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手势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右手举指起势“春莺出谷势”

肘张约三十度,臂平伸,腕微曲,掌略俯。右手五指头,唯小指不用于弹弦,故曰

禁指,必须伸直,指尖稍仰。中、名二指平直微俯,中节靠拢,名指末节微高与中指,低于禁指。食指稍屈,中末二节指尖下垂。大指侧伏于食指下,中、末二节微弯。五指伸曲高低,势宜互相照顾乂桠散漫,虎口张开为妙。

一曲起手,指将出动入弦,虽未开始拨弹,先必有所准备。五指结构如上式,有低昂绰约,翩翩欲举之势,恍若春莺之出于幽谷,正振羽而将鸣。太古遗音渊源唐代赵耶利手势图,无此图势,余特为拟补,名曰:春莺出谷势。太古遗音乐原书,每一图势都有一首提词,也仿照体例拟了一首曰:“相彼春莺,出谷遷林,爰振其羽,将嘤其鸣,譬右指之初举,待挥弦而发声。

右大指托擘势“风惊鹤舞势”

肘张,臂平腕曲,掌俯,大指倒竖,托弦则张开虎口,中、末二节俱直,指头肉面

靠弦,使弦从指面经甲尖而出,令有甲肉声。擘弦则虎口稍开,中、末二节微弯,以指甲背着弦,纯取甲音。其运动都在中节腕力并用。食、中、名三指平直,中指中、末二节稍低于食、名二指,禁指伸直,又稍高于名指。各指指缝微开,势如鹤翅初张,竦体孤立,有临风鼓舞之态。太古遗音手势图右大擘、托的手势,名为“风惊鹤舞势”。原词曰:“万窍怒号,有鹤在梁,竦体孤立,将翱将翔,忽一鸣而惊人,声凄厉以弥长。”

右食指抹势“鸣鹤在阴势”

肘、臂、腕、掌同前势,食指屈其根节,伸其中、末二节,指头肉面箕斗中着弦,

使弦从指面经甲尖抹入,不要攀弦,不宜犯甲太多。大指中、末二节微弯,侧伏于食指下,每抹入,必使食指箕斗落在大指甲尖抵住。其运动在臂、腕暗助食指中、末二节之力。中、名二指都伸平直,使中高于食、名又高于中、禁指更较高而直。各指指缝稍开,高下参差,有鸣鹤展翅之态。拂势亦同,但拂的运动,全在臂、腕之力。太古遗音手势图,右食抹、拂的手势,名为“鸣鹤在阴势”,原词曰:“鹤鸣九皋,声闻于野;清音落落,自合韶雅;惟飞指以取象,觉曲高而和寡”。

右食指挑势“宾雁衔芦势”

肘、臂、腕、掌同前势,食指与大指均屈中、末二节,以大指甲尖轻抵食指箕斗中,使两指成一圈形,挑出则大指伸直中末两节,将食指推送,以助食指自伸之力。指须当空落弦,挑以甲尖,称为敲弦,得声手起。其运动在大指中、末二节和食指中节的伸屈,切不可将两指控紧,使其抵送不灵。中、名二指微弯,余指如抹势。历、度、捻的手势宜同。太古遗音手势图,挑、抹同为“鸣鹤在阴”一势,而另有大、食指捻的手势,名曰“宾雁衔芦势”。我认为挑、历、度的大、食两指,须屈曲掐抵,与抹拂的大、食两指形式有别,实在捻法取象于北雁来宾。衔芦御风之势相同。而且捻法今谱用时极少,挑是主要指法之一用得最多,故特将挑、历、度从“鸣鹤在阴势”中提出而与捻并列为“宾雁衔芦势”。原词曰:“凉风倏至,鸿雁来宾;衔芦南乡,将以依仁,免度关而委去,递哀音而动人。”

右中指勾剔势“孤鹜顾群势”

肘、臂、腕、掌同前势,勾弦则中指屈其根,中两节竖直末节,指头肉面抵弦,经甲尖勾入,落指于次弦之上。其运动在中节坚劲之力。一至四弦,提腕下指,探指深取,四至七弦,低腕下指,插指浮取。食指提起微曲,而首于最高处,大指侧伏于食指下,名指平直高与中指屈其中、末二节,以甲背悬空落弦,其运动在中、末二节伸直坚劲之力。余指如勾势。太古遗音手势图右中勾、剔的手势,名为“孤鹜顾群势”,以中指屈于掌下,而众指低昂绰约,宛如张翼,与孤鹜高飞,俯首顾盼,行极相类。原词曰:“孤鹜念群,飞鸣远度,堪凌片影,弋人何慕,与落霞以齐飞,复徘徊而下顾。”

