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新课标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引领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沸腾的条件。

(3)掌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以及蒸发过程中吸热(蒸发可以致冷)。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2)通过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学会比较的研究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的温度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列举大量的生活实例,可以感觉到物理和生活的密切相关,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2)通过交流,能够产生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的重要性。

六、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以及蒸发的过程是吸热的。

(2)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教学难点
(1)理解沸点的概念。

(2)通过与实际相结合,理解影响沸点的因素。

七、教法学法及教学手段
(一)教法学法
针对以上的教学重难点,同时根据教材内容及编写的特点,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本课时主要采用了以启发式教学法和实验探究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并运用多媒体,化静为动。

与之对应的学法有实验观察、合作交流和结合生活的方法。

使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探究蒸发过程吸热以及水沸腾的特点,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使他们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得到发展和提高。

(二)教学用具
铁架台、酒精灯、铁圈、石棉网、烧杯、温度计、中心有孔的玻璃板、水、秒表、注射器、橡皮塞、乙醚。

八、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
(一)教学课时数
2个课时(80分钟)。

(二)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设计思路
汽化
引入新课1、提问学生上节课学过的从
固态到液态以及从液态到
固态的过程有哪些特点。

2、请学生思考气态与液态之
间能否相互转化。

3、提出本节课的研究内容从
液态到气态以及从气态到液
态的过程。

教师在黑板上用沾有水的湿
布写两个字,如“好学”过一
会儿黑板上的字迹逐渐消失。

教师提问:
黑板上用水写的字怎么没有
了?这些水到哪里去了?
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
的知识,积极回答。

学生带着疑问进行接
下来的新课学习。

仔细观察现象,学生
进行思考讨论回答:
变成气体跑到空气中
了。

通过回顾上节课知
识点,温故而知新。

设置疑问激发同学
们思考。

实验简单,现象明
显,能够培养学生
迁移能力,引导学
生透过简单的现象
来探究其本质的能
力。

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同时提出
问题,引入课题。

概念建立引出概念:物质从液态变成气
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让学生经过思考举出生活中
汽化的现象。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分类,引
导学生说出汽化有两种方式:
蒸发和沸腾。

理解汽化的概念。

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列
举出若干个生活中的
汽化现象。

通过实验,引出汽
化的概念。

通过学
生交流讨论,引导
学生说出汽化的两
种方式:蒸发和沸
腾。

实验探究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创设情景:你知道怎么晒
衣服干的快吗?
2、通过对比图片引导学生思
考并说出影响蒸发快慢的
因素
创设情境:
通过观察上述三幅图
片,学生交流讨论总
结出影响蒸发快慢的
因素:
1、表面积越大,蒸发
越快;
2、温度越高,蒸发越
快;
3、表面的空气流动越
快,蒸发越快。

学生认真思考,带着
疑问进行下面的分组
通过再现现实生活
中的例子,以对比
的方式在教师的引
导下,让学生积极
思考,自己发现物
理规律。

通过简单的学生
分组实验,充分调
动学生的主观能动
性,积极参与课堂,
合作的实验模式,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
实验探究
蒸发吸热1、高烧病人可用酒精帮助降
温,这是为什么?
2、在夏日的都市,洒水车给
人们带来一阵阵的清凉,是什
么原因?
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实
验;
2、帮助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实验。

1、学生分组实验:取
两支温度计放在教室
中,观察它们的示数;
在其中一支温度计的
玻璃泡涂上酒精,过
一会儿,再同时观察
两支温度计的示数。

2、现象:发现涂酒精
的温度计示数降低
了。

分析得出结论:蒸发
的过程是吸热过程
(蒸发可以制冷)。

作能力以及与人沟
通交流的能力。

实验探究
水沸腾的特点
实验探究
水沸腾的特点1、利用水壶烧水的生活经验
引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2、教师进行演示实验:
教师演示水沸腾的实验,并且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带领同学填如下表格:
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
象,分析总结实验现
象:
1、杯中水的温度变
化情况:烧沸腾前,
水的温度不断上升;
沸腾时,水的温度不
变。

2、烧杯中水的状态的
变化情况:沸腾前,
烧杯口有少量“白气”
出现;沸腾时,烧杯
口有大量“白气”出
现。

3、水中气泡的变化情
况:沸腾前,
水中有少量的气泡产
生,且在上升过程中
逐渐变小,消失;沸
腾时,水中有大量的
气泡产生,且在上升
过程中逐渐变大,升
至水面后破裂消失。

4、水的声音在沸腾
前较大;沸腾时较小。

将上述实验现象填入
通过该实验引导学
生认真仔细观察实
验现象,并且让学
生自己讨论总结实
验现象,这样更有
利于学生对实验现
象的理解和把握。

表格。

蒸发和沸腾的对比分析
液化
引入新课对比蒸发和沸腾两个实验,引
导学生总结它们的异同点,填
到下面的表格中:
1、创设情境:首先播放一段
冰棒冒“白气”的视频,创设
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激
发学生的求知欲,顺利导入新
课。

2、列举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
象,让学生积极思考,带着疑
问进行下面的新课教学。


如:1、做饭时,经常在锅盖
上附着一些小水珠。

3、从冰
箱取出的可乐瓶上有一些小
水珠。

3、冬天,从户外走进
暖和的屋子里,眼镜片上也有
一层水珠。

积极思考讨论,在老
师的引导下总结它们
的异同点,填入表中。

仔细观看视频,体味
其中蕴含的物理知
识。

并思考生活中这
些常见现象产生的原
因。

通过对比分析,总
结它们的异同点,
使学生对其印象更
加深刻,对知识点
把握更加牢固。

通过播放视频,创
设教学情境,激发
学生运用物理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的浓
厚兴趣。

概念建立通过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
汽化现象引出它的逆过程即
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即液
化现象。

从汽化过程吸热引出
液化过程放热。

学生初步理解液化现
象是汽化现象的逆过
程。

液化过程是放热
过程。

通过从汽化现象的
逆过程引出液化现
象,让学生更容易
接受消化知识,深
刻理解它们的内在
联系。

情境设置生活现象:秋天的早上,窗玻
璃上有一层水雾,仔细看是一
些小水珠。

教师提问:怎样可以使气体液
化?
学生讨论回答:降低
温度
通过日常的生活现
象设置疑问引发学
生思考,同时也体
现了物理源于生活
的理念。

实验探究教师演示乙醚的液化实验,引
导学生观察、思考、解释现象,
提出问题。

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液化的第
二种方式,即压缩体
积。

通过演示实验,引
导学生积极思考。

拓展应用学生记住常见的应用
实例
通过列举生活中的
应用实例,充分体
现了新课标从生活
走向物理,从物理
走向社会的发展理
念。

九、板书设计
§12.3汽化和液化
一、汽化
1、汽化的概念: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吸热过程)
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1)蒸发: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①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表面积、温度、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快慢
②蒸发吸热(蒸发制冷)
(2)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二、液化
液化的概念: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放热过程)
十、教学反思
1.由各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引入汽化和液化,体现了从现象到实质,从生活到物理。

通过“拓展与延伸”,让学生从物理走向社会。

学生自己得出规律,培养了学生自主思维的能力。

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观察、讨论、发表见解,既体验成功,也增强了学生合作、互助的能力,还可弥补班额较大时对弱势学生关注的不足。

2.本节所有的知识点都是由实验或者是现象引出。

学生通过实验或者现象发现问题──提出研究课题──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操作──总结评价,努力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课堂的主人,同时将教学活动变成了学生的一种创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创造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