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75讲实录-第06-讲-气一元论-阴阳学说:基本概念(一)
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笔记【范本模板】
气、气化、气机:气是生命的本源,是一种物质。
这种物质气运动起来以后,发生了运动变化,称之为气化. 气化过程和表现的形式,升降出入这种运动称之为气机。
01 阴阳五行概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02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03 中医学的医学模式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一)04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二)05 中医学的优势与特色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内容①:中医学的优势与特色:②:20.00,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内容:06 中医学与中国古代哲学(气一元论、阴阳学说基本概念一)①:气一元论:②:45.19,阴阳学说:54。
00,阴阳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56.03,阴阳的医学意义。
07阴阳学说:基本概念(二)、基本内容(一)08阴阳学说:基本内容(二)、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09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二)、五行学说:基本概念、基本内容(一)阴阳盛衰五行属性五行属性:属性在不同的学科的不同定义;在中医学里面,涉及到两个学科,一;哲学,二;逻辑学,一;从哲学上来说,属性;是指事物本身固有的性质。
二;从逻辑学来说,属性;是指事物对象的性质和对象之间的关系而言的.包括对象的状态和动作。
五行的属性;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所具有的特有属性的统称.具体而言,就是;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
五行之间的关系;一;以次相克,反复无穷。
木克土、、、、二;两行之间相克的关系叫所胜所不胜关系;如;水能克火,那么,水是火之所不胜,而火又能克金,那么金又是火之所胜.任何一行都有所胜所不胜.10五行学说:基本内容(二)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五行制化五行乘侮总结五行制化,三行之间才能发生制化.如:金、木、土三行。
五行乘侮,乘:相克太过,木旺克土。
侮:木太旺反侮金。
乘侮必然同时存在.即:三脏同时发生关系。
以五行的特性为据,严格地说,它说明了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而不是全部功能。
五行论证了脏腑之间生克制化的关系.五行互藏:就是五行之中还有五行。
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第六讲(共75讲)
那么中医学根据气一元论
blbili BV1QP4y1n7WB P625:05/58:02
4.健康观:气和则为正气。
气化为形
气化(形升化降为出 — → 形 气 转 化
动态平衡
和
5.疾病观:病因——气失其和为邪气
邪(气失和)正(气和)交争
渗透
相互影响 →万物化 生
既无形质又有形质
blbili BV1QP4y1n7WB P622:33/58:02
三、气一元论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确立中医学的科学观
1. 自然观:人们对自然界的总 的看法。 气是世界的本原,天地人统一于气。
2.医学观:天人合一,形神合一 。
人 一社会—心理的整体医学模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自生,“通天下
万物的本原
一气耳 ”
生命——天地合气,命之
曰人人之生死,
全赖乎气
(二)运动是气的固有属性及其存在形式 1.气的运动变化: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
“变”
“气始而生 化,气散而有形,
气布而蕃育,气终而象变,
其 致 一也”。
这样一个基本论点包括两个方面
bilibili BV1QP4y1n⁷WB P613:00/58:02
1.气化流行的整体观。
2.朴素的系统整体思维方式。 ( 三 )论述医学的基本问题 (见( 一 ) )
强调保护气
blbili BV1QP4y1n7WB P632:45/58:02
第二节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 一 ) 阴阳的哲学含义 1.本义:阴气、阳气、气有阴阳, 一物两体。 2.引申义:相互对待的两端,即一切相互对立 的两个方面。“阴阳两端循不已者。立天地之大 义 ” 。 ( 《 正 蒙 ·太和》)阴阳是气本身所具有的 对立统一属性,一气分阴阳,阴阳统一于气。“气 有 阴阳,屈伸相感" 阴阳 交感(对立统 一)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一阴一 阳之谓道",“阴阳不测谓之神"。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同学们好,我们现在开始上课。
上一节我们讲了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讲了两个问题,第一、讲阴阳对立;二、阴阳互根。
阴阳对立是指阴与阳之间的相互斗争和相互排斥,而阴阳互根是指阴阳之间相互依存,互为根据。
阴阳对立它的意义在于使我们认识事物的时候都能够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分析认识事物。
阴阳互根在于让我们去认识分析事物的时候,能够从普遍联系的观点去分析事物。
两者统一起来,体现了一分为二、合二而一、对立又统一这样一个最基本的观点。
接下来我们讲阴阳学说基本内容的第三点,叫阴阳消长。
消长是指增减、盛衰、进退的意思。
