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二首——登高与蜀相38页PPT
合集下载
杜甫《蜀相》古诗词PPT
![杜甫《蜀相》古诗词PPT](https://img.taocdn.com/s3/m/da0928ab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e9.png)
诗词赏析
“三顾”,这里指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刘备三次登门拜访的事。诸葛 亮《出师表》上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 中。”“频烦”,多次地烦劳。 另一说见清代汪师韩的《诗学纂闻》,汪师韩认为“频烦”是唐代俗语, 意思与“郑重”差不多。“天下计”,是指统一天下的谋略。具体地说, 这里指诸葛亮所制定的以荆州、益州为基地,整饬内政,东联孙权,北 拒曹操,而后统一天下的策略。 “两朝”,指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开济”,“开”指帮助刘 备开创基业;“济”是指辅佐刘禅匡济艰危。“济”,有完成的意思, 也可以解释为守成、成了事业。“老臣心”,指诸葛亮尽忠蜀汉,不遗 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
相关故事
为房绾喊冤
安史之乱爆发后,宰相房绾率兵与叛军作战失利,刚登基不久的唐肃 宗震怒,罢了他的官。尽管很多人都觉得房绾这官丢得有点冤,但碍 于唐肃宗是个脾气很大的人,都不敢替房绾说情,偏刚当上左拾遗的 杜甫敢说。杜甫马上就给唐肃宗上了一道奏章,说胜败乃是敌家常识, 房绾并无大错,不应被免职。一开始,唐肃宗没有理他这个小小的左 拾遗,可他却还来了劲儿了,又在上朝时,狂为房绾喊冤。 结果,终于把唐肃宗给惹火了,唐肃宗本已下了要将杜甫关进大牢, 严加审讯的旨。还好有几个御史为他求情,说他作为言官,也算尽责, 只是说话没有分寸罢了。这才使他免遭了刑罚。
完结感Βιβλιοθήκη 聆听诗词赏析“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句指的是诸葛亮为了伐魏, 曾经六出祁山的事。 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234年),他统率大军,后出斜谷,占据了五丈原,与 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了一百多天。八月,病死在军中。“英雄”,这里泛指, 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 这尾联两句承接着五、六句,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对 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
登高和蜀相ppt
![登高和蜀相ppt](https://img.taocdn.com/s3/m/4a880cafd4d8d15abe234ebf.png)
(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 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登高》、《茅屋 为秋风所破歌》、《江村》、《登岳阳楼》
杜甫草堂
杜 甫
人称“诗圣”,文为“诗 史”。
成都杜甫草堂里挂着郭沫若写 的一副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 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 16个字是对杜诗很好的概括。
熟读背诵这两首诗
66、生命有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 伽利略 67、凡是挣扎过来的人都是真金不怕火炼的;任何幻灭都不能动摇他们的信仰:因为他们一开始就知道信仰之路和幸福之路全然不同,而他们是不能选 选择的,只有往这条路走,别的都是死路。这样的自信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你绝不能以此期待那些十五岁左右的孩子。在得到这个信念之之 前,先得受尽悲痛,流尽眼泪。可是这样是好的,应该要这样…… —— 罗曼•罗兰 68、一个最困苦、最卑贱、最为命运所屈辱的人,只要还抱有希望,便无所怨惧。—— 莎士比亚 69、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才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风平浪静的海面,所有的船只都可以并驱竞胜。命运的铁拳击中要害的时候,候,只有大勇大智的人才能够处之泰然;……—— 莎士比亚 70、当一切似乎毫无希望时,我看着切石工人在他的石头上,敲击了上百次,而不见任何裂痕出现。但在第一百零一次时,石头被劈成两半。我体会到,到,并非那一击,而是前面的敲打使它裂开。 贾柯•瑞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71、瓜是长大在营养肥料里的最甜,天才是长在恶性土壤中的最好。 —— 培 根 72、失去财产的人损失很大,失去朋友的人损失更大,失去勇气的人则损失了一切。 —— 塞万提斯 73、不要将过去看成是寂寞的,因为这是再也不会回头的。应想办法改善现在,因为那就是你,毫不畏惧地鼓起勇气向着未来前进。 —— 朗费罗 74、悲观的人虽生犹死,乐观的人永生不老。—— 拜 伦 75、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的。 —— 雨 果 76、信仰是伟大的情感,一种创造力量。—— 高尔基 79、乐观是一首激昂优美的进行曲,时刻鼓舞着你向事业的大路勇猛前进。—— 大仲马 80、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狄更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81、壮志与毅力是事业的双翼。 —— 德国谚语 82、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马克思 83、黄金诚然是宝贵的,但是生气蓬勃、勇敢的爱国者却比黄金更为宝贵。 —— 林 肯 84、我们不得不饮食、睡眠、游玩、恋爱,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接触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过我们必须不屈服于这些事物。 —— 居里夫人 85、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只有勤奋不懈的努力才能够获得那些技巧,因此,我们可以确切地说: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贝多芬 86、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 爱因斯坦 87、人类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 —— 马克思 88、我们的理想应该是高尚的。我们不能登上顶峰,但可以爬上半山腰,这总比待在平地上要好得多。如果我们的内心为爱的光辉所照亮,我们面前前 又有理想,那么就不会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普列姆昌德 89、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爱因斯坦 90、成功并不能用一个人达到什么地位来衡量,而是依据他在迈向成功的过程中,到底克服了多少困难和障碍。—— 布克•华盛顿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91、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 托尔斯泰 92、 成功,从失败的土壤中顽强生出。—— 德 国 93、别因为落入了一把牛毛就把一锅奶油泼掉,别因为犯了一点错误就把一生的事业扔掉。—— 蒙 古 94、危险、怀疑和否定之海,围绕着人们小小的岛屿,而信念则鞭策人,使人勇敢面对未知的前途。 —— 泰戈尔 95、论命运如何,人生来就不是野蛮人,也不是乞讨者。人的四周充满真正而高贵的财富—身体与心灵的财富。 —— 霍勒斯•曼 96、如果只有火才能唤醒沉睡的欧洲,那么我宁愿自己被烧死,让从我的火刑堆上发出的光照亮这漫长的黑夜,打开那些紧闭的眼睛,将人类引进光明 的的的真理的殿堂。—— 布鲁诺 97、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目标,也比漫无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很多人(包括我自己)觉得面试时没话说,于是找了一些名言,可以在答题的时候将其穿插其中,按照当场的需要或简要或详细解释一番,也算是一种应对的方法吧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
【高中语文】登高蜀相ppt精品课件117
![【高中语文】登高蜀相ppt精品课件117](https://img.taocdn.com/s3/m/b1c1bc70be1e650e52ea99f1.png)
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当 时诗人在成都。诗中借诸葛亮的丰功伟绩, 抒发了诗人自己功业未就的感慨。蜀相, 指诸葛亮,曾封武侯。
年老时的杜甫领着家人离开四川,准 备回老家。但因为年老穷困,沿途漂流, 最终没能如愿,病逝于湘(今湖南)水舟 中。
(五)漂泊时期(公元768-770)
年老时的杜甫领着家人离开四川,准备 回老家。但因为年老穷困,沿途漂流,最 终没能如愿,病逝于湘(今湖南)水舟中。
1.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首联写了哪些景物?
风、天、猿、渚、沙、鸟
急 高 哀 清 白 飞
首联描写的景物,营造出怎样的气氛?
景物一片悲凉 ,诗人心中凄凉
颔联勾画出一幅极其广阔的图景,气象 万千 ,境界广阔深远 。寄寓何情? 登高远望,心情激荡:韶光易逝,壮志难 酬。思乡,忧国。
颈联尾联直接抒情,抒发长 年飘泊、老病孤愁的感情。
困顿长安
(三)流亡时期(公元755-759)
杜甫在投奔新皇帝的途中被俘虏,后来 冒险逃出。在后来的为官中,又因触怒了皇 帝而使他失去了做官的兴趣,于是,历经千 辛万苦,来到了四川。 这一时期中,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 比如著名的“三吏”(《新安吏》、《石壕 吏》、《潼关吏》)、“三别”(《新婚 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既具客观事物的具体特征,也饱 含着诗人特殊的感情色彩,表现 了诗人特定的心情——主观化了 。
宋代罗大经曾说颈联的十四个字中含有八 层意思,详述了人生凄苦的境况:
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
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 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 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
艰难苦困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蜀相》精美课件-PPT【统编版】
![《蜀相》精美课件-PPT【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83ebe66869dc5022aaea00ec.png)
《蜀相》精美课件-PPT【统编版】优 秀课件 (实用 教材)
《蜀相》精美课件-PPT【统编版】优 秀课件 (实用 教材)
出师未捷身先死
• 诸葛亮为伐魏,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
年,他第六次出兵伐魏,与司马懿的军队
在陕西渭南对垒,两军相持百余日。诸葛
亮多次挑战,并把巾帼妇人之服送给司马
懿来激怒他,但司马懿坚不出战。诸葛亮
《蜀相》精美课件-PPT【统编版】优 秀课件 (实用 教材)
《蜀相》精美课件-PPT【统编版】优 秀课件 (实用 教材)
析一析
• 1、诗人在诸葛祠吊古,但是 题为“蜀相”而非诸葛祠,为 什么?
• 2、找出概括诸葛亮功业的句 子,说说写了哪些事件?
• 3、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蜀相? 这样的蜀相结局如何?
终因操劳过度,积劳成疾于这年八月,病
死在五丈原的军营中,死时才54岁。
《蜀相》精美课件-PPT【统编版】优 秀课件 (实用 教材)
《蜀相》精美课件-PPT【统编版】优 秀课件 (实用 教材)
品一品
1、“丞相祠堂何处寻” 中“寻” 体现了 诗人怎样的情感?
2、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 描写有什么作用?
