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中的真实更加真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写作中的“真实”更加“真实”
近年来,“写出真情实感”越来越多地出现作文要求中。要有真情实感,就得有真实的作文素材。受多种因素影响,初中生对“真实”的认识和处理有两个明显的误区:一是认为“真实”是和“善”“美”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对生活中“不善”“不美”的素材(尤其是关系到自己和亲人的)通常羞于选取,甚至采取视而不见、忽略不计的态度;“二是认为真实”就是绝对的真实,来不得半点偏差,所以,写作文就是原封不动地照搬事实。中学生的生活原本就是受限的,再这样一分割,画地为牢,作文真实而精彩的空间还剩下多少?
针对这种现象,我在作文教学中尝试着采取了两种策略,以期引导“真实”,拓展学生的写作空间。
一、“正视”和“反视”——还原“真实”
强化认识:真实不等于完美。尽善尽美永远只是人类追求的理想目标,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
《背影》中的“父亲”,外形臃肿、说话啰嗦、动作迟缓,令“我”厌烦,这是真实的父亲;他细心周到、不厌其烦、不避繁难,令“我”数次流泪,这也是真实的父亲。“父亲”不完美,但是真实,因此感人至深。“正视”就是要既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也不回避他们(包括至亲好友)的缺点。
鲁迅先生在《风筝》《一件小事》等作品中,勇敢地剖析了自己性格中狭隘、自私、冷漠的一面,他得到了更多的尊重。“反视”就是要通过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发现不足,克难求进。
理解了“正视”和“反视”,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还原生活的真实:人性有善恶,事情有好坏,景物有美丑。还原“真实”就是以诚实的态度全面地审视人、事、物,不虚美,不稳恶,拓展更具有广度和深度的写作空间。
下面是一则学生的作文片段:
妈妈拿拿这个,摸摸那个:“什么鸡蛋呀,个头这么小。”
营业员已经不耐烦了:“论斤称,又不是论个卖,你管它大小。“
我赶紧催促:“妈,你烦不烦呀,快点!”
妈妈回过头来瞪了我一眼:“你懂什么?现在的生意人哪个不精?看颜色就不新鲜,还卖这么贵。”
排在后面的老大爷看不下去了:“你这个人真是的,不就是买几个鸡蛋吗,挑三拣四的,能省几个钱啊?”
我羞愧得满脸通红,一跺脚,径自回家去了。
……
晚上,妈妈蹑手蹑脚地走进来,悄悄地把一枚剥好的鸡蛋和一杯热牛奶放在我手边,又蹑手蹑脚地出去了。
我突然觉得一阵心酸:这些年来,母亲就是在这中为我攒够了学费,为我添置了过年的新衣。
作者用正视的态度还原出一个真实的母亲:她斤斤计较得有点不讲理,但这都是为了让“我”生活得更幸福,在她的身上自私与无私结合在一起;作者运用反观的方法表达了自己的愧疚之情:因为好面子,“我”径自离开,毫不顾及妈妈的感受。这样真实的素材和刻画,不仅没有冲淡“感恩”的主题,反而增添了文章的感染力。
当然,还原真实,是为了更客观地认识生活,拓展资源,并不是要求学生在写作实践中照实直录。再真实的生活素材,也要取舍得当,运用得法,才能表现出精彩。
二、“嫁接”和“放大”——提炼“真实”
生活中的原生态素材也需要挑选、整合、提炼,才能接近更高层次的真实。
“嫁接”是建立在联想的基础上,将生活中相互关联的真实材料合情合理地转接到一起,是更高层次的真实。“放大”是建立在想象的基础上,将生活素材的价值通过合理的描写彰显出来,形成文章中的美,尤其是文章关键处的细节描写,通过想象放大,更能浓墨重彩地表现生活之美。
一位学生有这样两则表现家庭温磬的写作素材。
素材一:不爱打麻将的爸爸妈妈,每逢周末就陪爷爷奶奶打麻将。赢钱的总是爷爷奶
奶,爸爸妈妈很开心。
素材二:爷爷奶奶经常用扑克牌玩“争上游”。奶奶欺负爷爷眼神不好,总是悄悄地偷换牌,结果输的总是爷爷。不过,奶奶用赢来的钱给爷爷开小灶。
素材很好,很真实,也能体现“温馨”这一中心。但如果将两则材料嫁接在一起,不但不影响真实,还能够更加突出家庭的温馨。
示例:不爱打麻将的爸爸妈妈,每逢周末就陪爷爷奶奶打麻将。爸爸妈妈故意输钱给爷爷奶奶,哄他们开心。爷爷奶奶明知他们是故意送钱,却佯装不知。不过,每个周末,餐桌上总会多出几样爷爷奶奶准备的佳肴,家里更增添了欢笑。
将原来散乱、零落的素材嫁接到一起,更集中地表现了家庭的温馨,并没有改变素材的真实。写作中,再对打牌时快乐的场面、吃饭时温馨的氛围作适当的想象放大,巧妙的渲染,就是一篇既有真情实感、又有感染力的记叙文。
当然,嫁接不能牵强,不能交关联不大甚至风马牛不相及的素材后拉硬扯到一起,想象也不是无中生有的虚构,更不是失实的夸张,否则,真实也会变得虚假。只要处理得当,“嫁接”和“放大”就在生活真实和文章的美感、情韵、理趣之间打开了一条通道。
一则素材是否具有写作价值,具有多大写作价值,常常并不在于素材本身,而在于写作者对素材价值的认识和发掘程度。我手写我心,“写作,说到底就是生活”(贾平凹语)。素材的累积就是生命记忆的绵延;材料的分析,就是对生活的认识与理解;笔墨的流淌,就是情感与思维的激荡。素材价值的体现,在于对最平常的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叶圣陶先生在《和教师谈写作》一文中指出,作文能力的高低“决定于构思、动笔、修改那一连串的功夫。但是再往根上想,就知道那一连串的功夫之前还有许多功夫,所起的决定作用更大。那许多功夫都是在平时做的,并不是为写东西作准备的,一到写东西的时候却成了极关重要的基础。”今天作文教学中的种种流弊,根本问题就在于忽视了“那一连串的功夫之前还有许多功夫”,一味强调写作技巧,追求速成,这是一种浮躁的时代病。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作文之前”的课外之功,坚持从“平凡”入手,强调植根生活的厚土,静心期待花开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