所谓阴阳消长,是指阴阳之间的增减、盛衰、进退的变化。
阴阳消长的规律是什么呢?是阳消阴长,阴消阳长,就是阴与阳之间彼此消长。
比如,在自然界,一年四季有阴阳变化的节律。
冬至,阳气微上,阴气微下。
到了夏至,阴气微上,阳气微下。
春夏期间,阳多而阴少。
秋冬,阴多而阳少。
这四季的更迭、变化就反映出来阴阳消长的变化规律。
就是阴与阳之间在不断地进行增进、进退和发生盛衰的变化。
阴阳消长反映了事物的数量的变化。
自然界是如此,不仅是四季,那么昼夜也是如此。
比如子时和午时,从子时到午时是阴消阳长;从午时到子时是阳消阴长。
那么就是一天,一昼一夜,二十四小时体现了阴阳,昼为阳,夜为阴,它们不断地进行着阴阳消长的变化。
就人体而言,也符合这样一个规律,人体阴阳消长的节律,有四时的阴阳,有昼夜的阴阳,它的阴阳变化要与昼夜四时的阴阳相一致。
也就是说,阴阳消长这样一个规律,自然界事物之间、阴阳之间存在着彼此消长这样一个规律,那么人体也存在着这样一个消长的规律。
中医的阴阳学说,就是用阴阳消长的观点来阐述人与天地之间阴阳消长的规律,来阐明生命运动的变化。
接下来我们讲一讲阴阳消长的意义。
一、中医学用阴阳消长的观点来说明生命的运动,说明健康和疾病的问题。
阴阳的消和长体现了中医学这个动态的观点,阴和阳它不是绝对的,它是运动的,出现了消和长这种规律。
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75讲实录-第08讲阴阳学说:基本内容(二)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
第08 讲阴阳学说:基本内容(二)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同学们好,我们现在开始上课。
上一节我们讲了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讲了两个问题,第一、讲阴阳对立;二、阴阳互根。
阴阳对立是指阴与阳之间的相互斗争和相互排斥,而阴阳互根是指阴阳之间相互依存,互为根据。
阴阳对立它的意义在于使我们认识事物的时候都能够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分析认识事物。
阴阳互根在于让我们去认识分析事物的时候,能够从普遍联系的观点去分析事物。
两者统一起来,体现了一分为二、合二而一、对立又统一这样一个最基本的观点。
接下来我们讲阴阳学说基本内容的第三点,叫阴阳消长。
消长是指增减、盛衰、进退的意思。
所谓阴阳消长,是指阴阳之间的增减、盛衰、进退的变化。
阴阳消长的规律是什么呢是阳消阴长,阴消阳长,就是阴与阳之间彼此消长。
比如,在自然界,一年四季有阴阳变化的节律。
冬至,阳气微上,阴气微下。
到了夏至,阴气微上,阳气微下。
春夏期间,阳多而阴少。
秋冬,阴多而阳少。
这四季的更迭、变化就反映出来阴阳消长的变化规律。
就是阴与阳之间在不断地进行增进、进退和发生盛衰的变化。
阴阳消长反映了事物的数量的变化。
自然界是如此,不仅是四季,那么昼夜也是如此。
比如子时和午时,从子时到午时是阴消阳长;从午时到子时是阳消阴长。
那么就是一天,一昼一夜,二十四小时体现了阴阳,昼为阳,夜为阴,它们不断地进行着阴阳消长的变化。
就人体而言,也符合这样一个规律,人体阴阳消长的节律,有四时的阴阳,有昼夜的阴阳,它的阴阳变化要与昼夜四时的阴阳相一致。
也就是说,阴阳消长这样一个规律,自然界事物之间、阴阳之间存在着彼此消长这样一个规律,那么人体也存在着这样一个消长的规律。
中医的阴阳学说,就是用阴阳消长的观点来阐述人与天地之间阴阳消长的规律,来阐明生命运动的变化。
接下来我们讲一讲阴阳消长的意义。
一、中医学用阴阳消长的观点来说明生命的运动,说明健康和疾病的问题。
阴阳的消和长体现了中医学这个动态的观点,阴和阳它不是绝对的,它是运动的,出现了消和长这种规律。
师带徒班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产物
中医—哲学:中医学基础理论形成中,吸收了古代朴素 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以气一元论和阴阳五行 学说的合理内核为基础,构建自身的理论体系。
中医—中国古代自然科学:①中医学探究对象的自然属 性。②古代自然科学(天文、地理、历法、气象、物候、 地质、生物、心理、解剖)为中医奠定科学基础。
22
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天人关系一直是古代哲学的基本问题。实际上 是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 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总):人是自然的产物, 人依赖自然而生存,人类活动影响自然。人类 活动受自然制约,不能违背自然规律。 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
23
整体观念的指导意义—贯穿始终
李杲(明之):金·真定(河北保定)人,脾 胃论,补土派
朱震亨(彦修):义乌人,相火论,养阴派 (丹溪)
10
朱丹溪
刘完素
张子和
李杲
11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明清(中期)
继承整理:
全书: 《四库全书》 类书:《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共万卷,康乾年
间)、《类经》、《名医类案》、《证治准绳》
丛书:《古今医统正脉》《医宗金鉴》
2
中医学-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
中医→中国传统医学→中国传统文化→文化
文化:
广义: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 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
传统:历史沿传的思想、文化、道德、风俗、艺术、制 度、行为方式等。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致中和:人与自然合一,人与社会 和谐。
证:证候,是机体在病因作用下,机体与环境之间 以及机体内部各系统之间关系紊乱的综合表现,是 一组特定的具有内在联系的反映疾病过程中一定阶 段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揭示了病因、病性、病位、 病机和机体的抗病反应能力等,为治疗提供依据, 并指明方向。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的基础内容ppt课件