3、颔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色? 哪两个字与境界的关系最为 密切?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精美课件-PPT【统编版】优 秀课件 (实用 教材)
《蜀相》精美课件-PPT【统编版】优 秀课件 (实用 教材)
一读,译一译蜀 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精美课件-PPT【统编版】优 秀课件 (实用 教材)
《蜀相》精美课件-PPT【统编版】优 秀课件 (实用 教材)
出师未捷身先死
• 诸葛亮为伐魏,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
年,他第六次出兵伐魏,与司马懿的军队
在陕西渭南对垒,两军相持百余日。诸葛
亮多次挑战,并把巾帼妇人之服送给司马
懿来激怒他,但司马懿坚不出战。诸葛亮
《蜀相》精美课件-PPT【统编版】优 秀课件 (实用 教材)
《蜀相》精美课件-PPT【统编版】优 秀课件 (实用 教材)
析一析
• 1、诗人在诸葛祠吊古,但是 题为“蜀相”而非诸葛祠,为 什么?
• 2、找出概括诸葛亮功业的句 子,说说写了哪些事件?
• 3、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蜀相? 这样的蜀相结局如何?
终因操劳过度,积劳成疾于这年八月,病
死在五丈原的军营中,死时才54岁。
《蜀相》精美课件-PPT【统编版】优 秀课件 (实用 教材)
《蜀相》精美课件-PPT【统编版】优 秀课件 (实用 教材)
品一品
1、“丞相祠堂何处寻” 中“寻” 体现了 诗人怎样的情感?
2、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 描写有什么作用?
3、颔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色? 哪两个字与境界的关系最为 密切?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精美课件-PPT【统编版】优 秀课件 (实用 教材)
《蜀相》精美课件-PPT【统编版】优 秀课件 (实用 教材)
一读,译一译蜀 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精美课件-PPT【统编版】优 秀课件 (实用 教材)
《登高》杜甫PPT课件
![《登高》杜甫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4562db50b1c59eef9c7b457.png)
2021
17
宋代学者罗大经《鹤林玉露》
万里 悲秋 常 作客 百年 多病 独 登台
地 时 久羁 之 之 旅旅 远 惨 也也 也也
迟 衰 无高 暮 疾 亲迥 也 也 朋处
也也
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
2021
18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思考: 诗人仅为自己的身世而悲吗? 尾联还抒发了什么情感?
萧瑟 凄凉2021 肃杀
10
无旋飞
依,鸟
。无
——
处
停
息在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这只鸟就是诗人的化身。 凄楚、忧伤、悲哀、绝望
2021
,空 孤中 独盘
11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2021
12
落木——由树及人,人生之秋。
2021
13
——
流长 淌江 , 时 间亘 永古 恒如 。斯
2021
19
提示: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中“艰难”形容的是国家还是个 人?
既是国家,也是个人。诗人一直 忧国忧民,为国家破亡忧心如焚。
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 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自勉,而 杜甫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其思 想境界之高,不愧202被1 称为“诗圣”。 20
(
)
黄 山 谷
醉 里
宋眉
攒
万
国
愁
结论:忧国忧民的形象
2021
21
俄国别林斯基说:任何一个伟大的诗人之 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 子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
正是因为杜甫这种忧国忧民的
博大胸怀,千百年来才让我们
高二语文登高、蜀相PPT优秀课件
![高二语文登高、蜀相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f9e991aa1c7aa00b42acbb2.png)
近体诗八首
之
蜀相
写作背景
• 杜甫早年曾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 抱负,自比为舜的辅助大臣稷和契。安史之乱 的第三年他去投奔肃宗,不久就被放还,从此 郁郁不得志。因此,入蜀后便怀着崇敬的心情去瞻仰武侯祠,借此抒发自己的怀抱。这首诗 的写作时间大约是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 年),六年后即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 年),杜甫在夔州瞻仰那里的武候祠,写下了 又一首纪念诸葛亮的诗《咏怀古迹.其五》。
借酒才能浇愁呀,至少能消散一些愁闷 的情绪。可是却不能喝酒,这愁闷可怎么了 却、怎么疏解呢?--只能郁结在诗的结尾, 郁结在杜甫老人的心头。我们读的时候,也 应该把这种有愁不能解的深沉苦闷表达出来。
“艰难”要读得稍慢、稍低,“苦恨” 要快、要高、要特别重,从牙缝间吐出这两 个字,“繁霜鬓”又要稍缓,但声音不能低。 当读“新停浊酒杯”时,要把欲罢不能的情 绪表达出来。
1200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夔 州,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边万木凋零。树叶 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 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有几只 孤鸟在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这时, 一位老人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 面。老人步履蹒跚,跌跌撞撞。他已经满身疾病,有肺 病、疟疾、风痹。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
拖着什么样的身体?
