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学发展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科学发展观
[ 摘要 ] 随着人类人口的日益增多,对自然资源的开采也逐渐增多。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出现了一系列的对自然资源过度索取和不合理的利用。由能源短缺造成的各种社会问题越来越突出,人类必须面对能源消耗殆尽的危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已经深入人心,并且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并实施。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将指导我国又好又快的稳健发展。
[ 关键词 ] 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资源人口环境
一、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国内、外的背景
科学发展观又是在吸取世界各国发展经验教训、借鉴国外发展理论有意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1、科学发展观的国际背景
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先污染后治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周期性发展---缺乏可持续性。二战以后, 在世界各国把加快经济增长奉为共识的情况下, 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奇迹, 但因片面地追逐经济增长, 忽视环境保护和能源、资源节约,因而在发展过程中, 有的国家为解决能源资源消耗过大和生态环境严重恶化问题付出了高昂的发展代价。有的国家由于经济结构失衡、社会发展滞后, 导致发展的质量不高、后劲不足; 有的国家则出现了贫富悬殊、失业增加、社会腐败、政治动荡、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有增长无发展”经济明显增长,但贫困依旧,分配不公,社会矛盾激化,社会发展滞后,国际上战略性资源短缺等问题。
2、科学发展观的国内背景
我们都明白要关注人民的生活水平没有有提高。平均的小康社会不能代表人民都摆脱了贫穷,东西之间的经济差距,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让人难以接受。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就能够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所以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高速增长背后掩盖着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进而影响或制约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突出问题有:
第一,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第二,收入差距扩大,分配不公加剧;第三,失业人口增加,就业压力增大;第四,经济增长超前,社会发展滞后;第五,城乡差距扩大,地区发展失衡。资源禀赋较差,人均占有量低。维系人们基本生存的耕地和淡水,我国人均占有量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和1/4。支持经济增长的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储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石油11%、天然气4.5%、煤炭79%、铁矿石42%、铜18%、铝7.3%。资源利用效率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单位资源产出效率较低。2003年,我国GDP占世界的4%,但重要资源消耗量占世界的比重却很高:石油7.4%、原煤31%、钢铁27%、氧化铝25%、水泥40%;用水总量与美国相当,但GDP仅为美国的1/8;消耗每吨标准煤实现的GDP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0%。资源的技术效率低。2000年,
每吨乙烯综合能耗为1212千克标煤,日本为714千克;重点企业吨钢可比能耗为781千克标煤,日本为646千克标煤。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较低。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为3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
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证明, 发展不仅是经济增长的数量和速度, 还包括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不应是单纯的经济增长, 而应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与发展
1、毛泽东的发展观
毛泽东和以他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人的发展观可概括为:以“强国”为目标的发展观。发展的目的就是强国,使中国摆脱受侵略和没有自主权的局面。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国情是一穷二白;历史给我们的教训是落后就要挨打;经过了一百多年的殖民统治,人民愿望就是尽快改变落后面貌。针对当时的国情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的发展战略。其中:发展的战略目标是过渡时期提出“一化三改造”;59年-64年提出“四个现代化”。发展的战略重点为重工业。发展的方针是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以粮为纲、全面发展;保持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发展的体制是计划经济。发展的道路是探索了走自己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但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发展模式:如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等。
毛泽东时代尽管有过十年文革动乱,但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建立了比较强大的国防力量。
2、邓小平的发展观
邓小平坚信发展才是硬道理。一直将强国富民视为发展的目的。由于我国国情依旧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一定的基础,但仍然落后;与此同时国际情况为和平与发展成为主题,但世界并不安宁。所有邓小平提出的发展战略为:(1)战略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2)战略部署:“三步走”。发展的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是改革。发展的条件有:(1)内部条件:国内稳定,稳定压倒一切;(2)外部条件:对外开放,引进来(现在加了“走出去”)。发展的方针为:(1)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2)思想解放一点,步子大一点,速度快一点;(3)抓住机遇,台阶式发展的思想;(4)二个大局的发展思路。发展的政治保障是四项基本原则;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发展的检验标准是“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江泽民对科学发展观的贡献
江泽民指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们要有全面发展、全面进步思想。江泽民指出:“既促进经济的发展,又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江泽民提出了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思想。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协调发展思想。江泽民在十四届五中全会闭幕发表的《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若干重大关系》的讲话中,着重论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带有全局性的十二个重大关系,集中阐述了关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观点。
4、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
在2003年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