阴阳消长是阴阳运动变化的一种形式,而导致
说
阴阳出现消长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阴阳之间存在
着的对立制约与互根互用的关系。
完整版ppt课件
13
阴阳消长的形式(2类8种)
阴
阳
⑴ 阴阳互为消长:在阴阳双方彼此对立制约 的过程中,阴与阳之间可出现某一方增长而另一
学
方消减,或某一方消减而另一方增长的互为消长
说
的变化。
完整版ppt课件
18
阴
总结:阴阳运动规律与形式之间的关系
阳
学
阴阳互藏→交感的内在动力 →互根的维系基础
说
→转化的内在依据
阴阳互根→皆消皆长
阴阳对立→自和与平衡→互为消长→阴阳转化
完整版ppt课件
19
阴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阳
用于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说明人体的生理功
学
能;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用于疾病的诊断;用于 指导疾病的治疗,包括确定治疗原则和归纳药物的
完整版ppt课件
5
阴
阳
3. 水火为阴阳属性的标志,称为“阴阳之征兆”。
学
4. 阴和阳的相对属性引入医学领域,将人体中具有中空、
说
外向、弥散、推动、温煦、兴奋、升举等特性的事物及现象统
属于阳。
而将具有实体、内守、凝聚、宁静、凉润、抑制、沉降等 特性的事物和现象统属于阴。
完整版ppt课件
6
阴阳的特性——相关性和相对性
学
的消长变化。前者称为阴随阳长或阳随阴长,
说
后者称为阴随阳消或阳随阴消。
“精气两虚”、“气血两虚”,则属阴阳互根 互用关系失常而出现的异常的阴阳皆消。
完整版ppt课件
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75讲实录-第09 讲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二) 五行学说
第09 讲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二)五行学说:基本概念基本内容(一)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现在上课了,同学们。
我们讲中医学的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第五个问题,指导疾病的防治。
用阴阳学说来指导疾病的防治,一个最基本的观点,“调节阴阳,以平为期”。
“谨察阴阳之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这是阴阳学说在中医养生、防病、治疗当中一个核心思想。
具体说来,一、养生。
中医强调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就是说要根据阴阳的规律,从天地人三才一体整体来考察这个疾病的状态,来调节人与环境之间的阴阳平衡,调节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达到“以平为期”。
“和于术数”,“术数”在这里不讲,不要求同学们掌握这个。
“术数”这个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术语。
“术数”也称“数术”,这两个字颠倒过来。
“术”是指方法,第二个“数”是指气数。
也就是以各种方法来观察自然现象,借以推测人类和国家的命运和气数。
这(属)中国传统文化,叫术数学,专门一门学问。
我们今天借用,比如,在我们医学里面涉及到的天文和历算,就是历谱,那属于术数学范畴。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那就用这种方法。
我们讲春夏秋冬、昼夜的变化、日月星辰的运动,它们的阴阳变化,人体也与之发生相同的节律变化,要求人体的节律和外界环境一致,要符合这个气数的变化,达到调整人体内外的阴阳,最终取得和谐状态。
这里面的具体要求,不需要大家进一步去了解,知道这个“术数”,将来在学习《内经》的时候,老师会进一步讲解。
在《易经》里面“术数”是什么意思,(就)可以了。
二、确定最基本的治疗原则,也就是说最基本的治疗规律。
那么阴阳失调大致分为偏盛和偏衰,用阴阳学说来确定偏盛和偏衰基本的治疗原则。
偏盛表现为实的证候,那么就祛邪;偏衰表现为虚的证候属性,就要扶正,就是祛邪和扶正。
用阴阳学说来说,阴盛和阳盛,说阴盛表现为寒证,就是寒者热之,寒属阴,热属阳,就用阴阳对立的观点,寒者热之。
阳盛,它属于实热,热者寒之,就热证用寒来治之。
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
目录目录 (1)第01 讲中医学理论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 (3)第02 讲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9)第03 讲中医学的医学模式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一) (14)第04 讲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二) (19)第05 讲中医学的特色与中医基础理论课程 (25)第06 讲气一元论阴阳学说:基本概念(一) (29)第07 讲阴阳学说:基本概念(二)基本内容(一) (35)第08 讲阴阳学说:基本内容(二)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 (41)第09 讲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二)五行学说:基本概念基本内容(一) (46)第10 讲五行学说:基本内容(二)在中医学中的运用(一) (51)第11 讲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二)中医学的科学思维(一) (56)第12 讲中医学的科学思维(二) (61)第13 讲脏象学说概述五脏:心的生理功能(一) (66)第14 讲五脏:心的生理功能(二)心的生理特性 (71)第15 