这样又是几层、几倍的 愁苦了。
所以我们在读的时候,要努力传达出杜甫老人 的那种沉郁顿挫的深层次的内心感情。首先心 中要有具体实在的体验。如读“万里悲秋常作 客”,要心中眷念着家乡,“万”、“悲”、 “常”都要重读,如“万”,开口要大,腔调 要拖长,以描绘迢遥万里之状;读“常作客” 要倍感身世凄凉。“百年多病独登台”,要深 感自己老病孤独,孤苦伶仃,形单影只,无所 依傍。“百”、“多”、“独”都要重读。如 “独”字要读得特别痛苦。
8.2《登高》课件(34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8.2《登高》课件(34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9a54bb9cb84ae45c3a358c33.png)
为整首诗沉雄、悲凉、萧瑟的基调添砖加瓦。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因为他的情感的内容,是极丰富的,极真实的,极深刻的。 不仅表达了对老妇人的同情,更由此想到了朝廷沉重赋税压榨下的贫苦大众,以及风雨飘摇的国家命运。
八重悲
万里,地之远也; 悲秋,时之凄惨也; 作客,羁旅也; 常作客,久旅也; 百年,齿暮也; 多病,衰疾也; 台,高迥处也; 独登台,无亲朋也。
赏析第二联
俯视
听觉
人生短暂,沉郁悲凉 无边落木萧萧下
时间永恒,旷远宏阔 不尽长江滚滚来
仰视 视觉
叠词 夸张 对比 寓情于景 韶光易逝
壮志难酬
①俯仰结合。 ②夸张。“无边”放大了落叶的阵势,以“不尽”拓 展了长江的勃大,空旷辽远,营造了壮阔、雄浑的意 境,极写了秋天肃穆萧杀。 ③叠词,视听结合。“萧萧下”加快了飘落的速度, “滚滚来”渲染了激流的态势,使人不仅能联想到长 江的汹涌之状,仿佛还听到了落木的窸索之声,视听 结合。 ④寓情于景,对比。落木飘零与长江不尽形成对比, 反衬出生命的易逝与有限,从而表达出韶光易逝、人 生迟暮、壮志难酬的悲怆。
壮志难酬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杜甫生于712年,卒于770年,活了58岁,写这首诗时
是767年,55岁,也就是去世前三年写的 长江 这亘古如斯、日夜流淌、永不停息的江水,便给人时间无 穷之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历史和时间越悠久,人的生命就越显得短暂。
李白:浪漫主义 “飘飘何所以,天地一沙鸥”!
作品集有《杜工部集》和《杜少陵集》
豪放(雄奇奔放)、清新俊逸 “木”其实就是我们今天的“树”的意思。
(唐) 王维 因为他的情感的内容,是极丰富的,极真实的,极深刻的。 不仅表达了对老妇人的同情,更由此想到了朝廷沉重赋税压榨下的贫苦大众,以及风雨飘摇的国家命运。
八重悲
万里,地之远也; 悲秋,时之凄惨也; 作客,羁旅也; 常作客,久旅也; 百年,齿暮也; 多病,衰疾也; 台,高迥处也; 独登台,无亲朋也。
赏析第二联
俯视
听觉
人生短暂,沉郁悲凉 无边落木萧萧下
时间永恒,旷远宏阔 不尽长江滚滚来
仰视 视觉
叠词 夸张 对比 寓情于景 韶光易逝
壮志难酬
①俯仰结合。 ②夸张。“无边”放大了落叶的阵势,以“不尽”拓 展了长江的勃大,空旷辽远,营造了壮阔、雄浑的意 境,极写了秋天肃穆萧杀。 ③叠词,视听结合。“萧萧下”加快了飘落的速度, “滚滚来”渲染了激流的态势,使人不仅能联想到长 江的汹涌之状,仿佛还听到了落木的窸索之声,视听 结合。 ④寓情于景,对比。落木飘零与长江不尽形成对比, 反衬出生命的易逝与有限,从而表达出韶光易逝、人 生迟暮、壮志难酬的悲怆。
壮志难酬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杜甫生于712年,卒于770年,活了58岁,写这首诗时
是767年,55岁,也就是去世前三年写的 长江 这亘古如斯、日夜流淌、永不停息的江水,便给人时间无 穷之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历史和时间越悠久,人的生命就越显得短暂。
李白:浪漫主义 “飘飘何所以,天地一沙鸥”!
作品集有《杜工部集》和《杜少陵集》
豪放(雄奇奔放)、清新俊逸 “木”其实就是我们今天的“树”的意思。
登高蜀相ppt实用课件117
![登高蜀相ppt实用课件117](https://img.taocdn.com/s3/m/011a6510bd64783e09122bf4.png)
年老时的杜甫领着家人离开四川,准 备回老家。但因为年老穷困,沿途漂流, 最终没能如愿,病逝于湘(今湖南)水舟 中。
(五)漂泊时期(元768-770)
年老时的杜甫领着家人离开四川,准备 回老家。但因为年老穷困,沿途漂流,最 终没能如愿,病逝于湘(今湖南)水舟中。
1.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三)漂泊无依、老病孤愁 ;
(四)眷恋亲情、友情、爱 情。
感动唐朝十大诗人
你披着一路风尘,踏着大唐的土地,带着 满身血泪,迎面走来;你把伟大与贫穷,高尚与 困窘,不可思议地集于一身;你的绝唱,你的 情怀,至今让我们感慨不已!(杜甫)
如果你是杜甫,你是会选择怎样的人生?
