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策略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策略研究

安化实验高中殷喜来

【摘要】古诗词鉴赏历来是高考语文和日常教学中的重难点。本文鉴于表达技巧、语言品味等诗词鉴赏教学切入点的局限性,从诗题剖析、诗词人文背景、诗眼及意象等方面出发,联系高考语文广东卷的相关试题,就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策略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策略

古诗词鉴赏历来是高考语文和日常教学中的重难点,尽管所谓教无常法、教无成法,但诗词鉴赏教学的立足点却始终未变,即诗词作为经典的语言艺术,其鉴赏也应更注重于对词、句内涵的推敲,在作者语言简洁、准确及传神等方面的讲授要格外用心。长期以来,中学的诗词鉴赏教学似乎也形成了一套较为固定的模式,即强调由表达技巧入手,从中揣摩诗词内容及其中流露的情感,或注重从语言的品味中走进诗词的深远意境。而在实际教学中,这种教学模式在高考鉴赏题或日常的诗词鉴赏学习中无法完全发挥其应有作用。

由此,在教学中,笔者尝试着作了一些探索,发现联系相应的高考试题进行鉴赏评析,能更为有效地增强效果。下面我想谈谈自己在诗词鉴赏教学中结合历年高考相关试题展开的教学尝试

及思考。

一、剖析诗题,指导学生初步猜想与把握诗词内容

诗词尤其是诗歌的题目往往会相对直白地透露出重要的线索,对于鉴赏者或学生判断诗词的类型和内容存在着重要的提示作用。譬如《出塞》、《从军行》等很明显属于“边塞”诗;《送孟浩然之广陵》之“送”字则可判明该诗属于“送别”诗;《越中览古》的“览古”则可判断为“怀古”诗或借景咏志;等等。教师应要求学生明确这一点,学生在诗词鉴赏中就能稳稳地迈出第一步了。譬如2006年高考广东卷《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一题,在简析“晚”、“望”二字时,学生就应紧扣观景诗起承转合的规律,从中找寻到归艘、钟声、江、青山、远帆等词。相反,片面地忽视题目的指向性,则可能会增加判题时间,或因思考失去立足点而盲目答题。如鉴赏朱熹的《观书有感》时,如何不结合诗题理解诗意,就很难准确地把握诗的主旨——“谈读书”。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提醒学生由诗题着手,力求初步判明诗词大致内容,为剖析诗词内涵提供便利。

二、拓展学生阅读视野,强调了解诗词人文背景的重要性

拓展学生阅读视野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知人论世,对著名诗人的生平、思想、所处历史背景以及创作风格能做到大致了解。诗词鉴赏的核心就是辨词析句、领会作者的感情。感情是诗的生命,诗词中的人、事、物或景,无一不是作者喜怒哀乐和思想主

张的曲折描述。学生对诗词作者人物背景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可成为学生评析诗词、领会思想的“金钥匙”。

一要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教师应在日常的诗词鉴赏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文学流派、创作风格及生平经历,从点滴积累;二要鼓励学生做好笔记,将相关测试和阅读中所涉及的诗人生平和创作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注意归纳总结;三是引导学生掌握构建与搜索记忆仓库的方法,使学生初步领会应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对诗歌的表现内容进行鉴赏。2004~2010年高考广东卷的诗词鉴赏题中有两次涉及到杜甫,分别是《江汉》和《月》,但只需学生对“诗圣”杜甫所处的历史背景和他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就不难回答如下问题:“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从杜甫的咏景诗中我们大多可得出这样的规律,即国事艰难的忧虑、思乡的孤独寂寞使诗人很多时候都在诗中流露出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定的凄凉伤感之情。明白了这一点,学生在解读杜甫的其他作品时,自然也就能举一反三。三、抓诗眼抓意象入手,指导学生准确提取诗词主旨

诗词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尤为讲究诗词创作的“炼字”。通常来说,诗或句中最传神的字、词多为动词、形容词。譬如在李白诗词的拓展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登金陵凤凰台》为例,将名句“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中的“愁”字提炼出来,或陶渊明《饮酒》中“悠然见南山”的“见”,都能使学生明确全诗的感情基调,进一步明确诗词鉴赏的的答题方向。2004年广东

卷杜甫《江汉》一诗中的“老马”“心犹壮”等也很明显地展示了诗人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在教材的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引导学生对古诗词中的意象进行总结归纳,譬如“岁寒三友”梅松菊是高洁品格的象征;“鸿雁”是传书信使;“月亮”多暗喻思乡之情;等等。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例,教师可就其中的11个意象向同学们展示意象在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找到“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相信在日常教学中加强此方面知识积累,对于学生以考试时以诗歌意象为着眼点来解读诗歌内容和情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就2010年广东卷诗词鉴赏题黄庭坚的《望江东》来说,第2小题: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要判定词中蕴含的虚实相生手法,就要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一句的虚写意象中感悟到现实中情感阻隔给诗人带来的感伤之情。很明显的,词中的细节描写特点明显,如“思量只有梦来去”“灯前写了书无数”等等,如学生能注意体会其中细致入微的动作和心理,对于词的情感剖析无疑是有所补益的。四、品味语言,体悟诗词的深远意境

诗词鉴赏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意境中品味词、句的能力。诗中的词、句只有在统一的诗境中加以分析,才能得到准确的理解,这也是诗词教学与传统审美观教育的重要结合点,如《月夜忆舍弟》一诗的总体意境就须从“月是故乡明”一句总体把握

和理解。具体来说,要从诗词中体悟深远意境,应从以下几点出发:

其一,把握特殊语法现象尤其是为合乎诗词规则而产生的变式句、词类活用现象等,譬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就此如此。

其二,明辨修辞手法,如08年考查的吕本中《木芙蓉》、范成大《窗前木芙蓉》就都运用了拟人手法,但分别在不同的意境中描述了闲适之士豪迈大度的形象与凄苦孤独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其三,了解典型的语言风格。古诗词语言风格有形象、生动与质朴;庄重、严肃与诙谐、风趣;细腻、委婉与豪爽、热烈之分,这与此前所述的作者生平就存在较多联系,杜甫的《江汉》《月》就是表现其沉郁顿挫、忧国忧民诗风的典型例子。

总之,在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中,除教师的引导作用发挥外,学生也应主动拓展适合自己的学习思路,把握好诗词鉴赏的切入点,同时在阅读中融入自身的情感体验,才能与诗词鉴赏教学的诸多教学手段相呼应,实现鉴赏能力乃至于人生境界的提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