讲五脏:肺的生理功能(一) (75)第16 讲五脏:肺的生理功能(二)肺的生理特性 (80)第17 讲五脏:脾的生理功能脾的生理特性(一) (85)第18 讲五脏:脾的生理特性(二)肝的生理功能(一) (89)第19 讲五脏:肝的生理功能(二)肝的生理特性(一) (93)第20 讲五脏:肝的生理特性(二)肾的生理功能(一) (97)第21 讲五脏:肾的生理功能(二)肾的生理特性 (101)第22 讲六腑:胆、胃(一) (106)第23 讲六腑:胃(二)、小肠、大肠 (111)第24 讲六腑:膀胱、三焦 (115)第25 讲奇恒之腑:脑、髓、女子胞 (119)第26 讲奇恒之腑:女子胞与脏腑、经络的关系附:精室 (122)第27 讲形体官窍:五体(脉,皮,肉) (127)第28 讲形体官窍:五体(筋、骨)官窍(舌、鼻、口、喉) (132)第29 讲形体官窍:官窍(目、耳、二阴)脏腑之间关系(一):脏与脏之间关系 (136)第30 讲脏腑之间关系(二):脏与脏之间关系 (140)第31 讲脏腑之间关系(三):脏与腑、腑与腑之间关系 (145)第32 讲气血精津液概述气:含义、生成、功能、运动 (150)第33 讲气:分类 (155)第34 讲血精津液(一):概念 (160)第35 讲津液(二):生成、输布、排泄、生理功能气与血的关系 (165)第36 讲气与精、津液的关系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 (170)第37 讲十二经脉(一):走向交接规律、分布规律、表里关系 (175)第38 讲十二经脉(二):流注次序、循行 (179)第39 讲奇经八脉经络的生理功能经络学说的应用 (184)第40 讲体质:基本概念 (189)第41 讲体质:形成(一) (194)第42 讲体质:形成(二)、分类体质学说的应用(一) (198)第43 讲体质:体质学说的应用(二) (203)第44 讲病因:概说,外感病因概说 (207)第45 讲病因:外感病因——六淫致病的一般特点六淫(风邪、寒邪) (212)第46 讲病因:外感病因——六淫(暑邪,湿邪,火邪) (217)第47 讲病因:外感病因——疠气内伤病因——七情(一) (222)第48 讲病因:内伤病因——七情(二) (227)第49 讲病因:内伤病因——七情(三)、饮食失宜 (231)第50 讲病因:内伤病因——劳逸失度病理产物——痰饮 (235)第51 讲病因:病理产物——瘀血、结石 (241)第52 讲病因:其它病因——胎传、环境、毒 (246)第53 讲病因:其它病因——外伤、寄生虫等 (251)第54 讲病机:概念,发病机理(一) (255)第55 讲病机:发病机理(二) (260)第56 讲病机:基本病机——邪正盛衰 (266)第57 讲病机:基本病机——阴阳失调(一) (273)第58 讲病机:基本病机——阴阳失调(二)气血失调(一) (278)第59 讲病机:基本病机——气血失调(二)津液失常病机:内生五邪(一) (282)第60 讲病机:内生五邪(二) (287)第61 讲病机:内生五邪(三)脏腑病机——心的病机(一) (293)第62 讲病机:脏腑病机——心的病机(二)肺的病机 (298)第63 讲病机:脏腑病机——脾的病机肝的病机(一) (302)第64 讲病机:脏腑病机——肝的病机(二) (308)第65 讲病机:脏腑病机——肾的病机胆的病机 (313)第66 讲病机:脏腑病机——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病机奇恒之腑的病机 (318)第67 讲疾病的传变(一):概念、形式(一) (324)第68 讲疾病的传变(二):形式(二)、影响因素 (330)第69 讲疾病的转归养生 (335)第70 讲预防与治则(一):治病求本、扶正祛邪 (341)第71 讲治则(二):正治、反治 (347)第72 讲治则(三):调和气血、调整脏腑、三因制宜 (353)第73 讲如何学好中医基础理论 (358)第74 讲问题解答 (365)第75 讲中医基础理论的现代研究 (371)第01 讲中医学理论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导论同学们好,我们现在开始上课。
《中医基础理论》讲座(75讲)辽宁中医学院李德新
《中医基础理论》讲座(75讲)辽宁中医学院李德新•第一讲导论、中医学和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形成条件、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第二讲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第三讲中医学的医学模式、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一)•第四讲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二)、导论小结•第五讲中医学的特色与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内容•第六讲气一元论、阴阳学说:基本概念(一)•第七讲阴阳学说:基本概念(二)、基本内容(一)•第八讲阴阳学说:基本内容(二)、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第九讲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二)、五行学说:基本概念、基本内容(一)•第十讲五行学说:基本内容(二)、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第十一讲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二)、中医学的科学思维(一)•第十二讲中医学的科学思维(二)•第十三讲脏象学说概述、五脏:心的生理功能(一)•第十四讲五脏:心的生理功能(二)、心的生理特征•第十五五脏:肺的生理功能(一)•第十六讲五脏:肺的生理功能(二)、肺的生理特性•第十七讲五脏:脾的生理功能、脾的生理特性(一)•第十八讲五脏:脾的生理特性(二)、肝的生理功能(一)•第十九讲五脏:肝的生理功能(二)、肝的生理特性(一)•第二十讲五脏:肝的生理特性(二)、肾的生理功能(一)•第二十一讲五脏:肝的生理特性(二)、肾的生理功能(一)•第二十二讲六腑:胆、胃(一)•第二十三讲六腑:胃(二)、小肠、大肠•第二十四讲六腑:膀胱、三焦•第二十五讲齐恒之腑:脑、髓、女子胞•第二十六讲齐恒之腑:女子胞与脏腑、经络的关系,附:精室•第二十七讲形体官