无论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都要活出价值,即使 不能千古留名,也不能遗臭万年。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3.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4.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反复诵读,把握节 奏,体味情感。
杜甫的人生是悲惨的,但也是幸运的。没有坎 坷的经历,怎么能有千古的诗文?一千多年过 去了,谁还记着那些帝王将相、达官贵人?只 有老杜的诗文才是我们民族永恒的瑰宝,值得 我们去学习和缅怀!
66、生命有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 伽利略 67、凡是挣扎过来的人都是真金不怕火炼的;任何幻灭都不能动摇他们的信仰:因为他们一开始就知道信仰之路和幸福之路全然不同,而他们是不能选
万里悲秋常做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宋代罗大经曾说颈联的十四个字中含有八 层意思,详述了人生凄苦的境况:
(五)漂泊时期(元768-770)
年老时的杜甫领着家人离开四川,准备 回老家。但因为年老穷困,沿途漂流,最 终没能如愿,病逝于湘(今湖南)水舟中。
1.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三)漂泊无依、老病孤愁 ;
(四)眷恋亲情、友情、爱 情。
感动唐朝十大诗人
你披着一路风尘,踏着大唐的土地,带着 满身血泪,迎面走来;你把伟大与贫穷,高尚与 困窘,不可思议地集于一身;你的绝唱,你的 情怀,至今让我们感慨不已!(杜甫)
如果你是杜甫,你是会选择怎样的人生?
无论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都要活出价值,即使 不能千古留名,也不能遗臭万年。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3.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4.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反复诵读,把握节 奏,体味情感。
杜甫的人生是悲惨的,但也是幸运的。没有坎 坷的经历,怎么能有千古的诗文?一千多年过 去了,谁还记着那些帝王将相、达官贵人?只 有老杜的诗文才是我们民族永恒的瑰宝,值得 我们去学习和缅怀!
66、生命有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 伽利略 67、凡是挣扎过来的人都是真金不怕火炼的;任何幻灭都不能动摇他们的信仰:因为他们一开始就知道信仰之路和幸福之路全然不同,而他们是不能选
万里悲秋常做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宋代罗大经曾说颈联的十四个字中含有八 层意思,详述了人生凄苦的境况:
登高和蜀相 PPT课件 人教版
![登高和蜀相 PPT课件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375160d376baf1ffc4fadea.png)
“自”和“空”却使诗意陡然逆转, 在赏心悦目的春色上抹上了一层浓浓的 寂寞和悲凉。正所谓是见满院萋萋碧草, 却觉寂寞之心难言;闻数声呖呖黄鹂, 倍感荒凉之境无限。
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 古墙犹竹色,虚阁自松声。
杜甫《上兜率寺》 杜甫《滕王亭子》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杜甫《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广》
这是一位距今一千二 百多年前的诗人, 一 位用他的诗歌感染了 一代又一代心灵的诗 中圣哲。他是仁爱传 统精神的集大成者, 他是辉煌唐诗队伍的 领军人物,他是目光 敏锐烛照黑暗的孤独 的歌手,他是上下求 索壮志难酬的执著的 斗士。
近体诗六首 《登高》 杜甫
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 储琳制作
闻一多的评价:
真恨命运多艰难,两鬓白发又增添;穷途潦倒心意冷, 因病戒酒不举杯。
首联共写了几种景物?
风、天、猿、渚、沙、鸟
急 高 哀清 白 飞
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 这些景象给人什么感觉?请口头讲述这幅景象。
大家想象一下, 首联中的“飞鸟”, 应该是一只在什么处境中的鸟?
联 鹰击长空 想 鸟鸣山更幽
名句回味
1.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春夜喜雨》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望》 《绝句四首》
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6.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望岳》
风 急 天 高 猿 啸 哀
渚 清 沙 白 鸟 飞 回
无 边 落 木 萧 萧 下
不 尽 长 江 滚 滚 来
万 里 悲 秋 常 作 客
百 年 多 病 独 登 台
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 古墙犹竹色,虚阁自松声。
杜甫《上兜率寺》 杜甫《滕王亭子》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杜甫《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广》
这是一位距今一千二 百多年前的诗人, 一 位用他的诗歌感染了 一代又一代心灵的诗 中圣哲。他是仁爱传 统精神的集大成者, 他是辉煌唐诗队伍的 领军人物,他是目光 敏锐烛照黑暗的孤独 的歌手,他是上下求 索壮志难酬的执著的 斗士。
近体诗六首 《登高》 杜甫
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 储琳制作
闻一多的评价:
真恨命运多艰难,两鬓白发又增添;穷途潦倒心意冷, 因病戒酒不举杯。
首联共写了几种景物?