右名指打摘势“商羊鼓舞势”

肘张臂腕平伸,掌微扬,打弦则名指微屈其根中两节,坚直末节,指头肉面着弦,经甲尖打入,落指于次弦之上。其运动在腕与根、中两节之力。中指伸直,高于名指,食指稍低与中指,大指伸直中、末两节,虎口前开后合,与食指作八字形。除名指外,各指指尖都略向上。摘弦则名指微屈根节,全屈中节,坚直末节,甲背着弦,其运动在臂、腕、助末节劲挺之力。食、中二指并拢略俯,大指稍屈中、末二节,虎口略开,禁指如前。太古遗音手势图,右名打、摘的手势,名为“商羊鼓舞势”。原词曰:“有鸟独足,灵而知雨,天欲滂沱,奋翼鼓舞,屈名指以临弦,象参差而翼举。

右大中指大撮势“飞龙拿云势”

肘张,臂手,腕曲,掌俯,大指倒竖,中指低俯,各节伸直,与大指撑开作八

字形,都在指头肉面各着一弦,或七、二弦,或六、一弦,同时托,勾齐下,撮得一声。其运动在大、中二指根节之力。食、名二指平直并伸,高与中指。禁止如前。太古遗音手势图

右大、中齐撮的手势,名为“飞龙拿云势”,以大、中两指舒张其势,余指翘举助威,大有蛟龙舞爪。拿云飞腾之象。原词曰:“灵物为龙兮,非池克容,头角峥嵘兮,变化无穷;位正九五分,时当泰通;攀拿而上兮,滃然云从。

右食中指齐撮势“螳螂捕蝉势”

肘、臂、腕掌同大、中指大撮势。食、中二指倒竖,食指屈其根、中二节,直其末节,中指三节均直,乂开指缝与食指作人字形。大指亦倒竖,微曲中、末二节,以甲尖里边抵住食指箕斗中,用食指甲背,中指肉面。各着一弦,同时挑、勾齐下,撮得一声。其运动在大、食、中三指根节之力。名指伸直微俯而高与中指,离开指逢,与中、食指作三乂个字形。禁指例直而翘然高举。太古遗音手势图,右食、名指(古用名指今用中指)齐撮反撮的手势,名为“螳螂捕蝉势”。原词曰:“蝉性孤洁,长吟自乐;螳螂怒臂,一前一却;谓齐撮而复返,取其状之相若。”

右名中食指轮势“蟹行郭索势”

肘、臂同前势,腕平,掌微扬,名、中、食三指并靠,齐其甲尖,屈其根、中二节,

先以名指甲尖右侧侧傍弦际,摘、剔、挑次第连续拨出。其运动在微微转腕,以助三指中、末二节伸舒圆活之力。大指中、末二节微弯,以甲尖傍于食指末节外边,禁指如前。半轮势同,但食指不挑,只名、中摘剔。太古遗音手势图,右食、中、名指轮的手势,名为“蟹行郭索势”。原词曰:“蟹合离象,赋性侧行;内柔外刚,螯举目瞠;观其连翩之势,似夫轮历之声。”

右食中名指泼剌势“游鱼摆尾势”

肘张、臂平,腕掌微俯。食、中、名三指并拢,俱屈其根节,伸直中、末二节,使名指尖稍出与中指,中指尖稍出与食指,略作斜势,以指头肉面着弦,相内泼入,三指一齐曲其中节。其运动在于腕、掌转侧以助三指屈曲之力。大指直其中、末二节,侧依于食指之旁,禁指例直。太古遗音手势图,右食、中指拨、剌的手势,名为:“游鱼摆尾势”。原词曰:“雷雨作解,扬涛奋沫;鱼将变化,掉尾泼剌;爰比兴以取象,骈两指而飘瞥。”(古时泼辣,有只用中食两指者)

肘、臂同前势,腕、掌向身侧而稍扬,名、中、食三指并拢,俱屈其根、中二节,使食指尖稍出于中指、中指尖稍出于名指,略作斜势,以指甲尖向外剌出,三指一齐挺直。其运动亦在于腕、掌转侧以助三指伸直之力。但指、掌反复,一来一去之间,切忌拨入时形如握拳,剌出时状似擘掌;必须生动自然,轻重恰当,重而杀伐,轻而委靡,皆所不取。太古遗音手势图,剌二法的手势,以“游鱼摆尾”名之,确能体会其活跃神情。

右名中食指剌伏势“鹰隼捷击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