窍:五体(脉、皮、肉)•第二十八讲形体官窍:五体(筋、骨)、官窍(舌、鼻、口、喉)•第二十九讲形体官窍:官窍(目、耳、前阴、后阴);脏腑之间关系(一):脏与脏之间关系•第三十讲脏腑之间关系(二):脏与脏之间关系•第三十一讲脏腑之间的关系(三):脏与腑、腑与腑之间的关系•第三十二讲气血精津液概述、气:含义、生成、功能、运动•第三十三讲气:分类•第三十四讲血、精、津液(一):概念•第三十五讲津液(二):生成、输布、排泄、生理功能,气与血的关系•第三十六讲气与精、津液的关系;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第三十七讲十二经脉(一):走向交接规律、分布规律、表里关系•第三十八讲十二经脉(二):流注次序、循行•第三十九讲奇经八脉、经络的生理功能、经络学说的应用•第四十讲体质:基本概念•第四十一讲体质:形成(一)•第四十二讲体质:形成(二),分类、体质学说的应用(一)•第四十三讲体质:体质学说的应用(二)•第四十四讲病因:概说、外感病因概说•第四十五讲病因:外感病因———六淫致病的一般特点,六淫(风邪、寒邪)•第四十六讲病因:外感病因-----六淫(暑邪、湿邪、火邪)•第四十七讲病因:外感病因-----疠气、内伤病因----七情(一)•第四十八讲病因:内伤病因----七情(二)•第四十九讲病因:内伤病因----七情(三)、饮食失宜•第五十讲病因:内伤病因-----劳逸失度、病理产物----痰饮•第五十一讲病因:病理产物-----瘀血、结石•第五十二讲病因:其它病因----胎传、环境、毒•第五十三讲病因:其它病因-----外伤、寄生虫等•第五十四讲病机:概念、发病机理(一)•第五十五讲病机:发病机理(二)•第五十六讲病机:基本病机-----邪正盛衰•第五十七讲病机:基本病机-----阴阳失调(一)•第五十八讲病机:基本病机-----阴阳失调(二)、气血失调(一•第五十九讲病机:基本病机------气血失调(二)、津液失常,病机:内生五邪(一)•第六十讲病机:内生五邪(二)•第六十一讲病机:内生五邪(三),脏腑病机-----心的病机(一)•第六十二讲病机:脏腑病机-----心的病机(二),肺的病机•第六十三讲病机:脏腑病机-----脾的病机,肝的病机(一)•第六十四讲病机:脏腑病机-----肝的病机(二)•第六十五讲病机:脏腑病机----肾的病机、胆的病机•第六十六讲病机:脏腑病机----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病机、齐恒之腑的病机•第六十七讲疾病的传变(一):概念、形式(一)•第六十八讲疾病的传变(二):形式(二)、影响因素•第六十九讲疾病的转归、养生•第七十讲预防与治则(一):治病求本、扶正祛邪•第七十一讲治则(二):正治、反治•第七十二讲治则(三):调和气血、调整脏腑、三因制宜•第七十三讲如何学好中医基础理论•第七十四讲问题解答•第七十五讲中医基础理论的现代研究•《中医基础理论》讲座(75讲) 辽宁中医学院李德新•主讲:李德新•类型:生化医药摘要:弘扬传统文化,品味国医精粹。
【免费下载】中医基础理论 李德新讲稿 每讲的题目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通保据过护生管高产线中工敷资艺设料高技试中术卷资,配料不置试仅技卷可术要以是求解指,决机对吊组电顶在气层进设配行备置继进不电行规保空范护载高与中带资负料荷试下卷高问总中题体资,配料而置试且时卷可,调保需控障要试各在验类最;管大对路限设习度备题内进到来行位确调。保整在机使管组其路高在敷中正设资常过料工程试况中卷下,安与要全过加,度强并工看且作护尽下关可都于能可管地以路缩正高小常中故工资障作料高;试中对卷资于连料继接试电管卷保口破护处坏进理范行高围整中,核资或对料者定试对值卷某,弯些审扁异核度常与固高校定中对盒资图位料纸置试,.卷保编工护写况层复进防杂行腐设自跨备动接与处地装理线置,弯高尤曲中其半资要径料避标试免高卷错等调误,试高要方中求案资技,料术编试交写5、卷底重电保。要气护管设设装线备备置敷4高、调动设中电试作技资气高,术料课中并3中试、件资且包卷管中料拒含试路调试绝线验敷试卷动槽方设技作、案技术,管以术来架及避等系免多统不项启必方动要式方高,案中为;资解对料决整试高套卷中启突语动然文过停电程机气中。课高因件中此中资,管料电壁试力薄卷高、电中接气资口设料不备试严进卷等行保问调护题试装,工置合作调理并试利且技用进术管行,线过要敷关求设运电技行力术高保。中护线资装缆料置敷试做设卷到原技准则术确:指灵在导活分。。线对对盒于于处调差,试动当过保不程护同中装电高置压中高回资中路料资交试料叉卷试时技卷,术调应问试采题技用,术金作是属为指隔调发板试电进人机行员一隔,变开需压处要器理在组;事在同前发一掌生线握内槽图部内 纸故,资障强料时电、,回设需路备要须制进同造行时厂外切家部断出电习具源题高高电中中源资资,料料线试试缆卷卷敷试切设验除完报从毕告而,与采要相用进关高行技中检术资查资料和料试检,卷测并主处且要理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75讲实录-第10 讲 五行学说:基本内容(二) 在中医学中的运用(一)(精制内容)
第10 讲五行学说:基本内容(二)在中医学中的运用(一)上一节我们讲述了五行学说的概念,五行的属性,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讲述了五行相生,五行相克的规律。
二我们讲五行制化的规律,这个就是把生和克结合起来。
第一、什么叫五行制化?我们定义五行制化就是五行之间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生克结合,五行之间这样的关系叫做五行制化。
这个规律勿须大家去背它,比如,五行制化牵涉到三行之间的关系,讲五行生克都是两行之间的关系。
说木能克土,土能生金,金能克木,这三者处于这种状态下,有生有克,才能保持五行木、土、金之间的动态平衡。
仅有木克土,无法保证木、土、金之间的平衡。
仅有土生金,只有生,没有金克木,木去克土,它被抑制,也无法保证三者之间的平衡,注意制化规律是指三行之间的关系而言,它包括生和克,它们互相促进和互相制约,保证了五行之间的动态平衡。
这个只要同学们掌握一个什么叫制化的概念就可以啦。
从这个概念来联想到它的规律,掌握它的基本思想。
五行之间要想平衡,单纯有生,单纯有克都不可以,必须是生克同时存在,既要互相促进又要互相制约,这才能保证五行之间处于一个平衡状态,才保证了事物和生命过程中处于正常状态,掌握到这样就可以了。
三、讲五行乘侮。
一、五行相乘。
定义,五行相乘就是指五行之间相克太过,用四个字,相克太过,五行之间相克太过谓之相乘。
那么相乘的规律,次序,与相克同,这是第一。