风、天、猿、渚、沙、鸟
急 高 哀清 白 飞
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 这些景象给人什么感觉?请口头讲述这幅景象。
大家想象一下, 首联中的“飞鸟”, 应该是一只在什么处境中的鸟?
联 鹰击长空 想 鸟鸣山更幽
名句回味
1.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春夜喜雨》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望》 《绝句四首》
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6.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望岳》
风 急 天 高 猿 啸 哀
渚 清 沙 白 鸟 飞 回
无 边 落 木 萧 萧 下
不 尽 长 江 滚 滚 来
万 里 悲 秋 常 作 客
百 年 多 病 独 登 台
杜甫 蜀相(优秀课件).ppt
![杜甫 蜀相(优秀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b8d01ca658fb770bf68a5525.png)
首 这两句诗中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联
柏—肃穆、安谧——崇敬
赏 意 象
情景相融而莫分也。 ——宋 范晞文《对床夜语》
情景名为二,而实 不可分。神于诗者,妙 合无限。巧者则有情中 景,景中情。
——清 王夫之 《姜斋诗话》
颔 映 阶 碧 草 自 春 色, 联 隔 叶 黄 鹂 空 好 音。
—
赏
技
以乐景写哀情
•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 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 酬三顾;
•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 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 用火攻。
杜 甫
读诗释题 本诗按内容分为
怀古咏史诗
怀古咏史诗
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 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 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由两者的对比:看出作者通 过对诸葛亮的壮志未酬的惋 惜,抒发了自己的功业未就 的深沉感慨。
小结: 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 丰功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 抒发了自己的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作业布置
1、背诵这首诗。 2、完成练习。
鉴赏要点: ①弄清史实,作者“怀”什么“古”; ②体会意图,作者为什么怀古; ③领悟感情,作者在怀古中表达了什么感情; ④分析写法,特别要注意分析典故。
杜甫草堂
武侯祠
•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 年,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 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 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 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 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 民的文人。
垫。
三 颈联——赏形象 两
顾 1、本联中诸葛亮的 朝
频 事迹有哪些? 开
烦
济
天
老
下 2、诸葛亮的形象 臣
柏—肃穆、安谧——崇敬
赏 意 象
情景相融而莫分也。 ——宋 范晞文《对床夜语》
情景名为二,而实 不可分。神于诗者,妙 合无限。巧者则有情中 景,景中情。
——清 王夫之 《姜斋诗话》
颔 映 阶 碧 草 自 春 色, 联 隔 叶 黄 鹂 空 好 音。
—
赏
技
以乐景写哀情
•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 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 酬三顾;
•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 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 用火攻。
杜 甫
读诗释题 本诗按内容分为
怀古咏史诗
怀古咏史诗
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 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 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由两者的对比:看出作者通 过对诸葛亮的壮志未酬的惋 惜,抒发了自己的功业未就 的深沉感慨。
小结: 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 丰功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 抒发了自己的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作业布置
1、背诵这首诗。 2、完成练习。
鉴赏要点: ①弄清史实,作者“怀”什么“古”; ②体会意图,作者为什么怀古; ③领悟感情,作者在怀古中表达了什么感情; ④分析写法,特别要注意分析典故。
杜甫草堂
武侯祠
•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 年,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 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 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 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 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 民的文人。
垫。
三 颈联——赏形象 两
顾 1、本联中诸葛亮的 朝
频 事迹有哪些? 开
烦
济
天
老
下 2、诸葛亮的形象 臣
《登高》课件(共42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登高》课件(共42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abdfbf55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2c.png)
而在天宝十四载(755)岁末(安史之乱前夕755—763)写成的传世名篇《自 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更表现了他深广的忧愤:他以“彤庭所分帛,本自 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控诉了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剥削和掠夺; 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揭露了贫富的悬殊。这些光芒四射的诗篇标志 着诗人创作上一个全新时期的到来——他已走上了现实主义的广阔道路。
