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金融体制改革的一点看法

发展中国家金融体制改革的一点看法

——从制度和经验谈起

对于急于寻找到一条通向全球化金融秩序的终南捷径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制度创新成为它们所津津乐道的话题。然而,制度无易立,精神失则难补。对于金融体制来说,制度仅仅是冰山上露出水面的一角而已,隐藏在水下的那九分之八才是我们真正要努力去把握的。

曾经有一个经济学家提出了一个中国之谜,即中国在中央政府财政收入大量下降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了物价的稳定和经济的高速增长。按照常理,在政府收入下降的情况下推进市场体制改革,其通常的结果恶性通货膨胀。但是在我国,中央财政收入大幅度下降(1997年中央财政收入占GDP34.8%。1994年,10%。1997年,11.7%),于是政府通过采取实际利率为正的货币利率政策,将收入快速增长的居民储蓄吸引到国有银行中来,再通过银行的政策性贷款弥补国有企业由于价格限制和人员过多造成的政策性亏损,这样就为稳定的推动经

济体制改革的进行起到了经济的作用。

其实,政府与金融机构的这种千丝万缕的关系不仅仅是中国特有的,在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体制中也十分常见。在这些国家,形成的金融制约机制是下面这个模式:

金融法律

金融市场

金融决策

但是在一个正常的金融体制中,应该是这样的一个模式:

金融法律

金融市场

金融决策

政府过分的干预金融市场的后果就是产生“戒毒效应”。戒毒可以使吸毒者的身体复原,但在一旦复吸毒效更大、危险更大。金融市场的政府过度干预使存在严重的危机甚至已处于崩溃边缘的金融市场的风险得以释放,从而使得市场恢复投机的空间和余地比调控之前大大增加,但如果导乱行为的根源没有消除,一旦政府撤出市场就很可能引发新一轮更严重的危

机。

为什么政府要如此主动的干预金融市场?对于这个问题,金融机构以及大众的金融意识

的缺失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资金的用法一共有三种,一种是为自己而用自己的钱,一种是为自己而用他人的钱,一种是为他人而用他人的钱。最认真的用钱方式无疑是第一种,但是金融机构更常见的是在第二种和第三种意义上使用资金,用别人的钱,严肃认真的态度就会大打折扣。因此,金融体制变革的一个基础性建设就是要建立起把别人的钱当作自己的钱一样留意使用的金融意识。

在金融机构尚未形成这样的意识之前,政府不得不成为金融机构“良心的看守者”。

同时,公众对金融危机缺乏应有风险意识,一旦“狼来了”,公众信心崩溃,便加剧经济的崩溃。这样的一种零风险收益观,给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改革设置了巨大的阻力,直接后果

就是迫使发展中国家不得不继续垄断风险。

金融体制改革不仅需要一个有限的政府,建立一个高效的政府也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例如,东南亚奇迹产生在于这一地区内各国和地区政府抓住了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产生则是东南亚各国地区政府未能针对不断变化的国际经济环境进行及时有力

的政策调整。

因此,一个能够收缩自如、干预有度的政府在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体制改革中起着“驱动

轮”的作用,是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亚洲金融危机蔓延之广、持续之久使国人对离我们似乎还很遥远的金融全球化和金融体制改革有了较深的感受。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体制改革所需的所有的那些先决条件,不会因为我们制定了多么完备的制度而当然实现,它需要我们不断的去追求和实践。

论文格式/

论文的标准格式word:/

毕业论文格式/

论文

论文网

代写论文

论文代写

代写留学生论文

代写硕士论文_degree.html

代写MBA论文

论文发表

代写博士论文_degree.html

代写英语论文/

代写澳洲assignment:_area.html

代写澳洲论文:_area.html

英国论文代写_area.html

代写英国assignment:_area.html

代写essay:/

代写英语论文/

英语论文格式/

————————————————

论文

论文网

英语论文格式/

代写英语论文

代写留学生论文/

代写essay:/Essay.html

代写assignment:/assignment.html

代写thesis:/thesis.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