但是被克者更加虚弱,加上后一句话,就表述了五行相乘的规律。
五行相侮,最简单的表述方法,五行之间反克就是五行相侮。
那么相侮的规律与相克次序相反,或者说与相乘的次序相反就可以。
它反向,相乘的反向,这就是五行乘侮的规律。
这个菱形图,一、它表达了五行之间乘侮是同时存在的,在异常情况下乘侮是同时存在的,表达了这样一个思想,有乘必有侮,有侮必有乘。
这是个经典的示意图,菱形图。
以木、金、土为例,当木太过的时候叫气有余。
一、木可以克土,二、木可以侮金。
只要木太过,同时产生两个结果,既可以乘土,就是说异常的克,又可以侮金,两个结果。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我们现在开始上课。
上一节我们讲了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第一节讲了气一元论,讲了气的概念、气一元论的基本内容,以及气一元论在中国医学中的作用。
这里面难点是气的概念。
对于气的概念的理解:第一、中医学从哲学层次上强调,气是一种极细微的物质;(第)二、气有运动的属性;(第)三、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气本身一分为阴阳,分阴分阳,阴阳两端的对立统一运动;第四、气是物质和功能的辩证统一。
中国古代哲学所说的气,这样一个哲学概念,与西方哲学的物质概念是不同的。
中国传统哲学从建立哲学气的概念,是以云气、天气等气体为模型,从直观,逐渐从常识概念,经过长时间的认识的不断深化,而抽象出来哲学的物质概念——气;而西方哲学的物质概念是建立在物理学基础之上的,是以静态的固体物质、固体模型为基础的。
这两种不同的哲学体系所建立的物质概念,它们的根据是不同,内涵是不同的。
我们讲气的可侵入性、渗透性、感应性,是西方哲学的物质概念所没有的。
(气)是物质又是运动,这一点,东西方哲学物质的概念是相同的。
后面讲几点,西方哲学的物质概念是不存在的。
西方哲学讲的物质就是物质,它在抽象物质的概念里面,不包括物质和功能的辩证统一。
而中国古代哲学气的概念,它非常强调气的运动性,是从气的运动——升降出入、气化、形气转化来考察世界的发生发展,考察生命的运动,而不是从气的结构是怎样?这个结构怎样决定了世界的发生发展?怎样决定了生命的运动过程?这就是东西方文化的根本差别。
所以请同学们在学习中医学的气一元论的时候,把重点放在对气的概念的理解。
对气的概念,在高等教育的教材里面曾经有过:一、气是物质,物质说;二、气是功能,功能说;三、气是功能和物质两义说。
从五版教材以后,最终大家意见基本统一、统一到气是物质。
但是对气是物质这个表述方法,仍然是:一者强调气只能表述物质,不应该有功能的含义;另一种意见,气是功能和物质的辩证统一。
这种争论、这种研究,可以继续研究下去,大家也可以进一步去探索,但是我觉得最后对气的定义,中医学气一元论里面气的定义,到底应该怎么表述?应该尊重中国传统哲学的历史,还中国传统哲学本来面目,按照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来表述中医学气一元论气的概念,而不是按照西方哲学的思维方式来表述中医学的基本概念。
阴阳学说中医基础理论 (6)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四)阴阳消长阴阳消长,指阴阳双方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消减和增加的运动变化之中。
消,就是减少、减退;长,就是增加、增长。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四)阴阳消长学过物理学的同学都知道“运动是绝对的”。
中国古代哲学家也认为阴阳双方始终处于运动变化中,阴长阳消,阳长阴消。
阴阳双方彼此的消减与增加的变化在一定的范围、限度、时空之内,保持着动态平衡。
正是由于阴阳的消长变化,自然万物才能够维持相对、动态的平衡。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四)阴阳消长阴阳消长属于量变过程中进退、增减、盛衰的运动变化。
其形式包括两种:1.阴阳互为消长2.阴阳同消同长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一是此长彼消,指阴或阳某一方增加而另一方随之出现消减的变化,即阳长阴消,阴长阳消。
二是此消彼长,是阴或阳某一方消减而另一方随之出现增加的变化,即阳消阴长,阴消阳长。
阴阳互为消长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为什么阴阳会互为消长呢?这是由于它们相互制约,阳长制约阴则阴消,阴长制约阳而阳消;若阳消对阴的制约减弱则阴长,阴消对阳的制约减弱则阳长。
故阴阳互为消长是阴阳对立制约关系表现出的运动变化,而阴阳相互制约又在互为消长过程中实现。
阴阳互为消长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以自然界四时气候为例,《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
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
”阴阳互为消长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从冬季寒冷,至春天温暖,再到夏天暑热,气候从寒冷逐渐转暖变热,即是“阳长阴消”的过程; 由夏季暑热,到秋天凉爽,及至冬季寒冷,气候由炎热逐渐转凉变寒,这是“阴长阳消”的过程。
阴阳互为消长 阳长阴消阴长阳消阴阳学说10 第二节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一年当中,阴阳消长处于一定范围和限度,形成相对的动态平衡,则有四时寒暑交替推移、周而复始的正常规律。
阴阳互为消长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就人体生理活动而言,子时一阳生,平旦阳气渐盛,日中阳气达到极盛,随着阳气的增长阴气随之消减,人体的生理功能由抑制逐渐转向兴奋,即“阳长阴消”的过程;午时一阴生,黄昏阴气渐盛,夜半阴气达到极盛,随着阴气的增长阳气随之渐减,人体的生理功能由兴奋逐渐转向抑制,即“阴长阳消”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06讲气一元论阴阳学说:基本概念(一)第一章——中医学与中国古代哲学我们现在开始讲第一章——中医学与中国古代哲学。