作者介绍
——杜甫长安十年生活概况——
杜甫于唐玄宗天宝五载(746)来到京城长安。他满以为从此可以“立登 要路津”(《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实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出 处同上)的政治抱负,但他的希望落空了。
在政治上屡屡受挫的同时,他的经济条件也日益恶化。由于在奉天县令 任上的父亲病故,断绝了经济来源,他只好在一些贵族府邸中充当“宾客”, 陪他们饮酒赋诗,靠他们的一点施舍来维持生计。他满含辛酸地写下了这种生 活的情状:“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处处潜悲辛。” 在最 困难的日子里,他甚至上山采药,换取“药价”,这就是他后来说的“卖药都 市,寄食友朋”。
类型 特点
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律诗每首四联,依次称首联、颔联、颈联、末联(或尾联);每联两句, 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每句的平仄都有严格规定,特别是第二、四、 六字的平仄不得随意变更;凡偶句都要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 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两联须对仗。
深入探究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尾联展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境界?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诗圣”杜甫无论穷达,都心怀天下,忧国忧民。
诗人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生计潦倒,时事艰难,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
作者介绍
——杜甫长安十年生活概况——
杜甫于唐玄宗天宝五载(746)来到京城长安。他满以为从此可以“立登 要路津”(《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实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出 处同上)的政治抱负,但他的希望落空了。
在政治上屡屡受挫的同时,他的经济条件也日益恶化。由于在奉天县令 任上的父亲病故,断绝了经济来源,他只好在一些贵族府邸中充当“宾客”, 陪他们饮酒赋诗,靠他们的一点施舍来维持生计。他满含辛酸地写下了这种生 活的情状:“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处处潜悲辛。” 在最 困难的日子里,他甚至上山采药,换取“药价”,这就是他后来说的“卖药都 市,寄食友朋”。
类型 特点
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律诗每首四联,依次称首联、颔联、颈联、末联(或尾联);每联两句, 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每句的平仄都有严格规定,特别是第二、四、 六字的平仄不得随意变更;凡偶句都要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 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两联须对仗。
深入探究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尾联展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境界?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诗圣”杜甫无论穷达,都心怀天下,忧国忧民。
诗人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生计潦倒,时事艰难,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
《蜀相》ppt课件
![《蜀相》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a2b2bc4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5d.png)
公之为武侯恨,正所以自恨也。
——《唐诗钞》
比较鉴赏 浪漫与现实
肆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两座并峙的高峰。李白的诗更能 表现盛唐文人意气风发、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而杜甫的诗则更 能反映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李白是一个潇洒的负剑 游子,杜甫则是一个苦吟的草堂诗人。两人都以他们超凡的诗才, 撑起了唐诗一片瑰丽的天空。两个人各有所长,又同样伟大。
业无成之感慨…… ③ 对国家对时代:昔盛今衰之感慨,国运衰微之担忧,骄奢淫逸之批判,重蹈覆
辙之告诫,人民疾苦之同情 ④ 对自然:物是人非之惆怅,沧海桑田之感慨,自然永恒之慨叹。 ⑤ 表现手法:用典、对比、借古讽今、虚实结合、衬托、借景
①要弄清史实,作者“怀”什么“古”; ②要体会意图,作者为什么怀古; ③要领悟感情,作者在怀古中表达了什么感情; ④要分析写法,特别要注意分析典故。
本人亦因上书救宰相房琯而遭疏远、贬斥,这使得早年间一心想要“致
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他倍感失落,对时局的忧虑也始终徘徊在心
头。
背景:国乱、君昏、民困、己穷
(1)交代写作对象:蜀汉丞相,指诸葛亮, 封为武乡侯。
(2)表达敬佩缅怀之情:题为《蜀相》而 非《诸葛祠》,说明全诗着眼点在诸葛亮这 个人。
(3)点明题材:咏史怀古诗
柏树象征坚贞、挺拔、坚韧,以它的高大茂密的来衬托诸葛亮
高大、正直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境界全出。”参考此 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 系最为密切。为什么?
炼字题的答题步骤: (1)释字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绘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明手法: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
杜甫《登高》课件
![杜甫《登高》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c2b7208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eb.png)
杜甫《登高》ppt 课件
PPT,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PPT
添加目录标题 课件封面
背景介绍
诗歌赏析
艺术特色
思想内涵
课堂互动
总结与反思
添加章节标题
课件封面
标题
标题:杜甫《登高》课件封面
背景图片:选择与诗歌主题相关的背景图片,如山水、诗人形象等
多样化的题材:涵盖了广泛的题材,包括 政治、社会、历史、人生、自然等多个领 域,展现了他深厚的学识和广泛的兴趣。
