企业年金.所以,只有少部分经济效益较好的能源、金融和通讯的企业设立企业年金,而经济效益差的企业一般只有基本养老金保障,形成企业年金缺位.

(二)基本养老金制度覆盖率低

2006年我国就业人口为76990万人,其中城市就业人数为28310万人,城市就业人口比例为36.77%.数据显示,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理论覆盖率从2001年的38.8%增长到2006年的42.8%,覆盖率仍不足50%.显示我国社会养老保障的有效覆盖面较狭窄.

(三)养老保险基金“所有者缺位”

当前,我国个人帐户中的养老基金实质上是缴费人的资本或劳动收入的一部分,所以,从经济学上产权明晰这一原则出发,理应成立一个代表缴费人利益的组织来对这部分基金进行管理.而我国目前的情况却是由政府代管,政府成为养老基金的托管人.所以,我国目前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际上就处于“所有者缺位”继而“所有权悬空”

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发生融资困难和基金被挪用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

(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亟待健全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城乡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经济结构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在使我国城市和农村之间形成了不同养老保障制度.与城镇相比,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低,保障项目少,社会救助仍是农村社会保障的主体内容,作为现代社会保障核心的社会保险制度在我国农村才刚刚开始发展,保障制度亟待健全.随着城

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人口政策的影响,以及农村人口结构逐步老化,农村家庭保障日益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农村人口

对政府组织的社会保障的需要越来越迫切.

二、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趋势探讨

(一)全面推进多层次养老制度体系建设

建立多层次养老制度制度体系,是我国的文化传统和现代社会保险机制的要求,应全面覆盖无力缴费的贫困人口的社会救济、社会基本养老、企业年金、商业寿险、家庭保障等多层次养老保障制度模式.

第一层次:加大基本养老保险的执行力度.由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供款的模式,即企业和个人为主,政府提供补贴,实行现收现付筹资方式.通过提高企业和个人的参保意识、加大执法力度等措施,不断

提高参保率.由国家行政部门管理,执行保障和再分配功能.推行激励机制,对于多缴费者可以多领取相应的养老金.

第二层次:鼓励企业为员工建立企业年金保障.由政府提供优惠政策,实行劳动权利与义务相结合的原则,由企业为主,个人为辅供款,

实行积累制筹资方式.对象为企业职工,执行保障和储蓄功能.实行激励机制,保证缴费者退休后有更高的生活水平和更为充分的保障.

第三层次:积极发展商业寿险保障.采用自愿性,由政府提供政策,个人具有经济能力和偏好选择,实行积累制筹资方式.对象为高收入

人群,是在具有了基础保障之上的更高层次的保障.执行保障和储蓄

功能.政府可视经济发展需要,给予政策扶持.

第四层次:传承家庭养老保障.家庭成员对老人的赡养是互惠互利关系的体现.年轻一代对父母提供照顾,也为自己将来获得子女照顾

创造了道德基础,这种供养与反哺的循环使家庭养老能够延续.

(二)扩大非缴费型和基本养老覆盖范围

扩大覆盖范围,是基本社会养老制度的一个基本目标.目前扩大覆盖范围的政策是出于制度内的资金不平衡的需求,缺少统筹机制.这

种以扩大覆盖面为手段来缓解养老保险基金压力的政策背景,使非国有企业产生了其缴费将被用作于退休人员较多的国有企业,进行实质上是现收现付性质的收入转移支付的预期,而与此同时,国家又没有

对非国有企业及其缴费相对应的养老金承诺做出制度化的、具有法

律效力的保证.制度漏洞是造成覆盖率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国有、集体企业使用农村、外来劳动力临时工,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城镇自由职业者、农民工,大部分没有纳入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因为,其中的很多制度规定是很难执行的,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例如,国家规定个体户按上年社会平均工资的18%~20%缴费,其中的10%~11%记入个人账户,8%~9%记作社会统筹部分.个体户的雇工也是这个总比例,只是个人缴8%~9%,其余由雇主缴纳.自由职业者按这个总比例,全部由个人缴纳.由于操作很麻烦,而且很难得到这些人的理解和信任.更重要的是,规定中有一些不合理之处,例如个体户和自由职业者本来是个人全部缴纳的,但是进入社会统筹部分其所有权则不再属于他们自己的了,如果他们中途出现意外,继

承人只能继承记入个人账户的那部分,很难吸引他们入保,这种规定

不被理解.这是非国有经济不愿意参加目前的养老金计划的背景原因,也是扩大覆盖面工作难以推进的原因.

(三)重新界定政府在养老保险体制中的职能

造成当前我国养老保险体制出现“所有者缺位”的现象,很大程度上是政府直接管理过度的结果.当前个人帐户中的养老基金完全是由政府的社会保障管理部门管理的,政府既是监管者,同时又是帐户

的直接管理者.在这种情形下,个人帐户中积累的基金难以得到有效

地运作.因此,应当将政府的管理职能限制在社会统筹这一大块,即现收现付部分;而个人帐户中的基金部分,则可考虑借鉴国外管理养老基金的成功经验,成立养老基金会组织来管理个人帐户中的基金,基

金会组织应当是专业化的基金管理公司.并且,为了保证养老基金的

管理效率,这样的基金会应当是竞争性的,即成立多个基金会组织,职工可自主地选择决定加入哪一个基金会,也可自由地退出.政府间接

作用的增强则表现在加强监管职能方面.政府的社会保障部门应对基金管理公司进行严格的监督,定期考核其绩效和风险管理水平.

(四)建立城乡有别的养老保障模式

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体系由非缴费普惠性养老模式、缴费性基本养老保险模式、企业年金及个人寿险储蓄性养老模式和家庭养

老等多层次构成.其中缴费性基本养老保险和商业寿险产品的目标主要是城镇从业人员,是养老保障是发展的主体.企业和个人寿险储蓄

安排的养老保障将成为城镇退休人员晚年生活的补充性质资金来源,也是提高退休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非缴费普惠性养老保障目标是贫困老人,利于消除贫困.非缴费型养老保障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

是主体.同时,家庭养老和土地养老均是有效的养老模式,在有条件的地方亦可发展社区养老.

中国当前实行的养老保险体制基本上是符合现实国情的.由于改革方案很难尽善尽美,当前的养老保险体制还存在着许多理论上和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改革进程中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中

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才可能获得成功.

资讯频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