我们在导论里讲到中医理论体系是以中国古代哲学气、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作为医学观、自然观和方法论来构建中医理论体系,从而形成了中医学的气、阴阳、五行学说。
我们这一章就详细的论述中医学的气、阴阳、五行学说,第一节讲气一元论。
第一节气一元论一、气的基本概念第一个问题讲气的基本概念。
在中医基础理论当中,气这个概念有哲学意义和医学意义双层含义。
第一、我谈谈气的哲学意义。
气这个概念从常识到哲学经历过一个过程,在中国的古代文献,包括中医的文献当中都可以表现出来。
其一、常识性的概念。
是指具体科学的物质概念。
比如,在中医的古书当中,提到云气、水气、呼吸之气、水谷之气等等,它最初是作为常识概念出现的,妇孺皆知。
而这个概念表述的是具体的物质,具体的物质概念。
其二、哲学范畴。
人们从常识的概念,认识不断的深化,从具体经过抽象上升为哲学概念。
那么气这个哲学概念是什么呢?气是极其细微的物质,具有运动功能的客观实体,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是一个抽象的物质概念,是物质与功能的统一。
这个概念它有几个要素:一、气是极其细微的物质。
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内涵,这种物质肉眼难以看到,是极其细微的物质。
二、它具有运动的属性。
所以从哲学上讲,它是具有运动功能的客观实体。
其三、用它来说明世界的本原。
因为气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
其四、它是一个抽象的物质概念。
大家注意,哲学的物质概念是抽象的物质概念。
中国哲学这个气是极细微的物质,它有什么样的重要特征呢?和西方哲学所说的物质有什么区别呢?区别在最后这一个要素,是物质与功能的辩证统一。
这一点从古至今中国的哲学一直是这样一个观点,就是说气是极细微的物质,它具有运动的属性,同时它还有功能的含义。
用我们今天的术语表述它,就是物质和功能的统一。
注意物质和功能统一绝不是既可是物质又可是功能,它有两个含义。
如果既可是物质,又可是功能,那就是二元论,说物质和功能统一就是一元论。
想到气就是物质的时候,同时思维就必须反映它有功能,所以我们考察问题是从功能来考察这个气的。
气这样一个定义也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科学思维方法,系统整体的科学方式。
这里面请同学们记的,一、气是物质。
二、它有运动的属性。
三、它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四、物质和功能统一。
把这些内涵记住了,才能真正了解中医学所说那个气的真正含义,这是指从哲学层次来说。
在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在气学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仅是用气这个概念,世界的本原,说明世界如何来运动,而且精神现象也用气来解释。
那发展到此,由原来的哲学意义又加以引申。
如果说上述气是极其细微的物质,具有运动的属性,是构成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和功能统一、是气这个概念的本义的话,气不仅指物质现象,而且还指精神现象,进一步来引申,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所有的现象都可以用气来表达,都可以用气来说明。
在这种条件下,气的含义就由本义引申为我们称之为泛义。
在中国的文化当中,气的泛义是指世界上任何现象,不仅仅是物质现象,也包括精神现象。
这个人有人气,讲这个人讲的精神现象。
有阳刚之气,柔弱之气,它说明的是精神现象。
孟子讲,讲仁学,讲浩然之气。
由此可见,在中医学气一元论里面,气的第一概念表述的含义,哲学含义,要求大家记住的是它本义,同时了解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包括在中医学的论著当中,使用气这个概念不仅仅说明物质现象,而且也在说明精神现象,但是它的本义记清楚。
第二、讲一讲气的医学含义。
这里面只是讲和哲学的含义相比较而言的。
因为关于气的医学含义,我们在气血津液这一章还要做专门的论述。
从《内经》开始经过历代医家的发展,在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当中,它的气系统有哪些呢?中医学的气系统,从《内经》开始就已经构建完成了,可以分为自然之气、生理之气、病邪之气、药物之气等等。
在中医学的气系统当中,是以人体生理之气为核心的。
人体生理之气称为人体之气。
自然之气:天地、五行、四时之气。
生理之气:在《内经》有人气、阴阳、清浊之气、脏腑之气、真气、宗气、营气、卫气等等,这些概念在《内经》里已经都形成。
病邪之气有六淫之气、有恶气、毒气等等。
药物之气有寒、热、温、凉四气,酸、苦、甘、辛、咸五味之气等等。
这一些都属于中医学的气系统的一些基本概念,其中核心是生理之气。
那么中医学里面气的医学含义是指什么说呢?是指人体之气。
这个人体之气是运行不息,极细微的精微物质。
就人体之气言,它是精微物质,极细微的精微物质。
这个物质系统,包括气血精津液。
这个气血精津液的物质系统,气是最大的概念,血精津液都是由气所派生的。
中医学人体之气这个概念是什么呢?是生命物质和生理功能的统一。
它与气的概念的哲学含义物质和功能的辩证统一是相一致的,是生命物质和生理功能的统一、大家来研究来学习中医学里面气的时候,一定要牢牢的记住,坚持这样一个观点。
二、气一元论的基本内容下面我们讲气一元论的基本内容。
过去的教材把气一元论统一放在气血津液里面去学习,我们这本教材单独设立一节,便于把概念搞得更清晰一些。
在中医学的气一元论里面它有哪些内容呢?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呢?第一、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
这样一个基本论点包括两个方面:(一)中医学认为世界是由气构成的,气是构成世界的本原,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老子说“通天下一气耳”,也就是说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本原于气。
中医学这样的观点源于中国古代哲学气论思想。