精湛的艺术表现:诗歌语言简练、质朴 自然,常常以形象生动、意象丰富的表 现手法,展现出他卓越的艺术天赋和诗 歌才华。
结构特点
层次分明:全诗分 为首、颔、颈、尾 四联,各联内容各 有侧重,层次分明
渚清沙白鸟飞回:描绘了一幅清丽明净的秋景图,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和向往。
无边落木萧萧下:描绘了一幅萧瑟凄凉的秋景图,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 不尽长江滚滚来:描绘了一幅奔腾不息的长江图,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长河中逝去的事物的怀念和追忆。
情感表达
孤独寂寞:诗人独 自登高,感叹人生 孤独寂寞
生思考
小组讨论环节
讨论主题:杜甫《登高》的主 题思想
讨论时间:20分钟
讨论方式:小组内自由发言, 互相补充
讨论内容:分析诗歌中的意象、 意境、情感等
分享环节
分享内容:学生分 享自己对《登高》 这首诗的理解和感 受
分享方式:小组讨 论、个人发言、互 动问答等
分享目的:促进学 生对诗歌的理解和 感受,提高课堂参 与度和学习效果
分享时间:安排适 当的分享时间,让 学生充分表达自己 的观点和感受
总结与反思
PPT,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PPT
添加目录标题 课件封面
背景介绍
诗歌赏析
艺术特色
思想内涵
课堂互动
总结与反思
添加章节标题
课件封面
标题
标题:杜甫《登高》课件封面
背景图片:选择与诗歌主题相关的背景图片,如山水、诗人形象等
多样化的题材:涵盖了广泛的题材,包括 政治、社会、历史、人生、自然等多个领 域,展现了他深厚的学识和广泛的兴趣。
精湛的艺术表现:诗歌语言简练、质朴 自然,常常以形象生动、意象丰富的表 现手法,展现出他卓越的艺术天赋和诗 歌才华。
结构特点
层次分明:全诗分 为首、颔、颈、尾 四联,各联内容各 有侧重,层次分明
渚清沙白鸟飞回:描绘了一幅清丽明净的秋景图,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和向往。
无边落木萧萧下:描绘了一幅萧瑟凄凉的秋景图,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 不尽长江滚滚来:描绘了一幅奔腾不息的长江图,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长河中逝去的事物的怀念和追忆。
情感表达
孤独寂寞:诗人独 自登高,感叹人生 孤独寂寞
生思考
小组讨论环节
讨论主题:杜甫《登高》的主 题思想
讨论时间:20分钟
讨论方式:小组内自由发言, 互相补充
讨论内容:分析诗歌中的意象、 意境、情感等
分享环节
分享内容:学生分 享自己对《登高》 这首诗的理解和感 受
分享方式:小组讨 论、个人发言、互 动问答等
分享目的:促进学 生对诗歌的理解和 感受,提高课堂参 与度和学习效果
分享时间:安排适 当的分享时间,让 学生充分表达自己 的观点和感受
总结与反思
《登高》ppt课件
![《登高》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ee1ae7a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df.png)
起 承 转 合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起 承 转 合
§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 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 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
不尽长江滚滚来。
颔
联
︼ 凋零、萧瑟 苍茫、雄浑
诗人为何要写落木、长江?
飘零的身世、短暂的生命在亘古苍茫的天 地间越发让人感到沉郁苍凉。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写了哪些意象?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
落木:落叶给人凋零、黄色、湿润的感觉。“落木”则 给人凋零、萧瑟、枯槁之感。
“落木”更能表现秋天的萧瑟和凄烈。
他24岁应试不第,漫游各地,与李白、高 适一流大诗人往还酬唱,34岁开始在长安 寓居近十年。755年,自京赴奉先县,得知 幼子已饿死,而皇室贵族还过着荒淫逸乐
的生活,强烈的阶级对比,使诗人留下了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千古绝唱。
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
世称杜工部。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
登临必到高处,到高处则视野广阔、一览无遗,胸襟为之开阔,无 所阻碍,一种浩然之气顿时从中喷涌而出,从而获得某种期待的生命意 义,正所谓“荡胸生层云”,可借此暂时从世间琐事中挣脱,无复辗转 腾挪于其间。故而登临初是兴致盎然的。
但伫立高处,人迹少至,在获得一份宁静的同时,也易将登临者的 思绪拉入对自己生活、生命的思考之中。原因在于,登上高处,看到天 地的广阔、宇宙的无穷,联系自身,极易产生自我的渺小之感:登上高 处,也极易感受到周围物体的细微的变化,于是感受到时间的邈远和不 以人意志为转移的流逝,常常让人思古人、追来者,发出生命短暂的慨 叹。所以,登临的结果往往是愁思满怀。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起 承 转 合
§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 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 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
不尽长江滚滚来。
颔
联
︼ 凋零、萧瑟 苍茫、雄浑
诗人为何要写落木、长江?
飘零的身世、短暂的生命在亘古苍茫的天 地间越发让人感到沉郁苍凉。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写了哪些意象?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
落木:落叶给人凋零、黄色、湿润的感觉。“落木”则 给人凋零、萧瑟、枯槁之感。
“落木”更能表现秋天的萧瑟和凄烈。
他24岁应试不第,漫游各地,与李白、高 适一流大诗人往还酬唱,34岁开始在长安 寓居近十年。755年,自京赴奉先县,得知 幼子已饿死,而皇室贵族还过着荒淫逸乐
的生活,强烈的阶级对比,使诗人留下了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千古绝唱。
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
世称杜工部。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
登临必到高处,到高处则视野广阔、一览无遗,胸襟为之开阔,无 所阻碍,一种浩然之气顿时从中喷涌而出,从而获得某种期待的生命意 义,正所谓“荡胸生层云”,可借此暂时从世间琐事中挣脱,无复辗转 腾挪于其间。故而登临初是兴致盎然的。
但伫立高处,人迹少至,在获得一份宁静的同时,也易将登临者的 思绪拉入对自己生活、生命的思考之中。原因在于,登上高处,看到天 地的广阔、宇宙的无穷,联系自身,极易产生自我的渺小之感:登上高 处,也极易感受到周围物体的细微的变化,于是感受到时间的邈远和不 以人意志为转移的流逝,常常让人思古人、追来者,发出生命短暂的慨 叹。所以,登临的结果往往是愁思满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