在中医学,大家翻开《内经》看,历代书在论述世界的构成的时候都讲气是世界的本原。
论述生命的时候,讲天地是由气构成的。
那人呢,中医讲“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之所生,全赖乎气”。
那么就是说生命本原于气,生命是物质的。
生命是什么物质呢?本原于气。
那么生命怎么形成的呢?是“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生命是自然运动的结果,是天地之气运动变化的结果。
人的生命过程,生长壮老已的过程取决于气的运动变化,“人之所生,全赖乎气”。
气一元论的内容里面第一个观点就是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这里面请同学们掌握两个最基本的思想,一、气是构成世界的本原。
二、生命运动也是由气构成和运动的结果,也就是说气一是宇宙的本原;二也是生命的本原。
那就是说天地人本原于气,所以说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
从气论学说,气一元论来认识世界,认识生命这个角度,世界本原于气,世界的运动变化是由气运动变化的结果,生命本原于气,生命过程就是气的运动变化过程。
第二、运动是气的固有属性及其存在形式。
那么这个气它有什么性质呢?它是一种极细微的物质,它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它有什么属性呢?它有运动的属性。
那么气运动以后,就有表现的形式。
一、我们看气的运动属性,中医学强调气是不断的运动变化的,在中医学的文献里面,比方说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讲变,讲化。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气是不断运动变化的,用气的运动变化可以说明事物的发生发展的过程。
下面这句话,大家不需要背,理解这个意思,说“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蕃育,气终而象变,其致一也”。
这句话的内涵告诉我们,随着气的运动变化,事物就表现为发生发展衰亡的过程,生命就表现为生长壮老已的过程,自然界的变化,生长化收藏,事物的变化,发生发展和消亡,生命运动的生长壮老已,本原于气,都是气运动的结果。
那么它以什么形式来存在呢?它叫升降出入。
中国古代哲学讲气升降出入,咱们中医学也讲气升降出入。
这个术语是源于中国古代哲学的,不是我们医学自己的独立的科学术语,而是移植过来的。
那么运动的结果是什么样呢?有形化,有气化,形化气化两者不断的变化,用另外一个术语表达叫形气转化。
肉眼可见称之为形化,气的运动过程肉眼不可见叫做气化。
形化气化两者不断的运动,形成形气转化。
世界的变化是形化气化——形气转化的结果,生命也是如此,用这样一个观点解释生命,生命有机体就是气不断的进行升降出入,气化的机体。
第三讲气运动的根源。
气是不断在运动变化的,它表现的形式是升降出入。
具体运动过程有形和气与形气转化。
这个气运动的原因是什么呢?用气本身来说叫气有胜复,中医的术语,《内经》讲“气有胜复”。
这个气运动起来以后,表现为内部的阴气和阳气的运动,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气本身一分为二、阴气阳气对立统一运动的结果。
用地道的中医术语来表达叫气的阴阳相错,使气不断的发生升降出入,形化、气化,形气转化这个过程。
大家看这个示意图,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气本身一分为二、分为阴气阳气,阴气阳气对立统一运动的结果,使气发生了运动变化。
气有什么特性呢?气有感应性,相互感应。
那么中国哲学里面这个气是无孔不入,具有侵入性,在事物之间可以互相渗透,这样它才能够不断的形化和气化。
也就是说阴气和阳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表现为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
气由这个事物可以到另外一个事物,形成另外一个事物,它们在事物之间可以相互渗透,这个相互影响的结果——万物化生,才形成了世界万物,才构成了生命的运动。
第三、气是天地万物相互感应的中介。
一、讲中介的含义。
什么是中介?中介是表征不同事物和同一事物内部不同要素之间间接联系的概念。
二、什么叫做气的感应性?气的感应性是指气一分为二、表现为阴气和阳气,阴阳二气的交感相应。
简单(地)说就是阴阳交感。
三、气的可入性和渗透性。
可入性是因为气非常细微,既无形质又有形质,无处不入,无所不有,贯通一切。
渗透性是指气能够渗入其他事物之中,或者是吸收其他事物的成分而使自己变为阴气、阳气、风气、云气等等,表现出气的多样性,这是气的可入性和渗透性。
上述三者就是中医学的气一元论的基本内容,我们这里简要的介绍一些它的基本观点。
其一、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
这个本原是什么呢?是物质。
承认世界的物质性,承认天地万物由气所构成,承认生命是物质的,由气所构成。
其二、气具有运动的属性,它运动的形式表现为升降出入,表现为形和气之间的相互转化,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气内部阴阳二气对立统一运动的结果。
其三、气是天地万物相互感应的中介,是指气具有感应性、可入性和渗透性。
正因为它具有这样的特性,有中介的作用,事物之间才能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由这一事物表现为另一事物,派生出另一事物,表现为世界的五彩缤纷,表现出事物的多样性,就是由气所决定的。
三、气一元论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第三个问题我们讲气一元论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一、确立了中医学的科学观。
其一、确立了中医学的自然观。
所谓自然观,就是人们对世界总的看法。
那么中医学根据气一元论,它对世界是怎么看的呢?中医学认为气是世界的本原,从《内经》开始一直到现在,贯穿了全部中医理论体系。
中医学强调天地人统一于气。
“天地合气,命之曰人”,这句话就集中体现了中医学对于自然的总的看法,就是中医学的自然观。
具体说来,中医学承认自然是物质,人是物质,生命是天地自然运动发展变化的结果。